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第三财季经调整净利润592亿,同比增长27%;营收2210亿,同比增长37%。 2、理想1月交付5379辆理想ONE,环比减少12.2%。 3、拼多多收涨4.62%,花旗上调目标价至210美元。 4、京东收涨4.55%,传京东物流计划本月提交香港IPO申请。 5、Oppenheimer:上调百度目标价至305美元,维持「增持」评级。 美股周二继续收高,道指涨1.57%,标普涨1.39%,纳指收涨1.56%。小盘股周二跑输大盘,价值股为主的小盘股指罗素2000收涨1.19%,涨幅不及三大股指。 富途热门中概股板块共29只股票收涨,14只股票收跌。 行情来源:富途牛牛 > 具体表现如下: 知名中概股中:哔哩哔哩涨6.86%,贝壳涨5.87%,拼多多涨4.62%,京东涨4.55%,百度涨3.57%,台积电涨1.41%,蔚来跌2.14%,阿里巴巴跌3.85%,小鹏汽车跌4.59%,理想汽车跌5.74%。 涨幅较大的有:星源燃料涨75%,荔枝涨41.37%,第九城市涨33.09%,金融界涨22.02%,亘喜生物涨19.03%。 跌幅较大的有:明珠货运跌41.42%,中环球船务跌23.42%,易电行跌9.68%,陆金所控股跌8.69%,物农网跌8.25%。 焦点回顾 阿里第三财季经调整净利润592亿,同比增长27%;营收2210亿,同比增长37% $阿里巴巴(BABA.US)$昨日公布2021财年Q3业绩,其中营收2210.8亿元,去年同期1614.56亿元,同比增长37%;调整后净利润592.1亿元,去年同期464.93亿元,同比增长27%;调整后每ADS收益22.03元人民币。 图片来源:公司财报 阿里表示,营收增长主要由我们的中国零售商业业务的稳健收入增长(其中包括自2020年10月开始合并高鑫零售)及云计算业务的强劲收入增长所驱动。若不考虑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我们的收入将同比增长27%。 阿里还表示,第三季度蚂蚁贡献了7.35亿美元利润。由于最近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蚂蚁集团正在制定整改方案,该方案还须履行监管部门程序。因此,蚂蚁集团的业务前景和上市计划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我们尚无法全面准确评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在蚂蚁集团整改方案履行监管部门程序后,我们将向市场提供更新信息。 此外,2020年12月28日,阿里宣布阿里的董事会已授权将本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总额由60亿美元增加至100亿美元,有效期为两年至2022年底。 理想1月交付5379辆理想ONE,环比减少12.2% $理想汽车(LI.US)$公布了1月交付数据。理想ONE在1月交付5379辆,同比2020年1月增长355.8%。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到38976辆。截至1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60家零售中心,覆盖47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121家,覆盖89个城市,为消费者用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致力于智能电动车技术的前沿开发,包括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同时,还将具备全新车型完整的研发能力。上海研发中心的招聘工作已经启动,研发中心规模将超过2000人。 拼多多收涨4.62%,花旗上调目标价至210美元 $拼多多(PDD.US)$周二收涨4.62%报182美元,目前总市值超2200亿美元。花旗将拼多多目标价从158美元上调至210美元,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称其GMV的强劲增长将超过运营成本的增长。 行情来源:富途牛牛 > 京东收涨4.55%,传京东物流计划本月提交香港IPO申请 $京东(JD.US)$周二收涨4.55%报95.42美元,目前总市值接近1500亿美元。 行情来源:富途牛牛 > 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报道,京东物流计划本月提交香港IPO申请。对此,京东方面回复称不予置评。 早在上个月,据IFR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京东物流已挑选美国银行和高盛牵头经办香港IPO事宜,公司估值可能达约400亿美元。该消息人士称,京东物流计划在2021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上市,集资至少40亿美元。 Oppenheimer:上调百度目标价至305美元,维持「增持」评级 Oppenheimer分析师Jason Helfstein将$百度(BIDU.US)$目标价由165美元上调至305美元,并维持「增持」评级。 该分析师表示,上调百度目标价是基于其人工智能业务的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好转带动其广告业务稳步复苏。 此外,Helfstein表示,近期该公司宣布与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将加速其智能驾驶平台阿波罗(Apollo)的商业化进程。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2021年伊始,蔚来带着ET7诚意而至。 150kWh的固态电池方案、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令这款C级豪华轿车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聚焦的热点。 尽管,蔚来此次提出的固态电池方案,只能算作过渡期的半固态产品(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加入了隔膜,不能用金属锂做负极),但却给车用动力电池市场的发展路径带来了新角度。 目前传统的液态电池方案,很难突破300wh/kg的能量密度天花板,而在真正的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前,基于目前的技术,超高镍正极+硅碳负极和工艺改进的半固态电池是最可行的商业化方案,其中正极高镍化的趋势最为明确。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激增,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而主流电池厂商向三元材料的倾斜,带动三元正极材料需求和产能同步扩张。根据天风证券的预测,全球三元正极材料需求量将从2019年的34万吨扩张至2025年的154万吨,5年复合增速超过35%。 中期来看,随着固态/半固态电池的出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CM811及以上,NCA)将加速渗透。预计2025年全球高镍正极材料需求量接近110万吨,5年复合增速超过65%,占三元正极材料比例从2020年上半年的15.7%扩张至65%,对应市场规模接近900亿。 从竞争格局看,由于技术壁垒较低,目前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处于极度分散的状态,CR5始终达不到50%,头部企业市占率也不足15%,充分竞争格局导致行业平均毛利润空间极低。但随着高镍化趋势的明确,受益于技术壁垒的提高,正极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龙头企业将受益。 目前国内有能力实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量产,并在超高镍材料实现突破的厂商屈指可数。主要包括容百科技、巴莫科技、当升科技、杉杉能源、长远锂科等。 而占据第一梯队的仅有容百科技和当升科技两家公司。无独有偶,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白厚善先生,背后的关系纷繁错杂。 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容百科技与当升科技有怎样的过往? 容百科技的优势有哪些? 正极材料行业为什么不赚钱? 容百科技的风险点是什么? 