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魏天谌 一旦美联储铤而走险选择负利率,非但不能挽救今天脆弱不堪的美国经济,还将扩大本文所述的所有恶果,为将来更严重的衰退埋下隐患。特朗普反复鼓吹的负利率“神器”,不过是他又一次忽悠选民的谎言。 2020年3月起,美联储开始了一系列历史空前的政策调整,显示紧急降息至接近0的水平,又推出了无上限量化宽松(QE)等措施。随着美国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上的大声呼吁,又将负利率的可能性引进了公众视野。 本轮美联储救市不仅范围广泛,而且力度空前,远超过2008年危机。截至5月13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达到6.9万亿美元,两个月便扩张2.7万亿美元,已经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1.2万亿美元增幅的2倍。相比之下,2010和2012年开始的第2、3轮QE,每年平均增幅不足1万亿美元。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空前 来源:美联储经济数据库FRED) 在零利率和无上限QE推动下,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在4月强劲反弹。然而企业并未停止裁员,失业潮势不可挡。不到两个月内,美国失业初请人数超过3千万,4月非农失业率飙升至14.7%。机构研究显示实际失业情况更加糟糕。美国财政部长表示,失业率或将超过20%。 本文将用一系列历史事实数据讨论在经济危机时,为何降息与QE对于实体经济促进效用极其有限、且副作用显著,而负利率将为一切埋下更大的隐患。 负利率看似是个新发明,本质上只是降息QE手段用至极限的结果。大多数人并不会真的遇上借钱的人反而赚利息这反常的一幕,但货币政策的影响将传导至经济和市场,从而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美联储称,降息QE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压低的利率会刺激公司的投资需求;资产价格的升高,会创造所谓的财富效应,使资产持有者因为资产增值增加消费;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则会有力推动就业和健康通胀。美联储称多年来历次QE对经济的累计贡献高达3%。 事实远没有美联储宣称的那般美好:经济惨淡时,降息QE对金融市场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实体经济效果有限。美联储研究人员的一份报告显示,08年危机以来三轮QE的累计贡献只有0.5%到1%。由于难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对降息和QE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相当困难,本文在有限篇幅内将使用较为粗浅的定性分析来评估降息QE的作用。 首先,降息QE使利率低迷,但并未有效推动投资。投资者主要关注的是回报率的高低,因此当回报前景黯淡时,企业不会把低息资金大规模用于投资、雇佣或涨薪,而会回购股权和派发股息。美联储经济学家对首席财务官的调研发现,即使长期利率更低,大部分公司也不会追加投资。在低迷的前景面前,企业不会把廉价的资金大规模投资于经营业务,雇佣更多工人或提高工人工资。在本轮经济周期中,美国经济增速远不如此前几个经济周期,然而股市却屡创新高,各大公司回购股票的规模是上个周期的两倍以上。 观察2008年以来三轮QE的效果也可发现,在QE1推出之后,美国信用利率迅速回落。因为当时金融恐慌,金融机构流动性严重不足,美联储直接购买债券增强银行的流动性有助于短时间内稳定市场,提振信心,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购买也稳定了地产市场。但QE2对利率的影响不及QE1,未能逆转利率升高趋势。之后的QE3效果也不显著,利率降低程度远不及QE1。 QE导致联储资产、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飙升,但对工商贷款增速却影响不大。实际上,QE3宣布前的2012年三季度,美国实际私人投资同比增长还在11.0%的水平,QE3后的2013年四季度则下降至8.7%。影响私人投资的因素还有很多,但这一数据可以说明QE对于投资的提振效果并不如美联储所宣传得那般神奇。 其次,降息QE推高资产价格,却未能有效推动消费增长。降息QE的财富效益主要体现在推高股市债市价格,以及低贷款利率增加企业利润。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显示,美国私人所持国债中近一半在最富有的1%的人手里。但这些持有资产和企业的富人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不会把资产增值的大部分用来消费推动实体经济。 第三,降息QE加剧贫富分化,会抑制民众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富人资产飙升的同时,迫切需要提高消费的普通民众却难以受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经济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截至2012年底,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的财富危机后大幅反弹几乎全部收回危机中的损失,而底层90%的家庭财富则倒退回了25年。桥水达利欧反复强调,如今美国的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仅次于上世纪30年底大萧条时期。 由于社会整体需求仍是由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决定,贫富差距的扩大会抑制需求的增长。在2008危机结束后的QE期间,美国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平均同比增长率为1.6%左右,远低于危机前30年里2.5%的平均水平。 最后,降息QE对促进健康通胀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早在QE1出台之时,部分美国著名学者和政客曾质疑表示QE增加了基础货币数量,会引起大幅通胀。