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后续,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今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将持续推升工业品价格,受其影响,PPI有望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 金融界网1月11日消息 据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受特殊天气以及成本上升影响,CPI由降转涨。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0.7%。从同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2%。2020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 猪肉价格环比上涨6.5% PPI同比降幅收窄 环比看,12月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价格持平。随着元旦春节到来,消费需求季节性增加,同时饲料成本有所上升,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5%转为上涨6.5%,羊肉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2.6%,鸡蛋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2.9%。 PPI月度报告显示,2020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2020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2月份,国内需求稳定恢复,加之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带动工业品价格继续上行。 终端需求依然乏力 通胀不会成为货币政策制约 光大宏观高瑞东表示,本月通胀加速上行,环比动能均超近五年均值。PPI强势回升,环比增速达到2016年底以来的最高值,主要由上游石油产业链和金属产品带动,下游生活资料回升力度偏弱。 通胀整体回升,主要受到国内冷冬、疫情多点散发和油价的扰动,终端需求依然乏力,货币政策预计继续相机抉择,通胀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制约。 展望后续,猪肉价格短期仍可能维持高位,菜价也会持续受低温推升,但由于2020年一季度食品CPI基数较高,所以食品通胀并不会快速回升。 今年上半年海内外需求强复苏,将持续推升工业品价格,受其影响,PPI有望在二季度达到年内高点,企业盈利也将随之改善。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分析通胀必须增加这个视角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近期发布的《2021年中国宏观展望》关于2021通胀预期提到,当前是猪周期下行叠加经济周期上行,猪周期下行抑制CPI上涨,经济周期上行推动PPI环比正增长。从趋势看,PPI恢复好于核心CPI,印证疫后中国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好于终端需求。预计2021年伴随经济恢复,物价温和上涨,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 “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却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通胀”任泽平认为这一点值得重视。在其看来,货币超发主要导致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泛滥。 任泽平进一步表示,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低利率、低通胀、高泡沫、高债务”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治理和收入分配问题,“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并存”“底层通缩,高层通胀”“穷人通缩,富人通胀”。因此,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征收房产税遗产税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分析通胀问题,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角度,必须增加结构性和收入分配视角。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不就之前也有类似表述。其发表于2020 年第3期《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原标题为《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的文章提到,传统的通胀度量会面临几个方面的不足和挑战: 较少包含资产价格会带来失真,特别是长周期比较的失真; 以什么收入作为计算通胀的支出篮子; 劳动付出的度量如何影响通胀的感知; 基准、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参照系。 周小川称,从长期看当前通胀度量问题中一个突出的瑕疵是,对投资、资产的价格度量覆盖比较少,权重比较低。按照过去的概念体系,与消费者有关系的主要是CPI,投资主要与企业和企业家有关系,但实际上资产贵了一定会影响今后生活,比如,养老投资的回报会降低。
核心观点: 1.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2.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3.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4.展望新年,我国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正文: 庚子终逝,瘟病未销。环顾四海,疫情再度肆虐,病毒变异屡见不鲜。至暗时刻,疫苗乍现,绝境处似现明光。翘盼辛丑,经济或坦途或波折,皆与疫情相关。我国快进快出,来年修复空间几何?政策收敛转弯,经济扩张还能持续多久? 一、疫情恶化,但经济改善? 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各国封锁措施已更具针对性,需求刺激仍规模空前;此外,不少行业似较快适应线下办公向线上转变,供给韧性显著提升。 图1:经济已现“免疫”特征 数据来源:WIND,CEIC 二、缺口所在,即动能所在? 疫情冲击引致了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来看,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尽管未来海外供给能力有望逐步修复,但微观证据表明,订单往往存在一定“粘性”,短期内不易迅速转移,我国出口仍能有所作为。 