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58到家正式更名为“天鹅到家”(以下暂仍称58到家)。 58到家CEO陈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改名一直在我们规划内,两三年前就在准备。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得让自己的品牌更加个性化,更有辨识度。改名的前提是必须自己有能力成为强势的品牌,意味着对公司的业务有信心,更想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一流品牌才会去改名。” 重新出发还是换汤不换药? 早在2019年9月,陈小华在参加活动时就曾公开表示,58到家这个名字是一定要改的。 “因为58同城是个分类信息网站,它给人的印象是大而全。而且58在过去十年里打了太多广告,所有人提到58都知道你是租房、找工作、招聘的广告平台,所以我们叫58到家,外界永远会认为你跟58同城是什么关系?”陈小华如此表示。 从2014年开始,58同城进军O2O,推出了“58到家”。自此,58到家借助58同城的流量和资本优势开启了O2O之旅。 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用了58的品牌,58到家每年还需给58同城支付一笔授权费。那么,更名后是否还需要支付这笔费用?记者采访58到家相关人士,其表示“无法评论”。 58到家成立后的6年时间里一直在大举投入。2018年,58到家亏损额14.23亿元,同比扩大99.8%;2019年,58到家财务数据未单独披露,而是与58同城财务数据合并。2020年第一季度,58到家不但延迟了赴美IPO计划,而且在疫情的影响下,其家政业务规模或仅为原来的20%。 天眼查APP显示,58到家2015年1月19日收到了来自58同城数千万元的天使投资,同年6月9日,公司Pre-A轮的投资方为腾讯投资。2018年7月的A轮融资则来自华新投资、菜鸟网络、中俄投资基金、弘润资本、前海母基金以及58同城,金额2.5亿美元。 在58到家的股权结构中,五八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94.1%,陈小华出资比例为4.5%,姚劲波出资比例1.4%。截止到2020年8月6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仍为姚劲波。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58到家已成为58同城的巨大包袱。” “一直以来,58到家都是背靠58同城,为其提供流量和资本支撑。而随着58同城面临着营收及毛利率增速放缓、流量危机等问题,过于依赖58同城的58到家不仅未能给58同城减负,还成为58同城的业绩拖累。”陈礼腾表示。 “此次,58到家改名‘天鹅到家’,如同58速运更名‘快狗打车’一般,意在去除58标签。打破用户固有印象,有着重新出发的意味。但最终是否仅仅是‘换汤不换药’,也未可知。”陈礼腾表示。 “天鹅到家”商标并不在手中? 从业务层面来看,58到家此次更名剑指成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超级玩家”。 受疫情影响,本地生活服务的最后一环被快速打通,从零售巨头沃尔玛、盒马鲜生,到家电品牌海尔、美的等,再到苏宁、京东、美团、饿了么各大平台,到家业务都成为了各家力争的焦点,可以说是巨头环伺,竞争激烈。 陈礼腾认为,58到家面临着业务多元,核心不明显的问题,“竞争对手在生活服务领域走垂直发展路线,如京东到家主攻生鲜配送、河狸家主做上门美甲、e家洁专注家庭保洁等。一心想做平台的58到家核心不明显、用户黏性堪忧”。 此外,获客成本较高也是58到家面临的一大问题。开锁、月嫂、装修等都是一次性的低频消费,留不下用户,导致58到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费用重新获客,从58到家的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到,2018年,58到家销售费用为11.26亿元,而其全年的营收额才9.5亿元。每年花费在获客上的费用超过营收,这也就造成了58到家的净亏损。 9月7日,在宣布更名为“天鹅到家”的同时,58到家宣布面向用户推出一亿元现金券福利活动,欢迎大家“薅鹅毛”,以此进行新品牌宣传和获客。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4月,58到家曾邀请黄晓明、杨颖夫妇为公司代言人。彼时,58到家表示,黄晓明、杨颖夫妇可以帮助其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目前58到家70%的消费用户为女性,尤其是美甲业务,杨颖的代言能巩固年轻爱美女性群体。而针对洗车、维修等更偏向男性消费的业务,黄晓明的代言则能使公司更好地抢占这类市场。 “品牌广告不止是有钱,而是一种能力。中国到家服务领域至今为止都不存在全国性的品牌,而58到家的目的就是打造全国性的品牌。”陈小华彼时曾如此表示。 随着58到家更名,其代言人变为了邓超。 9月7日,58到家还表示宣布“将不断提高平台运营效率,加速家庭生活服务线上化进程,聚焦家庭服务属性,积累专业口碑,提升用户体验。全面赋能蓝领劳动者,在专业化基础上推进从业职业化进程,优化家庭服务供给侧。” 但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58到家的线下业务转型非常难,疫情期间,也就是今年的2月份、3月份,公司基本没有收入,导致员工的工资减半,到现在还没发放。” “更重要的是,天鹅到家的商标居然不在自己手里。”该知情人士透露:“目前,58到家的人力、行政、采购、市场公关、新媒体等都已经是快狗打车的人了,更名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推进IPO。” 对于上述问题,58到家均未予回复。58同城相关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商标所属的事,我不清楚,你去问58到家。”
