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晚间,重庆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批复》。 批复显示,原则上同意马上消费金融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333,334股;此外,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应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这意味首家冲刺A股的持牌消金机构出炉,马上消费金融或将启动赴A股上市工作。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马上消费金融方面,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序启动筹备工作。 有业内人士表示,“若顺利,马上消费金融或将成为国内首家启动赴A股上市工作的持牌消金公司。也意味着市场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充分认可。” 天眼查APP显示,马上消费金融于2015年成立于重庆,注册资本40亿元,已申请专利220余项,并成为重庆首家金融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持股15%的股东包括重庆百货持股比例31.06%、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9.51%、物美科技集团持股17.26%、重庆银行持股15.53%等,注册资本40亿元,已申请专利220余项,并成为重庆首家金融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了解,马上消费金融90%以上的业务交易来自线上。线上合作渠道包括美团、京东、翼支付等消费场景及BAT等流量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马上金融的总资产为548.15亿元,营收为89.99亿元,净利润8.53亿元,属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第一梯队。 此外,记者注意到,马上消费金融刚刚迎来新的人士调整。9月8日,重庆银保监局发布公告,核准郭剑霓拟任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有超过20年经营管理经验,10余年消费金融领域管理经验,拥有墨尔本大学硕士学位,浙江大学学士学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吴陆牧、通讯员熊浩报道:近日,位于重庆璧山高新区的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德国保时捷汽车集团交付了一批22kW功率车载充电机,该产品将应用于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车Taycan。“目前,公司已经为多家全球知名品牌汽车厂商提供车载充电机产品。”得润电子负责人说,公司产品之所以畅销全球市场,靠的就是企业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 在璧山,像得润电子这样注重自主研发的企业还有很多。今年以来,璧山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生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实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璧山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璧山区加快打造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以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和以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技术平台,从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成果孵化3个方向同时发力,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推动了成熟科研成果产业化。今年以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对接洽谈智慧储能电池、燃气微泄漏检测等75个项目,成功孵化出6家科技型企业,获得6000万元订单。 璧山区还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环境。为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璧山区组建了总规模3000万元的创业种子投资基金、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3亿元的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创新,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璧山区兑现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等奖补资金2374万元,189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24亿元;新增科技型企业149家,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9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重庆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就进一步提供资本市场精准对接培育服务进行深入交流。这是深交所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和创新资本形成优势、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建军出席签约仪式并座谈。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在拟上市企业培育、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固定收益与基金产品合作、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投融资路演对接、投资者教育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深交所表示,将积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服务重庆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一带一路”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庆推进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更有质量的资本市场服务支持。 据悉,深交所长期深耕服务重庆资本市场培育建设,双方多项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深交所是重庆企业上市聚集地,目前有26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总市值5506亿元。2019年,重庆市在深交所发行地方政府债,金额合计206亿元。深交所在重庆市各级政府、金融局、证监局等大力支持下,“重庆服务基地”顺利揭牌启用,并成功举办“资本市场重庆服务周活动”,覆盖25个区县220多家拟上市企业,有力提升“在地化”服务水平。 接下来,深交所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不断拓展“在地化”深度和广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市场培育长效机制,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努力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发挥好枢纽作用。
