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保”以来,“保居民就业”始终居于首要地位。基于大数据的初步估算显示,当前中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城镇调查失业率,且收入水平越低的群体、区域、行业,失业率越高,未来中低收入群体失业风险仍不可低估。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相关政策应从行业、企业、居民三个层面综合发力,针对性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 ■文 |沈建光 朱太辉 张晓晨 自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保”以来,“保居民就业”始终居于首要地位。新冠疫情冲击之下,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在2月份曾一度达到6.2%,之后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二季度GDP增速反弹回正,6月分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回落至5.7%。但城镇调查失业率以居住半年以上的城镇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群体(农村常住和部分流动人口,如城镇非常住农民工)未被纳入统计。为全面认识当前失业状况,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分析中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率情况。 一、当前中低收入群体失业水平显著更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收入—消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收入水平的大幅下降、消费水平的缓慢恢复,通常意味着极大的失业风险。对中低收入群体而言,这一联系更是如此。 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恢复迟缓。基于京东消费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6月线上消费在加快回升,但存在结构性失衡:按收入群体来看,高收入群体消费回暖,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下降;按城市级别来看,高线级城市消费稳步回升,低线级城市、县域消费能力下降。 消费反弹不平衡的背后症结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基于京东大数据的分析发现,疫情冲击下居民失业率提升和收入差距拉大是消费恢复不平衡的症结所在:一是疫情下城市就业机会减少,农民工返城打工受阻;二是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生存困难,低收入群体隐性失业现象突出;三是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技术密集型行业、高收入群体抗风险韧性更强。 中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率明显高于城镇调查失业率。我们对“近一年月均收入”低于1万元的京东中低收入客户进行了调查,以此尝试估算了中低收入调查人群的失业率情况。调查和估算结果显示,中低收入群体的失业率超过了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的两倍;且收入水平越低的群体、区域、行业,失业率越高。中低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例较高,上述调查和估计结果可作为城镇调查失业率的有效补充,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失业率变化。 二、未来中低收入群体失业风险仍不可低估 企业生存状况直接决定未来失业水平。我们基于2308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报数据,设计企业经营和人力成本压力指标,前瞻性评估了未来失业风险的变化。 企业倒闭、缩减成本未来可能加大失业风险。疫情期间生产“休克”导致企业经营规模和收入大幅收缩,盈利水平明显恶化,2020年一季度,样本企业总和营业收入、总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下滑8.6%、28.7%;与此同时,人力成本压力则显著抬升,2018和2019年一季度样本企业的人力成本占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总和)分别为13.4%、14.6%,而2020年一季度上升到了16.5%。生产收缩、盈利下降而人力开支相对固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这一情况持续下去,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通过裁员来缓解经营和生存压力。 中低收入群体就业集中的中小企业及重点行业失业抬升风险需重点关注。一方面,我们选取的样本企业为上市企业,平均规模较大,盈利能力更强,而广大的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显著更弱,裁员动力更高。另一方面,分行业来看,建筑装饰、休闲服务、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占比排名靠前,且2020年一季度分别高达29.4%、28.3%、22.5%,较往年同期大幅抬升,成本压力之下这些行业企业裁员动力无疑更大。 