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8年的巨头变阵转向,拉开了国内产业互联网布局的大幕,那今年疫后数字化提速,可说是开启了其加速渗透的引擎。 从支付宝宣布升级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美团配送开放升级为生活服务业“新基建”等巨头纷纷调整背后,是向供应链渗透及数字化趋势加速,在空间被打开的同时,也预示着产业互联网发展正驶入快车道。 当前国内产业互联网巨头云集,其中港股上市公司---慧聪集团(2280.HK)凭借长期深耕于B端企业服务及领先的战略布局,是国内率先抓住产业互联网“风口”的企业之一。疫情突袭,给慧聪集团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公司如何应对和把握?疫后又该怎样看待?或许透过慧聪集团持续更新的高管面对面谈话节目,会得到一些启示。 据集团董事会主席刘军透露,疫情期间,慧聪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在线办公,快速、及时、准确地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仅用3天时间上线了抗击疫情专题,为全国提供疫情物资求购和供应信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快速连接起买家和卖家,并快速推出慧聪网“扶商行动”九大举措助力企业,来打破营销僵局,针对流量、注册用户、企业号、慧生意、慧精彩、续费用户、慧企通、互通宝、物流等均提出了扶持举措。 慧聪集团起于“慧聪网”,拥有长达28年服务B端中小企业的深厚基础。对慧聪集团而言,慧聪网既是业务根基,又是未来战略重点。疫情倒逼企业的业务流加速线上化、数字化,慧聪集团顺势而为,无疑将加速其对所覆盖行业的渗透。 慧聪集团总裁、中关村在线(以下简称“ZOL”)事业群董事长刘小东坦言,疫情期间,因为大多科技企业仍处于停滞状态,ZOL不得不面对“客户需求的放缓”的困境。 对此,其表示ZOL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降本增效,确保现金流稳定以抵御寒冬。同时,通过迅速将业务重心向线上转移,来解决线下业务受阻困难。如加速SaaS布局、强化小程序闭环、天猫店建立等增长型业务,实现了全域流量和交易进商额均大幅高于疫前。 目前,ZOL已实现自营与代运营两种模式并行。早在去年,ZOL的SaaS产品服务客户达1.2万家,同比增长243%,管理层预计今年有望突破1.5万家,而且ZOL的B端供应链已覆盖全国15个省。此外,据公司管理层透露,ZOL在天猫旗舰店几个月时间内,实现单月收入突破1000万元,意味着科技新零售平台转型战略获得实质性推进。 近期,ZOL的业务布局进一步提速。7月8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第二期供应商征集项目成交公告》,ZOL正式入围,成为中央政府采购供应商,并于近日已正式入围新疆、广西,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上超市“全疆一张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网上超市“全省一张网”的供应电商。 众所周知,ZOL是国内家喻户晓的科技类媒体,凭借入局早及专业的内容生产优势,品牌深植用户心智,是慧聪集团在C端的重要布局。ZOL是慧聪消费品垂直赛道中快速发展出的公司之一,去年已完成达2.5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为25亿元,也预示其发展已迈入新阶段。 此外,继去年12月获湖南省醴陵市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之后时隔半年不到,慧聪集团工业品垂直赛道上的中模国际再获国资青睐,今年6月与国投物流与供应链基金正式签署投资协议,获千万级股权投资;目前,中模国际已进入A股IPO准备工作期。以上标志着中模国际在建筑模板脚手架领域创新开展的生态综合服务商业模式逐步被主流资本市场接受认可,展现了各方机构对其未来长远发展的信心,也再一次印证了慧聪集团投资孵化垂直赛道战略布局的正确性和前瞻性,通过孵化行业独角兽公司快速发展,不断获得资本青睐,再通过资本市场放飞、获得超额收益。 管理层进一步透露,集团所布局的六条赛道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慧聪集团而言,疫情所带来的机遇显然大于挑战。尽管疫情会令短期业绩承压,但透过疫后的表现来看,自去年确立全面的战略布局及路径以来,仍在既定的设计轨道中运行,并且发展有提速的可能。 小结 尽管疫情导致短期经营普遍面临严峻挑战,但却加快了产业互联网布局的步伐。产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产业数字化,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的趋势,催化了数字化产业的高景气度。同时,由于产业互联网市场空间庞大,且不同于消费互联网赢家通吃的逻辑,具有天然的行业壁垒,慧聪现在的布局及卡位优势突出,这都将形成对其估值修复的基础逻辑。 目前,公司股价处上市十年以来的历史低位,有部分原因是去年由于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出现亏损。而后疫情时代,伴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这块压力也将逐步得以消化。
