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8月27日,中国人寿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并与会上回应了增持万达信息一事,表示与万达信息在客户、业务等方面具有较高契合度,希望通过此次定增,进一步和万达信息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8月26日晚间,万达信息发布公告称,拟在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中引入中国人寿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公告表示,此次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向其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有助于提升万达信息的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和持续融资能力,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快速提升业务规模,增强整体竞争力。图片截取自万达信息公告根据公告,此次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9285.05万股,发行价格为21.54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0亿元,全部由中国人寿认购。中国人寿今日在其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也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称这项投资还有待于万达信息董事会、证监会和银保监会的核准,是一个附生效条件的交易。万达信息官网信息显示,其业务领域涵盖卫生健康、民生保障、平安城市、企业服务、电子政务,以及智慧城市公共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而中国人寿于会上表示,中国人寿正在践行“科技国寿”战略,在推动金融科技的生态建设。双方在客户、业务等等方面有很高的契合度,协同效应是非常显著的。基于对万达信息的行业分析,希望通过此次定增,进一步和万达信息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协同的领域方面,中国人寿也有所说明,表示主要为医保科技,健康服务管理等双方均具有一定专业优势的领域。其中在医保科技方面,中国人寿透露双方的协同已经有了成果,目前已中标海南医保基金监管的项目。健康管理服务方面,双方也已在资源融合上交叉运作,包括就医挂号,境外医疗等等。“健康服务平台也是将来我们重点打造的平台。”中国人寿方面于会上说到。此外,中国人寿称,在其他方面,如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云计算,大数据等万达信息有优势的方向也将有所协同,如疫情期间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合作推出“市民云抗疫防控专版”APP,已服务11亿人次。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定增前,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18.21%,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并完成了管理层的驻派,中国人寿委派3名董事参与万达信息的公司治理。此次定增完成后,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万达信息24.15%股份,仍为第一大股东。同为8月26日晚间,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万达信息签订《日常关联交易框架协议》,计划于框架协议生效之日起未来三个年度内,给予万达信息上限不超过43亿元关联交易年度金额。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按照一般商务条款,开展基础技术类、数字化经营管理类、医保业务领域类、客户资源开发类、健康管理类等关联交易。
在8月21日下午发布的半年业绩报告中,宝能系的前海人寿已不再是新城控股(601155.SH)前十大股东成员。 2020年一季度,前海人寿曾买入新城控股总股本的0.34%,总计775万股,一度取代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首次成为公司前十大股东。 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前海人寿看中的或许是新城控股的高额分红——2019年年度每股分红1.7元(含税),足以位列众房企分红榜之首。 尽管险资离去,不过还有两支基金在二季度重新建仓新城控股,并成为前十大股东。具体持股情况为,招行-交银施罗德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808万股;农行-交银施罗德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719万股。 从截至8月22日的数据来看,目前有15家基金持有新城控股,总计持股数量1830.12万股,占总股本0.81%。以持仓机构来细分,交银新成长混合、交银精选混合、国泰国证房地产行业指数分级、南方中证房地产ETF和鹏华地产分级5家居前。 不过,相较于2019年同期包含基金、券商、保险等高达376家金融机构持仓的盛况,目前的15家并不算多。 7c2c372abc244d0e53cc625f67e322db.jpg 2019年7月,新城控股遭遇堪称发展史上不曾有的黑天鹅事件。新城二代,1987年出生的王晓松临危受命,和新城人一起努力将公司拉回正轨。 今年5月的年度股大会上,王晓松曾复盘新城过往27年的发展,并称当下正处在第2个15年发展末尾。第3个15年,新城要从此前靠“住宅+商业”双轮驱动向商业管理要利润转换。 新城在商业管理能力上的提升,在2020年的半年报中有所体现。 上半年,吾悦广场已开业面积共58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72%,实现租金收入21.32亿元,同比增长22.46%,平均出租率达96.08%。 对比中即可看到“住宅”和“商业”之间的差距。上半年,物业出租及管理的毛利率为71.69%,比上年增加2.69%。而房地产开发销售的毛利率则比上年下降10.33%,为23.43%。 总体来看,上半年,新城控股营收和净利润还是在增加。前者为377.36亿元,同比增长121.15%;后者为32.04亿元,同比增长23.59%。 新城控股财报显示,215.66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带来了12.15亿元的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144.96%,贡献超过3成的净利润。一般来说,随着联营、合营公司利润逐渐释放,投资收益将成为新城控股利润增长的有效推动力。 尽管如此,今年上半年,新城控股营收和净利润两者的增速却并不匹配。这也是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共性。房地产行业整体利润空间受挤压已是不争事实。 按照地产公司平均2-3年的结算周期,新城控股在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新增土地的平均楼面地价,分别为2330元/平方米、2421.48元/平方米和2867.82元/平方米,已经有所上升。 新城控股需要思考未来如何继续保持稳定的利润以及毛利率增长。 半年报中,新城控股自称,上半年公司拿地城市层级显著提高。其所指为战略性增加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杭州等核心一二线城市的项目。 对比来看,在王晓松执掌下的新城,发展节奏已开始侧重于稳健。 单从新增土地面积来看,2020年上半年,新城控股总建筑面积1907.78万平方米,而去年同期则有2459.20万平方米。 同样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今年的63座吾悦广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仅约5亿元,而去年同期44座吾悦广场就有约6亿公允价值变动,相对来说略显保守。 截至今年6月底,新城控股实现销售金额975.21亿元,而四季度被认为是公司供货和销售的高峰期,新城稳步推进25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
