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的动向一向备受市场关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披露,中国人寿日前买入工商银行H股2000万股,均价4.2339港元,斥资8467.8万港元,最新持股43.59亿股,比例增至5.02%。目前,国寿集团合并持有工行H股46.94亿股,约占其H股股本的5.4077%。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险资共19次举牌A股或H股公司,已远超去年的8次。其中,国寿系已举牌6次,次数位居险企榜首。从对举牌公司持股比例来看,国寿系对万达信息的持股比例最高,达到24.11%。举牌银行股的次数最多,已达3次。除国寿系接连举牌农行及工行H股外,今年太平人寿也曾举牌农行H股。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二季报数据,保险资金二季末持有的银行股持仓市值超3000亿元,占二季度末保险持仓市值比例超过55%。 中国人寿资管中心负责人张涤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长期看,有很多因素在驱动股票市场长期向好。她表示,对权益市场,中国人寿会在长期坚持看好的前提下,围绕着自身战略资产配置的中枢和上下限,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把握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做好控制短期波动与获得长期收益之间的平衡。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险资通常举牌蓝筹股,且持股时间较长,看好相关公司的长期发展,通过长期持股来获得收益。目前险资权益类配置比例整体较低,而一些蓝筹股估值较低,险资有增加股票配置的需求和动力。 分析人士预计,金融类、大消费等板块仍将是未来险资布局的重点领域。昆仑资产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表示,目前较看好顺周期行业,包括传统“铁公鸡”在内的钢铁、水泥及地产后周期相关行业,以及“大金融”板块,这些顺周期行业在经济修复上行时期往往有较好表现。某大型险企资管公司人士表示,市场风险偏好未显著放大,市场倾向于进一步追求业绩确定性和景气度向上的板块,建议关注周期龙头+消费板块。
回首“十三五”,产业发展已初步迈向“高质量”,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逐步改善、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展望“十四五”,在双循环下创新再次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还在不断发展演进,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正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 摒弃资源依赖 推动新创新要素 “目前中国在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高端机械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突破瓶颈加大创新力度。”联储证券投资研究部总经理袁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一家企业生产经营,一个地方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基本要素,这些生产要素资源的多寡,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新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破解要素瓶颈的核心力量。 袁东阳表示,创新驱动从过去资源主导,正在向平台、政策、资金、队伍、网络、产业、空间等方面进行全面推动。 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在平台方面,截至2019年底,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0余个国家级高级创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涉及生物技术产业;在政策方面,2012年颁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资金方面,各省市相继出台生物医药资金扶持政策,与此同时,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融资和IPO也非常活跃;在人才队伍方面,近年来各地纷纷“高调”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国创业。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新驱动虽然看似以政策力量为主,但也是企业新战略的选择。过去很多企业重视市场营销而不重视研发,当前市场竞争格局下,这种战略将面临很大阻力,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龚涛说:“在政策支持基础上,企业必须优化资源分配方案加大创新的投入,激发人才的主动创新意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产业,让竞争对手成为产业协作的伙伴,为了实现创新驱动,企业不仅要敢于花钱、分钱,更要敢于开放技术,共建生态。” 产业集群 推动企业创新合力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行情002001,诊股)果转化更加快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红利的消退,以人工智能、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中国巨大的历史机遇,因为随着欧美国家阶级固化和人民群众创新动力不足,中国的创新活力正在支持它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应用场景,新的商业价值变革。