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皮:牛市割韭菜手起刀落 北上资金开始带节奏?】老股民就知道牛市里面亏了钱可能比熊市里面还要多。当然反过来讲,如果你节奏把握得好,牛市才是能挣钱的,熊市当然是挣不到钱的。 市场周三的调整对很多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或者说是打击。因为开盘的时候,很多人就发现自己的账面资产还是增长的,但是很快就变成了负数。到了下午收盘的时候,负的比例还不小,看盘面跌幅也就是1.56%,但是很多个股的跌幅却是远远超过了大盘的跌幅。 从数据上来看也是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看到周三下跌的股票是3121家,跌幅在2%以内的只有600家。至少2500个以上的股票跌幅超过2%。周三能涨的股票就是非常幸运的,跌幅在2%以内的也算是比较强硬的,因为大量股票的跌幅已经超过了指数的跌幅。 周三跌停的个股居然有84家,涨停的也不过103家,很容易让大家产生这还是不是牛市的质疑。其实股市里的追涨杀跌是导致一切亏损的元凶,在牛市里,投资者恰恰特别容易追涨杀跌。如果是熊市的话,一方面,大家会相对保守;另外一方面死猪不怕开水烫,而且成交量也不会那么活跃,反而熊市时候的亏损倒不会那么大了。但是在牛市里因为大家胆子比较大,期望值比较高,所以往往会忽略了风险。买的时候虽然上瘾,但是调整起来也是非常残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牛市的亏损要比熊市厉害,而且一轮牛熊周期下来,老股民就知道牛市里面亏了钱可能比熊市里面还要多。当然反过来讲,如果你节奏把握得好,牛市才是能挣钱的,熊市当然是挣不到钱的。 讲到节奏,我们知道现在市场肯定是处在一个调整状态之中,周三本来要去碰一下十日线的。当然深成指要强的多一点,上证周三的十日线是在3337左右,还没碰到,水皮估计以现在的态势明天盘中很可能就会碰到。当然碰到10日线就说明不是一个短期的调整,不会马上下蹲就起跳,可能会在3400点到3500点之间做一个平台整理,需要一定的时间。 调整不会那么快结束,我们可以多关注一点北向资金这个指标。谁都知道北向资金是一个风向标,有真的北向资金和假的北向资金,现在客观的来看,穿马甲的北向资金实际上是会透露一些政策层面上的信息,有一种暗示作用。真的是北向资金是一种市场的选择。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北向资金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周二北向资金流出173.84亿元,沪股通流出49.95亿。深股通流出123.89亿,流出的量是近年来少见的,说明深证的获利盘的确挺厉害。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注意了,别看指数调整幅度是比较大,北向资金流出的数字突然一下子萎缩了。从开盘的时候到下午2:30左右,最多流出也就是30多亿元,尤其是沪股通下午开盘之后,是持续的流出。上午一度还是红盘的,沪股通也是如此,仅仅是相对平稳一点。到了下午2:30以后,出现了峰回路转的情景,北向资金又重新的进场。最后的结果深股通不但没有流出,反而流入了0.39亿,沪股通流出缩小到了4.94亿元。 这个变化应该讲还是很巨大的,常规情况下周二那么大的流出量周三是会继续的,但是周三的实际情况是在下午快收盘的时候,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是不是说明北向资金就已经开始杀回马枪了呢?我们后面几天持续关注,可以把它当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历史上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北向资金往往加仓在前,减仓也在前。等大家都意识到北向资金减仓的时候,北向资金就不减了。等大家都意识到北向资金在持续加仓的时候,就又不加了,所以要密切关注北向资金风向标的作用。 总地来讲由于沪深股市近期急剧上涨,从指数的角度来讲涨幅也不算小,获利盘也是不少。市场有清理获利盘的需要。一般来讲大家如果意识到牛市的话是不至于割肉的,但是获利盘,获利回吐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市场在十日线是否能够占住,还是需要更长时间等待资金的换手,恐怕还要再看一下。现在市场只是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恐高,需要时间来化解。 当然看看美股大家就会觉得,都是股市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周三凌晨美股道琼斯指数又是大涨2%。这很多市场都是高开,包括港股市场的高开也是受了美股的刺激。但是没有想到,A股却是扶不起阿斗的样子。其实原因就在于获利盘过多,有变现的要求,总得允许别人在获利比较多的时候做一盘变现。 一句话点评:恐高
7月14日,A股迎来调整。 今日两市调整,临近尾盘,指数有所回升,两市个股分化,近20股跌停,市场短线情绪欠佳,获利盘抛售意愿强烈。截至收盘,沪指跌0.83%,报收3415点;深成指跌1.08%,报收13996点;创业板指跌1.06%,报收2858点。 板块上,高位板块大幅走弱,免税、半导体板块一度领跌;军工、煤炭、动物疫苗等板块涨幅居前。 成交额再破1.5万亿 北向资金单日净卖出额创历史新高 成交量方面,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七个交易日破1.5万亿元,对比昨日小幅增加。 北向资金方面,今日大幅流出,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出173.8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49.95亿元,深股通净流出123.89亿元。从图中可以看到,173.84亿元这一数据,已经创下北向资金单日净卖出金额历史新高。上一次北向资金出现大额净流出发生在2020年3月13日,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147.26亿元。 根据数据回测,北向资金净流出超过百亿元的当日,沪指全部处于下跌状态,但次日指数有涨有跌,甚至今年3月19日北向资金大幅流出后,次日沪指还获得1.61%的涨幅。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作为“抄底逃顶”的聪明资金,北向资金的动作历来备受市场关注,今日早盘北向资金就呈现出大幅净流出的现象,市场风险偏好因此受到抑制,加上部分高位股短期获利盘较为丰厚,抱团资金态度出现分歧,资金抢跑很容易造成踩踏现象的发生。 对于后市市场人士提示,后续仍然需要密切关注北向资金的动态,一旦形成流出趋势,表明其对于当前市场的短期表现不看好,加之目前的市场环境也比较复杂,投资者须注意防范风险。 科创板逆势走强 国盾量子大涨超24% 在北向资金大举出逃之际,科创板却悄然走强,今日午后,多只科创板个股大幅走强,其中,天智航、中国电研涨停,国盾量子大涨24.61%,赛诺医疗、沪硅产业、广大特材涨超10%。 