图2:填补海外供给缺口 数据来源:WIND,OECD 国内来看,疫情对民众某些消费习惯等影响或是永久性的,但参照历史上西班牙流感和亚洲流感等重大疫情的经历,整体服务消费回到疫情前可以期待。目前我国消费、服务业离常态仍有差距,该需求缺口或正是未来经济动能。 图3:修复国内需求缺口 数据来源:WIND 三、政策转向,则经济转向? 前期持续的社融扩张与贷款利率下行都似已现转折,政策退潮大势所趋。但历史表明,前期社融收缩与经济增长拐点之间,往往存在6个月左右的时滞。政策转向,并不必然意味经济立即转向。 图4:经济扩张有“惯性” 数据来源:WIND 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也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及经济扩张惯性消退,房地产动能有望回落,赤字率降低后基建走弱。明年年中过后,整体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四、基本结论 一是与第一波疫情不同,世界经济似已呈“免疫”特征,即确诊和死亡人数屡创新高但经济波澜不惊。缘于人类多方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递减。疫情复发改变的或只是经济修复的斜率而非趋势,这构成预见经济最重要的假设前提。 二是疫情冲击引致诸多尚未弥合的缺口:海外需求回升但供给未能跟上,供给缺口明显;国内服务消费改善但离常态仍有差距,需求缺口犹存。我国率先修复的生产能力、还未完成的自发修复进程,恰能弥补上述供需缺口,从而继续支撑经济。 三是展望新年,我国还将继续填补海外供给缺口和国内需求缺口。叠加前期货币扩张和财政积极的滞后影响,经济或仍具备半年左右的扩张“惯性”。即使排除基数干扰,真实经济未必羸弱。不过随着政策收敛,明年年中过后经济动能或将趋缓。
摘要 2020年家电板块先抑后扬,截至12月25日,今年家电行业涨幅达26.2%,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跑赢上证指数14.8个百分点。其中冰箱板块上涨41.7%,空调板块上涨24.8%,洗衣机板块上涨35.5%,小家电板块上涨18.2%,彩电板块上涨18.1%。 截至11月,家电行业累计零售额为7565.5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5.5%。内销方面,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今年线上市场得到蓬勃发展,零售额首次超过线下市场,上半年家电行业直播场次超百万场,成交额超千亿元。以直播带货为主的全新线上营销模式快速促进了家电市场回暖。对于外销市场,海外疫情反复使更多订单流向中国,截至2020年10月,家电行业出口累计金额达3670亿元,同比增长19.1%,全面复工复产后外销市场增速由负转正,规模稳步扩张。 家电行业包括白色家电、厨房电器、黑色电器等多个细分板块,结合各个细分品类的特点,未来行业增长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白电板块,市场每百户保有量已经基本达到甚至超过“一户一机”水平,未来将以替换需求为主导。距上一轮大规模家电补贴已经过去近十年的时间,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一系列家电补贴政策,促进白色家电市场回暖,在政策推进下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厨电板块中小家电品类受消费升级利好,个性化品类将迎合消费者新需求,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20年双十一期间,家电行业线上成交额达到982亿元,销售额占比为11.7%,其中吸烟机、净水器、破壁机等品类销售额增速均超过100%。厨大电品类则与房地产竣工周期联系紧密,预计未来销售面积将有效拉动竣工增速收窄,提升厨大电的行业景气度。 而黑电市场持续低迷,激光电视成为黑电行业中为数不多表现强势的产品,以激光电视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型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创新型产品对替换需求的刺激有积极作用。 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提出,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在经济复苏大环境下,叠加相关补贴政策落实和双循环国家战略,预计明年家电板块向好趋势大概率延续,配置方面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 一是市占率方面具备绝对优势的白电龙头企业; 二是消费升级背景下有增长潜力的小家电板块; 三是RCEP协议签署后中国家电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缓慢,补贴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小家电板块增长放缓 ---------------正文-------------- 一、2020年家电行业表现 2020年家电板块先抑后扬,截至12月25日,今年家电行业涨幅达26.2%,在所 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1位,跑赢上证指数14.8个百分点。其中冰箱板块上涨41.7%, 空调板块上涨24.8%,洗衣机板块上涨35.5%,小家电板块上涨18.2%,彩电板块上涨18.1%。 二、国内外市场整体回暖 截至 11 月,家电行业累计零售额为 7565.5 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5.5%,线下零售 渠道受阻,业绩所受冲击较大,但家电企业积极开展渠道变革,布局线上市场,通过网 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弥补线下渠道的损失,随着疫情形势缓解,全面复工复产,行业整体 业绩降幅逐渐收窄。 内销方面,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今年线上市场得到蓬勃发展,零售额首次超过线下市场,以直播带货为主的全新线上营销模式快速促进了家电市场回暖。对于外销市场,海外疫情反复使更多订单流向中国,全面复工复产后外销市场增速由负转正,规模稳步扩张。 (一)直播带货兴起,内销市场渠道变革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家电行业上半年线上零售额达到1913亿元,占比为51.84%,较去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线上市场零售份额首次超过线下。疫情期间,线下市场门店客流量少导致发展受阻,线上渠道凭借其无接触、高效的特点飞速发展,家电企业开始着手线上渠道布局,营销活动也纷纷转向线上。 上半年家电行业直播场次超百万场,成交额超千亿元。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6亿人,上半年国内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500亿。