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9年2月CPI同比上涨1.5%以来,CPI同比涨幅再次回到“1时代”。 分析人士认为,猪肉价格环比下降带动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9月CPI同比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猪周期”带动下,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继续下行。 猪肉价格环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15日表示,9月,各地积极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场供需状况总体稳定,CPI环比与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 数据显示,9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9月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1.2%转为下降1.6%。董莉娟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不断改善,储备猪肉投放增多,猪肉供给有所增加。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特别是猪肉价格环比走低,使得9月CPI同比涨幅重回“1时代”。 四季度CPI同比涨幅料下行 展望下阶段物价走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0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预计显著下行,将带动食品价格涨幅继续回落,加之非食品价格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上行走势,预计10月CPI同比涨幅降至1.3%左右。 “预计10月CPI同比上涨0.8%左右。”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在“猪周期”带动下,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回落至1%以内,全年CPI呈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1月至9月CPI同比上涨3.3%,已回落到3.5%的年度控制目标之下。预计下阶段C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全年实现CPI涨幅3.5%左右的目标几无悬念。 PPI同比降幅小幅扩大 数据显示,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9月PPI同比降幅小幅扩大,主要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尚未转正,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价格也有所回落。下阶段,货币政策仍要继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结构性支持力度,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进一步提升企业信心,加速恢复需求。 西南证券认为,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由涨转降。随着国内供需持续恢复和传统生产旺季来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10月初已现上涨趋势,是支撑PPI在10月回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生产加快恢复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暖,预计10月以后PPI将有所回升。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0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0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与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 9月份,各地积极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场供需状况总体稳定。从环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季节和节日等因素叠加影响,鲜果价格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7.3%;受季节因素及部分地区降雨影响,鲜菜价格继续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4.0个百分点;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不断改善,储备猪肉投放增多,猪肉供给有所增加,价格由上月上涨1.2%转为下降1.6%。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非食品中,随着文娱消费逐步恢复,观影人数增加,电影票价格上涨4.1%;新学期开学,课外教育及部分民办学校收费有所上涨,教育服务价格上涨1.6%;夏秋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9%。 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9%,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25.5%,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7.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7.2%,涨幅扩大5.5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9.0%和5.4%,涨幅分别回落5.4和4.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6.9%,降幅收窄12.9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7.7%、9.1%和4.7%,降幅分别扩大5.3、7.5和3.