从午后的科创板指数也可以看到,指数从最大跌幅-3.5%,强势拉升至一度翻红,截至尾盘,科创板指数微跌0.13%,科创板的强势也说明了当下资金对于科技股的追逐并没放缓。 年内首只十倍牛股诞生 龙头无惧调整!今日在市场迎来调整的时候,英科医疗(300677)再度涨停,成为年内首只十倍大牛股(除去新股),截至收盘股价为167.61元,相比2019年年底16.63元,股价已翻十倍。 英科医疗主营产品包括一次性PVC手套、丁腈手套(医疗级手套)等。7月10日晚间,英科医疗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19亿至21亿元,同比大增2581.8%至2864.1%。 根据公司财报,英科医疗2019年净利润为1.7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比去年净利润的十倍还多。 对于业绩变动,公司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一次性防护手套需求激增,公司一次性防护手套产品售价有较大增长,使得公司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深度解读点击:袖里乾坤:卖塑胶手套的英科医疗为什么能一年涨10倍 事实上,算上新股,十倍牛股不止英科医疗一家。今日科创板沪硅产业一度大涨19%,股价站上60元大关,按照4月20日的发行价3.89元计算,沪硅产业股价已翻十倍不止。 此外,还有更有夸张的“一天十倍”牛股――国盾量子,7月9日上市当天,就一度暴涨1000%,此后在回调两日后,今日再度大涨24%,从发行价计算,股价也已然超十倍,市场追逐科技股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摘要 【李迅雷: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人口还会流入 集中度将超乎想象】我研究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的关系已经超过10年了,10年前,我国农民工流向一直是从西到东,如今则是从东到西;广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口流入的第一大省,但2019年常住人口仅为广东一半左右的浙江,人口净流入量居然超过广东——以上这些转折性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在哪里 我研究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的关系已经超过10年了,10年前,我国农民工流向一直是从西到东,如今则是从东到西;广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口流入的第一大省,但2019年常住人口仅为广东一半左右的浙江,人口净流入量居然超过广东——以上这些转折性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在哪里?本文试作分析。 321国道:一场变迁一场梦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从国道到高铁:一场变迁一场梦》,认为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主要是靠本国大量的农村廉价劳动力转移。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省广东,其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大量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在没有高速之前,国道是中国交通的命脉,即便现在,也同样承担着货物运输的重要作用。321国道,从成都出发,经过内江、泸州、贵阳、桂林、梧州、肇庆至广州,跨越四个省,长度为2220公里。这是一条非常值得纪念的道路,因为它是从西部通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通向让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珠江三角洲。 因此,321国道是一条我国中西部农民迁徙之路,四川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重庆没有设直辖市之前),也是外出农民工最多的省份,而贵州因地少人多导致贫困;与321国道挨得比较近的是湘西,也属于非常贫困的地区,而即便是粤西,同样也是比较贫困。这些地区的外出农民,在过去40年中,不断地沿着321国道去珠江三角洲地区打工。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人口才5000多万,到2000年,增加至8642万,2019年则达到11521万人,成为人口第一大省。不过,近年来,珠三角的农民工已经开始净流出,其中2018年净流出186万,2019年净流出118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珠三角的农民工是什么时候还是出现净流出?估计也是近两年的事。如2018年长三角的农民工还是净流入的,到2019年就出现了净流出,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也是从2018年开始净减少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民工在大致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回老家。 2010年前,每逢春节,大约有十几万摩托车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成了春运交通线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如今,有了高速和高铁,分流了国道的客流量。而且,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321国道也随之变得不如过去那么繁忙了。 去年我们曾经根据分地区彩票销量和发电量增速变化比较这两个维度来寻找农民工的迁徙路径——福利彩票的主要购买者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低收入群体,而发电量增速的变化反映经济活跃度。数据分析表明,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安徽三省的彩票销售相对增速较高,而且用电量相对增速也较高,反映了经济活跃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农民工流向的变化。 尽管珠三角的农民工在大量流出,但从过去三年的数据看,广东依然是人口净流入的第一大省。例如,2018年净广东(绝大部分流入珠三角)净流入人口80多万,但珠三角农民工净流出就达186万,这意味着珠三角的非农民工人口净流入近270万。因此,非常明显地看出,珠三角的人口变迁实际上是在“腾笼换鸟”,而且依然是全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区域。 