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6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47,较前一交易日下调28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1年1月2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847元,1欧元对人民币7.871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2486元,1港元对人民币0.83658元,1英镑对人民币8.8668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5.0001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660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8847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010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886元,人民币1元对0.62371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6203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3494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9.93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655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859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5.4272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7674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451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773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162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4280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1014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6247泰铢。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仍十分重要,而其中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 上周末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并就明年重点工作展开部署。会议强调,宽松宏观政策要稳步退出、不急转弯;坚持扩大内需,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需求侧管理”;强调风险化解,对地方政府债务、高杠杆、银行不良以及逃废债风险加以防范;坚持房住不炒;强化反垄断和金融创新监管等。 同时,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非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不仅是短期要求,更是贯穿十四五整个阶段的重要安排。 结合此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来看,笔者认为,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 科技引领战略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地位,提出“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并提出一系列强化科技创新具体措施。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例如,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9个百分点。疫情之下,科技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部分“高尖端”技术方面仍然滞后,如美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基本形成技术垄断地位。同时,在专利转化率、高科技企业附加值、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亦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但是,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反而在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在5G建设和金融科技、移动支付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各项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新基建投资加快,根据工信部研究,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3698.1亿,预计2020年这一规模将增长12.7%,到2025年,预计投资规模将几乎翻倍。 此外,当前全球15家最大的数字公司全部都来自美国和中国,没有欧洲和日本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和数字科技用户、最丰富的行业形态和供应链。根据IDC预测,中国的“数据圈”从2018年至2025年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6ZB,而美国预计只达到30.6ZB。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华技术打压加码,十四五阶段,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数字科技、数据等数字化、高科技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力,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十分关键。 人民币可兑换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虽然文件提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国际化将迎来最好的时机。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力持续增强,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三季度,在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继续扩大,结算使用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数字货币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数字货币从技术上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提供了可行性。 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10月外滩峰会演讲时提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业开放,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12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意味着资金流出的管制有所放松,人民币国际化或将进入快车道。 展望未来,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打造形成双向流动、更加均衡的跨境资本流动格局或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重点。正如笔者在此前专栏文章《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提到的,当前中国资本管制的非对称特征,即整体更鼓励流入,但对流出限制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上涨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建议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一方面放松管制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资本双向流动,这样既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亦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创造良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当前中国土地所有制仍处于“二元”分离状态,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重重,且补偿过低,土地用途转换时,农民享有增值收益有限,而这也制约了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在笔者看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内需增长的重要一环。