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日前,东莞市机乐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主动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将自即日起,召回2018年8月28日制造的D-M195移动电源,涉及数量为1534件。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移动电源,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防阻燃材料配比失误,导致产品外壳材料阻燃不符合安全要求,可能会在电源内部起火时,无法起到有效阻燃作用,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对于召回范围内的移动电源,东莞市机乐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积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缺陷产品召回、安全技术改进工作,提升产品安全水平,并为客户进行退货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 东莞市机乐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自即日起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召回计划,提示持有受影响产品的消费者停止使用该产品并联系东莞市机乐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或其经销商进行退货。用户可登录东莞市机乐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查看持有的产品是否为在受影响范围内,或通过客户服务热线(13970722449)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用户也可登录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召回”栏目了解更多信息,或拨打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咨询电话020-89232663反映召回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或提交缺陷线索。
7月13日晚间,华天科技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亿元至2.90亿元,同比增长168.66%至238.74%。 华天科技方面表示:“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2020年上半年集成电路市场景气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提升,公司订单饱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产替代加速的影响下,集成电路行业相关公司直接呈现出了业绩加速的趋势,部分公司的业绩也得到了改善。” 国产替代加速 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封装测试业是唯一能够与国际企业全面竞争的产业,包括华天科技在内的国内主要封装测试企业在技术水平上已经和外资、合资企业基本同步,竞争实力逐渐增强。 在盘和林看来,封装与测试业务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切入口,也是产业链最成熟的环节。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封装测试业务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在中国产业升级大背景下,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有完善的政策资金支持,国内本土封装测试企业得以快速成长;国内先进的封装技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技术;同时,国外半导体公司向国内大举转移封装测试业务,中国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市场巨大。 在半导体行业国产化替代的发展趋势下,封装测试产业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环节,有望率先实现全面国产替代。 在上述背景下,集成电路行业从2019年下半年至今,一直保持高景气度。受益于此,华天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最高至2.90亿元,同比增长168.66%至238.74%。 除此之外,华天科技的手机CIS产品需求也较上年有所增加。华天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手机多摄的渗透率在上半年也有所提升,公司CIS产品在二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饱满。” 持续布局先进封装领域 近年来,华天科技在南京、昆山工厂持续布局先进封装领域,在WLCSP、TSV、Bumping、Fan-out、FC等多个技术领域均有布局,同时还打通了CIS芯片、存储器、射频、MEMS等多种高端产品。上述项目达成投产后,能够为华天科技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华天科技规划总投资80亿元在南京建设华天南京集成电路先进封测产业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主要进行存储器、MEMS、人工智能等集成电路产品的封装测试,涵盖引线框架类、基板类、晶圆级全系列集成电路封装产品。 今年5月份,总投资15亿元的一期工程开始联调联试,预计投入生产后,将年产FC系列产品33.6亿颗和BGA基板系列产品5.6亿颗,可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进入下半年,华天科技总投资超9亿元的昆山扩建项目建设也进入了冲刺阶段。 扩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FC生产线封装测试生产能力66亿块、Bumping生产线生产能力84万片、WLCSP生产线生产能力36万片、TSV(8英寸/12英寸)生产线生产能力43.2万片。同时,晶圆级传感器封装技术、扇出型封装技术、三维系统互连技术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高端封装占销售比例提高到50%以上。 据昆山华天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厂房已有部分生产设备开始安装调试。扩建项目预计年内投产,达产后每年将带来近8亿元的新增销售收入,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华天科技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促进昆山半导体产业链快速发展”。
宇信科技15日早间公告披露2020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00万元~13,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5%~62.93%。 业绩变动的原因有: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复工复产,公司从三月下旬开始,软件开发及服务业务恢复了稳步增长态势;创新运营业务收入则受疫情影响较小,对利润贡献较大;集成业务跟去年同期相比虽然略有下降,但对利润影响不大。同时,疫情期间费用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