然而直到QE结束,通胀指标(核心PCE)依然远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理想水平。 这是由于所增基础货币并没有通过投资和消费进入实体经济,反而主要在金融市场内空转,也就不会助长通胀。有人担心这笔钱在将来会进入实体经济引发恶性通胀,但短期内通胀乏力才是经济的主要病症,不利于降低实际债务负担和增加企业盈利。即使长期内通胀真的成为威胁,美联储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抑制通胀,包括提高利率或抛售手中的巨额债券来收回流动性。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在美联储空前放水之际,4月份美国通胀率骤降0.8%,为08年以来最大幅度下滑。 过去美联储长期的宽松政策导致债台高筑泡沫严重,极大增加了系统性风险。自2008危机以来,美联储基准利率长期停留在零点,再加上3轮QE压缩长期利率,使得美国实际利率空前低迷,投资者大量涌入高风险资产,显示经济泡沫严重而降息救市空间狭小。美联储研究显示,危机前实际利率越低,危机时情况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实际上,美国公司债的规模和质量都比2008年“次贷危机”还要恶化。美国非金融企业债占GDP的比例由2008年危机前的69%上升到74%,而低质量贷款的占比由2008年的不到20%上升到近40%。这将引起严重的债务危机。 一旦美联储铤而走险选择负利率,非但不能挽救今天脆弱不堪的美国经济,还将扩大本文所述的所有恶果,为将来更加严重的衰退埋下隐患。欧洲若干个国家已在过去两年尝试过负利率,然而经济仍然低迷,瑞典央行已在2019年12月结束负利率。特朗普反复鼓吹的负利率“神器”,不过是他又一次忽悠选民的谎言。 (本文作者介绍:AICPA/CFA持证候选人,供职于毕马威资产管理部。毕业于维克森林大学会计、历史系双学位,经济系辅修学位。)
图片来源:微摄 新华社华盛顿4月29日电(记者高攀 许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9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零至0.25%的超低水平,同时警告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前景构成相当大的风险。 美联储当天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新冠病毒和为保护公众健康采取的措施导致美国经济活动大幅下滑和失业人数激增,同时经济活动中断严重影响了金融环境,并妨碍信贷流向美国家庭和企业。 声明说,正在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将在短期内严重影响美国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货膨胀,并在中期内对经济前景构成相当大的风险。因此,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直到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经受住近期事件冲击并回到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的正轨抱有信心。 声明还说,为支持对家庭和企业放贷,美联储将继续购买支持市场平稳运行所需的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促进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到更广泛的金融环境。美联储承诺在当前充满挑战的时期使用全部政策工具支持美国经济。 美国商务部当天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因新冠疫情导致经济大面积“停摆”,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下滑4.8%,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大降幅。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活动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滑,经济下滑的深度和持续时间非常不确定,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疫情得到控制的速度。他强调,美国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各级政府采取的减缓冲击和支持复苏的政策措施。 此前为应对疫情在美国快速蔓延,美联储已连续多次出台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美国经济,并提供总额高达2.3万亿美元的贷款帮助美国家庭、各类企业、州和地方政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3月15日,美联储第二次紧急降息至零并启动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QE),23日宣布对购买的国债和住房贷款抵押证券(MBS)不设上限,标志着美联储“零利率+无限QE”的“王炸”组合形成。与之相比,中国央行被认为无论降准还是降息都显得较为保守。那么,美联储火力全开,中国央行要不要跟呢? 一、美联储大招频出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2月27日至4月8日短短六周时间内,美联储扩表1.92万亿美元,美联储总资产升至6.13万亿美元,相当于去年美国名义GDP的28.6%。无论从绝对额还是相对值看,都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峰值4.55万亿美元(2015年10月14日)和25.9%(2014年末)。然而,美联储走到今天,也是苦乐自知。 (一)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半途而废的后遗症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采取了“零利率+QE”组合的非常规货币政策。