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复苏基金强势推升欧元,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受挑战 受到欧盟国家就欧盟复苏基金达成协议的影响,欧元对美元顺势创下18个月新高。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欧元的强势还将继续,同时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可能因此面临挑战。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保尔森日前也表示,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正面临考验,美国政府应对疫情的能力及其管理国债和财政赤字的经济政策是否有效等因素,都将决定美元是否能够通过考验。 欧元对美元在未来数月料将延续升势 周二(21日),欧元对美元突破1.15关口,升至2019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今年以来已上涨近3%。同时,美元指数则刷新3月10日以来低点至95.04。 截至第一财经记者截稿时,欧元对美元报1.1570,继续维持在1.15关口上方。 本周欧盟27国就多年预算和新冠肺炎复苏基金达成协议,该协议被欧盟各国领导人誉为团结的重要信号和经济复苏的基础。根据复苏计划,欧盟成员国还将首次承销联合债券发行。 2010年的那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一度让欧元区四分五裂,此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便一直呈下行趋势。但如今,多数分析师均认为,欧盟复苏基金的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将令欧元在未来几个月保持强势。 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市场将会很快从欧盟复苏基金中做出反应。欧元区领导人以及市场参与者即将迎来夏季假期,如果数据出现分化表现,投资组合的调整将引领资金流入欧元区,从而帮助欧元对美元在未来数周或是数月内走高。我们的看多目标指向1.20。” 花旗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监吴佳骏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欧元中期存在成长空间。自欧盟复苏基金的利好消息公布以来,以欧元计价的风险资产交易更加强劲,尽管一揽子刺激计划的规模并不是特别巨大,但这无疑是欧盟朝着正确政策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如果欧元区经济增速出现意外反弹,欧元对美元可能突破前期阻力位,进入1.14~1.18区间,当然,这同时取决于全球整体风险偏好是否强劲。”他称,“为维持欧元上行,全球投资环境需要处于‘周期性上升’模式,投资者继续偏好‘价值投资’。中期来看,若投资者可以考虑使用欧元作为主要融资货币,欧元未来或存在更大升值空间。” 在吴佳骏看来,支撑欧元继续上行的因素包括四点:其一,欧盟银行业以创纪录的速度将流动性提供给受疫情影响的行业,欧元区复苏速度加快;其二,美国的无限宽松政策导致更多美元供给,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加大,最终或使美元承压;其三,对欧元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各国央行欧元储备增加;其四,中国再通胀可能提振欧元区商业周期。 而欧元的下行风险则包括,应对疫情的财政稳定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意大利财政预算问题或其他地区再现不确定性,英国脱欧进程比预期更糟,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使得美元走强持续更久,以及美国保护主义导致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受挑战 市场人士还认为,欧元对美元重拾升势在给欧元反弹打了一剂强心针的同时,也对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构成挑战。 目前,美元占全球储备的60%份额以上,是国际交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但华尔街的策略师们已经对欧元更为看好,押注欧元的地位将随着全球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反弹以及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的偏好而增强。在他们看来,欧元与股市的强烈关联表明,随着复苏基金使欧元区的股票更具吸引力,欧元对美元可能会攀升,欧元区联合债券也将给全球投资者在美国债券之外,提供新的避险资产选择。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策略师马利诺夫(Valentin Marinov)表示:“(欧盟复苏基金)将通过提供高流动性的以欧元计价的债券,促进除美元外的储备货币多元化。”他还补充称,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份额可能会重新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低点。 拥有40多年经验的外汇市场“老兵”、A.G. Bisset Associates的首席执行官林达尔(Ulf Lindahl)预计,未来16个月,欧元对美元将上涨30%以上。 瑞穗多资产策略主管查特维尔(Peter Chatwell)表示,如果欧盟复苏基金平息了人们对欧元区可能在某个时候崩溃的担忧,未来更多的经济活动则可能通过欧元进行。“从中期来看,欧盟复苏基金的确对美国国债和美元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他称。 欧盟复苏计划有利于欧元,但美国的新一轮刺激计划对美元或是一大利空。