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0港元!” 12月8日,京东健康(6618.HK)开盘价一公布,在喜气洋洋的京东健康上市庆祝仪式现场立时一阵欢呼,这个价格比70.58港元的每股发行价涨了33.89%!当日,该股股价一度突破120港元/股,最高上冲123.90港元/股,最终以110港元/股报收,收涨55.85%。 12月9日,京东健康股价再接再厉,报收112.20港元/股。以总股本31.27亿股计算,市值超过3500亿港元,成为港交所同领域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者。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上市庆祝仪式的致辞中称,“感谢刘强东先生,正是他的战略格局和超前眼光,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 卖药更要“卖健康” 自2019年5月份的A轮融资之后,京东健康的名字开始真正进入行业视野。但实际上,早在2014年2月,医药健康就作为京东的独立业务类目开始运营,经过6年多的经营后,京东健康已在营收上领先同行最先踏入百亿元大关。 京东健康发布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健康的收入已达132亿元。 零售药房业务占据京东健康总收入的大部分。京东健康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零售药房业务的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其总营收的88.4%、88.8%、87.0%、87.6%。京东自建物流体系与供应链体系运输药品的优势,以及拥有中药饮片供应链、药品冷链,以及药品或非药品批发等独有业务,都为这项业务占据主要营收提供了支撑。 京东健康同时也是上市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中最快盈利并稳定增长的公司。招股书显示,虽然目前京东健康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占总收入比重并不大,但收入额随着扩大线上平台、全渠道布局、在线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而不断增长。 “互联网医疗企业普遍存在靠卖药支撑营收的问题。”京东健康看懂App医疗健康行业分析师陈乔姗向记者介绍称,“即便是线下医院,卖药获得的收入也占很大比重。”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17955亿元,同比增长4.8%。从三大药品销售终端的销售额来看,公立医院的终端市场份额最大,占比66.6%。 但京东健康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收入并不主要依赖“卖药”,反而是非药产品的销售更受青睐。截至2017年-2019年,公司药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分别占商品总收入的21%、25%、27%,2020年上半年,该占比为29%。同期,公司的非药产品销售产生的商品收入分别占京东健康商品总收入的79%、75%、73%和71%。据了解,公司的非药产品包括保健产品以及医疗用品及器械。其中,医疗用品及器械主要包括隐形眼镜、成人用品、计划生育产品,以及用于家庭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监测的医疗设备。 据介绍,京东健康并非简单地将药房搬到线上、将药品当做外卖来销售,而是将其打造成一个新的增量入口。京东大药房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京东大药房平台45%的药品品规未曾在线下药房销售或不以线下药房为主要销售渠道,而这些药品贡献了京东大药房超50%的专科用药销售额。这些药品中,有过半订单被发往三线以下城市,在提升药品可及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处方外流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卖药已成为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默认的“致富之路”,但这并不代表套用过往模式就可一劳永逸。每个想把线上零售之路走得“更远、更好、更踏实”的医药企业,都绕不开处方药市场。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中国门诊药品销售额中,高达87.6%的可以在医院外流通,该销售额中高达32.5%的药品可以在线分销,表明中国处方外流的市场潜力巨大。不过,处方外流市场也存在一定挑战性,由于各地医保政策不同,各类互联网医疗健康企业目前仍无法直接连通线下所有医保。 从现有政策来看,关于处方外流市场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渐明朗。《“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到,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严禁公立医院提高药品价格。受该政策影响,公立医院无法通过药品销售获利,从而降低了公立医院药品销售的积极性,导致公立医院药品销售收入贡献日益减少。此外,《全国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亦对处方药院外流通改革作出了指引。 京东健康的产业链布局以“医+药”为双轮驱动。一位不愿具名的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带量采购、药价零加成会把医院医生的这部分收入砍下去。一部分升迁无望或没有学术追求的医生,可能会选择去其他平台发展。” HHC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刘兆瑞向记者表示,“京东健康长期的挑战在于‘医+药’双轮驱动能否形成良性驱动。”