三、政策建议 “保居民就业”需全面评估当前失业水平、结构特征和未来风险,应重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失业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相关政策应从行业、企业、居民三个层面综合发力,针对性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就业,稳住就业基本盘。 一是尽快促进服务业全面恢复经营,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从弹性(就业人员增速/GDP增速)变化来看,第三产业近年来是就业的主要贡献。供给上,在利用好科技手段做好疫情监测防控的同时,推动服务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应复尽复,杜绝过度防控。需求上,促进服务消费需求加快恢复,积极创造条件协调解决相关企业在资金和防护物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心理顾虑。 二是加大纾困惠企、援企稳岗政策力度,帮助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住就业基本盘。精准实施延长金融机构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购买政策,加大银行资本补充力度,适时推出中小企业应急贷款,完善贷后风险分担机制,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守住企业生存线。强化积极财政对特定企业的定点帮扶,如减免、降低或延期支付税费、完善公积金制度等,大力帮助企业降成本。加大稳岗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在与员工协商一致的条件下,通过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 三是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顺应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趋势,带动就业增量。加强创业支持、鼓励就业模式创新,培育能够带动中低收入群体、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增量的市场主体。以疫情期间涌现的线上服务新模式发展为契机,打破传统业态惯性思维,深入推进各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推动就业人员提升劳动技能。
猪肉、鸡蛋大涨价,导致CPI上涨那是肯定的。现在猪肉价格短期内从23元/斤涨至30元/斤以上,而鸡蛋价格也从3.5元/斤涨至5.8元/斤。与此同时,青菜价格也涨到了3.5元/斤、园茄子是4.5元、黄瓜3至4元,要说国内物价上涨均属空前,也并不为过。由于猪肉占国内CPI价格的权重比较大,所以7、8、9月份的CPI肯定是再次反弹,绝难跌下来了。 对于通货膨胀的含义很好理解,原来市面上有100元,对应100件商品,能买1元1件商品,如果把市面上的钞票增加到200元,但是社会的财富并没增加,还是100件商品,那只能是2元钱买1件商品了。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超发,上半年我国的M2总量增加了15万亿,现在M2增速都在13%以上,我们看到股市、楼市、物价的上涨,都与货币超发有关。所幸的是,国内粮价没有出现大涨,而粮价是百价之基,如果粮价再大涨,可能通化膨胀的情况将更加恶化。 我们国家经济增长是靠货币宽松来拉动,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也快不行了,当时的中央政府就推出了4万亿经济剌激计划,加上10万亿的天量信贷,马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国内经济快速走出低谷,但带来的后遗症却有很多,最严重的就是物价和房价的上涨,当年CPI最高涨至6.8%。现在与过去相比,虽然货币宽松也能对下行中的经济起到一些回升作用,但是所能获得的效果却越来越差。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并不是靠货币超发所能解决的,相反却导致了通货膨胀、房价上涨、金融风险等后遗症。 面对猪肉鸡蛋等物价上涨,受到最大冲击的是低收入群体,如果你一个月只有3-4000元工资,一天收入只有100多元钱,而这些工资水平,肯定连猪肉都买不起,总还要留点买点蔬菜、日用品吧!所以,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是最敏感的。而高收入群体面对国内物价的快速上涨,虽然并不影响到生活质量,甚至也没觉得现在物价有多贵,但是高收入群体放在银行里的存款肯定是负增长,如果通胀每年5%的缩水的话,那二十年后,恐怕也容易变成穷光蛋。出于对通胀的恐惧,很多富人大量囤积房产,房产已经占家庭财富的77%。中国富人把宝都押在房地产上面了。 事实上,货币超发对既得利益群体最为有利,他们可以向银行低息贷款。当央行开始货币宽松之后,他们便可以从银行贷到资金,然后去购买房产、商品、股票,这个时候价格都还没上涨,最先拿到超发货币的既得利益群体是占尽先机。而真正到工薪阶层、退休老人这里,超发的货币早已几经转手,物价早已经涨过好几轮了。所以,工薪阶层如果看到各类商品涨价就不用感到奇怪。但低收入群体,却要承受通货膨胀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的痛苦煎熬。 现在很多人都在纳闷,明明国内物价上涨很厉害,为什么专家们还担心经济通缩呢? 其实,靠货币超发来剌激经济繁荣,那都是比较虚的,而且效果也会越来越差。目前,国内经济真实状况还是处于通缩状态。你想很多人要找工作,很多企业要降薪,民间的消费能力很有限。 虽然,国内物价、房价、股价被超发货币推上去了,但是还有真实反映经济状况的工业用品、非生活必须品、库存商品大量积压,价格不断下跌,还处于一个通缩的状态。 应该客观的讲,目前国内经济是结构性通胀。只要货币宽松一停止,马上会进入经济通缩期。所以,专家们现在并不在乎国内的通货膨胀,主要想如何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通缩现象。
