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财政货币政策的明确定调,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 其中,与金融相关的诸多提法值得关注。记者梳理要点如下: 1、政策不急转弯 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不急转弯”意味着宏观政策会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会骤然大幅收紧。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出台了诸多临时性、阶段性措施。明年,这些措施如何进行调整备受关注。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有些政策到期可以退出,但一些政策仍然应该“应延尽延”,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在小微企业承诺稳岗就业的情况下,要继续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无还本续贷方式支持小微企业,保持其资金流稳定,防止政策断档导致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对于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考虑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定位于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长期政策工具,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2、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会议指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要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来加快建设。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统一规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其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点,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进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发展专业化经营市场主体;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对外开放;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强化养老保险基础建设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 3、打击逃废债 会议强调,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11月,国企信用债风波发酵,“国企信仰”被打破,给市场信心造成较大打击。 此前金融委会议强调,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在新的一年里,债券市场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有望进一步加强细化,以与超百万亿规模的中国债券市场地位相匹配。 4、坚决反对垄断行为 会议强调,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12月15日,在2020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谈到数字经济反垄断问题时表示,巨型数字平台也可能有“大而不能拆”的特征,如何合理监管对世界都提出了挑战。 朱光耀认为,“是时候对数字税收进行总体研究了,不仅是国际的数字税收问题,还有国家内部,特别是对大型科技平台、大型数据平台、拥有巨大消费者流量平台的针对性研究,需要提上日程。” 对于数据安全隐患问题,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认为,应加大个人信息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贩卖客户信息行为,清理金融业务中的不合规客户信息授权条款,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尽可能消除数据泄露的各种隐患。 5、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会议指出,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 此次疫情暴露了小微企业的脆弱性,但小微企业的生存关系着就业民生。 对此,会议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要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疫情影响的2020年,保市场主体已经成为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年来监管层多次发布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政策有望会进一步持续加强。 6、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 会议强调,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 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行动事实上已经开始进行。 随着国内外不确定因素风险加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银行经营压力增加。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后,银行不良贷款率也出现上升。 今年以来,监管层频频发声力挺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近一段时间,各地专项债也陆续开闸。12月7日,广东省政府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助力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这期债券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所募资金将分别支持郁南农信社、普宁农商行、揭东农商行、罗定农商行4家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 此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支持银行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积极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尽快落实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最新政策,并把补充资本和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 7、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会议指出,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确定性成果,央行已完全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201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无论面临贬值或是升值压力,央行除了调整宏观审慎措施外,均未再采取新的外汇资本管制手段,同时保持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先抑后扬,近几个月快速升值。 东方金诚研究报告认为,仍需关注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度兑换对人民币汇率的双向影响,未来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进入波幅扩大、双向震荡的“新常态”。
12月18日,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行长易纲及党委其他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认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客观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系统阐述了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会议指出,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金融工作责任重大。人民银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会议强调,明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任务: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持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中枢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继续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衔接。三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压实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责任。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十四五”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稳步推进农信社改革。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信用基础,严肃市场纪律,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持续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推动已宣布金融开放措施切实落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能力。