疫情催生了全新的线上营销模式,企业打破体验感较差的单一线上购物模式,转而通过网络明星直播带货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真实的使用感受和体验,进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二)海外订单回流,外销市场由降转升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家电行业出口累计金额达3670亿元,同比增长19.1%。对于海外市场,疫情给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很多国家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使生产端面临停工或生产效率降低的困境。 年初我国外贸产业受到巨大冲击,2月家电出口金额同比跌幅达12.6%。但疫情得到控制后,全球产能需求向我国倾斜,海外订单逐渐回流,相关家电出口量稳步回升,6月出口累计金额增速由负转正,并保持增长态势,外销市场整体回暖。目前海外疫情反复,供需错配的情况为我国家电企业赢得更多获取海外订单的机会,短期内外销市场有望持续扩张。 三、2021年家电行业展望 家电行业包括白色家电、厨房电器、黑色电器等多个细分板块,结合各个细分品类的特点,未来行业增长点也不尽相同。对于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白电板块,未来将以替换需求为主导,在政策推进下迎来新一轮增长期。厨电板块中小家电品类受消费升级利好,个性化品类将迎合消费者新需求,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厨大电品类则与房地产竣工周期联系紧密,预计未来销售面积将有效拉动竣工增速收窄,提升厨大电的行业景气度。而黑电市场则持续低迷,创新型产品对替换需求的刺激有积极作用。 (一)白电:更新换代需求+家电补贴 2020年初,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以冰箱、空调、洗衣机为代表的安装属性较强的白电行业所受冲击更大。在今年低基数背景下,更新换代需求旺盛,叠加政策补贴效应,预计2021年白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1.更新换代需求释放 从需求层面看,家电需求主要由新增住房需求、更新换代需求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从无到有和升级换代两种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城镇和农村居民每百户保有量均已接近甚至超过100台,在电商下沉背景下,2018年以来农村和城镇居民白电每百户保有量显著提升,冰箱、洗衣机已经基本达到“一户一机”的水平,而空调早已进入“一户多机”时代。因此白电行业的主要需求已逐渐从新增需求向替换需求转变。 2020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制定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指出,家用冰箱、空调等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而家用洗衣机、干衣机等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2009-2013年,我国首次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家电补贴政策,在政策鼓励和保有量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产业链终端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截至2012年底,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零售量为2.98亿台,销售额超7000亿元。如今距第一批家电需求释放已近10年,许多白电已经接近8-10年的使用周期。在保有量较高背景下,随着大批电器进入替换周期,预计未来更新换代需求有望集中释放,成为白电行业增长的内生动力。 2.新一轮家电补贴政策 距上一轮大规模家电补贴已经过去近十年的时间,替换需求旺盛,居民消费意愿也需要政策提振,释放国内家电市场需求。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一系列家电补贴政策,明年在内需提振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可能会加大补贴力度,促进白色家电市场回暖。 11月1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商务部表示将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并购买绿色、智能、环保家电给予补贴。此举意在鼓励发展“互联网+二手资源回收”的新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促进家电家具更新换代。 “十二五”期间家电下乡等相关政策对白电保有量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和城镇居民每百户保有量稳步提升。随着政策推动效应显现和换新市场潜力释放,预计明年将有更多电商平台和家电企业抢占商机。 (二)厨电:消费升级助推小家电,厨大电景气度有望提升 厨电板块内部可以细分为小家电和厨大电两类。在消费升级推动下,小家电市场整体渗透率较低,保有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厨大电市场则更多依赖于地产竣工周期带动的新增需求,竣工面积增速的降幅收窄有望带动厨大电行业需求景气度回升。 1.小家电:消费升级下的巨大潜力 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增长,达到23781元,累计同比增长0.6%,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而其兑现的新兴消费需求就包括细分小家电的购买意愿。相较于必选家电中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小家电已经成为高生活品质的象征。从各类细分产品的销售占比看,厨卫小家电销售额占比最高,达到76%,其次是家居类小家电,占比13%,最后是占11%的个人护理类小家电。 小家电具有免安装和产品类型多元化的特点,疫情期间其销售景气度反而得到提振,尤其是以洗碗机、净化器、吸尘器为代表的的可选小家电,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2020年双十一期间,家电行业线上成交额达到982亿元,销售额占比为11.7%,其中吸烟机、净水器、破壁机等品类销售额增速均超过100%。目前我国小家电的市场渗透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市场整体潜力巨大。以吸尘器为例,对于日本、韩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每百户家庭拥有量均超过90个,而中国仅有不到20个,由此可见小家电市场未来有巨大发展空间。 2.厨大电:关注地产竣工周期下的新增需求 考虑到新房装修一般都需要安装一系列基础设施,以厨大电为代表的必选家电需求与房地产竣工链联系紧密。2019年下半年商品住宅竣工面积累计降幅开始收窄,并于2019年底由负转正,但2020年受到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竣工累计增速再次回落,2月底降幅达到-24.3%,为近五年内的最大降幅。