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年报披露渐入尾声,险资身影频频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 二季度,哪些股票被险资重仓? 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发稿,在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险资现身197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二季度共新进88只股票。 新增持股88只 在目前已披露的半年报中,共有19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险资的身影。 从投资风格看,险资整体偏爱大盘蓝筹股,偏向长线持股的特征明显。 持仓市值方面,数据显示,二季度末险资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是中国人寿(601628),紧随其后的是保利地产(600048)、贵州茅台(600519)、招商蛇口(001979)、万达信息(300168)、上海银行(601229)、华侨城A、南玻A、陕西煤业(601225)、京能电力(600578)等。不过,中国人寿是中国人寿集团控股子公司,不代表险资的投资偏好。 二季度末险资持股市值较高的个股 来源: 流通A股占比上,险资在26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占比超5%,超10%的有6家,分别是中国人寿(92.80%)、南玻A(33.19%)、天宸股份(600620)(24%)、万达信息(18.28%)、大商股份(600694)(14.99%)、京能电力(10.84%)。 从持股变动情况看,二季度险资增持动作较多,其中合计新买入88家上市公司股份。新增持股中流通股持股比例名列前茅的有大商股份(14.99%)、力源信息(300184)(9.36%)、艾可蓝(300816)(6.83%)、三只松鼠(300783)(5.24%)、万达信息(5.02%)。 二季度险资新增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较高的个股 来源: 减持方面,通威股份(600438)二季度遭险资减持1536.98万股,减持数量在险资持股个股中位居第一,减持数量超500万股的还有凤竹纺织(600493)、光明乳业(600597)、海亮股份(002203)。 二季度遭险资减持数量较大的个股 来源: 若从占流通股比例变动来看,减持幅度最大的则是我乐家居(603326)(-5.43%),凤竹纺织(-3.19%)和华体科技(603679)(-2.29%)紧随其后。 二季度遭险资减持幅度较大的个股 来源: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保险资金偏爱金融、地产等业绩确定性强且能提供稳定现金流的板块,但投资范围也在逐步扩展到业绩和股价表现比较突出的生物医药、电子、高端消费等行业。 调研透露投资兴趣点 二季度持仓路线图已经浮出水面,三季度,险资又看上哪些“金股”?调研动态或能透露出一些端倪。 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截至8月27日,共有79家保险机构(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资管公司)调研了181家A股公司,合计调研总次数达486次。 从险资调研热门公司TOP10来看,电子科技板块依然备受关注。 7月以来,海康威视(002415)被22家险资调研,排名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宏发股份(600885)和德赛西威(002920),分别有21家、16家调研。另外,海鸥住工(002084)、分众传媒(002027)、歌尔股份(002241)、洽洽食品(002557)、领益智造(002600)也有10家以上险资集中调研。 白马股和周期板块存机会 “进入下半年,保险资金选择重仓的领域还是会以传统白马股为主,主要包括大消费、房地产和金融板块。这些行业业绩稳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陈雳说。 陈雳表示,金融、地产板块当前整体估值处于低位,具有较好的防御性和安全性,因此对于险资来说具有很高的配置价值。但是由于目前市场热点还在医药、电子、消费等风口行业,低估值的大盘蓝筹板块的补涨可能要等到风格轮动之后才会有更好的机会。 昆仑资产首席宏观研究院张玮认为,下半年与稳经济相关的周期板块存在投资机会。 “尽管大创新的科技类是中长线投资的核心标的,但估值高、风险事件频发一直是科技类企业的痛点,只能够从政策催化、业绩改善方面入手,寻找业绩与估值匹配的公司。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复苏,部分周期类行业已经进入补库存周期,特别是当前处于库存周期底部的中游原材料,最有可能迎来利润改善。”张玮表示。 对于下半年的入场机会,张玮说,“基本面改善并不意味着最佳入场点,预期的改善才是最好的入场时机。从今年的经济节奏来看,一季度受到疫情困扰,GDP负增长,二季度以后逐步回到正轨上来。低基数效应意味着明年上半年经济同比会相对靓丽。从这个角度讲,今年下半年是较好的入场时机。”
8月26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公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B站二季度营收再创新高,达26.2亿元,同比增长70%;不考虑员工股权激励成本及并购形成的无形资产相关的摊销成本,B站二季度调整后的非美国会计通用准则下(Non-GAAP)实现净亏损4.8亿元。 艾德证券期货持牌代表陈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B站二季度在营收、日活及月活用户、游戏业务等方面的数据都有不错的增长,但仍旧处于亏损状态。与此同时,为了更好触达更多年龄层用户,B站在APP、品牌相关、移动游戏以及广告方面都加大了投放力度。 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表示:“2020年二季度,B站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月活与日活用户数同比增长均超50%,社区生态持续繁荣。视频作为当下最具交互性和影响力的信息载体,极大改变了人们表达与消费内容的方式,视频化有望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作为综合性视频社区,我们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及创作者走在视频领域的前列。” UP主投稿量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B站二季度月活用户达到1.72亿人次,同比增长55%。