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于近日召开,此次会议特别强调: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多次预警房地产领域风险。例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中,郭树清发表的题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文章指出,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 “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郭树清在文章中表示,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一些热点一线城市房价出现较大波动,此后,多地相继祭出新的调控措施。 对于此轮部分地区房价波动,市场有观点认为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相关,未来这种情况是否会加剧,取决于2021年货币政策要不要进行适度转向。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表示,股市、楼市近期比较火热的状况与去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也不能全部归咎于此,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企业盈利的改善,居民资产配置理念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也很重要。从宏观政策角度看,监管层打压资产泡沫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政策选择上并非只有收紧一种办法。对于房地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市场,就体现了政策疏堵结合的一面。 此外,银保监会的工作会议还圈定了多项2021年工作重点,包括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
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 强调国企改革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 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2021年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去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重点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发挥了抗击疫情的先锋作用、复工复产的支柱作用、科技创新的突破作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底线意识、风险意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按照三年行动方案部署,紧盯重点问题攻坚克难,力争到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要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军令状”制度,落实到人。要明确节点任务,量化考核,按时完成。要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宣传国企成功改革经验,引导好舆论和社会预期。 会议强调,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一个抓手”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四个切口”一是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形成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二是狠抓创新,强化创新激励,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支柱带动作用;三是化解风险,突出主责主业,压减企业管理层级,压实监管和股东责任;四是规范核算,在实行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分类考核上取得重要成果,加快建立和完善国有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
1月8日,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0年税费收入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全年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13.68万亿元,同比下降2.6%,比财政预算安排的目标高0.8个百分点。 会议要求,2021年,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抓实抓细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持续优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的机制和做法。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苏御 摄 2020全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 王军介绍,2020年,各级税务部门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为399万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292亿元,实现90%的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业务都可网上办、线上办、掌上办,充分发挥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优势服务各级领导决策和市场主体发展,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大考”并收获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会议指出,税费收入预算任务圆满完成。除全年组织税收收入13.68万亿元以外,及时准确办理出口退税1.45万亿元,组织社保费收入3.81万亿元,非税收入6316亿元,为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个税首次汇算平稳实施。开发应用个税手机APP,推出申报表数据预填单服务,积极推动和抓好免除部分中低收入者汇算义务的政策落地,确保了个税三步改革在稳慎推进中圆满完成,有力促进了消费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 会议指出,“十三五”期间,确保了减税降费和组织收入任务圆满完成。 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过7.6万亿元,累计办理出口退税7.07万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新办涉税市场主体5745万户,较“十二五”时期增长83%,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税务部门连年完成预算收入任务,累计组织税收收入(已扣除出口退税)65.7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图片来源:新华社 坚决守住不收“过头税费”底线 对于2021年税收工作重点,会议部署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会议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抓实抓细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持续优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的机制和做法。 加强税收促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深化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支持乡村振兴、调节收入分配、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此外,扎实稳妥完成预算确定的收入任务,推动税费收入质优量增。妥善处理好减与收、质与量、条与块、近与远的关系,既要把该收的依法依规收上来,又要坚决守住不收“过头税费”的底线。 会议还要求,切实强化精确执法,增强税务执法的规范性统一性。 要把准执法尺度,创新执法方式,坚决防止和纠正粗放式、选择性、一刀切的随意执法,推广“首违不罚”清单制度。增进执法统一,持续扩大跨省经营企业全国通办涉税事项范围。 记者注意到,2020年,在长三角一市三省,对首次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采取不处罚的措施。