尽管珠三角和长三角在过去两年中农民工数量都出现了净减少,但东部地区的人口依然呈现明显的流入,如2019年我国东部省份人口净流入规模超过150万。若按照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南北方的话,则2019年南方省份人口净流入达到167万。 2017年后中国人口“东迁”规模持续走高 因此,这些来中国人口的流向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总体流向没有发生变化,但全国人口的大趋势是在往长三角和珠三角集中;与此同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都在增加,反映出部分传统产业和出口加工业已经迁至中西部省份。即人口大方向是“雁南飞”,农民工则是“孔雀西南飞”。 2019年中国各省市人口净流入(出)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集聚超乎预期——部分人口净流出省份更为突出 2019年浙江和广东人口净流入规模就达到了84.1万和82.6万,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根据我们计算,70%以上的人口净迁入量都流向了浙江和广东两省,而前两年这个比例都只有60%左右。与其说人口流向了东部和南方省份,不如说是更加集聚地流向了广东和浙江两省,“二八”现象愈发明显。 以2019年人口净流入第一的浙江为例,杭州人口净迁入49.35万人,宁波人口净迁入30.07万人,这两个城市净流入人口占省内各地市净迁入总量的90%以上。说明即便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除了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抢”不到人。人口净流入第二的广东情况也类似,大部分的人口都流向了深圳、广州和佛山,而其他大部分城市甚至还在净流出。 反过来看,即便是全国人口过去三年净流出最多的人口大省山东,下辖的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四大城市的人口一直在净流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说明山东作为全国经济体量第三的大省,尽管人口净流出规模第一,但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亮点城市还是比较多的。先相比之下,中西部的有些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就只呈现“一枝独秀”了,如2019年江西除了南昌和陕西除了西安人口是净流入的,其他省内城市人口几乎都是净流出。此外,山西、河南、湖北、甘肃等省份,基本上都只有1-2个城市人口在净流入,其余城市人口均在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因此,抛开行政区划概念,总体来看,一、二线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入,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则呈现净流出,中国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大城市化则方兴未艾。 中国大城市化加快,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进一步分析,发现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合肥、佛山等人口流入规模更大,而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早就设置了人口规模的控制闸门,故人口规模很难较快扩张。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人口结构已经类似于日本的90年代,即老龄化水平大幅提高,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会不断放缓。 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放缓的背景下,有限的流动人口为何不是相对均匀地流向一二三线城市,而是集中涌向少数几个大城市呢?那是因为制造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案例归纳研究得出的结论,经济密度增加一倍,生产率提高6%,而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扩大一倍,利润就下降6%。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这就要求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这些生产要素进一步集聚,才能节省成本,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未来一线和新一线的人口集中度还将继续提升,集中度或许会超乎大家想象。 要避免建成没有人口流入的“中心” 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审核结果显示,国家级开发区有552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219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156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分别为19家。自贸区18家(截止2019年)。 此外,还有很多个国家级的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市和新区等(为表述方便,这些不同类型的“区”都简称“经济中心”或“中心”)。但是,究竟有多少建成达标,多少半途而废呢?迄今似乎没有人统计过。 就当前而言,建各类“中心”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人口流、资金流、物流等的流动性都在减弱。例如,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减少,已经持续8年累计减少了2800多万。2021年以后,减少幅度会进一步加大。 尽管目前各大城市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如提高人才落户的各种补贴、降低落户的学历门槛,但“抢人”的效果仍是有限的,除了新一线城市在抢人方面有天然优势外,如杭州、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效果不明显。这说明,要想持续地吸引人口,仅靠高成本的人才政策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看当地产业能否持续发展。 