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在*ST麦趣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刺下。 由于股价持续下跌,公司控股股东麦趣尔集团所持公司股票遭到平仓。问题不止于此,麦趣尔集团近期还因债务纠纷,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全部遭到司法冻结。 面对问题一箩筐的年报、言辞不一的信息披露口径,交易所果断向公司出具问询函,但*ST麦趣的回复函多次延期,至今杳无音信。 大股东资金链告急 6月16日晚,麦趣尔公告,控股股东麦趣尔集团在中信建投的业务触发违约条款,债权人采取了平仓措施,截至2020年6月15日,麦趣尔集团累计被动减持的股票数量为513053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29%。 对于平仓风险,公司其实做出了提前预警,但看预警公告,这次平仓仅仅是*ST麦趣崩折的先兆。根据6月12日公告,中信建投将通过但不限于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对麦趣尔集团信用担保账户进行强制平仓,预计每90个自然日通过集合竞价方式交易174.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 至于未来还有多少仓位将遭到平仓,公司没有提及,但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麦趣尔集团将因被动减持、降低负债或质押率等因素,在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044.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 在此之前,麦趣尔集团已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占公司总股本1.06%的股份,加上16日遭到平仓的部分,公司在6个月内还有近占总股本4.65%股份的减持压力。 *ST麦趣6月9日披露,麦趣尔集团所持公司股份新增司法冻结311.44万股,新增轮候冻结1451.37万股,冻结原因为债务合同纠纷。据天眼查显示,该案件的原告方为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及资产重组与并购业务,系H股上市公司中国华融控股孙公司。 据公告,麦趣尔集团持股比例为46.97%,其中累计被司法冻结股份6728.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8.64%;累计被轮候冻结股份1451.3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33%。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全部遭冻结。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混乱 *ST麦趣视信息披露为儿戏,业绩大幅变脸,这一点也遭到深交所关注,年报问询函的第一个问题就剑指于此。年报披露后,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公司连续吃下4个跌停。 *ST麦趣2019年的业绩数据从预告到正式出具年报,共出现了三个版本,公司净利润从最高盈利3600万元,直接滑落到亏损6946万元,变脸幅度超过1亿元。 2019年三季报中,公司披露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1800万元至36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20年2月3日,公司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400万元至600万元,随后披露的业绩快报与这个经营数据差异不大,并且这几次预告中,公司均表示商誉减值而亏损的影响已消除,不会就美心食品计提商誉减值。 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年报中,公司2019年净利润突然变成亏损6946.49万元,其中美心食品计提商誉减值1360.49万元,此前承诺的扭亏为盈,没有商誉减值全成了泡影。 报告期内,美心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净利润亏损2977.22万元,如此的经营数据,在监管层看来,上市公司对美心食品已近乎失去控制。对此,深交所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美心食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财务管理混乱,公司对美心食品是否存在失控的情况。 深交所在问询函中开门见山就问公司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是否存在财务“大洗澡”情况,并要求公司对业绩变脸作出解释。深交所在年报问询函中总共向公司抛出16个问题,几乎每个问题都在质疑公司经营数据的真实性。 美心食品是公司2015年斥资3亿元收购而来,3亿元对于*ST麦趣并不是小数,豪购而来的热饽饽,带给了公司什么?据公司年报数据,2015年至2019年,美心食品的净利润分别为1654万元、-719万元、68万元、-2144万元、-2977万元。 2019年*ST麦趣食品制造业库存量为581.61吨,同比减少6.51%。同时,根据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存货期末余额为6450.33万元,同比增长62.48%。深交所要求其说明公司库存量与存货变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 此外,深交所还对公司在建工程期末余额、预收款项增长异常、营业收入与销售费用变动趋势不一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是否充分等关键经营数据提出质疑,并要求公司作出合理性解释。 另一方面,上证报在《为增利玩起小财技 麦趣尔风雨飘摇年关难过》报道中,曾对公司IPO募投项目“抛锚”问题进行关注,募投项目“蜗牛爬行”,同样也引起监管层关注,项目落地时间,公司在披露时也出现了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公司此前对于IPO项目“日处理300吨生鲜乳生产线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但公司2019年年报中显示该项目进度为53.87%,且原计划于2020年5月建设完成。前后言辞不一,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上述项目建设完成日期披露不一致的原因,并说明2019年度该项目建设缓慢的原因。 *ST麦趣对于问询函将如何回复?内外交困的*ST麦趣2020年将走向何方?我们将继续跟踪。