过去十余年,得益于城镇化过程和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有不同程度缩小,但整体来看,差距仍然不低。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居民收入差距亦有所扩大,并成为制约消费整体回暖的重要因素。根据疫情后不同收入群体的线上消费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疫情后消费购买力下降持续时间较长,近期虽有所恢复,但仍弱于疫情之前,相比之下,高收入群体受冲击要小一些。 因此,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仍十分重要,而其中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
12月14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逾70个基点,升破6.54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拉升,收复6.53关口。截至9点33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350、6.5248。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44个基点,报6.5361。 央行、外汇局11日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兴业证券宏观团队认为,此举意在减缓金融机构外币债加杠杆速率,同时为人民币升值降温。这将减缓人民币升值速率,但基本面未发生显著变化前难以撼动升值趋势。
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 上周末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并就明年重点工作展开部署。会议强调,宽松宏观政策要稳步退出、不急转弯;坚持扩大内需,从“供给侧改革”过渡到“需求侧管理”;强调风险化解,对地方政府债务、高杠杆、银行不良以及逃废债风险加以防范;坚持房住不炒;强化反垄断和金融创新监管等。 同时,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非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不仅是短期要求,更是贯穿十四五整个阶段的重要安排。 结合此前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来看,笔者认为,实现科技引领的超越、人民币可兑换、农村土地市场化,可能成为“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三大突破。 科技引领战略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地位,提出“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并提出一系列强化科技创新具体措施。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的考核和支持要求将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 近年来,中国高技术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例如,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9个百分点。疫情之下,科技在强化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助力社会生产有序恢复等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尽管近年来中国在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但其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部分“高尖端”技术方面仍然滞后,如美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基本形成技术垄断地位。同时,在专利转化率、高科技企业附加值、科技人力资源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亦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但是,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反而在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在5G建设和金融科技、移动支付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层面上各项鼓励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等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新基建投资加快,根据工信部研究,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达3698.1亿,预计2020年这一规模将增长12.7%,到2025年,预计投资规模将几乎翻倍。 此外,当前全球15家最大的数字公司全部都来自美国和中国,没有欧洲和日本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和数字科技用户、最丰富的行业形态和供应链。根据IDC预测,中国的“数据圈”从2018年至2025年将以3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6ZB,而美国预计只达到30.6ZB。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对华技术打压加码,十四五阶段,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数字科技、数据等数字化、高科技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力,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十分关键。 人民币可兑换的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行情601099,诊股)伙伴关系协定。十四五规划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 虽然文件提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笔者认为,十四五期间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基础的国际化将迎来最好的时机。今年以来,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力持续增强,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三季度,在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继续扩大,结算使用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在数字货币实践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数字货币从技术上为人民币跨境支付提供了可行性。 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10月外滩峰会演讲时提及,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业开放,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12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调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意味着资金流出的管制有所放松,人民币国际化或将进入快车道。 展望未来,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打造形成双向流动、更加均衡的跨境资本流动格局或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重点。