在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前十大城市中,前八大城市分别分布在粤港湾大湾区、杭州湾湾区和长江经济带上。说明中国人口集聚的城市在进一步集中。如前所述,浙江和广东两省就占了全国人口净流入量的7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相比之下,长三角的另两个省:江苏和安徽,2019年人口净流入量分别仅为2.5万和4.5万人,几乎可以忽略。即便在浙江,浙南和浙西的衢州、金华、温州、台州的人口也出现净流出。广东也是如此,经济发现相对落后的粤西、粤北和粤东,人口也呈现净流出局面。因此,细分人口净流入的结构,不难发现,2019年全国人口净流入城市中,70%左右的净流入人口都集中到了粤港湾大湾区和杭州湾湾区的城市。 从理论上讲,建立各类经济中心,实际上就是为了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但由于要素资源是有限的,经济中心设立越多,中心的达标率就越低。更何况今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人口集中度却越来高,那么,国内现存的各类经济中心是否也会面临人口减少的严酷现实呢? 例如,汕头曾经是我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四大经济特区这一,目前常住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人口已经净流出;2010年批准设立的喀什经济特区,2019年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当时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到2015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今大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因此,要成为一个经济中心,是需要组织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组织资源可以由企业来担当,也可以由政府来担当,但往往前者更加市场化,更容易成功。例如深圳有腾讯、华为、平安、招商银行等一批企业巨头,杭州有阿里巴巴、吉利汽车、荣盛等的巨头,宁波则拥有国家制造业39家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第一。而且,不论是杭州湾湾区还是粤港湾湾区,都属于民营企业占比极高的区域。 在全球经济分化的时代,不少企业巨头富可敌国,如7月6日,美国四家科技公司:苹果、亚马逊、微软和Alphabet均超过1万亿美元,加起来超过日本的GDP总额。因此,不少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是靠一些企业的高成长而形成的。 因此,对某些过去30多年来反复被赋予各类经济中心头衔的地区,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经过过去30年的努力都没有建成某类经济中心,若又被赋予的新使命,还会成功吗?在进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如何,其中人口的增减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指标。 (作者:李迅雷,现为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两市两市午后窄幅震荡下行,沪指受权重股下行影响跌近2%,两市个股跌多涨少,热门题材个股分化明显,资金活跃度较前日有所下降。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83.32点,跌1.95%;深证成指报13671.24点,跌0.61%;创业板指报2778.46点涨0.75%。 两市2555只个股收跌,7个股跌停,1226只个股收涨,139个股涨停,整体赚钱效应较差。全日两市成交逾16000亿,连续5日破1.5万亿。北上资金净流出43.93亿元。 盘面上,免税店概念延续强势,板块9只个股录得涨停,带动新零售板块爆发。券商股午后走势分化明显,银行、电子烟等板块全天领跌。 具体板块表现方面,免税店概念股午后持续走强,中国中免拉升涨逾5%,供销大集、平潭发展、红旗连锁等多股涨停。 光刻胶板块走强,普利特、奥普光电、江化微拉升封板,飞凯材料、张江高科、高盟新材等大涨。 水利板块盘中异动拉升,青龙管业涨,钱江水利、国统股份、龙泉股份纷纷走强。消息面上,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10日13时升级发布鄱阳湖湖口附近江段、鄱阳湖湖区洪水红色预警。 银行板块午后持续下行全线收跌,青农商行、张家港行双双跌逾6%,苏农银行、江阴银行纷纷走低。 电子烟巴板块全日弱势,集友股份跌停, 劲嘉股份、顺灏股份、田中精机均跌超7%。 指数主力资金全日以净流出为主。其中,银行指数主力净流出36.54亿元,电子元器件指数净流出28.78亿元,通信设备指数净流出22.94亿元。 零售指数净流入38亿元,生物科技指数流入29.93亿元,半导体指数净流入29.76亿元。 科创板今日涨少跌多。昨日上市首日暴涨10倍震惊市场的国盾量子今日跌8.75%领跌板块,中科星图、财富趋势、宝兰德、普元信息等纷纷跟跌。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出43.93亿元,沪股通净流出17.04亿元,深股通净流出26.89伊亿元。
我研究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的关系已经超过10年了,10年前,我国农民工流向一直是从西到东,如今则是从东到西;广东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人口流入的第一大省,但2019年常住人口仅为广东一半左右的浙江,人口净流入量居然超过广东——以上这些转折性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空间较大的区域在哪里?本文试作分析。 321国道:一场变迁一场梦 十年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从国道到高铁:一场变迁一场梦》,认为中国能够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主要是靠本国大量的农村廉价劳动力转移。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省广东,其制造业得以迅猛发展的人力资源要素大量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在没有高速之前,国道是中国交通的命脉,即便现在,也同样承担着货物运输的重要作用。321国道,从成都出发,经过内江、泸州、贵阳、桂林、梧州、肇庆至广州,跨越四个省,长度为2220公里。