2013年中,伯南克离任之前释放了QE退出的信号。耶伦2014年初接任后开始减少并停止资产购买、五次加息、持续缩表,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鲍威尔2018年初继任后连续加息四次并缩表,但2019年为应对贸易局势紧张的冲击而三次仓促降息并重启扩表,中断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到2019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不到2%,美联储总资产与名义GDP之比仍将近20%,远高于上次危机前6~7%左右的水平,较前期高点仅降了约6个百分点。 以往每次降息周期,政策利率都是从百分之五六往下调,而今年两次闪降就已至零。在3月15日推出零利率并重启QE后,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排除了负利率的政策选项,资产负债表操作就成了美联储的不二选择。当美股四次熔断、发生股灾后,美联储必须采取果断行动,证明其工具箱里确实还有“弹药”,才有可能阻止股灾演变成“信心危机——信用紧缩”的流动性螺旋。因为从上次危机的经验看,一旦出现全面的流动性危机,发生机构被挤兑乃至倒闭,则救助成本将会显著上升。 (二)与美国疫情应对政策出台的次序和搭配有关 上次危机中,美联储大举购买有毒资产,支持了经济金融稳定,促成了美股长牛和战后最长时间的经济景气。但这次疫情蔓延是新冠病毒所致,对此美联储无能为力。同时,货币政策能够刺激需求,却解决不了供应链的问题。 但直到3月11日晚特朗普总统电视讲话,发布旅欧禁令之前,美国政府对于疫情扩散风险总是遮遮掩掩、轻描淡写。这令3月3日美联储的闪电降息按下了“恐慌键”,当天美股不涨反跌。9日,与油市崩盘叠加,触发了年内美股第一次熔断;12日,因旅欧禁令又触发了第二次熔断。13日,美国政府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才正式全面进入了抗“疫”模式,当日美股不跌反涨。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货币政策只能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却不能解决企业现金流问题,后者主要应该是财政的转移支付功能。而财政计划需经过繁琐的、不确定的立法程序,在国会多次被搁浅。时间不等人。美联储不得不冲锋在前、单兵突进。3月15日,美联储二次闪电降息至零并重启QE,进一步加重了市场恐慌;次日(16日)和18日,触发了美股年内第三、四次熔断;23日,宣布了无限QE的措施,但当天美股依然下跌。 随着2万亿财政刺激计划顺利过会,公共卫生政策防控为主、财政货币政策对冲为辅的一揽子疫情应对措施全部到位,才缓解了市场恐慌和信用紧缩。自3月24日以来,美元指数、泰德利差(即3个月美元Libor与3个月美债收益率之差)和市场恐慌指数VIX等高位回落,美股大幅反弹,美债和黄金价格也止跌回升,无差别抛售一切可变现资产,逃向美元现金流动性的市场乱象才暂告平息。 综上,由于应对措施次序本末倒置以及缺乏财政政策配合,资本市场对美联储并不买账,迫使美联储一条血路杀到头,以免股灾滑向金融危机。美联储这种破釜沉舟的打法只适合速决战,而一旦陷入持久战,则每次政策效果不彰,都会损害其市场声誉,增加其救市成本。 二、中国央行所处环境在某些方面要优于美联储 (一)中国央行是少数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的主要央行 一是中国的政策性利率依然为正值,且离零利率较远。如截至4月20日,一年期MLF利率为2.95%,一年期LPR为3.85%。 二是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空间。中国银行业目前的法定存准率平均为9.4%,在国际上仍处于较高水平,也高于本世纪初中国遭遇资本大量流入、储备持续增加之前6%的水平。同时,通过定向降准引导银行给民企和中小微企业放款,还进一步拓展了存准率工具的运用空间。 三是中国央行总资产与名义GDP之比较高点已回落近30个百分点,低于上轮资本流入启动之前的水平。下一步,按照 “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抓落实”的工作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结构性工具创新,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中国疫情暴发之初,曾有人建议,刺激政策要出手早、出拳猛。然而,这次大流行百年一遇,全球都缺乏现成经验。至少,起初我们并不清楚拐点在哪里。如果那么干了,很可能在疫情第一波冲击时,央行就已把“子弹”打光。那么,碰到现在海外疫情蔓延酿成的第二波,甚至还可能会有第三波、第四波冲击,陷入弹尽粮绝质疑中的央行将会被置于险境。这很难说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好。 (二)中国央行没有流动性救市之虞 美联储发射“超级火箭炮”的一个现实考虑是阻止股灾演变成流动性危机。但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没有出现这种情形。 首先,货币市场利率下行。2月3日起,中国央行就进入了疫情应对状态,综合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引导市场利率下行。2月3日至4月17日,中国境内的DR007日均为1.882%,较年初至1月23日回落了57个基点。当受疫情扩散影响,股市震荡加剧时,没有导致国内流动性紧张。2月20日至3月23日,美股遭遇了七连跌、四熔断,发生股灾,但2月21日至3月24日中国日均泰德利差(即3个月Shibor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差,衡量市场流动性和信用松紧程度的常用市场指标)59个基点,低于年初2月20日日均89个基点的水平。 其次,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尽管受海外股灾的影响,2月21日至3月24日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但同期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1.01万亿元,高于年初至2月20日的日均7844亿元。