有研究人员称,根据血清调查结果和总体的低感染率,印度可能很快就有希望实现新冠肺炎的群体免疫。对此,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30日回应表示,对于印度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新冠肺炎群体免疫并不可取,在疫苗问世之前,遵循相应的防疫规则规范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据《印度时报》网站报道,卫生部特别任务官员拉杰什·布尚表示,群体免疫完全不在战略选择范围内,这样做需要付出非常高的代价,可能有10万人因此被感染而住院治疗,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失去生命。 布尚强调说:“目前,我们必须遵守新冠肺炎的防疫规范,佩戴口罩、避免聚会、勤洗手、保持2码(约合1.8米)的社交距离。” 印度卫生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7月30日上午,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1583792例。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52123例,连续8天日增超4万例,新增死亡病例775例,累计死亡34968例。
稳企业扩招聘、促双创增动能“多箭齐发”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这是21日人社部2020年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交出的就业成绩单。今年上半年,从中央到地方,围绕“稳就业”“保就业”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7月中旬以来,从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频频部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屡屡发声,一揽子政策措施接踵而至,稳企业、扩招聘、促双创、增动能“多箭齐发”。业内表示,随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持续显效,下半年就业市场将保持总体平稳,就业新空间也将加速开启。 上半年就业形势逐步回稳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下降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5月下降0.1个百分点。 “上半年整体就业走势前低后稳。”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指出,一季度就业开局低迷,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稳就业举措全面落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在就业优先政策作用下,上半年就业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日前表示,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逐步下降态势,劳动参与率也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二季度各月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逐月回升。此外,大学就业景气也在逐渐回升,由4月的0.81上升至6月的1.07。 专家指出,就业形势逐步回稳,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经济的企稳回升,也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全力应对疫情冲击,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保民生政策组合拳。 今年上半年,我国不断加大政策对冲稳岗位,打出“减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拓宽就业渠道保重点,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力度,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基层项目招募规模等;接续开展网上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强化困难帮扶兜底线,全力做好就业扶贫,确保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超过去年水平……一系列保就业举措掷地有声。 多部门部署加力保就业 目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有一些积极变化,但一些重点群体的压力仍然较大。