国企创新投入年增不低于5%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上海将力争实现全市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5%,“十四五”期间创新投入累计不低于3000亿元。 会议指出,上海国资国企将全面强化主业管理,激发创新活力,为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下一步,上海国资国企将继续做强主业,做优业态,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国企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引进或培育100名以上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以及1000名以上青年创新骨干人才。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出席会议。
近日,远洋资本有限公司(下称“远洋资本”)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2020年公开发行创新创业公司债券(第一期)(简称“远洋资本双创债”),总规模为人民币18亿元,首期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期限为2+1年,票面利率为4.7%。 远洋资本双创债,是远洋资本首次作为发行人,于境内公开发行的债券产品,创可比债券发行利率最低水平。本次发行获得十多家大型机构投资者的踊跃认购,其中不乏商业银行、公募基金、证券公司、大型机构投资者。在近期国际形势复杂、债券市场较为震荡的背景下,本次债券成功发行,凸显了投资者对远洋资本的高度认可。 此次双创债的成功发行,是市场对远洋资本公司实力的客观认可。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发行双创债的公司主体需满足申报创新创业公司债的主体认定标准。远洋资本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的各项要求,于今年6月份成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7月份通过中国证监会注册,成功展现公司实力。 远洋资本双创债的成功发行,有利于缓解拟投双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直投或者设立基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非上市创新创业公司股权。随着国家各项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市场经济趋势、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催化了创新创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疫情之后,各种创新业态不断出现,传统行业在新形势下借助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创新力量,持续演化升级。在国家金融政策支持下,本次债券的成功发行大幅提升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拟投双创企业创新创业发展。 2020年,远洋资本通过发行美元债券、发行全国首单以IDC新型基础设施收费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储架式ABS、发行本次公司债券等,逐步构建境内外一体化的投融资体系,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未来,远洋资本将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投资标准,加强风险管控和投后赋能,努力为股东、LP、债券投资者等利益共同体创造价值,与相关各方行稳致远,共同成长。
2020年,注定与众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这对于医药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变化?下半年的业绩又将如何? 近期,科伦药业(002422.SZ)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整体来看,大输液板块确实是受到疫情影响,但令人惊喜的是上半年新产品获批后正在逆势增长,这也说明近年来公司在创新研发转型的道路上已经开始进入收获期,进一步打开公司的成长空间。 大输液板块市场稳定性提高,川宁生物分拆上市有望迎拐点 2020上半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72.31亿元,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6.94亿元,归母净利润1.81亿元。虽然收入端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从利润端来看,第二季度已经相较于第一季度受到的负面影响大幅收窄,销售费用大幅下降,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率保持稳定,经营性现金流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 此外,公司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11-5.94亿,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08-3.91亿,同比增长11.8-110.2%。 图表一:公司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整理 具体来看,公司主要还是以“大输液+抗生素+创新”三发驱动,并以创新作为内核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带动公司长远的发展。 大输液板块:市场稳定性提高,门诊量回升 大输液是医药行业五大重要制剂之一,作为以大输液板块起家的科伦药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输液行业中品种最为齐全、包装形式最为完备的医药制造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大型医药之一。 在输液政策深度整合期间,输液行业公司正在呈现行业集中度提升,形成强者恒强的格局。作为大输液板块的龙头企业,科伦药业近年来正在加紧布局高附加值的治疗及营养输液,从而提升公司的毛利。 2020上半年,公司的大输液业务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来看,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上半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下降21.6%,但第二季度已经开始有所回暖,预计7月份有望回升至正常水平。 图表二:2019年至2020H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月度诊疗人次(亿)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整理 抗生素全产业链:川宁生物计划分拆上市,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公司在抗生素领域,已经形成完整的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产业链的布局,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今年上半年,由于硫红霉素上涨,青霉素工业盐、7-ACA、6-APA价格回暖,川宁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此外,6月25日,公司发布公告,预计将川宁生物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分拆完成后,科伦药业股权结构不发生变化,有助于公司在创新药物上继续发力。而对川宁生物而言,分拆上市后,有利于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综合能力。 