剪不断,理还乱,容百与当升的20年纠缠 2001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白厚善,带领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一个课题组,组建了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凭借扎实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当升科技在正极材料领域厚积薄发,2010年成功获取了国际第二、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并于4月登陆创业板,完成了资本化道路。 当升科技之所以能在正极材料行业实现从0到1的飞跃,创始人白厚善功不可没。 然而,2013年白厚善突然递交辞呈,离开这家相伴成长20年的公司,这一举动让业内大跌眼镜。根据有关报道显示,由于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使得当升科技的大股东对白厚善的管理非常不满,认为其混乱的管理体系造成了公司经营业绩不佳。 “被踢出局”的白厚善并没有因此陷入低谷,凭借多年积攒的技术和人脉资源,2014年,白厚善拉来曾就职于三星SDI的韩国锂电专家刘相烈,在熟悉的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东山再起,创立了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仅5年后,容百科技就成为了科创板的首批上市公司。 容百科技成立后,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持续发力,成为老东家当升科技的主力竞争对手。2016年,容百科技在NCM811产品实现技术突破,并于2017年率先完成大规模量产,且在全球范围内最早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随后又陆续推出第二代、第三代产品;而老东家当升科技的这一进程却整整晚了一年时间。 根据CGII数据,截至2019年,容百科技高镍材料出货量占中国高镍材料出货比例超过60%,位居国内第一。 容百与当升的竞争,也体现在对于下游客户的争夺上。由于下游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海内外的几家大厂,因此对下游客户的争夺,是中游正极材料企业业绩增长的重点。 当升的主要客户更多集中在海外,而容百则侧重国内,两家公司的下游客户有较多重合;随着容百韩国基地的加速推进,出海的目标非常明确,这也预示未来两家企业在下游客户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根据官网和2019年财报信息,当升科技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 SK、LGC、三星SDI、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主流电池厂。2019年前5大客户占比40%,其中SK是第一大客户,占比为12.4%;容百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三星SDI、比克动力等。2019年前5大客户占比81%,其中宁德时代作为其第一大客户,占比高达49%,同时,目前容百凭借在高镍技术上的优势和韩国基地的搭建已经成功打入当升科技第一大客户SK的供应链。 图1:容百与当升的下游客户占比 数据来源:2019年财报,36氪 在人才与技术方面,容百与当升也步步紧逼。根据容百招股书的信息,目前高管团队中有多人来自白厚善在任时期的当升科技,而在核心技术人员方面,容百科技核心技术团队共7名成员,相对稳定;而当升科技成立初期披露的3名核心技术人员中,包括白厚善在内已有2名处于离职状态,仅陈彦彬一人在职。 2019年,容百科技研发人员共计304人,占比15%;同期,当升科技研发人员124人,占比14%。 图2:容百与当升的研发人员分布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36氪 在研发投入上,2017年以来容百也在持续追赶当升,并于2019年首次在研发费用上超越当升科技;在专利技术上,两家也不相上下。截至 2019 年末,容百科技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82 项,当升科技累计获取授权专利89项;但在高镍材料专利方面,容百更具优势。目前容百与高镍材料相关的专利为11项,略高于当升科技的7项。 图3:容百与当升研发费用对比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36氪 在经营业绩上,两家公司则各具优势。通过对近5年财务数据的分析,正极材料营业收入上,近几年容百科技优势明显。2019年开始,营收的绝对量和相对增速,容百科技都领先当升科技,且当升科技营收出现负增长现象。 但从盈利能力来看,当升科技明显更好。2019年,当升科技的毛利率为18%,2020年上半年稳定在17%,但同期容百科技毛利率仅为16%,2020年上半年更是下滑至12%的低位。在单吨净利润方面,在2019年两家公司相差不大的背景下(分别为容百1.2万/吨和当升1.1万/吨),2020年上半年和3季度,当升的单吨净利润显著高于容百,以3季度为例,当升单吨净利润为1.4万/吨,而容百仅有0.6万/吨。 图4:容百与当升营收和盈利对比(仅正极材料部分) 数据来源:wind,36氪 36氪二级市场分析师认为,容百科技之所以出现营收高、毛利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容百下游大客户集中度更高,企业议价能力偏低,导致了增收不增利;与此同时,由于客户结构集中在国内大厂,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之下,容百科技的经营抗风险能力远低于客户更分散、且主要集中在海外的当升科技。 容百科技的优势何在?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成本占据了整车的4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正极材料又是电池的核心材料,直接决定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影响电池的综合性能。目前市场上95%的正极材料由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覆盖。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7年,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几乎平分秋色(磷酸铁锂占比50%,三元占比45%);而到了2019年,三元正极材料的市占率已经提升至62%,而磷酸铁锂则下滑至32%。很明显,市场正在向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正极材料倾斜。 与此同时,出于能量密度提升和降本(镍含量提高,钴含量降低,镍成本远低于钴)的双重考虑,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化成为市场主流趋势。根据东吴证券的预测,受益于主流厂商高镍三元的加速渗透,到2025年高镍三元正极的需求将突破110万吨,复合增速超过65%。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快速发展为容百科技带来了机遇。2016-2019年,公司的营收从9亿元扩张至42亿元,累积增幅高达370%,年化增速54%;营收的快速上涨,带动归母净利润同步扩张,2016-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07亿元扩张至2.13亿元,累积增幅超过30倍(2019年受比克动力拖欠账款影响公司计提大量坏账准备,导致净利润下滑)。 图5:容百科技营收和利润(亿元) 数据来源:wind,36氪 然而,随着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进入8系时代,产品更迭速度明显放缓。目前主要厂商均实现量产,意味着产品技术、工艺、品质上的差距在缩小。这种背景下,谁能率先扩大产能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扩张,就意味着谁能抢占先机,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 近年来主要厂商均在积极扩产,但容百科技的目标更为激进。目前公司有浙江余姚、湖北鄂州、贵州三大生产基地,年产能4万吨;而随着湖北五期建设、韩国基地的推进,公司2021年有望扩产至12万吨,公司预计2025年产能将进一步增加至32万吨。 产能快速扩张背后的一大问题在于前驱体自供的严重不足。2019年容百科技采取了外采模式以弥补这一缺陷,但外采意味着成本提升,直接导致了毛利润空间的压缩。 为解决这个问题,容百科技在余姚基地规划了20万吨的前驱体产能,同时,其他基地产能也将规划布局,随着产能逐渐释放,前驱体自供比例将会提升,有利于容百未来毛利润空间的恢复。 三元正极材料属于和技术进步赛跑的行业。