此外,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也于2月底跌至-38.5%,随后降幅逐月收窄,并于9月底首次实现正增长。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速率先恢复正增长,表明住房需求仍然存在,而竣工面积更多受到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因素影响。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能够有效拉动住宅竣工面积降幅持续收窄,预计2021年有望延续2019年底未兑现的增速回暖态势,进而带动房地产后周期内,厨大电品类需求景气度的提升。 (三)黑电:产品创新有望提升市场景气度 目前黑电市场环境较为严峻,市场饱和度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城镇居民每百户彩电保有量自1995年就已经接近100台,2007年底甚至已经增至137.79台的峰值,农村居民每百户彩电保有量早在2009年就已经突破100台,如今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彩电保有量水平基本维持不变,市场急需提振。 2020年上半年,国内彩电行业需求景气度持续下滑。根据中怡康数据,上半年国内彩电零售量为2194.3万台,同比减少4.3%,零售额为646.50亿元,同比下降13.1%;平均单价为2946元,同比下降9.3%。此外,自2018年以来,彩电市场仅有两个月实现了销量正增长,其余月份增速均为负值,市场总体环境持续低迷。 彩电更新换代周期为9年左右,但市场状况与消费升级、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严重脱节,消费者缺乏换新动力。根据中怡康调研数据,消费者对电视的期待54%来自创新、43%来自高科技感,这表明产品创新已经成为催化黑电市场增长的必由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促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2022年全面普及4K电视,8K电视销量占比超过5%。据奥维云网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彩电保有量在6亿台左右,其中4K电视仅有1亿台,其余5亿台则包括FHD电视、HD电视和CRT电视等,市场有巨大的更新换代空间。 而激光电视成为黑电行业中为数不多表现强势的产品。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激光电视2015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213.8%。今年前三季度,在彩电市场规模下滑背景下,激光电视成为唯一保持正增长的电视品类。预计未来黑电市场仍将以替换需求为主,以激光电视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型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产品创新成为提升黑电市场景气度的关键因素。 四、配置主线 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规划做出部署,提出“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国内大循环战略,由消费带动内需。随后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提出,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各地方政府随即出台相应补贴策略。 在经济复苏大环境下,叠加相关补贴政策落实和双循环国家战略,预计明年家电板块向好趋势大概率延续,配置方面主要围绕以下三条主线:一是市占率方面具备绝对优势的白电龙头企业;二是消费升级背景下有增长潜力的小家电板块;三是RCEP协议签署后中国家电品牌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一)布局白电龙头企业 对于白电行业,经过疫情考验,市场整体集中度将持续上升,行业龙头业绩将保持稳健增长。以空调品类为例,格力与美的两大企业的产能占据全行业近30%的比例,与其他企业拉开一定差距,且这两家公司可以自主生产全部核心零部件,拥有更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31家核心家电企业的研发投入超315亿元, 28家主要家电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超7.5万人。龙头企业在研发投入与科研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在我国家电市场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大趋势下,龙头企业凭借研发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在原创产品与专利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也拥有更多创造“爆品”的机会,重点关注格力电器(行情000651,诊股)、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海尔智家(行情600690,诊股)等。 (二)小家电渗透率增长潜力大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小家电行业由于个性化程度较强,且无需上门安装,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以洗碗机、净化器、吸尘器为代表的的可选小家电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涨,销售景气度持续上升,特别是市场渗透率较低的可选厨房小家电。目前我国小家电整体市场渗透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渗透率维持在50%左右,在必选家电呈现饱和的情况下,保有量低的可选小家电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小家电与白电市场相比,市场集中度低,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小家电行业更注重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匹配,企业需要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痛点,重点关注网络流量大的新兴小家电企业,如新宝股份(行情002705,诊股)等,和处于低估值区间的传统小家电企业,如苏泊尔(行情002032,诊股)等。 (三)RCEP下国产品牌的全球化布局 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成员国共同签署RCEP协议,标志着中国家电行业迎来全球化布局新机遇。成员国中家电消费金额较高的10个国家占全球家电消费金额的40%,而东南亚也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出口地区之一。 考虑到协议内容包括货物贸易、市场准入等章节,各成员国之间在关税方面将施行减免政策,甚至在一段时间后降至零关税。未来各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减少,在国产品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贸易自由化将给中国家电产业带来新机遇,企业全球化布局值得期待。中长期内重点关注研发投入高、拥有技术领先优势,且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相关企业,如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