据张莹介绍,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 记者注意到,7月中旬以来,中央部委频频部署加大力度保就业,稳企业、扩招聘、促双创、增动能“多箭齐发”。 7月13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提出,多措并举帮助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税费、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吸纳更多就业。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表示,下一步将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抓好已出台的系列政策落实落地。加大为企业减负力度,稳定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要群体,张莹表示,将全面落实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支持力度,部署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推进行动、专项就业服务等活动。 7月21日,“就业在线”平台上线。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已有全国各地30多家公共职介机构(包括省级平台)成功开店,社会机构中猎聘网已经入驻,目前全网汇聚岗位达九万多个。 “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刘爱华指出,首先,要稳住市场主体,落实好减税降费、减免社保费用房屋租金等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住就业的基本盘。其次,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再次,加强就业帮扶,鼓励新业态就业和灵活就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随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持续显效,基本面的逐步回升,企业发展能力的增强,下半年有信心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刘爱华说。 就业新空间有望加速开启 激发新动能、打开新就业空间也成为扩就业的重要发力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等。 相关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直播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的正规化,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二季度该行业对于应届生的招聘需求同比、环比分别增加349%和300%。此外,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国家重点投入的发展领域,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规模。 “双创日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日前指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持续推广、重点支持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与带动创业就业的能力。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小玉表示,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序引导就业群体进入新经济领域,通过培育新个体经济,鼓励副业经济发展,支持斜杠就业模式等,将充分激发劳动者的活力与创造力,从长期看有利于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领先的LGBTQ社区Blued母公司蓝城兄弟于7月8日正式登陆美股,顺利成为全球粉红经济第一股。定价16美元的“BLCT”开盘首日涨幅达46.44%报23.43美元,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今年五月以来,以金山云、传奇生物为代表的中概股,开启了美股新法案通过后的中概股赴美上市热潮,而且上市后股价持续创下新高,此次蓝城兄弟的后续走势也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对长期资金而言,大家更关注的是,蓝城兄弟是否值得长期持有?通过从所处赛道、商业模式、发展阶段、未来的增长逻辑及当前估值这些主要维度,来看下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性价比如何? 一、核心投资价值 1.全球LGBTQ垂直社区龙头企业之一,背靠万亿美金的“粉红经济”市场 蓝城兄弟诞生于2000年,其前身“淡蓝网”是国内最早且最具影响的LGBTQ在线论坛之一。公司于2012年推出垂直社交娱乐移动平台Blued,并于2015年上线国际版,开启了国际化扩张之路。发展至今,Blued已是国内最大的LGBTQ平台,也是全球LGBTQ平台的佼佼者之一。 截止到今年的一季度末,Blued注册用户规模超过4900万,覆盖全球超过210国家和地区平均MAU达600万。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2019年,Blued的平均MAU是国内同业第二名的6倍,平均DAU则是国内同业第二名的差不多7倍。