下游主机厂对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促使容百科技将目光放在了技术含量更高的超高镍三元正极和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 2020年,公司在超高镍、高电压单晶和低钴等核心产品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出Ni90及以上的高镍产品和高电压单晶产品,并进入小规模试产阶段,有望在2021年实现量产。同时,公司也在加速研发 NCMA 四元高镍正极等前沿技术。 在固态电池正极领域,公司尚处在研发阶段。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院校研究所开展合作,在材料改性、表面包裹技术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且与辉能、卫蓝、清陶等国内固态电池厂商保持研发合作,目前适用于固态电池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且具备规模量产能力。 图6:容百科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布局 数据来源:招股书,36氪 在蔚来半固态电池热点下,受益于超高镍正极和固态电池正极技术上的突破,容百科技迎来二级市场的高光时刻。2020年12月1日-2021年2月2日,容百科技股价从34元上涨至75元,累计涨幅高达123%。 如此光鲜的行业却不挣钱? 作为动力电池成本中占比高达30%以上的核心材料,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属于典型的高端制造产业。然而这样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2016-2019年,厂商的平均毛利润却仅为17%。 图7:正极主要厂商毛利润(正极材料业务) 数据来源:wind,36氪 为什么正极材料行业不赚钱? 当前国内三元正极材料主流产品以5系为主。从行业环境来看,由于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手中,国内正极材料厂商集中在生产工艺的创新与改进,也就是说,各主要厂商之间在技术上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明显,目前整个行业的技术壁垒偏低,竞争环境非常激烈,厂商收入的主要来源依赖于产品出货量的提升,而不是技术溢价。 当新产品问世后,其他厂商就会快速做出反应,产品技术上的差距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抹平。为了保持收入稳定,各大厂商只能不断研发更先进的产品来获取先发优势。但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升,产品升级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背景下,行业最终将会进入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来抢占市场份额,从而持续压低行业整体的利润空间,直到小企业退出行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为止。 2014年前,国内正极材料厂商为抢占钴酸锂的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目前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由于高镍化的推进,对正极厂商的设备、车间、技术、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短期行业整体的技术壁垒显著提升,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龙头厂商在技术溢价加成下,行业毛利润空间将得以改善。 正极材料行业不赚钱的另一个原因是由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产品定价模式导致的。 目前,国内正极材料生产商的定价模式采取的是成本加成,即三元正极材料的价格是在原材价格成本上叠加了技术领先的短期溢价。这就意味着正极产品价格受上游原材料(钴、锂)成本影响极大,以容百为例,2016-2019年其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接近90%。 图8:原材料成本占比 数据来源:wind,36氪 这样的定价模式注定正极行业对上游原材料过渡依赖,导致其议价权的缺失。目前主要厂商对上游均采取的是预付款模式,厂商的资金压力加大。 由于行业的业务直接来源于下游动力电池主机厂的需求,而动力电池目前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内外大厂手里。因此,中游正极材料厂商对下游也不具备强势话语权。 目前市场普遍采取的是先货后款的方式,导致厂商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一直处于高位,经营风险偏高。2019年因比克动力未能及时偿还拖欠容百科技的应收账款,容百科技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从而直接导致了利润的下滑。 2016-2019年,容百科技应收款项占总营收的比分别为47%,49%,57%和24%,常年处在较高水平;与此同时,4年的平均存货占营收比例也在16%左右。 图9:存货和应收款项占比 数据来源:wind,36氪 容百科技最大的风险点在哪? 对于容百科技而言,未来最大的风险点在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如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类型。 相比于磷酸铁锂和钴酸锂,三元材料在能量密度上的优势明显,综合性能最佳,但相比磷酸铁锂其安全性能较差。近年来,随着主流车厂三元锂电池装机量的提升,以三元正极材料为主业的容百科技得以快速成长。 图10: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对比 数据来源:招股书,36氪 但2020年,电池工艺的改进(CTP、无极耳等),使得铁锂体系的能量密度提升基本可以满足乘用车的续航要求。在补贴退坡的影响下,车厂对成本的考量更加敏感,导致具有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市场份额反弹。 这一现象表明,目前动力电池市场并不存在稳定的技术路线,多种路线均可能实现技术或工艺上的突破,从而成为一段时期内市场的主流。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未来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出现调整,而作为重资产模式的正极生产商,容百科技很可能不能及时调整技术,必然会对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当王萧风尘仆仆赶到现场时,发现一辆大型厢货正停在路中央,一些陌生人正在把他的单车不停往上运——这是共享单车行业折腾到第六年,出现的一个新群体:第三方“扣车公司”。王萧觉得,那厢货车就像长着一张大嘴,张开了,就把单车全部吞了进去,然后合上,扬长而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 这些单车被拖去了哪里?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太夸张了”。在共享单车公司里做运营的马明,收到了同事去外地处理被扣押单车的照片:一个北方城市的扣车场里,大概500平米的区域密密麻麻地停着至少上千辆共享单车。紧接着,同事发来完整版视频——照片里的场景只是一个小小角落。视频的开头,是一句讶异的粗口,那是另一个刚赶到现场的同事被震惊到了。 扣车场 “扣车”已经成为共享单车3.0战局里的新关键变量。 共享单车的1.0版本更像是群雄逐鹿的低门槛游戏,拼的是谁能更快速地将车子铺出去、更多补贴,过程粗放而高调;2.0版本拼的则是战略和资本,洗牌后绝大部分玩家退场,只有拥抱巨头的公司才能延续生命。 那么3.0版本是什么?精细化运营、胶着战……也都是答案,但种种迹象指向四个关键字——投放配额。 共享单车是一门需要投放规模的生意。但如今对几家大小巨头来说,难点不在资金和产能,如今真正的难点在于:各地政府分发的合规配额十分有限。 长沙已经打响了今年共享单车“配额争夺战”的第一枪。 这意味着风声愈加严峻。从2019年开始,北京等几个超一线城市都开始规划配额,二三线城市随后也大多跟上,目前80%都是配额制。只有长沙等一些对共享电单车的包容度较高的少数城市并未实行配额制,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里,先后有十几家电单车企业前赴后继相聚于此。 