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国内期市早盘交易时段,沪银主力合约开盘后快速攀升。北京时间9时22分,涨幅超过4%。
(原标题:今年以来涨幅超85%!新能源车板块再掀涨停潮,还能上车吗?机构最新策略来了) 在本周拉锯3个交易日后,12月25日,在主要股指显著反弹的背景下,新能源车板块大幅拉涨,全天涨幅达3.46%,再度逼近年内高点。目前多数机构预计,明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将大幅增长。机构看多情绪不减。板块指数今年以来涨85.54%受A股走强、年末机构投资者对于人气板块关注度不减等正面因素提振,12月25日,A股新能源车产业链强势爆发。具体来看,新能源车板块指数全天拉涨幅度达3.46%,接近不久前创出的历史高点。截至目前,新能源车板块指数年内的涨幅已高达85.54%。9月下半月以来新能源车板块指数日K线走势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板块龙头个股方面,阳光电源、国轩高科、多氟多、爱康科技、孚能科技等大市值个股涨幅居前,涨幅超5%的个股多达26只。另一方面,截至目前,不仅新能源车板块指数大幅跑赢了今年A股主要股指,不少龙头个股年内涨幅也超过100%。全球电动化趋势继续加速国元证券预测,今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接近300万辆的水平(中国130万辆,欧洲120万辆,美国35万辆),同比增长约30.4%。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420万辆(中国173万辆,欧洲有望反超中国达到178万辆,美国58万辆),同比增长40%。安信证券的最新研报显示,碳排放政策的倒逼是欧洲新能源车增长的根本原因。目前,包括奔驰、奥迪等车企纷纷加大投资规划,加速自身在平台化车型的开拓。与此同时,以特斯拉、福特为首的车企更是将自身的产能规划和工厂建设于欧洲进行布局。该机构认为,明年以欧洲为代表的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增长将会加速,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车产业链龙头公司未来在海外市场份额的提升。在具体策略方面,兴业证券表示,在新能源车产业革命来临之际,建议重点把握三大趋势性投资机会,具体包括特斯拉链、LG化学链和宁德时代链等。新能源车板块投资机会未完八阳资产指出,从整车销售数据来看,中汽协发布的11月新能源产销数据显示,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8.3万和18.6万辆,环比增长17.0%和25.1%,同比增长100.7%和137%。在新能源车下乡政策支持、年底厂商促销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下,新能源车产销持续超预期。八阳资产还表示,受益于北京、上海等地相关充电桩政策和规划落地,充电桩数量增长提速,配套趋完善也提升了新能源车的消费信心。因此,尽管板块指数年内涨幅较大,但新能源车板块中期仍有投资机会。 璞远资产投资总监韩鹏举分析,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日趋明朗,资本市场愈发青睐新能源汽车板块,板块估值持续走高。相对而言,整车板块目前估值较高,性价比优势相对偏低。8月以来,部分强势整车厂商股价涨幅均超过100%,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未来车企销量能否支撑预支的业绩,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韩鹏举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及中游细分龙头企业将进入阿尔法成长通道,业绩确定性更高,尤其是中游电池、设备、材料以及上游锂钴等资源企业。经过多年的充分竞争之后,行业格局相对清晰、行业壁垒较高,头部企业的投资价值凸显,建议2021年关注相关个股。
12月23日,贵州茅台开盘后冲高,最新股价站上1900元,涨幅1.06%,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贵州茅台累计涨超60%,最新总市值达2.4万亿。 12月21日,贵州茅台酒2020年度全国经销商联谊会在贵州茅台总部举行。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贵州茅台董事长高卫东在贵州茅台酒2020年度全国经销商联谊会上表示,将加快推进自营、商超渠道、电商渠道建设,严肃整治和处理“高价”“变相高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据了解,近期飞天茅台一批价均价在2830元-2840元左右。 Wind数据显示,目前贵州茅台机构最高目标价为2109元/股,最低目标价为1295.06元/股。 截至发稿,酿酒板块涨幅2.77%,金种子酒涨幅超8%,青青稞酒、伊力特、ST舍得涨幅超4%。