美国用于支撑经济的2.9万亿美元联邦资金即将在几周内枯竭,美国试图推出新一轮刺激计划,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赤字将再度大幅走高。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新近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6月的预算赤字为8630亿美元,而过去九个月财政赤字已累计攀升至2.74万亿美元,为历史之最。不过,目前美国驴象两党分歧较大,刺激法案下周都未必能“尘埃落定”。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罗奇(Stephen S.Roach)撰文称,目前,美国正在引领世界迈向保护主义、去全球化和强硬脱钩的前景。低储蓄所带来的压力,连同经常账户的失衡,最终将对美元和美国利率造成进一步的打击。 保尔森强调,当前威胁美元地位的主要风险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来自美国本身,美国经济必须持续激发公信力和信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元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不过,整体而言,欧元想要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并不容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在当前所有外汇交易中,约85%与美元相关。与此同时,一半的国际贸易均以美元进行交易,而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仅约20%。
题:《陆胜斌:金价银价飙涨,还会继续涨吗?现在能上车吗?》 作者 陆胜斌(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在市场激烈地讨论“A股是否还在牛市”的声浪中,黄金和白银双双走出了令人瞩目的行情——国际黄金价格突破1850美元/盎司的关口,创下接近9年来的新高;国际白银价格在4个交易日内涨幅接近20%,价格逼近23美元,创下了接近7年来的新高。 或许,很多投资者之前并未关注到黄金和白银的投资机会,等到发现时,才有相见恨晚的缺憾感。历史早已无法改变,当前值不值得买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逻辑推演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黄金牛市的动力是什么? 拉长周期来看,黄金的牛市早已启动,自2019年4月份以来,国际金价上涨超过45%(见表1),远超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且一路走来逻辑清晰、趋势明确,只在今年3月份爆发全球流动性危机时遭到恐慌性抛售(我们分析认为流动性危机是黄金的短期扰动因素)。 行至当前,支撑黄金牛市的动力是什么,未来是否仍将存在? 1、天量流动性推动资产价格上升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加速恶化了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因疫情控制及时、经济复苏超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克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在36万亿左右。但为了刺激各国经济,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见图2),并通过信用扩张衍生出更多的信贷(见图3)。 相较于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黄金的供给极为平稳。从2010年-2019年,全球黄金每年的供给量基本稳定在4300吨至4800吨,而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多个主要产金国采取了严格的停工停产措施,一季度黄金的供应量仅为1066.3吨。泛滥的流动性下,快速增加的过剩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将会使得大部分资产出现上涨,这也是当前大宗商品、股市集体上扬的关键因素。 目前来看,全球并未放慢直升机撒钱的速度,美联储不断扩大资产购买的范围和力度,欧盟各国也达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揽子财政计划,包括1.074万亿欧元的欧盟预算和7500亿欧元的新冠“恢复基金”。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从泥潭中走出之前,预计全球的流动性不会出现紧缩,而这将极大地推升黄金的定价。 2、通胀预期已成市场共识 当前美国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处于历史最低位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维持在0.6%左右,且从美联储点阵图来看,当前的低利率有望延续到2022年底。随着原油价格的快速反弹,大宗商品的持续走高,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各地不同自然灾害的影响(蝗灾、蛾灾、水灾、地震等),全球粮食结构性短缺的可能性加大,全球粮价有较强的上涨预期,因此通胀的预期持续走高。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测算出的结果来看(见图4),通胀预期已从3月份的0.5%快速回升至当前的1.5%。 名义利率在低位徘徊,通胀预期不断走高,实际收益率水平将持续下降,国债等资产的配置价值不断弱化,而不生息的黄金资产具有了极高的性价比。与此同时,当前的美国通胀预期距离美联储2%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而在全球物价上行趋势明朗的情况下,通胀预计将会进一步抬升,进而加大了黄金的配置价值。 3、全球货币的共同贬值 从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与美元指数具有极强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美元指数走强,黄金价格大概率走低;美元指数走弱,黄金价格大概率上扬。