9月28日,腾讯微保联合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药控股”)、上海壹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壹树医疗”)在上海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在城市级社商融合普惠型商业保险项目、药品福利项目、商业保险项目以及患者服务项目上进行深度合作,互惠创新。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并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此背景下,腾讯微保、国药控股和壹树医疗三方将携手将普惠型商业保险推广至全国各城市,通过建立从药品购买、药品配送、药品折扣、惠民保险以及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完整健康服务链条,创新推出“医+药+险+健康管理”的互联网式闭环解决方案,打造全新健康生态圈,共同推动健康领域的业务发展。 发挥商保支付整合功能 腾讯微保打通“医+药+险+健康管理”供应链 据了解,合作的三方将从城市普惠险、药品福利项目和商业保险合作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和与合作。腾讯微保通过发挥“连接器”功能,与险企一起参与产品设计,在“医药分家”的背景下,持续扩大用户用药的可及性,连接支付方、医疗服务提供方、药品供应方,围绕用户需求形成闭环式互联网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国药控股依托其覆盖全国的线下药房场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医疗平台+药品配送+药事服务”等全流程的医药服务;壹数医疗以医药学和科技为核心,依托药物经济学目录设计、临床路径用药审核、线上患者管理平台等优势,为用户提供“用药咨询、患者随访”等健康管理增值服务。 事实上,在探索“保险+医药+健康服务”资源整合的路上,微保在2019年就曾推出以“药品险”为主险的“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此次与国药控股、壹树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加快其在这一融合创新模式中的探索步伐。 积极推动社商融合型城市普惠险发展 今年以来,一场关于城市普惠险的竞逐在保险业火热开启。此类产品以“保险+用药服务”模式为主,但在保险支付与医药服务链条之间,药企与险企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双方的供给需求难以很好满足。此次三方战略合作的达成,微保将发挥“连接器”优势,将支付方与供应方的关系打通,使整个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医+药+险+健康管理”的全新互联网式闭环解决方案,为社商融合型城市普惠险提供全链条的业务支持。 腾讯微保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商保支付能力,联合保险公司、药企,以及大健康企业等合作伙伴,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服务,同时也将继续拓展健康保险市场,在城市普惠险、特药险上继续突破,基于大健康场景,为用户定制专业化的保险产品与服务,将贯穿全生命周期、普惠的医疗健康服务带给亿万家庭。
9月24日,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领军企业1药网在上海举办“数字链接 科技普惠” ——2020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高峰论坛暨1药网合作伙伴大会。1药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博士指出,未来十年医药健康产业将超过房地产、汽车,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而数字科技是这个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药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峻岭介绍称,1药网作为科技公司,用数字科技,将患者与药品、医疗服务有机连接起来。“目前1药网已经打造了一个生态圈,其中包括药企、医药流通商、药店、医院、医生、保险,我们为所有生态圈里面的参与者科技赋能。” 实际上,随着国家持续加码线上科技化,国家带量采购常态化等医药政策的推动,给新时代药品商业化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此背景下,1药网平台的创新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药企、机构等市场各方青睐。 会议期间,诺华、拜耳医药、葫芦娃药业、香雪制药、安捷伦、药联健康、智业健康等7家知名企业与1药网进行战略签约或项目启动。 从上述签约合作方向看,主要包括全渠道药品商业化合作、生态链接各方资源的战略合作、还有创新药患者直达合作等。在业内人士看来,1药网通过数字化,正在打造医、药、险以及患者管理的生态圈闭环,尤其是1药网推出的药品全渠道商业化平台战略,正在促进越来越多制药企业的创新药品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商业化以及广阔市场的覆盖。 1药网表示,未来还将联合更多产业链伙伴,持续深化全渠道药品商业化能力,探索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打造以患者为中心,以赋能医生为导向,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以更大努力践行用数字科技将患者与药品和医疗服务有机连接的使命。
9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标示吉林省通化博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又不合格。 通告显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标示吉林省通化博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8批次石斛夜光丸(190201;190505;191004;191006;191102;191107;191202;200104)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项主要用于区分药品特性,其手段包括显微鉴别、光谱鉴别等,薄层色谱法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记者梳理发现,这并非吉林省通化博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出现药品质量缺陷,今年1月,该公司刚因生产劣药受到处罚。信用中国显示,今年1月22日,因生产劣药通脉颗粒(批号:170803),该公司被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没款112078.48元。 无独有偶,去年3月29日,因生产的云芝肝泰颗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3964;批号160401;规格每袋装5g(含云芝多糖0.333g))和乙肝解毒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3963;批号:160201;规格:每粒装0.25g)不符合规定,吉林省通化博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 吉林省通化博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其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现代制药(600420)企业,公司品种类主要有感冒软胶囊、通脉颗粒等58个在线产品,有30多个产品在全国各省市高价中标,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博祥”牌商标己被列为吉林省著名商标,2015年4月通过了国家新版GMP认证。2017年博祥药业产值2865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2785万元,利润总额3684万元。