这是一条非常值得纪念的道路,因为它是从西部通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广东,通向让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珠江三角洲。 因此,321国道是一条我国中西部农民迁徙之路,四川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在重庆没有设直辖市之前),也是外出农民工最多的省份,而贵州因地少人多导致贫困;与321国道挨得比较近的是湘西,也属于非常贫困的地区,而即便是粤西,同样也是比较贫困。这些地区的外出农民,在过去40年中,不断地沿着321国道去珠江三角洲地区打工。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人口才5000多万,到2000年,增加至8642万,2019年则达到11521万人,成为人口第一大省。不过,近年来,珠三角的农民工已经开始净流出,其中2018年净流出186万,2019年净流出118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珠三角的农民工是什么时候还是出现净流出?估计也是近两年的事。如2018年长三角的农民工还是净流入的,到2019年就出现了净流出,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也是从2018年开始净减少的。也就是说,中国的农民工在大致经历了近40年的东移之后,开始陆续返回老家。 2010年前,每逢春节,大约有十几万摩托车大军沿着321国道返回广西、贵州、湖南和四川老家过年,成了春运交通线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如今,有了高速和高铁,分流了国道的客流量。而且,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减少,321国道也随之变得不如过去那么繁忙了。 去年我们曾经根据分地区彩票销量和发电量增速变化比较这两个维度来寻找农民工的迁徙路径——福利彩票的主要购买者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低收入群体,而发电量增速的变化反映经济活跃度。数据分析表明,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安徽三省的彩票销售相对增速较高,而且用电量相对增速也较高,反映了经济活跃程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农民工流向的变化。 尽管珠三角的农民工在大量流出,但从过去三年的数据看,广东依然是人口净流入的第一大省。例如,2018年净广东(绝大部分流入珠三角)净流入人口80多万,但珠三角农民工净流出就达186万,这意味着珠三角的非农民工人口净流入近270万。因此,非常明显地看出,珠三角的人口变迁实际上是在“腾笼换鸟”,而且依然是全国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区域。 尽管珠三角和长三角在过去两年中农民工数量都出现了净减少,但东部地区的人口依然呈现明显的流入,如2019年我国东部省份人口净流入规模超过150万。若按照秦岭-淮河一线来划分南北方的话,则2019年南方省份人口净流入达到167万。 2017年后中国人口“东迁”规模持续走高 因此,这些来中国人口的流向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总体流向没有发生变化,但全国人口的大趋势是在往长三角和珠三角集中;与此同时,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农民工数量都在增加,反映出部分传统产业和出口加工业已经迁至中西部省份。即人口大方向是“雁南飞”,农民工则是“孔雀西南飞”。 2019年中国各省市人口净流入(出)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集聚超乎预期——部分人口净流出省份更为突出 2019年浙江和广东人口净流入规模就达到了84.1万和82.6万,在全国各省市中遥遥领先。根据我们计算,70%以上的人口净迁入量都流向了浙江和广东两省,而前两年这个比例都只有60%左右。与其说人口流向了东部和南方省份,不如说是更加集聚地流向了广东和浙江两省,“二八”现象愈发明显。 以2019年人口净流入第一的浙江为例,杭州人口净迁入49.35万人,宁波人口净迁入30.07万人,这两个城市净流入人口占省内各地市净迁入总量的90%以上。说明即便人口净流入最多的省份,除了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大城市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抢”不到人。人口净流入第二的广东情况也类似,大部分的人口都流向了深圳、广州和佛山,而其他大部分城市甚至还在净流出。 反过来看,即便是全国人口过去三年净流出最多的人口大省山东,下辖的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四大城市的人口一直在净流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说明山东作为全国经济体量第三的大省,尽管人口净流出规模第一,但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亮点城市还是比较多的。先相比之下,中西部的有些人口净流出的省份就只呈现“一枝独秀”了,如2019年江西除了南昌和陕西除了西安人口是净流入的,其他省内城市人口几乎都是净流出。此外,山西、河南、湖北、甘肃等省份,基本上都只有1-2个城市人口在净流入,其余城市人口均在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因此,抛开行政区划概念,总体来看,一、二线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入,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则呈现净流出,中国已经步入城镇化的后期,大城市化则方兴未艾。 中国大城市化加快,三四五线城市人口净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进一步分析,发现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合肥、佛山等人口流入规模更大,而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早就设置了人口规模的控制闸门,故人口规模很难较快扩张。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人口结构已经类似于日本的90年代,即老龄化水平大幅提高,这意味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会不断放缓。 那么,在城市化进程放缓的背景下,有限的流动人口为何不是相对均匀地流向一二三线城市,而是集中涌向少数几个大城市呢?