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高标准”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要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要实施哪些具体行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提出51条具体行动 《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从基础制度、要素市场、环境质量、市场开放、市场监管五个方面,提出51条具体行动举措。 针对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仍不健全、产权制度有待完善、市场准入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市场竞争需要进一步公平有序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行动。 针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总体不高、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等行动。 针对商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弱、市场基础设施区域差距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质量管理政策措施,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等行动。 针对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不足、制度型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行动。 针对监管协同性不足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协会商会和公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够、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等行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动方案》首次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是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延续和升级,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更加强调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性。 如何理解把握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要求?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分析,“高标准”可从六个方面理解: 一是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二是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三是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四是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市场基础设施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五是高标准的市场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六是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充分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市场立规建制能力,积极对接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提升市场规则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上述负责人说。 鼓励部分地区率先建设 下一步,怎样确保《行动方案》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制度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凝聚各方合力,扎实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完善工作机制。会同有关方面建立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具体行动落到实处。 ——推进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市场体系本身的各项制度建设,包括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以及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强化国内市场立规建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能促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相关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包容审慎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管等。 ——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典型示范的方法,鼓励一些具有较好市场体系基础的地区,率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围绕重点任务,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推高标准市场体系任务落实的良好局面。 “《行动方案》重在行动,也要落到行动上。实施好《行动方案》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上述负责人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如何建设好、管理好高标准农田,从而保障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近日, “去年秋收碰上几次台风天,要是搁以前,早就减产甚至绝产了。多亏了这两年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种的水稻基本没受啥影响,如今卖粮款顺利进了腰包,能过个好年了!”黑龙江富锦市东北村村民陈凤波说。 近年来,黑龙江通过创新管理机制、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建设模式等办法,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0年,当地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508.2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丰收的背后,“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机制,开辟绿色通道 “这条路是村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过去泥泞不堪,如今焕然一新了!”站在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春光村新修建的混凝土路上,区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高俊兴很是感慨。 “我们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最初设计的是修整两条混凝土路面,等到去年5月开工建设时,调整为将两条路合并成一条。由于方案发生了变化,必须履行变更手续,需要现场勘察、专家论证,一套流程办下来,恐怕要影响工期。”情况紧急,高俊兴立刻将情况报给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监督管理科科长赵洪伟。 “那时正是黄金施工期,如果等手续办完再开工,就会赶上雨季,施工难度加大。为了按时完工,我们为这个项目实行了‘容缺机制’,在开工建设的同时履行变更手续,确保在去年土地上冻之前,完成了混凝土路面建设,等到今年春耕,村民们就能直接受益了。”赵洪伟说。 这样的“当机立断”,得益于黑龙江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制定的系列规章制度。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在机构改革中应运而生,制定了《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等多项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文件,严格实行高标准农田调度制度,确保项目全过程有章可循。 “为了给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省级将项目评审、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地,将招投标下放到县。疫情防控期间,为保证项目尽早开工,建立了容缺机制和绿色通道,除审批需要的必备要件外,其他材料可后补报,效果显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晓冬说。 有“放”也有“管”。“每半个月一次,总结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红黑榜,对进展顺利的地区给予鼓励表扬,对进度较慢的地区直接通报批评,引起当地重视,逐渐形成全省各地比着干的良好态势。”王晓冬介绍。 2020年,黑龙江省新建成高标准农田882.9万亩,超额完成任务;新修田间道路1.78万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43.48万亩,受益农户364165户,亩均增产粮食100斤以上。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112.7万亩。 实地踏查,全力解决问题 “过去收粮那条土路,进出都费劲,车辙半米深,‘十成收,两成丢’,全耽误在路上了。让大伙儿为项目建设提意见,我就提一点:把路修好。”提起去年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的过程,北大荒(行情600598,诊股)集团绥滨农场东井管理区种植户袁鸿记忆犹新。 “除了修路之外,大家有的说晒场不够大,有的说排水沟得清淤,有的说地表水灌溉面积不够,希望江水也能引到他家的地块去。没想到,这工程真是吸收了我们的意见建议,我家收粮的土路,现在已经是结实的水泥路了!”想到今年春耕秋收的便利条件,袁鸿喜上眉梢。 “按照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对农场各管理区的田间现状进行调研,实地踏查基本建设内容,逐步提高全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清淤排水沟,修缮机耕路,扩大灌区面积,让越来越多的稻田‘喝’上江水。”绥滨农场副总经理冯鑫介绍,绥滨农场田间配套工程项目完成建设后,江水总灌溉面积将达到30.88万亩,占比60%。 记者了解到,去年省农业农村厅下派调研督导组60多批次,精准服务基层,面对面解决项目推进中实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双鸭山市宝清县彩云岭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多个村屯,为了让大家满意,县里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一事一议。”从立项到实施,宝清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齐乃军经常待在项目区核心村太平村里,走村入户做调研,搜集村民意见。 “有的问题我们区县一级也难以解决,就需要报给上级协调,省里总是全力为我们解决。”齐乃军说。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康粤的电话,已经成了齐乃军的“服务热线”。他共负责四个地市几十个县的项目对接服务,每天接到几十个问询电话是他的工作常态。 “高标准农田建设就好比家里装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土地供给、环境评价等方面会遇到各类难题,有时还要与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沟通。为了让基层有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人解答,我们接到问题就会立刻研究解决办法,并协调其他部门,提供保姆式服务。打破了过去高标准农田‘跨年’完成的工作节奏,实现了当年任务当年完成。”康粤说。 因地制宜,鼓励规模推进 “我家48亩地,过去种大豆和玉米,产量不高,收成也不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基础设施条件好了,耕地质量提高了,传统作物都增产了,还能轮作、套种其他经济作物,收入翻了一番。”宝清县小城子镇太平村村民王纯宝说。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宝清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受天气条件影响,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差,原先农作物产量较低。 2019年9月,宝清县彩云岭高标准农田项目正式开工。