但从2020年底开始,湖南省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等三部门集中约谈6家共享电单车企业,要求3天内清理回收近40万的无牌照共享电单车,这些共享电单车将被堆放在43个暂存场地,总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相比此前已有的投放量,能够留下来的电单车只有这个城市巅峰时期的不到三分之一。 如果你是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者,你该怎么办? 强投、黑客 一个城市里,投多少量共享单车算够?监管部门和共享单车企业的答案是大相径庭的。 以北京为例,据36氪了解,美团、滴滴、哈啰三家公司的单车目前配额加总起来不超过60万辆——配额数某种程度代表了监管部门的想法。 但有已经离职的共享单车企业高管对36氪分析,在共享单车刚兴起的2017-2018年,ofo在北京投放量超过120万辆、摩拜投放了100万辆——总量200万辆单车(其中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破损车)对这个两千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个合适的数字。 2-3倍的数量分歧之下,企业们只得再想办法。 表现好的企业,能争取到更多的配额。不少地方政府都会要求半年到一年的试观察期,想观察期后拿到更多配额,最老实的方法,还是提升技术和运营。例如企业是否使用北斗定位系统,能否实现定点停放达成率,以及在规定的投放地点设置电子围栏和禁停区。“如果不具备这些,有些地方就是不给你投放指标。” 但竞争和资本压力下,企业们未必能耐下性子,走正统路线。 去年5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通报了一则消息:某共享单车企业存在严重车辆数据造假,报备率高达99.9%,与当月现场核查数据(63.8%)有较大偏差。 “报备”和“核查”,源于2019年北京市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目的是为了控制超额投放,方法则是,让单车方给所投单车建立电子标签,数据接入政府的备案系统,方便政府监测投放数量。而监管部门会随机扫码核查大街上的单车,如果单车未在系统备案内,就视为超额投放。 诡异之处在于,有知情人士对36氪称,有一天交委的内部系统升级——这件事交委并没有事先通知企业——所以交委数据库无法接受传输数据。但在那一天交委的系统上,却依旧多了700多条这家公司上传的报备数据,而且程序恢复使用后,监管平台又收到1300余条未经微信核查程序上报的该企业单车数据。 换句话说,如果情况为真,那么这家公司通过某种技术手段(一种未经证实的分析是,该企业或许是黑进了交委的数据库),可以不受限制地上传数据,即使超出了政府规定的限额也不会引发警报——这样交委的人随便扫大街上哪辆车的码,都会显示已经备案。 “露馅”纯属意外,如果没有那次系统升级,企业方可能依旧还是一个“好孩子”。 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北京这样,能靠技术来监控投车数量。于是就有了“强投”:靠搞定某个街区,进而实现在一整个城市投车。 有单车方人士对36氪承认,如果业务无法进入某个城市,往往会想办法和市内某个区或街道达成协议:单车方通常会在当地注册互联网分公司,满足该区招商引资的需求,交换条件就是单车方在当地投单车时,对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后,当车子们被用户骑到其他区域,“这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当2019年北京还没采用单车身份管理时,某共享单车正式进入北京,中午在西二旗地区投放,当天晚上就被政府约谈要求回收。但是36氪了解到,第二天成批的某品牌单车都消失了,并不是被企业收走的,它们是被用户骑到了各个区域。 “企业是有一些时间来试探政府的底线的”,一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称。通常来说,企业超额投放后,可能会立刻被政府约谈,要求期限内整改,但是类似的约谈往往会经历两到三轮。“如果企业还是不改,才会吃罚单,一般是几万元钱,这已经算是顶格罚款了,”上述人士称,企业可能要经过三四次的罚款,才会触发强制整改——单车全被拖到扣车场,责令限期拖出该城市——但可能强制整改还没有触发,企业的车子已经遍地都是。 一家在上海起初并没有投放资质的某单车品牌,在当地成功投放近10万辆单车时,内部搞了一个庆功会,结果现场照片意外流传出去后,公司很快被管理部门约谈。有业内人士对36氪说,10万辆往往一个里程碑,“如果企业能在一个城市投进来这个数字,就意味着车到处都是,管理部门很难阻止他们发展下去了”。 强制进入城市,然后超额投放,可能是企业在无法说服政府开放配额后最冒险的孤注一掷。能这么干但迄今为止没引发大问题,是因为单车生意跟网约车不一样:网约车会让出租车利益受损,引发抗议,但共享单车不会引发抗议,不造成污染和拥堵,顶多是有些占道。 问题在于,政府采取配额制,是启动了一个管理杠杆——做好了奖励配额,做不好就减少配额,从而促使企业精细化运营、优胜劣汰。“但是超额投放让惩罚形同虚设,让奖励也失去价值。”一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说。 暗斗还是和谈? “配额”也可以成为一种钳制对手的手段:如果自己拿不到更多投放配额,那就想办法让对手的车子“变少”。 共享单车从业人员王萧(化名)称,有段时间,他们在某些区域的单车经常突然之间变少,但它们并不是被骑走的。调查和追踪监控后,他发现,车子都被竞争对手用调度车运到了郊区、山里,甚至是河里。 这次单车大“迁徙”,在王萧公司的竞争对手内部,被叫做渡江行动,其辐射范围覆盖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几个城市。 还有的公司选择了更“省事”的方式。一名上海的单车运维人士称,他们有段时间发现,自己和另一个对手的车子总是被自称交管单位委托的扣车公司大规模运走,然后扣押在一个停车场里。“第三家(竞争对手)的也有,但是远没我们两家这么多”。两家公司该地员工私下联手调查后发现,该停车场的租赁合同上,写的正是第三家公司的名字。换句话说,竞争对手假扮成合法的扣车单位租下了停车场,专门用来扣竞争对手的车。这件事最终以被扣车的两家车企报警收场。 假扮成交管人员也是一种办法。去年夏天,王萧发现,自己公司的一批车子被人在二维码上贴了“条子”,上面显示“违规投放”——监管人员如果在抽查中发现车子是没有备案的,确实会贴一张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条子。这个条子会导致用户无法扫码,进而无法开锁骑车。 “但是我们的这批车都是确定备案了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很奇怪”,王萧说。于是,他们派运营师傅在各个区域观察了几天,终于在一天凌晨发现端倪:他们看到几个人拿了一摞“条子”,贴在自家车子的二维码上,为首的那个人正是竞争对手的员工。 “太阴狠了,不但减少我们可以用的车子,而且贴了‘条子’的车一批批摆在那,会给监管人员留下很坏的印象,简直像在招摇过市。” 不过,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利用监管给竞争对手“捣乱”。另一名共享单车内部人士刘星(化名)称,今年开始,他们推出了针对竞争对手的十大阻击策略。其中包括,安排运维人员在街上搜集对手的停放乱象,并拍下照片和视频,“拍的越夸张越严重越好”。这些内容不久后就会被发送给监管人员。 打举报电话也是狙击策略中的重要一部分。刘星告诉36氪,今年夏天,他们就曾多次打电话给有关部门,举报其他两家的仓库有消防问题。 但是几家公司偶尔也有能达成一致的时候。一名东北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称,当地一个停放“违规单车”的扣车场曾提出,单车企业每“帮忙”送进两辆竞争对手的车子,就可以免费取回一辆自己的单车。“不过我们几家后来达成共识,都没有这么做”,这名员工称,“我送进去对手的,对手也会送进去我们的,搞来搞去就是恶性循环了,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 相比共享单车的同行企业,更大的威胁,其实来自“扣车产业链”。 扣车产业链 在扣车场里,每一天都不缺少生意。 扣车场 王萧们要骑着小三轮车,在一个又一个方圆几百平米到上万平米不等的扣车场之间不断寻找,找到刚被扣下的车子的下落,然后谈赎车价格。 “对方多是一些不好惹的人”,另一名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称,一些扣车厂专门会雇佣身材魁梧的“壮汉”,让他们穿着迷彩服守在那里,做好“一看价格就不好谈的架势”。 一名单车运营人员称,他们有一次想把被扣押的几千辆单车赎回,一开始对方扣车场报价每辆车15元。“我们内部沟通之后去赎车,对方看我们连价格都没讲,就直接把单价提到了25块钱”。