混改升级增容或推负面清单,重组整合提速料释放资本市场红利 三年行动方案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将围绕重点领域推出“升级版”举措。《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深化混改的实施意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以及“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等多项政策正在制定,有望在下半年出台。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将升级增容,或推出负面清单,“混改+优先股”、员工持股等成重要实现形式。与此同时,国企将进一步优布局、调结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资本市场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改、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将成为热点题材,新一轮改革牛市呼之欲出。 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出今后3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这一判断和部署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为国企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但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要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必须突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积极鼓励探索尝试创新,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国企只有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强大支撑。三年行动承前启后,是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升级版,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会议释放了两方面的关键信号:一是用三个坚持,明确了改革的原则与要求;二是提出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改革方向。三年行动方案的审议通过,意味着国企改革将进入加快推进落实的新阶段,将推出升级版的改革举措,以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国电信旗下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二轮混改启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拟向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平台合计募集156.56亿元,山东公开40家国企混改项目……作为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牛鼻子,近期国企混改落地提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此前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要深入推进已经公布的四批21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并将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的实施意见,以此打造混改政策升级版。 “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后,该意见将进一步加速制定,有望尽快出台。”朱昌明预计,未来国企混改将从重要领域试点向其他领域国企扩围,同时优先股改革将迈出实质性步伐,“混改+优先股”可能成为今后的选项,而员工持股也将获支持,成为混改重要实现方式。此外,混改企业将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 刘兴国认为,未来混改深化将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一是混改提级,即进一步向国企一级集团层面推进,包括向央企一级集团层面推进;二是推出国企混改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外实现国企混改全覆盖;三是加快建立混改企业监管新模式,并在混改企业全面推进落实市场化导向的综合性改革。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赵辰昕表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制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意见正在各部委征求意见,需要与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编制的“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协同,预计将在下半年出台。 刘兴国认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将紧紧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来深化推进。未来的国有资本布局,要通过并购重组、投资进退,更多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现代先进制造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行业等重点领域;要通过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来促进国有企业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弱项,这意味着优化调整需要围绕创新资源的整合来实施。 “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资本将进一步调结构、优布局。”朱昌明称,中央企业之间、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交叉持股、战略合作将好戏连台。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安排,今年要在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中更加突出主责主业。