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宏皓认为产业集群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引擎,通过将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一方面通过相互竞争加强企业自身实力,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协同合作,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9月2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包括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跨上新台阶,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等。 宏皓表示,产业集群结束了企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通过将企业融入产业,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企业将会成为整个产业链的一部分,当新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出现,企业会主动接触而不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创新和改造,因此产业集群能将内部企业和资源凝聚为一个整体,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关键力量。 重视基础学科 进行人才创新激励 推动“十四五”科技创新,不仅要从政策和企业层面着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金爱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也不能忽视基础学科和人才建设,他说:“我们看到自身在芯片、高端装备、大飞机等领域的短板,也在奋起直追,但这些短板背后是相关基础零部件、核心材料技术的缺失,随着科技进步,一些高校的基础学科与现实技术已经脱节。” 龚涛也认为要在“十四五”建设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资金扶持,他表示,目前我国收入现状是应用强过于研发,收入不均衡导致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流失严重,只有加强了基础科学的技术与人才力量,整个社会的创新才成为可能。 对于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在“十四五”规划当中可以借用一些行政的手段,巧用经济杠杆,刺激驱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可以建立一种新的人才的考核指标,不是以论文数量评职称,而是以技术的产业化价值给予人才丰厚的奖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从企业激励、产业集群、人才建设等领域中国正在打造自己的创新驱动新引擎。
卡门简报 整理 | 程潇熠 头条 马斯克称特斯拉销量将在2030年前达到2000万辆 9月2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回复网友时表示,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规模肯定能达到3000万辆。他认为,特斯拉有可能在2030年前实现年销售量2000万辆,但需要公司拥有持续、出色的执行能力。(界面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智能电池是未来发展趋势 9月29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表示,二次电池是当前国际竞相研发的热点,已成为新一代信息通讯、电动汽车、储能电站与能源互联网等重大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动力电池竞争激烈,面临“洗牌”危机。“电池单体在生产过程中将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形成数字电池即智能电池,类比于磁盘到硬盘的变革,开启动力电池新的飞跃。”(新浪汽车) 精选 宁德时代曾毓群:2025年油电平价时代全面到来 9月29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欧洲今年新能源汽车将反超中国,油电平价时代将在2023年部分到来,2025年将全面到来。(第一电动) 徐和谊:按传统造车思维造新能源车没有出路 9月29日,在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和谊表示:“如果按照传统的造车思维来造新能源车,是没有出路的,可能我说的极端一点,但是我们必须要打破传统造车的模式才会有发展。”(新浪汽车) 保时捷中国CEO回应国产:会持续评估,暂无国产计划 日前,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博禹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谈论到有关保时捷国产方面的问题。他表示明确表示:“我们会持续评估各种情况,但是目前还没有国产计划。”“当我们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出发点始终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严博禹强调,保时捷会持续关注国产化问题,不过目前为止尚未决定国产。(快科技) 安睿轲:宾利计划2023年全部车型推出混动版本 9月29日消息,宾利汽车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执行总经理安睿轲(Kim Airey)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宾利汽车计划于2023年,推出全部车型的混动版本。在2020年1月至8月期间,宾利汽车为中国内地客户交付的车辆总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80%。(新浪汽车) 保时捷将投资150亿欧元于电气化车型研发 9月29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保时捷全球执行董事会主席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保时捷将加大电气化车型的发展速度,未来将投资150亿欧元,投入电气化车型中,到2025年,每两辆保时捷车型中有一辆为电气化车型。