广百股份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重组问询函尚未来,监管层的关注函先拍马赶到。 6月15日,披露完重组计划复牌的广百股份再度涨停,这也是公司近7个交易日(剔除停牌期间)的第6个涨停板。当天下午,针对公司近期股价异动及重组事项,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此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露等情形。 深交所此次对广百股份重组事项的询问,下发的并非是“重组问询函”,而是“关注函”。在券商人士看来,这一不同寻常的背后,是广百股份在重组计划披露前连续5个交易日的涨停。截至6月5日,广百股份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仍然一度触及涨停,最终收涨6.86%。 在重组前,广百股份曾于6月3日和6月8日分别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以下简称《异动公告》)。相关公告的核心内容为:经向控股股东核实,除正在持续推进履行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的承诺事宜,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至6月12日晚,广百股份的重组预案揭开面纱。然而,重组预案的内容远不止此前《异动公告》提到的资产注入一事。 据公告,广百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友谊集团100%股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8.08元/股。同时,公司拟以“锁价”的方式向中国人寿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资总额不超过7亿元,募集配套资金的股份发行价格为8.25元/股。公司拟引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战投与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后者为中国人寿集团旗下的投资及资产管理平台。 对此,深交所在关注函中直指广百股份此前发布的《异动公告》,要求公司说明《异动公告》中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 “异动公告里提到持续推动资产注入,但现在披露的情况却还有引进战略投资者,这种战略合作显然不可能是临时决定的,当时公司是真不知情,还是故意隐瞒不报?炒作公司股价的资金是否已提前知悉?”前述券商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显然已注意到公司前后披露信息的不一致,广百股份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同时,针对广百股份引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做战投一事,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与国寿资管的合作期限、参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安排、持股期限及未来退出安排等,论证国寿资管是否属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董事会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关注函还指出,作为广百股份此次拟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国寿资管自身不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而是由其控股股东中国人寿认购,定价基准日为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对此,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上述定价基准日是否符合《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此外,关注函还要求广百股份报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重组事项的进程备忘录,核实并说明重组事项前期的进展情况,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 截至6月15日,广百股份报收14.40元。5月29日至6月15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了72.04%。在6月5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及6月15日广百股份换手率均在20%以上,日均成交额均在10亿元以上。这些聪明的资金,是纯属巧合遇到了重组,还是提前就知道了消息?
中鼎股份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11,706,104,396.94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1,992,956.87元,同比下降46.03%;基本每股收益0.49元。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1211255247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2元(含税)。
近日,由上海证监局查办并向司法机关移送的*ST毅达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经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4名责任人员分别被判处拘役至有期徒刑,成为上海市首例获宣判的上市公司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案件。 据了解,*ST毅达主营园林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及销售苗木业务,近年来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频发。上海证监局调查发现,*ST毅达子公司厦门中毅达在未实施任何工程的情况下,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了井冈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景观配套项目的工程收入和成本,导致*ST毅达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信息披露虚假陈述。其中,虚增营业收入7267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50.24%;虚增利润总额1064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81.35%;虚增净利润798万元,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上海证监局发现上述涉嫌犯罪行为后,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依法将该案移送司法机关,并积极支持、配合上海公安、检察和法院的侦查、起诉与审判工作,最终成功追究相关违法犯罪人员的刑事法律责任。 