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1月11日消息 瑞银中国策略主管刘鸣镝表示,乐观预期沪深300在2021年涨幅为13%,恒生指数为9%。她谈到,去年三季度经济增长见底,伴随着货币政策正常化,预计我国今年GDP增长达8.2%。居民家庭或提高对股票、基金、保险的配置,龙头股投资仍然非常重要,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个年度过去了,投资者们总结成败得失,发现白酒板块成为最大的赢家,以至于白酒投资者们很凡尔赛地总结了一些段子,比如说: 每年A股都有一个特别牛的板块,比如今年的白酒,去年的白酒,前年的白酒,以及大前年的白酒…… 整个2020年,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白酒概念从2891点,一路高奏凯歌至6901点,涨幅达到139%,在整个市场几无敌手。 白酒板块中,无论是龙头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成长型小巨头山西汾酒(行情600809,诊股)、酒鬼酒(行情000799,诊股),亦或是排名倒数的亏损企业青青稞酒(行情002646,诊股)、金种子酒(行情600199,诊股),都迎来了大涨。 白酒股还会一直涨吗?2万亿茅台和万亿五粮液,是否真的没有天花板?青青稞酒、金种子酒、皇台酒业(行情000995,诊股)这种市值与基本面严重背离的情况,还能持续多久? 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测一下。 天花板 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贵州茅台(600519.SH)报收1998元,当日上涨3.36%,离下一个关隘2000元,仅一步之遥。 茅台市值破万亿时,还有人表示质疑,股价突破1000元,这些人将信将疑,市值站上2万亿之后,只剩下顶礼膜拜,如果股价再轻松突破2000元,只能是一股封神了。 就在几年前,人们还热衷于讨论中国酒王贵州茅台与世界酒王帝亚吉欧(最新市值6000亿元左右)之争,没过多久,再也没有人讨论这样的话题了。 如果说贵州茅台20万一手的投资门槛让很多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给中国酒王抬桩,一直是大机构和更大机构的专属,那么,五粮液(000858.SZ)则成为大中小投资者眼中的另一个茅台。 曾力压茅台、多年与之争夺中国酒王的五粮液,今年股价的涨幅更猛:贵州茅台今年股价从1128元到1998元,上涨了77%,五粮液则从132元翻倍至291.85元,涨幅达到121%。 最新数据显示,A股市值突破万亿的公司仅4家:贵州茅台2.51万亿元,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1.35万亿元,五粮液1.13万亿元,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1万亿元。1个茅台,超过了1个工商银行+1个农业银行。 业绩增速下滑、涉嫌利益输送、董事长非法披露……这些可能都无法撼动茅台的地位,市场仍然在不断添柴加火,难道真的没有天花板? 坐火箭 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登上万亿宝座并非一日之功,他们去年的市值涨幅,若不考虑权重,甚至还低于板块均值。全年涨幅最大的白酒股,当属酒鬼酒和山西汾酒(600809.SH)。 酒鬼酒(000799.SZ)股价从36元到156.50元,1年时间上涨了335%,成为A股涨幅最高的白酒股;山西汾酒次之,股价从88.91元上涨322%至375.29元。 酒鬼酒是二线高端白酒品牌中的中流砥柱。特别是当2020年白酒行业挤压式增长持续,以水井坊(行情600779,诊股)为代表的二线高端白酒业绩下滑,酒鬼酒仍然保持了业绩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接近80%,更显示出其特殊价值。 业绩给力、央企加持,再加上长期不间断涨价以对标茅台等原因,酒鬼酒自然脱颖而出——人们早就忘了,酒鬼酒曾因行业调整、资本玩家操盘、塑化剂事件三起三落,一度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命途多舛的高端品牌。 山西汾酒发力的动力,则更加直接。集团内部资源整合,更多白酒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华润作为战略投资者入局,长期利好;山西汾酒更是顺应行业趋势,将高端化和全国化作为公司业务重心,青花瓷汾酒畅销全国,成为冲击茅五洋泸第一阵营最具实力的选手之一。 过山车 追求茅台和五粮液的人,看重的是行业最头部的资源;酒鬼酒和山西汾酒的拥趸,显然是成长性的爱好者。那么,年底这波炒作末尾白酒股的风潮,到底是什么来头? 白酒板块,成功者的路径各有各的不同,而失败者的滑铁卢,却总是有几分相似:业绩下滑直至陷入亏损边缘,股价一蹶不振长期低迷。 但是,这个最常见的逻辑,在年底被打破。 那段时间,青青稞酒(002646.SZ)和金种子酒,涨停与跌停交相辉映,最终,前者收获87%的全年市值涨幅,后者股价从6.25元蹿升至19.41元,上涨了211%。 这是当时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排名最后的两位,也是今年前三季度白酒板块中唯二的亏损企业。 此前已经暂停上市17个月的皇台酒业(000995.SZ),成为“退市旧规”的最后一个幸运儿,于12月16日恢复上市。首日还享受新股待遇,不设涨跌幅限制。当日,公司股价上涨315%至31元,到如今达到31.90元,累计涨幅327%。 