9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显示,标示安徽省泽华国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又不合格。 根据通告,经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分别检验,标示为安徽省泽华国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红景天(批号:181001)和1批次制川乌(批号:200301)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均为性状。 性状项下记载外观、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特性。中药饮片性状项不符合规定,可能涉及药材种属偏差、炮制工艺有瑕疵、储存不当等。 事实上,这并非安徽省泽华国药饮片有限公司首次出现药品质量缺陷。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发现,去年1月3日和11月29日,因产销劣药,安徽省泽华国药饮片有限公司被亳州市谯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省泽华国药饮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中药饮片(直接口服饮片,含毒性饮片、净制、切制、蒸制、炒制、炙制、煅制、)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含茶制品和代用茶(代用茶)等。
9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20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显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标示吉林省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石斛夜光丸(批号: 180902)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鉴别-薄层色谱。 鉴别项主要用于区分药品特性,其手段包括显微鉴别、光谱鉴别等,薄层色谱法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吉林省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其是吉林省医药行业的骨干企业之一,经济效益曾连续十年列入吉林省医药行业前十名。公司以稳定的产品质量、诚信的经营理念、优质的售后服务屡获上级主管部门嘉奖,先后获得“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纳税明星企业”、“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等荣誉。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中国显示, 2017年9月27日,吉林省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偷税被通化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行政处罚。
医保目录谈判四季度启动 看点多多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发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我国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开启。 随着医保药品目录实现常态化调整,患者用药范围、用药可及性不断增强,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同时,通过谈判加大力度促进药品价格下降,显著减轻患者负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将是2016年以来,连续第5年谈判,也是医保目录进行常态化调整的第2年。 医保目录调整在即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今年医保目录调整仍将综合考虑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药品临床需求、基金承受能力。其中,纳入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提供支撑,努力实现药品目录结构更加优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支付更加管用高效、保障更加公平可及。 具体来看,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若满足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第二批国采中选药品等多个条件中任一,均可申报调入。 对此,熊先军表示,此次目录调整是首次实行企业自主申报,评审范围对拟纳入评审药品进一步聚焦,而不是将已经上市的所有药品纳入评审范围。同时,鼓励创新,只要符合条件,企业均可申报,国家医保局则将按照相关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及时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 在医保支付方面,熊先军表示,将加强医保支付标准管理。他表示,本次调整将对所有新准入目录的药品一律通过谈判或竞价的方式同步确定支付标准,有利于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自付费用负担。 “坚持有进有出,优化升级。”熊先军表示,将通过综合因素选定调出药品名单。包括被专家评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目录内“僵尸药”,国际上普遍撤市的药品,以及可以被替代且价格比较贵但谈判失败的产品将被调出目录,从而为更多临床价值高的药品进入目录腾出空间。 熊先军透露,虽然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已经制定明确详细的任务图、时间表。按照进度安排,本次药品目录调整工作预计于年底前完成,争取2021年起落地执行。 时间表确定 谈判将是重中之重 工作方案显示,今年目录调整阶段将分别为准备阶段、申报阶段、专家评审阶段、谈判和竞价阶段、公布结果阶段。