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愈演愈烈”,“灵魂”砍价能为看病省多少钱?近来,包括药品和医用耗材在内的带量采购“愈演愈烈”。国家带量采购逐渐常态化,地方性联盟采购不断落地,更多药品药材实现大降价,患者负担大幅降低,医药行业发展格局也出现变化。对于今后看病还能再省多少钱,人们充满期待。 “过去,一个心脏支架可以买6瓶茅台。如今,一瓶茅台可以买6个支架。”近期,网友对于冠脉支架“灵魂谈判”的这一调侃,生动诠释了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后的价格变化。 近来,包括药品和医用耗材在内的带量采购“愈演愈烈”:1.3万元的支架降价至700元左右,减少基金和患者支出100多亿元;三批药品带量采购涉及112个品种,每年减少费用539亿元……带量采购常态化大门打开,人们对于今后看病还能再省多少钱,充满了期待。 “灵魂”砍价,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所谓带量采购,其内在逻辑好似“团购”,是在采购过程中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数量报价。其根本目的是量价挂钩,以量换价,降低价格。 从“4+7”集中采购到集中采购扩围、第二批、第三批,近两年时间里,我国已进行了三批四轮国家药品集中采购。2018年“4+7”试点,第一批25种药,平均降价55%;2019年,第二批32种药,平均降价53%;2020年,第三批55种药,平均降价53%…… “灵魂”砍价,刀刀“见血”。带量采购挤掉了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老百姓的医疗支出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患者已可以在公立医院用上这三批国家集采的112种便宜药,平均药价降幅达54%,部分药品最高降幅超95%。
中国经济网南昌1月14日综合报道 据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1月11日上午,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及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局局长肖洪波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肖洪波副部长宣读了省委任免决定,吴维同志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免去其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职务。曹麒同志不再担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职务。 吴维简历 吴维,男,江西南昌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1996年至1998年公派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研究生脱产学习。 历任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处长级); 2015年7月任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8年10月任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副厅长级); 2020年12月任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近日人民日报调查显示,一些国外减肥药、眼药水、药膏等药品在国内网络、微商等渠道销售,通过邮寄、代购等途径进入我国市场,给国内消费者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药品代购这门生意游走在违法犯罪的边缘。通过代购获得的药品缺少医嘱,用药不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纵观这些漂洋过海的所谓“神药”,大多都披上了一层见效快、疗效好的精美包装。比如鼻炎喷雾“喷一下,鼻塞立刻缓解”,感冒药“只需一天,症状全消”,止痛药“全身伤痛都能治”,等等。但是,衡量一种药物不能片面而论,既要看有效性,也要看安全性;既要审视治疗作用,也要观察不良反应。倘若短期有效但长期有害,疗效显著但副作用明显,那么这样的药物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神药”,甚至有可能成为耽误治疗、加重病症的“毒药”。 吃药用药不是小事,是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大事。是不是在国外合法销售的药品,就可以随随便便进入国内市场进行销售?答案显而易见。未经批准进口的海外药品存在诸多隐患。原因就在于,很多国外药品在不同环境、不同人种、不同病症下会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在个人层面,非法入境的药品一般不具备中文说明书,患者对药品的使用禁忌、用法用量等很难掌握,极易造成误服危害身体健康。在国家层面,国内药物生产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国外药品的质量在国内的效果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另一方面,药物的运输和保管要求较高,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会严重影响药物品质。可以说,把药物等同于代购的一般商品,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正因如此,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我国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特别是按照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药品零售必须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取得经营许可证,无证不得经营药品。但是,面对暴利的诱惑,仍有一些商家打着“科普”的旗号,吹嘘境外药物的功效,一旦出了问题就销声匿迹。调查发现,很多药品代购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也没有药师或药学技术人员的指导,无论是药品来源的真实性,还是用药服药的专业性,都没有办法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已有数十起因为代购药品而获刑的案例,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 规范海外药品代购,目的是保护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击的是真正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针对海外药品代购销售渠道多、散、杂等特点,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协同配合。除此之外,电商平台有义务、有责任对海外药品代购信息及时处理,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营造良好的药品网络销售环境;患者有必要增强网络购药安全知识,对来源不明、药效不明的药物保持谨慎。 在事关生命健康的选项上,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切都要以健康为基准,以法律为准绳。