7月15日,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2019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三期)拟于2020年7月15日至2020年7月17日进行回售申报。 公告指出,该期债券在存续期第1年末、第2年末调整本期债券存续期第2年、第3年的票面利率。本期债券在存续期前一年票面年利率为4.19%;在本期债券存续期的第1年末,物美科技选择下调存续期后1年票面利率至3.70%。 此外,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此前报道,5月25日,据上海清算所披露消息,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计划发行规模为3亿元,利率区间为1.8%-2.5%,发行期限为180天。 而于今年1月3日,物美科技发行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金额70亿元,本期基础发行金额2.4亿元,本期发行金额上限8亿元。上述超短期融资券发行期限260天,发行人拟将本期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券。
7月14日晚,荣科科技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03.89万元至1071.86万元,同比变化-10%至+20%。相较于一季度1481.39万元的亏损,公司二季度业绩实现了环比的明显改善。 报告期内,荣科科技持续发力智慧医疗业务,推出了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首页数据上报系统、移动查房系统、meeCERTAIN诊疗解决方案等多项新产品,并联手北大医疗医管深度布局DRGs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公司已中标了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银医信息化建设、枣庄市立第四医院血液净化综合管理系统等多个项目,合计中标金额超过千万元。 通过近些年来在智慧医疗、健康数据产品行业的不断深度布局,荣科科技完成了由传统业务向智慧医疗产业及医疗大数据服务商的转型。据了解,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服务客户数超过2000家,其排队叫号、远程诊疗、信息发布、急诊系统、ICU、重症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产品在智慧医疗行业中均处于龙头地位。 公司表示,接下来荣科科技将紧抓智慧医疗市场的发展机遇,深化相关业务布局,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5G医疗、大数据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从而驱动公司业绩实现进一步增长。
7月13日晚间,蓝思科技公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间内,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8亿元至19.2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蓝思科技董秘钟臻卓对记者表示:“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创新储备能力、领先的工艺技术水平、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线、深厚的行业资源及品牌口碑等优势,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消费电子产业链供应集成进一步向公司倾斜,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下游需求旺盛。” 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电子行业分析师司岩对记者表示:“中国大陆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中的份额处于领先地位,供给能力对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链影响较大,随着国内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产业链供应能力持续恢复。” 司岩认为,从需求端来看,二季度国内需求环比修复,海外市场需求亦在二季度末小幅回暖,带动产业链厂商业绩增长。从更长的时间段来看,5G智能终端的需求并不会消失,疫情结束后被压制的需求也将逐渐恢复。此外,消费电子产业链厂商的业绩与其客户结构紧密相关,上半年业绩表现亦将受此影响出现分化。 客户资源向龙头聚集 蓝思科技的业绩爆发并非一蹴而就,公司在消费电子产品垂直领域的布局和整合促成了如今的厚积薄发。钟臻卓表示:“历经过去几年的前瞻、高效、精准的战略投入,公司垂直整合战略的推进在2020年上半年收获了进一步成果。” 据介绍,蓝思科技不断丰富在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式电脑、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等领域的产品竞争力,继续提高各类智能终端的产品集成度,帮助客户优化供应链管理成本,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优质产品与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克服疫情困难,及时、可靠地保障了下游客户的交付需求,更加夯实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进一步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了公司在全球优质细分产品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与此同时,公司管理效率、生产效率、成本结构、良率水平较去年进一步改善,多家子公司发挥对内配套优势,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外,2019年上半年亏损的下属子公司在报告期内稳步改善,较去年同期扭亏或减亏。 消费电子垂直领域火力全开 从蓝思科技靓丽的业绩可以预判消费电子新周期正全面开启,其中5G、智能穿戴都是刺激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的关键推手。根据Trendforce数据,智能手表在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从去年的44%增长到2023年的47%,2023年智能手表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1.32亿台。 钟臻卓表示,公司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深厚、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向北美大客户、国内大客户等批量供货,总体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领导地位。