其中,谈判竞价阶段将于10-11月进行。 “今年谈判成功几率可能会低于往年。”熊先军表示,根据征求意见反馈内容,今年工作方案将创新药截止时间进一步放宽,从2015年以来截至2020年8月17日的新上市或者适应证/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均纳入评审范围。“主要是希望对于那些刚刚获批的创新药,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给予更快的医保目录准入机会,同时也让参保人能够尽早用上有更好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尽快从目录调整中受益。”他说。 但熊先军也坦言,时间进一步放宽,创新药数量,尤其是刚上市不久的创新药数量会有所增加。这些品种由于刚刚上市,企业为了保证一定效益难免定价会较高,所以能否接受医保的谈判价格尚是未知数,预计今年的谈判成功率可能会低于往年。 资料显示,2019年医保目录谈判成功率为64.7%,参与谈判的150个药品中,共有97个谈判成功。其中,119个新增药品中,有70个谈判成功,包括52个西药和18个中成药。31个续约药品中,有27个谈判成功。从总体数据上看,70个新增药品平均降价60.7%,27个续约药品平均降价也达到26.4%。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以往医保目录调整,准入门槛一般截至上一年的年末,当年新批准上市的药物只能等到下一次医保目录调整。而这次,直接把时间扩大到方案公布之日(8月17日),这是第一次。同时,医保目录评审范围不再是由专家遴选,而是实施准入制度,由企业自主申报,符合条件便可进入评审。 熊先军提到,从医保部门的角度来讲,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药品能够及早上市、及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医保的筹资有限,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只有800元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是财政补贴。必须强调和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定位,能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价格合理。“创新药的可及性不能只通过基本医疗保险这一条道路,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等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熊先军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医保基金支出有所增加的同时,减税降费减少了今年医保基金的收入。但上半年常规医疗费用支出有所减少,整个医疗费用有所下降,下半年或有所反弹。综合来看,今年的医保基金总体情况紧平衡。也正因为此,在开展目录调整工作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支出影响分析,确保基金平稳运行。 也因此,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在目前的国情下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需要在鼓励创新和保证医保基金可持续方面做一个平衡。我们的基金测算专家也会测算新药纳入后对基金的影响,从而确定其医保可以纳入的“底价”。 的确,据了解,此前舆论中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天价”续命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自201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之前就被纳入医保谈判日程。但由于与企业谈判后价格一直未降下来,始终没办法进入到医保目录。 “医保目录适用于全国,需确保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各地都能用得起。此类罕见病药物一旦纳入医保目录后,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基金用于支付高价罕见病后,其他基础疾病可能保障不了,后续还可能会造成地方经济压力,所以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国家和药企谈判,将价格谈下来。”有业内人士说。 以价换量 130余药品或入医保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张自然表示,国谈价格下调是因为谈判成功的品种的确实现了销量的大幅上升,企业得到了实惠,企业由观望转为积极参与——估计2020年的国谈企业参与度将会更高。 “以2017年第二批谈判成功的阿斯利康的氟维司群为例,由于国谈品种在下半年才逐渐落地,所以其2017年销售额整体增速只有70%,但2017年第四季度增速则大涨,高达121%,2018年的第一、二季度增速更是高达182%和210%,企业通过医保谈判达到了以价换量的效果。” 资料显示,2019年医保谈判一共涉及150个药品,其中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70多家企业参与,价格平均降幅60.7%。具体来看,中康CMH数据显示,精氨酸谷氨酸从354元/支降至54元/支,阿达木单抗从7820元/支降至1290/支,降幅均超80%。 有报道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进口、国产新药共有31个。其中进口新药里有罗氏的阿替利珠单抗注射液、武田的注射用维多珠单抗等;国产新药里有豪森药业的首个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甲磺酸奥美替尼片、百济神州的首个原研BTK抑制剂赞布替尼胶囊等。此外,恒瑞医药的PD-1产品卡瑞利珠单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等,以及近日引起业内热议的渤健生物旗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也有望纳入。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纳入医保谈判新药或超过130个。整体来看,一方面随着带量采购的开展,仿制药将结束高毛利的舒适期,进入“薄利多销”的模式,获取高额利润,需要转型升级,一些本土企业开始转向高仿制药、创新药;另一方面,药品集采、医保目录调整、重点监控目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为医保腾出空间,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预计会被陆续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