那是因为制造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案例归纳研究得出的结论,经济密度增加一倍,生产率提高6%,而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扩大一倍,利润就下降6%。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这就要求劳动力、资本、技术和土地这些生产要素进一步集聚,才能节省成本,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未来一线和新一线的人口集中度还将继续提升,集中度或许会超乎大家想象。 要避免建成没有人口流入的“中心” 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审核结果显示,国家级开发区有552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219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156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分别为19家。自贸区18家(截止2019年)。 此外,还有很多个国家级的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心城市和新区等(为表述方便,这些不同类型的“区”都简称“经济中心”或“中心”)。但是,究竟有多少建成达标,多少半途而废呢?迄今似乎没有人统计过。 就当前而言,建各类“中心”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人口流、资金流、物流等的流动性都在减弱。例如,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减少,已经持续8年累计减少了2800多万。2021年以后,减少幅度会进一步加大。 尽管目前各大城市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如提高人才落户的各种补贴、降低落户的学历门槛,但“抢人”的效果仍是有限的,除了新一线城市在抢人方面有天然优势外,如杭州、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效果不明显。这说明,要想持续地吸引人口,仅靠高成本的人才政策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看当地产业能否持续发展。 在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前十大城市中,前八大城市分别分布在粤港湾大湾区、杭州湾湾区和长江经济带上。说明中国人口集聚的城市在进一步集中。如前所述,浙江和广东两省就占了全国人口净流入量的7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相比之下,长三角的另两个省:江苏和安徽,2019年人口净流入量分别仅为2.5万和4.5万人,几乎可以忽略。即便在浙江,浙南和浙西的衢州、金华、温州、台州的人口也出现净流出。广东也是如此,经济发现相对落后的粤西、粤北和粤东,人口也呈现净流出局面。因此,细分人口净流入的结构,不难发现,2019年全国人口净流入城市中,70%左右的净流入人口都集中到了粤港湾大湾区和杭州湾湾区的城市。 从理论上讲,建立各类经济中心,实际上就是为了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但由于要素资源是有限的,经济中心设立越多,中心的达标率就越低。更何况今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人口集中度却越来高,那么,国内现存的各类经济中心是否也会面临人口减少的严酷现实呢? 例如,汕头曾经是我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四大经济特区这一,目前常住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人口已经净流出;2010年批准设立的喀什经济特区,2019年也出现了人口净流出,当时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到2015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如今大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因此,要成为一个经济中心,是需要组织各类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组织资源可以由企业来担当,也可以由政府来担当,但往往前者更加市场化,更容易成功。例如深圳有腾讯、华为、平安、招商银行等一批企业巨头,杭州有阿里巴巴、吉利汽车、荣盛等的巨头,宁波则拥有国家制造业39家单项冠军企业,居全国第一。而且,不论是杭州湾湾区还是粤港湾湾区,都属于民营企业占比极高的区域。 在全球经济分化的时代,不少企业巨头富可敌国,如7月6日,美国四家科技公司:苹果、亚马逊、微软和Alphabet均超过1万亿美元,加起来超过日本的GDP总额。因此,不少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是靠一些企业的高成长而形成的。 因此,对某些过去30多年来反复被赋予各类经济中心头衔的地区,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经过过去30年的努力都没有建成某类经济中心,若又被赋予的新使命,还会成功吗?在进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看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如何,其中人口的增减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指标。
无论从哪个维度看,跨境证券投资逆差都是一季度我国资本外流的重要影响因素。跨境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 一季度民间资本 外流且规模同比有所扩大 根据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正式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逆差337亿美元,剔除储备资产变动后,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为逆差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扩大了455亿美元(见图1)。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我国民间出现了资本外流。 但这在我国历史上并非罕见。自1998年一季度至今,89个季度中有30个季度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差额为负,占到33.7%。其中,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至今的19个季度中有过9次,占到47.4%。