万达信息8月26日晚间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以每股21.54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9285.05万股股票(约占发行前总股本的7.84%),募集金额上限不超过20亿元并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本次预案的一大看点是,中国人寿成为本次定增的唯一认购方。本次发行前,中国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合计持有公司18.21%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发行完成后,人寿方面持股比例将升至24.15%,进一步拉开与第二大股东万豪投资(持股15.70%)的股权差距。 记者注意到,中国人寿2018年12月通过“国寿资产-凤凰专项产品”获得公司5%股份后,先后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等方式不断增持万达信息股份,并在2019年11月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目前公司仍处于无实控人的状态。 中国人寿还披露了日常关联交易公告。公告显示,中国人寿与万达信息签订了日常关联交易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展基础技术类、数字化经营管理类、医保业务领域类、客户资源开发类、健康管理类等关联交易。 另据中国人寿披露,计划于框架协议生效之日起未来三个年度内,给予万达信息上限不超过43亿元关联交易年度金额,三年最高限额分别为10亿元、15.5亿元和17.5亿元。 万达信息表示,中国人寿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之后,已经协助公司对整体发展战略进行了转型升级。从组织架构优化,到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化,再到战略新兴板块的打造,直到高端人才的引入,上市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人寿的全方位协助下,在医疗卫生、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智慧政务、市场监管、科技环保、智慧教育、工业互联等城市优势领域不断提升市场地位。
图片来自网络 8月26日晚,中国人寿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内容显示,报告期内,中国人寿营业收入5137.35亿元,同比增加12.4%;实现保费收入1.43万亿元,同比增长 13.1%;营业利润356.49亿元,同比下滑8.5%;受2019年上半年手续费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 305.35亿元,同比下降18.8%。 截至六月末,中国人寿总资产达3.97万亿元,较 2019 年底增长 6.4%;内含价值首次超过一万亿,达1.02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7.8%。 图片截取自中国人寿半年报 保险业务方面,半年报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报告期内实现寿险业务总保费3461.37亿元,同比增长12.6%;健康险业务总保费为722.64亿元,同比增长15.8%;意外险业务总保费为89.66亿元,同比增长10.7%。 图片截取自中国人寿半年报 按渠道来看,个险板块总保费达3560.75亿元,同比增长10.1%,首年期交保费达822.39亿元,同比增长10.7%;多元业务板块中银保渠道总保费收入达285.42亿元,同比增长70.4%。 此外,中国人寿也在财报中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迎来较大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投资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国人寿实现净投资收益773.91亿元,同比增长7.4%;总投资收益率为 5.34%,同比下降43个基点。 图片截取自中国人寿半年报 利润方面,中国人寿半年报披露,寿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20.1%,主要原因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以及投资收益变化的共同影响;健康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上升 64.0%,主要原因是短期健康险业务增长及质量改善;意外险业务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75.6%,主要原因是部分业务赔款支出波动。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报告期末,中国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 258.24%、267.3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 2019 年底下降9.22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在半年报中解释称,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务和投资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股利分配,以及利率下行等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人们健康保障意识的觉醒,健康及养老成为社会大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各大险企如何推动自身提供覆盖人民群众生命周期,满足不同群体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正成为行业热点。无论是从中国保险业自身的发展要求,还是从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都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百年人寿作为新兴的保险公司,始终秉承"创新百年、关爱永恒"的企业理念,并且致力于为中国百姓提供完善丰富的保险产品。企业在深入贯彻“保险业姓保”的行业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与大健康产业的有机结合,不断寻求保险在大健康领域之中的切入点。在为客户提供保全,理赔等基本服务时,以大健康产业赋能保险品牌,打造多元化的健康与保障增值服务。 