今年一季度以前,风险事件频发、流动性变化等短期因素是影响黄金价格的主导,而像美元指数这样的长期因素则被淡化,故而出现了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走势同向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在美元仍为全球硬通货的情况下,美元与黄金的相关关系难以发生改变。 自美元流动性危机逐步缓解之后,美元指数进入了下行通道(见图5)。虽然在美国大选之前,美元有维持强势的动力,但在美国优先的大政策背景下,美元的逆全球化趋势已经初现端倪;且美国的疫情控制远远不如中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将会受到疫情的掣肘,美元的强势程度将会减弱,因此,美元指数进入下行通道已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美元指数代表的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一揽子货币的相对强弱指标,而在当前全球大规模撒钱的背景下,会造成全球货币同时出现信用贬值,而代表货币相对强度的汇率或美元指数难以体现这一整体的信用下沉。因此,在美元指数下行的背景下,美元价值的绝对信用走弱,将会进一步刺激黄金价格。 4、其他因素 2020年一季度黄金供给收缩3.8%,而总需求上涨1.9%,其中一季度的全球黄金ETF的净流入为四年来最高季度流量,成为了影响黄金总需求的重要因素。随着黄金价格的进一步走高,投资需求将会进入良性增加的大循环,因此黄金未来需求的增量可能重点在投资需求。 2020年风险事件频频发生,诸如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仍未释缓,且在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前,黑天鹅事件突发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而黄金的避险属性亦将持续地支撑黄金的短期价格。 因此,综合来看,在流动性持续泛滥、通胀预期不断上升、美元指数大概率下行的大背景下,目前黄金仍然具有投资价值,黄金的牛市仍在进行中。 白银的超额预期 不同于黄金,白银的工业属性较强,工业制造需求占白银总需求的比重在50%以上,但从历史回归来看,金融属性对白银价格起主导作用。 长期来看,白银价格走势与黄金走势极为相似,基本同涨同跌。今年一季度之前,黄金价格持续走高,但白银却没有紧随其后,金银价格比创出历史新高(见图6)。自1975年以来,金银价格比值大概率处于40-80之间,在今年3月18日达到历史最高点124后,已开始均值回归,也就是白银的涨幅大幅超过黄金。 因此,若黄金价格有望继续向上突破,白银亦将大概率跟随,共同享受贵金属的β收益。而从当前来看,金银价格比均值回归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金银价格比有望继续下行,从而扩大白银的α收益。故而,未来一段时间,白银相较黄金出现超额收益仍将是大概率事件。(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 陆胜斌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美元指数跌破95,机构称美元即将开启新一轮长期走弱趋势 美元在持续被抛售。 7月23日,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情况的指标美元指数已跌破95,这是疫情爆发股市熔断以来的最低点,距离3月9日美元指数最低点94.64点仅一步之遥,最近的更低记录是两年前的2018年9月。 与此同时,黄金、白银、美国国债、全球股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而欧盟领导人经过五天的谈判,终在7月21日同意设立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隔夜欧元触及21个月新高。 美元怎么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随着全球努力从新疫情中恢复,美元汇率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关键因素,而其他货币的影响将较小。 这篇报告的作者包括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和资深经济学家古斯塔沃·阿德勒。他们说:“美元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很可能会放大新冠危机的影响。” 报告指出,今年3月,随着投资者消化疫情影响,股市大幅下挫,引发全球美元争夺战,导致美元汇率上升,最终迫使美联储与十几家央行实施紧急货币互换。 自5月底以来,美元走软,对美联储掉期额度的需求有所缓解。不过,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仍明显低于危机前。今年以来,巴西雷亚尔贬值了三分之一,而墨西哥比索兑美元下跌了约20%。 中金公司则指出,美元即将开启新一轮长期走弱趋势。 短期来看,3月以来美联储通过各种工具,向全球敞口供应美元,包括在国内金融市场敞口式QE(购买国债及MBS),也包括向欧洲、日本等海外央行提供美元互换。2月底至6月10日高峰时期,美联储总资产一度增加3万亿美元。如此快速、大规模的美元流动性注入,令全球“美元荒”迅速缓解,美元流动性转为相对充裕、甚至泛滥。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风险偏好修复。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风险偏好修复环境中,资金从美国流出,转向其它弹性更高的地区如欧洲和新兴市场等地区寻找更高的收益,也推动美元走弱。 长期来看,中金公司认为,全球正在发生的系列重大结构性变化,令美元可能处于新一轮长期走弱趋势的起点。 首先,欧盟解体风险显著下降,欧元价值重估。中金公司认为,自从5月27日欧盟委员会提议发行7500亿欧元共同债券以来,欧元对美元升值6.2%,已重回2018年中时期。这些升值,正是欧元重估的反映。实际上是为欧盟迈向财政联盟从而克服“原罪”,迈出了历史性关键的一步,也令长期以来压制欧元的欧盟解体风险显著降低。因而,欧元有望迎来历史性的“价值重估”。 其次,政治摩擦加剧令美国资产安全性下降,全球外汇储备等资产的货币选择有望更加多元化,从而降低对美元储备的敞口。 第三,全球化停滞甚至倒退,美元需求减少。全球贸易退潮,也将令美元贸易结算需求减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进一步指出,美元中长期走弱对全球影响偏积极。因为短期看,美元走弱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美元回流新兴市场,帮助其资本市场复苏。中长期视角看,美元走弱有助于新兴市场美元信贷扩张。如果美元走弱,新兴市场本币走强也不会导致新兴市场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