上海证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作为国家积极推进建设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关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应当自觉遵循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努力向国际一流市场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看齐。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规信息披露行为,要依法从严惩治、从重打击。除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从严进行行政处罚之外,还要对涉嫌犯罪行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从重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行政与刑事双管齐下,以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证券期货违法成本。
近期,A股市场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呼声又起。导火索是2家股价明显异常的公司:一家是王府井,在获得免税牌照的消息发布前,公司股价已上涨约120%;另一家是广百股份,在股价连拉5个涨停板后,公司停牌筹划重组。 到底有没有问题,需要监管部门核查认定。但如此大幅的股价异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 “面对股价的大幅异动,简单以‘不存在’‘不知情’进行回复,是推卸责任。”一位律师认为,2家公司股价和信息披露之间的异常,给市场带来不好的示范,也体现出信息披露工作的复杂性,给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王府井:如此“甩锅”为哪般 4月底以来,王府井股价已累计上涨约200%。以6月9日公司公告称拿到免税牌照为分割点:消息发布前,公司股价上涨约120%;消息发布后,公司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 利好消息发布前股价已翻倍,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多家媒体对王府井提出质疑,上交所也第一时间下发监管函。 6月12日,王府井回复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 首先,王府井承认在1年前已启动免税牌照的申报工作。但记者查询公告发现,公司此前未公开披露此消息。在回复函中,王府井介绍,2019年初,公司开展了免税经营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对全球及国内免税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免税业发展现状和方向。2019年4月,公司及控股股东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首旅集团)开始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业务。但此后,公司及控股股东没有收到任何政府部门的文件,也未开展实质推进工作,申请始终处于论证研究阶段,没有与任何客户或合作方进行商业洽谈,未签署任何合同或协议,因此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所以公司此前未进行相关信息披露。 其次,公司似乎有些避重就轻,未提及1年多的空档期有何动作。 说完上述事项没有进展之后,回复函直接跳到今年:2020年6月9日,公司收到首旅集团转来的《财政部关于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免税品经营资质问题的通知》。 换言之,2019年申报后,就杳无音信,直到2020年6月9日突然掉下“免税牌照”馅饼。1年多的时间里,难道没有任何沟通反馈或突破性进展?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首旅集团是什么时候收到这个通知的?如果王府井没有对外泄露,首旅集团的内幕信息防控是否存在纰漏? 王府井还披露,经审慎核实,2019年4月末,公司已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幕知情人管理制度就该事项建立了内幕知情人档案,并根据实际情况陆续调整内幕知情人档案。公司在相关信息正式披露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存在提前泄露内幕信息的情形。 “审慎核实”“建立内幕知情人档案”等信息,充分表明公司清楚该消息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另外一回事。今年5月28日,有媒体发布报道《王府井回应控股股东申请免税牌照传闻:暂未听说相关情况》。当时,王府井股价已上涨70%。这也被部分投资者认为是公司发布“虚假消息”的“证据”。 在回复函中,王府井介绍了事情的经过:5月28日中午,有记者突然在微信中询问公司工作人员关于大股东申请免税牌照事宜,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未曾听说相关情况,考虑到对方公共媒体的特殊身份,相关人员也提示对方不要随意相信传闻并传播相关内容,以避免对市场进行误导。 王府井称,在未经公司同意,也未再与公司人员有任何沟通和核对的情形下,该记者直接进行了报道。 王府井还称,公司当时并不知晓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事项的进展,相关人员并未参与申报免税品经营资质工作。 广百股份:冒风险强推重组 广百股份的异常,在公司2次股价异动公告中得到体现。 6月3日和6月8日,广百股份分别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核心内容为:经向控股股东核实,除正在持续推进履行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的承诺事宜,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 公告的背景是,5月29日至6月5日,公司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6月5日涨停后打开最终收涨6.86%。 6月8日,广百股份停牌,宣布筹划收购广州友谊集团。 在股价如此异动之后还敢启动重组,广百股份的“底气”是1年前公司对该起重组就有过预告。2019年4月,广百股份披露收到广百集团通知,将督促广商资本将其持有的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时间期限为2年。 回头来看,异动公告中披露的“除正在持续推进履行友谊集团100%股权转让给广百股份的承诺事宜”,究竟是暗示还是阳谋? 6月12日晚,广百股份终于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友谊集团100%股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为8.08元/股(公司停牌前收盘价为13.09元/股)。同时,公司拟向中国人寿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亿元,募集配套资金的股份发行价格为8.25元/股。