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系统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从政治上谋划和推动履职,不断提升“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成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增强专业本领,展现务实作风,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强化担当,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到实处。 会议决定,拟于近期召开人民银行年度工作会议,对全系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中新网客户端12月18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深刻认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理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对此,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的畅通。温彬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国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成为了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工作重心全面转向构建新发展格局 会议明确了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中,前四项都在聚焦新发展格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如果说2020年宏观经济管理的焦点是强化逆周期调节,那么明年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内涵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 对外开放方面,继中国11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开放标准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王青表示,这再一次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绝非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优化国际循环。我国将继续巩固全球贸易大国地位,逆全球化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温彬认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要求中国经济要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更是要求我们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法治化、科学化,让经济效率提高,回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如此才能提振消费,畅通内需,实现自身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连平表示,2021年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企管理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要提升营商环境,构建公平、公正、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大市场;三是要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配置资源效率;四是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扭住供给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此前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如何统筹做好需求侧管理?温彬表示,对终端需求管理,既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保障,也要让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新需求。 王青认为,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需求侧管理”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进一步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覆盖“三去一降一补”、要素配置市场化等相比,“需求侧管理”将主要聚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推动消费、投资和外需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具体来看,连平认为,2021年在投资端应突出有效投资,拓宽投资空间,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围绕“两新一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在消费端应侧重于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在外贸端,通过加入RCEP和其他贸易多边体系平滑波动,出台相关政策扭转历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结构导向与市场传统认知,通过加强进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围绕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中长期需求侧管理。”温彬表示,及时启动中长期、涉及制度变迁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当前需求、供给之间的长短错配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更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不急转弯 宏观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由于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多种风险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寻求多种目标的平衡,因此货币政策要灵活。”温彬表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需要更多精准支持。“合理适度”是指货币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所需相一致,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连平表示,“不急转弯”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要点。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不急着转弯;其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归到正常区间,货币政策基调也在从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转为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温彬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因此,下阶段货币政策需纳入更多对防风险的考量。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地平衡稳增长、降成本、控杠杆、防风险等多重目标,科学把控力度、节奏和重点,同时,做好政策衔接和跨周期调控,政策“不急转弯”,防止政策中断带来的意外冲击。
增量资金踊跃入场 大市值龙头成赢家 A股呈现量价齐升 近期A股呈现量价齐升态势。1月6日,两市成交额再度破万亿,达到1.17万亿元,三大股指集体上涨。其中,沪指上涨0.63%,报3550.88点,迎来5连阳。 上市公司成生猪期货交割库主力军 1月8日,生猪期货将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上市,生猪期货首批上市交易合约为LH2109、LH2111、LH2201三个合约,生猪期货选取生猪活体作为交割标的。近期,关于生猪期货的交易细则陆续发布,其中多家上市的生猪养殖企业成为生猪集团交割仓库及分库。“不用专门开辟,就是我们正常生产的厂,符合大商所的要求后,我们就把它定为交割库。”牧原股份(002714)董事会秘书秦军称。 三日吸金逾千亿 新年新基金嗨了 1月6日,当天发售的兴全合兴两年封闭混合型基金和前海开源优质企业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均吸引来超200亿元的大资金认购,新基金火爆盛况仍延续。 新年面值退市第一股诞生 *ST天夏提前5天锁定 1月6日,*ST天夏(000662)被70万手封单“摁在”跌停板上,0.71元/股的收盘价在剩余五个交易日已经无力改变面值退市的命运。在2016年9月底,*ST天夏市值一度高达231亿元,如今市值不足10亿元,220多亿元市值蒸发。 上海证券报 央行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工作重点: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 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1月4日召开,会议圈定2021年央行工作重点。会议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人民银行将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征求意见 明确产品“互联网专属”标签 昨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旨在从源头重点解决互联网人身险业务非理性价格竞争、销售不规范、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券商ETF份额流失多 银行ETF获资金逆势加仓 近期场内ETF整体遭遇资金净流出,但部分行业主题类ETF却逆势增长。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有17只基金近一周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银行ETF尤其受到资金追捧。 