1. 全球累计确诊逾2672万例 美国确诊逾624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9月6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6,720,815例,累计死亡病例876,842例。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6,241,183例,累计死亡188,496例。 2. 中芯国际:任何关于“中芯国际涉军”的报道均为不实新闻 中芯国际发布声明称,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一直合法依规经营;且与多个美国及国际知名的半导体设备供货商,建立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美国商务部多年来针对中芯国际进口采购的设备,也已经核发多件重要的出口许可。中芯国际愿以诚恳、开放、透明的态度,与美国各相关政府部门沟通交流,以化解可能的歧见和误解。此前,路透社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将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 3. 余承东:最快明年发鸿蒙手机 华为未来PC、平板、手机都可能用鸿蒙OS 据华为官方消息,2020华为开发者大会将于9月10日至9月12日在东莞松山湖举办,届时将会发布鸿蒙新版,即鸿蒙2.0,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则将最快于明年推出。据悉,本次发布的鸿蒙新系统可以称之为鸿蒙2.0,相较于鸿蒙1.0来说(只是用在了智慧屏上),其会应用在华为的国产PC、手表/手环、车机产品上。按照余承东的说法,鸿蒙OS未来会成为全球都可以使用的操作系统。 4. 余承东谈芯片:麒麟9000芯片只生产到9月15号 数量有限 华为余承东谈芯片表示,在全球化过程中只做设计是教训,麒麟9000芯片,只生产到9月15号,还会上市,但是数量有限。据悉,台积电正在24小时不停歇生产。因美方禁令,台积电将在9月14日之前将相关芯片全数出货给华为,之后就无法再与华为有业务往来。 5. 国产新冠灭活疫苗实物首次亮相服贸会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受邀在公共卫生防疫专题展区参展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拿出承研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以主咖身份首次惊艳亮相,引来全场关注。据了解,参展的两款新冠灭活疫苗目前均已进入最后的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正在阿联酋、巴林、秘鲁、摩洛哥、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紧锣密鼓地展开。入组接种5万人、样本人群现已覆盖115个国家,各方面进展均全球领先。 6. 柳叶刀主编:特朗普10月就派发疫苗的计划不合实际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的10月底就能派发新冠疫苗的想法是完全错误、也不符合实际的。 7. 世卫组织称全球已有9种新冠疫苗处于三期试验阶段 据央视,当地时间9月4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全球已有超30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9种新冠疫苗处于三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部分疫苗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得到三期临床试验结果,然后进行大规模生产。但现实是,或许到2021年第二或第三季度,各国才能开始为其国民接种新冠疫苗。 8. 芯片出货量增长延迟 iPhone12或推至10月上市 据腾讯科技,苹果公司供应商博通表示,今年芯片出货量的增长将晚于往年,这可能表明今年新款iPhone的上市时间可能被推迟至10月份。博通表示,下一代iPhone所搭载芯片的出货量增长将推迟到今年最后一个季度,这也比大多数年份晚了一个季度。大多数分析师已经将苹果备受期待的5G iPhone预期发布日期推迟到了10月份,此前新冠疫情导致的旅行限制扰乱了这些设备的发布准备工作。 9. 逾70亿元北上资金月内潜入7只电子行业个股 据证券日报,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有54只电子股获得社保基金持仓,合计持股市值达195.98亿元。其中,有38只电子股成为今年二季度社保基金新进增持的重点目标,合计增持资金达70.12亿元。除社保基金提前布局外,近期北上资金也纷纷加仓电子龙头股。统计显示,8月份以来,京东方A、TCL科技、海康威视等7只电子龙头股,合计被北上资金净买入额72.90亿元。 10. 深交所调整港股通名单 民银资本(1141.HK)等24只个股获纳入 深交所发布《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调整的公告》显示,民银资本(1141.HK)、远东发展(0035.HK)、鹰君(0041.HK)、神州租车(0699.HK)、日清食品(1475.HK)、亚信科技(1675.HK)、天立教育(1773.HK)、信达生物(1801.HK)、中广核新能源(1811.HK)、慕尚集团控股(1817.HK)、永升生活服务(1995.HK)、京信通信(2342.HK)、大新银行集团(2356.HK)、宝胜国际(3813.HK)、和谐汽车(3836.HK)、海吉亚医疗(6078.HK)、百济神州(6160.HK)、宝龙商业(9909.HK)、九毛九(9922.HK)、移卡(9923.HK)、时代邻里(9928.HK)、汇景控股(9968.HK)、建业新生活(9983.HK)、康基医疗(9997.HK)等24只个股获纳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自9月7日起生效。 11. 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发布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大养猪企业已发布的在建或将建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20亿头,而中国猪肉消费仅6.5亿头,未来生猪行业会或出现产能过剩。唐人神董事长陶一山表示,“猪肉价格拐点就在明年初,随着新一波猪周期启动,生猪产能将面临过剩。早已有圈内养猪大户预测,到2022年,国内肉价将跌到10块。我更悲观,届时肉价跌到4-5块都是完全可能的。” 12. 腾讯微博将于9月28日停止运营 腾讯微博4日发布官方公告称,由于业务调整,将于2020年9月28日晚23时59分停止服务和运营,届时将无法登录。 1. 工信部部长:今年将编制“十四五”期间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规划 在2020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介绍,“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增长到35.8万亿,占GDP总量达到了36.2%。