同时,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化工产业、海工装备、海外油气资产等专业化整合以及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研究启动炼化业务整合,继续抓好煤炭等去产能工作。此外,在调结构优布局中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相关工作已在展开。例如,目前央企煤电资源区域整合第一批试点正在推进,整合后中国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将在甘肃等5省区形成“一家央企一个省区”的格局。 地方国企重组也在提速。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和所属各级子公司转让一定比例的国有股权,今年“腾笼换鸟”项目净回笼资金完成100亿元……近日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腾笼换鸟”促进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的实施意见》提出这样的目标。 资本市场无疑是国企改革的关键舞台。在刘兴国看来,资本市场可以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帮助国企通过发行股票完成混改和实现资产证券化,进行并购重组以完成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未来资本市场的热点题材预计有并购重组、整体上市、混改、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 朱昌明也判断,下半年资本市场将风起云涌,好戏连台,新一轮改革牛市呼之欲出。首先利用资本市场解决混资本、引战投和员工持股的定价问题;其次,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加速,注册制改革将为国企混改提供广阔的资本市场空间;此外,资产重组进一步加速,腾笼换鸟,恢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和发展活力。
7月2日,康达新材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99.90万元至1.06亿元,同比增长50%至80%。 康达新材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年初的经营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优化产能布局和产品布局,使得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合景泰富集团1995年成立于广州,是最早一批赴港上市的房企之一。立业25年来,合景泰富集团一直稳健发展,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从2019年业绩表现来看,合景泰富销售业绩为861亿元,核心利润取得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6.8%至52.1亿元,增幅创5年新高。同时,近十年来,合景泰富毛利润率始终高于30%,盈利能力表现优异。 合景泰富为何能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亿翰智库在近期的研究中指出,合景泰富核心利润较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优质的土储布局和成本管理拓展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二是投资性业务进入收成期,为集团提供稳定现金流保障;三是城市更新全面推进,进一步助力集团未来规模增长及盈利增长。 优土储控成本 拓宽盈利空间 合景泰富持续聚焦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战略是基础,而优质的土地储备以及优良的成本管控能力为企业的地产开发业务拓宽了盈利空间。 从战略层面上,随着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合景泰富动态调整土储布局,但是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战术从未改变。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强势崛起后,合景泰富开始加大大湾区的布局,相继落子深圳、中山、肇庆等城市,并加速长三角城市群的布局。随着两个重要区域的版图布局基本完善,2018-2019年又进而实施深耕策略。高能级城市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市场需求更旺,购买力更强。显然,持续聚焦一二线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引企业获得高回报的基石。 土储实际布局基本与战略安排保持一致,多数土储集中于一二线城市、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域。截至2019年末,合景泰富共拥有156个项目,项目布局内地及香港共39个城市。从城市能级看,多为一二线城市;从布局的区域看,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 在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聚焦一二线城市发展战略指引下,合景泰富在相应地区的销售金额也逐年提升,进而为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以及盈利能力奠定基础。2019年合景泰富在两大核心城市群的销售业绩占比合计73%,一二线城市的销售业绩在总业绩中占89%。 房地产开发业务是合景泰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根据销售成本的结构,其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一直稳定控制在行业较低水平,因而为企业的利润增长提供了空间。 