其中,移动端月活用户达1.53亿人次,同比增长59%。同期,B站日活用户达5100万人次,同比增长52%。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高达79分钟。 此外,二季度B站用户日均视频播放总量达到创记录的12亿次,同比提升97%;社区月均互动数达52亿次,接近去年同期的3倍。 B站社区核心用户群体仍处于高速增长的轨道。截至二季度末,通过100道社区考试答题的正式会员数量同比增长65%达到8900万,并保持超80%的12个月留存率。 今年6月26日,B站在成立11周年之际,首次公布品牌宣传语:“你感兴趣的视频都在B站”。对此,一位传媒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底的bilibili新年晚会,到《后浪》《入海》《喜相逢》三部曲的品牌宣传片,都引发了不同圈层的广泛讨论与传播,成为开年以来的现象级作品。伴随内容的持续破圈,B站的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都获得极大提升,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和创作者的加入,也赋予了社区更多的商业潜能。而商业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又能推动社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正向循环。 与此同时,二季度,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来到B站进行视频创作,月均活跃UP主数量达190万,同比增长123%;月均投稿量创历史新高达600万,同比增长148%。PUGV(UP主创作的高质量视频)已占B站整体播放量的92%。 截至6月底,已有29万UP主加入“创作激励计划”,通过视频创作获得收益。新上线的花火UP主商业合作平台,也为UP主商业化持续创造更多机会。二季度,B站还面向创作者推出独立的视频剪辑工具。经过长期的生态建设,上半年首次投稿的UP主数量同比增幅达139%。 营收同比增长70%超预期 财报数据显示,B站二季度实现营收26.2亿元,同比增长70%。同时,B站月均付费用户数1290万,同比增长105%。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6%提升至23%,实现连续5个季度的持续增长。 另外,二季度B站游戏业务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6%,占总营收的47.71%。公司独家代理发行的手游《公主连结Re:Dive》于4月份上线后,多次登顶AppStore中国区榜单。 从收入构成来看,B站收入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游戏、增值服务、广告及电子商务。其中,游戏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支柱。二季度,公司手机游戏板块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36%。今年7月份,B站举办了首届游戏新品发布会“你的幻想世界”,对外发布11款游戏作品。目前,B站拥有超过30款高质量游戏储备,其中有11款已获得版号。联运游戏方面,B站还将和头部游戏开发商联运《原神》《哈利·波特:魔法觉醒》等热门游戏。 在直播和大会员业务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二季度B站增值服务业务收入达8.3亿元,同比增长153%。大会员数量同比翻番,达1050万。 广告业务方面,虽然宏观环境疲软,但B站的广告收入逆势增长,二季度实现广告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08%。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为15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B站宣布成功发行总计8亿美元的可转债。 在财报中,B站还对2020年三季度的收入情况进行了展望,预计将达30.5亿元至31亿元。上述传媒行业分析师认为,下一个五年,5G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给娱乐产业带来巨大改变;而移动设备的普及,将让“人人皆可创作视频”成为可能。在信息视频化的趋势下,B站正处于这一高速增长赛道的有利位置。
8月26日晚,小米集团发布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二季度小米实现收入535.38亿元,环比增长7.7%,同比增长3.1%;经调整净利润为33.73亿元,环比大增46.6%,同比下滑7.2%;毛利率由2019年第二季度的14.0%升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14.4%。 上半年,小米集团实现收入1032.4亿元,同比增长7.9%,经调整净利润为56.74亿元,同比下滑0.7%。 小米集团收入主要来自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三部分,二季度,三项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9.1%、28.5%、11%。 二季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316.28亿元,同比下滑1.2%,手机销量达2830万部,相比2019年二季度手机销量3210万部也出现下滑。小米集团表示,收入及销量下滑主要为疫情影响所致,尤其是海外市场。 据Canalys统计,二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继续保持全球第四排名,市场占有率为10.1%。受益于中高端战略,二季度,小米集团中高端手机销量占比提升,智能手机平均单价同比上涨11.8%至1116.3元,环比上涨7.5%。 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智能手机分部毛利率由2019年第二季度的8.1%降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7.2%,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2020年第二季度在线购物节期间增强了促销力度。 