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6%,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5.0%和16.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 据测算,在9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涨幅继续回落,同比降幅略有扩大 9月份,国内工业生产和需求稳定恢复,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P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1%。从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看,价格上涨的有15个,比上月减少2个;下降的19个,增加1个;持平的6个,增加1个。受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由涨转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2.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0.5%。其他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3%,回落0.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0.7%,回落2.3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0.2%,回落0.4个百分点。此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0.4%和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1%。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3.9%,回落1.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9%,回落0.5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7.5%,收窄0.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3%,收窄0.2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6.2%,扩大1.0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9%,扩大0.2个百分点。此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持平。 据测算,在9月份2.1%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了9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由于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回落,带动食品价格涨幅收窄,叠加基数效应显现,拉动9月CPI同比涨幅下行至1.7%。这也是2019年2月以来,时隔一年半CPI重回“1”区间。 “CPI环比与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9月,各地积极落实好“六稳”“六保”政策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场供需状况总体稳定。从环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9%,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25.5%,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7.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据测算,在9月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董莉娟说。 业内认为,9月CPI快速下行,是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回落,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食品价格涨幅显著收窄是CPI回落的主要原因。受去年基数上升的影响,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大幅回落27.1个百分点至25.5%,是食品价格涨幅收窄的主要原因。牛肉、羊肉、蛋类价格涨幅也有回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食品价格整体呈现回落趋势,主要受肉类价格回落带动。“猪肉价格的回落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形成了较高基数,另一方面由于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储备肉投放亦有增加,推动供给逐渐改善。” 唐建伟认为,随着食品价格回落,四季度CPI可能保持在“1时代”。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存栏量不断增加,猪肉价格将稳中趋降。去年下半年是猪肉价格上涨时期,今年四季度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将显著收窄。随着旅游、住宿等行业恢复,未来非食品价格有望逐渐趋稳微升。但消费恢复较为缓慢,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综合来看,前9个月CPI累计同比上涨3.3%,已经回落到3.5%的年度控制目标之内。下阶段,由于CPI去年同期基数加速走高,预计CPI将继续呈现回落趋势,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掣肘。”温彬说。(记者 班娟娟)