当年7月,上海市税务局、江苏省税务局、浙江省税务局、安徽省税务局、宁波市税务局联合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 该《清单》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项,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未按规定报备财务会计制度、软件及银行账号,未按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等18项被列入“首违不罚”事项。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2021年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建成并上线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逐步稳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 会议指出,2021年应持续优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的机制和做法。加强税收促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深化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支持乡村振兴、调节收入分配、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稳妥实施发票电子化改革,推进信息化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建成并上线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逐步稳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充分发挥增值税发票等税收大数据优势,深化税收经济分析,打造权威性、可信度高的税收经济指数,进一步提高数据服务大局的能力。 深入推进精诚共治,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推动形成多方协同治税格局。深化国际税收交流合作,积极配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相关规则的衔接与实施,做好税收协定修订和谈签等工作。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对于货币政策操作,会议再次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为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会议提出,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分步推动建立宏观审慎压力测试体系。加快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体系。在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会议强调,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的决策部署,抓紧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前提下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竞争力稳中有升。 同时,会议还就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改进外汇管理和服务等提出部署。会议指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国家外汇局在同一日召开的2021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也提出,今年将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加强外汇形势监测评估,密切关注疫情等外部冲击影响,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坚持风险中性原则,打击外汇投机行为,加强市场预期管理和宏观审慎管理,避免外汇市场无序波动。 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方面,国家外汇局今年将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重点,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股票、债券资金管理,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试点,改革外债登记管理,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扩大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促进贸易新业态发展。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汇市场,支持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衍生品。 此外,会议还提出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妥善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深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深入推进支付行业治理现代化,稳妥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等。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记者表示,从今年央行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内容看,核心内容还是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进一步扩大深化金融改革开放。随着今年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有必要重新强调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因此,今年货币政策的总量目标合理适度,即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目标下更加强调灵活精准,也就是聚焦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发挥更多作用。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0日讯*ST中南(002445.SZ)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2.03元,跌幅5.14%。这是*ST中南连续第3个交易日跌停,此前,12月28日,*ST中南收报2.25元,跌幅5.06%;12月29日,*ST中南收报2.14元,跌幅4.89%。 12月27日晚间,*ST中南公告称收到中小板关注函【2020】第606号。2020年12月26日,*ST中南披露公告称你公司债权人和出资人在2020年12月25日分别召开会议表决通过《重整计划草案》和《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当日裁定批准*ST中南重整计划。 对此,中小板公司管理部要求*ST中南补充说明出资人组会议的出席人员情况、是否具备出席资格,会议召开过程及实际表决情况。 同时,中小板公司管理部还要求*ST中南核查本次出资人组会议召开的具体流程,说明是否及时发出会议通知并提供网络投票方式,若否,结合《关于审理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12]261号)的相关规定,说明会议召开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会议的表决结果是否合法有效,是否会对破产重组进程构成实质性影响。 三季报显示,北京中融鼎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融鼎新-鼎融嘉盈6号投资基金持有*ST中南1.61亿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2.32%,为第2大流通股东。 上海通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通怡海川10号持有*ST中南2375.00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82%,为第4大流通股东;通怡东风6号持有*ST中南2150.00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65%,为第6大流通股东;通怡麒麟10号持有*ST中南1881.93万股,占其流通股比例的1.45%,为第8大流通股东。 资料显示,北京中融鼎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12月13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张东,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项目投资及资产管理;投资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是中融国际信托全资设立的投资子公司。 通怡投资成立于2015年3月23日,注册资本105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公司股东为上海宽洋科技中心(有限合伙)、储贻波、成啸、上海一宜科技中心(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45.24%、45.24%、4.76%、4.76%。