肖亚庆指出,2020年是开启国家“十四五”新征程的基础之年,工信部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期间大数据、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规划。明确新形势下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培育软件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聚集,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5G大规模的商用部署。 2. 商务部:持续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 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持续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缩减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开放进程,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加快开放的制度性、结构性安排。 3. 央行纪敏:有条件、有必要更好推动资本市场加速发展 央行参事室主任纪敏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任重道远,要把资本市场变成更加开放、包容、有竞争力的市场,是下一步金融改革中非常关键的内容。现在一系列动作已经开始。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三化”目标下,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更好推动资本市场加速发展。 4. 王一鸣:争取用15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翻番 由现在的4亿人扩大到8亿人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推动内循环,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释放内需潜力。他建议,以促进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战场,以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为主攻方向,争取用15年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翻番,由现在的4亿人扩大到8亿人,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创造条件。 5. 英媒称华尔街在中国押上“长期赌注”:相信金融业重心将东移 英国《经济学人》发表了题为《华尔街为何在中国扩张?》的文章称,过去一年,外国基金管理公司购买了近200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股票和债券。华尔街对中国的兴趣是一种长期的赌注——相信金融业的重心将东移。但要成为金融超级大国,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全球金融和支付基础设施。中国的大公司在海外的业务很少,而且中国的大部分贸易是以美元结算的,因此很容易受到美国的制裁。 1. 文旅部部长胡和平:正编制旅游业“十四五”规划 将推一批重大政策和项目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9月5日在服贸会期间举办的“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上表示,正在编制的旅游业“十四五”规划中,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谋划推出一批重大政策、项目、举措。 2. 工信部:1-8月汽车产销预计同比下降约9.7% 总体好于年初预期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表示,今年4月起,我国汽车产业实现产销正增长。1-8月,汽车产销预计完成145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约9.7%,总体好于年初预期,恢复速度在全球范围处于前列。 3. 诺兰新片《信条》内地票房突破1亿元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诺兰新片《信条》的内地票房突破了1亿元,用时1天11时29分。 4. 监管部门拟规范责任保险业务:禁止承保信用风险等7类风险 银保监会财险部研究起草的《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在行业征求意见。《办法》要求,不得通过责任保险承保以下风险: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导致的赔偿责任;刑事罚金、行政罚款;履约义务;信用风险;不会发生或确定发生的风险损失;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投机风险;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风险。 5. 一针难求 九价HPV疫苗屡屡断货 2020年上半年,九价宫颈癌疫苗批签发量为215.98万支,虽比上年同期增长83.13%,但面对26周岁以下适龄接种人群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目前,国内HPV疫苗生产厂家除万泰和上海博唯之外,还有沃森生物、北京生物、北京康乐士等。