正如笔者在此前专栏文章《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再逢良机》提到的,当前中国资本管制的非对称特征,即整体更鼓励流入,但对流出限制较多,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人民币上涨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建议一方面扩大金融开放,一方面放松管制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去,加速资本双向流动,这样既有助于维持汇率稳定,亦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创造良机。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当前中国土地所有制仍处于“二元”分离状态,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重重,且补偿过低,土地用途转换时,农民享有增值收益有限,而这也制约了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十四五规划中提及“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在笔者看来,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支持内需增长的重要一环。过去十余年,得益于城镇化过程和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有不同程度缩小,但整体来看,差距仍然不低。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出现,居民收入差距亦有所扩大,并成为制约消费整体回暖的重要因素。根据疫情后不同收入群体的线上消费特征来看,低收入群体疫情后消费购买力下降持续时间较长,近期虽有所恢复,但仍弱于疫情之前,相比之下,高收入群体受冲击要小一些。 因此,十四五期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仍十分重要,而其中优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
2020年,央行数字人民币稳步推进。 12月11日晚8点,苏州中签市民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正式生效。 仅仅2秒后,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诞生——一位90后用户在京东商城下单,并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支付过程耗时仅0.5s。 1分23秒后,苏州市相城区高铁吾悦广场京东之家门店,迎来了首位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中签的消费顾客。该门店负责人沈静茹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这名消费者在店内买了三件物品、消费总额495元,其中200元来自数字人民币红包支付、另外295元由微信支付补齐。 “体验感挺好,手机‘碰一碰’,和之前差不多,付款就完成了!”12月11日~12日,在券商中国记者实地探访苏州数字人民币钱包试点时,多个商户、消费者均分享了自己消费付款流畅的体验惊喜和高接受度。 借势今年“双12苏州购物节”,苏州市成为继深圳之后,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第二个城市。苏州此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发放总个数较深圳的5万个增至10万个、线下消费场景较深圳的3000多个增至一万余个,并引入京东商城作为数字人民币线上支付创新场景;在实地探访中,记者也看到,此次试点中,大部分线下商户支持NFC(近身支付)“碰一碰”付款,部分手机机型的“双离线”支付为首次亮相。 备受业界关注的是,相比之前,此次试点首次结合线上+线下,引入京东商城试水线上交易、数字人民币付款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用户尝鲜:数据显示,从12月11日20时-12月12日20时的24小时,在京东场景有近20000笔订单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其中最大单笔线上支付金额超过1万元。 2021年,央行数字人民币钱包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吗? 消费新体验:手机没网照样买单结账 “付款很方便,感觉和之前用微信、支付宝差不多,体验感挺好。”12月12日上午,在苏州市相城区天虹广场地下一层,市民吴先生在中签苏州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后,率先体验了消费付款新方式。 12月5日,苏州市启动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试点,面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10万个总额2000万元、单个200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据了解,当前可持有、开通、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人群主要来自红包活动中签市民及部分商户。 吴先生向券商中国记者展示,在收到200元红包后,先在京东商城购买了两个热水袋,消费金额99元后红包余额101元,而后他想在一家实体服装店给女儿购买了一件外套、价值125元,这时他就需要选择通过绑定银行卡充值24元;在收银台的付款时,通过数字钱包APP的“上滑付款”、“下滑收款”界面,“扫一下就可以完成付款,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差不多”。 手机没网络,“碰一碰”照样完成付款 此次试点中,除了二维码扫码支付,大部分商户还支持NFC“碰一碰”付款,针对部分手机机型可实现的“双离线”付款则是首次亮相。“商场在地下一层,之前顾客手机付款没网络就搞不定,现在没问题了。”天虹广场三只松鼠(行情300783,诊股)店主马先生向记者演示,手机在“飞行状态”的离线模式下,打开其数字钱包APP,和顾客的手机“碰一碰”,付款瞬间完成、实时到账。 如何碰一碰付款演示 在苏州多个商圈,不少门店都摆上了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标示,不少商户和消费者均向记者分享对数字钱包表示兴趣、接受度很高。“支付流程并不复杂。商家也乐意接收数字人民币,因为实时到账,而且数字钱包内的金额提出时没有手续费。”京东五星电器吾悦店店长陈如鑫告诉记者。 数字人民币试水线上电商支付 为外界所关注的是,此次苏州试点在应用场景上试水“线上+线下”,首次引入线上电商支付的场景,京东商城成为全国首个支持数字人民币的线上电商平台。 数据显示,从12月11日20时——12日20时的24小时,京东场景内有近20000笔订单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在京东场景的首批数字人民币使用者中,男性占比超过女性,80后、90后的占比总和接近八成。半数用户是在活动开启1小时内下单。 券商中国记者走访此次苏州市区多个商圈发现,在这次试点活动中,数字人民币消费除了京东线上场景可支持外,还可在京东旗下线下零售门店,如京东五星电器、京东之家、京东便利店等实现支付。 如何打通线上+线下的消费支付环节?京东五星电器工作人员向券商中国记者演示,用户打开央行数字人民币APP,选择子钱包,弹出页面提示“向商户推送数字钱包子钱包,可在商户免密便捷支付”,勾选京东APP,设置支付密码并完成验证、开启成功;然后在同一个手机打开京东商场APP,选择任意一款商品,进行购买付款,弹出在线可选的交易方式,就会有“央行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方式,供用户选择付款。 此外,记者注意到,京东商城货到付款时,京东数科通过改造京东物流货到付款配送场景中收银所需要的专用手机,也可以实现消费者线上下单购买之后,货到付款时就能用该手机扫码收款。这也是物流领域首次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的场景。 “京东数科作为首批配合人民银行及数研所展开‘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科技公司之一,形成了一套包含风险控制、安全策略、支付技术等在内的支付服务体系,短时间内高效对接了运营机构与消费场景。”京东数科支付业务部企业支付产品部的总经理彭飞称。 他介绍,如何在试点数字人民币的过程中打通线上+线下场景的交易+支付+物流等环节,这在之前并没有参照物,京东数科需要将经历了历次“双十一”,“6.18”这种峰值考验的支付服务经验,在短时间内搭建好一套数字人民币使用的稳定、高效、安全的系统。据了解,在相关技术系统搭建、商户服务等多各个方面,已经有多家机构参与。“我们目前正在苏州、成都、深圳和雄安开展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的拓展。”拉卡拉(行情300773,诊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为商户提供技术支持及数字人民币基础知识和受理流程的培训。” 子钱包即推送安全便捷,将链接更多线上场景 线上消费也拓宽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目前六大行均支持开立子钱包。 中签用户按照指引下载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可选择是否向商户推送数字钱包子钱包,开启后可在商户免密便捷支付。 