此外,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的第三方充电器加入保时捷充电网络。(新浪汽车) 主线科技开启全球首个完全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运营 9月29日消息,主线科技在港口物流枢纽的真实作业场景中实现完全无人驾驶(即驾驶舱内不再配备安全员进行监控或接管)。公司声称,主线科技成为世界上首个可以在无人驾驶卡车商业化运营中真正实现“无人化”的科技公司。目前,主线科技不仅在天津港部署运营了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且同时和宁波-舟山港、深圳妈湾港进行无人集卡的商业化合作。(36氪) 丰田计划到2023年电气化车型达550万辆 9月29日,在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跨界协同”为主题的全体大会上,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尾清哉(Seiya NAKAO) 表示,到2023年,丰田的电气化车型要达到550万辆,其中HEV和PHEV车型达到450万辆以上,EV和FCEV车型达到100万辆以上。到2050年前,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0年降低90%。(新浪汽车) 滴滴9月30日补贴1亿元,鼓励司机多接单 9月29日,滴滴网约车表示将于9月30日当日和快的新出租、花小猪联手发放1亿司机补贴。据滴滴智慧交通大数据预测,9月30日、10月1日、10月7日将是呼叫最多的三天,启程高峰将出现在9月30日,将成为年内最难打车日。(未来汽车日报) Uber正考虑收购戴姆勒和宝马合资的打车服务公司Free Now 9月29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Uber正考虑收购戴姆勒和宝马合资的打车服务公司Free Now,以提高其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彭博) 蜂巢能源无钴电池最高续航达800公里 9月28日,蜂巢能源在北京车展展台现场举办了无钴电池产品规划发布会,蜂巢能源总裁杨红新介绍了E平台和H平台的4款无钴产品的详细参数以及后续的产品规划。蜂巢能源H平台和E平台所生产的无钴电芯,对应的是不同的车型定位市场,覆盖从300-800公里以上的全系车型,可实现从A00-D级车型上的全场景应用,并支持全品类终身质保。杨红新称,产品已经具备了在长里程车上替代三元高镍的性能水平以及成本竞争力。(腾讯网) 特斯拉或建氢氧化锂精炼厂,2022年投产 9月29日消息,电池原材料咨询公司基准矿物情报(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最新报告显示,特斯拉准备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超级工厂附近建造一座氢氧化锂精炼厂,将锂辉石转化为生产电池所需的原材料氢氧化锂,目标运营日期为2022年第四季度。(新浪编译) SpaceX因天气原因取消原定的星链发射计划 9月28日,SpaceX在其官方推特宣布,因天气原因而退出原定9月28日举行的星链(Starlink)发射计划。新的发射日期一旦确定,将第一时间公布。(界面新闻) 伦敦法官决定取消Uber禁令:向其发放18个月新牌照 9月28日,打车服务巨头Uber在伦敦赢得了一场诉讼,将可继续在该市进行运营。法官推翻了伦敦市交通监管机构此前对Uber颁布的禁令,并向其发放了为期18个月的新牌照。(新浪科技)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再生产一辆电动皮卡Cybertruck原型车 9月29日消息,特斯拉在去年11月22日推出了造型霸气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计划明年年底开始量产,目前的预订量已经超过了60万辆。虽然电动皮卡Cybertruck计划在2021年年底才会开始量产,但在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生产线上,却出现了一辆原型车。从外媒的报道来看,现身弗里蒙特工厂的这辆电动皮卡Cybertruck,是新生产的原型车,并不是此前所生产的原型车进厂维修保养,附近的生产线上还有其他的车型正在生产。(techweb) 美国环保局局长质疑加州禁止新售汽油动力车计划 9月29日消息,美国加州州长纽森上周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在该州销售的所有乘用车在2035年之前实现零排放。这一计划遭到了美国环保局局长质疑。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惠勒(Andrew Wheeler)表示,禁止新售汽油动力车计划不切实际,而且可能是非法的。惠勒表示担心,全州范围内转向电动汽车将给加州电网带来压力。惠勒还在信中向州长询问,在电力需求显著增加,甚至不能保证目前供电的情况下,希望如何运行电动汽车车队。(techweb) 新技术 新款奥迪A6L上市,售价41.98-65.38万元 2021款奥迪A6L正式上市,依旧提供12款车型,官方指导售价区间为41.98-65.38万元,入门价格提升了0.2万元。新车在外观和动力方面没有变化,主要针对配置进行了升级。(爱卡汽车) 上汽大通MIFA-MPV白车身下线,将于2021年发布 日前, 上汽大通与南京市江宁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上汽大通新一代智能网联架构汽车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协议。同时,该架构下的首款产品MIFA-MPV工程样车白车身正式下线,并计划于2021年发布,2022年投放市场。(网通社) 未来汽车日报