今天,黄金白银涨疯了! 延续昨日强势,国际现货黄金继续拉升,一举突破1870美元/盎司,创出2011年9月以来的新高,现有所回落,但站稳1860美元的关口之上。 伦敦金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跟随金价的一路狂奔,白银也不甘示弱,涨势延续。COMEX白银期货盘中一度涨至23.67美元/盎司,创近七年以来新高,现站稳23美元的关口之上。在今年3月触及11年低点(11.61美元)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3%。 COMEX白银期货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更为吸引眼球的是,基于白银价格的上涨,金银比已跌破85,创年内新低。 而在国际银价暴涨的驱动之下,SHFE白银以涨停开盘,价格创2013年以来新高,随后有所回落。 数据来源:Wind 港股市场上,黄金概念继续显出强势,灵宝黄金涨超10%,大唐潼金、湾区黄金、山东黄金等有所拉升。 数据来源:Wind 看着这一连串的走势,只怕是中国大妈都要笑出了声。 果不其然,在此时此刻,以金价为首的主要避险资产依旧凸显了其存在感。 避险情绪不断升温 试问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为何一路高歌,势不可挡? 主要还是在于:在疫情时期,为刺激经济回温,目前多国央行货币宽松政策频出,释放大量流动性,全球经济形势具备高度不确定性风险,市场避险情绪日益高涨,美元指数大幅走弱,进而使得金价受到强力支撑。 1. 疫情是最大的黑天鹅 首先来看疫情,新冠疫情的突发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较为颓靡的困境之中,尤其是随着疫情不断反复,确诊人数的增加使得重启经济计划不断搁浅,再加上疫苗虽频传捷报,但仍未带来实际利好,且市场对秋冬季疫情“卷土重来”的担忧加重,进而使得投资信心趋于保守理性,为后期经济发展前景埋下不确定的风险种子。 2020年IMF世界经济增速预测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 “因感染病例激增,全球经济或呈“W形”复苏,而非“V形”复苏。”——IHS Markit 根据最新数据,目前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528万例,累计死亡超过62万例,其中,美国、巴西等国的疫情继续升温,严峻性凸显。 数据来源:微博 “美国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在好转之前变得更糟”...这是我不喜欢谈论的事情,但事实就是如此。”——特朗普 基于此,随着人们对疫情打击下的经济走势的不安加剧,预期市场在未来一段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和货币贬值,便开始马不停蹄加码以金银为首的硬资产的购买,一方面则体现在了ETF这一被动资金的持续流入上。 全球主要国家利率走向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全球黄金ETF已连续7个月出现净流入,创下历史纪录。其中,今年5月,资金流入黄金ETF的总额为337亿美元,刷新2016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240亿美元)。 “截止7月21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黄金持仓量1219.75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7.89吨,逼近1220吨,续刷逾7年高位。”——公开数据 2020年以来黄金ETF增量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 2. 美元走弱带来的提振 同时,由于美元与黄金呈现负相关属性,近期美元持续遭到看空狙击也为金价打开了上涨空间。 7月23日,美元指数延续跌势,继续承压下行,跌破95,创近两年以来新低,现处于持续低位震荡之中。 数据来源:Wind 显然,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不断受到冲击。 究及原因,还是在于全球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不断激化,即在美联储所实行的实际利率跌负的宽松环境之下,对美元指数的看空情绪或将继续增强。 尤其是近日为应对疫情这一挑战,欧盟27个国家就7500亿欧元(约8570亿美元)的经济复苏计划达成共识,基于欧元与股票的强相关性,欧元或将具备更多吸引力,走强预期较为强烈,进一步或加剧美元结构性走软,间接为金价带来上升动能。 “这个复苏基金“通过提供高流动性、高评级、以欧元计价的债券,将促进储备资产脱离美元的多元化。”——G10外汇策略主管Valentin Marinov 欧元兑美元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此外,美国再度推出刺激计划的预期不断加强,使得做空美元的情绪加重。特朗普政府预计将于本月底前推出超过1万亿美元的第四阶段新冠肺炎救助计划。 “美国经济恢复速度料将缓慢,而美联储可能考虑收益率曲线控制进一步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 3. 供需关系的变化驱动 基于此,可以发现,上述的原因是主要引起黄金等硬资产价格攀升的驱动力。