与此同时,以2019年平均MAU计,Blued是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最大的在线LGBTQ社区。 相关数据显示,由于LGBTQ群体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具有高可支配收入、付费意愿等特点,所以消费潜力十分庞大,决定了公司天花板不低。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到2018年年末,全球LGBTQ群体人数超过4.5亿,亚洲约为3亿人,其中“男同”占比最高,2018年全球占比达42.5%。2018年全球LGBTQ市场消费达3.86万亿美金,仅“男同”消费市场就达5967亿美元。Blued以男性群体为主,以目前蓝城兄弟营收规模看,增长空间巨大 2.以社交为入口,构建用户及业务多元化的增长模型 Blued的商业模型是以LGBTQ群体为主,以社交为入口,构建起的用户及多元化业务的增长模型,即蓝城兄弟在招股书中提及的“自我强化的业务飞轮”。 起初,Blued基于地理位置定位(LBS),帮助用户完成精准匹配,提供包括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的即时通讯服务。2016年1月Blued上线直播功能,并于同年启动商业化,此时正值国内直播爆发初期。2017年7月,推出家庭计划咨询服务,通过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收取咨询服务费。2018年6月,blued在国内上线会员服务,包括订阅及功能两种付费模式;2019年11月,在海外市场也推出了会员服务;2019年3月,国内推出荷尔健康He Health平台,为LGBTQ群体提供丰富的抗HIV相关药物和咨询服务,以及与男性健康有关的其他服务。 回顾来看,Blued在推进产品迭代和跨市场布局的同时,围绕Blued用户持续创新服务,至今已涵盖从社交娱乐、健康咨询及家庭计划等在内的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并形成了以直播、会员、广告及其他为主的多样化的变现模式。 收入结构逐步优化,是蓝城兄弟目前的业务局面。 具体来看,直播是目前增收的绝对主力,主要来自于用户充值虚拟货币“弯豆”,购买礼物后在直播时定向打赏。2019年同比增长47%至1.36亿元。快速增长主要系客单价推动,2019年ARPPU增长61%达2059元。目前,国内直播行业持续高景气,因而此项业务有望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上线至今两年左右的会员服务渗透迅速。付费用户由2018年的8.5万爆增438%至45.7万,对应会员收入则由472万元增长678.84%至3674万元,占比4.8%,2020年一季度又进一步升至7.2%,是蓝城兄弟目前的第二大创收板块。 广告与其他收入目前占比较小,目前两者合计占比不到10%。不过包含健康、家庭计划相关的商品销售和服务的其他收入板块正在加速增长,这点值得继续关注。2019年同比增速达161%,2020年Q1同比增速为560%。 3.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改善,规模效应明显 从蓝城兄弟的商业化发展来看,蓝城兄弟正处在高成长的较早期阶段,公司总体业绩也体现出了这点。 从下面两张图来看,2018年至今,公司的营收增速一直维持在同比40%以上的快速增长阶段,而且随着营收的迅速增长,盈利能力随之也大幅改善,亏损收缩幅度都明显高于营收增幅,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目前公司接近盈亏平衡的拐点,若能继续保持用户与业务的良性增长,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将加速实现盈利。而从过往互联网公司发展经验来看,此刻往往是一个绝佳的介入时机。 二、显著的壁垒 1)以垂直社区为基,网络效应强、用户壁垒高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垂直类社交产品一般根据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用户属性,对群体作更深入、细致的切分,通过积极专业导向的内容,与用户建立信任感,并通过促进自主分享与互动的氛围,创造沉浸感,本质上是满足了用户情感互动及对专业内容的诉求,往往具有天然的壁垒。 蓝城兄弟的商业模型建立在LGBTQ群体社交的基础上,也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及用户壁垒,这主要体现在用户持续渗透及高粘性、高价值上。 2018年Q1至2020年Q1,不论是月活还是日活,Blued都在持续上涨。同时,活跃用户在2019年的日均停留时长超过60分钟,平均每日打开次数超16次,次月留存率达71.0%。 除了持续渗透及高粘性外,较高的用户价值也是其核心用户壁垒之一。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2018年,LGBTQ群体个人年度消费支出为3120美元,高于同年泛人群的2920美元。 2)技术驱动型+综合型服务能力 不论是从研发投入及团队编制来看,蓝城兄弟都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 招股书显示,2019年全年公司技术研发费用达1.3亿元,同比增长38%,研发费率高达17%左右,这一研发强度在国内互联网界都非常突出。以2019年工信部公布的互联网百强企业为例,总的平均研发强度在10%以上,仅20家成长性企业平均研发强度在16.2%。这也体现出了公司尚处在成长期。另外,截至到2020年Q1期末,蓝城兄弟的技术研发成员占比最高,达27%。 技术本身不构成护城河,本质只是了解背后用户群体,并提升用户体验的手段。