重点新获批药物开花结果,创新研发成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医改进入深水区,重磅政策的密集出台对整个行业的叠加效应越来越显著,这也意味着只有创新研发,才能在这个大洗牌和大整合的阶段中破茧成蝶,乘风破浪。 对于科伦药业而言,公司正在凭借高研发投入,不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新产品的持续放量,后继还有诸多创新药物值得期待。 先来看公司今年上半年重点获批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销售情况。2020至今,公司共计已经有12个产品获批上市,11项药物申报生产,9个产品、11个规格进入国家第二批及第三批集采名单,新产品获批正在为公司业绩带来高速爆发期。 2020上半年,新药板块公司整体销售收入9.22亿元,同比上涨22.9%。其中,科瑞舒(注射用帕瑞昔布钠)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1.67%;多特、多蒙捷等(多室袋输液产品)销售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92.63%;科密固(唑来膦酸)销售收入2213万元,同比增长30.15%。未来三年,公司有望上市产品78-101项(含仿制药和一致性评价药物),进一步加强公司在细菌感染、肠外营养、肿瘤、心脑血管、麻醉镇痛、呼吸、男科等领域的地位。 图表三:公司重点新获批及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销售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再来看一下公司在创新药的研发上的进展。今年上半年,公司共计有13个创新药品种(包括改良创新)进入临床阶段,主要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麻醉镇痛、精神神经等大适应症领域进行布局。 从公司披露的研发创新药研发进展以及今年上半年的进度上来看,研发进展顺利,有多个重磅药物具有看点。生物大分子有7项研发进展,化学小分子中有4项研发工作进展,NDDS有2项研发工作进展。其中,公司布局有多个热门免疫检查抑制剂(如PD-L1、LAG-3、TIM-3单抗等)和抗体偶联药物(ADC),将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业绩增长动力。 在下半年的创新药布局上,公司更加注重在14个临床研究上的推进,其中将集中资源加速推进7个重磅产品:A167(PD-L1单抗)、A166(HER2-ADC)、A264(TROP2-ADC)、A140(EGFR单抗)、A277外周镇痛小分子、A223类风关小分子以及A204乙肝小分子。 图表四:公司上半年创新药研发进展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整理 小结 从市场上来看,科伦药业(002422.SZ)近几个月表现都不错。根据WIND的数据统计显示,公司近3个月累计涨幅19.36%,跑赢行业以及大盘涨幅。而在正在回调的9月,也出现了逆势上涨1.66%的局面,相对行业跑赢6.35%,也跑赢深成指数5.1%。 能够不断的被资本市场看好,尤其是在公司发布半年报之后仍吸引资金流入,背后的原因在于外界对于公司下半年以及未来的发展看好。 虽然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但下半年门诊量回稳,抗生素产业链中上游产品价格企稳上升,都显示出回暖的迹象。另一方面,公司大力投入的研发也开始开花结果,新获批产品出现逆势增长,创新药的几款重磅产品也在不断推进商业化进程,相信未来伴随着公司产品进入收获期,会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爆发,值得关注与期待。 图表五:公司阶段市场表现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整理
我几年前在一个电视台谈及的关于日本的节目最近又被很多人翻出来。因为我老听到有人说,日本经济失去了几十年,中国要避免重蹈日本覆辙云云。 听到这个话,我就知道中国很多人对日本的了解仅限于想象之中,日本经济有多强,日本有多强,确实超过了中国很多人的想象。在今天我们反思中国很多领域受制于别人的时候,更应该看看日本当年是如何在技术层面获得突破成为发达经济体的。 这次我从产业政策的视角谈谈中日之间的差距。 今天很多人把中国缺乏核心技术的根源归结于中国过去实行的产业政策。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产业政策源自日本。但是,很多人对日本二战后经济高增长以及产业政策的认识存在诸多误解,特别是对日本的创新战略缺乏认识。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言, “由于我们对日本产业政策的渊源缺乏全面认识以及受到当时改革目标模式变化的影响,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只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产业政策,也就是选择性的、纵向定位的,或者硬性的产业政策。” 但是,即便是日本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我们也将其与政府干预直接等同。 中日两国产业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日本能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第一个非西方的经济强国,并在二战后在战争的废墟上再次实现对欧洲的赶超,根本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且渐进的技术引进、学习和应用,以及从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以来的自主创新。经济史学家G·C·艾伦指出,从日本的历史看,日本人一直有迅速吸收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天赋,他们勇于做大事并且拥有训练有素的、久经磨炼的组织能力。 研究日本二战的产业政策,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特别重视市场,二是特别重视创新。早在1956年,日本在政府白皮书中,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依靠技术创新。据考证,日本是全球第一个明确提出“科技立国”的国家。 1980年,日本通产省在《80年代产业政策展望》中提出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创造性的知识集约化”,把以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性产业加以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所有产业领域的产品与生产工艺的知识集约化。《展望》的第六章直接以“走向技术立国”为标题,从而成为第一个在政府文件中提出“科技立国”战略的国家。同年10月日本科学技术厅发布的《科技白皮书》明确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1986年3月,日本内阁又通过了《科学技术政策大纲》,成为日本践行“科技立国”的总纲领。 美国学者高柏在《日本经济的悖论——繁荣与停滞的制度性根源》中提出,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的一大区别就是对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他认为,日本银行放贷与企业投资中的过度竞争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企业独立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培养。而中国企业则侧重于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直接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 因此,中国仍然至今没有像日本一样建立起独立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他在另一本《经济意识形态与日本产业政策:1931-1965年的发展主义》中对“日本的发展主义”和“中国的发展主义”进行了比较。