同期,上证综指跌幅3%以上的交易日仅占到17.4%,远低于道指该项占比47.8%的水平。而且,即便国内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却未像2015年股市异动时期那样出现大面积跌停,股市流动性枯竭。 再次,外汇市场运行平稳。自1月底暴发疫情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震荡加剧,围绕7比1上下波动。尽管如此,一季度反映境内主要外汇供求关系的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合计482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顺差166亿美元。3月10日(美股第一次熔断次日)以来,美元指数飙升,非美货币兑美元大幅贬值,带动人民币汇率由升转跌,重新跌破7,但市场预期基本稳定。3月10日至4月17日,境外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NDF)隐含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平均为0.58%,略高于2019年10月11日至2020年1月20日日均0.38%的水平。 中国金融市场之所以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国1月底就出台了严格的社交隔离措施,这是对经济金融运行影响最大,但也是阻断疫情传播有效的措施。后面再出的财政货币政策,都是经济对冲措施,是给市场“糖”吃。二是抗“疫”之初适逢春节长假,中国得以用较低成本实现了居家隔离和停工停产,同时也给了金融市场较长时间的冷静期。故股市以2月3日复市首日一次性大跌,基本完成了对疫情第一波冲击的风险定价。三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从中央层面统筹规划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和复工复产,各项政策整体配套推出,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工作协调配合,形成了政策合力。这又给国内金融稳定进一步提供了基本面、流动性和信心的支持。 三、中国央行这次本已领跑全球疫情应对 长期以来,市场将美联储操作视为中国央行政策调整的风向标,但这次恐怕是落伍了。 (一)两国货币政策的节奏不同 由于疫情在中国开始暴发,故中国央行从2月3日起(春节假期之后)就进入了抗“疫”状态。而美联储直到因疫情海外加速扩散,才在美股2月底七连跌之后,于3月初开始进入疫情应对状态。 3月15日(周日),美联储宣布二次紧急降息到零,国内市场预期中国央行次日将跟随降息。但当天,中国央行MLF操作的政策利率没有下调(20日LPR利率也没有下调),这似乎令市场略感失望。其实,3月13日,中国央行已先于美联储宣布了金融普惠定向降准措施,于16日正式实施。16日,DR007应声跌破2%,到24日最低跌至1.14%。在现有政策有效果的情况下,没必要进一步加码的政策逻辑有其合理性。 (二)两国所处的疫情发展阶段不同 目前,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进入经济社会活动恢复正轨的阶段。而美国疫情扩散正处于高峰期,还在实行较为严格的社交隔离政策,限制人员流动和企业开工。 现阶段,美联储主要是要避免市场流动性危机,维持企业和家庭资金链不断。而这是2月份中国央行所做的工作。当时,中国央行出台30条金融支持政策措施,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金融市场如期正常开市,确保金融服务不间断。 当前,中国央行主要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市场化程度提高、弹性增加,给了货币政策更大空间,也给了中国央行更多底气。 (三)两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不同 从量上看,一季度中国央行通过降准、再贷款这些工具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7.1万亿元,是1比3.5的乘数效应;从价上看,3月份国内一般贷款利率比上年的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了MLF中标利率和LPR的降幅。 相比之下,从量上看,一季度美联储投放了1.6万亿美元流动性,贷款增长是5000亿美元,大概是3.3比1;从价上看,美联储今年以来降息1.5个百分点,代表融资成本的非金融企业票据利率比去年年末只下降了0.17个百分点,降幅远远小于降息的幅度。显然,从银行信贷的角度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要高于美国,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四)两国央行都在致力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零利率之后,美联储于4月9日公布的2.3万亿贷款计划中包括:向为小企业提供薪资保障计划贷款支持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通过主街(Main Street)贷款便利措施提供至多6000亿美元的贷款,确保信贷流向中小企业;扩大一级和二级市场企业信贷工具以及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的规模和范围,支持多达8500亿美元的信贷。 这与前期中国央行通过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和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抗“疫”保供、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畜禽养殖、外贸行业等的信贷支持,可谓异曲同工。 四、中国央行要进一步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关系 (一)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而非在金融体系空转,滋生资产泡沫 中国央行在这方面具有制度优势。