大额回笼流动性仍无忧 资金面迎来宽松开局 近期,跨年流动性陆续到期回笼,仍然未能打破资金宽松局面。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近3个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4000亿元,而资金利率仍然持续全线走低。受益于边际宽松的资金面,股债市场也呈现“同涨”现象。 证券时报 央行部署今年十大重点工作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1年工作。对于今年的重点工作,会议从十个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对于货币政策操作,会议再次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华宝中证银行、华泰柏瑞光伏两只ETF规模突破100亿 新年的头三个交易日,A股各大指数纷纷创出新高,权益类新基金发行一片火爆,场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也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规模节节攀升。华宝中证银行、华泰柏瑞光伏两只ETF规模突破100亿大关,规模超百亿的权益ETF数量也从去年底的17只增至19只。 房贷新规影响发酵:头部房企优势凸显 中小房企有隐忧 2020年最后一天,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的占比提出明确上限。 深圳城市更新加速 拆迁概念也火热 除了楼市调控升级,城市更新也是近期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关键词。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获得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在业内人士看来,有专家表示,《条例》的通过是深圳房地产史上一个重大事件。 证券日报 “A拆A”首单落地 监管问询重点关注三大问题 1月5日,证监会同意生益电子科创板IPO注册,即生益科技(600183)分拆生益电子上市已经获得通过。这是自2019年12月份分拆上市规则落地以来,资本市场首单“A拆A”落地。 铁矿石价格连续上涨 钢企须抱团提升议价能力 “如果我们前10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能达到60%,未来跟铁矿石巨头谈判时,就能增强我们的谈判能力。”1月5日,国内一家钢铁企业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此轮铁矿石价格上涨已偏离了需求的基本面,有炒作的成分,目前短期看铁矿石价格还是偏高。 外资险企市场份额截至去年11月升至7.67% 政策推动下仍有望继续提高 国内外资险企发展再受关注。近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拟删除此前有关外资股比的限制性规定。 实控74个账户违法操纵10只个股 旭诚资管被罚金额高达1.58亿元 证券市场违法案例屡见不鲜,但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是一个值得品读的故事。近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对福建旭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诚资管”)及其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其堪称是为数不多的典型违法案例。 人民日报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三月一日启用 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五成 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出炉,通过本次调整,有119种新药入围,包括96种独家药品和23种非独家药品;另有29种原目录内药品被调出目录。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陆续落地,政策总体基调还是退出应对疫情的宽松政策而回归稳健,稳字当头体现在方方面面,以此为基础出发,2021年开年的利率环境逻辑上还是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建议市场继续按照票息选择节奏,不以松喜,不以紧悲。 策略展望:部委会议透露了什么信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部委相继召开学习会议和工作会议,本文通过对比梳理,试图从中进一步分析2021年政策的具体方向。 1、财政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同时“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用好地方专项债;扩大内需,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居民消费;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财政支农、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拓展国际合作等。 近期新华社对财政部长刘昆进行专访,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更可持续’,主要是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要保持基本稳定,为今后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2020年,财政直达资金预算下达已经完成,其中1.52万亿元资金已经投入使用,效果明显。”(此前财新网报道财政部发文明确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可以结转下年使用[1]) “适当放宽专项债发行时间限制,合理扩大使用范围,引导地方精准聚焦重点领域,提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综合而言,预计明年赤字率回到3%以内,新增专项债规模略低于今年水平。同时,地方债发行节奏大概率会更加均衡。 2、货币政策 2021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与往年相比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利率市场化由贷款转向存款,明确提出“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二是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关注度提升,强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 三是防风险内容变化。防风险内容排序相对靠后(往年一般前三),同时内容集中在问题机构处置、互联网平台、支付领域的监管; 此外,本次会议新增了“碳达峰碳中和”、“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内容。 2019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两轨并一轨”,2019年8月央行完善LPR报价机制,2020年启动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目前已基本完成。因而,按照“先贷款、后存款”的思路,2021年除了“进一步疏通LPR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之外,还要“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场化”(易纲行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2])。 如果市场明显高于存款利率,这种情况下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存款利率和银行负债成本上升,这对银行利润和贷款利率均会构成冲击。理想的情况是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差异较小时实现并轨,至少这一差异不再明显扩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政策利率和资金利率可能也不会出现大幅上行,5月以来货币政策收紧更多的是向常态化回归,未来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本次会议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关注明显增多。考虑到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弱美元、中美利差处于高位以及债市开放深入推进,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会面临较大的升值和资本流入压力。人民币汇率过快贬值和过快升值均非合意状态,因而需要政策进行调控。 2015年“811汇改”之后,汇率政策整体导向是趋于市场化,直接干预汇率并非主要手段。汇率的背后对应的是资本流动,这也是当前政策调控的重点。本次会议强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引导市场预期”,“零容忍”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主要措施可归为两类,一是减少资本流入、二是增加资本流出[3])。同时考虑到汇率升值冲击出口,“支持企业合理审慎运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推断:虽然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但央行会继续容忍人民币继续升值,以价格的变化来对冲国际收支的失衡。在此过程中,通过加强资本流动管理、稳定外储来调节升值幅度和节奏。这与2014年之前的应对措施完全不同:当时是以累积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供应的方式来缓解升值压力。新的应对方式下,输入性通胀、信用大幅扩张和资产泡沫的风险均会下降。 具体到货币政策,“811汇改”以来除非国内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央行很少单方面调整政策利率,更多地使用数量工具(例如降准)。考虑到美联储零利率政策会维持到2022年,至少今年不会上调政策利率,通过数量工具引导资金利率大幅上行、抬高中美利差的可能性也不高。 