而同黄金一样,白银作为贵金属,自带避险属性的它自然也受到了利好照拂,但其创新高还源于供需关系的变化。 毕竟白银可用于制造产品,背后有着较为广阔的工业需求(电子、光伏等产业),而随着南美洲疫情爆发不断,秘鲁、智利和墨西哥作为全世界前三大白银生产国颇受重创,或将无法及时供应相关资源,进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贵金属供不应求的预期,预计白银产量或将再减少3000-5000万盎司。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白银支持的ETF持仓量增长21%,并在本月创下新高。”——公开数据 秘鲁、智利、墨西哥 2020 年前 4 月白银矿产量 数据来源:民生证券 黄金白银后市还能涨吗? 而基于本次黄金白银双双走牛,市场对其后市的走势也是较为关注。 事实上,在疫情迷雾还未散去之前,在全球央行继续宽松之下,低利率与通胀预期并行,经济活动复苏继续放缓,黄金资产配置或继续受到青睐增加。 作为对冲价格上涨和货币贬值的工具,黄金的走势易涨难跌,或继续创出新高,在中长期内依旧具备一定的避险投资价值。 “目前黄金的受欢迎程度呈指数级上升,原因在于所有通胀因素:收益率曲线、印钱、对经济和新冠肺炎的担忧。”——U.S. Global Investors主管交易商Michael Matousek 虽然金价在后期或受美联储政策变化等影响出现回调风险,存有投机泡沫,叠加不确定性大的资金获利出逃会加剧黄金的波动性,或会出现反复震荡之势,但其价格或继续保持高位震荡。 “预计金价在未来6到9个月就可能创下历史新高,并且有30%的几率在未来三到五年触及2000美元/盎司的大关。”——花旗 另一方面,白银的上涨预期也或较为明了,毕竟其兼具双重属性(投资属性与工业属性),其中随着工业需求的释放,库存消耗快、供应紧缩等预期加重,相对于黄金的高位,投资者或开始将杠杆相对高的白银作为替代选择,以满足投资多元化的需求,进而带动白银价格的拉升。 结语 整体来说,以黄金为首的避险资产在这一特殊时期可谓是“如鱼得水”,毕竟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在加剧,叠加宽松政策、美国大选等多重影响,黄金受到青睐,且具有较高的涨势预期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接下来,黄金等大宗品种的走势或依旧吸引市场瞩目。基于本周欧美多国制造业经济指数的相继公布,且多国央行即将公布新一期的货币政策决议,而这会继续对黄金、白银等走势能否持稳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金价突破1865美元 创9年新高 昨天,国际金价继续上涨,突破1865美元/盎司高位一举创下9年来的新高。与此同时,受到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影响,昨天人民币计价的金价一度涨幅更为明显。受此影响,北京各金店昨天再度上调金饰品价格,涨幅达到8元/克。而这已经是不到半个月来北京金饰品价格的再次上调,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北京金饰品价格已经上涨了130元/克。对于黄金的后市走势,多数分析师给出了乐观预期,甚至有投资机构已经预期,金价达到2000美元大关已经不是梦。 各国释放刺激措施 国际金价大涨 北京时间昨天早间,国际金价突然大幅上涨,瞬间拉升超过20美元/盎司。对此国华首饰的分析师表示,近期黄金价格呈现了明显的单边暴涨行情,原因来自于欧洲央行释放刺激计划之后,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以及全球疫情的扩散。“自从疫情在今年年初蔓延全球以来,全球出来的刺激措施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多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刷新了历史高位。随着各国仍然在积极实施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经济也慢慢出现温和的复苏迹象,这也将推动通胀预期大幅升温,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黄金上涨的情况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他预计,由于经济相比于三四月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因此黄金上涨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北京太阳金店总经理于桂英认为,本轮金价上涨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促使各国央行和政府加码刺激,引发了投资者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因此全球避险情绪高涨。 金店价格上调 消费者“买涨不买跌”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受到国际金价持续上涨的影响,北京各金店的金饰品价格也屡屡调升,目前已经升至历史高位。从昨天的数据来看,包括国华、菜百等金店的足金999‰(原千足金)金饰品价格已涨至485元/克,足金价格475元/克。北京太阳金店的价格相对较低但也有所上涨,昨天的黄金饰品价格为483元/克,会员可以享受5元/克的优惠。 “最近金价的变化太快了,7月份以来就已经调整了好几次!” 北京太阳金店总经理于桂英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9日国际金价突破了1800美元/盎司大关,当时北京的金饰品价格就一次性上涨了12元/克,结果到现在才十几天时间就又涨了。“与去年同期相比,现在每克黄金已经涨了130元。”她介绍。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受到近期金价持续走高的影响,近期黄金饰品的销售不减反增,这一方面是疫情降级后消费复苏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消费者更热衷于手镯、戒指、吊坠等货型,其中工艺更加精美的古法金、3D硬金尤其受到消费者追捧。 “除了黄金饰品消费回暖之外,随着金价持续上涨,投资金条近期也开始热销。”于桂英表示,经历过3月中旬国际金价大幅下跌之后,黄金价格在之后的3个多月中反弹幅度接近20%。而且目前来看,金价仍有持续上涨动力,因此带动了投资者的热情。国华商场的销售数据也显示,近期黄金投资产品销量明显增长,很多消费者看好黄金后期成长空间现在选择买入操作,预期今年底至明年初金价还有望挑战新高。 投资机构普遍预期金价长期看高 随着昨天国际金价的大幅调涨,让很多投资者对于金价的进一步上涨空间充满信心。对此,有分析师将近期的金价目标定在了1870美元/盎司,并称一旦金价突破这一目标将延续看涨走势,并触及下一主要目标1920.8美元/盎司,挑战历史高位。但假如金价未能突破1870美元/盎司,则有可能在短期回落,甚至可能跌回1820美元/盎司区域然后再重新试图上涨。但就目前来看,多数分析机构对黄金的长期看涨充满信心,甚至有机构已经将金价目标定在了2000美元大关。 文/本报记者 张钦 统筹/余美英