中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集中决策,有利于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传导,不利之处在于风险过于集中。美国3月底通过的2.2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中,有3500亿是让银行向小企业提供贷款,用于支付工资和福利。这立即遭到了美国银行业的普遍反对。一季度,中国M2和社融增长超预期,与近期国内股市波澜不惊形成鲜明对比。相反,美股在大水漫灌之下大幅反弹,迅速结束了技术性熊市,但银行信贷却增长缓慢。下一步,中国央行将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综合运用总量和结构性工具,引导银行向企业让利,并加大小微和民企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既要避免信用紧缩加速经济下行,又要避免信用宽松造成普遍的通胀预期 其核心在于保持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大体匹配。截至3月底, M2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年底高了1.4个百分点,为2017年4月以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1.5%,增速较上年底高了0.8个百分点,为2018年9月以来新高。这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思路。但鉴于中国面临结构性通胀压力,因此,既不让市场出现“钱荒”,也不让钱“变毛”,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关键是要拿捏好度。这是门艺术。 (三)既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要避免杠杆率过快上升 应对疫情冲击,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宏观杠杆率毫无疑问都会上升。但中美国别风险是不同的。美国可以利用美元作为世界中心货币的霸权地位,通过杠杆挪移——私人部门杠杆公共化、公共部门杠杆国际化,对外转嫁危机。欧元区与之比较,也是相形见绌。因此,中国央行既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妥善应对疫情冲击的经济挑战,避免疫情冲击演变成长期影响、系统性风险,又要避免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导致国家风险溢价和企业融资成本的中长期上升。 总之,与孤注一掷的美联储相比,中国央行显得更加冷静克制,既保持了政策定力,又留有了政策余地。二者各有千秋。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表态支持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方面采取的财政、货币和金融措施,并对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的韧性充满信心。 最后,谨以去年底易纲行长在《求是》杂志发表的观点作为本文的收尾。他在文中上指出:“未来几年,还能够继续保持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和市场所羡慕的地方。……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 本文发表于《中国银行业》2020年第5期 (本文作者介绍: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赞扬了美联储减轻冠状病毒影响的行动,但表示对其后果感到担忧。 巴菲特上周六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投资者会议上说,在疫情期间苦苦挣扎的公司应该感谢美联储提供的低息融资,正是这些融资帮助它们渡过了难关。巴菲特没有提及具体的担忧,只是说他担心长期的影响。 “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真的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他说,“我认为总的来说,它们是正确的,但我不认为它们没有后果,我认为如果推动得足够远,它们可能会产生极端的后果。但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同样会有极端的后果。” 随着冠状病毒的蔓延导致美国各地的企业突然停止运营,美联储迅速采取了行动。与金融危机期间的做法类似,美联储将短期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开始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不过,这一次它扩大了操作范围,向不同规模的企业发放贷款,购买了货币市场基金和市政债券,并购买高收益率的公司债券。 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市场,但也引发了与公共救助行动相伴而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不过,巴菲特表示,在当前操作下能够借款的公司,“应该向”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和其他央行官员“致感谢信”。 在美联储出手干预之前,企业债券市场已经陷入停滞,与政府债券的息差达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的数据显示,自那以来,美国的债券发行量出现了爆炸性增长,3月份和4月份分别创下了2533亿美元和2618亿美元的新纪录。尽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企业信贷安排(美联储宣布将通过其购买企业债券的工具)尚未投入使用,这种情况还是发生了。 尽管企业债务的反弹表明资本市场正在恢复运转,但它也引发了这样一种担忧:那些资产负债状况不佳的企业正在受到人为的扶持。 SIFMA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的债券发行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78.1%。