悦刻实验室负责人姜兴涛在会上表示,悦刻产品在苯、4种亚硝胺等有害气溶胶成分方面分别减少99.1%和99.8%以上,保守估计气溶胶细胞毒性也至少降低90%以上。另外,悦刻产品气溶胶未显示出遗传毒性,肺纤维化风险也更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9月17日,国内电子烟品牌悦刻举行媒体开放日,宣布公司已于近期启用生命科学实验室,主要用于研究电子雾化气溶胶在人体细胞、动物层面的减害程度,并开展临床前安全评估。 悦刻实验室负责人姜兴涛在会上表示,悦刻产品在苯、4种亚硝胺等有害气溶胶成分方面分别减少99.1%和99.8%以上,保守估计气溶胶细胞毒性也至少降低90%以上。另外,悦刻产品气溶胶未显示出遗传毒性,肺纤维化风险也更低。 不过他亦表示,虽然目前电子烟在减害方面有比较统一的认知,但目前的科学研究证据还不够扎实,或有存在争议的地方。 目前业界在电子烟对人体危害方面仍存在非常多的争议,尤其是电子烟是否比传统卷烟的危害性更小。有不少电子烟品牌在广告宣传时主张电子烟不释放烟油,对人体伤害程度较低,但实际上这一说法未有确切的证据支持。 在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发布的《2019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电子烟被分为“Heated tobacco products”和“Electronic nicotine delivery systems”(ENDS)两类,即“加热烟草制品”与“电子尼古丁输送系统”,前者是通过烘烤加热烟草而非直接燃烧烟草的方式产生烟雾,后者则是通过加热烟液产生气溶胶,是大众较为熟知的电子烟形态。 “迄今为止,现有证据表明,相对于传统香烟而言,这些产品的有害和潜在有害化学品的接触可能较少。”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表示,“然而,证据并没有显示这些产品会减少与烟草相关的疾病,也没有显示它们完全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如果这些产品吸引了以前不吸烟的用户,它们对健康的总体影响将是负面的。” “电子雾化器对个体健康和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特别是长期健康影响的程度,不是发几篇论文就有答案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生命科学链条来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悦刻联合创始人闻一龙亦承认,要得出悦刻产品减害程度的系统性结论,仅依靠碎片化研究还远远不够。 由于政策监管所限,国内的电子烟品牌正经历着大面积的淘汰。企查查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平均每月吊注销电子烟相关企业668家,其中今年7月吊注销量最多,达到1376家。从吊注销同比来看,2019年11月电子烟相关企业吊注销量同比增长5.3%,但12月吊注销量同比下降10.9%,相较去年同期吊注销量减少了70家。 今年年初,悦刻宣布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6亿元开设1万家门店,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未知这一计划是否有变。在问答环节上,悦刻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日主题为科学研究,未披露公司目前的运营数据。悦刻创始人兼CEO汪莹则表示,截至目前,全国的悦刻专卖店达数千家,零售网点数万家。 国内一电子烟品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自去年电商渠道全面封杀电子烟后,国内的电子烟企业希望通过转入线下渠道或海外市场自救,但收效甚微。他表示,他所在的企业目前已不再扩张渠道,以清理库存为主。 去年11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要求电商平台全面下架电子烟产品,电子烟的销售渠道开始转向线下,覆盖的终端从便利店、商超蔓延至酒吧、网吧等场所。 今年7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开展电子烟市场专项检查行动,至今全国共删除电子烟短视频、自媒体电子烟销售链接23052条,敦促企业或个人关闭及撤回电子烟销售及广告链接4995条、虚假违法电子烟广告260条。与此同时,136家电子烟及互联网企业被约谈,督促企业自主清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陆一夫
时代周报记者 陈婷 5G和AI等技术的日渐发展,正为有着“耳朵经济”之称的长音频赛道带来新机遇。 作为最早入局者,蜻蜓FM(下称“蜻蜓”)正试图借机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目前音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在40%左右,这与视频、图文行业近乎100%的渗透率仍有很大差距。”近日,蜻蜓内容副总裁陈强在某论坛广播专场上表示。 据陈强透露,为提升市场渗透率,蜻蜓正全力打造全场景音频生态。 “在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蜻蜓平台通过接入智能音箱、互联网电视、智能手表等多种智能家居设备,推动音频进入更多元和细分的全场景时代。”陈强说道。 不过,高打着新战略的蜻蜓也在面对越发艰难的竞争局面。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们开始纷纷加码长音频赛道。 9月8日,网易云音乐宣布正式上线全新内容版块“声之剧场”,主打年轻IP改编的广播剧与有声书;在此之前,腾讯音乐(TME .NYSE)和字节跳动也分别推出 “酷我畅听”和“番茄畅听”入局长音频市场。 不仅如此,在与老对手的竞争中,蜻蜓也并未占上风。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6月,喜马拉雅、荔枝(LIZI .NASDAQ)的月活跃用户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分别为7319.2万人,3226.8万人,蜻蜓位列第三,月活跃用户数为2158.8万人。 “目前竞争还是处于白热化状态,尚且看不清彼岸在哪。”9月11日,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直以来,赛道内的玩家都在对盈利模式的探索中试错。 在此局势下,近年来在三强竞争中落后的蜻蜓,是否还能抓到机会重新领跑? 9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联系蜻蜓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暂不方便回复。 放慢脚步 资料显示,蜻蜓上线于2011年9月,是国内首家网络音频应用。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蜻蜓已经完成8轮融资,但从2017年以后,便没有披露过融资金额。 