一、特征一:新股上市前业绩表现优异,市值等因素而非基本面主导短期股价 从新股上市前几年的财务数据看,其业绩表现明显优于存量市场。我们以2014-2020年间上市的新股作为样本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这些新股上市前三年的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8.1%和16.1%,ROE为23.3%。相比之下,同期存量A股的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9.4%和8.8%,平均ROE仅10.6%。可见,新股上市前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存量A股。成长性方面,新股上市前的表现同样明显优于存量A股。2014-2020年,A股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三年的收入和利润CAGR均值分别为18.0%和25.1%。而相比之下,同期已上市A股整体营收和利润CAGR分别仅10.9%和8.8%。 由于市场对大部分新股的了解较为局限,因此对新上市公司基本面判断往往以其历史业绩为锚。而大部分新股表现出的优异历史业绩,使得基本面不是新股上市初期股价的主要考虑因素。我们以各年度开板涨幅(核准制)或首日涨幅(注册制)居前20%和后20%的次新股为样本,研究其涨幅与不同盈利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的关系。以2020年上市新股为例,2020年开板涨幅(核准制)/首日涨幅(注册制)在前20%的新股平均涨幅高达452.5%,后20%则只有68.6%。但是,2020年涨幅前20%的新股平均毛利率/净利率/ROE分别为41.55%/15.16%/18.18%,反而低于涨幅后20%新股的42.54%/18.10%/23.36%。成长性方面,2020年涨幅前20%的新股在上市前三年整体营收CAGR和利润CAGR为22.11%和31.97%,同样没有明显高于涨幅后20%的24.99%和31.82%。而从我们统计的2014至2020年期间数据看,各年度上市新股的开板涨幅(核准制)/首日涨幅(注册制)均没有表现出与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正相关性。若把投资期限略微拉长至新股开板日/上市首日后一个月,期间股价同样没有表现出和基本面显著的正相关性。若以各年度开板日/上市首日后一个月内涨幅居前20%和后20%的次新股为样本,2020年上市新股中涨幅前20%的新股平均毛利率/净利率/ROE分别为37.81%/18.97%/23.43%,涨幅后20%的新股为38.57%/19.05%/23.00%。成长性方面,2020年涨幅前20%的新股在上市前三年整体营收CAGR和利润CAGR为29.05%和35.41%,涨幅后20%的新股这一数据分别为29.18%和36.99%。可见,在新股开板/上市首日后一个月的期间内,次新股股价与基本面仍然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新股分散的筹码结构放大了交易层面因素的影响,小市值且持股分散的新股在上市初期股价表现显著更强。在当前A股新股询价机制下,参与网上申购的均为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因此我们用网上申购中签率来衡量新股首发时的筹码集中度,中签率越低的新股意味着申购的投资者越多,首发的股份越分散。2020年开板涨幅(核准制)/首日涨幅(注册制)在前20%的新股平均首发市值仅17.54亿元,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0287%,涨幅后20%的新股平均首发市值则为25.21亿元,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0384%。若从开板日/上市首日(不含)后一个月内期限看,涨幅前20%的新股平均首发市值为22.58亿元,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0276%,涨幅后20%的新股平均首发市值为27.73亿元,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0388‰。可见,在上市初期,市值小且筹码分散的新股更适合“炒新”,其市场表现显著优于大市值新股。 从注册制新股的经验看,上市初期涨幅靠前的新股往往具有更低的首发估值。虽然核准制新股首发估值基本在23倍,但注册制新股首发估值由市场化的询价机制决定,因此后者可以用于研究新股估值与上市涨幅间的关系。2019年首日涨幅在前20%的注册制新股平均首发PE为48.26倍,涨幅后20%的平均首发PE为50.64倍。2020年首日涨幅前20%和后20%新股的首发PE分别为39.17倍和50.40倍。可见,上市首日涨幅高的注册制新股往往具有更低的首发估值,这一规律在上市后一个月的期间内同样适用。以2020年上市注册制新股为例,在首日后一个月内涨幅前20%的新股,平均首发市盈率为37.95倍,涨幅后20%的新股这一数据则为40.75倍。 二、特征二:新股上市后业绩快速分化,中长期股价回归基本面主导 虽然新股上市前几年业绩表现优异,但上市当年开始,多数新股的业绩增速便明显放缓。2014-2020年,A股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三年的收入CAGR均值为18.0%,上市前两年的收入CAGR均值16.9%,而上市后收入增速则出现了快速下滑。