9月9日晚间,重庆建工(600939)发布公告,该上市公司拟对招商资管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三建公司)和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住建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行收购,总计收购金额14.31亿元。其中,对三建公司收购金额为7.73亿元,对住建公司收购金额为6.59亿元。 在此次收购前,重庆建工已对两家子公司增资合计14亿元,而两者还是重庆建工旗下盈利能力较好的子公司。重庆建工表示,此次收购将实现上市公司建筑主业资产的集聚,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系重庆建工的重要控股子公司,此次交易对方招商资管系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持股10%以上的股东,重庆建工与招商资管构成关联关系,该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回溯公告,重庆建工曾于2017年12月发布公告,上市公司拟引入建设银行和招商资管设立资管计划对公司全资子公司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增资,增资金额分别为8亿元、6亿元,拟增资金额共计14亿元,主要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补充流动资金等。增资完成后,招商资管分别持有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46.22%和46.59%的股权。 在收购完成后,招商资管将不再持有两家公司股权,重庆建工则将持有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100%股权。 对于这笔交易,重庆建工表示,在收购完成后,将实现上市公司建筑主业资产的集聚,更好地在公司体系内优化配置资源。同时,重庆建工净利润将增加,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 重庆建工还提到了收购两家公司全部股权的一个动机,即近年来建筑业基本面良好,上述两家控股子公司在增资后经营业绩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工商信息显示,三建公司成立于1986年3月,经营范围包括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四级)、普通货运、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建公司资产总额72.74亿元,净资产17.8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8.46亿元,净利润1.66亿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5亿元,净利润1612.65万元。 住建公司则成立于1981年11月,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住建公司资产总额53.52亿元,净资产14.32亿元,完成营业收入64.78亿元,净利润1.45亿元;今年一季度,住建公司营业收入13.58亿元,净利润1621.6万元。 此外,9月9日晚间,重庆建工还发布了另外一则投资公告,将设立塞尔维亚分公司。重庆建工表示,此举系当地法律法规对项目投标活动的要求,有利于承接当地项目,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好区域市场,促进公司国际业务的发展。
重庆建工加速集聚建筑主业资产,优化公司体系内资源配置。 重庆建工9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拟对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资管”)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建公司”)和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下称“住建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行收购,收购金额分别为7.73亿元和6.59亿元,总计收购金额14.31亿元。 据了解,为有效推进公司减负债、去杠杆,优化资产结构,提升建筑主业的市场营销实力和投融资能力,公司引入的第三方投资者招商资管于2018年8月21日对所属企业三建公司、住建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分别为8亿元、6亿元。增资完成后,招商资管分别持有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46.22%和46.59%的股权。 近年来,建筑业基本面良好,上述2家控股子公司在增资后经营业绩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公告显示,三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爆破作业设计、施工(四级),普通货运、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2019年,三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88.46亿元、1.66亿元。住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64.77亿元、净利润1.45亿元。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增强对所属骨干企业的管控力度和决策效率,实现建筑主业资产集聚,重庆建工拟对招商资管持有的三建公司和住建公司全部股权进行收购。重庆建工直言,本次收购后,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增加。 据记者了解,公司2020年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532亿元,新签合同额810亿元。根据发展战略,重庆建工将围绕公司主业和新业务领域,优化国有资本投向,以投资驱动发展,进而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盈利结构。而此次收编2家控股子公司全部股份,亦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发展动能的重要一步。
深交所表示,将积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服务重庆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一带一路”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庆推进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更有质量的资本市场服务支持。 9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重庆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就进一步提供资本市场精准对接培育服务进行深入交流。这是深交所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和创新资本形成优势、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建军出席签约仪式并座谈。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在拟上市企业培育、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固定收益与基金产品合作、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投融资路演对接、投资者教育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深交所表示,将积极发挥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服务重庆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一带一路”和“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庆推进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更有质量的资本市场服务支持。 据悉,深交所长期深耕服务重庆资本市场培育建设,双方多项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深交所是重庆企业上市聚集地,目前有26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总市值5506亿元。2019年,重庆市在深交所发行地方政府债,金额合计206亿元。深交所在重庆市各级政府、金融局、证监局等大力支持下,“重庆服务基地”顺利揭牌启用,并成功举办“资本市场重庆服务周活动”,覆盖25个区县220多家拟上市企业,有力提升“在地化”服务水平。 接下来,深交所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不断拓展“在地化”深度和广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市场培育长效机制,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努力在促进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发挥好枢纽作用。