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的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至153亿元,主要是由于扫地机器人及路由器等若干IoT产品需求增长。不过,由于疫情影响及笔记本计算机缺乏新产品,二季度智能电视及笔记本计算机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2.2%。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IoT平台的已连接设备数达到2.71亿台,同比增长38.3%。2020年6月,小爱同学月活用户达7840万,同比增长57.1%。 互联网服务分部方面,二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29%。财报披露,小米的MIUI月活跃用户由2019年6月的2.79亿人增长23.3%至2020年6月的3.44亿人。 不过,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分部的毛利率由2019年第二季度的65.6%降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60.3%,公司称,主要是由于游戏业务的收入占比上升,而该业务的毛利率比广告业务毛利率低,及金融科技业务毛利率下降所致。 二季度,小米集团境外市场收入仍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10%,占总收入的44.9%。根据Canalys的数据,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团已在全球总共50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排名前五,在2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三。
>>创业板改革落地 资本市场再启新征程 8月24日上午9时30分,伴随着6下洪亮的开市钟声,首批18只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833只创业板存量股票开始适用新的交易机制,创业板正式迈入2.0时代。 >>1574份A股公司半年报勾出中国经济复苏走势图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晚间,共有1574家公司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其中,1366家实现盈利,占比为86.79%。令人振奋的是,虽然一季度业绩低迷,但大批上市公司在二季度奋起直追,1574家公司单季合计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可比公司)甚至接近70%。凭借二季度超强表现,目前已披露半年报的A股公司上半年整体营收、净利润均赶超去年同期水平,甚至有小幅增长。 >>为保壳将净资产强行转正 *ST富控“神操作”被上交所火速监管 8月24日晚间,*ST富控披露了2019年年报。为了规避退市,公司违反会计准则,操纵财务报表,强行将净资产从-36亿元转为7.63亿元,差额超过40亿元。对此,年报审计会计师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并明确指出,按会计准则核算,公司净资产应为-22.41亿元。 >>立讯精密上半年盈利增近七成 8月24日上午9时30分,伴随着6下洪亮的开市钟声,首批18只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833只创业板存量股票开始适用新的交易机制,创业板正式迈入2.0时代。 >>保利与绿地齐发半年报 二季度销售收入明显回升 8月24日晚间,保利地产、绿地控股等龙头房企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尽管受疫情影响,绝大部分房企项目销售及开竣工部分工期有所滞后,但通过积极采取复工复产等举措,保利地产、绿地控股等龙头房企2020年上半年依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业绩,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二季度发力追赶。
8月24日,美团点评二季度财报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收涨8.4%,创历史新高,市值高达1.56万亿港元,约合2015.63亿美元。这是美团点评市值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美团也由此超越建设银行成为港股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平安的第五大市值公司。 外卖业务利润大幅提升 8月21日,美团点评发布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业绩。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8.9%至247亿元;期内溢利22.1亿元,同比增长152.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溢利净额27.18亿元,同比增长82%。 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平台商户数升至630万,年度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8.2%至4.6亿。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经营利润从一季度亏损7090万元转正到二季度的13亿元,经营利润率由-0.7%转为8.6%。 二季度美团平台新上线的外卖品牌商户数量同比增长113%,其中仅“618外卖节”就有超过4000家优质餐厅品牌参与。得益于此,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的交易金额(GMV)同比增长16.9%至1088亿元,日均订单量升至2450万笔。品牌商户的快速增长也带动本季度外卖客单价同比上升9.4%。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收入145.44亿元,同比增长13.2%,餐饮外卖业务的经营利润为13亿元,同比增长65.7%,经营利润率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 美团点评的业绩获得高盛、美林、野村、大摩等机构一致认可,纷纷上调目标价。其中,野村、里昂对美团上调目标价至300港元。 