“我自己的感觉是,美联储在进入高收益债权市场方面走得太远了。但我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时间会证明其后果,”安联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表示。“美联储几乎为所有人开放了高收益市场,这引发了对僵尸公司的担忧,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谨慎,因为这会侵蚀美国的特殊之处。” 金融危机时期,巴菲特在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金融公司持有大量股份,为那些已经关闭的市场提供了资本和流动性。事实证明,这两家公司也同样给伯克希尔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巴菲特在这段时间增加大量持有现金,并没有采取任何重大的买入行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交易是他从航空股中撤出。他说,美联储的举措基本上消除了他在上次危机中发现的那种廉价交易。 “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有吸引力的东西……美联储做了正确的事情,他们做得非常迅速,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我向他们致敬。”“我们没有做任何事,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有吸引力的事情。这种情况可能很快改变,也可能不会改变。”
法国巴黎银行最新报告称,受制造业表现疲软拖累就业和消费,预期美联储明年上半年将降息两次共50基点,并预期美国及欧元区将可避过衰退。 该行表示,市场对美国居民消费、职位创造的重新关注,将迫使美国明年再次降息,预计美联储将于3月及4月各降息25基点,并预计美联储的策略检讨,将使其政策较现时更偏“鸽派”。 报告显示,虽然宽松的金融状况将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支持,但因货币政策滞后,最大的提振作用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始出现。 此外,法巴预期美国明年GDP增长由今年的2.3%放缓至1.5%,2021年将轻微回升至2.0%。
美股巨震!过去12小时换了3档节奏,变化太快!到底发生了什么?美联储有最新表态,中国资产能否继续独立? 全球股市的画风变化真的是太快了,都有点感觉跟不上节奏! 昨晚上欧美股市收盘的画面大概是这样的: 今天早上美股的期指就变成这样了: 在即将成稿之际,画风又变成了这样,跌幅快速收窄: 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引发如此巨震?中国资产会否受到冲击呢? 昨晚市场回顾 昨晚美股收盘,道指涨0.7%报26346.01点,标普500涨0.91%报2919.4点,纳指涨1.02%报7903.74点。 据wind,美国大型科技股多数收涨,苹果涨1.17%,亚马逊涨0.97%,奈飞跌1.18%,谷歌涨1.03%,Facebook涨1.18%,微软涨1.89%。中概股多数收涨,阿里巴巴涨2.02%。 昨晚美股市场的重磅事件是,美联储公布的9月政策会议纪要。该纪要显示,多数决策者在9月会议上支持降息的必要性,但对未来货币政策路径的看法仍存在严重分歧。会议记录还显示,决策者认同,在短期货币市场出现动荡之后,联储很快需要讨论是否要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 美联储的一些政策制定者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情绪有所加重,并认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幅度的预期超出了央行的计划。会议纪要显示,部分美联储官员担心要求放松货币政策的市场呼声可能有些过头了。 会议纪要称,9月份会议的“几位与会者”表示,期货市场的价格“目前显示,未来会议提供的融通资金将超出他们认为合适的水平”。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强烈押注美联储将在10月份实行今年的第三次降息措施。到2020年,市场预计还会出现更多的降息。 会议纪要称,由于存在潜在的误解,“委员会可能有必要寻求更好的沟通,使市场对政策利率路径的预期与政策制定者自己对该路径的预期保持一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三重申,尽管存在一些风险,但美国经济状况良好,美联储的任务是让经济保持这种状态。 欧洲市场收盘亦多以上涨收报。在此之前的一个交易日,欧美市场杀跌却较为惨重,昨晚却迎来大幅反弹。分析人士认为,全球主要市场对于贸易争端的敏感性要比A股强太多。这也是为何今天早上美股期指突然大跌的主因。穿插期间的消息、谣言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市场的情绪。 中国资产能否继续独立 若要寻找交易线索,首先要看人民币的走势,在美股大跌之后,离岸人民币也开始跳水。也就是说,人民币资产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不过,对于股市而言。其实,对于贸易争端,A股市场从八月份开始就已经逐渐脱敏。分析人士认为,脱敏也是相对的,关键还是要看位置和价格。当市场处于高位时,这种脱敏是不存在的,一定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但在相对低位时,市场的独立性就会体现出来。就目前的行情来看,A股市场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 当然市场并不是没有缺陷。 首先,从九月中旬以来,A股存量博弈甚至减量博弈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成交金额上,目前3600亿左右的成交金额与9月上旬的高峰相比,接近腰斩。大盘后续反弹的决定性变量是“补量”,这个量并不需要太大,但不能维持缩量反弹走势。 其次,外资一直是增量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近几个交易日流入趋缓。