飞象网讯 (一飞/文)在柏林IFA 2020上,华为承诺大力推动欧洲消费者领域的发展,尽管其本地网络业务存在阻碍。华为宣布,计划迅速扩大其零售业务,并继续向研发投入资金,以实现市场领先地位。 在一段准备好的视频中,华为欧洲消费者业务集团总裁Walter Ji表示,他希望讲述“华为在欧洲的真实故事”,突出华为的记录、业务规模和宏伟的未来计划。 他表示:“我们已经是欧洲增长和成功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指出,华为目前在欧洲拥有数百万设备用户;23个研究地点;为该地区提供了1.4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20多万个间接就业岗位。 Walter Ji还提到了中国对本土初创企业的大量投资,包括为其AppGallery开发服务的初创企业,并强调了中国在2019年欧盟工业研发领域的第五大投资者地位。 “我们对在欧洲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并致力于做得更多,”这位高管补充说,华为制定了一项计划,将大幅扩大其在主要市场的零售规模。 到今年年底,华为的目标是在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和英国拥有旗舰零售店,以及42家规模较小的体验店。 在会上,Walter Ji谈到了批评者对该公司的几项批评,强调了其隐私和安全方面的资格,并概述了该公司对无法访问谷歌软件的回应。 他表示,AppGallery是全球第三大市场:每月新增5000个应用程序,这是“巨大的新事物”,而不是“相同的旧体验”。他还指出,Petal Search搜索引擎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他表示,该工具是与欧洲公司合作开发的。 他补充说:“欧洲是华为未来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致力于成为这里的市场领导者。”
题:后疫情时代欧洲企业继续青睐中国市场 动车业务发展。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此次投资将使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以及可持续移动出行战略进一步深化。“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大众带来更多机遇。” 7月份,法国达能集团宣布投资1亿欧元“加码”在华业务,重点提升本地研发创新能力,并及时将研发成果产业化。 “新冠疫情并没有阻挡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我们看到《外商投资法》落地实施,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法治保障,一系列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得到进一步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断扩容。”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表示,达能坚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未来将继续扎根中国,逐步扩大投资并加大科技创新。 8月中旬,德国知名叉车制造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傲集团位于济南的新工厂建设项目奠基动工。该工厂面积22.3万平方米,计划2022年投产。 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戈登·里斯克表示,中国已从新冠疫情中快速复苏。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凯傲的企业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凯傲也将更有效地利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的潜力。 柏林商业与技术伙伴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弗兰茨克表示,期待与中国在数字医疗、电子教育、未来出行、储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火车头角色。”瑞士经济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鲁道夫·明施表示。(执笔记者:沈忠浩;参与记者:赵菲菲、陈俊侠、徐永春、朱晟、左为)
新经济与多层次资本市场论坛成立大会暨第一期研讨会近日通过直播方式在北京举办,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金融研究院院长蒲海涛在会上表示,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对数据和技术两项生产要素的精耕细作,而非过去对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的大力投入。 蒲海涛表示,新经济发展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建设也离不开新经济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他认为,未来,当中国股市的前100大或者300大成分股主要由偏消费或者科技实力突出的优质上市公司组成时,其波动性将会大大降低,中国资本市场因而会变得更加稳定。 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在书面致辞中表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科创板已显示出助力更多新经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实力,其国际竞争力和对头部新经济企业的吸引力日渐增强。 阙波表示,下一步,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将科创板打造成“中国科创企业上市首选地”,让更多投资人分享新经济成长红利;继续锐意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李辉表示,深圳证券交易所将持续丰富产品线,做大做强核心ETF产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为新经济企业为新经济发展提供多产品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服务,在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严防资产质量劣变和新一轮资产泡沫 加力压降影子银行等高风险业务 近期,全方位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的政策信号不断释放。