相同样本公司在上市当年收入增速均值为14.2%,上市当年至次年收入复合增速为14.9%。而利润方面,新股上市前后的差异更加显著。同样以上述公司为样本,其上市前三年和前两年利润CAGR均值分别为25.1%和29.9%,而在上市当年利润平均增速仅11.3%,上市当年至次年的利润复合增速更是下滑到6.5%。 新股上市后业绩增速大幅放缓的可能性使得投资者在中长期更注重次新股基本面。而新股上市一段时间后,投资者对其了解程度也有所加深,有效市场往往能筛选出业绩含金量高的次新股,使其在中长期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我们用新股开板(核准制)或上市首日(注册制)后12个月内股价走势来衡量次新股在经历上市初期普涨后的中长期表现。数据表明,次新股中长期股价走势与基本面高度正相关。以2020年为例,中长期涨幅前20%的次新股毛利率/净利率/ROE分别为46.08%/13.46%/32.27%,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涨幅后20%的41.28%/13.00%/13.84%。成长性方面,中长期涨幅前20%的次新股上市前三年营收CAGR/利润CAGR分别为34.91%/54.54%,涨幅后20%的次新股对应数据则只有25.51%/21.72%。另外,新股开板日/上市首日后12个月涨幅与其上市当年业绩增速具有更为显著的正相关性,2019年上市新股中涨幅前20%的公司上市当年营收CAGR/利润CAGR分别为29.76%/37.40%,涨幅后20%的次新股对应数据则只有4.72%/-1.80%。我们认为这反映了在有效市场中,随着对新股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专业投资者在新股交易中充分地体现了对新股真实成长性的判断和预期。 三、特征三:资金加速向头部次新集中,注册制下不同质地公司估值分化或加速 中长期看,A股新股还呈现出另一大特征,即与存量市场相同,资金加速向大盘股集中。根据我们的统计,2014年上市的新股中,首发市值前10%的公司年成交总额占同年所有上市新股的13.1%,市值后50%的公司年成交总额占比达41.4%。而到2020年,市值前10%的新股年成交总额占比达28.9%,已逼近市值后50%公司的32.9%。可见,在次新股板块,资金同样更偏好大市值龙头企业,且从美股的经验看,这一偏好仍将持续提升。2020年新上市的美股中,首发市值前10%的公司合计成交额达9567.8亿美元,占当年所有上市新股总成交额的75.0%,而市值后50%新股合计成交额仅907.1亿元,占比7.1%。可见,美股市场资金向头部新股集中的趋势发展得更为极致。 注册制板块对新股定价效率更高,资金对龙头股的偏好加速不同质地新股估值分化。注册制板块在新股发行定价方面更为市场化,上市前5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且平时涨跌幅上限提高至20%,因此注册制新股在更短时间内便可被市场充分交易,板块对新股定价效率更高。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推出以来,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1.6倍和28.3倍。虽然目前两个板块的次新股整体估值均随着股价的上涨而分别提升至67.3倍和43.0倍,但内部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具体来看,科创板首发市盈率分布高度集中,43.9%的已上市公司首发PE集中在40-60倍区间,另有29.0%集中在20-40倍的区间。而上市后科创板公司估值水平快速分化,市盈率分布的标准差由首发的47.5提升至当前的67.3,其中资金偏好的龙头公司估值抬升最为迅速。目前科创板已有44.7%的公司PE高于60倍,其中22.3%高于100倍。创业板(注册制)同样表现出这一趋势,首发上市时63.5%的公司PE分布在20-40倍,而目前60倍以上占比已达31.7%,市盈率分布标准差亦从上市首日的12.6提高到目前的43.0。在资金偏好大盘龙头股的鲜明风格下,更高效的定价意味着不同质地公司间估值的快速分化,从而在中长期强化优胜劣汰的新股市场环境。借鉴美股的经验,流动性的高度集中使得头部次新的市场表现远优于尾部次新。以2020年上市美股为样本,首发市值前10%新股当年平均涨幅为75.2%,后50%新股当年平均涨幅仅6.5%。
指数早盘震荡下行,午后拉升回暖,三大股指集体翻红,油气、造纸板块维持强势,水泥、军工股活跃,口罩、券商、电力等板块也先后拉升,航运、酿酒、半导体等走弱,两市成交额连续三日破万亿,但个股依旧跌多涨少,市场氛围差。 盘面上看,欧佩克+就2月份石油产量达成协议,油气采掘概念全天领涨,恒泰艾普(300157)涨20%,中曼石油(603619)封板;纸浆期货大涨推高造纸板块,青山纸业(600103)、宜宾纸业(600793)、美利云(000815)拉升涨停;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发酵,医药、口罩等板块拉升,搜于特(002503)、以岭药业(002603)等涨停;军工板块活跃,晨曦航空(300581)大涨20%,新余国科(300722)、天海防务(300008)涨逾10%;港口航运板块跌幅居前,宁波海运(600798)、连云港跌8%;酿酒股整体走弱,尾盘白酒股部分回暖。 