对于保险企业来讲,其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这一角色,百年人寿作为一家以百年品牌为目标的保险公司,更是以民众的健康为己任。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国民健康政策也逐渐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进行倾斜。为了充分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百年人寿打通了保险与健康、医疗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百年大讲堂“的公益性活动,邀请大健康、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为百年人寿客户讲解健康科普知识,旨在普及健康风险管理知识、引导客户建立自我健康风险管理的理念。目前百年人寿的“健康大讲堂”活动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全国数十个城市进行了上百场演讲,为上百万的民众普惠了健康知识与疾病风险管理内容。 保险行业构建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体系是大势所趋,更是消费者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后的迫切需求,作为健康保障服务提供者,保险公司不仅是单纯为消费者健康理赔的后端服务者,更要成为健康管理方案的缔造人和托管人。百年人寿以“服务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理念,将大健康产业与保险业务深度融合,成立了“大连爱立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传统风险保障同时,与国内外先进的医疗健康机构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整合国内外顶级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国内就医、基因检测、全面健康体检、海外体检、海外医疗、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务,形成覆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关注身体健康、改善身体状况、培养健康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百年人寿正是以人民健康为初心,打破保险和健康产业间的壁垒,通过保险服务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完整的健康保障生态体系和服务平台。这是行业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也是不断上升的人民健康保障需求必然选择。未来,百年人寿将继续以“创新百年,关爱永恒”作为发展理念,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深圳肥沃的“创新土壤”,40年来,一颗颗“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正如总部屹立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前海人寿,历经短短八年的卓越发展,成为深圳本土的优秀企业,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近十年来的沧桑巨变。 《投资者网》郑小琳 四十年,风云激荡,旧貌新颜。四十年,携手并肩,砥砺奋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的深圳,终于在2020年盛夏,顺利迎来了它的40周年庆典。 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崛起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深圳特区闯出了惊人的“速度”,创下了历史的“高度”,成为全球经济特区里成功的典范。 深圳过去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金融业的跨越发展功不可没。从1979年4月,深圳开始探索特区建设,到1980年成为首批4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金融业顺应改革开放大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整整40年,深圳金融业勇立潮头、一路壮大,形成了一部开拓创新的奋斗史。整整40年,深圳金融企业落叶生根,饱经磨砺,成长为一批业界不断学习的标杆企业。 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作为深圳近十年改革发展上空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历经8年的砥砺奋进,已经茁壮成长为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企业500强前列企业,服务客户近450万人,为数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贡献税收数十亿元,总资产规模超3000亿元。 前海人寿的壮大,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成就企业腾飞案例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金融业近十年持续蜕变、拥抱科技,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生动样本”。 守正创新 与时代腾飞 创新作为时代主旋律,贯穿于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方方面面,正如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墨守成规势必裹步不前,而守正创新却能换来鲲鹏之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新”二字永远是时代发展、企业生存的重要源泉。 回溯深圳金融业的40年发展,从0到1的阶段是漫长、艰难的,但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以创新为源,勇立潮头。 回望历史,40年前,深圳金融业宛如一张白纸。40年后,深圳金融业从0到1、从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中国仅次于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跻身全球五大金融中心行列。 据深圳市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67.63亿元,同比增长9.1%,占同期全市GDP的13.6%,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全年深圳金融业实现税收(不含海关代征和证券交易印花税)1522.4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7%,继续居各行业首位。 宏大处见细微。生长于深圳这片金融土壤下的企业,从落叶生根到枝繁叶茂,如今也实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企业能做大做强,顺势腾飞是重要的关键,正如诞生于前海、以前海命名的全国性金融保险机构前海人寿。 