《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央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正密集筹划,针对资产质量劣变、新一轮资产泡沫等潜在风险,研究更多防控举措,将加大不良资产、高风险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的处置力度。地方层面,多地召开专题会议,针对金融领域放贷等主要风险点部署专项整治。同时,监管部门正加快补齐金融风险处置的制度短板,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等改革措施将陆续推出。 监管部门密集谋划储备“弹药” 面对疫情给金融防风险带来的新挑战,金融监管部门正密集谋划,为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储备“弹药”。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度末增加0.03个百分点。此外,根据36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情况,上半年共有18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 “当前,经济尚未全面恢复,疫情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存在一定时滞,预计有相当规模贷款的风险会延后暴露,未来不良上升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密切关注,提早谋划,积极应对。”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表示。 同时,在资金面宽松背景下,企业、居民、政府的债务问题也引发监管部门高度关注。郭树清指出,利率下行一致性预期强化后,有可能助长杠杆交易和投机行为,催生新一轮资产泡沫。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可能借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恶意逃废债务,结构复杂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也容易卷土重来。 地方层面也在加紧部署,加强重点风险防控。例如,江西省金融监管局局长韦秀长近日在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督查调研时表示,要强化对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处置力度,持续推进高风险地方法人机构风险化解。浙江嘉兴市金融办近日召开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专项工作推进会,部署专项整治行动。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风险整体可控,但仍需警惕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累积。其中,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明显增大,处于持续暴露过程中。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不确定性以及宏观杠杆率上升的背景下,企业信用风险可能攀升。此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也需高度重视。 重点风险领域处置力度将加大 为防控资产质量劣变、新一轮资产泡沫等潜在风险,下一步,不良资产、高风险影子银行等重点风险领域处置力度将加大。 记者了解到,针对信贷资产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将引导机构通过提前加大拨备计提等,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同时,将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在充分揭示风险前提下,研究分阶段下调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释放资源全部用于处置不良。 机构层面也已为更多不良资产化解做好准备。在近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行、农行等多家银行均表示,下半年将充分运用批量处置、债转股、债务重组等各种手段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管公司下半年也将大力拓展业务,积极参与中小银行等机构不良资产收购。例如,中国长城下半年计划出资800亿元收购金融及非金融类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比率虽然走高,但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银行业规模以及金融体系的风险处置能力而言,仍可控可防,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可以实现对银行业不良风险的逐步化解。”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记者还了解到,为防范高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反弹回潮,相关部门将对高风险业务保持高压态势。其中,将规范交叉金融产品,持续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监管部门还将精准有效施策,及时处置不同类型机构风险。实际上,“精准拆弹”重点领域风险一直是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例如,银保监会日前对天安财险、新华信托等六家保险、信托机构实施接管。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托管组将坚持分类施策,根据每家公司的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化解方式,坚持守住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加快补齐风险处置制度短板 在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的同时,监管部门将加快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制度建设,补足监管制度短板。 