3、房地产政策:整体收紧、以稳为主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房地产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房住不炒”的政策继续坚持,特别强调“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整体而言地产政策收紧是方向,但还是考虑稳的一面,稳定购房市场的同时发展租房市场。 重点工作方面,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完善长效机制,同时“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大城市”最广的定义是城区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房地产投资占比约60%。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地产需求以及地产投资应该还能有一定的支撑。 宏观审慎管理下的精准调控。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前期出台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以及“三道红线”,均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精准调控之下,房地产融资和投资大概率受到明显的约束。当然我们还是能在这些政策中看到稳的一面,和此前大开大合的调控还是有所不同。 4、基建投资:力度减弱 发改委方面,年度工作重点是不再提“扩大有效投资”,主要关注扩大内需(重点可能是消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农村现代化、区域发展、稳就业、市场化改革等。 注意到,今年特别提到“前瞻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运用改革思路和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企业债务违约问题”。此前发改委也要求全面系统排查企业债风险,加大对恶意“逃废债”的打击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政策重点关注,微观信用风险可能会好于预期。 交通运输投资可能下降。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提出“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对于投资规模的预期,2020年预计34247亿元,而2021年仅2.4万亿元左右[4],而且并未提出公路铁路水路民航具体投资目标。 水利部工作会议尚未召开,2020年水利投资基本与去年持平。 电力投资作为今年基建投资的主力,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国家电网7月21日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表示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调增至4600[5]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9000亿元,整体规模将达到1.4万亿元。其中,特高压是重点投资领域。近期发改委核准“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慢于国家电网此前工作计划,未来需要关注项目核准和施工进度。 5、制造业:粗钢去产量?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四是培育壮大优质企业,五是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生态。整体而言,基本围绕国内大循环、自主可控、数字经济等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提出“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如果严格执行,明年钢材价格可能还会有明显的上行压力,这需要看政策的执行力度和节奏。 6、农业部: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主要关注以下内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打好种业翻身仗、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 农业农村部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猪肉产能要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2019年以前我国每年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也是略高于5500万吨,这意味着明年猪肉产能基本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至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已有23个省份提前完成产能恢复任务目标,全国生猪存栏最迟至明年上半年就会恢复到常年水平。” 当前猪肉价格上行大概率只是暂时的,随着产能恢复价格趋于回落。当然,考虑到养殖成本较高等因素,猪肉价格可能难以回到非洲猪瘟之前的水平。 7、总结 财政政策强调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政策力度预计会小于2020年。预计明年赤字率回到3%以内,新增专项债规模略低于今年水平。同时,地方债发行节奏大概率会更加均衡。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从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及应对升值压力来看,政策利率和资金利率预计不会大幅上行。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重点着眼于城市更新、大城市租赁住房、实施长效机制,央行工作会议强调“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精准调控下地产周期趋于下行,但也有稳的一面,和此前大开大合的调控还是有所区别。 基建投资方面,发改委年度工作重点不再提“扩大有效投资”,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对明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并不高,明年基建投资并不乐观。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改委、人民银行均提到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打击逃废债、处置企业债务违约等内容,政策重点关注,微观信用风险可能会好于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陆续落地,政策总体基调还是退出应对疫情的宽松政策而回归稳健,稳字当头体现在方方面面,以此为基础出发,2021年开年的利率环境逻辑上还是上有顶下有底的格局,建议市场继续按照票息选择节奏,不以松喜,不以紧悲。 8、市场点评:资金面整体宽松,长债收益率小幅上行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全口径净回笼4650亿元,资金面较为宽松。周一,公开市场净回笼1000亿元,资金面非常宽松;周二,公开市场净回笼1300亿元,资金面继续宽松;周三,公开市场净回笼1300亿元,金面继续宽松;周四,公开市场净回笼1100亿元,资金面略有收敛;周五,央行开展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净投放50亿,资金面依旧宽松。 受此前年底流动性充裕、美国民主党获得参议院控制权强化刺激计划出台预期等影响,长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周一,公开市场净回笼逾千亿元,以及股市强势上涨,长债收益率明显上行;周二,宽松资金面推动下,长债收益率大幅下行;周三,债市消费面平静,长债收益率微幅下行;周四,长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周五,美国民主党获得参议院控制权强化刺激计划出台预期,央行开展50亿逆回购操作,长债收益率有所反弹。 [1]http://economy.caixin.com/2020-12-29/101644330.html [2]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160250/index.html [3]例如近期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企业跨境融资参数,上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均属于此类措施。 [4]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5/content_5573139.htm [5]http://www.cb.com.cn/index/show/bzyc/cv/cv13454591649 一级市场 根据已公布的利率债招投标计划,从1月11日至1月17日将发行3支利率债,共计1690亿元,均为国债,无地方债发行。 二级市场 本周长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全周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在3.15%,10年国开债收益率持平在3.54%。1年与10年国债期限利差扩大12BP至79BP,1年与10年国开债期限利差扩大9BP至107BP。 资金利率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全口径净回笼4650亿元,资金面整体宽松。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下行19BP至.92%,7天回购利率下行48BP至1.98%;上交所质押式回购GC001下行256BP至1.71%;香港CNHHibor隔夜利率下行-337BP至0.66%;香港CNH Hibor7天利率下行-183BP至1.13%。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全口径净回笼4650亿元,下周550亿元逆回购到期,3000亿元MLF到期,合计3550亿元。 实体观察 1、中观行业数据 房地产:30大中城市商品房合计成交372.79万平方米,四周移动平均成交面积同比上升10.14%。 工业:南华工业品指数2690.36点,同比上升11.63%。 2、通胀观察 上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环比上升2.11%;生猪出场价环比上升3.33%。 国债期货:国债期货价格涨跌互现 利率互换:整体上行,5年期下行 外汇走势:美元指数小幅上行 大宗商品:原油价格上行 海外债市:美债收益率明显上行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经济走势超预期,政策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