两市连续三日破万亿 北向资金净买入2.36亿元 成交量方面,两市合计成交金额11669亿元,连续三日维持在万亿水平。北向资金成交量为1402.68亿元,占比A股总成交量的比重为12.02%。东方财富(300059)成交量114.5亿元,排在两市第一。 具体来看,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2.3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18.69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6.33亿元。 同花顺复盘: 透视龙虎榜:游资出手助推中国“神车” 雅化开板机构外资齐加仓 涨停复盘:“万亿”成交量成标配?行情分化 机构抱团大市值 抱团效应扩散 大市值股票的“牛市”持续延续 今日三大指数午后震荡回升,市场分化,3000余只个股下跌,涨幅超9%个股逾60家,整体赚钱效应较差。总体上,抱团主线白酒、光伏、锂电大幅分化,资金流入军工、农业,水泥基建板块。 数据显示,两市总市值超过1000亿的个股,近1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9%,近6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达24%。总市值50亿以下个股,近1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2.98%,近6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9%,近日涨幅靠前和成交量大的个均是行业大市值龙头。 从抱团股来看,今日则有了扩散的迹象,一些低位板块核心股出现明显的异动,例如,昔日“神车”中国中车(601766)盘中快速拉升封涨停,截至收盘,该股报5.89元,成交超19.78亿元。其H股亦大涨超19%。 此外,“泥中茅台”海螺水泥(600585)盘中一度冲刺涨停。 “猪茅”牧原股份(002714)更是三天大涨26%。 上述这些个股都是各自领域的龙头,相比于新能源、大消费,这类股的估值相对较低,而其业绩确定性同样较强,因此,也成了部分高位股资金撤离后的去处,此外,抱团股扩散迹象也暗示了资金对于部分高位股的认可度在逐渐下降。 详情:以大市值股票的“牛市”持续延续 但是这些变化值得注意! 企业迎“十四五”订单 军工板块再获追捧 今日两市成交额再破万亿,国防军工板块表现亮眼,盘面上,晨曦航空20%涨停,新余国科、天海防务涨超10%,中航高科(600862)、三角防务(300775)大涨逾8%,其余个股纷纷跟涨。 从军工ETF来看,今日再度上涨1.08%创下历史新高,从去年11月以来军工ETF持续上行,累计涨幅已达34.91%。 消息面上,1月1日,新修订的《军队装备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强调坚持战斗力为唯一的根本标准。在确定性的消息催化下,机构纷纷表示未来军工行业武器装备建设产业链有望受益,迎来发展黄金期。 近期,核心军工企业陆续开始收到“十四五”订单,并且部分企业已于三季度开始备产。民生证券观点称,军工板块从各时间维度来看,增长逻辑如下,短期,疫情影响消除,军工核心资产订单在2020年三季度环比持续提升,全年业绩有望稳定增长。中期,军队采购需求将于“十四五”期间显著提升。长期来看,武器装备存量仍然偏低,新型装备占比较小。 对于军工板块,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表示,军工板块在202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军工股票属于高风险特征,因为主要是讲故事、讲题材,而没有业绩支撑。到了2020年,随着国家在国防方面的建设与支出,许多国防军工类的公司真的有了订单,因此2021年要看军工股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它的板块风险就从高风险降到了中等风险。 详情:企业迎“十四五”订单 军工板块已成“价值投资”?公募机构主动加仓 行业重点标的速览 年报预喜 长春高新再创历史新高 1月月6日,素有“激素之王”之称的长春高新(000661)迎来大涨。截至今日收盘,长春高新上涨6.84%,收盘价为509.60元,收盘价创历史新高。 此前,长春高新股价从2020年年初230元左右上涨到8月最高513.50元,涨幅超过120%,经过调整后股价回落至370元左右,如今又重新站上500元。 消息上,昨日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2020年全年公司预计盈利30.18~31.95亿元,同比增长70-80%;每股收益7.46~7.89元。 业绩远超预期。 长春高新业绩超预期主要来自于金赛药业和百克生物。2020年四季度金赛药业生长激素的销售恢复快速增长,百克生物的鼻喷流感疫苗于2020年获批上市,显著增收业绩。 市场人士认为,在经历了连续的抱团炒作后,随着年报预告的逐渐披露,龙头股也将迎来分化,业绩增长强劲、成长性较好的龙头公司有望进一步获得资金的青睐,而业绩表现不及预期的或将迎来估值回归。 详情:“激素之王”长春高新股价重回500元!净利大增80% 远超预期!