近期,一系列旨在强化风险防控的政策相继落地。例如,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将深入整治股权与关联交易乱象视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整治资本质量不实、股权关系不清、股东行为不当等突出问题。“中小银行风险背后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失灵,以及与之相关的金融腐败和违法犯罪。应从关键点入手,探索建立规范有效的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包商银行接管组组长周学东近日撰文表示。 此前,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推进城商行、农信社改革和风险化解工作,多途径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下一步,更多防风险补短板政策措施将推出,包括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抓紧研究提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对于名单内的金融机构,组织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并建立高效的问题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以进一步实现对风险机构的精准施策。 “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郭树清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既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步入正常轨道,也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人民币对美元节节攀升。 5月末,美元/人民币最高到了7.17附近,各界对跌破7.2关键点位的恐慌重燃。然而,此后人民币一路走强,7.1、7、6.84,截至北京时间9月1日19:50,美元/离岸人民币为6.8211,较5月末升值近3500点,大涨近5%,美元指数则自3月23日贬值近10%。 问题来了,人民币凭什么如此之强?未来全球汇市又将何去何从? 人民币是否就此进入升值通道?业内对此尚有争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1日表示,人民币已经跌透,未来将会进入较长的升值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则认为,不看两大“紧约束”基本背景,来谈当下人民币的升值,是没有依据的。 本周接受记者采访的交易员和机构策略师普遍表示,中国疫情防控得力、中美利差维持高位都是推动人民币走强的动能。同时,在上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读了美联储政策框架改革的结果——盯住平均通胀(AIT),即把2%的通胀目标变为长期平均2%的目标,未来也不会根据就业市场来决定加息与否,美元应声下降,未来资产购买、零利率政策或成长期组合。截至北京时间9月1日18:00,美元指数报91.9,跌破92大关。渣打认为,美元指数可能至少还有近5%的下行空间。 不过,美元指数的跌幅主要由欧元的走强驱动(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比超60%),鉴于外部不确定性仍存,某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美元/人民币可能触及6.8,但预计很难持续在6.8以下。” 人民币连强三月 9月1日,美元/人民币从6.84进一步跌至6.82附近。前一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价格开盘后快速上涨,盘中一度涨破6.85关口,最高触及6.8442的逾7个月高位。 最近一轮人民币大涨始于8月25日前后,彼时某资深外资行交易员就对记者表示:“预计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相关对话将是偏积极的,尤其是鉴于当前美国经济不断萎缩。而在该事件落地后,预计人民币将不向6.8的关键点位迈进。” 8月25日,中美双方就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对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也表示,双方都看到了在贸易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并致力于使1月份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取得成功。 这只是人民币升值的一个触发因素。根本的原因仍在于中国经济复苏、中美利差走阔。 “我们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长2.5%,明年因为今年的低基数,外加一些经济支持措施的持续,增速预计将达7.6%,所以V形复苏已经开始。”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记者表示。根据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中国也是少数几个今年能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9月1日公布的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3.1,较7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为2011年2月以来最高,大超市场预期。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更倾向于私营部门,包括出口导向型企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制造业PMI录得51,较7月微降0.1个百分点。 摩根大通中国高级经济学家吴向红对记者表示:“最近中国出口行业的复苏可能会在三季度持续,这和我们对全球商品需求和全球制造业复苏的判断一致,预计四季度GDP将回归5.6%的正常增长趋势,使全年经济增速达2.5%的水平。” 此外,就中美利差来看,人民币也具备强势的基础。