“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宝清县项目利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设计了北药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富硒辣椒基地等多个特色产业区域,在彩云岭景区周边打造了1.75万亩特色北药基地。通过建立药材初加工厂,发展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齐乃军介绍,去年11月项目完工,预计水稻每亩增产60公斤、玉米每亩增产60公斤、大豆每亩增产40公斤。不仅耕地质量得到提高,以往单一的种植结构也将被打破。预计每年新增利润1503.55万元,人均收入可提高1750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搭建了平台。在此基础上,各地因地制宜,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王晓冬介绍,目前全省已形成兴产业、固品牌、促融合、兴农村、兴科技、投融资、可持续发展等七类“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进一步释放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体成效。 如今,彩云岭的“万亩花海”凭借高颜值成为游客打卡地。王纯宝和村民们也有了其他营生:有的到加工厂打工,有的负责旅游讲解,有的办起了农家乐。 “为了实现规模推进,全省实行‘一县一项目’,从政策上引导鼓励整乡整村推进,统一规划,把小规模经营、分散零星、区块差异较大的耕地,整治为集中连片的优质农田。去年,黑龙江省各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都过万亩,有的县达到20万亩,是总体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王晓冬说。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田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资金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大,农田建设管理取得新成效,为夺取今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1至10月,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7107万亩,完成高效节水灌溉约1928万亩,分别占年度任务量的89%和96%。各地抢抓秋收后农闲时期,加快项目实施,预计年底前可如期完成8000万亩的建设任务。 为有效拓宽资金筹措途径,农业农村部积极协调推动落实建设资金,今年联合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共落实中央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比2019年增加7.8亿元,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开展;引导各地创新投入模式,用好新增耕地和土地出让收益,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
12月24日,大禹节水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武威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成功中标兰州新区中川园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和兰州新区秦川园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两个项目的中标价格分别为6207.80万元和9390.76万元,合计为1.56亿元。 公告显示,兰州新区中川园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运作模式为EPC模式,项目涉及中川园区2.89万亩农田。兰州新区秦川园区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以秦川镇历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为建设地点,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建设面积为7.28万亩。两个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均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工程和自动化及信息化工程7个部分。 大禹节水表示,上述中标项目是公司全产业链解决方案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全方位体现,公司将充分发挥多年来积累的项目建设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完工。项目的中标与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对进一步提高公司在甘肃省的市场占有率起到重大影响作用。
9月7日,记者从在周口召开的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按照每亩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和“五化”要求,今年河南省要创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54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近3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为粮食高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去年以来,河南省按照每亩投资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以及“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在3个省辖市8个项目县建成16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今年,河南省已安排在14个省辖市、39个项目县、46个项目区,按照不低于“五化”的标准和要求,创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54万亩。 “高标准农田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阵地,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核心,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从而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农田2190万亩,今年全国还将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预计至今年年底全国可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十三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亿亩。
到2022年四川省完成5000万亩建设任务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将能生产约占全省80%的粮食 从2020年起,各地要确保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产能和粮食安全。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今年四川将累计建成4430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5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全省粮食年产量700亿斤以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具体如何实施?9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解读新闻发布会,对该文件进行详细介绍。 为何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薄弱,需大力提升粮食产能 四川省是全国人口大省、粮食生产和消费大省,目前,四川粮食产量近700亿斤,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处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投入73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169万亩。其中,2019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80万亩,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不过,四川省农田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中达到“三网”配套的比重不高,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相当部分地方工程性蓄水严重不足,还有不少旱山村、望天田,全省常年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损失粮食15亿斤至20亿斤。 实现粮食稳产高产,“良田”是核心。据评估,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左右,粮食产能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50公斤以上,特别是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到2022年四川省完成5000万亩建设任务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将能生产约占全省80%的粮食。 需要抓好哪些重点工作? 明确布局、建设、验收、投入等一系列任务 《实施意见》全面系统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政策要求,是统揽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顶层制度设计。 建设高标准农田,首项重点工作是科学规划布局。《实施意见》要求突出抓好高效节水灌溉、小型水源工程和农田宜机化建设等,形成全省三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在建设重点方面,明确以“10+3”现代农业园区为有效载体,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及“鱼米之乡”试点县和国家级、省级农作物制种基地县区域化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组织实施方面,要严格按程序开展项目竣工验收;要把各级项目信息上图入库,综合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加快建立高标准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建成全省“一张图”和监管系统。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要,《实施意见》明确要通过加强财政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和完善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使用机制,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从2020年起,各地要确保中央、省级和市县财政补助资金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 《实施意见》还明确了责任主体,强化政府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建立通报约谈和考核奖惩机制,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
大禹节水13日早间公告,2020年8月12日,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标公示》,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项目投资规模为15,068.06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资金计划已落实。 本次项目中标是公司近年来相继在新疆、贵州、内蒙古、河北等地取得规模订单之后在河南省的又一突破进展。公司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完工。本次项目的中标与实施,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河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对进一步拓展河南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将会对公司 2020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截至目前,公司2020年内新增订单23.04亿元(含本次中标项目),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金额近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