(原标题:惊魂一夜!铁矿石夜盘大跌5%,黑色市场“寒潮来袭”,一则消息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加码刺激金额,共和党人却“反水”了) 在寒潮席卷下,12月29日全国各地出现大范围降温,前期火热的黑色市场也被泼了一盆“冷水”。据新华社消息,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另一则消息显示,铁矿生产商Samarco在今年12月重启后预计年产铁矿石700万—800万吨。在消息打压下,昨天下午国内期市收盘,黑色系跌幅居前,动力煤跌近4%,铁矿石、焦煤、热卷跌逾2%。夜盘时段铁矿石期货加速下跌,主力合约跌幅一度扩大至6%,收盘大跌5.2%。铁矿石期货在经过本周以来的两日连跌后,目前已经下破1000元/吨关口。此外,焦煤夜盘一度跌近4%,截至夜盘收盘动力煤、焦煤均跌超2%。美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周二表示,反对将刺激支票金额从6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此前美国众议院在周一晚间以275对134票通过了该提案,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直接向美国人发放2000美元支票的要求。特朗普就此发表了评论:“除非共和党人想死,否则他们必须尽快批准2000美元的付款。600美元是不够的。”美国的疫情已呈现极度恶化、甚至失控的趋势。据CNBC,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首例英国新冠变种病毒确诊病例。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纾困计划的出台不足以弥合疫情蔓延给美国经济和民众带来的伤害,更无法根本解决疫情造成长期失业人口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铁矿石库存的结构性矛盾短期或仍然存在从基本面来看,近日主流矿山供给阶段性提升,澳洲、巴西铁矿石发运量创下年内新高。由于海外港口检修结束,叠加澳洲矿山年底冲量,上周澳大利亚、巴西铁矿发运总量环比增加457.7万吨至2974.7万吨,处于自去年6月份始最新口径统计以来峰值。不过从到港数据来看,上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量2232.3万吨,环比减少398.6万吨。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研发团队表示,澳洲、巴西发货数据拐点出现,预期发货数据继续向好。而中国到港数据大幅下降主要受前期发运偏低影响,预计短期到港数据持续下降风险不大,铁矿价格维持振荡下行状态。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魏莹表示,随着海外矿山检修结束,发运量开始大幅回升,上周澳大利亚、巴西铁矿发运总量环比增457.7万吨。同时由于国内进口矿落地利润创新高,发往中国的量亦明显增加,上周澳矿发往中国的增量为422.7万吨。随着炼钢利润的再度萎缩,钢厂采购需求谨慎,部分钢厂甚至出现推迟,港口库存已开始转增。数据显示,本周一中国45港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2501.6万吨,较上周四增加92.9万吨,环比上周一累库139.5万吨。由于多地陆续发布寒潮预警,港口卸货与疏港受不同程度影响,导致港口出货量与入库量均有减少,但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环保限产影响,因此出库量降幅超过入库量降幅,港口库存增加。魏莹表示,当前国内铁矿需求维持,春节前钢厂铁矿冬储补库预期依然存在。并且受焦炭持续涨价的影响,钢厂对主流中品粉矿需求仍相对坚挺,港口铁矿石库存的结构性矛盾短期或仍然存在。不过,冬季国内外疫情反扑仍影响市场情绪。综合来看,她认为基本面暂无增量利多,供需边际转弱,铁矿价格或跟随钢价承压。操作上,她建议铁矿2105合约前多止盈离场,新单暂时观望。后期需要关注澳洲、巴西的铁矿石发运情况,以及国内钢材需求和利润情况。“可以看到,由于近期国内外疫情局势不稳定,病毒变异影响宏观预期,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前期铁矿石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后,多头减仓令期价出现一定的回落。”申银万国期货研究团队说道。但是他们表示,要改变铁矿石趋势,需要打破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疫情恶化暂未能改变长期方向,短期有情绪集中释放之后的回落风险,但并未出现趋势向下的逻辑。他们预期,在目前终端需求有支撑的情况下,高炉对铁矿的刚需在绝对量上仍有支撑,且在春节前钢厂铁矿的冬储期内,铁矿的采购需求也不会有大幅的回落,铁矿现货在短期内仍然较强的支撑。远期而言,在明年上半年国内终端需求韧性以及海外经济修复的预期难以被证伪的情况下,在经历回调后铁矿远月合约仍有估值抬升的驱动。寒潮来袭,电煤需求仍偏紧俏在动力煤方面,寒潮对需求影响更为直观。12月28日至31日,今冬最强寒潮天气持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各地供暖压力骤增,全国用电需求持续攀升。同时,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延续,工业用电预期依然较强。因此,煤炭现实需求难改旺盛格局。面对新一轮降温天气,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在近日就冬季能源保供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趋于平稳,电煤需求有所增加,但供应总体稳定,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等用煤需要。“近日又将出现持续低温天气,预计全国用电需求还要攀升。”该负责人表示,为做好应对,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我们已提前做好准备,制定了周密的煤炭保供应急预案,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该负责人表示,一是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千方百计满足用煤需求。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优先用于发电供暖用煤需要,充分发挥好进口煤补充调节作用。二是加快提升电厂存煤水平。