近期,中美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之差高达近250个基点(BP),“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失去了相对G10货币的大部分利率优势,其财政状况继续恶化——双赤字达到了50年来的最大水平,并或将进一步恶化。”渣打全球研究主管罗伯逊对记者表示。 美元指数仍有下行空间 国际主流机构目前普遍认为,美元指数的趋弱大概率持续。 今年3月下旬,由于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和避险情绪导致“美元荒”,当时美元指数最高接近了104。但随着美联储大幅降息至0,且开始购买国债和公司债,美元指数就不断下行,本周跌破了92大关,跌幅高达10%。 这一阶段,避险资金的逆转是导致美元走弱的主因。“欧元对美元近期大幅攀升就是因为避险资金的逆转,避险情绪导致美元在3月大幅升值,而近期美元的走弱标志着市场环境正常化,这是一个好迹象。”德国商业银行外汇分析师赖歇特(EstherReichelt)对记者表示,事实上欧元、美元、日元在3月时都被认为是避险货币,但目前只有欧元仍维持涨势,这也是因为此前欧盟达成了7500亿欧元经济纾困计划。未来如果复苏基金能持续克服欧盟阻力,欧元将保持动能。此前欧元/美元一度突破了1.2这个历史关键点位。 此外,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也将巩固美元趋弱的前景,因为机构判断美债的实际收益率将因此下行而非攀升。 根据美联储的新框架,即把2%的通胀目标变为长期平均2%的目标,意味着将容忍一段时间内更高的通胀超调。但要提升通胀并非易事,且通缩挑战正不断加剧。“考虑到实际通胀与美联储2%的目标之间差距巨大,因此要实现通胀超调,就需要美联储加倍努力。美联储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未成功实现通胀目标,唯有2012年和2018年两个短暂时期,核心PCE增长超过2%。如今增长前景愈发艰难。”罗伯逊称。 因此,这一政策框架的变化意味着低利率、资产购买将成较长期政策组合。根据美银美林的测算,如果PCE通胀率保持在2.1%的水平,则可能需要美联储维持42年的低利率水平不变。 但渣打认为,美联储并不会因为这一目标而允许大幅提高债券收益率,因为这样做会导致不断攀升的债务产生的利息费用迅速增加,这将成为提升通胀的另一副作用,尤其是考虑到公司和政府发行人的债券发行量显著增加,预计2020年美债净发行量将达到约4万亿美元,美国投资级债券达2万亿美元。因此,美联储需要维持平衡,既要提高市场隐含的通胀预期,也要降低实际收益率,从而保持名义收益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更多资产购买和前瞻指引,而负实际收益将使美元继续承压。 “美元指数上周五收盘于当周低点和2020年的最低水平92附近,可见,外汇市场似乎更加相信美联储对更高通胀率的承诺将施压实际收益,而非引发收益率飙升。”罗伯逊称,“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欧元、澳元和英镑似乎都在延续升势。澳元对美元上周收于两年高点,欧元对美元升破1.2则是其两年高点,英镑对美元已逼近8个月高点。我们相信美元还会有更多下行空间,预计将再贬值至少5%至2018年的低点。” 人民币未来或在6.8震荡 但是,美元指数持续趋弱并不一定代表着人民币将对美元持续大幅攀升,欧元、英镑等货币的升值也将起到这一效果。多位国有大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美元/人民币很难持续位于6.8之下。 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高级经济师周浩对记者称,不同于其他东北亚经济体的疲软,中国数据超出预期,“这是由于政府此前的大力支持,然而,未来潜在的增长势头可能不如前期来得强。再考虑到人民币仍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因此中期表现可能仍会承压”。 此外,近期国内资金面的持续趋紧也或推动人民币走升,但交易员普遍认为这一趋势不可持续。 如DR007这一资金利率日前一度突破2.2%,而7天逆回购利率则一直维持在2.2%,可见资金利率已反超政策利率,显示资金面偏紧。 “若把期限放长,目前中国长期利率水平已接近去年年底,中长期看已不太合理,且利率结构性下行的趋势不改。因此,资金面趋紧的现象未来或缓解,9月1日DR007已降至2.2%以下。”富达国际基金经理成皓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从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来看,并不支持偏紧的货币政策,此前经济复苏受益于工业增速由负转正,未来的动力在于消费,但反弹力度难以和工业匹敌,消费对就业的影响更大,也会对后期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产生影响。” 渣打近期预计,9月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可能下调10BP,且年内央行可能通过定向降准等方式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以避免信贷增速大幅放缓。 就人民币是否将继续走强这一观点,业内也存有争议。 高善文在安信证券2020年秋季策略会上表示,811汇改已经5年了,人民币总体上一直处于贬值通道,大概贬值了10%。他认为,人民币不仅已经跌透,而且已经跌过了,未来人民币将会进入较长的升值过程。也许很快就会开始,升值时间会相当长。证据来自两个方面,中国出口份额开始逆势上升;美元汇率处在贬值趋势之中。 高善文同时表示,人民币升值会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在国际投资者资产配置比例中,人民币资产比例显著偏低。同时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在加快,有助于降低股票市场波动、增强上升趋势。 而刘煜辉在1日发文称,不能为解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存在,而生搬硬套地分割地去看经济恢复、出口贸易、境内外息差。不看两大“紧约束”基本背景,来谈当下人民币的升值,是没有依据的。 所谓两大“紧约束”,第一,是指人民币汇率三年前或更早就已经出现了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的裂口,且裂口张开发散不收敛。第二就是严格的资本项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