每经记者 周程程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旭 “压得太狠了,相当狠。” 12月16日下午3点半左右,一家江苏药企人士走出2020年度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的会场时表示,此次谈判药品是2018年新批的一款中成药,谈判价格大大超出厂方预期,但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降幅。 这是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的第三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当日谈判药品涉及抗癌药、内分泌药品等多个领域,罗氏、住友、安进、以岭药业(行情002603,诊股)、扬子江药业、西安杨森等国内外药企参加了当日谈判。 备受关注的PD-1/PD-L1药物谈判也在12月16日进行。 根据此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但尚未进入全国医保的全部7个PD-1/PD-L1药品,均已通过了形式审查。 PD-1/PD-L1本土药企方面,记者注意到,百济神州、君实生物、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的全资子公司苏州盛迪亚今日均出现在会场,但上述企业的人士离开会场时并未透露谈判结果及相关信息。 尽管谈判结果尚未揭晓,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已先行上涨。例如,恒瑞医药(600276,SH)12月15日大涨7.67%,时隔4个月后市值重回5000亿元;君实生物(688180,SH;01877,HK)12月15日上涨4.66%;百济神州(06160,HK)12月16日上涨8.51%。 市场焦点仍在PD-1/PD-L1谈判 医保谈判第三天,气氛依旧十分紧张。一些药企人士在即将谈判前仍在试图打探消息。 下午1点,正排队等待进入会场的本土药企人士吴红(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其所在企业第一次参加医保谈判,有一个品种参与,老板对此非常重视,由他本人带队来参加谈判。 “在成本测算方面我们做了详细的准备,希望谈判成功能带来更大的市场销售量。” 吴红透露,这次参与谈判的品种是骨科领域药品,她还指着队伍前方排队的几名药企人士小声对记者说:“你可以去问下他们什么情况,他们也是谈骨科产品的。” 吴红说,自己也关注了前两天其他企业的谈判情况,感觉还是挺紧张的。 想要打探消息的不止是药企,券商、投行人士身影也出现在会场外。 “过来是为了关注PD-1/PD-L1的谈判情况。”一位投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当被问及关注原因时,该人士直言不讳:“体量大、最赚钱。” 立鼎产业研究院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PD-1市场规模已达330亿元以上。 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参与谈判的PD-1/PD-L1药企数量较去年更多,形势也更为复杂。 去年的医保谈判中,跨国药企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和本土药企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参与医保谈判,最终仅信达生物的“达伯舒”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尽管达伯舒降幅达到63.73%,但其因纳入医保也享受到巨大红利。 今年更多企业将争夺市场。除信达生物的“达伯舒”外,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在内的3家本土药企,以及罗氏、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等跨国药企都有志于争夺市场。 企业获批适应症的重叠也将进一步加大竞争激烈程度。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这一适应症上,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均已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企业人士16日均在结束谈判后快步离开会场,未透露谈判结果及相关信息。 医保谈判成创新药放量催化剂 此轮医保谈判,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下午5点左右,3位药企人士大步走出会场,高兴地表示“谈判成功”,并合影留念。 而就在约10分钟以前,一家本土药企人士则失落离场。 该药企人士表示,所谈药品为类风湿中成药,谈判时价格压得比较低,比原价降幅超过60%,低于产品成本,以至于企业无法承受这一价格,谈判失败。 上述药企人士表示,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长且成本高,成功率也低。如果刚上市价格就一下子压得太低,企业受影响较大,对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或产生影响,建议给企业一定的降价缓冲期。 如果药品谈判失败而未纳入医保,对企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上述药企人士认为,对小企业而言,恐怕只有让别人参股或者卖掉。 不过,许多创新药企却看中了另外一面:谈判成功后以较大价格降幅来换取市场快速放量的契机。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研报指出,创新药上市之初的高定价因素往往制约患者的渗透率,药物招标、进院采购等环节周期又相对过长,叠加未纳入医保也会导致在入院和推广方面受到一定阻碍,因此快速纳入医保虽然会伴随着价格下降,但可以带来渗透率的显著提升,因此目前医保谈判已成为创新药放量的重要催化剂。 该研报认为,基于当前渐趋完善的医保谈判制度,创新药在上市初期以较大幅度降价而纳入医保谈判目录已逐渐成为常态。快速推进研发抢夺先发优势以及合理的定价策略等方面,将成为创新药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除通过谈判将新药纳入医保外,企业也十分关注续约谈判药品。对曾进入过医保目录重新续约谈判的药品,若已经发生的报销额度超过了预算的目标,要按比例再次降价。 一位药企人士表示,其公司2017年一款药品纳入医保后销售额实现增长,如今已超过10亿元销售额,对于参与此轮医保谈判,前期已做了积极准备。 这意味着该款药品有望迎来再次降价。此前,2019年续约成功的药品又平均降价26.4%。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5日讯(记者马先震孙辰炜)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于今日公示的《江西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表》(编号:樟药监经202011号)显示,江西仁和中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因销售通宣理肺片劣药被立案((樟)药监药品经营罚[2020]03号)。 江西省樟树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药品管理法》(2015年修正)第七十四条、《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2015年修正)第八十条,参照《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第十四条的规定,决定对其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免除其他行政处罚。 经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发现,江西仁和中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85%。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为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仁和药业”,000650.SZ)全资子公司。 仁和药业成立于1996年12月4日,注册资本14.00亿元,于1996年12月10日在深交所挂牌,截至2020年11月19日,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25亿股,持股比例23.24%。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江西仁和中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3级子公司,持股比例85%。