单纯论股价涨幅,还未走出泥潭的皇台酒业,位列白酒板块第二,仅次于酒鬼酒。 如果说酒鬼酒和山西汾酒的股价坐上了火箭,那么,青青稞酒、金种子酒(600199.SH)、皇台酒业就像是坐上了过山车。 没有任何基本面支撑的股价暴涨,犹如空中楼阁,能持续多久?谁都知道过山车的下一段是什么。 涨不动 白酒股真的可以随便买吗?那可不一定。 白酒板块普涨、特别是龙头成为行情主力的前提下,百亿酒企顺鑫农业(行情000860,诊股)(000860.SZ)于今年上演了几轮过山车行情。 盈利能力下滑、经营性现金流暴降,特别是2020年Q3成为上市20多年来的第一次单季度亏损,让市场提高了对顺鑫农业的戒备。就整年度而言,公司股价仅上涨了39%,在动辄翻倍的白酒板块,分外扎眼。 出身、产品颇为相似,但体量更小、白酒业务占比更少的红星股份重组案,直接让上市公司大豪科技(行情603025,诊股)在12月拉出12个涨停板。老大哥顺鑫农业情何以堪? 不过,整个白酒板块,2020年涨幅最小的竟然是口子窖(行情603589,诊股)(603589.SH)。公司股价从54.82元到68.90元,年累计涨幅只有区区26%不到。 口子窖曾是二线白酒中的佼佼者,在安徽及周边区域的中高端白酒市场中,能顶住古井贡酒(行情000596,诊股)和洋河股份(行情002304,诊股)两位大哥的压力。 但是,公司近年业绩疲软。更关键的是,口子窖上市之前的MBO造就了数位白酒富豪,他们自2019年以来大手笔减持,甚至以公司回购来做掩护,最终抑制了股价的增长。 说起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安徽白酒四朵金花,百亿巨头古井贡酒,高端出彩的口子窖,以及以洞藏闻名于世的老三迎驾贡酒(行情603198,诊股),股价的涨幅竟然远不如老末、深陷亏损的金种子酒。
12月31日,2020年A股圆满收官,回顾全年,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大小指数携手上行,创业板指领衔大涨65%。 其中,沪指涨幅接近2%,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深成指涨幅接近2%,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创业板指涨幅超过2%,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 两市合计成交超过9500亿元,行业板块呈现普涨态势,券商与军工板块大涨。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近30亿元。 从全年表现看,沪指累计上涨近14%,深成指上涨近39%,创业板指上涨近65%。 板块方面,白酒行情贯穿全年成最强风口,半导体、病毒防治、食品饮料、免税、军工、光伏、新能源车、顺周期、锂电池等热点板块轮番演绎,成为市场上行的强劲动力。
12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涨1.72%报3473.07点;深证成指涨1.89%报14470.68点;创业板指涨2.27%报2966.26点。 (图片来源:同花顺)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海外环境变化等因素印象,三大股指年内变动明显,但从总体看,全年市场呈结构性牛市,资金进一步向趋势龙头集中。 回顾全年,上证指数由年初的3083.78点全年累计涨13.87%;深证成指由年初的10656.41点全年累计涨幅达38.73%;创业板指由年初的1836.03点全年累计领衔大涨65%。 从全球股指变动看,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深证成指以全年38%的涨幅在全球41个主要指数中居于第11位。纳斯达克100指数位居全球第4,涨逾47%。上证指数以13.88%的涨幅位居第23名,香港恒生指数全年累计跌3.4%,排名第35位。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市值方面,据搜狐财经统计,12月31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45.55万亿元,深市为34.11万亿元,两市合计市值为79.66万亿元,较去年年末的59.2万亿元增20.46万亿。 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达1.75亿,按此计算的话,年内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10.49万元。 白酒板块一年市值增超“一个茅台” 按板块概念来看,白酒概念、大豆、玉米、农业种植和生物疫苗领涨A股。其中,白酒年初至今涨幅更是超过100%,达138.67%。 白酒概念可谓近年来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不仅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以2.51万亿和1.1万亿的市值稳坐沪深两市“股王”宝座,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酒鬼酒等板块内龙头股股价也频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i问财)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盘,19支A股上市白酒股中总市值达5.18万亿元,相较于年初的2.52万亿元,板块市值净增长2.66万亿,实现总市值翻倍,新增净额甚至高于“贵州茅台”的市值。 