近期美元持续走弱,3月20日一度因金融市场恐慌而冲高至103的高位,但随后持续走弱,最新已经降低至94.86,区间贬值约7.6%。我们认为,近期美元走弱,是短期周期因素和中长期结构性因素叠加推动的结果。向前看,我们预计处于历史高位的美元,正处于由强转弱的拐点,即将开启新一轮长期走弱趋势;美元走弱将有助于为新兴市场的金融市场及长期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大宗商品如黄金等的表现。 首先,美元近期走弱受到周期性因素推动: 1. 美国疫情控制不力,欧洲及中国等地区疫情控制较好,美国对外增长差缩小。尤其是6月以来,美国疫情反弹,令其经济复苏可能在7~8月暂时缓一缓。而与此相反,欧洲疫情控制较好,复工复产及需求修复进度近期已经赶上美国。中国更是在疫情控制等各方面均走在全球前列。因此,美国相对外部增长差的缩小,令美元承压。 图表: 近期美元显著走弱,欧元显著升值 资料来源: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欧洲居民消费等活动修复加快,已经追上美国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2. 美联储敞口供应美元,全球“美元荒”缓解。3月以来,美联储通过各种工具,向全球敞口供应美元,包括在国内金融市场敞口式QE(购买国债及MBS),也包括向欧洲、日本等海外央行提供美元互换。2月底至6月10日高峰时期,美联储总资产一度增加3万亿美元。如此快速、大规模的美元流动性注入,令全球“美元荒”迅速缓解,美元流动性转为相对充裕、甚至泛滥。 图表: 美联储3月以来快速扩表,向全球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缓解“美元荒”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海外央行因为美元充裕,已经大幅降低对美联储美元互换的依赖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3. 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风险偏好修复。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风险偏好修复环境中,资金从美国流出,转向其它弹性更高的地区如欧洲和新兴市场等地区寻找更高的收益,也推动美元走弱。 其次,全球正在发生的系列重大结构性变化,令美元可能处于新一轮长期走弱趋势的起点。 上世纪70年代美元脱钩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共经历了三轮先升值后贬值的大周期。其中80年代前后,及2000年前后的两轮大周期,均分别持续了10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第三轮美元大周期从2014年开始。当年美联储开启货币政策正常化,随后2018年特朗普税改又导致推动美国经济在全球“一枝独秀”,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美元持续升值,期间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超过30%。最新美元实际有效汇率显著高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以上,估值水平正向1980年代美联储在沃尔克带领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时期看齐。显然,美元已经处于一个估值偏高,需要各方面条件均非常有利于美国才能勉强支持的水平。然而,全球一系列重大结构性变化却在向相反方向发展: 图表: 美元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上较高位置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1. 欧盟解体风险显著下降,欧元价值重估。本周二(7月21日),欧盟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终于通过了此前5月下旬德法领导人提议,并由欧盟委员会提议正式建议的发行7500亿欧元欧盟“共同债券”议案,从而以欧盟的信用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并发放给成员国,以帮助欧盟从新冠疫情造成的冲击中修复。这7500亿欧元资金中,3900亿欧元以赠款的形式拨给成员国,3600亿欧元以低息贷款形式提供给成员国。资金分配方面,受疫情冲击最大、财政也较为困难的南欧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获得的资金占比较大。 我们继续强调,这7500亿欧元共同债券的意义,远超越其资金量本身;其为欧盟及欧元区摆脱“原罪”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具备重要的象征意义。投资者需要跳出对资金量以及多少作为赠款,多少作为贷款这种细节性的争议来看待这次发行的共同债券。欧盟以及欧元面临的问题是,在各国采用欧元后,意大利这种竞争力弱的国家,失去了以货币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的选择,德国却在享受相对其较强的国家竞争力而言大幅低估的欧元汇率。但与此同时,欧盟内却没有用于纠正这种内部成员国间扭曲效果的财政转移制度,因为欧盟建立之初并未建立“财政联盟”。