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正紧张进行着。 回顾过去几年,每一轮创新药谈判都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尤其在纳入品种、降价幅度等方面,都将影响相关药企未来经营状况。 第一轮医保谈判始于2015年,由前国家卫计委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参与谈判的3个品种: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价格平均降幅58%左右。 2017年,人社部公布第二轮医保谈判结果,其中涉及利拉鲁肽注射剂等36种药品,包括肿瘤靶向药、心血管病用药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药品,平均降幅达44%,降幅最高达70%。 2018年,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抗癌药领域的专项谈判,确认17个品种纳入医保范围,涵盖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10多种癌症治疗用药,价格平均降幅达56.70%。 第四轮医保谈判发生在2019年11月,共涉及150个药品,其中包括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主要覆盖癌症、罕见病、肝炎等10余个临床领域。119个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价格平均下降60.7%。31个续约药品谈成27个,价格平均下降26.4%。 从前四轮谈判来看,几乎新增纳入医保范围的相关品种价格腰斩,2019年价格降幅更是被外界称之“灵魂砍价”,首次超过60%。 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有所改变,首次实行了企业自主申报方式,并将新药上市的申报截止时间延长至8月17日之前。 这一举措增加了参与医保谈判的药品数量,据今年9月医保局披露共有751个药品通过了医保目录调整形式审查,但最终进入谈判的有多少品种,官方并未公布。 截至12月14日,首批中成药企业谈判结果已出炉。据悉,该公司相关中成药最终降价1/3左右。相对于2019年降价60%,此次谈判降幅相对“温和”。从现场氛围来看,有药企称,现场价格压得非常低,砍价幅度比去年还要大;也有药企透露,正常报价即可,不用太过于紧张。 与化药相比,中成药由于工艺、原料的差异性,质量的均衡性较难评判,且中成药适应症较广泛、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集中采购复杂程度较高。因此,之前国家集中采购主要集中在化药领域,对于生物制品及中成药的带量采购还停留在地方层面。 随着我国化药领域带量采购的常态化,中成药的带量采购也将逐步推进。今年7月15日-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司室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 (图:2011-2019年中成药市场规模及增速;来源: 国家统计局,粤开证券研究院) 2019年,我国中成药市场规模为5271.73亿元,同比下降7.96%。近年来,中成药市场规模震荡下行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中成药营销模式存在瑕疵,各地政府相继出台重点监控目录限制中成药“野蛮生长”;另一方面,说明书修订风波持续发酵,近年来,一批中药说明书被要求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进行修订,如蒲地蓝、脑心通胶囊等。 此外,政策监管趋严也对中成药的处方量造成了一定影响。2019年7月,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通知》,规定非中医类别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具中成药处方。这也意味着,西医师短期内无法开具中成药处方。 2020年版医保目录最终结果尚未可知,但根据以往经验,创新药上市后纳入谈判目录,以较大价格降幅换取放量契机,已逐渐成为常态化。当前中成药医保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中成药此次进入国家医保谈判可谓是一次“补考”,这或许会直接影响中成药的临床数据,及行业长远发展。
今年以来,常山药业肝素类产品接连中标。 12月26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常山药业拟独家中标河南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两个规格的那屈肝素钙注射液。12月11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示,常山药业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和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个规格中标山东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5月份,常山药业独家中标山西省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依诺肝素两个剂型,在国内首次肝素制剂集采中拔得头筹。 鼎臣医疗咨询总经理史立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常山药业参加地方政府集采旨在积极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公司作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企业会更具优势。” 为了降低百姓医疗负担,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加大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力度。尤其是从今年开始,低分子肝素制剂也逐渐开始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山西开始试水依诺肝素集采后,药品大省山东和河南也陆续将依诺肝素和那曲肝素两个品种分别纳入集采范围。 对于常山药业的中标,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在山西、山东连续中标,且山西为独家中标,公司凭借自身肝素药品强大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在肝素药品集采取得了领先地位,将来也会在国内低分子肝素制剂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深圳市国亘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财务专家王耀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医药行业上市逾10年的公司,常山药业在肝素药品领域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医药行业是需要技术沉淀与商誉的行业,常山药业拥有完整的肝素产品产业链,能够独立完成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其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 据常山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传播,公司抓住国外疫情防控对肝素产品需求增加的有利态势,于4月成立了制剂出口部,积极推动肝素制剂的出口和国外注册,先后于南美、亚洲、欧洲、非洲等多国进行注册申报。常山药业表示,目前已有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那曲肝素钙注射液等60多万支出口到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菲律宾等国家,这对常山药业补强肝素制剂出口的短板,意义重大。 除了积极推动肝素制剂出口和国外注册,常山药业控股子公司常山凯捷健负责研发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制剂、1.1类创新药艾本那肽的临床三期试验已于2020年5月启动,7月即与CRO龙头泰格医药正式签约,强强联合共同加快艾本那肽临床三期进程。 常山药业表示,公司将继续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坚持“扩优势、补短板、拓新品、创新药、抓外延”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各项经营计划,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不断细化营销管理,大力开拓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12月29日,常山药业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河北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常山药业2018-28号公告中,部分内容信披违规,对常山药业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60万元,对公司时任董事长和董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罚款30万元。常山药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未来公司将轻装上阵,以规范的信息披露迎接公司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