在19支白酒股中,有11支年初至今涨幅超100%。其中酒鬼酒、皇台酒业、山西汾酒的涨幅更是突破300%,分别达338.99%、327.04%和322.62%。 涨幅最低的口子窖酒也实现了29%的股价增长。 此外,受疫情影响,今年生物疫苗板块“异军突起”,年初至今涨幅由去年的20.35%,拉升至今年的71.81%,共有康华生物、西藏药业、复星医药等11家企业股价翻倍。 其中,今年4月29日上市主板的股价万泰生物更是大翻22倍,由8.75元/股的发行价,飙升至如今的201.53元/股。 而在沪深个股增速排行方面,生物医药股也频频上榜,万泰生物、英科医疗、康泰医学等均以超10倍的涨幅位居前列。 (图片来源:同花顺) 在跌幅方面,注册制次新股、科创次新股、代糖概念、拼多多概念和NMN概念领跌,次新股势微加剧。 科创板诞生千元股 上市个股方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沪市有1795只上市股票,深市有2345只上市股票,两市合计4140只上市股票,较去年增加了365只。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从涨幅情况看,年初至今,立昂微、万泰生物、斯达半导、英科医疗和康泰医学涨幅逾1000%。其中,立昂微和万泰生物涨幅更是超过2000%。 立昂微今年9月在A股主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股价上看,立昂微发行价为4.92元/股,上市三个月至今,股价上涨逾25倍,市值已近500亿。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从跌幅情况看,*ST环球、*ST天夏、*ST实达、*ST当代和ST八菱全年累计跌幅居于前五位,跌幅均超75%。其中,*ST天夏股价自12月16日至今已连续12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此外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收盘,今年累计上涨逾100%的股票有433只,累计上涨逾50%的公司有890只,跌去50%以上的股票仅有58只。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A股共有396家公司成功上市,募资总规模高达4670.72亿元。 与2019年相比,今年上市企业无论数量和募集规模均有大幅度增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有203家公司上市,募集规模共计2564.01亿元。 今年,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也为A股市场增加了大量的上市公司。据同花顺统计,2020年,共145家科创板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规模达2151.16亿元。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此外,在今年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之中,更是诞生了唯一一只能与“股王”茅台一较高下的股票。12月1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石头科技盘中一举突破1000元大关,正式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唯二千元股。 有着“疯狂的石头”之称的石头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家用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他清洁电器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是继华米和云米之后,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今年2月,石头科技以271.12元/股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当前石头科技最新市值已经突破680亿元。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据科创板发委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共有527家企业申请科创板上市,有63家科创板企业遭终止审核,包括康代智能、锦波生物、正济药业、昆腾微科、新朝阳等。 其中,正济药业的科创板IPO申请于12月3日获上交所受理,时隔不足一个月,尚未受上交所问询便主动撤回IPO申请。对此,上市委于12月25日作出了终止审核决定。 年内16家企业摘牌退市 2020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退市新规也逐渐趋于完善。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向市场发布了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借鉴了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经验,对退市指标、退市流程、风险警示情形及退市相关交易安排等进一步完善优化。 