原标题:多地政策收紧或致四季度房价降温 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8月,一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稳中略涨,房价仍处于高位,尤其是大湾区区域内城市涨幅领衔全国,价格上涨较快,楼市小阳春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趋紧取向愈加明显。包括中央相关部门对房企座谈要求严控负债,住建部召集近期涨幅较快地区相关负责人座谈,确保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会后沈阳、常州、成都相继收紧调控措施。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但局部房价有异动。下一阶段,在经过地方收紧调控措施、“打补丁”后,四季度房价或有下降空间。 8月全国房价整体微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除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回落外,其余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略微扩大或相同。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涨幅均扩大。8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同比方面,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9%和6.9%,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0.3和1.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0%,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与上月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大湾区城市领衔8月上涨。在8月涨幅位居全国前五的城市中,惠州、广州、深圳等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这些城市房价明显上涨的核心原因还是大湾区的经济恢复相对较好,投资属性相对较高,而各地落地的调控政策执行力度还未抑制住市场升温。其中,深圳7月调控升级后,部分需求转移到了惠州、广州等城市,导致了这些城市房价在投资需求拉动下出现了快速上行。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许小乐表示,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需求有所升温,另一方面则是疫后房企融资环境有所改善,拿地热情较高,一级市场热度向二级传导所致。 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420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年初累计土地成交面积同比增速曲线呈现V型走势,6-8月份更是呈现了正增长态势。多个地区土地成交面积和土地出让金都有大幅度增长。 多地调控政策收紧 在统计局发布房价数据同日,成都发布《关于保持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将加强土地市场调控,优化供应结构;继续执行好差别化信贷政策,严格审查购房首付资金来源,严防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等违规加杠杆购房;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到5年,防范“快进快出”的投机炒房行为。 在此之前,已有深圳、杭州、东莞、宁波、郑州、南京、长春等地收紧调控措施。 7月24日,中央层面召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沈阳、成都、宁波、长沙等10个热点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刻绷紧房地产调控这根弦,坚定不移推进落实好长效机制。 8月26日,住建部再次召集沈阳、长春、成都、银川、唐山、常州等今年以来涨幅过快城市相关负责人,要求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大伟表示,随着房价上涨加速,新一轮调控政策有望继续加码。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则表示,只要限购以及差别化信贷政策不发生改变,楼市热度较高城市的调控持续收紧,房价整体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 四季度房价或有下降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土地溢价率、降低购房杠杆、严控企业负债率成为此次调控的重中之重。 9月9日沈阳市房产局发布调控政策指出,将严格住房用地出让溢价率管控。采取“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配建、竞自持”等方式出让住房用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竞配建、竞自持部分不计入商品住房开发建设成本。 9月11日,常州市发布调控新政指出,新购住房交易时间将延至自取得不动产权证后满4年方可上市交易。同时,对已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60%。 此前,住建部和央行在北京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为房企财务指标划定“三道红线”:房企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大于一倍。 对此,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14日答记者问时也表示,从微观的层面来说,明确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矫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经营行为,行稳致远,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从宏观层面来说,有利于推动房地产行业长期稳健运行,也有利于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下一阶段房价或有下降空间。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预计在“金九银十”期间,在中央反复强调“房住不炒”、地方密集发布收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以及在“三道红线”及业绩指标的压力下,不少房企或将通过以价换量的形式来快速回笼资金。