合景泰富在地产业务中的成本管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土地获取时有严格的利润测算,因而能有效控制拿地成本。二是通过集中采购和成本控制体系标准化管理,把控建筑方面的开支。从2014-2019年合景泰富销售成本的结构看,土地成本均值为3231元/平方米,最高值不超过4000元/平方米;建筑成本均值为4595元/平方米,最高值为5829元/平方米。总体上,2014-2019年的单位销售成本相对较低,均值仅7826元/平方米。另外,企业2017-2019年的销售均价都位于16000元/平方米以上。因此,严格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盈利空间充裕,毛利润率持续维持30%以上水平。 多业态强运营 投资性物业提供稳定现金流保障 近年来,合景泰富所布局的投资物业种类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提升。在2007年上市之初,投资物业已包括广州合景国际金融广场(IFP)。在投资物业种类方面,合景泰富先后进军了商业地产,如商场、办公楼、酒店以及长租公寓等;且投资布局多聚集在核心城市群或高能级城市。 通过多年市场沉淀,合景泰富已构建全业态商业链。旗下商业项目陆续开业和运营成熟,商业和酒店已形成品牌效应,其中商业形成悠方和摩方两大购物中心品牌,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赋予产品不同的个性体验。自营酒店品牌木莲庄酒店,也已在广州、杭州、成都等城市落地运营。 截至2019年,合景泰富已在大湾区、长三角、重庆、成都等核心地区开发多个商业项目,其中商场8个,写字楼8个,酒店17个。2019年,集团权益持续性经营收入为24.3亿元,同比增长49%,成熟商场经营利润率为52%,成熟写字楼经营利润率为86%,为集团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入和利润支撑。 城市更新获突破 将助规模与利润双增长 除了在公开市场和收并购方面坚持深耕外,合景泰富在城市更新方面也取得较大突破。截至2019年12月底,合景泰富在广州、深圳、佛山三个城市11个区共已签约26个旧改项目,预计总可售建筑面积约1373万平方米,可售货值约5850亿元。 目前,合景泰富现有旧改项目正在转化中,2020年将启动4-5条村拆迁动工,3月以来,广州红卫村、双沙村、南岗村已启动拆迁。随着项目转化推进,旧改项目预计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可售货值。根据合景泰富进度预估,旧改项目2021年可实现供货100亿,助力企业规模和利润的双增长。 亿翰智库认为,合景泰富高盈利能力的背后必然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前述三方面的优势可持续,那么未来合景泰富的核心利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高盈利及增长潜力,也使得合景泰富赢得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今年3月以来,包括花旗、大和、富瑞、野村、高盛、汇丰等多家机构均看好合景泰富的发展前景,并给予“买入”的正面评级。 5月下旬,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考虑到合景泰富(01813.HK)城市更新项目价值尚未完全反映,该业务具有良好的盈利增长潜力,将合景泰富列为该行中小型内房股的首选,并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17港元。 6月初,中金公司亦发布报告,当中指出合景泰富销售额率先重拾增势,物业管理业务迈入快车道,维持合景泰富盈利预测和“跑赢大市”评级,上调目标价11%至15.04港元。
新乳业董事长席刚表示,为推进“鲜战略”落地,新乳业在奶源建设、科技创新、营销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报告期内,新乳业完成了现代牧业的投资和福州澳牛项目协议的签署,通过建设新牧场和投资现代牧业,适度布局上游奶源,保证自有奶源比例随着业务量增长维持在合理比例,满足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6月16日,新乳业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会议以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关于选举第二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的议案》及《关于选举第二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的议案》,在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的同时,对收购宁夏夏进乳业、增发可转债等相关重大事项进行了表决。 一直以来,新乳业将“鲜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以发展优质低温鲜奶为主要诉求,缔造从牧场到餐桌的新鲜生态圈。 股东大会上,新乳业董事长席刚表示,为推进“鲜战略”落地,新乳业在奶源建设、科技创新、营销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报告期内,新乳业完成了现代牧业的投资和福州澳牛项目协议的签署,通过建设新牧场和投资现代牧业,适度布局上游奶源,保证自有奶源比例随着业务量增长维持在合理比例,满足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 在鲜主线的把控下,新乳业业绩实现了增长。根据新乳业2019年年报,新乳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6.75亿元,同比增长14.14%; 实现净利润约2.44亿元,同比增长0.41%。其中,“液体乳”营业收入为54.1亿元,同比增长13.06%,营收占比为98.8%,为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新乳业业务规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其中低温占比超过60%,成效显著。 