这成为欧盟的“原罪”,一旦面临较大压力,欧盟尤其是欧元区,便面临解体风险,尤其是在2010年欧债危机时这一问题对欧元形成的压力达到一个局部高峰。此次在新冠疫情导致的更严重的压力威胁下,欧盟尤其是此前极为保守的德国转为支持发行欧盟共同偿还债券,实际上是为欧盟迈向财政联盟从而克服“原罪”,迈出了历史性关键的一步,也令长期以来压制欧元的欧盟解体风险显著降低。因而,我们认为,欧元有望迎来历史性的“价值重估”。我们看到,5月27日欧盟委员会提议发行7500亿欧元共同债券以来,欧元兑美元升值6.2%,最新1.159的水平已重回2018年中时期。这些升值,正是欧元重估的反映。 2. 政治摩擦加剧令美国资产安全性下降,全球外汇储备等资产的货币选择有望更加多元化,从而降低对美元储备的敞口。学术界对历史研究表明[1],政治因素一直都是影响外汇储备货币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对国家外汇储备而言,本金的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而收益率等因素在安全因素面前显得无足轻重。近年来,美国与外界、甚至盟友之间摩擦不断增多,包括与中国在贸易、科技等方面摩擦加剧,威胁制裁德国“北溪二号”项目及从德国撤出部分驻军,金融制裁俄罗斯等国家。这一背景下,对全球投资者尤其是官方外汇储备管理者而言,多元化全球资产配置的货币选择,适当降低对美元资产配置比例是应有之义。最近几年,进行这种调整的极端例子是俄罗斯,其央行将抛售了所有美国国债,转为增持黄金。 图表: 美国相对德国国债息差已经显著收窄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截至3月底,海外投资者已经持有33%左右美国国债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3. 全球化停滞甚至倒退,美元需求减少。二战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国获益良多。其中之一就是全球化带来贸易大发展,而贸易中广泛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从而导致全球对美元需求上升,美国坐收美元铸币税[2]。然而,近年来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已经令全球化进入停滞甚至倒退趋势。我们认为,全球贸易退潮,也将令美元贸易结算需求减少。 图表: 全球化停滞将减少全球美元需求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元中长期走弱对全球影响偏积极: 1. 短期看,美元走弱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美元回流新兴市场,帮助其资本市场复苏。此前在3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时期,资金快速流出新兴市场,总规模达1000亿美元左右,导致新兴市场汇率大幅贬值。在全球流动性紧张逐步缓解,以及下半年美联储继续通过QE和“字母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背景下,美元继续维持弱势,有助于海外资金重回新兴市场,尤其是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的东亚。 2. 中长期视角看,美元走弱有助于新兴市场美元信贷扩张。由于历史原因,新兴市场经济体多数依赖国际信贷融资,这些国际信贷融资多数以所谓“硬货币”(美元为主)定价。美元的走弱,使得新兴经济体更加容易偿还美元计价的债务,有助于增强新兴市场企业资产负债表,帮助本地美元信贷扩张,从而也推动其需求增长。 图表: 美元走弱有望推动资金重新回流新兴市场 资料来源:IIF, 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 中期的美元走弱,有助于国际信贷增长,最终有助于新兴经济体增长 资料来源:Haver Analytics, 中金公司研究部 3. 当然,美元走弱可能令新兴市场出口竞争力下降,但我们认为负面影响有限。如果美元走弱,新兴市场本币走强,是否会导致新兴市场出口竞争力大幅下降?基于两个理由,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首先,新兴市场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与美国竞争市场。其次,全球商品出口本来就是以美元定价为主,而非本币为主,这种情况尤其在新兴市场更加普遍。这意味着,新兴市场本币的变化,对其商品定价影响有限[3]。 ----- [1]Eichengreen, B., Mehl, A., & Chiţu, L. (2018). Mars or Mercury? The Geo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Choice. [2]Gopinath, G. (2015).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system (No. w21646).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3]Adler, Gustavo, et al. Dominant Currencies and External Adjustment. No. 20/05.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0.