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企业数量合计16家,较去年退市企业数量多6家,创下了近年来A股市场退市数量的新高。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其中,凯迪退、暴风退和龙利退的退市原因分别为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财务数据以及连续4年亏损。 除上述3家退市企业外,其余13家退市企业退市原因均为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其中,因面值和触及财务指标退市的企业数量共9家,占比最高。 据Wind显示,今年内,千山药机、金亚科技、龙力生物、保千里均因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而告别A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退市的企业中还包括暴风退、乐视退这2家备受关注的企业。 11月10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正式退出A股市场,结束了5年的上市。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7月28日,暴风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今年9月21日,暴风集团进入退市整理期,成为首只跌幅20%的退市股。 此外,昔日“明星股”乐视网已于今年年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并于7月21日正式摘牌。 据Wind显示,乐视网已连续3年陷入亏损,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亏损138.78亿元、40.96亿元和112.79亿元。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东贝集团(601956.SH)今日一字跌停,截至收盘报12.06元,跌幅10.00%。 12月25日,东贝集团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今年内首例B股成功转A股企业。据悉,东贝集团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贝B股,发行股票2.11亿股,发行价格9.77元/股,发行后总股本5.11亿股。 上市当日,东贝集团开盘报11.39元,涨幅16.58%;盘中最高报13.75元,涨幅40.74%;最低报11.00元,涨幅12.59%。截至12月25日收盘,东贝集团报13.40元,涨幅37.15%。 据公告,截至12月25日,招商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为东贝集团的第四大股东,其持股数量为166.46万股,持股比例为0.33%。
2021年中国房价同比涨5%。29日,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字化居住:2021年新居住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楼市总体平稳,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收窄至5%左右,同时区域市场表现继续分化,长三角房价涨幅靠前。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特殊冲击之下保持较高韧性,土地、新房和二手房市场交易规模再创新高,对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 报告预计,明年土地市场成交量下降,价格涨幅料收窄至10%左右。新房市场和二手房市场总体成交体量与今年相当,价格上涨幅度从7%收窄到5%左右。金融对房地产的助推逐渐弱化,房价普涨时代一去不返。 这一判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类似。该报告亦预计,2021中国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下降,维持在5%左右。此外,原来预估的在2025年出现住房绝对拐点,即:住房销售额绝对量下降,可能会提前。 分区域看,当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21年,受到土地市场热度较高、人口流入等因素推动,长三角城市房价将保持温和上涨,涨幅靠前。珠三角市场可能受调控影响而有所降温,但市场基本面仍然强劲。其他非核心城市市场降温的可能性更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房地产研究室主任邵挺在当日举办的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政策仍将维持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过,围绕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和体系可能迎来一轮剧变。 