每天监测全国重点电厂的存煤水平,及时跟踪掌握电煤供应情况,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供应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重点地区用煤保障。对电煤供应相对偏紧的湖南、江西,协调煤炭主产区和煤炭企业对存煤水平较低的电厂给予资源保障,协调铁路企业优化运输结构,最大程度给予支持。四是组织应急保供资源。五是强化应急保障机制。看向供应端,魏莹表示,临近元旦,主产区煤矿停产检修数量增多,保安全生产背景下开工意愿不高,产地原煤产能释放尚且不足。“考虑到目前煤价大幅上涨已远高于红色运行区间,发改委也多次表态通过煤炭保供应急预案等方式干预市场波动,并称将根据当下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但旺季需求下郑煤供需紧俏格局不变,其价格走势依然存较强支撑。”她提示到,近期需密切关注港口煤炭通关政策的变动,以及发改委保供政策调控力度。华泰期货研究团队认为,寒潮预期下电厂与供暖企业日耗进一步提升,库存下降较快,但供给未能跟上需求,因此电厂补库困难,库存可用天数较为紧张。同时,下游化工、建材等企业用煤需求依然不减,在供给未放量、进口未放开的情况下,动力煤价格依然难以下降。该团队表示,元旦后新购进口煤通关会对当前煤炭紧张局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想取得根本性效果仍需看向主产地方面动态。光大期货研究团队表示,动力煤主产地在保供政策下全力生产,但临近年底预计增量有限。从1月开始呼铁局开始实行按旬计划发运,侧面印证了发运意愿强、运力偏紧的情况。该团队认为,煤价继续大幅上冲的动能在衰竭,进入1月中下旬随着日耗缓慢回落,叠加进口煤陆续到港,届时市场供需矛盾有望缓和。但是动力煤大幅下行的空间也不大,他们预计动力煤期货5月合约继续以660—690元/吨为中轴徘徊寻找方向。双焦市场供应偏紧,走势或高位振荡看向焦炭市场,魏莹表示,第十一轮100元/吨提涨正在推进,受污染天气影响港口贸易暂缓,区域性供给紧张促使山东主流钢厂快速接受本轮涨价,焦炭现货市场延续强势。从供应来看,据Mysteel调研数据显示,本月中旬以来全国范围内已关停落后焦化产能662万吨,仍有待关停产能470万吨,而期间新建产能仅50万吨,产能置换空档期将加剧年内焦炭供应紧张局面。需求方面,铁水产量尚可,入炉需求依然旺盛,且钢厂主动补库积极,焦化厂发运顺畅,焦炭需求端短期内尚有一定支撑。综合来看,她认为焦炭走势或振荡偏强。“目前来看,焦炭供需错配格局因去产能持续推进短期难以改变。焦炭产量持续下滑,焦企场内库存继续维持低位,而钢厂库存进一步下滑,较正常库存可用天数15天左右低1.5天。整体而言,短期焦炭继续维持强势。”华泰期货研究院分析说道。 在焦煤方面,近期焦煤大涨主要源于市场对供给短缺的担忧愈发浓厚。华泰期货研究院表示,因为蒙煤进口方面的环保加严影响,甘其毛都口岸嘉奕达监管区除了进煤棚卸煤的量其余不在接收,造成本就紧张的焦煤市场更加紧张,整体现货市场稳中偏强。“目前来看,产地供应仍较为紧张,主产地产量维持低位,个别已完成全面任务量的矿企已经逐步开始落实减产停产,另有近期多地响起环保预警,造成汽运运输方式受到一定阻碍,焦化厂仍有补库需求。进口澳煤通关政策仍未放松,蒙煤通关再次下滑。”整体而言,他们认为由于焦企利润丰厚,生产积极性保持高位,补库积极性良好,短期焦煤仍维持较强态势运行。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研发团队表示,12月国内煤矿安全检查和环保政策趋严,加之年底部分煤矿有检修或放假计划,煤炭产量有所缩减,进口煤紧缺使得焦煤整体供应进一步收紧。同时,雨雪天气亦对焦煤公路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看向需求端,落后焦化产能逐步压减,焦企需求本应受到削减,然而高利润驱动焦企顶格生产,焦企采购积极性不降反增。综上来看,他们认为焦煤期货短期振荡偏强,需要警惕需求削减导致期价大幅下跌的风险,建议短多为主。
□ 近期,主要重卡企业陆续召开了2021年商务大会,介绍新一年的工作部署。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全年重卡销量突破160万辆是大概率事件。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及消费等利好因素都将为2021年重卡市场销量提供保障。 此外,2021年7月1日起重卡将实施国六排放标准,重卡企业纷纷将明年上半年作为重要机遇期,牢牢抓住切换前的市场机会。 160万年销量可期 中汽协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我国重卡累计销量为151万辆,同比增长39.5%。重、中、轻三大类货车品种产销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重型货车增速依然明显。 今年以来,多地围绕老旧货车淘汰更新,陆续出台了包括国三车辆限行及“以奖代补”等政策,国三柴油车淘汰更新推动了重卡销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此外,高速公路按轴收费政策,推动重卡车型结构的变化和销量增长。 疫情带动了物流需求增长,货运需求旺盛。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持续恢复,货运量增速回升,助力重卡产业先于其他板块复苏。叠加各地加大对支线公路运输治超整顿,牵引车需求旺盛,支撑重卡市场高景气度。 基建需求回暖助推了重卡销量快速增长。随着各地陆续推出新的基建工程,及各项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使得前期被压制的需求在疫情后快速释放,细分市场的购买需求进一步增大,使得中、重卡等工程类运输车辆需求持续旺盛。 而全社会物流效率提升需要重卡做保障,这也产生了大量新增需求。 天风证券指出,12月重卡行业需求仍将保持高景气度,全年重卡销量有望突破160万辆。兴业证券指出,多个地区置换补贴在年底截止,预计将对12月重卡销量形成支撑,当月重卡销量大概率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维持全年重卡销量160万辆的预测。 车企部署工作计划 近期,主要重卡企业在商务年会中对外介绍了新一年工作计划。 一汽解放表示,公司2021年将以“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电动化、高品质”为技术创新主要方向,持续打造体系节油、轻量化、高可靠、长换油、差异化定制、AMT、智能安全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继续依托“车联网、数字化”两大工具,以“解放易行、解放智行、解放行”为载体,构建解放“三行者”营销数字化平台蓝图,实现营销体系数字化全面转型。 中国重汽表示,2021年将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持续建设高水平营销体系,扩大网络覆盖面,全面提升单店销量水平;确保售后服务迈上新台阶,全面做好服务网络管理、服务网络形象、售后维修技能、驾驶保养培训、配件供应效率、区域配件满足率、配件信息维护效率、一次维修成功率、服务时效、服务考核力度等的升级,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陕汽重卡确定2021年产销各类汽车20万辆的目标。