在市场激烈地讨论“A股是否还在牛市”的声浪中,黄金和白银双双走出了令人瞩目的行情——国际黄金价格突破1850美元/盎司的关口,创下接近9年来的新高;国际白银价格最近4个交易日涨幅接近20%,价格逼近23美元,创下了接近7年来的新高。 或许,很多投资者之前并未关注到黄金和白银的投资机会,等到发现时,才有相见恨晚的缺憾感。历史早已无法改变,当前值不值得买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逻辑推演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 黄金牛市的动力是什么? 拉长周期来看,黄金的牛市早已启动,自2019年4月份以来,国际金价上涨超过45%(见表1),远超同期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涨幅,且一路走来逻辑清晰、趋势明确,只在今年3月份爆发全球流动性危机时遭到恐慌性抛售(我们分析认为流动性危机是黄金的短期扰动因素。 行至当前,支撑黄金牛市的动力是什么,未来是否仍将存在? 1、天量流动性推动资产价格上升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加速恶化了全球经济的下行趋势。因疫情控制及时、经济复苏超预期,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克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在36万亿左右。但为了刺激各国经济,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向市场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见图2),并通过信用扩张衍生出更多的信贷(见图3)。 相较于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黄金的供给极为平稳。从2010年-2019年,全球黄金每年的供给量基本稳定在4300吨至4800吨,而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多个主要产金国出台了严格的停工停产措施,一季度黄金的供应量仅为1066.3吨。泛滥的流动性下,快速增加的过剩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将会使得大部分资产出现上涨,这也是当前大宗商品、股市集体上扬的关键因素。 目前来看,全球并未放慢直升机撒钱的速度,美联储不断扩大资产购买的范围和力度,欧盟各国也达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揽子财政计划,包括1.074万亿欧元的欧盟预算和7500亿欧元的新冠“复苏基金”。在全球新冠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经济从泥潭中走出之前,预计全球的流动性不会出现紧缩,而这将极大地推升黄金的定价。 2、通胀预期已成市场共识 当前美国各期限国债收益率均处于历史最低位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维持在0.6%左右,且从美联储点阵图来看,当前的低利率有望延续到2022年底。随着原油价格的快速反弹,大宗商品的持续走高,且受新冠疫情及全球各地不同自然灾害的影响(蝗灾、蛾灾、水灾、地震等),全球粮食结构性短缺的可能性加大,全球粮价有较强的上涨预期,因此通胀的预期持续走高。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测算出的结果来看(见图4),通胀预期已从3月份的0.5%快速回升至当前的1.5%。 名义利率在低位徘徊,通胀预期不断走高,实际收益率水平将持续下降,国债等资产的配置价值不断弱化,而不生息的黄金资产具有了极高的性价比。与此同时,当前的美国通胀预期距离美联储2%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而在全球物价上行趋势明朗的情况下,通胀预计将会进一步抬升,进而加大了黄金的配置价值。 3、全球货币的共同贬值 从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与美元指数具有极强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美元指数走强,黄金价格大概率走低,美元指数走弱,黄金价格大概率上扬。今年一季度以前,风险事件频发、流动性变化等短期因素是影响黄金价格的主导,而像美元指数这样的长期因素则被淡化,故而出现了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走势同向的小概率事件。但是在美元仍为全球硬通货的情况下,美元与黄金的相关关系难以发生改变。 自美元流动性危机逐步缓解之后,美元指数进入了下行通道(见图5)。虽然在美国大选之前,美元有维持强势的动力,但在美国优先的大政策背景下,美元的逆全球化趋势已经初现端倪;且美国的疫情控制远远不如中国、欧洲、日本等地区,经济复苏将会受到疫情的掣肘,美元的强势程度将会减弱,因此,美元指数进入下行通道已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美元指数代表的是美元相对于其他一揽子货币的相对强弱指标,而在当前全球大规模撒钱的背景下,会造成全球货币同时出现信用贬值,而代表货币相对强度的汇率或美元指数难以体现这一整体的信用下沉。因此,在美元指数下行的背景下,美元价值的绝对信用走弱,将会进一步刺激黄金价格。 4、其他因素 2020年一季度黄金供给收缩3.8%,而总需求上涨1.9%,其中黄金ETF投资需求同比增加594.4%,占全球黄金总需求的比重达27.5%,成为了影响黄金总需求的重要因素。随着黄金价格的进一步走高,投资需求将会进入良性增加的大循环,因此黄金未来需求的增量可重点关注投资需求。 2020年风险事件频频发生,诸如中美摩擦、新冠疫情等事件仍未释缓,且在美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前,黑天鹅事件突发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而黄金的避险属性亦将持续地支撑黄金的短期价格。 因此,综合来看,在流动性持续泛滥、通胀预期不断上升、美元指数大概率下行的大背景下,目前黄金仍然具有投资价值,黄金的牛市仍在进行中。 白银的超额预期 不同于黄金,白银的工业属性较强,工业制造需求占白银总需求的比重在50%以上,但从历史回归来看,金融属性对白银价格起主导作用。 长期来看,白银价格走势与黄金走势极为相似,基本同涨同跌。今年一季度之前,黄金价格持续走高,但白银却没有紧随其后,金银价格比创出历史新高(见图6)。自1975年以来,金银价格比值大概率处于40-80 之间,在今年3月18日达到历史最高点124后,已开始均值回归,也就是白银的涨幅大幅超过黄金。 因此,若黄金价格有望继续向上突破,白银亦将大概率跟随,共同享受贵金属的β收益。而从当前来看,金银价格比均值回归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金银价格比有望继续下行,从而扩大白银的α收益。故而,未来一段时间,白银相较黄金出现超额收益仍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