在主要客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2020年不断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下,智能可穿戴领域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本年度十分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黄金周期,作为特斯拉全球一级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也有望分享产业高景气度的发展红利。 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6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5.4万辆,环比增长2.9%,特斯拉在纯电动市场销量份额23%,预计下半年的电动车市场会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资料显示,蓝思科技主要为特斯拉供应中控屏和两侧壁柱产品的整体组件。据介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众多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汽车电子部件业务将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从二级市场的走势来看,市场对蓝思科技亦给予了较高的期待。从年初到7月14日收盘,蓝思科技股价区间涨幅高达150%。
建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胡葆森 林振兴 发自郑州 距第三条资本天河“建业新生活”上市不足两个月,胡葆森又开始强化第二条资本天河“筑友智造科技”的控制权。 7月13日,筑友智造科技(00726.HK)发布公告称,胡葆森全资持有的恩辉投资有限公司与筑友智造科技二股东朱岳海订立一份股份购买协议,恩辉投资拟斥资现金3.03亿港元向朱岳海购买筑友智造科技约9.79亿股股份,相当于每股出售股份0.31港元。 据悉,上述股份为朱岳海所持筑友智造的全部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约8.74%。此次,胡葆森溢价增持8.74%股权,拟过户价较上个交易日(7月13日)收盘价溢价24.5%。 为何老胡选择溢价增持?接近他的人这样阐释他的规矩,“和老胡合作过的人,没有吃亏的。”胡葆森似乎从不想被人在背后说他不仁义,就像是这一次。 据筑友智造科技披露,胡葆森对筑友智造科技未来发展前景及成长潜力有信心,并且不排除将来会于适当时候进一步增加其于公司的持股量。 此次股份过户后,恩辉持有的公司股份以及胡葆森透过Jianye Holdings Limited持有的筑友智造科技实益权益将从71.22亿份公司股份增加至81.01亿股公司股份,且占公司总股本从63.53%增加至72.27%,朱岳海则不再持有任何股份。 受控股股东增持的利好消息,筑友智造科技于7月14日的最高涨幅达18.47%,报0.295港元/股。 朱岳海“套现”离场 二股东朱岳海是何人?检索资料发现,在最新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新一轮股东监事会名单中,发现了一位“朱岳海”。 2014年,中民投在上海挂牌,成为唯一带“中国”字头的民间投资公司,彼时参股的59家股东均为国内大型民营企业,朱岳海带着世嘉控股集团(杭州)有限公司也争搭上了中民投的快车。截止目前,世嘉控股集团持股中民投0.6%。 世嘉控股董事长朱岳海祖籍为浙江临海,早年在海南从事房地产投资和开发,挖到第一桶金,并在旅游开发、农业经营等多个领域也有所斩获。在海南,朱岳海的房产项目有不少,曾包括三亚世嘉海景公寓、海岳半岛城邦、万宁石梅山庄等等。 在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前夕,中民投董事局前任主席董文标曾率领中民投部分董事及股东,在海南省海口市进行考察。彼时,董文标就带上了熟悉海南市场的朱岳海。 而朱岳海为何又跟筑友智造科技产生了交集? 据悉,筑友智造科技的本名为中民筑友科技,是为中民投旗下重要资产之一。中民投官网资料曾显示,中民筑友智造科技系中民投旗下首家专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上市企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朱岳海和筑友智造科技之间能产生联系。 2016年,时任中民投董事局主席的董文标在视察中民筑友时提出,建筑工业化是代表中民投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三大特色之一。而在中民筑友2018年年报还显示,其唯一股东为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朱岳海选择套现3.03亿港元离场,也不失为一个好时机。因为近一段时间,筑友智造科技延续港股强势走势,沿上升通道挺进,朱岳海在股价高点套现,也有利可图。 而朱岳海的减持动作其实在今年就有迹可循。据筑友智造科技2019年报显示,截止去年12月31日,朱岳海持有公司8.9209%股权,而在此次交易未完成前,朱已减持至8.74%。 胡葆森“装配”筑友 十几年前,胡葆森与王石、冯仑到日本参观学习,第一次对装配式住宅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9年7月,胡葆森以16.5亿的代价,从中民投手中接下了中民筑友科技(后更名为“筑友智造科技”),为建业集团在地产业务之外,又装上一个“轮子”。 收购筑友智造科技的两个月后,胡葆森获委任为上市平台筑友智造科技的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郭卫强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李桦、王俊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其中,除了胡葆森为建业地产董事会主席之外,郭卫强、李桦、王俊等也在建业地产任职,分别担任副总裁、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等。这意味着,建业地产与筑友智造已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 紧接着,胡葆森很快地开始清理筑友智造科技的地产开发业务,避免与建业地产产生竞争关系。2019年12月19日,筑友智造科技以1.11亿元的代价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周口建恒房地产99%股权,但依然保留了1%股权。 胡葆森对筑友智造的一系列动作,可见其对这个平台的重视,他看中的是装配式建筑这一风口。近年来,政府明确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胡葆森坐拥一家装配式建筑公司,就可以为建业的发展提供便利。 这个从中民投接过来的装配式资产,运营及现金状况并不理想。2019年中期,筑友智造科技股东应占溢利为-1133.9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也仅为3767.5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而胡葆森接手仅一年后,筑友智造今年上半年预计股东应占利润约达800万港元,主要是上半年收益增加导致毛利增加。 官网显示,筑友智造已在全国22个省、45个市布局智能化数字工厂,拥有全球首创的EMPC业务模式,已服务全国项目600万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