并购整合区域性乳企是新乳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多年以来,新乳业通过并购整合的独特发展路径,实行“1+N”的品牌战略,并延伸到了“基础设施”与“价值体现”两个维度上。通过战略统一、管理协同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对新并购企业进行赋能,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 过去一年来,新乳业充分发挥并购整合的能力,相继展开三大并购动作。2019年4月,新乳业宣布收购福州“澳牛”乳业相关资产55%的股权,同年7月认购现代牧业9.28%股权。2020年5月初宣布,拟以17.11亿元收购西北区域龙头乳企宁夏夏进乳业母公司寰美乳业100%的股权。 席刚表示,通过并购整合的复制出击,新乳业的全国版图和业务格局得以质的提升。一方面,从西南一隅沿长江一线东进扩张,陆续布局华中、华东,延伸至华北、东南,重仓西北乳企龙头布局黄河流域市场,新乳业正在加速从区域型乳企向全国型乳企的转型。截至目前,新希望乳业旗下共有 41 家控股子公司、13 个主要乳品品牌、15 座乳制品加工厂,12 个自有牧场。其中包括西南大型低温生产基地郫县工厂、京津冀区域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低温工厂满城工厂、华东区绿色智慧全透明工厂肥东工厂,整合“华西”“雪兰”“双峰”“白帝”“琴牌”等区域优势品牌,扭亏为盈的“南山”“三牧”品牌。 另一方面,并购的成功为新乳业带来了更多优质稳定可控的奶源,新鲜事业的基础优势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夏进乳业的入囊,不仅为新乳业年内冲击百亿营收目标带来了有力助益,而且为新乳业进一步延展和夯实其并购整合能力,及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科技升级方面,新乳业则在生物科技和数字化两个方向发力,席刚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乳品领域,通过科技创新,掌握具有新鲜度、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的产品核心优势,并且生产顺应消费者多样化的分众需求,是新乳业突围的核心逻辑,想要真正保证可持续,长期的,有竞争能力,必须在技术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打造“科技型乳企”。 对于目前新希望乳业高负债引发关注,席刚表示:“负债的问题很简单,首先这个负债是基于什么的负债。这个负债是为了加速它的发展,还是负债是因为你本身经营不善(比如不能产生现金流)。如果从两端来看,我们其实是为了加速发展从而不断去并购企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加融资,所以说,这个负债的加大,本身也是杠杆在增加,它其实是助推我们高速发展。我个人认为,负债稍微高一点,其实没有任何问题,对企业风险也是可控的。”
在接连完成重大人事调整之后,6月5日,国内头部手机厂商OPPO发布最新款5G手机终端产品Reno4系列。从当天发布会可以看到,OPPO的这一系列手机进一步深耕5G视频手机赛道,围绕视频拍摄功能做了升级,尤其是极端场景——夜景的视频拍摄。 “对OPPO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产品的聚焦、产品未来的规划,是我们大家非常重视的;第二,关于营销和市场;第三,关于销售。”谈及战略和业务发展上的调整,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他表示,OPPO整体策略和节奏思路,是把Reno系列作为中国区最重要的“粮仓”产品,会坚持一年两代,不会过快做产品;FindX系列进军高端旗舰市场,A系列则快速地做5G下沉动作。 今年四月,OPPO刚刚官宣刘波出任OPPO中国区总裁。同时,沈义人卸任OPPO全球营销总裁,由OPPO老将刘列接任。对此,多位业内专家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OPPO人事大变动的背后,是这家曾经靠营销驱动的头部手机厂商正在尝试转变打法,以期在中国市场上进一步突破。 而也正如外界所料,随着原本负责IoT(物联网)业务的刘波走马上任中国区总裁,OPPO在IoT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速。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OPPO同时推出了三款全新的智能硬件产品,分别是OPPOW51真无线降噪耳机、OPPO手环和5GCPET1移动路由器。OPPO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个人、家庭、办公、出行”四大场景,布局核心入口,稳步丰富IoT产品布局,打造“万物互融”的全新智能体验。 一位手机业内人士此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智能手机厂商布局更多IoT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就是小米布局IoT产品,使得小米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IoT的收入和利润贡献都大过手机业务。” 对于OPPO来说,随着IoT布局的深入,也意味着其向科技公司的转型更进一步。据了解,未来OPPO还将大手笔投入500亿元研发资金,以实现在5G/6G、AI、大数据等领域的持续突破。用OPPO创始人陈明永的话说,“我们要有’十年磨一剑’的信念,勇于迈进研发‘深水区’因为只有通过基础创新,才能拥有我们的技术护城河,才能为用户带来革命性的体验,将万物互融推向新的高度。”(编辑 乔川川)
据央视新闻,北京时间5月26日,港澳知名爱国企业家、第9届至第11届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企查查数据显示:奚梦瑶名下共有4家企业,均为文化传媒公司。其中一家已注销。 何猷君名下共有5家公司,主要为信息科技公司。 两人目前暂无工商关联信息。 综合央视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