这点从Blued持续的渗透趋势及高粘性上也得以体现。 另外,Blued已建立起综合服务能力,可满足用户对社交、娱乐和医疗等综合性需求。要做到这一点,LGBTQ平台的开发者需要具备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对新进入者来说,需要大量的资金及研发方面的投入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形成了有效的进入壁垒。 三、未来的主要增长逻辑 1)市场不断扩容,海外市场增量 Blued所切入的利基市场有着万亿美金级别的消费潜力,而且随着群体的持续扩大及在线消费的渗透,市场还将不断扩容,也意味着空间被持续打开。 Frost&Sullivan的报告显示,全球LGBTQ群体集中于亚太区。而亚太区是Blued全球化战略的重心所在,尤其是其已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领先的市场地位,这无疑将会为其未来在用户增长及变现上贡献更多增量打下用户基础。 Blued海外市场的月活总数占其全球的49%以上,与国内几乎是平分天下的格局,但目前蓝城绝大部分的营收来自于国内,海外市场的商业化尚处早期,潜力还没未被充分释放。其实,近年在收入快速增长基础上,公司来自海外的收入占比在持续提升。招股书显示,由2018年全年的3.4%到2019年的6.6%,2020年Q1进一步升至近10%。不难看出,公司正在加速推进海外市场的商业化,这无疑是未来重要的外生动力。 2)规模效应显现,提升变现效率 除了外生动力外,未来内生增长将主要会体现在规模效应及变现效率这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Blued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体现出明显的规模效应,运营亏损及净亏损幅度都呈大幅收窄趋势。运营亏损率从2018年的接近30%大幅缩窄至8%,2020年Q1进一步缩窄至5.02%;净亏损率则由2018年的近29%缩窄至7%左右,2020年Q1则减至不到4%。 另一方面,如果说规模效应体现在降本,变现效率则主要体现在渗透率与用户价值(ARPPU)两个方面。以2020年Q1的MAU口径统计,付费(直播+会员)渗透率8%不到。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年付费市场半年报告》统计显示,国内娱乐直播整体付费率在2019年6月已突破25%,百科问答类接近30%。这么比较来看,Blued的付费渗透率还有明显提升空间。 从ARPPU值角度来看,Blued的直播服务ARPPU值在持续增长。理论来说,未来整体ARPPU值的提升,更多需在用户体验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多元化服务来实现,尤其是会员服务,上线至今仅两年左右,但表现出成倍的增长势头,十分亮眼,目前付费渗透率仅不到5%。进一步来看,随着业务结构的深度多元化,也将促进盈利能力的改善,并重塑价值体系。 结语 随着公司向会员服务渗透,本质上是向货币化率更高的电商业务延伸,以目前数字内容电商的估值来看,还有明显提升空间。当然,由于公司瞄准的是狭长的细分群体,市场可能会对其估值打一定折扣。 总的来说,Blued作为同性社交龙头,身处绝佳赛道,市场卡位优势明显,背后不断扩大的用户群体及良好的社区氛围所形成的高粘性,既具备持续挖掘的潜力,又可抵御泛社交巨头的轻易染指。同时,作为行业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蓝城兄弟也是现有市场上唯一的稀缺标的。目前,公司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且经营拐点临近,是难得的参与时机,加上发行定价并不贵,投资性价比明显。 对蓝城兄弟而言,上市不仅是历史时刻,预示着新起点,对其背后的LGBTQ而言,更是一次提高能见度与曝光度的机会,能促使社会更多、更好地去关注与了解他们。其实,不论是近两年才上市的B站、还是刚上市的蓝城兄弟,都是圈层社交趋势深化的体现。随着大众偏好与价值多样化进一步分层,同时全社会的包容度也在不断提升,圈层社交将会愈发普遍。 如果说B站的崛起,让大家意识到了Z世代的力量,那蓝城兄弟的上市,则让我们看到了其背后LGBTQ群体的潜力。除了垂直社交,他们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在于用户及社区氛围的长期积累与塑造,厚积而薄发。现在B站已逐步实现破圈,群体走向泛化,未来蓝城兄弟会不会也走上群体泛化,进而打开新空间?这还是很有想象空间的。
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预计3种新冠病毒疫苗将在未来三个月内投入到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中。但是,美国流行病学专家安东尼·福奇认为,新冠疫苗的有效率大约只有70%-75%左右,而且由于许多美国人不愿意接种,美国可能无法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我们做得最好的是麻疹,有效率为97%-98%。”福奇说,“如果现在我们能达到那种程度就非常好了,但我认为不可能。我觉得有效率是70%-75%。”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个月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表示,即便新冠疫苗被广泛使用且价格低廉,他们也不接种。福奇博士27日在接受CNN采访时被问到,如果疫苗的有效率仅为70-%-75%,而且只有三分之二的人接种,是否能够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福奇回答说:“不,不可能。”他还指出,美国的一些人有反科学、反权威、反疫苗的情绪,而且这一比例高得惊人。鉴于这种反疫苗思想的影响力,“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让人们了解疫苗的真相。