公司拟引入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战投与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从上述公告的预案看,通过锁价定增,引入中国人寿这一战投,可谓利好。换言之,若此次重组配套募资,不是锁价定增,而是市价定增,在公司股价连拉5个涨停之后,中国人寿这种实力机构,还会参与定增吗? 此次重组前股价明显异动,广百股份将面临被立案调查的风险。据查,公司股价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前20个交易日内剔除大盘因素和同行业板块因素影响后累计涨幅超过20%,达到“128号”第五条相关标准。“上述股价异动可能导致广百股份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调查,从而导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被暂停或终止审核的潜在风险。 ”公司公告称。 最终会不会立案调查,调查能否查出内幕交易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得知,以增持变动截止日期计算,截至6月8日15时,年内671家A股公司获重要股东(包括公司、高管和个人)增持,增值变动部分的参考市值合计约369亿元。 随着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斥巨资买股票,不仅中小投资者重拾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也表现得更“稳”了。 而除了已经实施的增持行为外,小编注意到,亦有多家上市公司明确股东增持计划。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15时,另有97家上市公司明确股东增持计划,涉及股东数为190个。 磐耀资产董事长辜若飞: 增持行为给市场传递出非常不错的正能量,主要反映了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也稳定了其他中小投资者的信心,维护股价平稳。 坦白来说,今年的疫情确实对实业和资本市场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要注意的是,疫情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基于对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信心,是其选择增持的最主要因素。 当然了,毕竟谁都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对于上市公司股东来说,今年频繁的增持行为或者增持计划,一定是看好未来A股市场的潜力的。 正如富荣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邓宇翔所言,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指数下跌空间较为有限,此时是较好的增持时点。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短期事件并未伤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根本,国内经济预计在第二季度有望恢复到正常状态,故而大股东出于对公司中长期前景的看好而进行增持。 就像我们都知道增持行为或多或少都会稳定股价一样,在目前的市场中,也确实存在一部分上市公司股东借用增持来上演“狼来了”的故事,即在增持计划期满时却以“零增持”收场。 但是呢,高瞻远瞩的监管规则早有应对。 SecuritiesLaw 比如3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就明确,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作出公开承诺的,应当披露。不履行承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除此之外,新证券法还设专章规定信息披露制度,系统的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包括扩大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范围;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明确上市公司收购人应当披露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确立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开承诺的信息披露制度等。 磐耀资产董事长辜若飞: 新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股东增持提出了细化的要求,主要是增加了披露的频率和资金来源。通过频次更高的披露使得信息更加的透明,防止恶意收购;而对于资金来源的披露,则使得收购方量力而行,避免了通过不合法合规的资金做增持而增加潜在股价风险。 富荣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邓宇翔称,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指数下跌空间较为有限,此时是较好的增持时点。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短期事件并未伤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根本,国内经济预计在第二季度有望恢复到正常状态,故而大股东出于对公司中长期前景的看好而进行增持。
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汽车改装企业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驰田汽车)正排队IPO! 近日,驰田汽车正申请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本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数量不超过6000万股,且公开发行股份比例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公司拟募集资金9.20亿元,将全部用于建设智慧新工厂项目,用于现代化生产厂房的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的投入、高端先进研发硬件的引进等。 据《洞察IPO》研究发现,驰田汽车存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异常、招股书数据前后不一致、客户集中度较高、事故缠身隐患多等问题。 招股书多处前后矛盾 驰田汽车成立于2002年,目前由黄玉鸿、黄玉舜、黄玉钵三兄弟通过湖北驰田控股有限公司控制。其中,公司实际控制人黄玉鸿直接和间接控股比例80.76%,股权较为集中。 驰田汽车主要从事于改装重型专用汽车,专注重型自卸汽车细分市场。报告期末,公司在重型自卸汽车委改业务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目前公司旗下主要有三款汽车产品——智能环保基建专用渣运车、高强度轻量化物料运输车、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车。