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延续反弹,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抵消了全美各地抗议活动的负面影响,国际油价大涨超3%,创近三个月新高。 *美股全线上涨,道指涨超1%; *国际油价创三个月新高,欧佩克或延长减产期限; *德国考虑新一轮刺激计划,汽车股大幅反弹。 美国股市周二全线上涨,虽然席卷全美各地的骚乱仍在持续发酵,投资者则仍然更聚焦经济重启所带来的活力。截至收盘,道指涨267.63点,涨幅1.05%,报25742.65点,纳指涨0.59%,报9608.38点,标普500指数涨0.82%,报3080.82点,自3月低点反弹40%。 个股方面,独角兽、视频会议软件开发商Zoom发布一季度业绩,受益于疫情后需求上升提振,当季营收3.28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20亿美元相比增长169%,市场预期2.02亿美元,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4倍,每股盈利EPS 20美分,市场预期9美分。公司股价收涨1.93,盘后一度上涨近7%,年内涨幅扩大至200%以上,Bernstein统计显示,截至5月27日,ZOOM APP 月活用户达1.73亿,较3月4日上升1400万。 受益于经济重启的板块再次跑赢市场,银行股中花旗涨2.81%,高盛涨2.11%,富国和美银涨幅近1%,航空股走强,西南航空上涨2.6%,航空业ETF涨幅超2%,此前两周累计涨幅近20%。能源板块ETF同样上涨超2%,埃克森美孚涨2.23%。 科技股尾盘发力,带动股指盘末拉升。FAANG五巨头中,谷歌涨0.52%,苹果涨0.46%,Facebook涨0.35%,奈飞涨0.33%,亚马逊涨0.03%。芯片股普涨,高通涨6.15%,德州仪器涨4.32%,涨幅超2%的包括博通、恩智浦、赛灵思、意法半导体和思佳讯等。 中概股方面,蔚来汽车涨10.33%,公司创始人李斌表示,尽管来自特斯拉等公司的竞争加剧,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存在;京东对回港二次上市传闻予以澄清,股价涨1.63%;另外,瑞幸咖啡涨14.22%,阿里巴巴涨3.76%,爱奇艺涨2.99%,携程涨2.90%,唯品会涨2.80%,拼多多涨2.34%。 美股涨势能持续多久? 机构对美股未来走势的分歧仍在持续。摩根大通策略师帕尼格佐格鲁(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报告中称,投资者们仍然可能进一步增持股票。在低利率、高流动的背景下,非银行机构投资者在未来几年给股票分配的资金占比可能上升至49%,目前这一比例为40%。根据美国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货币基金吸引了1.2万亿美元的资金,而总资产5910亿美元的基金管理人持有的现金比例也处于历史罕见的水平。 另一方面,摩根大通认为,美股动能信号已经恢复到较高水平,上一次出现超买迹象还是在今年年初。不过动量投资者的获利回吐不太可能使得市场脱离轨道,因为大部分类型投资者对股票配置仍然是较低的。 看空市场的机构也不在少数,投行BTIG股票和衍生品策略师伊曼纽尔(Julian Emanuel)发出警告称,应该做好迎接美股回调15%至20%的准备。“现在可能是重新评估经济不确定性的时候了。过去几天的社会动荡局面只会提高这种不确定性。”他说。 除了美国各地城市暴发的示威活动以外,美国近期面临的逆风因素还包括疫情流行下经济停摆、地缘政治紧张形势以及即将于11月份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鉴于现在的风险,特别是考虑到政府下一轮刺激计划的不确定性,小盘股将是最脆弱的市场群体,波动绝对会是很巨大的。”伊曼纽尔称。 花旗也建议投资者持币观望,花旗集团的投行业务联席主管法尔科(Manolo Falco)认为,现在的市场走势远远地跑到了现实之前,建议客户好好利用目前的市场(筹集现金),因为估值已经不能再好了。法尔科预计,随着第二季度的到来,市场将开始看到疫情带来的实质影响,未来的形势将比现在艰难得多。相对而言,市场定价所反映出来的前景是经济将可实现‘V型’复苏,坦率地说,这并不实际。 原油创三个月新高,德国考虑新刺激计划 国际油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刷新近三个月新高,对经济复苏的乐观情绪推动风险偏好回升。截至收盘,WTI原油近月合约涨3.87%,报36.8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涨2.70%,报39.36美元/桶。 根据OPEC+最初计划,在6月底结束首阶段970万桶/日减产后,从7月开始到年底产能削减将调整至770万桶/日。报道称,欧佩克和俄罗斯在减产延长期限问题上接近达成一致,目前正在讨论延长1-2个月的问题。“现在只是提案,还没有最终敲定,”一位欧佩克消息人士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5月石油产量为938.8万桶/日,同比下降15.5%,环比下降17.2%,接近达到减产目标。荷兰国际集团(ING)认为,俄罗斯的立场将是减产协议能否延续及延续多长时间的关键。从目前的情况看,该国不太可能同意减产延续超过两个月。 欧洲股市全线上扬 泛欧斯托克600指数涨1.57%,报359.77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87%,报6220.14点,德国DAX 30指数涨3.75%,报12021.28点,创近两个月最大涨幅,法国CAC 40指数涨2.02%,报4858.97点。 消息面上,德国政府今日讨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规模在800亿至1000亿欧元之间,汽车行业将受到重点扶持,受此提振,欧洲汽车股全线走强,戴姆勒涨7.1%,德国大众涨6.1%,宝马涨5.0%。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2日称,法国经济的衰退程度将比此前预期的更为严重,今年GDP预计将收缩11%,超过先前预测的收缩8%。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这是2009年10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经济逐步进入趋势性运行轨道,明年CPI走势大概率是下行后走稳,整体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两大因素致CPI负增长 数据显示,从环比看,11月CPI下降0.6%;从同比看,CPI下降0.5%。 在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两大因素致11月CPI同比负增长。一是与基数效应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CPI涨幅在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持续走高,直到今年1月春节后才开始回落。二是食品价格同比增速由升转降,成为带动CPI涨幅超预期回落主因。 对下阶段物价走势,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短期内CPI涨幅仍面临下降压力,真正缓解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明年CPI同比涨幅大概率呈“U型”走势。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诸建芳表示,CPI负增长不意味着国内基本面走弱,短期货币政策料不会作出调整。 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 数据显示,11月,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5%,创年内最大环比涨幅。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1月PPI改善符合市场预期,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收窄带动。”