根据开通子钱包的银行不同,用户可选择的商户也会有所不同:本次试点活动中,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开设的“子钱包”都可推送至京东APP,以实现支持数字人民币的线上线下交易;此外,建设银行子钱包能推送至“善融商务”(建设银行旗下B2C购物平台);中国银行子钱包能推送至哔哩哔哩;工商银行子钱包能推送至美团单车和滴滴出行。 数字人民币钱包“子钱包”页面 不过,需注意的是,当前除京东APP外,“子钱包”关联的其他合作场景不能直接使用本次中签获得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只能对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后再支付。 “子钱包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新,这种‘母钱包—子钱包’的范式会给DC/EP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 在这位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参与数字人民币测试的运营机构,除了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银行,还有京东数科、美团、B站等互联网大公司,从侧面印证了DC/EP的“双运营体系”;同时,这些互联网公司的APP无法通过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来获取用户个人的敏感信息,“也印证了数字人民币的另一个功能:可控匿名性。大家也不需要担心在正常经济生活中使用数字人民币会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 苏州市相城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郭燕浩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相城区还将围绕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部署,聚力招引数字人民币上中下游产业链,包括数字人民币研发、发行、运营、流通、应用等环节,推动相城数字经济、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据介绍,相城区已获评“省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 数字人民币关键词 关键词:数字红包的消费与退款 记者了解到,苏州试点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在限定的期限、限定的商家使用。中签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时,将优先使用红包,不足金额可对钱包进行充值后再支付。 除了红包之外,数字钱包也可以充值和兑回。京东数科数字人民币项目经理陆云瀚向券商中国记者解释,“中签用户在数字人民币APP上面可以自由地选择开通任意一家运营机构(指: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分别对应着APP上的存银行、充钱包功能键,用户可以通过绑定的银行卡把钱充值到该钱包用于消费,也可以将充值到钱包的钱兑回到银行卡里。” 超过有效期(即12月27日24时)未消费的红包将进行回收。此外,若消费期间发生退款交易,系统将优先退还中签人员自行充值支付的数字人民币金额,再退还“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金额。超过红包有效期后发生的退款交易,用户自行支付的人民币金额正常退还,红包部分金额不再退至用户数字人民币钱包。 关键词:双离线支付 离线钱包支付,简单理解是指在无网或弱网条件下,用户进行交易或者转款时不连接后台系统,而是在钱包中验证用户身份、确认交易信息并进行支付的方式。苏州此次试点活动抽选了部分报名用户参加离线钱包体验该项功能。参与用户需使用指定型号手机终端,并安装具备离线支付功能的相关软件。 “它(央行的数字货币)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我们叫做‘双离线支付’,指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此前介绍称,未来在比如地下商超没有手机信号,或者乘坐航班需要付费吃饭、购买机上免税品、高铁无信号时,在这些场景下都可以用央行的数字货币支付。 关键词:母钱包—子钱包 数字人民币线上场景消费需开通子钱包。陆云瀚告诉记者,子钱包来自用户数字人民币APP内开立的某个运营机构(目前是六大行)的钱包;子钱包具备三方面优势:方便快捷、即推即用;安全保障,能在数字人民币APP中实时调整子钱包的付款限额和关闭子钱包,以保证子钱包安全;隐私保护,子钱包的推送方式决定了用户的隐私不会泄漏给消费场景的APP。同时,除了钱包推送应用之外,结合不同的试点场景,京东数科作为技术服务方参与中,面向不同银行会有不同解决方案。
“我一周前预约,这周五(12月11日)就收到短信通知我中签了,下载数字人民币的手机APP后,显示有200元金额。”苏州的郭女士12月11日晚对记者表示。 根据郭女士收到的“双12苏州购物节”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中签通知,通过“苏周到”APP在“双12红包”的“中签查询”指引下,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并完成数字人民币红包领取,从12月11日晚20:00开始即可进行消费。 本次测试的亮点还在于,除了APP中可供选择消费的线下商家,还增加了京东等数字人民币线上支付场景。郭女士表示,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向京东推送子钱包,可用数字人民币购买京东自营的所有商品。11日当晚,郭女士在京东消费了200元,12日上午消息显示已经发货。 苏州数字人民币测试的亮点 此次参与苏州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的机构,除了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银行,还有京东、美团、B站等互联网巨头,相较于深圳的测试,覆盖范围更广,并且首次支持线上支付场景。 “京东深度参与了本次测试,支持数字人民币的线上线下交易,在本次测试中不仅仅是测试参与者,也是技术提供者,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央行数字人民币DC/EP面向公众的运营方不仅仅包括商业银行,也包括支付机构。”欧科云链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炼炫对记者表示。 除此,“钱包推送”是本次测试另一个有趣的功能。在京东的数字人民币线上支付场景,首先由数字人民币APP向京东推送子钱包,即推即用,并且可在数字人民币APP中实时调整子钱包的付款限额和关闭子钱包,以保证子钱包的安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新,因为在目前的加密数字货币系统中,用户只能通过私钥来控制钱包,每个钱包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母钱包-子钱包’的范式,更没有子钱包推送功能。这种新型的钱包范式,会给DC/EP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李炼炫称。 李炼炫称,更为重要的是,京东APP无法通过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来获取用户个人的敏感信息,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因此大家也不需要担心在正常经济生活中使用数字人民币会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 此外,备受关注的“双离线支付”功能,在本次测试中未全面放开,仅面向少数人进行测试,人数将控制在1000人以内。李炼炫认为,“双离线支付”是一重大创新,需要控制好技术风险。 曾报道,“双离线支付”会产生“双花问题”,即数字货币系统中,由于数据的可复制性,使得同一笔数字货币被重复使用的情况。目前的央行数字货币技术专利尚未说明如何在双离线情况下解决“双花问题”。 除此,苏州的央行数字人民币测试可使用“离线”和“碰一碰”两个功能。苏州的商家安装支持NFC(近场支付)的POS机,实际上就是为了测试央行数字人民币的“碰一碰”功能。其实“碰一碰”功能已经很常见,例如手机已经可以搭载NFC,支持POS机刷卡、虚拟门禁卡等。 苏州市民积极参与试点 此次,苏州市民参与数字人民币红包消费抽签和测试的热情较高。此前,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的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对记者表示,苏州相城区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进展多时,一些公务员的部分福利开始通过数字人民币的形式发放。 郭女士也对记者表示,从抽签到消费,整体流程非常便捷。就此次可供选择消费的商家来看,比深圳的测试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京东等线上消费场景,线下涵盖了书店(包括著名的诚品书店、新华书店等)、理发店、文印店、干洗店、石油分公司等。 郭女士表示,由于众多商家聚集在相城区,因此对一些家住得比较远的消费者来说,京东等线上消费场景是更便捷的选择。她在12月11日晚间完成了在京东下单,购买了京东自营的书籍。 在深圳和苏州之后,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有望在其他多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