总理一句话,把6亿中国人置入舆论关注之下。6亿中国人,并非精确的表述,只是对特定群体的标签化概括,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应不同的关键词。 与高收入群体相对,他们是低收入群体;与一二线城市用户相对,他们是下沉市场、五环外群众;与白领群体相对,他们是蓝领用户;与已经上岸的前浪相比,他们是仍在拼搏奋斗的后浪;…… 大多数时候,6亿中国人,既代表看不见的中国,又代表最真实的中国。在本文中,我们谈谈贷款机构眼中的“6亿中国人”。 不再下金蛋的母鸡 2017年以来,很多贷款机构制定了“蓝领攻略”,意图在无数个理发小哥中(这里系泛指蓝领群体,下同)找到现金贷增长的金钥匙。 贷款机构是如此着急,以至于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群体。 当年为搞清楚90后关心什么,不少大企业邀请90后先锋代表去企业讲课,把诸如“90后不买房”等言论奉为商业圭臬。可你若问金融机构“蓝领客群”有什么特点?大概率只能得到这样的答案: 他们是抖音快手的沉默观众,是没能在B站后浪视频中露脸的“后浪”,也是运营部门PPT素材里的“月光族”、“低收入”、“低学历”、“年轻”群体,被贴上“资金饥渴”标签。 除了这些大而化之的印象,我们并不了解他们。我们主动向90后学习,认为他们才是未来;我们对蓝领群体知之甚少,视他们为商业变现的流量。理发小哥们很少表达,久而久之成了背景墙,成为沉默的分母。 既然这个群体“资质低”、“资金饥渴”,金融机构降低门槛、开闸放贷就好了,简单粗暴但是有效。 2017年成为现金贷的黄金期,激进获客的机构,市场营销费用大增,换来了用户数大增和贷款规模大增,现金贷平台作为新生代创业机构,盈利能力秒杀老牌P2P,而不少P2P也终于靠现金贷逆袭盈利。 繁荣的景象被2017年末的一纸通知——现金贷新规——打破,盛极而衰,现金贷开始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 前几日,趣店公布2020年一季报,营收同比减半,季度亏损4.86亿元,引来很多人唏嘘:现金贷这只母鸡,已经不下金蛋了吗? 现金贷这只母鸡,被玩坏了,还在下蛋,只是从“金蛋”变成了“坏蛋”。 生态反噬 放贷机构与借款人组成一个生态,涸泽而渔只能带来毁灭,相互创造价值才有可持续性。 我曾经向理发小哥询问其贷款体验,他一脸自豪(没错,是自豪)地说,“哥,一年下来,1万块钱还900多,很便宜吧?” 他一脸自豪,真心觉得便宜。我知道实际利率是18%左右,但却无从开口解释。他们没有学过现金流折现模型,不知道什么是IRR、APR,无法理解为何年化利率是18%而不是9%。 更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习惯用利率来界定贷款是否便宜。 价格高低,是在对比中产生的,也就是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作为从业者,我们选择的锚定点是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4.35%;作为理财用户,锚定点可能是理财收益率;而对于理发小哥们,大概率是用午餐费用来计算的——全年900元,一个月75元,两顿饭钱,很便宜,不是吗? 按照他们设定的锚定标准,年化18%的利率是可以承担的,只要用途正当,这个利率的贷款于他们而言,是助力,不是负担;是在创造价值,而不是毁灭价值。 基于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要为借款人创造价值,至少应满足两点:适当的定价、正当的用途。 (1)适当的定价是创造价值的前提。事实上,针对短期、小额现金贷,各国都规定了最高利率。不少从业者曾经辩解,借钱的确能改善借款人生活,市场经济下,为何要限制借款人的自由选择呢? 因为适当的定价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定价过高,于借款人必然是沉重的负担,其他附着之上的一切美好都不复存在。 过去几年,以高利率为特点的高利贷从各方诟病到监管严打,空间越来越窄,但就如秋后野草一般,遇到机会总能“春风吹又生”。疫情期间,高利贷有死灰复燃之势,不少反催收联盟也趁势崛起,虽然扰乱了正常催收秩序,但对高利贷有威慑作用,仅这一点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2)正当的用途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利率定价再低,但如果用途不正当,用于诸如网赌、非理性高消费、以贷还贷、炒房炒股等,一样会酿出恶果,对生态本身形成反噬。这两年,监管机构严查银行贷款违规流入楼市,原因就在于此。 蒙眼高增长的放贷机构,恰恰顾不得借款人的用途,甚至明知用途有问题,只要能确保贷款收回仍会不遗余力放贷。生态中100家放贷机构,20家机构蒙眼狂奔,就足以扰乱整个生态,在竞争效应下引发竞相模仿,加速整个生态的恶化。 问题来了,网赌、以贷还贷、炒房炒股都还好说,该如何界定非理性消费呢?月入3000,贷款买苹果手机,算不算非理性消费,该不该支持呢? 非理性消费? 应该支持。 非理性消费不值得鼓励,但蓝领群体买苹果手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理性行为。 对类似苹果这类高价产品的追逐,是大多数年轻人背井离乡融入社会时必经的阶段。人人都有炫耀心理。在家乡时,盖座大房子就足以宣示财富地位,不必进行炫耀性消费(和比尔盖茨不需要穿名牌是一个道理);出门在外,彼此不认识,随身携带的手机就成了最好的炫耀品。《有闲阶级论》一书曾做过经典总结: “在农村,消费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被储蓄和舒适的家庭环境所替代,通过邻里闲话的传播,后者足以实现类似于金钱声望的一般目的。