陕汽重卡提出,要持续挖掘客户需求,精准把握细分市场趋势,提升牵引车和载货车产品竞争力,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和AMT等产品市场准备;聚焦热点趋势市场、消费型运输市场和传统优势市场;重点打造X5000经济型和M3000S专属服务,创新X6000定制化服务,打造六大干线服务快车道,着力推进“汽车+互联网”创新;完善差异化的开发流程、管理制度和商务政策等。 吉利商用车提出,2021年要做好主销产品的市场推广,将产品优势发挥到极致;远程重卡产品规划将覆盖牵引车、自卸车、载货车、专用车四个系列产品,聚焦清洁能源与新能源产品。千台故障率和索赔率要下降30%,零公里故障率要下降60%。继续维护好原有金融渠道,并努力拓宽新的金融渠道,服务好销售市场。此外,支持有实力的经销商拓展经销产品及扩大经销区域;开发新的有实力的经销渠道,尤其是专用车占有率低的市场和无通用类渠道的市场,淘汰一批占着区域却没有销量的销量渠道等。 市场竞争将加剧 对于2021年市场走向,业内人士认为,明年重卡市场销量与今年相比或出现下滑态势,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主要重卡企业预计明年重卡市场容量大致在100万辆至120万辆。 业内认为,2021年国内经济将持续向好,社会消费复苏和基建投资回暖将为中重卡市场奠定稳定基础。但政策对2021年市场的拉动力将减弱,包括国三车淘汰接近尾声、公路治超进入常态化,以及海外疫情和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都给市场带来挑战。 此外,在汽车行业合资股比放开、用户高端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品牌强势进入,在中国加快合资控股、独资建厂,重卡市场竞争国际化加速;国内各重卡企业将在产品、促销、服务、金融等方面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7月1日起,重卡将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成为明年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分水岭,上下半年销量或出现较大差距。对此,重卡企业表示将牢牢抓住明年上半年排放切换前的市场机会,将明年上半年作为保持业绩的重要机遇期。 天风证券指出,由于今年疫情影响带来的低基数,明年一季度行业仍有望同比增长。同时,明年7月重卡将全面切换国六,部分三季度的需求或提前在二季度释放。市场相关人士同时表示,排放标准的切换将推动柴油重卡价格上涨,天然气重卡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天然气重卡是2021年市场关注点之一。
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供需两端稳步向好,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具体而言,今年前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亿元,同比增2.4%,较前10月再扩大1.7个百分点。这是继今年10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后再创新高。不过当月原油、金属等相关下游企业利润收缩,规上工业企业产品存货也在增加,业内认为在规范行业监管的同时也需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前11月数据反映出供需两端稳步向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从数据来看,前11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5个行业减少,1个行业持平。 其中,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3%、15.7%和12.5%;同期,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利润增幅达10.5%、10.1%以及3.8%。 11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增速虽较10月份有所收窄,但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朱虹认为,当月利润增速回落主要是由于10月同期基数较低,11月份低基数效应减弱所致。 “随着采暖季到来,动力煤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带动煤炭行业利润加速修复;同时,在出口替代效应叠加节假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纺织服装、皮革毛皮、家具制造、文娱用品、化学纤维等行业利润降幅较前10月收窄0.5-3.7个百分点。”朱虹介绍。 截至11月,规上工业企业受到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单位成本首现下降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水平保持回升。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1月当月增速达7%,为今年以来各月高点,市场形势改善拉动企业利润持续上升。同期,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6.4%,连续两个月降幅在45%以上。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近期原油及金属相关下游企业盈利状况仍不容乐观。受原油及金属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前11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下降4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9%。 在过去一个多月间,铁矿石价格一路飙升,截至12月初,铁矿石主力期货合约收报934元/吨,年初至今已涨超44%,并创下2013年12月以来新高。 “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将带来生产成本的显著提高,挤压下游企业利润。当前交易价格已背离供需关系,期货交易规则亟待完善,现货市场的交易秩序有待规范。”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 随后,相关行业部门密集下达监管政策。12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再发声,明确将从增加铁素供给、建立新的定价机制、完善期货市场规则和进一步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铁矿石资源战略安全支撑体系;12月22日,大商所也再次发布对铁矿石期货全面实施交易限额的要求。 此外,朱虹还指出,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仍在增加。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6.5%,增速较10月末提高0.6个百分点,这是自5月以来持续两位数增长并波动上行;产成品存货同比增7.3%,增速比10月末提高0.4个百分点。 “下一步仍需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质量效益。”