这名工作人员很为难,他试图和场子的负责人电话沟通下,结果对方“提醒”到,“再讲下去就30块钱,你爱谈不谈”。 总之,赎车价格不菲。据36氪调查了解,全国各地,赎回一辆单车的价格从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些地方赎回一辆电单车的单价成本高达数百元。 考虑到扣车辆数,这笔赎金总量十分可观。王萧说,最多的时候,有扣车公司一天在全区范围内就能扣下5000辆车子。事实上,赎车款早已超过运维成本了,“最保守估计,每家企业上亿的支出肯定是打不住的”。 之所以有“扣车”这回事,要么是车子们违规投放,要么是没有摆放在停车区域里,相关人员才能把车收走。 但事情逐渐演化:早期,共享单车企业此前多是从管理部门免费取回车辆,再重新合规投放。但渐渐的,监管部门只落实总量控制和管理停车秩序,委托第三方公司对超投车辆进行回收——这些第三方公司此前经营范围包括停车管理、单车运输、路面清障等,还有一部分是此前和共享单车企业有合作的第三方运维公司,并没有获得政府授权的资质。这些企业大多自负盈亏,逐渐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单车、电单车赎车费获利的商业模式。 近两年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扣车公司,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个“有利可图”。一名共享单车企业上海运维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有大概200多个扣车场,全年扣车峰值上百万辆。北京的一名负责人则称,全市有90多个扣车场。 扣车,已经从正常的城市管理行为,在过去两年演变成了一条黑灰色的“扣车产业链”。 被扣押车辆是否属于合理投放?36氪在昌平区走访时发现,有一名代收人员直接叫停了一辆正在使用中的共享单车,以车子属于违规投放为由,催促消费者锁车离开,然后将车子搬上了回收调度车辆。 虽然36氪询问的多数停车场工作人员称,他们扣下的车子属于违规投放,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摆放,不过也有不止一位员工表示,公司鼓励他们多收车。 赎车快也未必是好事。一共享单车企业内部人士称,他们发现,赎车费交的越爽快,赎回的车辆越多,“扣车场下次扣的就越快越多。可能下次扣的还是我们刚取出来的那批车”。 但去年年底时,有企业员工称,北方城市的扣车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即使车子被扣了,因为企业们也不急着赎回了,毕竟赎回了停在外面也少有人骑,“干脆把扣车场当仓库用”——车场们反而扣得少了。 无奈之下,有的企业干脆选择“包年”。刘星称,他们曾和某扣车场达成合作,每年一次性缴纳上百万元“停车代看管费”,之后就可以悄悄地分批次取回被扣掉的车辆。“其实是可以不扣我们的车子的,但是扣车场要给监管部门交代,同时也要做给我们竞争对手看”。 黑产之下,政府的配额制度可能会达不到原有目的。如果扣车公司收车的本质并不是促进企业整改和减少车辆投放,企业花钱就可以重新获得投放的资格,那这最终还是会演变成一场商业资本游戏。 这场扣车游戏目前还看不到该如何结束。 成千上万量单车和电单车们将继续被装载车、挖掘机反复推拉、铲起,甚至碾压,直到在最小的占地面积里被亲密无间地叠成一座又一座车山,然后轱辘搅着轱辘,车把拧着车把,姿态别扭——这几乎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而且,可以给更多的车子腾出空间。 扣车场 “特别心疼”,上述共享单车运维人员说,“就算一辆结实的小汽车,被挖掘机推一下,也是会坏的呀”。 消耗体力的赎车工作也看不到该如何结束。摞在一起的车子极大降低了赎车的效率,通常要两三个人一起,摸索着接近那座“山”,从各个品牌单车的裹挟里拽出一辆自家的车子,再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一天下来,经常只能收回几十辆车。 有一次,王萧配合同事去外地赎车,看到扣车场里几万辆单车被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黄色的、绿色的还有蓝色的,甚至尽量被按照颜色划分区域。他突然有点感动了。 (文中图片均由访谈对象提供)
一、一周中概股市场表现回顾 1、中概股等权重指数整体表现 2015年1月1日以来中概股等权重指数上涨393.56%,跑赢标普500指数,相对回报率为313.16%。 注:中概股等权重指数成分股包括52家公司构造了等权重中概股组合,筛选10亿美元市值以上中概股(剔除多地上市国企股),每半年调整一次。 今年(2021年)以来该中概股指数年化收益达320.93%,本月收益率为12.31%。 热门中概股普涨,阿里巴巴(BABA.N)跌1.85%,京东(JD.O)跌6.55%,百度(BIDU.O)跌7.01%,哔哩哔哩(BILI.O)跌14.85%,拼多多(PDD.O)跌3.60%,网易(NTES.O)跌1.52%,富途控股(FUTU.O)跌0.48%,而教育行业新东方(EDU.N)跌0.95%,好未来(TAL.N)涨1.16%。 2、中概股涨幅TOP10 1)$声网(API.US)$:声网周涨幅达到21.8%,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声网宣布收购环信。环信深耕即时通讯,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声网本次的横向战略扩张将形成「RTC+IM」的深度融合解决方案,两家公司的协同性或将为股东带来超额收益。该收购预期于2021年第1季度完成交易。 2)$宝尊电商-SW(09991.HK)$:宝尊电商本周涨幅17.79%。本周宝尊电商宣布将认购爱点击64.93万股B类新股,认购价为1720万美元;以及向爱点击现有股东收购247.14万1股ADS,认购价为3280万美元,禁售期180天。 该交易完成后,宝尊电商将拥有爱点击发行在外总股本的4%,同时拥有10%的总投票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指出,双方将在腾讯电商生态内共建私域流量平台;合作方式将以宝尊电商提供在线运营和基础设施服务,爱点击提供SaaS的IT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模式完成。市场认为,宝尊电商将以小程序和视频号为驱动力,推动自身盈利能力提升。 3)$乐信(LX.US)$:乐信本周上涨累计17.73%。本周二,乐信开启战略发布会,推出新消费战略旗下的三大产品:约惠、买鸭、乐卡,竞逐40万亿的新消费市场。 原身为腾讯系的头部互联网金融公司:乐信,目前拥有贷款余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6%。在告别旗下橘子理财P2P业务后,乐信管理层希望拥抱助贷业务,转向纯科技运营的服务模式。转型后,公司将面对截然不同的竞争环境和渠道市场。若能转型成功,乐信有望迎来新的可能性。 3、中概股跌幅TOP10 1)$燃石医学(BNR.US)$:燃石医学周跌幅17.55%。上周生物科技板块表现强势,本周受大盘情绪影响,市值有所回落。 二、重点行业公司要闻 1、传百度计划最早3月在香港二次上市 2021年1月7日,彭博社引用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百度(BIDU.US)$计划最快于今年上半年在港交所进行二次上市,且可能出售约5%至9%的股本。 1月20日,有报道证实,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已正式启动,并确定了高盛和中信为其上市保荐团队,计划春节后正式在港提交上市申请。 在1月22日晚间,百度官方宣布将于3月1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0号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在本次特别股东大会上,百度将提交一份更改公司法定股本的提案,即对股票进行1:80的拆分(1股拆分成80股),供特别股东大会审议和表决。市场估计该行为是为回港上市铺路,降低香港投资者的入场门槛。 2、台积电将优先产汽车芯片,据称考虑上调价格高达15% 芯片短缺的危机愈演愈烈,全球车企被迫减产,芯片涨价势不可挡,全球芯片生产巨头台积电也传出要将车用芯片涨价的消息。 有媒体指出,$台积电(TSM.US)$等台湾芯片代工厂考虑上调芯片价格,涨价以车用芯片为主,涨幅最高达15%,最快今年2月下旬实施。台积电、联电等公司已向荷兰恩智浦、日本瑞萨电子等车用芯片制造商客户询问涨价意向。 该媒体指出,台湾厂商考虑大幅涨价主要源于车用芯片严重短缺和新台币升值。德国、美国和日本政府都因芯片短缺向台湾当局请求增产。新台币兑美元过去一年来涨约5%。 3、小鹏汽车:计划在今年推出小鹏第三款汽车,未受芯片短缺影响 周二(1月26日),$小鹏汽车(XPEV.US)$总裁顾宏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计划在今年推出小鹏第三款汽车,最早在第四季度交付。