(原标题:月度涨幅王如何炼成:要么新股新气象,要么概念题材漫天飞) 又是一年惊心动魄的行情。自年初以来,A股市场震荡上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中间历经两次探底,整体风格以流动性驱动为主,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明朗,风格转换为盈利增长驱动,直到年底确定顺周期方向。细化至月度行情来看,每个月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那些月度涨幅最高的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三季度依旧在亏损,然而却并不影响其成为月度“涨幅王”。曾有投资者测算,如果以2万元本金每月精准踩点“涨幅王”,2万成功变10亿,一年实现10个小目标。虽然,这种极端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但对于脱离了业绩支撑的“涨幅王”来说,背后埋伏的各路资金,暴涨路上的神秘力量们,确实赚得钵满盆满。最终,又是谁成了“接盘侠”?而如果将上市新股也囊括至排名中,可以发现,有7家月度“涨幅王”为当月或上一月月底上市的新股,其中,3只新股月度涨幅超4倍。选对了股,打新收益依旧很高从统计口径来看,是否囊括上市新股,对于榜单的影响也较大。只有1月份的模塑科技(000700.SZ)、3月份的中潜股份(300526.SZ)、4月份的神驰机电(603109.SH)、11月的小康股份(601127.SH)以及12月截至目前的隆利科技(300752.SZ)稳坐榜首。在12只月度涨幅排名第一的个股中,就有7只为上市新股,斯达半导(603290.SH)、万泰生物(603392.SH)、三人行(605168.SH)、首都在线(300846.SZ)、西域旅游(300859.SZ)、立昂微(605358.SH)、新洁能(605111.SH)等。涨幅最高的为首都在线,7月当月涨幅接近6倍,斯达半导、万泰生物分别于2月、5月录得4.5倍涨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A股鼠年首份IPO,斯达半导上市首日(2月4日)股价大涨44%,此后接连收获了22个涨停板,可谓“中一签赚10万”。由此,有投资者将其与特斯拉扯上关系,不过其董秘回应:不是特斯拉的供应商。从截至目前的年内涨幅来看,上述3只新股均录得超过10倍的涨幅,其中,斯达半导累计大涨19.17倍、万泰生物累计上扬22.2倍、立昂微飙升24.81倍。概念、热点、故事漫天飞舞如果刨除新股影响,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股价能够在短期内涨幅较大,无外乎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叠加:业绩爆发、重大信息、热点概念、资本运作、庄股炒作等。不过,在这12只月度涨幅排名第一的个股中,除了道恩股份(002838.SZ)、小康股份、申通地铁(600834.SH)的业绩增长尚可以作为支撑外,其余个股更多是基于市场传闻、热点概念,甚至于完全脱离基本面的资金炒作。热点概念的比如模塑科技。1月份,整体市场风格延续着去年,受春节因素影响,原本不多的交易日中,模塑科技是妥妥的主角,缘于其称接到了特斯拉“订单”,股价一飞冲天,为此,深交所下了关注函,要求说明与特斯拉签署正式采购订单或协议的具体情况。实际上,特斯拉订单占模塑科技整体营收比例非常小,但诸如特斯拉概念、新能源概念总能引爆市场非理性追捧,中能电气、神驰机电均是案例。神驰机电在4月中旬开始大幅上涨,正是缘于特斯拉概念的市场传闻,对此,神驰机电公告称,跟特斯拉无业务往来;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品占比极少,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无关。自2月3日录得涨停开始,道恩股份受益于口罩概念大幅上涨,股价于3月10日盘中飙至上市以来最高点(62.13元/股),被称为抗疫牛股,公司股东、高管还趁机抛出了减持计划。凯撒文化(002425.SZ)在“字节跳动概念”、“免税店概念”双重刺激下股价风生水起,在6月之中的11个交易日上演9个涨停板。另外,由于间接参股国内EDA龙头华大九天,申通地铁于5月份实现九连板,股价翻倍。中潜股份虽业绩平平,但故事不断。自3月10日开始,公司股价开启一波涨势,4月3日盘中一度飙至182.77元/股,刷新历史高点,19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近2.2倍。2019年以来,中潜股份先后多次披露跨界收购或对外投资的公告,称拟进入5G、云计算、半导体等热门行业,10个月内股价暴涨约10倍,其间多次收到深交所问询函,还两次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书。10月20日,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潜股份实际控制人仰智慧因在海外大举进军博彩业,被外界戏称为“海外赌王”,擅长资本运作,但逃不过监管的眼睛。12月14日晚,中潜股份公告,公司收到实控人仰智慧通知,其于12月11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证监会决定对仰智慧进行立案调查。8月下旬,一波炒小炒差之风涌起,搅动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完全脱离了基本面。8月19日,妖股天山生物(300313.SZ)登场,2次被深交所停牌核查,股价从5.83元涨至9月8日的34.66元,仅12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达到惊人的494.51%。另外,豫金刚石(300064.SZ)、新余国科(300722.SZ)等也因多日涨跌幅异常,而进入深交所持续重点监控名单,其中,新余国科股价自8月21日起,两个多月时间暴涨近4倍。