温彬表示,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工业生产持续向好,企业利润改善信心增强,需求改善对PPI形成支撑。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于10月末见底回升,11月布伦特原油现货每桶价格同比上涨28.4%。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工业生产价格整体恢复。 诸建芳预计,12月PPI仍将稳步回升,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他表示,12月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升,煤炭价格出现上涨,预计12月国内工业需求不弱,因此,PPI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明年一季度PPI将转正。工业企业盈利持续回升一定程度上帮助制造业企业投资内生增长动能恢复,明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迎来内生性上行。
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平稳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2020年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2020年10月份,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保持平稳回落态势。 一、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回落 初步测算,10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2%、0.3%、0.5%和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4%、0.5%、0.6%和0.9%。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4个百分点。 二、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基本稳定 初步测算,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1%和8.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2和0.6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微扩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和1.5%,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均已连续19个月相同或回落。
[摘要]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 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平稳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2020年10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统计数据 2020年10月份,各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保持平稳回落态势。 一、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回落 初步测算,10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2%、0.3%、0.5%和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4%、0.5%、0.6%和0.9%。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4个百分点。 二、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基本稳定 初步测算,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1%和8.0%,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2和0.6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微扩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和1.5%,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均已连续19个月相同或回落。 附注: 1.调查范围:各城市的市辖区,不包括县。 2.调查方法: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面积、金额等资料直接采用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的网签数据;二手住宅销售价格调查为非全面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房地产经纪机构上报、房地产管理部门提供与调查员实地采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基础数据。 3.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详见中国统计信息网《住宅销售价格统计调查方案》。 4.如当月无成交,则视为价格总体水平无变动。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10月,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根据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追平去年同期,单月销售均价重回万元以下。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需求疲软叠加密集调控,价格涨幅进一步收窄。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调控的“一城一策”持续深化,并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深入,预计后期房价继续趋稳。 房价涨幅平稳回落 10月,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2%、0.3%、0.5%和0.2%。二手住宅方面,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4%、0.5%、0.6%和0.9%。 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2%,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4个百分点。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表示,虽然10月是传统的销售旺季,但“银十”不及“金九”。随着更多城市调控升级,购房者逐渐趋向理性。 “市场需求释放疲软叠加密集调控,价格涨幅进一步收窄。”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近两月重点城市住房需求释放步入疲软期,从贝壳相关数据来看,10月重点18城链家二手房实际成交量与9月基本持平,且近两月月均成交较6月至8月降11%,重点18城二手房业主调价中涨价次数占比处在18%以下;新房方面,今年10月新房成交环比下滑13.7%,幅度超过去年,需求乏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若辰表示,10月房价涨幅由“合理”区间进入“偏冷”区间,一二手房价涨幅均明显收窄,新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减少10城,二手房价格上涨城市数量减少11城,明显降温。 