朱虹指出。 在12月11日政治局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公开表示,需求侧改革是推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只有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推动需求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才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创造需求与供给的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才有利于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关于短时预期,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李超团队认为,到2021年,工业企业盈利将维持正增长,增速可达4%,较2020年继续小幅微升。届时,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继续发挥作用,消费、出口和地产等数据有助于维持经济景气,叠加补库周期的逐步开启,PPI渐进回升,工业生产加快,企业营收带动营收利润率改善,经济景气将支撑企业盈利。
年夜饭是餐饮企业一年之中最为重视的业务之一。鼠年春节,因为受到疫情突发的影响,餐饮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年夜饭集中退订、食材积压、现金流紧张等危机,经历了这一年的起起伏伏,餐饮企业开始对年夜饭这个传统的业务进行改革。北京商报记者也就北京年夜饭市场的变化展开深入走访调查,同时也探索挖掘年夜饭市场的想象空间。 消费者对年夜饭的诉求有了新变化。近日,北京商报记者针对年夜饭进行了持续调查,共收集了1027份有效数据,发现消费者一改往年预订年夜饭套餐的习惯,更倾向弹性预订。同时,消费者对餐饮企业开设年夜饭退订通道的诉求极为强烈,且希望餐饮企业提供年夜饭外送、上门特制年夜饭等服务。分析认为,餐饮企业针对春节时期推出的定制化服务,可尝试在日常实现常态化,通过延伸服务场景拓展业务边缘。 接受弹性预订 在走访调研中,北京商报记者从消费者对于年夜饭预订的需求、变化和建议等多角度入手,收集到1027份反馈。投票数据显示,23.27%的受访消费者会选择去饭店吃年夜饭,相较于餐厅的环境、服务,44.11%的受访消费者更重视菜品的搭配和口味。消费者对于前往餐厅吃年夜饭的需求仍然旺盛,并以产品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 受疫情影响,今年北京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对年夜饭业务进行调整。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不少餐饮企业针对年夜饭在预订方式和菜品设计上进行了调整,此举将改变往年年夜饭造成大量食材积压的情况。 年夜饭时间集中并且需求量大,餐厅产能面临极大的考验。基于此,餐饮企业通常会采用提前预订、采购、备餐的方式保障消费者的到店用餐体验。今年开始试行的弹性预订,意味着餐饮企业需要尽可能地延后年夜饭的准备时间,挑战也再度升级,还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用餐体验。 尽管有潜在的困难,但受访消费者还是普遍可以接受弹性预订的举措。从数据上来看,40.12%的受访消费者完全可以接受,并认可企业也是为了预防疫情反复做出上述调整;39.34%的受访消费者能接受,但希望企业能用更好的方式尽可能保障体验。不过,有17.33%的受访消费者不能接受这一举措,认为年夜饭就是要体验最佳。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年夜饭作为餐饮企业在春节期间较大的业务,一直要根据需求进行改变。今年,年夜饭的具体细节已根据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变化进行更新。比如国家正加快相关法定条例的起草,预防过度消费和餐饮浪费,加快餐饮企业方案和消费者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年夜饭还是在外就餐,更加注重服务和体验,促使餐饮企业在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同时保证消费者的体验感。 有必要开通退订通道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外出就餐的需求日趋火热,年夜饭预订需求较为旺盛,不少餐饮企业出现包间紧俏的现象。不过,也有餐饮企业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目前门店均有一些年夜饭预订,距离社区更近的街边店更受追捧,预订量多达几百桌,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还处于观望阶段。 关于消费者的新需求,北京商报记者从受访消费者的反馈了解到,消费者对于退订灵活和防疫工作完善这两方面尤为关注。根据数据显示,受访消费者普遍非常关注餐厅的防疫工作,希望餐厅有完善的防护机制。另外,40.89%的受访消费者希望根据情况的特殊性,能够顺利退订。 在餐厅防疫机制和年夜饭退订方面,目前餐饮企业正针对春节假期制定各类预案以及强化防疫的工作。北京华天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餐厅会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所有供应商送货人员、食材需要出具核酸检测证明,确保消费者安全安心用餐。旺顺阁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夜饭出现退订会无条件退款,还可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务。 上门配送需求走俏 特殊时期,消费者对年夜饭需求上出现了明显的新变化。调研数据显示,37.29%的受访消费者希望推出年夜饭外卖服务,36.22%的受访消费者希望推出大厨上门制作年夜饭服务,19.47%的受访消费者希望优化年夜饭堂食环境。由此可见,消费者在外送服务、上门定制服务方面的需求旺盛。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已经有餐饮企业开始针对新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旺顺阁相关负责人表示,旺顺阁门店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出现疫情,将快速转向年夜饭送到家的外卖服务。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消费者对在外就餐有一定顾虑,催生年夜饭外送和上门服务配送的诉求。此外,单从年夜饭场景来看,不少消费者的年夜饭更倾向在家就餐,还希望有外部的专业餐饮机构来提供专业服务或者菜品进行两者结合,这也是上门服务和外送服务需求旺盛的原因。 “针对上门定制菜品、上门配送特制餐品等,餐饮企业可在日常的业务拓展中尝试实现常态化运营。”洪涛表示,今年过年期间,为防止原材料出现堆积,餐饮可尝试配送和售卖日常果蔬等原材料,满足一些社区或者其他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