自创业肇始以来,前海人寿一直将“合规稳健、专业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理念,作为深圳金融行业上空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下,守正创新、稳健合规,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五百强前列企业。 前海人寿的成功,有专业创新的魄力,也有顺势而为的睿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云计算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改变包括保险在内的金融行业生态格局的重要牵引力。前海人寿始终守正创新、重视科技赋能,在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云计算方面的科技应用的同时,稳步推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最终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前海人寿秉承着客户为先的理念,通过金融+科技成功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向客户与面向代理人相结合、自助与远程相结合”的全方位、多选择的运营服务窗口等模式,通过保险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慧便捷的服务体验。例如前海人寿客户通过自助服务平台(前海人寿APP、微信公众号、官网)可全天候自助办理联系信息变更、保单贷款、退保、满期金领取、分红信息查询等20余项保单服务,办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前海人寿通过“风险预筛查+多层级智慧风控”的风险控制模式,形成了线上保险运营业务双重风险控制屏障。根据客户风险等级与业务风险程度提供电子签名、短信验证、指纹验证、OCR智能识别、人脸识别、视频认证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前海人寿做到了有效防范“冒办风险”,保障了客户的信息安全。 如上可见,前海人寿正在通过保险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智慧便捷的服务体验。“节约客户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客户投保体验,保障客户信息安全,提升客户满意度”是前海人寿推进保险科技创新的根本宗旨。 未来,金融+科技热浪持续,顺势而为、专业创新的前海人寿将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识别、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勇立潮头,蓄势腾飞,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保险服务。 前瞻布局 向高质量迈进 站在行业新的发展坐标上,金融大企的下一步怎么走? “深耕保险主业,加大医疗和养老领域布局。”作为国内知名保险机,构前海人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前海人寿强调,从快速成长到稳健经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是公司未来的主旋律。 早在2014年起,前海人寿便布局医养产业,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的前瞻经营模式。无论是医院还是养老院,前海人寿均自建自营,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的三大民生保障服务体系闭环,为客户提供优质医疗养老服务。 健康、养老永远是民生关注的大事,前海人寿希望充分利用保险企业的优势,在“保险+医疗+养老”上发力,为客户整个生命链提供完整的服务,助力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前海人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可以从其优势处体现。据了解,前海人寿旗下养老机构的主要优势是“医养结合”。在人生的后半场“医”与“养”难以分开,更加健康、更有活力的晚年生活是长寿时代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养老领域更是如此,决定养老服务品质的最关键因素,往往是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以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为例,该养老院于2018年8月28日正式开业运营,始终致力于为长者打造高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是前海人寿投资兴建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同时也是前海人寿首推的集养老、医疗、保险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品牌,被列入深圳市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目前,作为保险行业领先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已依托自有的医疗优势、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为长者的颐养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同时,截至2020年6月,前海人寿在建、在营三甲规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高端养老院15家,覆盖深圳、广州、西安、南宁、成都、南京、长沙、万宁、韶关等省会与区域中心城市。 2019年11月正式开始运营的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在2020年上半年取得了多项突破,包括正式加入增城区120急救网络定点医院,正式成为广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参保人异地就医指定定点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疫情期间,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主动作为,承接政府交办防疫任务,先后成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和“来穗人员健康服务集中管理场所”,接收了超过百名的密切接触者和返穗观察人员,并为当地复工、复产、复学提供防疫医疗综合保障支持。 除了公司自建自营医疗机构以外,前海人寿也整合国内超过130个城市的逾53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资源,并和美国、德国、日本等60多家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在国内为客户提供预约就医、陪诊、取药送药、安排住院、复查提醒等服务,在海外为客户提供预约就诊、申请医疗申请函、办理医疗签证、翻译陪诊等服务。 前海人寿以“开放合作、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为目标,为客户提供涵盖保险、医疗、养老、出行的全方位保险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得到客户的青睐。 