具体而言,相关政策可能包括:土地政策方面,落实人地挂钩政策,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改革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金融政策方面,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健全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积极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税收政策方面,有效发挥税收调节机制等。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据同花顺显示,上周,沪指累计涨1.43%,深成指涨1.18%,创业板指涨2.16%。 上周,板块上,电力股掀涨停潮,并带动煤炭、天然气等板块纷纷大涨,资金抱团的光伏、风电、锂电等新能源板块再度走强。 盘面上,钴、电力、有色等板块涨幅居前,白酒、农业、食品等板块跌幅居前。 上周,受军工板块行情回暖影响,多只军工主题基金涨幅居前;而传媒ETF上周大幅回撤4.26%,多只传媒ETF产品收益率下滑。 军工主题ETF净值周内领涨 上周,军工板块行情提振,据同花顺显示,周内军工板块累计上涨1.19%。股票型基金方面,军工主题基金以及军工ETF产品领涨。 据Wind统计,上周股票型产品中,净值涨幅排名第一的产品为鹏华中证国防ETF,周净值增长率为12.52%。 近半年来,鹏华中证国防ETF累计回报率达60.68%;自成立以来该产品的回报率达93.82%。 除鹏华中证国防ETF外,上周,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以12.30%的周净值涨幅位于股票型基金净值涨幅第二位。 此外,鹏华中证空天一体军工A和鹏华中证空天一体军工C周涨幅周净值增长率均为12.32%,涨幅位于股票型基金第三、四位。 上周,股票型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率排名前十的还有华夏能源革新、前海开源中航军工、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华宝中证军工ETF和广发中证军工ETF周产品净值增长率均超10.00%。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方面,受军工板块行情影响,部分重仓军工股、制造股的产品,周内涨幅居前。 据Wind显示,华夏产业升级周内涨幅为12.55%,周内净值增长幅度排名第一。据Wind显示,南方君信C自该产品成立以来回报率为95.74%。 该产品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洪都航空、航发动力、中航沈飞、火炬电子和纳思达。 除此之外,国投瑞银国家安全周净值涨幅为11.80%,位于混合型产品涨幅的第二位。据Wind显示,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回报率达24.10%。 Wind数据端显示,万家瑞益生A重仓航天股,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航电子、中航沈飞、中航机电、中航西飞以及洪都航空。 此外,上周混合型产品涨幅居前的还包括,华夏军工安全、长城久源和中融核心成长,产品周内净值涨幅均超11.50%。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债券型基金方面,据Wind显示,上周格林泓远净值涨幅达5.24%,位于债券基金周涨幅的首位。 此外,财通收益增强A、财通收益增强c、融通通优上周领涨,周内涨幅均超4.40%。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泰信基金旗下3混合型产品领跌 股票型基金净值跌幅方面,上周,传媒ETF产品集体领跌。 其中,合煦智远国证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数C和合煦智远国证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数A周内净值增长率垫底,周内净值分别下滑4.89%和4.87%。 此外,据Wind显示,上周内,富国中证体育产业和融通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周净值跌幅分别为4.22%和4.71%,位列股票型基金净值跌幅的第三、四位。 值得关注的是,上周,其余6只周净值跌幅排名前十的产品均为传媒ETF。其中包括,广发中证传媒ETF、工银瑞信中证传媒C、工银瑞信中证传媒A、鹏华中证传媒、广发中证传媒ETF联接A和广发中证传媒ETF联接C,下滑幅度均超3.80%。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混合型基金方面,泰信基金旗下的3只混合型产品,泰信中小盘精选、泰信鑫选C和泰信鑫选A国信永丰医药健康上周内净值跌幅排名前三为,周内累计跌幅均超为5.40%。 此外,圆信永丰医药健康周内领跌,净值下降4.36%。据Wind显示,该产品近6个月以来,净值回撤达8.85%。 Wind数据显示,该产品的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诚意药业、众生药业、溢多利、金城医药和贝瑞基因。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债券型基金跌幅方面,格林泓远C产品周内跌幅为3.10%,周内净值增长率垫底。 (搜狐财经根据Wind数据端整理) 此外,天弘基金旗下的两只债券型产品,天弘弘丰增强回报C和天弘弘丰增强回报A跌幅明显,周内净值分别下滑2.74%和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