据了解,公司还正在升级P7轿车的操作系统,新操作系统有40多种新功能和对现有功能的200多项改进,包括用于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新型「高速自主导航驾驶功能」。 此外,顾宏还表示,小鹏注意到芯片短缺的问题,但没有受到影响。并指大部分竞争在于技术端,而非原始设备制造商。 4、BOSS直聘计划今年赴美上市 据报道,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将于今年正式赴美上市,日前已选定高盛和瑞银作为联席主承销商为其安排IPO事宜,募资规模预计约为3亿美元。早在2019年7月BOSS直聘成立5周年之际,BOSS直聘创始人兼CEO赵鹏就已透露「公司正在筹备IPO」,但彼时尚未确定最终的上市地点及具体时间表。 5、名创优品:2020年潮玩产品总订单数同比增长超数十倍 日前,新零售平台$名创优品(MNSO.US)$(发布2020年度消费大数据,数据显示,名创优品2020年潮玩产品全年总订单数累计较2019年同比增长超过数十倍。 据介绍,名创优品携手国内外知名IP、原创设计师联名打造的潮玩系列产品出售于门店及线上多个渠道。My Melody茶话会系列、米奇系列及Qbee-丛林系列等产品均入围门店畅销榜前列。 相关数据显示,名创优品自创立至今,已与超过17个国际知名IP达成深度合作,包括迪士尼、漫威、华纳兄弟旗下的猫和老鼠、咱们裸熊、日本IP Hello Kitty、三丽鸥家族、粉红豹、芝麻街等IP,以及王者荣耀、天官赐福、B站2233娘及小电视等国潮大IP。 三、小结与综述 本周大盘震荡,热门中概股普跌,其中11家公司本周跌幅超10%。声网、宝尊电商及乐信积极转型入局新战略,市场对此类布局持乐观态度,积极拥抱转型企业。另一方面,因市场对高估值公司的情绪降温,上周冲高的企业在本周有所回落。 投资者应时刻注意市场波动,从业绩驱动中选择优质公司。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出海 虎牙旗下 Nimo TV 在印尼游戏直播市场份额位列第一。记者获悉,日前,据虎牙介绍,其旗下 Nimo TV 月活已突破3000万,在东南亚、中东、西语国家等市场表现良好。其中,Nimo TV在2020年印尼游戏直播市场中的份额更是位列第一。 Sensor Tower:37款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收入超1亿美元。记者获悉,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2020年共37款中国手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超过1亿美元。收入最高的竞技手游为腾讯《PUBG MOBILE》,其以10.6亿美元的收入蝉联中国手游出海收入榜冠军,较2019年增长37%。2018年初上市至今,该游戏在海外市场的总收入已达到21亿美元,总下载量超过6.9亿次。 优客工场将完成首次股票增发,募资规模为2000万美元。据证券日报报道,美国证监会网站显示,优客工场将于近日完成上市后第一次股票增发。本次公开募集资金将达2000万美元,主要用于轻资产管理的拓展与 SaaS 服务数字化技术的研发等。优客工场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家全球联合办公网络社交平台。 京东体育计划以4.9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时尚零售商 DTLR Villa 。据新浪科技报道,京东体育在1月31日签署了一份有条件协议,收购美国时尚品牌 DTLR Villa 的100%股权。此次收购的总现金对价为4.95亿美元,包括常规运营资本和交易完成时的其他调整。其中,约1亿美元将用于偿还 DTLR Villa 现有的债务。DTLR Villa 在全美10个州拥有120家门店,商品涵盖各大运动品牌的运动装,鞋类,配饰等。 东南亚 东南亚互联网巨头 Grab 完成20亿美元定期贷款融资。据 Tech in Asia 报道,Grab 宣布,在获得未披露的国际投资机构的承诺后,它已经完成了第一笔高级担保定期贷款融资。据称,该笔贷款结构为5年期定期贷款 B,本金金额为20亿美元,是亚洲科技领域同类贷款中最大的一笔。摩根大通担任主承销行,巴克莱、德意志银行、汇丰、瑞穗、MUFG 和渣打为联合承销行。Grab 表示,此次选择贷款融资是为了多元化公司融资渠道。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投资其增长计划。 印尼支付初创企业 Cashlez 与金融科技平台 Duha Syariah 合作提供融资服务。据 IND Financials 报道,CASH 总裁 Suwandi 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PT Cashlez Worldwide Indonesia Tbk ( CASH )正在与 Duha Syariah 合作,为爪哇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融资服务。Cashlez 和 Duha Syariah 此次合作致力于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资本规模。目前,Duha Syariah 已获得了金融服务管理局( OJK )的许可在爪哇地区开展业务,之后会扩展到其他城市。 印度 印度股市上涨,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重振经济。据 VCCircle 报道,印度股市在联邦预算出台之前上涨,财政部长 Nirmala Sitharaman 计划推出一系列措施,以重振受疫情打击的该国经济。据悉,Sitharaman 可能会将2021-2022年财政支出增加15%以上,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此外,印度政府还将出台一些针对房地产、航空、旅游和汽车制造商等受新冠疫情冲击行业的税收减免措施。 印度 IT 创业公司 Happiest Minds 以830万美元收购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据 VCCircle 报道,Happiest Minds 周五表示,该公司已经以830万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Pimcore Global services(PGS)。根据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该交易将于3月底完成。此次收购将完善 Happiest Minds 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产品,帮助其所有客户创造更大的数字资本。 欧美 美国英语学习应用 ELSA 完成1500万美元 B 轮融资,计划全球扩张。据 Tech in Asia 报道,教育科技初创公司 English Language Speech Assistant(ELSA)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SIG 和越南投资集团共同领投,现有投资者 SOSV、谷歌旗下 Gradient Ventures、Monk's Hill Ventures 等跟投。ELSA 于2015年上线,旨在帮助人们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本轮融资筹得的资金将用于语音识别 AI 研发、B2B 平台开发、人才招聘和全球扩张。 美国金融科技初创企业 Yotta 宣布完成1320万美元 A 轮融资。据 VC News Daily 报道,总部位于纽约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 Yotta 宣布完成1320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base10 Partners 领投,YCombinator、Core Innovation Capital 和 Slow Ventures 跟投。迄今为止,Yotta 已经筹集1770万美元。Yotta 提供免费的 FDIC 保险银行储蓄账户,并通过每周抽奖的方式鼓励储户存款,奖品从10美分到1000万美元不等。 中东 DFin Holding 推出埃及首个金融科技平台并成立该地区首个风险债务基金。据 Egypt Today 报道,Digital Finance Holding(DFin)已获得埃及金融监管局(FRA)的许可。其通过与企业家和投资者合作,在 DFin 平台及各子公司和附属初创企业网络上创造协同效应,促进他们进入市场并实现增长。首批公布的子公司将包括数字金融平台 Shekra、AI 财富咨询和管理平台 Optofolio 和该地区首个风险债务基金 Camel Ventures。 阿联酋金融科技公司 NymCard 获得760万美元注资。