……随着通讯方式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个人如今置身于许多人的观察之下,展示物品(或许还有展示教养)是他唯一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人们了解其声望的方式。” 炫耀心理,背后对应的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社交和尊重需求,为满足这两种需求进行的消费,不能简单归之为“非理性消费”。 我曾经注意观察过身边的理发小哥们,很多人用苹果手机。他们并不在意新款旧款,关心的是苹果的品牌,用来装点门面。 对他们而言,在外面打工,没有户口、没有房子、没有让人艳羡的工作、不能与家人时时团聚,方方面面产生的落差感,需要进行某种对冲,特定的消费品某种程度上可以发挥这种功能,如安迪?沃霍尔口中的可口可乐: “最富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边看电视边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喝可乐,伊丽莎白?泰勒也喝可乐,你也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 基于相似的需求,他们也会追最新的电影、去KTV过生日、买李佳琦推荐的口红、带朋友下馆子,相比之下,很多挣钱能力更强的白领反而显得更节俭。 我们应理解这种现象,不能简单给他们扣上被“消费主义”洗脑的大帽子。某种程度上,他们不过在通过消费对冲落差感罢了。 温情与敬意 为用户创造价值,前提就是要了解用户。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强调,“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有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对于用户,我们也要心存温情与敬意:对国民同胞,不能没有温情;对衣食父母,理应存有敬意。 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蓝领群体触网率越来越高,但大多数时候,他们是沉默的。因为沉默,便容易被忽视,被简单标签化。 在《看不见的美国》一书中,作者用“看不见的美国”指代被主流社会忽视的群体,并如此提醒主流社会: “‘看不见的美国’无心争论,‘看不见的美国’精疲力尽,‘看不见的美国’没有时间去静坐示威,也抽不出空闲观看电视上激烈的辩论。‘看不见的美国’只想喝杯啤酒,早点睡觉。正是这些人维持着美国的正常运转。如果这些人明天辞职不干,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就会戛然而止。” 疫情期间,Tony老师不上班,顶着两个月没剪的长发,理发小哥们才短暂回归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同样,疫情期间,我们对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便利店雇员有了更多的关注,意识到他们是保障我们日常生活的幕后英雄。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到一段话,讲的是一位打工爸爸眼中孩子对自己的看法: “你工作那么长时间,回到家,你的孩子就会说他们爱你。他们说这个,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你,知道你是‘爸爸’。他们说爱你,是因为妈妈常常跟他们说,你爸爸是个好人啊,要爱他。我的孩子不了解我,甚至不认识我。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没能陪他们。所以,我的孩子为什么还把爸爸挂在心上呢?因为妈妈常常跟他们说起爸爸。所以,我在孩子们心里的印象,全部来自妈妈的话。” 一个常年在外打工的爸爸在想什么呢?他在想,他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全部来自妈妈的话。对于我们身边的这些人,我们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比如理发小哥,就不仅仅是理发小哥,他们有多变的职业身份和丰富的职业履历。 一般来说,他们高中辍学,16岁外出打工,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是富士康的工人,觉得苦又回乡读个技校,之后可能做过按摩师、开过挖掘机、在厨房做过学徒、送过快递外卖,到了25岁左右,结婚生子,在最后一份工作中稳定下来。 同样的年龄段,你经历着高考、四六级、写论文、找实习,眼中全是理想和抱负,未脱学生稚气;他们已经体验过四五份工作,也曾无忧无虑,最终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我们如此不同,每个人都如此不同,不深入,又怎能了解?克劳德?霍普金斯曾在《科学的广告》一书中告诫我们: “在广告界可不能拘囿于自己的圈子,自绝于平民大众。成功的道路是从普通人当中穿过的。普通人是绝大多数人。了解普通人并且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的人,成功的概率要比别人高出很多。” 面对C端大众做生意,务必要沉下去。 向6亿中国人推销贷款,唯一的出路就是心怀温情与敬意,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深入社会这个大世界! 参考资料: 1、何帆,《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中信出版(行情300788,诊股)社,2019. 2、[美]珍妮·拉斯卡斯,《看不见的美国(译文纪实)》,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