在昨日上涨过程当中,净流出近20亿元。这对市场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此外,产业资本依然在流出,9月份创下年内新高。 市场的支撑力量可能主要来自两个方向: 一是银行股。据安信证券统计,2010年以来,2011、2012、2014和2018年的四季度银行股较沪深300和创业板跑出了相对收益,而且强势表现大都持续到了次年1月。即便是四季度整体没有跑赢的年份,银行股在年底12月和次年1月的表现也会“否极泰来”。此外,还叠加财政部《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要求银行对超额计提拨备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将进一步提高股息率)。 二是成长股的变数。这个变数主要来自国债收益率的变化。近期,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持续下行走势当中,DR007在央行净回笼的背景之下出现下行。这意味着,9月下半个月以来市场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有利于成长股估值的提升。此外,自主可控应该是市场最重要的主题。 从技术角度来判断,A股市场目前仍有进一步反弹的空间。只是多头行情能持续多久,还要取决于上述变量的变化。若持续有增量资金进场,成交量温和放大,板块持续良性轮动,市场或许能走得更远。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外围市场并非对A股没有影响,或有超预期的事件发生,或正面或负面对市场都会带来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做投资策略,可能只有向巴菲特学习了,紧抓价值,忽略波动!短线的交易难度则会加大。
杨德龙:美联储再度降息 低利率环境下股市走势值得期待 ink=""> 美联储又降息了!北京时间周四凌晨两点,美联储如期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1.75%-2.00%,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此外,美联储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7%,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30个基点至1.8%。 美联储同时公布的点阵图显示,政策制定者对是否采取进一步的宽松行动存在分歧。美联储点阵图显示10名委员认为2019年不会再降息,只有7名委员认为还将降息一次。此外,点阵图显示2020年预期没有降息,2021年和2022年各有一次降息。 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他承诺,如果条件允许,美联储将采取一系列降息举措,但他认为现在没有必要。鲍威尔表示,数据将决定未来的行动,他和他的同事们已准备好采取行动,让10年的经济扩张继续下去。如果经济确实下滑,那么更广泛的降息举措将是适当的。但现在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情况。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鲍威尔还称, 将会重新讨论何时扩大资产负债表的问题,扩大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时间有可能比预期的更早。鲍威尔还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正在拖累美国的经济前景,算是对特朗普指责美联储是美国经济增长阻力的反击。 美联储声明发布后,美股上演过山车行情,道指一度跌逾200点,随后又快速拉升,尾盘翻红。黄金跳水,美元冲高,短期美债收益率大涨。随后,香港金管局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2.25%。 随着美联储宣布降息,全球多国央行也开启了降息,进入到降息周期。欧洲中央银行9月12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下调欧元区隔夜存款利率至负0.5%,同时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为零、隔夜贷款利率为0.25%不变。这是欧洲央行自2016年3月以来首次调降欧元区关键利率。欧洲央行还调整了前瞻性指引,预期欧元区关键利率将“保持或低于当前水平”,直到欧元区通胀前景有力地趋向且足够接近政策目标。 在非常规货币政策方面,欧洲央行决定从11月起重启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债规模为200亿欧元。为增强利率政策宽松效果,购债将持续足够长时间,预期在欧洲央行首次加息前结束。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当天表示,通过新的宽松政策,欧洲央行向欧元区加大了货币刺激力度,以确保欧元区有利的融资条件,支持欧元区经济扩张。 现在美联储接连两次降息,可能会引发更多国家和地区央行降息。中国央行刚刚实施了降准的措施,但新近公布的八月份经济数据比较差,不排除四季度进一步采取降息行动的可能性。 在美国经济可能陷入到衰退的情况之下,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对平稳,欧洲经济在近期也显示出陷入衰退的风险,特别是英国脱欧和德国发行30年负利率债券来看,欧洲经济也有可能陷入到衰退。相对而言,我国股市和债市的吸引力大增,加上外汇管理局放开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外资将加速流入中国资本市场。 本周初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主要是受到8月份经济数据不佳的影响,但是市场中期的趋势不变,依然是震荡上行。“金九银十”行情已经展开,反弹窗口将会延续。市场短期的调整,其实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时机。美联储本次降息,预示着全球央行奔跑在货币宽松的大道上,在低利率环境下,A股市场未来的走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