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间,航天宏图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亿元到1.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448.08万元到4448.08万元,同比增加41.28%到53.26%。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到1.1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213.39万元到4213.39万元,同比增加43.96%到57.63%。 谈及业绩预增的原因,据航天宏图方面表示,2020年,受益于特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旺盛需求,公司融合遥感、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基于PIE平台为特种用户提供特殊区域环境分析和仿真模拟等解决方案,该行业收入得到快速增长;此外,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卫星应用下游行业需求逐步加大,航天宏图延续“深度挖掘需求,并自上而下推广”的市场下沉战略,依托中央部委典型案例,发挥全国营销网络优势,面向全国逐步开展复制推广,“PIE+行业”产品线实现快速增长。 2020年,航天宏图对标美国GoogleEarthEngine,发布自主遥感云服务平台PIE-Engine,公测期内平台注册用户数近两万,并为电网企业、保险公司、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等广大客户提供SAAS服务,云服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据东方证券披露的研报显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卫星服务商,公司处于遥感卫星产业链的中下游,在中游领域具备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在下游领域纵深发展获取高成长。东方证券方面称,遥感下游应用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与北斗结合增加应用场景,市场规模达数百亿。 “‘十四五’期间,国防信息化有望持续加速,军演实战化、常态化带来战场遥感应用持续需求”。东方证券方面表示,“未来几年内,国土空间规划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自然资源部的重点工作,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机遇。”
应该在“需求分层”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供地、公共服务配套等支持,辅以住房供给侧改革,支持和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李宇嘉 近期,业界关注的焦点是“需求侧改革”。这个话题很大,怎么理解呢?我从事房地产研究接近15年了,“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觉得这事儿与房地产有关,那就拿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很关注的住房来剖析这个话题吧!我国百姓不爱提前消费,但买房是个例外。无论富豪还是平民,有房的没房的,沿海的内地的,一听说政策鼓励买房,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冲进售楼处。 过去十几年,经常听说的“需求管理”、“逆周期调节”等字眼,很大程度是刺激住房消费。所以,一旦听到要鼓励住房消费了,整个经济链条就迅速循环起来,消费也好、投资也好,都昂扬向上,屡试不爽。但过去十几年,几个大周期下来,这个链条转得越来越别扭了。房价涨得快,综合通胀始终比预期的要高,各参与方都拼命“加杠杆”,住房需求侧越来越不健康。 房地产企业“高举高打”(高价拿地、高成本融资)弯道超车、冲千亿、冲万亿;地价一旦上涨,地方靠土地抵押,“上项目”就不亦乐乎;考虑房价后的综合成本、机会成本高,实体企业不得不举债“扩投资”;老百姓加杠杆也不含糊,也是过去几轮“逆周期调节”中杠杆上升最猛的。直观的感觉是,当下富人也好、工薪也好,都觉得要买房、抵抗通胀。 但是,这场杠杆游戏中,谁的起始资产大、谁的胆儿大,谁就获得了先入为主的加杠杆优势,谁就能在加杠杆中获得最大的资产溢价。于是,这几年的新房供应,越来越豪宅化了,低总价、小户型的房子越来越少,特别是今年疫情后。因为,购买力越来越集中在换房和炒房群体中。当然,地价、杠杆上涨也是驱动力,而各方做局营造房价上涨预期也不可忽视。 期间,确有住房消费升级的成分,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升级是不正常的。比如,只有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新盘,才能卖得好,这与过去几轮上涨周期中,“一开盘、即热销”完全不同;比如,即便大户型热销,但更热销的是紧凑型的“小三房”,80平米左右户型,过去是1-2房,现在都能做到3房。说明什么?面对高房价,即便改善换房,也不能任性地换200平米的房子。 因为,卖掉手上的小户型、老破小,改善换房的首付款没问题了,但面对的房价已今非昔比,收入还没涨到那个地步,月供很难支撑。于是,换房改善的,既在乎均价,更在乎总价可控。已经上车的,享受到了资产溢价,换房都如此困难,遑论没有买房的。没上车的,表面上骂骂咧咧,暗地里卯足力气攒首付,等着下一轮楼市调控来临,创造上车的机遇。 上面讲的还是有效购房需求,这几年进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新就业大学生,如果没有父母支撑,已经很难支撑起购买力了。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高房价,还有水涨船高的租金。这就是为何今年疫情后很多长租公寓爆雷了,导火索就是收入预期下降,租客退出高租金的长租公寓,转到低租金出租屋,或选择“合租”、城中村,导致出租率下降,恶化了资金链。 所以,楼市的“需求侧改革”,不再是需求端加杠杆、靠财富预期刺激买房,而应该是在对“需求分层”的基础上,通过规划、供地、公共服务配套等支持,辅以住房供给侧改革,支持和满足基本住房需求。近期,国家“十四五”规划对于住房保障空前重视,要求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加大老旧小区改造。 通过公租房,对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新提法,主要针对新市民的住房需求,政策要求“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言下之意,当下住房最困难的是新市民。共有产权住房针对的是在城市已落脚几年,但买不起商品房,又够不上保障房的“夹心层”。老旧小区改造针对有住房但无住房消费(装修、换房)的人群。总之,这几类住房消费需求,这几年一直压抑着,也是住房的“需求侧改革”最核心的内容。