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70大中城市房价上涨数量45个,较9月的55个减少10个,二手住房价格方面,上涨城市39个,是半年来的最低位,27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调,数量也是近半年最多。 调控政策持续深化 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基调整体收紧,价格涨幅稳中收窄。王若辰表示,7月24日,中央层面召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10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 11月1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吴继兵表示,临沂将坚持“房住不炒”工作定位,对中心城区范围内易出现高地价、高房价的地块,严格执行限价、限转、双限一竞调控政策,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11月6日,浙江嘉兴海盐县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若干意见》,严禁企业虚假优惠,虚假打折,严禁向买受人推荐或提供首付贷(包括金融机构和其他民间借贷机构、网络借贷),严禁首付垫资行为,严禁返本销售或变相返本销售问题,严禁怂恿、协助买受人以假离婚、出具假的收入证明等进行骗贷。 11月4日,丽水市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丽水市区新建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向社会公开房源信息,进一步稳定市民群众心理“预期”。同时,分期预售的商品住宅,严格执行预售备案价格续推不涨原则。 11月3日,台州市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实行限售政策。提出从通知之日起在台州市区新购买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3年后方可转让。土地市场方面,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执行商品住房预售价格备案制度,实行“限地价、竞自持(或配建)”土地出让方式,控制溢价率和楼面地价。 本轮房地产调控自上而下,且坚定不移。许小乐表示,11月以来,房地产调控的“一城一策”持续深化,并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深入。 楼市调控效果显现 16日,统计局发布的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显示,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655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9月提高0.7个百分点,投资明显回暖。同时,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94万平方米,同比持平,1-9月为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131665亿元,增长5.8%,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各地前期稳市场的调控政策逐步起效,加之房企为了对冲融资压力以及抢占销售节点,近两个月推出各种促销措施,使得销售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价格略有下行。 潘浩说,5月以来销售端持续发力拉动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恢复,商品房当月销售面积连续6个月超过去年同期。与此同时,根据数据计算10月单月销售均价987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9%,延续了9月单月销售均价环比下行的走势,单月重回万元以下。 潘浩预计,2020年全年成交量将超过去年,但成交价格增速将继续保持稳定。他介绍,根据贝壳新房带看、认购指数观察,两项指标10月仍保持增长,判断年底成交量走高的可能性较大。 王若辰表示,热点城市基本都已收紧调控政策,年初以来由货币和信用扩张推动的房价加速上涨进入尾声。同时,经济虽然在复苏过程中,但短期不足以支撑房价继续快速上涨。她预计,未来几个月70城房价环比涨幅仍有收窄空间或者转负。(梁倩)
9、10月份不仅是消费的“金九银十”旺季,更是基建、化工等行业的开工密集期,大宗商品通常能迎来阶段性的“小牛市”。 然而,今年的“金九银十”却显得出乎意料,在往年通常迎来上涨的钢铁、有色、建材等品类表现平平,聚合MDI、棉花、硫磺等一波冷门大宗商品则异军突起。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外贸易形势等突发情况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深刻,传统“金九银十”规律并未完全失效,但也出现了“反常”情况,例如钢市旺季不旺现象等。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稳定向好,多数大宗商品将有所受益。 聚合MDI涨幅亮眼 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统计,9月份,58种大宗商品中,仅有27种表现为上涨,“金九”成色不足。其中,丁苯橡胶、聚合MDI、甲醇、动力煤、液化天然气位列涨幅前5名,5种商品月涨幅在9%至11%之间。 最近一周(10月12日至10月16日),涨幅位列前5的商品是聚合MDI、皮棉、甲醇、丁苯橡胶、液化天然气,5种商品周涨幅在4%至11%不等。 聚合MDI无疑是“金九银十”中最亮眼的大宗商品。隆众化工数据显示,10月19日江浙地区聚合MDI报价为20800元/吨,10月累计涨幅达22%。 据了解,聚合MDI的此轮大涨主要受到下游冰箱冷柜等领域的需求提振,以及供应端出现的异动。 “今年以来,下游冰箱冷柜需求旺盛,且近期汽车产销良好,工厂合约采购稳定增量,为此轮聚合MDI价格上行奠定了基础。”金联创聚氨酯分析师蒋翼宇表示。 冷冬预期提振部分大宗商品 在9、10月份涨幅位居前列的大宗商品中,动力煤、液化天然气、皮棉等均与冷冬预期有关。随着冬季将至,“取暖”、“抗寒”需求刺激了上述大宗商品的价格行情。 “取暖”需求首先刺激了液化天然气市场持续升温。生意社数据显示,10月19日国内液化天然气报价为2990元/吨,较9月初已累计上涨逾23%。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训栋表示,随着各地气温的持续下降,城市燃气公司补库存需求增加,这将带动液化天然气需求量增加。2020年冬季的液化天然气需求量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 抗寒离不开穿衣,近期,纺织服装行业也日趋景气,市场需求旺盛,棉花、涤纶、粘胶等纺织服装原料也出现了一波强劲走势。生意社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皮棉、涤纶短纤、粘胶短纤10月的累计涨幅分别为15.76%、5.73%、13.54%。 江苏盛泽某纺织品贸易企业业务负责人表示,相关大宗商品的火爆行情源于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整体提升。一方面,国内“双11购物节”将至,生产备货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外贸订单有所增加,部分国家订单转移到国内。除此之外,民间传言的拉尼娜现象也提升了“寒冬”预期,业内对冬衣大卖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