9月10日,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长音频赛道的发展初期,蜻蜓处于领先地位。 2015年7月,蜻蜓对外宣布,已拥有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数为1000万。当时蜻蜓的自我介绍,还是“以电台聚合起步,通过生产PGC内容,聚合全球3000家中文电台” “全国1000家高校电台” “1000名合作明星” “10000名电台主播”等。 然而,这样的发展势头未能延续,不知不觉中,蜻蜓的步伐慢了。其中关键,或许与对知识付费风口的把握有关。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当年12月3日,喜马拉雅举办首届“123知识狂欢节”。公开数据显示,喜马拉雅当天的销售额达5088万元。其中,马东的《好好说话》以555万元成为单品销量总冠军,相当于淘宝“双十一”第一年销售额。 在起初的犹豫之后,蜻蜓也开始布局知识付费市场,先后推出《蒋勋细说红楼梦》《矮大紧指北》《局座讲风云人物》等热门IP。 然而,从具体数据看,在知识付费领域,蜻蜓仍落后喜马拉雅。 据易观2017年底发布的报告,截至2017年11月21日,2017年畅销付费内容平台分布情况表中,喜马拉雅独占57%,而蜻蜓仅为9%。 结果的差距或许与二者的生态搭建有关,喜马拉雅与蜻蜓都宣称主打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的PUGC模式,但两者的差别在于,喜马拉雅在UGC上积累更深,蜻蜓则在初期以PGC为主要模式。 模式的区别也反映在主播数量的多寡上。今年1月16日,喜马拉雅宣布,平台主播数已突破1000万。而9月9日陈强的表述是,蜻蜓的认证主播数超过35万名。 9月10日,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UGC和PGC目前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也并不是喜马拉雅在知识付费上拉开和蜻蜓差距主要原因。 “我有团队、可以生产相对专业化的内容,但我完全按照个人的思路来做事,那我算UGC还PGC呢?”丁道师说道。 “一个平台要想发展,应该让一大批的参与者来获利,单靠几个人是支撑不起一个平台的生态发展。高晓松这类能带来流量的大V是其关注重点,其带来的收益同时成本自然也更高。”丁道师表示,蜻蜓缺乏对草根主播的扶持。 上述业内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除大V高昂的成本之外,蜻蜓偏向人文类内容,这或许也是其在知识付费战果上稍逊一筹的原因。 “这类选择有利有弊,PGC的模式会带来更精品的内容,在UGC模式下,内容鱼龙混杂,也成为侵权的重灾区。”该人士表示。 巨头入局 对蜻蜓来说,如何实现盈利,是其当前面对的一道难题。 9月10日,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于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长音频赛道盈利模式主要是用户付费及广告收费两个方面。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从行业整体来看,一直以来都处于对于盈利模式探索的试错阶段,玩家们都尚未实现全面盈利。 数据显示,荔枝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21亿元。其中,净利润为-7026.30万元,同比减少26.55%,可见亏损还在加大。 此外,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巨头们在此时入场,说明长音频领域的竞争已到了一个新阶段。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先让它们去折腾,打出一条路,要么收购,要么合作,要么就自己也做一个。巨头对新领域一贯都是如此。”9月11日,互联网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张书乐看来,长音频属于未来场景,目前是合适的入局时机。 但于斌则认为,互联网巨头们的入局成功率并不高。 “因为目前长音频行业已有相对完善的内容壁垒和生态壁垒,巨头入局缺乏垂直细分领域的资源支持,对行业影响不大。”于斌解释道。 面对行业变化,蜻蜓也在积极调整。从蜻蜓今年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全场景生态的打造及随之而来的B端业务似乎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9年1月,蜻蜓发布全场景生态1.0,宣布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今日头条、百度网盘等超级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合作伙伴;以及智能音箱、互联网电视及OTT、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车联网厂商达成生态合作,完成对用户“倾听24小时”的覆盖。 据媒体报道,与小米的重新合作,被蜻蜓视为其战略蓝图中的关键。2016年,小米曾两度投资喜马拉雅。今年3月,蜻蜓获得小米的战略融资。 此外,4月2日,高德地图与蜻蜓FM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蜻蜓FM成为高德地图首个音频平台合作方。 “当你买的手机上面有音频相关的内容,消费者是愿意为好内容付费的,它是为手机等设备本身价值的一种赋能。”张毅认为,与硬件商的合作能为蜻蜓带来一定盈利空间。 也就是说,今后蜻蜓有机会通过场景定制内容向B端收费,还有可能从智能硬件的C端销售中抽取会员分成。 不过,想要从众多终端上达成用户的付费,有价值的内容依然是关键。 “如果内容生态建得好,版权成本会压下来,以后的竞争重点是放在谁能以最低的价格去生成更好的内容。”张毅表示。 就长音频市场来看,未来依然有不小发展空间。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将达5.42亿。其中,近六成网民有明确音频内容付费意愿,超七成网民有过音频付费行为。