对于未来的5―10年,前海人寿展望:“将在全国兴建30家以上的保险医养机构,包括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高端医养结合项目,形成遍及全国重点地区与寿险主业相呼应的医疗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打造‘保险+医疗+养老’的三大民生保障服务体系闭环,为客户的风险保障、健康管理、财富传承、晚年起居提供全维度、全周期的服务。” 感恩回馈 彰显大企担当 社会责任感是一家企业长久立足的关键。身为国内知名全国性保险机构的前海人寿,正是一家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前海人寿在努力经营好企业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民生,精准扶贫,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大众,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前海人寿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超过5000名医护人员、一线工作者提供合计超过25亿元的风险保障,并成立了专门的服务组,为“最美逆行者”保驾护航。近日,广东卫健委授予前海人寿“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牌匾,感谢前海人寿与广东人民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感恩社会、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是前海人寿一直秉承的公益理念,始终把公益慈善事业作为企业重要工作项目,前海人寿成立慈善基金会和爱心志愿者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绿色公益等领域持续投入,传播保险大爱。 首先,“教育扶贫”是前海人寿助力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捐建“梦想中心”之外,前海人寿还持续推进“送电脑进学校”“多媒体教室”“同心云课堂”等公益项目,为贫困山区学校捐赠电脑和多媒体教室,完善信息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学科类和素养类教育内容,服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除此之外,前海人寿还积极响应扶贫扶志要求,持续探索扶贫方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希望通过产业扶贫、保险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的村民脱贫致富。 2017年,前海人寿主动对接广东省贫困村――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苏杨村,向该村捐款200万元人民币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以引入产业项目的形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让村民们生活来源有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让村民们对脱贫致富有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前海人寿通过发挥保险主业的优势,为更多的贫苦地区村民提供保险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人寿还持续关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3月起,前海人寿向四川广安市邻水县金垭村分期捐赠99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改善村委会的办公环境、金垭村的卫生环境、部分贫困居民居住条件,并建设党群服务中心。 2018年,前海人寿转变思路,推进“文化下乡 精准扶贫”公益项目,邀请专业潮剧团给当地村民奉上精彩的潮剧汇演,丰富村民文娱生活。前海人寿还通过捐建文化健身广场的方式,持续提高济南市商河县龙桑寺镇温王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前海人寿的公益之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发挥保险主业功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未来,前海人寿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抗震救灾、绿色公益等领域持续投入,贡献前海力量。 总而概之,深圳40年的沧桑巨变,孕育了像前海人寿般的标杆企业。从扎根生长到枝繁叶茂,从开花结果到反哺社会,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企业担当,前海人寿――作为深圳金融上空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之星,在经营与责任中行稳致远、勇于担当的同时,也将以更加拼搏的姿态开启下一个砥砺奋进的激荡40年。(思维财经出品)■
8月20日讯据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以下简称“公示系统”)显示,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人寿”)公司法人于近日进行了变更,谢瑞平接替段超良,成为新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工商信息显示,该法定代表人于8月12日进行变更,与之同一天变更的,还有段超良进入建信人寿董事备案,而变更后的董事备案里,去掉了谢瑞平的名字。 来源: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 对此,建信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正在走法定代表人的相关变更申请,如果收到变更完成的消息会第一时间于公司官网进行披露。 据建信人寿官网公告显示,谢瑞平自2020年7月31日起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且任职资格已获银保监会核准批复。 公开资料显示,谢瑞平现年56岁,自 2015 年 12 月起,担任建信人寿执行董事、总裁;2015年10月起,担任党委书记、临时负责人;2016年9月1日起,担任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身兼多处要职。此前,谢瑞平还具有30年的银行工作经历和经验。 而建信人寿前任董事长段超良因已到退休年龄,于今年3月递交了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的书面辞呈,正式辞任。 今年7月,建信人寿获批增资60亿元,其中26亿用来将注册资本金由44.96亿增至71.20亿,其余超出部分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公司资本公积。 “新增资本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建信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增资将进一步壮大公司资本实力,持续助推公司深化业务转型,提升盈利能力和业务价值,强化抗风险能力。将为公司建立完善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奠定良好基础,是公司资本管理迈向精细化、市场化、多元化方向的一次成功跨越。 在60亿注资的加持下,新任董事长上任将为建信人寿带来哪些改变,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