12月22日,赣锋锂业股价再创新高,截至午盘,报收于97.43元/股,涨幅4.20%。近期,其股价走势强劲,不外乎其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火爆,基本面有改善预期。 (来源:wind) 锂产品价格在经历了2016和2017年两轮上涨后,产能开始不断扩张,自2018年起,国内碳酸锂价格受新增产能释放的影响开启下跌态势。2019年其价格可谓是跌入低谷,一方面受供求关系影响,需求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终端车企削减了相关电池订单,导致碳酸锂市场低迷;而供应端,碳酸锂整体的产能明显的增加,2019年中国碳酸锂产量为15.9万吨,中国氢氧化锂产量为7.6万吨,进而导致供需失衡。 (图:碳酸锂产量(万吨),来源:Wind) 另一方面,国内仍有大量矿石及冶炼品尚需消化,而受到天气、成本、库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供应方当前在高库存及现金流压力之下,只能被迫降价出货回笼资金。此外,进口碳酸锂在利用成本优势采用低价策略出货,进一步对国内碳酸锂价格造成压力。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萎靡不振,碳酸锂价格继续延续低位徘徊,直到进入四季度其价格开始回升。截至12月20日,工业级碳酸锂(华东)价格涨至46100元/吨,较11月初涨幅达16.71%。 (图:碳酸锂价格走势,来源:Wind) 碳酸锂价格11月以来呈现拐头向上的趋势,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锂下游需求可分为动力电池、3C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以及传统工业应用四个领域。其中,动力电池碳酸锂占主要份额,而新能源汽车是其最大的下游用户。 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就是电池,约占40%左右。而锂电池中最关键的还是其中的材料,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其中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大,约占锂电池成本的30%—50%。而碳酸锂又是正极材料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热情高涨。最新数据显示,欧洲6国11月新能源车销量合计12.71万辆,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11%;国内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5.1%和104.9%。 而3C消费方面也出现回暖。今年11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958.4万部,环比增长13%,其中5G手机出货量为2013.6万部,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68%。 供给端来看,据相关媒体从青海盐湖地区锂盐生产企业处获悉,由于冬季气温骤降,国内多家锂企下调产量预期。此外,澳洲Altura计划进行重组等多方面因素进一步导致国内碳酸锂原料产量走低。 西澳锂矿商 Altura Mining 11月表示将进入破产接管程序,计划在未来数周将矿山停产维护,直接引发锂精矿价格反弹。 Altura的核心资产为位于西澳皮尔巴拉地区的 Pilgangoora 锂钽矿,JORC 矿产资源总量 4570 万吨,平均氧化锂品位 1.06%,折氧化锂 48.3 万吨;矿山一期建成年产 6%品位锂精矿 22 万吨,2019 全年实际产量 16.5 万湿吨,销售 12万干吨。尽管Altura产能在全球固体锂矿中属于中等规模,但我国多家大型锂盐厂进口锂精矿中占据一定地位。 若 Altura关停,西澳将仅剩 Pilbara 和 Galaxy 对外供矿,加上库存的分化,五矿证券预计预计锂精矿价格未来中期有望从目前 400 美元/吨之下复苏至 450-500 美元/吨。 现阶段,部分企业因原料问题减产停产,导致国内碳酸锂产量下降,进而持续提价。 泰州市宏伟锂业有限公司此前发布调价函,决定从2021年1月1日起,电池级金属锂价格从原先的43万元/吨上调为50万元/吨;工业级金属锂调整为46万元/吨。 整体上,碳酸锂供应增量有限,而边际需求显著好转,碳酸锂已开始进入去库阶段,其价格顺势上涨。 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趋势明确,而锂材料作为动力电池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需求空间较为确定。在未来主流电池应用与研发方向中,以成本为导向的磷酸铁锂利好碳酸锂需求,以性能为导向的高镍三元利好氢氧化锂需求,以技术突破为导向的固态电池利好金属锂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要达到车辆总销售的20%左右”的新目标。 西南证券预计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约为86.1万吨,CAGR为20%,其中动力电池需求的大幅上升仍是全球锂行业下游需求的主要增长动力,动力电池碳酸锂需求预计约为57.8万吨,CAGR为35.44%;3C消费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6.7万吨,CAGR为4.74%;储能电池碳酸锂需求约为5.9万吨,CAGR约为35.0%;传统行业碳酸锂需求约为15.7万吨,CAGR达2.62%。 (图:2019-2025年碳酸锂总需求预测(万吨),来源:西南证券整理) 除了碳酸锂之外,下半年工业金属呈现普涨态势。铜、铝四季度以来再开启新一轮涨价潮,同样,钴价年初走势低迷,其中长江钴现货在5月创下全年最低价24.2万元/吨,但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回暖,钴价反弹至最高28.6万元/吨。 (来源:wind)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深刻认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理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对此,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的畅通。