据 MAGNITT 报道,阿联酋金融科技公司 NymCard 完成了760万美元的 A 轮融资,由 Shorooq Partners 领投,OTF Jasoor Ventures 和 VentureSouq 参投。NymCard 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第一家现代支付卡发放平台,旨在利用先进的 API 技术将支付方式数字化,为该地区的金融机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提供领先的支付卡发放和处理解决方案,有助于降低客户成本。 拉美 阿根廷保险科技公司 123Seguro 进入巴西市场。据 LatamList 报道,阿根廷保险科技公司 123Seguro 收购了巴西数字经济初创企业 Seguro Com Volé,宣布正式进入巴西市场。123Seguro 是一家数字保险经纪公司,致力于比较、销售和管理来自30多家保险公司的保单。该公司在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智利都拥有最大市场份额。收购 Seguro Com Volé 后,公司将为客户进一步提供人寿、商业和汽车保险,扩大服务范围。 其他 以色列风投机构 FinTLV 完成1.2亿美元全球保险科技-金融科技基金募集。据 Crowdfund Insider 报道,以色列风投机构 FinTLVFinTLV 近日宣布,已经完成旗下全球保险科技-金融科技基金的第二轮募集,募资规模为1.2亿美元。据 FinTLV 介绍,该基金将主要关注全球成长阶段的保险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 图|Unslp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欢迎关注36氪出海微信公众号( ID:wow36krchuhai ),及时获取前沿资讯、了解全球新趋势。文末扫码关注并加入出海社群,遇见全球商业伙伴。 中国企业出海 中国移动国际公司落户德国。据央视报道,日前,中国移动国际公司德国数据中心正式启用。作为国际网络交换中心和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该中心将与其位于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中心及其全球网络、云端服务无缝连接,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超大带宽连接能力、超大规模云计算能力和全面一站式数字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移动国际公司的全球智能网络基础设施。据悉,该中心位于国际金融重镇法兰克福。 百世推出中泰大件跨境寄递服务,可送160斤包裹上门。记者获悉,2月1日百世在泰国全面上线大件快递和跨境寄递服务,可以提供门到门最高80公斤物品的寄递服务。百世东南亚总经理钱卫表示,虽然大件快递业务在中国已经相当成熟,但目前泰国本土快递企业普遍不会上门接收超过50公斤的物品,百世将成为泰国首家提供80公斤以内大件寄递的物流公司。 东南亚 国际金融公司拟向孟加拉国在线卡车平台 Truck Lagbe 投资300万美元。据 DealStreetAsia 报道,世界银行集团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拟对孟加拉国数字卡车运输平台 Truck Lagbe Inc(TL)投资300万美元。Truck Lagbe 于2017年推出,致力于提供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目前是孟加拉国最大的在线卡车预订平台。 印尼基础设施金融公司 Persero 发行1.5亿美元全球债券。据 IND Financials 报道,印尼基础设施金融公司 Persero 总裁 Reynaldi Hermansjah 今日宣布,公司发行了1.5亿美元的无担保高级债券(全球债券),并于上周末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上市。他表示,这次债券发行是公司在印尼境外发行的5亿美元中期债券计划的一部分,债券的利率设定为每年1.50%。据称,债券发行所得将用于资助社会项目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 印度 印度 D2C 零食品牌 Happilo 完成1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据 Inc42 报道,印度 D2C 零食品牌 Happilo 完成由 A91 Partners 领投的1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这是该公司的第一轮外部融资。Happilo 由 Vikas Nahar 于2016年创立,在坚果和干果类零食贩售领域与 Nutty Gritties、Cornitos、Rostaa 等零食品牌竞争,在线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60%左右。本轮融资将用于业务流程自动化、营销扩展及分销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印度22财年预算为在线支付加码。据 KrASIA 报道,印度财政部长 Nirmala Sitharaman 在周一提交的2021-22年度联邦预算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为数字支付、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支持。预算拨出2.05亿美元用于推广在线支付。受疫情影响,在过去9个月里印度在线支付交易激增。预算还提议将位于古吉拉特邦的经济特区(SEZ)国际金融技术城(GIFT)发展为世界级金融科技中心,这将是印度的第一个国际金融服务中心(IFSC)。 欧美 高通计划在法国开设 5G 研发中心。据财联社报道,高通公司公布了在法国开设 5G 研发设施的计划,以扩大其在下一代网络本地和全球发展方面的努力。在一份声明中,该公司表示这一枢纽将通过其子公司高通通讯公司建设。这使得其在法国的研发基地增加到4个。高通表示,最新的基地将专注于“5G 及后 5G 的未来演进”,并在“本地、区域和全球”推动该技术的发展。 美国科技初创公司 UiPath 获7.5亿美元 F 轮融资。据 TechCrunch 报道,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供应商 UiPath 宣布完成由 Alkeon Capital Management 和 Coatue 领投的7.5亿美元 F 轮融资,估值350亿美元。UiPath 总部位于纽约,主要为企业提供全套软件平台,帮助企业有效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该平台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0万用户,培育了全球最大的 RPA 社区。其领域包括金融、制造、医疗、物流和政府,主要的业务有 UiPath 学院、RPA 平台和“UiPath Go!”。 美国数据公司 Databricks 宣布完成10亿美元 G 轮融资。据 TechCrunch 报道,Databricks 获10亿美元 G 轮融资,估值280亿美元。以应对其统一数据平台在全球的快速普及。本轮融资由新投资者 Franklin Templeton 领投,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LLC,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CapitalG 和 Microsoft 等跟投。 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 和Tiger Global Management 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 Databricks 的技术创新,扩大公司规模并快速采纳新的数据架构 lakehouse。 券商 Robinhood 再募资24亿美元,暂时搁置 IPO 计划。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在线经纪公司 Robinhood Markets 从若干股东手中再募集24亿美元资金,这笔资金旨在帮助该公司满足因 GameStop 和其他热门股疯狂交易而不断增长的现金需求。本轮融资由 Ribbit Capital 领投,Iconiq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红杉资本、Index Ventures 和 NEA 跟投。此前,Robinhood Markets 已计划于今年进行 IPO,估值预计将超过200亿美元,该计划将被暂时搁置。 拉美 巴西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 Nubank 获得4亿美元注资。