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南华期货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暨后疫情时代产融协同育新机探讨”会议9月14日在哈尔滨召开。多名业内专家、从业者均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大豆系列衍生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避险链条。大豆产业企业已普遍运用期货价格指导生产经营,并开展套期保值交易以规避风险。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席志勇在会上表示,大商所致力于加快大豆系列品种、工具创新,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衍生产品体系。目前,大商所在大豆产业链上共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4个期货品种和豆粕期权工具,推出了商品互换、标准仓单交易等场外业务,加上粳米、玉米、玉米淀粉、棕榈油、鸡蛋期货以及上半年获批并在持续推动上市的生猪期货,大商所已初步形成从粮食原料、压榨、饲料到养殖全产业链的避险链条,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价格发现及多元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旭峰在会上表示,疫情等因素对中国大豆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大商所大豆系列期货品种所发挥的避险功能显著。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参与大商所大豆系列期货品种的法人客户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29%,成交量增长41%,持仓量增长58%。目前,国内70%的豆粕、50%的豆油现货贸易采用大商所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参与大商所市场油脂油料企业的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90%以上。 谈到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情况,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龙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项鼓励大豆种植和豆农增收的政策,农户种植大豆的热情被重新点燃。预计2020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约为1.4亿亩,增幅为10.6%;单产恢复到正常年景的126千克/亩,总产量约为1770万吨,增幅为24.4%。 黑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韩库表示,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农业要发展,种业要先行。要提高大豆生产和竞争能力,为大豆产业插上科技和资本翅膀,强化农机农技支撑,提高大豆生产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推广“保险+期货”试点,提高金融工具对大豆生产的促进作用。 席志勇表示,未来大商所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大豆系列衍生品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大商所价格的国际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大豆系列期权品种上市,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避险工具。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0日讯(记者 温济聪 彭江)9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组织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3家银行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做到战疫战贫两手抓、两不误。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青松表示,农行扶贫贷款投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将根据扶贫工作实际需要,强化信贷政策、财务费用、人力资源、考核激励等方面差异化政策支持。 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把消费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托线上扶贫商城,农行与全国256家中央及地方单位携手开展消费扶贫系列活动,全力以赴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助力贫困农户产业增收。数据显示,农行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2.1亿元、帮助销售9.4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5倍和5.7倍,其中通过线上扶贫商城渠道销售4.1亿元。 农发行行长钱文挥表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发行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业务发展全局,切实发挥金融扶贫先锋主力模范作用。截至今年8月末,农发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5万亿元,余额1.5万亿元,投放额和余额均居金融同业首位。 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兴业银行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形成了“输血”“造血”并举、“融资”“融智”结合、线上线下并进的扶贫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具体来看,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方面:定点扶贫、产业扶贫、绿色扶贫、智慧扶贫和教育扶贫。”陶以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