张波表示,受调控影响,9月房企或明或暗打折的现象预计会增多,在拉动销量提升的同时,或对房价起到一定下拉作用。 陈霄说,进入8月份,虽然市场热度不减,但从8月份房价指数来看,上涨城市数量在连续4月增长后,上月止涨转跌,本月持平。这意味着,在当前调控收紧的市场环境下,有更多城市加入到降价队伍中。(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猪肉产能过剩引忧虑,食品加工下跌 ●上涨数月,医药股炒作时期货已结束 ●茅台“跨界接盘”引资金出逃 ●芯片行业迎政策利好,或得基金加仓 ●A股交易量稳定低走,主力出货有阻碍 今天的A股可能又是一个“Green Day”。 早盘时段,上证、深成、创业板低开低走,跌幅接近1%,直到午盘方才实现突破。 从早盘的板块涨跌情况看,今日A股资金流向势必非常明显。 猪肉带来产能过剩引忧虑 早盘食品加工制造、种植业与林业领跌,跌幅在2.5%以上,此前延续了数月热门行情的白酒、猪肉和医药股板块,今天都在延续上个交易日的回调趋势。 食品加工制造板块中,猪肉板块近期利空因素较大。西部牧业以6.74%领跌,龙大肉食、三全食品、上海梅林、恒顺醋业洽洽食品等跟跌,跌幅在5%左右。 最近市场对猪肉价格下跌充满期待。尽管价格仍然维持在高位,但随着8月份后生猪出栏量触底回升并实现明显增长,中国猪肉价格将步入下行通道。长期来看,猪肉价格将逐渐回归至合理区间。 然而在生猪产能恢复、相关企业纷纷宣布扩产能的背景下,市场开始担忧猪肉价格面临下行、产能过剩等问题。 到午盘时刻跌幅有所收窄。 医药股炒作或开始补跌 医药商业方面,老百姓以6%领跌,大参林、国药股份、一心堂、益丰药业跌幅在3%左右。 疫情期间资金抱团炒作医药股,带来一波持续数月的上行甚至翻倍行情。然而随着疫情的结束,医药股行情似乎已经触及天花板,近来有关基金持续阴跌,包括长春高新、山东药玻在内的个股“跌跌不休”。 一定程度上来说,近期医药股的调整属于正常现象。 毕竟在过去的半年内已经上涨了很久,“后疫情”时期,业绩预期和疫情预期已经炒作充分,没有资金炒作的情况下,后续自然就没有了行情。 过去的数月里,大市值医药股在在创业板权重极高,头部迹象较为明显,前期依托短期均线持续性走牛、近期逐级回落,一旦主力出货完成,短时间内反弹回到高位的可能性较低,宜考虑及时割肉止损。 两条公告带跌白酒 白酒板块,酒鬼酒以5.5%领跌,山西汾酒、舍得酒业、老白干酒、贵州茅台、伊力特、古井贡酒跌幅均超过3%。 白酒股的全线跳水,有观点认为是白酒股茅台“跨界结案”引发的“血案”。 9月16日,茅台集团宣布拟向专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50亿元公司债券,用来收购贵州高速的股权,贵州高速是贵州省公路行业的龙头企业。 然而高速公路这一贵州经济的突破口,是以大量融资作为代价的。从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贵州高速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70%左右,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负债高达2894亿,另外,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贵州高速亏损达20亿。 芯片制造、新材料迎政策利好 相较之下,注册制次新股、科创次新股和芯片制造行业表现亮眼,在大盘整体微跌的大环境下,这几个板块可能是今日资金主要流入的方向。 其中领涨的注册制次新股板块涨幅6.82%,累计流入金额102.4亿元,2只个股翻多倍。 科创次新股方面,涨幅3.64%,资金累计流入90.57亿元。其中龙腾光电、高策股份、神州细胞-U涨停;先惠技术、慧辰资讯涨幅在15%左右。 芯片制造方面,光刻胶板块涨3.48%,资金累计流入48.52亿元。广信材料、奥普光电涨停;高盟新材涨幅12.3%,强力新材、同益股份涨幅分别为9.22%、8.67%。 中芯国际概念涨幅1.38%,其中的立昂微延续了前几日的涨停;飞凯材料、正帆科技、晶瑞股份涨幅分别为7.3%、6.4%、5.8%。 证券时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湖北省武汉市调研指出,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应用力度,提升产业集成水平,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增强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能力。 方正证券指出,光刻机作为前道工艺七大设备之首(光刻机、刻蚀机镀膜设备、量测设备、清洗机、离子注入机、其他设备),价值含量极大,在制造设备投资额中单项占比高达23%,技术要求极高,涉及精密光学、精密运动、高精度环境控制等多项先进技术。 目前光刻机国产替代将迎来新的曙光,尤其是IC前道制造领域,将初步打破国外巨头完全垄断的局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小结 时间节点上,基金机构近期即将公布基金持仓股票变动情况,基金经理的调仓工作早在8月份开始,目前料已完成。 不出意外的话,基金经理或抛售处于高位的食品、医药股,转而此前处于低位,转而吸纳政策大力扶持的芯片制造、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股。 美国大选局势仍云山雾罩。特朗普政府“制裁”之下,最近外国供应商集体“断供”中国科技公司,无论在商业还是政治上来讲,都是十分值得关注的热点。 华为等中国企业暂无打得出手的好牌,国家层面出手的可能性很大,新的动荡或许正在酝酿。我们看到,国家先后对第三代半导体和光刻机产业的扶持规划,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就大市而言,近来A股市场存在缩量的趋势,市场情绪逐渐走低,说明行情走势还未触底。 虽然在“后疫情”时期和“十四五规划”将近的时间节点上,企业拥有政策利好和基本稳定的商业环境,但流动性的减弱对于场内的机构和主力资金来说都不是利好因素。 主力资金要完成出货,必须要想尽办法来提高个股的活跃程度。如果交易量维持现有走势,后续可能还会迎来一轮较大的调整。 同时,虽有上述利好,但这几天技术细节、2020Q3业绩表现等利好因素大部分尚未出炉,涨幅持续性仍要观察,此时追高有一定“翻车”的可能性。 局势不明朗,“上车”需谨慎。