据 LatamList 报道,本轮融资由 GIC、Whale Rock 和 Invesco 领投,腾讯、Dragoneer、Ribbit Capital 和红杉资本参投。Nubank 是一个数字银行服务提供商,主要产品为万事达卡以及配套的手机 APP,可为用户提供在线管卡、逾期提醒、消费记录查询、资金冻结等服务。该公司彻底改变了巴西的金融行业,且拥有3400万用户。Nubank 计划利用此轮融资在巴西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并巩固在哥伦比亚和墨西哥的市场地位。 中东 阿拉伯食品科技初创公司 Foodics 获2000万美元 B 轮融资。据彭博社报道,本轮融资由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 Public Investment Fund 全资控股的 Sanabil Investments 领投,风投基金 STV、Endeavor Catalyst 等跟投。Foodics 成立于2014年,为中东地区餐饮行业提供包括销售点服务、员工考勤、电子菜单、库存管理等的云管理系统。据称,Foodics 迄今已为5000多名客户提供服务,订单处理量超过10亿份,商品交易总额超过20亿美元。本轮融资将用于开拓新市场,并扩展其金融科技产品。 其他 Switch 总销量近8000万台,前三财季任天堂净利同比大增91.8%。记者获悉,主机游戏厂商任天堂发布2021财年4月-12月前三个财季财报。其营收累计达134亿美元,同比增长37.3%,营业利润达5211亿日元,同比增长98.2%,净利润达36亿美元,同比增长91.8%。Switch 游戏机销售火热是任天堂营收和净利润大涨的主要原因。至此 Switch 总销量达到7987万台,成为仅次于 GBA 的第三大畅销游戏机。2021财年前三季度各大主要市场中,北美市场营收贡献最高,占比41.1%;欧洲地区占比25.6%;日本国内占比22.4%;其他地区占比10.9%。 36氪出海网站上线了!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请点击letschuhai.com。 图|Unslpash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快速变迁的全球化市场正在考验着企业家们的立体思维能力。决策者们也在用不一样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和不同地区的市场,不论是挖掘下一个蓝海市场,亦或是在看似饱和的红海市场中,另辟蹊径,找到掘金的机遇。 作为36氪海外业务集团,36Kr Global 正在努力成为连接世界的信息和服务纽带,推动世界的融合和创新。通过旗下的中英日三个媒体品牌36氪出海、KrASIA 和 36Kr Japan,我们逐渐建立了中国、东南亚和日本三地的企业社群,囊括了包括政府、大公司、明星初创公司、投资机构、咨询机构、交易所等在内的重要玩家。 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通过 36Kr Global 在全球的覆盖以及资源,36Kr Global 旗下的研究院正式开始面向中国高度关注海外市场的企业决策者招募订阅会员,并在2/24号首先上线并开始推送【全球商业洞察双周报- Bi-weekly Newsletter】。欢迎填写表单订阅,加入到我们的社群交流和合作中来。 订阅会员将收到每双周一份的精选全球市场新闻解读双周报,覆盖东南亚、日本、欧美、香港地区以及澳洲和新西兰等重点市场,解读市场的政策变化、行业动向、头部玩家动作、大企业战略以及创新技术/商业模式应用等(每期15-20篇新闻)。以下为内容案例,Enjoy! 全球商业洞察双周报- Bi-weekly Newsletter 【大企业战略-新加坡】又一全球工程巨头 KONE 加入新加坡凯德集团的 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 新闻摘要: 继微软、亚马逊、思科等全球巨头后,总部位于芬兰的工程服务巨头-通力(KONE)在近期宣布正式加入2020年10月份由凯德集团发起,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支持的 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 生态园区。该园区提供5G 技术赋能的实体空间,吸引全球科技初创企业、系统集成商以及大企业参与其中。 解读洞察: 凯德集团针对6个细分领域-高精生产、数字生活、智慧地产、智慧出行、永续经营和都市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将全球范围内的优质企业招募进 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并在该园区的5G技术赋能环境下和企业实验和共创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凯德集团的地产资源实现商业化。 推荐阅读用户: 大企业(战略)、初创企业(地产科技、智能制造、智能出行、绿色科技、农业科技、智慧城市) 【企业服务-日本】优衣库和 GU 在网站和 App 上开展直播卖货 新闻摘要: 2020年12月,优衣库和 GU 分别开始了直播卖货业务。品牌邀请了时装设计师、模特等名人对服装进行展示,并实时回复观众的评论。观众可以在观看直播的同时,直接在网页或App中购买产品。 解读洞察: 在日本,直播已经成为人人关注的娱乐方式,但直播卖货仍刚刚起步。目前,优衣库和GU的直播需要依赖第三方公司搭建的系统;无论是为直播平台搭建完善的底层基础设施,还是为品牌方提供高清晰度、高流畅性的视频直播架构,都是进入这一市场的有效方式。 推荐阅读用户: 初创企业(视频处理、直播技术) 【政策-泰国】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将在智能工业园区发展水果农业计划 新闻摘要: 泰国计划在东部经济走廊上的罗勇工业园开展“水果经济走廊”计划,现有的智能工业园区将会为这一项目提供服务;此举一是泰国政府希望响应“五年农业发展计划”,支持当地农民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二是吸引欧洲投资者到园区内投资。 解读洞察: 经济走廊特区(ECC)的建设计划是泰国政府为发展经济做的有力布局,目前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并配备交通资源。此发展计划不失为我国拥有无人机、滴灌、保鲜技术等农业科技技术企业的一次出海机会。 推荐阅读用户: 初创企业(无人机、机器人、农业科技) 【金融-印尼】印尼金融 DSResearch 报告显示,2020 年印尼金融科技赛道总投融资额超过电商和企业服务,金融科技新机遇 新闻摘要: 市场调研企业 DSResearch 发布的最新 2020 Fintech Report 数据显示,金融科技赛道的总投融资额达到3.6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的2.17亿美元上涨了65%。在应用领域,主要专注在支付和借贷。在疫情推动下,电子钱包的增长飞速;在借贷领域,目前以消费借贷为主,印尼政府希望未来促进中小型企业放贷,也公布了相关的草案,持牌金融机构需要在未来三年内将投向生产部门的贷款比例提高一倍,从20%上升到40%。 解读洞察: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已经逐步将技术输出海外。例如风控企业同盾科技获得印尼 OJK 数字金融创新技术提供商备案,同时成为第一批进入印尼 IKD 监管沙盒。另外,平安系的金融壹账通也和ASPARINDO(Indonesia’s Traditional Mark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印尼市场管理协会)达成金融数字化合作的金融壹账通,提供印尼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服务,这些都是中国金融科技出海的成功尝试。 推荐阅读用户: 初创企业(风控科技、金融大数据) 订阅规则 招募对象 关注海外市场的优质 Startup (VP及以上) 大企业海外战略/战投/业务部门决策者(总监级别) 关注全球市场的投资人 订阅会员将获得 全球商业洞察双周报- Bi-weekly Newsletter 36Kr Global 研究院其他订阅内容优先阅读权 海外需求绿色通道(通过36Kr Global 的全球网络和资源,订阅会员可以一键发送邮件,告诉我们您的出海需求,我们将尽力协助您链接相关资源) 入群方法 点选链接或是扫码填写注册表单,并通过审核认证(提交后会由专人经过人工审核验证,发送确认订阅邮件) 图|图虫 36氪出海网站上线了!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请点击letschuhai.com。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