其中,智能环保基建专用渣运车销售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营收占比持续超5成。 据招股书,驰田汽车的业绩呈持续增长态势。 自2016年至2018年,驰田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77亿元、7.98亿元、11.29亿元,同比增长188.09%、41.48%。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568.79万元、2611.13万元、1.46亿元,同比增长1.64%、459.14%。2019年公司净利润为1.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驰田汽车的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异常。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智能环保基建专用渣运车售价由2018年的6.30万元/台降价到2019年的6.09万元/台,同比下降了3.37%;高强度轻量化物料运输车售价由3.79万元/台降价到3.63万元/台,同比下降4.23%。 驰田汽车在招股书中解释,这是主要原材料钢材市场价格略有下降,从而公司根据成本因素及时对产品定价作出了下调。 但驰田汽车另一产品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汽车的销售价格却升高了。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汽车的销售价格由2018年的5.65万元/台涨价至6.22万元/台,同比增长10.17%。而对该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驰田汽车的解释是“主要原材料钢材市场价格的上涨,拉升了产品的售价”。 两个对钢材市场价格变动的解释前后相悖,无法立足。 同时《洞察IPO》还发现,招股书中对供应商十堰市逸晨工贸有限公司的采购金额数据也前后不一致。 十堰市逸晨工贸有限公司是在2018年11月成立的新公司,该公司是驰田汽车的关联企业,在成立第一年便成为驰田汽车的五大供应商之一。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的名义股东为周山、胡飞,实际由驰田汽车董事黄玉鸿妻弟王刚持有100%股权。 据招股书显示,在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情况中,十堰市逸晨工贸的采购额为2915.27万元,而在关联方采购商品的数据中,却显示为2527.22万元。 图片来源:驰田汽车招股书 图片来源:驰田汽车招股书 此外,驰田汽车还存在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驰田汽车主要客户包括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行情000800,诊股)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主机厂。 自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驰田汽车前五大客户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3.91亿元、6.03亿元、4.74亿元,营收占比持续超5成。期间,东风汽车(行情600006,诊股)一直都在五大客户之中。2019年前三季度更是贡献了1.32亿元的销售金额,占总营业收入比例15.50%。 对此,驰田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若未来国内专用汽车行业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的主要客户日后减少合作,或者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在重要客户的供应商体系中,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面临下滑的风险。 两起事故? 在报告期内,驰田汽车存在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票据找零、贴现不规范等情形。 在招股书中,驰田汽车承认公司的票据融资行为不符合《票据法》第十条的规定。但公司已向贴现银行按期全额履行了付款义务,不存在逾期票据及欠息的情况,并且不构成票据欺诈或金融票据欺诈行为。因此,驰田汽车认为规范的票据行为不会导致公司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发行条件,亦不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性法律障碍。 但驰田汽车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相应票据的涉及金额,如若金额过高,不免会对此次IPO造成影响。 此外,《洞察IPO》还发现,驰田汽车曾有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8月19日,十堰市茅箭区应急管理局出具《关于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情况的说明》。据悉,在2017年4月1日,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一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造成1人死亡。驰田汽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被处以罚款21万元。 图片来源:驰田汽车招股书 不过《洞察IPO》在十堰市人民政府网发现一则驰田汽车的事故结案通知,该通知称:“2018年2月6日16时30分许,位于茅箭区东城开发区的十堰市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梁车间发生一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99.05万元(不含事故处罚)。” 驰田汽车招股书披露的事件时间和十堰市官方披露的事件时间不一致,是哪方写错时间了,还是驰田汽车发生过两起人员死亡事件呢? 图片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网 此外,招股书中还提到公司目前尚有4处房产未办理房屋权属证书,属于未办理报建手续的建筑物,房屋用于职工宿舍和部分办公用房等辅助性用途,虽然占自有房屋面积较小,但对未来仍存受到行政处罚的风险。 事实上,在驰田汽车披露招股书之际,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尚未复工。 招股书称,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尚未开始投入生产经营。尽管公司层面已经针对本次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工作,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公司无法按照法定时间组织生产,将会对公司当年的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