温彬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国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成为了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工作重心全面转向构建新发展格局 会议明确了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明年的八大重点任务中,前四项都在聚焦新发展格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如果说2020年宏观经济管理的焦点是强化逆周期调节,那么明年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本质内涵是独立自主、高水平开放。 对外开放方面,继中国11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后,会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开放标准更高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王青表示,这再一次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绝非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通过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优化国际循环。我国将继续巩固全球贸易大国地位,逆全球化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温彬认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要求中国经济要积极融入国际发展,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更是要求我们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法治化、科学化,让经济效率提高,回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如此才能提振消费,畅通内需,实现自身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连平表示,2021年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企管理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优化;二是要提升营商环境,构建公平、公正、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统一大市场;三是要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优化金融配置资源效率;四是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扭住供给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会议提出,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此前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 在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如何统筹做好需求侧管理?温彬表示,对终端需求管理,既要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保障,也要让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高收入群体的新需求。 王青认为,明年乃至“十四五”时期,“需求侧管理”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进一步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覆盖“三去一降一补”、要素配置市场化等相比,“需求侧管理”将主要聚焦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推动消费、投资和外需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具体来看,连平认为,2021年在投资端应突出有效投资,拓宽投资空间,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围绕“两新一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在消费端应侧重于推动消费升级和提高消费能力,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在外贸端,通过加入RCEP和其他贸易多边体系平滑波动,出台相关政策扭转历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的结构导向与市场传统认知,通过加强进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围绕中长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中长期需求侧管理。”温彬表示,及时启动中长期、涉及制度变迁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当前需求、供给之间的长短错配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更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不急转弯 宏观政策方面,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关于货币政策,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由于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多种风险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寻求多种目标的平衡,因此货币政策要灵活。”温彬表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例如,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需要更多精准支持。“合理适度”是指货币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所需相一致,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连平表示,“不急转弯”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关于货币政策的要点。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不急着转弯;其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步回归到正常区间,货币政策基调也在从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转为支持经济向潜在产出回归。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 此外,会议还强调了“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温彬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因此,下阶段货币政策需纳入更多对防风险的考量。预计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地平衡稳增长、降成本、控杠杆、防风险等多重目标,科学把控力度、节奏和重点,同时,做好政策衔接和跨周期调控,政策“不急转弯”,防止政策中断带来的意外冲击。