不知不觉,随着昨日上海沿浦(605128)上市,A股已经迈入了4000时代,回顾A股股史,有助于熟悉市场! 2000年的时候突破1000家,2010年突破2000家,2016年突破3000家,昨天突破4000家。从1990年至今,A股30年,前两个1000家,各用了10年,第3个1000家用了6年,第4个1000家用了4年,股票数量增加呈现加速之势。 今日,又有5只新股上市,创业板3只、科创板1只、沪市主板1只。今年以来,京沪高铁(601816),以及中芯国际、康希诺等一批芯片股、疫苗等医药股上市,为A股又增添了大量的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兴经济股。 这里回望一下过去30年的牛股和重要股票的上市节点: 贵州茅台(600519):2001年8月27日上市,上市以来暴涨366倍,如今A股市值第一,2.17万亿元。 贵州茅台2001年上市的时候,A股上市公司数量才1000家出头。茅台上市时,发行价为31.39元,上市首日收盘价为35.55元,首日涨幅为13.25%,上市时总股本为2.5亿股,市值为88.88亿元。 而后经过多次送转、分红,贵州茅台如今的总股本达到12.56亿股,上市以来每年都进行现金分红,2019年度的每股分红达到17.025元,并且除IPO上市募资后,没有再在A股进行股权融资。从2.5亿股到如今12.56亿股,都是送转而来,也就是当年1股变成了现在的5.02股。 如果上市当天35元买了1股,现在变为了5股,这5股仅2019年度的分红就达85元。复权统计上市以来涨幅高达366倍。 从上市的88亿市值,到如今A股市值一哥,股价1725元。贵州茅台是A股价值投资的典型代表,纯靠自身业绩内生增长。 从2001年上市之初净利润3.28亿元,到2019年净利润高达412.06亿元,茅台的净利润狂增了大约125倍。上市近20年,年年正增长。产品飞天茅台酒,更是一瓶难求。 茅台上市之前,A股已有一批消费、医药和制造的牛股先行登陆,茅台同行的白酒股,泸州老窖(000568)1994年上市,至今涨幅485.4倍,为目前上市以来涨幅第一大的牛股。 山西汾酒(600809)也是94年上市,五粮液(000858)98年上市,两只股票至今涨幅也分别有132倍、74倍。97年上市重庆啤酒(600132)如今涨幅也超过43倍。 此外,2000年及之前上市的,伊利股份(600887)、万科A、云南白药(000538)、格力电器(000651)、恒瑞医药(600276)、长春高新(000661)等,也都是大牛股。96年上市的伊利股份,上市以来涨幅360倍;91年上市的万科A,涨幅293倍;云南白药93年上市,格力电器96年上市,涨幅分别达到193倍、176倍。 上述2000年及之前上市的消费、医药、制造类、地产的大牛股,基本都是靠着实打实的长期业绩,上市至今涨幅惊人。 06、07年牛市巨无霸扎堆上市: 工行、平安、建行、中行、国寿、中石油 A股至今,以上证指数来看,2006年、2007年仍是迄今最大牛市,2007年上证指数冲高至6124点,也是迄今A股的最高点。在06、07年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中,A股目前的头部市值主体架构形成,工行、平安、建行、中行、国寿、中石油等大蓝筹密集上市。 先是2006年7月中国银行上市,拉开了这轮牛市金融股上市序幕,而后2006年10月份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上市,07年1月中国人寿(601628)上市,2月兴业银行也上市了;07年3月,保险股一哥中国平安上市,而后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市;07年9月,建设银行也上市;中国太保(601601)也赶在07年12月上市。 当然2007年牛市顶部还有个标志性时间,中国石油11月5日上市,上市首日的48元,就是历史最高价,长江之水向东流,股价跌势绵绵不绝,如今只剩4.25元。 04年中小板来临:诞生华兰生物、 东方雨虹、三花智控、新和成、达安基因大牛股 2004年之前,A股主要还是600和000开头为主的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时代,深圳市场在2000年后主板新股发行基本停止。2004年,中小板腾空出世,002代码与投资者见面。 04、05年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当时中小板上市的一批股票,如今都是涨幅巨大的大牛股。2004年6月25日上市的首批8只股票中,华兰生物(002007)涨幅76倍,为上市以来涨幅最大的中小板股票,代码002001的新和成(002001),上市以来涨幅也达35倍。 此外,苏泊尔(002032)、三花智控(002050)、达安基因(002030),重组的紫光国微(002049)、美年健康(002044),都是在04、05年上市的中小板股票。 09年创业板问世:康泰生物、 爱尔眼科、亿纬锂能、同花顺股价凶猛 2009年10月30日,面向经济转型、面向创新创业,创业板正式推出,至今10余个年头,创业板也涌现出一批大牛股。在创业板推出之后,2010年,A股股票数量达到2000只。 2009年10月底首批上市28只新股当中,爱尔眼科(300015)、亿纬锂能(300014)表现抢眼,上市以来涨幅26倍、19倍,2017年上市的疫苗股康泰生物(300601),同时受益于今年疫情,上市以来涨幅达56倍,为创业板第一大涨幅;泰格医药(300347)、先导智能(300450)、兴齐眼药(300573)、同花顺(300033)、东方财富(300059)上市后也涨幅很大。 19年科创板腾空出世: 科技股大时代 创业板10年之后,2019年科创板横空出世,面向国家战略、面向科技创新,注册制时代也随之来临,今年股票数量也达到4000只。中美关系紧张之际,芯片遭到卡脖子,芯片股为代表的一批科技股在科创板上市。 未来,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股,将在A股上市。祝福A股越来越好!
16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办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当前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4个月在3%以下运行,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依然牢固。随着生猪生产逐步恢复,以及翘尾因素影响明显收窄,预计CPI同比涨幅将继续趋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孟玮称,8月蔬菜价格上涨主要受强降雨洪涝等不利天气因素的影响,加之夏秋交替蔬菜换茬,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的情况。随着极端天气减少和秋季蔬菜陆续上市,市场供应有望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蔬菜价格将随之回落。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采取有力措施,做好中秋国庆两节期间的保供稳价,包括加强动态监测,加大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力度和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