美团点评董事长兼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上介绍,二季度餐饮外卖每订单配送成本是最低的,同时公司优化了订单分配系统,增加了整个二季度的配送效率。此外,二季度骑手供应增加,也造成外卖成本下降。长期来看,公司会进一步提升外卖配送能力、优化订单分配算法,进一步提高外卖配送效率、降低每订单配送成本。 下一步瞄准生鲜市场 线上化趋势助力美团新业务开展如火如荼,成为二季度美团财报中餐饮外卖业务之外的另一大看点。二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分部业务收入同比大增22.1%至56亿元,经营亏损14.6亿元,同比下降11.3%,经营利润率为负25.9%,同比改善9.8个百分点。 新业务中,采用自营模式的美团买菜发展迅速,取得了近4倍的收入增长。除北京、深圳等城市外,美团买菜继续开拓新城市,现已正式入驻广州。 美团闪购进一步丰富产品的多样性,覆盖包括药品、鲜花等更多品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5月“母亲节”期间,美团闪购的鲜花类商品订单同比增长3倍,首次试水的花艺师直播1小时内送出了近2万个订单。 此外,二季度刚刚成立的以城市社区团购为主要方向的美团优选,也成为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又一次新的场景探索。 王兴在电话会上强调,除了线上外卖、和到店就餐,线上生鲜食品市场是美团需要抓住的另外一个市场,公司会同时进行几种模式,继续进行投资,覆盖更广的区域。 王兴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计划,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已经在食品配送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线上生鲜产品是我们下一步要赢得的市场。我们会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投资,并且一路上不断改善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赢得这个市场。”
8月18日,华米科技发布了2020年二季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达11.37亿元(1.61亿美元),同比增长9.5%。总出货量达到890万台,较2019年二季度的830万台增长7.2%。 “面对全球疫情的严峻挑战,公司在二季度实现了9.5%的收入增长,整个上半年实现了21.1%的收入增长。”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表示,上半年华米科技继续扩大了产品品类,新推出的包括新款智能手表、运动耳机等在内的智能健康设备,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帮助公司实现了持续增长。 黄汪认为,上半年的业绩反映了华米科技日益强大的品牌认知度、有效的销售和营销策略以及卓越的价值主张。根据IDC的报告,在今年一季度,华米科技Amazfit品牌产品在全球出货量中位居第五,在美国、西欧和东南亚的销量增长达到三位数。在二季度,华米科技的海外表现抢眼,海外版产品已经占到总出货量的47.9%;整个上半年,海外出货量占到了整体出货量的55.8%。 财报还显示,华米科技2020年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172亿元,增长了25%,在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10%。这些投入主要体现在增加研发人员和扩大研发活动上,将加速新产品和新品类的开发;2020年下半年,华米科技预计将推出多款新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首届AI创新大会上,华米科技不仅正式把人工智能实验室升格为人工智能研究院,还发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2号”,及一系列全新的生物传感器和健康大数据AI算法,从而构建起一整套AI健康管理技术架构;采用“黄山2号”芯片的新产品,计划在2021年一季度上市。
据百世集团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其今年二季度营业收入为84.18亿元,集团各业务迎来了强劲复苏,整体经营稳健向好;二季度毛利润为5.7亿元,同比增长9.6%,且毛利率上升至6.8%,同比扩大0.9个百分点;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1124万元,同比增长73.3%。 尽管市场竞争加剧,百世快递仍然在二季度稳居行业前列。二季度包裹量同比增长19.3%,达到22.7亿件,市场份额达到10.7%,环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为寻求市场份额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百世快递聚焦提质增效,重视营造稳定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运营上,百世快递通过加大自动化投入、数字化流程管理、以及优化车线和智能路由规划,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二季度快递单票成本同比下降21.5%,其中单票运输成本同比下降19.6%,毛利率则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 为缓解加盟网点资金压力,帮扶网点稳定运营,百世快递提供偏远区域路线补贴、专项快捷低息的资金支持,同时针对所有站点开展意外险、责任险等专项保险支持。为加盟网点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百世快递探索最后一公里的新业态,设立邻里驿站末端网点,并提供驿站建设资金扶持,从单纯的收取快递向社区综合服务转变,促进多业态融合,增强网点盈利能力。 百世快运第二季度迎来逆势增长,货运量超过22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8.9%,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下半年,百世快运的增速仍将保持在30%左右。 本季度快运单吨成本同比下降21.1%,毛利率则同比扩大2.5个百分点至8.9%,为历史新高。主要原因为聚焦电商件、注重规模效应、持续优化网络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刘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