作者 | 喜火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近日,港股医疗赛道又添新兵。麦迪卫康三顾港交所,终于过了聆讯。 12月,京东健康登陆港交所。截至发稿日,京东健康上市累计涨幅已超133%,总市值已过5000亿元。京东健康的表现,引起市场对于互联网医院的空前关注。 而麦迪卫康身上热点概念颇多:综合营销、互联网医院、CRO......麦迪卫康会是不会是下一个热门? 处于风口之上? 麦迪卫康是一家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招股书显示,麦迪卫康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互联网医院以及CRO服务。三大板块相互协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互联网医院、CRO,这些都是资本市场的大热门。 众所周知,投行业务的本质是包装业务。业务发展前景好、财务报表漂亮的公司,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为公司的招股书“润色”,是一个好投行的基本修养;而投资者的基本修养恰好相反,是透过包装看本质。 而招股书中的互联网医院以及CRO服务,似乎正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口味”而生。麦迪卫康2019年2月才从新三板除牌,并于2019年10月第一次提交招股书。而恰好在2019年年底,麦迪卫康开始提供CRO服务及互联网医院服务。 此外,目前这两个板块的收入体量都极小。在2020年上半年CRO的营收仅为292万元,还较2019年下半年环比下滑近三成;同期互联网医院业务的收入才7万元,收入规模可忽略。互联网医院服务方面,麦迪卫康已开发微信公众号及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在线咨询及电子处方。自2019年10月推出起,移动平台进行了超过13,581次在线咨询及超过5,254张处方药物在线订单。这个数据,相当于日均在线咨询才30余笔,开出处方仅十数张,并不具备影响力。 从收入结构来看,亦是如此。2020年上半年,CRO服务及互联网医院业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占比仅为2.1%;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高达97.9%,才是麦迪卫康的主要业务。可以说,公司本质是医学公关服务公司,在医药产业链中承担营销这一环节。医药营销,并不像互联网医院和CRO服务,是医药行业中较为传统的产业。 麦迪卫康是中国最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医学会议服务、患者管理服务以及营销战略和咨询服务,分别对应了药企的不同营销环节。2019年,医学会议服务所获得的营业收入为2.82亿,占总收入的66.1%,是麦迪卫康最核心的业务板块和最主要的营收来源。 医学会议是传统的营销活动,是学术推广的基本形式。医药制造公司需要通过学术会议的方式,让临床医生了解公司产品,同时也需要收集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相关反馈信息。医学会议可为医生、医学协会与医药公司之间提供进行交流及对话的平台,从而达到营销的效果。 以麦迪卫康的旗舰医学会议——天坛会为例。天坛会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兼最具声望的心脑血管疾病会议之一,天坛会包括众多有影响力的医学组织,包括唯一获中国科协认可的心脑血管疾病医学协会及其他知名国际医学组织。麦迪卫康会邀请权威医生(作为演讲者)、各地知名医生以及药企参与会议。2019年天坛会期间,约 11,000名医生及约50家医药公司出席。 赛道如何评价? 医药行业常因高额营销费用而备受诟病。抛开当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不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营销活动的确是药企十分重视的环节。以制剂公司为例,2018年,化药、中药上市公司的平均销售费用率均超过30%;生物药稍低,但亦高达22.62%。尽管随着两票制以及带量采购的执行,销售费用有所回落,但营销活动的市场空间仍很大。 比如说,恒瑞医药仅2019年一年的销售费用就高达85.25亿元。其中88%的销售费用的销售费用,是用作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这样看来,麦迪卫康所在赛道似乎雪厚坡长。 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麦迪卫康的核心赛道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市场,2019年这个细分市场规模仅仅人民币56亿元。 此外,麦迪卫康面临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像麦迪卫康这样的会议举办方,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人脉资源,更准确地说,是医生资源网络。因此,能否广泛邀请具影响力及知名度的医生,是决定着营销结果的关键,也是药企选择营销方案提供商的核心考虑因素。权威医生能够接触庞大的患者群体,并影响着会议的价值。 尽管建立广而深的医生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总体来看,这个行业总体的壁垒并不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麦迪卫康已发展了一个包含约24,000名心脑血管疾病医生在内的网络,其中超过70%任职于中国三级医院。但是这些医生亦在麦迪卫康竞争对手的资源网络中,并不具备排他性。 这个行业属性导致了市场格局十分分散,竞争尤其激烈。2018年,中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数量庞大达数千名。2019年,麦迪卫康的医学会议服务所获得的营业收入为2.82亿,占据4.9%的市场份额。以2019年收入计,麦迪卫康是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市场提供商;五大行业参与者合共仅仅占据6.7%市场份额,可见市场之分散。 在激烈的竞争中,价格战成为常见的竞争手段,影响了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尽管麦迪卫康是头部企业,但其毛利率仍较低,长期维持在30%以下,并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麦迪卫康的毛利率较2018年下降6.1个百分点降至22.2%;而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20.3%。 疫情影响何时休? 麦迪卫康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从2019年2月摘牌后,就开始了不断冲刺港交所。2019年10月、2020年5月、2020年11月,麦迪卫康先后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相当于每隔半年便递表一次,可见上市决心之强烈。近日,麦迪卫康终于过聆讯,算是夙愿已偿。 但是麦迪卫康在当前上市,未必是一个好时机。受疫情影响,麦迪卫康的业绩受到冲击,报表实在不算是十分靓丽。2016年-2019年,麦迪卫康实现营收分别为2.59亿元、2.99亿元、4.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4%、42.81%;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0.30亿元、0.40亿元、0.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5%、同比下降44.3%,盈利能力并不稳定。 而疫情使得麦迪卫康的盈利情况雪上加霜。2020年H1麦迪卫康实现营收1.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2亿元下降14.20%;年内溢利为-401万元,出现亏损。 多年以来,麦迪卫康的会议形式绝大部分使采用线下举办。疫情以来,麦迪卫康积极补救。麦迪卫康在招股书中披露,其已推出医会+App等线上会议产品,医学组织及医药公司可提交现场会议请求及监察会议进行。公司亦已收购长颈鹿平台作为视频会议和在线教育工具,使医院可举行或出席在线医学会议并观看由医生录制的培训视频。尽管万事俱备,线上会议的形式仍很难取代线下会议。线下的交流可以灵活自主,整体效果也比线下活动好。因此药企往往选择推迟会议计划,而非采用线上模式举行。 因此,在疫情常态化下,麦迪卫康的业绩可能会陷入较长时间的波动。成长性与确定性存疑的麦迪卫康,或者只能用低估值来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