重庆财信企业集团董事长 卢生举 林振兴 发自重庆 八月的最后3天,财信发展连续累计上涨24.13%。公司股票异动的同时,54岁的卢生举却仍旧很忙,他在8月22日陪同海南省副省长一行,考察财信集团上海运营总部。一身白衬衣和黑色西装裤的朴素装扮,使他在人群中平平无奇。 眼下,在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热潮下,他将财信的投资目标锁定于海南这片土地。 而在距离海南1411公里的重庆,过去的20多年间,卢生举已经涉足了地产、智慧物业、金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投资等业务板块,构建了拥有约2000亿元资产规模的商业帝国,个人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排名第666位。 在业内,卢生举是一位低调行事的重庆商人,多次被当地政府钦点为“优秀民营企业家”,却从未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机构的专访,也没有相关单人照片流出。 尽管已经形成庞大的商业帝国,但能一窥财信集团全貌的信息并不多。能在资本市场观察这家企业的唯一窗口就是财信发展(000838.SZ)。 收购芝交所背后的重庆大佬 “梦想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是卢生举挂于官网的首句话,也是支撑他一路勇闯的信念。 四年前,他甚至胆大地将收购标的瞄准了创立于1882年的芝加哥股票交易所,这也是中国企业进行的第一桩对海外证券交易所的并购。 一夜之间,卢生举彻底“火了”,中国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财信集团”)的官方网址也被市场和股民狂点。 然而,两年后的2018年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在一片阖家喜庆中,这桩跨国收购悄然落幕,卢生举折戟芝交所。 被否决的理由,是芝交所不能提供足够证据,证明收购符合美国证券法规,不能保证收购后美国证监会能继续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尤其是拟投资的新股东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资金来源、最终实际控制人存疑。 美国监管机构的否决理由正中要害,卢生举的发家路径的确“蹊跷”,外界知之甚少。1980年,14岁的卢生举从重庆市大足县中学毕业,进入大足县铁器加工厂担任采购员。两年后,卢生举走出大足,在重庆市和涪陵地区从事贸易工作。 1992年,在南巡的时代背景下,卢生举的命运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他担任涪陵地区双江贸易总公司旗下的蜀东实业发展公司经理。该公司后来由国企转变为私企,并于1995年更名为涪陵东大实业发展公司,财富也获得了积累,从注册资金80余万扩大到近3000万总资产。 此后,随着涪陵市东大实业发展公司变更为涪陵东大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600万元,卢生举出资599万元,唐昌明出资1万元。截止到1997年11月,涪陵东大实业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5315.21万元,相较于最初80余万的注册资本翻了66倍多。 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为直辖市。两月后,卢生举嗅到了新商机,注册成立了重庆财信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也恰好是1997万元,东大实业发展持股比例达90%,财信系由此正式亮相。 同年,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财信集团”)也正式成立。 市值四年缩水超八成 财信集团最早在资本市场亮相是在十年前。2010年底,财信集团受让当时的国兴地产19.9%股份。2013年8月,财信集团又将这些股份转让给重庆财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财信地产”),加上第一大股东北京融达投资有限公司转让的10%股份,财信地产一跃成为国兴地产第二大股东。 2015年9月,财信发展完成1.33亿股定增,持股59.65%的财信地产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自此,财信发展于A股成功上市。 也是在那一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为由,对北京融达投资有限公司罚款210万元。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郑俊、周孙明罚款各20万元,对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熊伟处以罚款6万元。 登陆资本市场之后,股价也表现极为突出,从2015年年初的几块钱,最高上涨至18.92元/股。高亢的国兴地产(后更名为“财信发展”)也在2015年吸引了涪陵起家的金科创始人黄红云的注意。 在国兴地产2015年半年报中,黄红云曾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位列第六位,持股203.23万股,持股比例达1.12%。 在重庆,黄红云为涪陵起家的房企带头大哥,此番与卢生举的交集让外界产生了不少联想,以至于在当地媒体人眼中,“卢生举是涪陵人!”“重庆财信集团背景深厚,是涪陵帮XXX在帮忙!”。但其实,卢生举的真实籍贯为重庆大足。 五年过后,现在财信发展的股价跌落至3.3元/股(截止9月2日收盘),距最高点缩水82.56%,市值仅36.32亿元。截至目前,财信地产持有财信发展61.63%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而财信地产为财信集团100%控股,同时,卢生举为财信集团实控人,最终拥有财信发展45.8269%股权。 作为唯一的A股资本平台,控制财信发展后,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卢生举并未在财信发展担任职务。根据公开披露,2013年以来,财信发展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先后由鲜先念、唐昌明、彭陵江等人担任,现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则为鲜先念。 除了控股财信集团,卢生举还对外投资了上海渝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可见,财信房地产和环保领域的发展,满足不了卢生举的胃口。近年来,财信集团不断投资金融股权,是名副其实的隐形“金融大鳄”,也是众多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重要股东。 但与此同时,其名下上市公司财信发展的股权,却被大量质押。据获悉,财信地产质押笔数共计6笔,占总股本60.72%,占所持股份比例99%。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若将重庆本土五家上市房企看作重庆五虎(已上市),龙湖、金科都成功晋级千亿规模,东原、协信也有长足发展,但发展20余年的财信发展,在今年才喊出百亿目标。 7月30日,江北嘴丽晶酒店,财信发展召开了24周年的媒体会。一直低调稳健发展的财信,会上喊出了重庆公司“3年100亿”跨越式目标。 在中指的2019年重庆房企销售金额榜中,财信出局top 10,且在克而瑞2019年两百强排行榜中也未出现财信发展的身影,显然它也是“五虎上将”里面目前最弱的一个。而今,重庆公司喊出3年100亿的目标,底气在哪里? 8月27日,财信发展发布半年报告称,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环保板块收入和其他,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8.37%、1.54%、0.08%,具体营收分别为15.34亿元、2402.57万元和131.91万元。 2020年上半年,财信发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扭亏为盈,盈利约2425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3302万元,同比上升173.43%;营业收入约为15.59亿元,同比增长220.81%;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0220元,同比增长173.33%。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由于财信发展本期较去年同期交房规模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75.43%,主要系本期较去年同期融资规模有所增加,费用化借款利息有所增加。同时,经营性现金流也下降7.73%至3.44亿元。 截止6月底,财信发展总资产为185.6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96%。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80亿元,却较上年度末增下滑5.00%。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确定的是,财信发展收入、利润规模并不大。2015年-2019年,营收从6.68亿元增长至33.94亿元,但净利润却始终维持于1亿元上下。另一方面,资产负债也呈现稳步增长从2015年的69.66%,到今年年中一举突破红线至85.22%,总负债高达158.24亿元。 近年来,卢生举有了布局全国的野心,财信发展项目覆盖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经济圈。为了实现多个热门城市快速扩张,财信的豪华朋友圈里面有保利置业、融创、中梁集团、蓝城集团、融侨集团、大发地产、港龙集团、筑和地产等一众大佬。 卢生举在渝人脉颇广,他甚至在3年前联手宋卫平,举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略发布会。紧接着2018年2月,财信发展和蓝城集团共同成立了蓝城仁合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财信国兴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蓝城阳光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然而,现在双方却分道扬镳,财信国兴于2019年10月静悄悄退出了这家合资公司的股东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