认为日本企业重视内生的创新体系,进行独立自主的研发并创立自主品牌,以迅速的产业升级换代高附加值产品为基础进行出口扩张和经济增长。而中国只重视规模,重视国际市场中产业链中的分工,漠视创新恰恰是过去中国产业政策的软肋。 比较中日两国的发展模式 就能发现,日本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特别注重本国品牌的培育,而中国则主要将经济发展置于全球发展的价值链中,在全球的价值链中寻找最低端的环节介入。在发展新技术上,中国主要依靠引进,而日本对自主研究特别重视。日本主要通过高强度投资、制造业导向的增长战略实现了向高收入社会转型,该战略融合了技术追赶、增量创新以及破坏性创新。 中国学习日本产业政策最失败的就是忽视了日本对技术创新和本国品牌的重视,选择了比较优势理论而抛弃了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正是由于日本长期重视技术创新,因而在经济持续30多年陷入停滞的情况下,日本经济本身的活力仍然不容小觑,日本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很强。日本产业政策的灵魂在于创新,在于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中国产业政策的痛点,也是下一步中国产业政策转型的核心所在。 日本在全球很多技术领域排名非常靠前,日本的创新力也很强,以汤森路透的“全球创新企业百强”为例,2018到2019年“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中中国入围的只有华为、比亚迪和小米三家,而美国入围的企业33家,日本入围企业最多,达到了38家。日本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中小企业,日本几乎每年都有诺贝尔奖得主,人均GDP4万美元左右,中国刚刚达到日本人均GDP的四分之一,日本人均海外资产连续22年蝉联全球第一。 坦率而言,我们还真没有资格笑话日本,更没有资格重蹈日本这样的覆辙。特别是,日本当年崛起的时候,其低调的态度和作风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在教育、科技,以及国民意识等方面,日本仍然是中国最好的老师之一,中国仍然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很多。
9月3日,港股上市公司锦欣生殖与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联合成立锦欣医疗科技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将整合集团内部临床优势与科研资源,通过开展临床及应用基础研究,增进对生殖健康相关疾病的认知,以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 据了解,创新中心将聚焦生殖重大疾病生物致病机制研究、生殖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研究、配子及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研究等科研方向,意在集中力量攻克辅助生殖领域重大临床及科学问题。目前,创新中心已建立多项研究平台,包括子宫内膜数字化病理分析平台、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平台、基于胚胎分泌组学的胚胎优选平台、免疫细胞分离培养平台等。 创新中心CEO刁梁辉表示,创新中心定位为一个“国际化、高水平、重临床”的生殖医学研究机构,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运营机制,以保障平稳有序运行。未来,创新中心将充分运用锦欣的资源优势以及深圳当地的管理、技术与市场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创新技术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对接与耦合,为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与技术创新输血赋能。 锦欣生殖副董事长钟勇表示,锦欣生殖始终高度重视科研投入。公司上市后更是将科技战略提升到了集团核心战略高度,坚信科研创新将成为驱动公司发展及增长的重要力量。 资料显示,锦欣生殖于2019年6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在国内拥有及经营成都西囡妇科医院、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武汉锦欣中西医结合妇产医院,在美国拥有HRC辅助生殖中心,在老挝拥有锦瑞医学中心(HRC亚洲生殖医学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非公立辅助生殖医疗集团。
中关村论坛组委会办公室今天宣布,经国务院批准,2020中关村论坛定于9月17日至9月2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聚焦科技抗疫、全球创新合作等主题,将开展“会议+展览+交易+发布”四大板块50余场活动。论坛全程线上直播,广大公众能在云端享受这道科技盛宴。 论坛围绕“合作创新·共迎挑战”主题,聚焦全球疫情下的民生福祉,深入研讨科技抗疫、全球创新合作、科技发展前沿等议题,创新性采用包括一场开幕大会、3场先锋论坛、21场平行论坛、2场专业论坛、一场大型科技成果展、一批重大成果发布、一系列技术交易活动在内的“会议+展览+发布+交易”的全新架构。 本次论坛在议题设置上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总体突出与国家级平台相匹配的全球关注话题,既体现论坛的专业性、前沿性,又注重体现北京科技创新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引领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开幕大会的主旨演讲环节,顶尖科学家、企业家等将围绕“全球疫情下的民生福祉”开展思想碰撞和交流研讨,对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发表真知灼见。 同期举行的平行论坛中,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论坛,将围绕“科技研发与重大疫情防治”等话题开展各国抗疫及科研攻关经验分享与学术交流;全球科研机构首脑论坛,将深入探讨全球科技创新前沿趋势;中俄科技创新论坛、中欧人才论坛、中国北欧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论坛等国别论坛,将广泛开展国家及区域间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致力于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亮点前瞻 一、国际大咖云集 10余位诺奖级科学家、多位跨国巨头企业家、20多个国际机构、20多个全球科技园区负责人参与,与参会嘉宾展开思想碰撞。 二、重大科创成果与政策首发 发布一批具有世界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科技政策、研究报告。 三、全球科技前沿一展尽览 集中展示5G通信、工业互联、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科技成果。 四、高端项目交易对接 今年中关村论坛汇聚了一大批前沿高端项目。技术交易系列活动共征集梳理了5000多个前沿高端项目参与活动,其中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国际项目2100多个。 五、云端直播:公众足不出户畅享科技大餐 本次论坛在办会模式和传播方式上都进行了创新,积极探索云端论坛、云端推介、云端洽谈、360直播间等新模式,让本次论坛成为一次“云上论坛”。
五年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创新引领发展,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现代滨海城市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