上次为去年三季度,逆差235亿美元,规模超过了此次(见图1)。 需要指出的是,按第五版国际收支手册(BPM5)的口径(现在用的是第六版口径,将储备资产变动包含在金融账户内,第五版则是金融账户中不含储备资产变动),本季是我国首次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逆差”。不过,若将净误差与遗漏正值226亿美元考虑进来,当期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顺差87亿美元,仍是资本内流。当然,净误差与遗漏正值既可能高估了经常项目逆差,也可能是低估了资本流入或高估了资本流出(见图1)。另外,考虑到4、5月份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和服务由一季度逆差239亿转为顺差合计1003亿美元,预计二季度经常项目将会重新顺差,“双逆差”消失。估计,全年仍有望维持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国际收支总格局。 从项目构成看 资本外流受到多个渠道的影响 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主要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其他投资等项目构成。 横向看,一季度资本外流的主要渠道是证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净流出。其中,证券投资净流出对资本外流为正贡献383.5%,金融衍生品交易净流出为正贡献33.5%;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均为顺差,则是负贡献。 纵向看,一季度资本外流规模同比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证券投资逆差增加、直接投资顺差减少。其中:证券投资逆差扩大,为正贡献159.7%;直接投资顺差减少,为正贡献22.5%;金融衍生品交易逆差扩大,为正贡献8.2%;其他投资顺差扩大,为负贡献90.4%。 从交易发起看 资本外流不是因外资撤离而是对外投资增加 从交易的发起方看,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差额是由资产方境内对外投资净额与负债方境外来华投资(或利用外资)净额轧差而来。 横向看,一季度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投资净流出大于利用外资净流入。其中,对外投资(资产净获得)净流出763亿美元,利用外资(负债净获得)净流入624亿美元。纵向看,一季度资本外流规模扩大的主要渠道是对外投资净流出增加。其中:对外投资净流出同比增加为正贡献116.7%,利用外资净流入增加为负贡献16.7%。 进一步分析一季度的对外投资情况,横向看,净流出的主要渠道是对外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其中,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为正贡献67.5%,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为正贡献23.6%,对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其他投资的净流出合计为正贡献8.9%。纵向看,当期对外投资净流出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对外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净流出扩大。其中,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扩大,为正贡献66.5%;对外其他投资净流出扩大,为正贡献34.1%。同期,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减少,为负贡献5.7%,表明中国未出现内企加速外迁的全球产业链重构。 此外,一季度外来直接投资净流入同比下降28%,主要是因为股权投资净流入下降34%。这主要反映了疫情对外商投资企业商务活动及其盈利状况的短期影响,不意味着外企撤资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已发生。据统计,4、5月份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连续同比正增长,令前5个月的累计降幅由一季度的12.8%收敛至6.2%;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8.4%,这减少了同期的外企利润再投资,反映为一季度投资收益支出同比下降28.9%。 波动性较大的跨境 证券投资是重大影响因素 如前所述,无论从哪个维度看,跨境证券投资逆差都是一季度我国资本外流的重要影响因素。跨境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 横向看,一季度,跨境证券投资逆差主要源于股票投资净流出。其中,对外股票投资净流出359亿美元,外来股票投资净流出106亿美元,二者合计跨境股票投资净流出465亿美元,为正贡献87.5%;对外债券投资净流出156亿美元,外来债券投资净流入89亿美元,二者合计跨境债券投资净流出66亿美元,为正贡献12.5%(见图2)。 纵向看,一季度,跨境证券投资逆差同比增加主要也是因为跨境股票投资净流出扩大。当期,对外股票投资净流出同比增加380亿美元,外来股票投资净流出增加310亿美元,二者合计跨境股票投资净流出同比增加690亿美元,为正贡献94.9%;对外债券投资净流出同比减少27亿美元,外来债券投资净流入减少63亿美元,二者合计跨境债券投资净流出同比增加37亿美元,为正贡献5.1%(见图2)。 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来和对外证券投资均出现净流出,反映了疫情冲击下,全球股市暴跌、市场恐慌造成的传染效应。但是,由于境外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主要配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银行同业存单等高信用等级债券,与人民币股票资产相比,风险资产属性较低,故外来债券投资的波动性相对较小。同期,在外来股票投资净流出同比增加多情况下,外来债券投资仍维持了净流入且同比降幅较小。 受非交易因素影响民间对外净负债缩小 长期以来,由于对外负债在民间、对外资产在官方(主要是外汇储备资产形式的运用),剔除储备资产后,我国民间对外净头寸为净负债。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为逆差,本意味着民间对外净负债增加。但到今年一季度末,不含储备资产的对外资产(即民间对外资产)减少364亿美元,对外负债减少923亿美元,民间对外净负债余额10430亿美元,较上年末减少559亿美元。