深交所10月9日发布的监管动态显示:9月28日至10月9日,深交所共对38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交易情形;对多日涨跌幅异常的“豫金刚石”“新余国科”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共对8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核查,并上报证监会4起涉嫌违法违规案件线索。暴涨背后的神秘力量单纯的热点虽然可以刺激股价在短期内大幅上涨,但持续的上涨则需要力量的支撑:或是身后潜伏着大量短线资金,或是神秘资金提前埋伏,实力型游资也在幕后撺掇,不明就里的散户们跟风操作,资本玩家从中获利。龙虎榜数据显示:凯撒文化在6月18日~6月2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以及7月2日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20%,其间,买卖方席位频繁出现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国元证券上海虹桥路证券营业部、国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证券营业部,而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游资扎堆的地方。7月8日早盘,凯撒文化上演天地板,此后便一路下挫。5月25日~5月27日,申通地铁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20%,国泰君安南京太平南路证券营业部再度出现在买方席位,净买入达5463.33万元。同样的,豫金刚石9月22日价格振幅达到30%,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证券营业部出现在买方席位,净买入2013.26万元,9月23日~9月25日又将其卖出,不过,这5日,豫金刚石区间跌幅超过25%。天山生物等开创了一个“先河”,即散户抱团炒作。在8月19日以来的9个交易日,天山生物交易炒作迹象十分明显,短线资金接力炒作,大量投资者盲目跟风,机构投资者参与度低。根据深交所的通报:买入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买入金额占比97%;持股市值小于30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为核心主力,买入金额占比近七成;机构投资者整体参与度低,买入金额占比仅3%;从买入居前账户交易习惯来看,平均持股时间短,短线交易特征明显;涨停板买入封单较为分散,中小投资者为主要力量。与被热炒的天山生物一样,新余国科的主要交易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中小投资者。 数据显示,9月21日至10月9日,中小投资者交易金额达121.6亿元,交易占比达67.62%,另有24.42%和7.95%的交易来自其他自然人和机构,不过机构在上述期间处于净卖出状态。爆炒过后,则是一地鸡毛。12只“涨幅王”中,有8只个股在称王之后的第二个月遭遇大幅下挫。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房住不炒”,地方调节政策仍在持续。政策的持续增码导致许多新房价格涨幅放缓,12月份楼市调控继续从严。 1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从新房价格的变化来看,11月价格涨幅明显缩小。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数为36个,跌至3月以来的最低值,下跌城市数增至28个,达到4月以来的最高值。从涨幅来看,各线城市环比涨幅收敛到0.1%-0.2%的较低水平。 中指研究院上海研究总监方颃指出,新房价格涨幅放缓最重要的是持续政策监管,7月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加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中央强调问题的迅速应对和处置,并及时采取目标政策措施。推出监管政策的城市也从第三季度热点二线城市逐渐扩大到部分3至4线城市。另一方面,在市场短期供应比较充足的背景下,住宅企业为了取得业绩,价格方面采取打折措施,改变价格是不可避免的。在一些城市,还有加强信用、提高签约金比率等。 12月楼市调控继续从严,多城加码楼市调控 仅12月上半月就有多个城市加码楼市调控。 12月1日,西安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官方微信号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通知》明确调整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商业贷款预付比率及公积金贷款预付比率,同时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加强预售资金监督等。其中,西安市已有住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住房,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商业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40%。第二套住房购买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贷款首付比例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