随着5G手机需求的强劲,苹果计划将iPhone产量提升30%,苹果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增产9600万部iphone,预计这将包括iphone 12、iphone 11和SE的产量。 苹果公司告诉供应商,明年手机数量将达到2.3亿部,但这个目标可能会改变。 另一方面,苹果供应商的需求前景相当好,Pro和ProMax的需求比预想的要强,12的需求与预期持平,12 mini略显疲软。 苹果公司目前没有对此发表评论。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技术革新。凭借在智慧物流领域的探索创新,日日顺物流将物流智能化技术贯穿整个供应链管理上下游,让各环节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据悉,日日顺物流已经建立起辐射全国的分布式三级云仓网络,前瞻性地建立了以即墨仓、黄岛仓、胶州仓、杭州仓、佛山仓、南昌仓为代表的6大智慧无人仓群,率先在大件物流领域应用龙门拣选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数字孪生等7大黑科技,为用户持续输出有序、高效的仓储配送解决方案。其中,日日顺物流即墨仓的所有智能装备以三维数字孪生进行管理,采用视觉识别、智能控制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仓”到“厂”无人化对接,24小时不间断作业,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 疫情期间,日日顺物流第一时间开通物资运输通道,利用自身在干线及最后一公里的运力资源优势,实现跨境业务、干线运输以及最后一公里运输的无缝对接;搭建“跨境物资快速通道”,组织各类运力资源,定制输出全流程一体化方案,实现“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确保物资快速精准送达……日日顺物流充分发挥全球化布局优势,全力调配生态资源,打通国际物流大动脉,将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送达疫区,以强大的企业魄力和应变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创新技术是物流发展的底座,创造用户最佳场景体验则是在全新时代下实现物流换道超车的重要路径,其所蕴含的是日日顺物流始终围绕用户需求所秉承的工匠精神。物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产品转向场景。不同于传统物流将产品送到即可,日日顺物流深度连接用户、工厂和20万场景服务师,构建了一个全流程零距离交互的无边界场景生态平台,可以及时获取用户反馈,推动各个环节围绕用户在健身、出行、居家服务等不同场景的多样需求,提供场景方案并不断迭代。 日日顺物流吸引了宜家、林氏木业、雅迪、亿健、卡萨帝等3000多家跨行业、跨领域的生态方加入,按照用户需求组合,实现场景方案指数级裂变,为用户带来不断迭代的服务体验。 企业的“匠心之道”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迭代,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并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刚刚结束的“2020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上,日日顺物流也凭借其用户需求驱动生态圈资源聚合,通过创新的场景物流模式,持续诠释工匠精神,并荣获“人民匠心服务奖”。(毕磊)
核心观点: 1.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2.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3.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4.展望新年,我国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正文: 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一、疫情恶化,但经济改善? 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各国封锁措施已更具针对性,需求刺激仍规模空前;此外,不少行业似较快适应线下办公向线上转变,供给韧性显著提升。 图1:经济已现“免疫”特征 数据来源:WIND,CEIC 二、缺口所在,即动能所在? 疫情冲击引致了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来看,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尽管未来海外供给能力有望逐步修复,但微观证据表明,订单往往存在一定“粘性”,短期内不易迅速转移,我国出口仍能有所作为。 图2:填补海外供给缺口 数据来源:WIND,OECD 国内来看,疫情对民众某些消费习惯等影响或是永久性的,但参照历史上西班牙流感和亚洲流感等重大疫情的经历,整体服务消费回到疫情前可以期待。目前我国消费、服务业离常态仍有差距,该需求缺口或正是未来经济动能。 图3:修复国内需求缺口 数据来源:WIND 三、政策转向,则经济转向? 前期持续的社融扩张与贷款利率下行都似已现转折,政策退潮大势所趋。但历史表明,前期社融收缩与经济增长拐点之间,往往存在6个月左右的时滞。政策转向,并不必然意味经济立即转向。 图4:经济扩张有“惯性” 数据来源:WIND 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及经济扩张惯性消退,房地产动能有望回落,赤字率降低后基建走弱。明年年中过后,整体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四、基本结论 一是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二是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三是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