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勾稽关系可知,当期民间对外净负债减少主要是由于非交易引起的变动。其中,“非交易引起的变动”贡献了75.2%,“交易引起的变动”贡献了24.8%(见下表)。因一季度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贬值1.54%,导致所有以人民币计价的对外负债缩水。估计外来直接投资的股权投资存量、本币外债余额以及境外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资产三项合计,由此缩水570亿美元,占到了同期“非交易引起的变动”的36.8%。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民间对外净负债与年化名义GDP之比为7.5%,较2019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汇率破7前夕)回落了1.0个百分点,较2015年二季度(“8.11”汇改前夕)末回落了14.2个百分点(见图3)。这显示“8.11”汇改以来,经历了2015和2016年较为集中的债务偿还和藏汇于民后,民间货币错配大幅改善。这是去年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市场对于汇率双向波动的适应性和容忍度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股市在经过一场较大幅度调整之后企稳, 机构资金抓住下调机会,借道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逆市大举买入。 数据显示,本周一,股市大跌,借道股票ETF净流入的资金达到28.65亿元,扭转了10月份以来股票ETF持续净流出的态势。其中,大盘宽基ETF和证券、5G等主题ETF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标的,白酒、消费、银行等行业ETF则出现了小幅净流出。 宽基龙头、券商、5G等股票ETF 受资金追捧 Wind数据显示,11月11日当天,198只有可比数据的股票ETF份额合计净增14.19亿份,按照当日成交均价计算,周一股市大跌期间,净流入股票ETF的资金约有28.65亿元。 从资金流向看,聪明资金在股市大跌期间借道股票ETF,布局的目标主要是大盘宽基指数和证券、5G通信等主题指数。 公开数据显示,11月11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分别下跌了1.55%、1.76%和2.25%,大盘宽基指数经历波动,资金借道却趁机涌入宽基ETF龙头产品,在市场大跌期间迅速建仓。截至周一,华夏上证50ETF净流入资金14.36亿元,占净流入资金规模的一半,一天之内,该基金份额从139.29亿份增至144.03亿份,基金净值规模达到434.12亿元,作为最大规模股票ETF产品的地位达到巩固。 另外,南方中证5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当天流入的资金分别达到5.17亿元、3.91亿元和2.07亿元,下跌行情中受到资金追捧。 除了宽基指数ETF,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当天净流入3.21亿元,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净流入D 资金也超过1亿元。 从股票ETF的份额增长情况看,华宝中证医疗ETF份额增长了8.54%、广发中证100ETF份额从4.01亿份增加到了4.3亿份,份额增幅都超过7%;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浦银安盛中证高股息ETF单日的份额增长在4%以上。 针对资金逆市加仓宽基ETF、券商ETF的现象,北京一位大型公募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表示,作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股票ETF的规模变化更能体现市场上“聪明投资者”对行情趋势的态度。28亿资金逆市入场,与去年下半年“大跌大买”的思路非常相像,这些聪明资金希望在股市大跌中增持宽基ETF和看好未来前景的券商ETF以及5G通信ETF,以较低的成本在市场底部建仓,未来有望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受7月下旬科创板开市以来科技股行情影响,不少投资者在科技股投资中获得较多浮盈,面对四季度市场多处于观望状态,自10月份以来股票ETF规模整体出现净缩水的态势。 Wind统计显示,截至上周五,10月以来,有数据可比的191只股票型ETF总份额减少163.86亿份,中证500ETF、创业板ETF及创业板50ETF等宽基ETF是资金净流出的“重灾区”。本周一股市大跌引发的资金入场抢筹,让股票ETF持续4周的净赎回得以扭转。 白酒、消费、银行等主题ETF 资金出现净流出 从资金流出的方向看,部分宽基ETF、消费类ETF遭到资金的减持。 本周一创业板指大跌2.23%,创业板指场内龙头易方达创业板ETF单日净流出2.56亿元,而在华泰柏瑞、华夏旗下沪深300ETF净流入的同时,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嘉实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出额高达3.19亿元。此外,博时中证500ETF、易方达深证100ETF、华安创业板50ETF等宽基ETF当天净流出金额也超过了5000万元。 从基金份额变化看,申万菱信上证50ETF基金份额由0.69亿份减至0.62亿份,单日份额萎缩10.85%;银华深证100ETF、汇安富时中国A50ETF单日份额缩水幅度也超过5%。 在行业ETF方面,鹏华中证酒ETF、汇添富中证银行ETF、招商上证消费80ETF、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等白酒、消费、银行板块的股票ETF也出现了资金净流出的现象。 针对上述变化,北京上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分析,今年以来,白酒、消费股涨幅居前,在股市下跌期间,浮盈较多、估值偏高的板块更容易出现筹码松动。白酒、消费等板块资金净流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理。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权益基金经理也对此表示,经过多年投资者教育和市场经验的积累,国内A股投资者的成熟程度越来越高。除了机构投资者外,普通投资者也越来越擅长运用投资工具来辅助投资。由于股票ETF操作简单透明、交易灵活,更容易受到这类投资者的认可。“借助股票ETF等工具在高位兑现收益,低位收集筹码,专业的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资产配置目标。”该权益基金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