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1990年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相继正式创办算起,中国证券市场至今刚好走过三十周年。 三十年沧海桑田,三十年风云变幻。本报特别推出《资本人物》系列报道,专访三十年来对中国证券市场做出突出贡献的业界精英、在相关行业有重大影响的领军人物,透过他们的传奇经历,再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变迁,让“后浪”不忘前贤,以史为鉴;同时也请“前浪”将自己的宝贵智慧薪火相传,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经验启迪来者。 特约记者 张凤春 2020年5月28日上午9点57分,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终于成功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厉伟更是成功的资本高山攀登者,证券市场的很多山峰上,都曾留下他的身影。 中国股市三十年,厉伟是几乎全程同步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创造者, 在早期,他设计发行了新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张可转换债券、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策划操作二级市场第一起收购兼并,担纲设计了第一次股票上网发行。2000年,他创办的深港产学研(已更名“松禾创投”)一度是深圳最大规模的民营创投公司;2007年,他发起松禾资本,领风气之先,全力投资硬核科技,被业内称为南派投资大佬。 松禾资本目前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60亿元,十多年来先后投资了近400个项目,合计登陆资本市场超过60家,包括华大基因(300676)、柔宇科技、德方纳米(300769)、光峰科技等众多明星企业。去年科创板开板,松禾就有6家被投企业上市,被业内称为“科创板上市收割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首批通过的6种新冠检测试剂,有3种就出自松禾投资的企业。 日前, 开创证券市场多项第一 如今的证券市场上,炒转债、玩权证、网上打新股几乎天天都在进行,但已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金融工具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曾经准备流落街头的南下青年。 这一切,都始于多年以前的那个梦想。 厉伟出生于1963年,父亲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泰斗、北大教授厉以宁先生。但早年厉伟并未继承家学,1981年,厉伟考入北大化学系,这一经历为他后来投资硬核科技播下了种子。 1985年,厉伟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工作,为学校的科研成果找出路,堪称中国最早的创投萌芽。1988年4月,海南建省,十万人才下海南,厉伟也投身其中,出任北京大学海南办事处副主任。这期间他与北大化学系师兄联合成立了生平第一家股份制化工企业――科富施,寓意:科学致富,富而后施,这一意象成了厉伟后来一生的追求,但这次创业很快以失败告终,而厉伟却从此明确了未来的事业方向――转战投资行业。 1988年秋天,厉伟考入北大经济系攻读研究生,硕士论文专攻风险投资。三年深造,厉伟完成了进入投资赛道的理论准备,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科班出身的投资人。 1991年8月,厉伟研究生毕业后顺利留校,但特区的改革春风已经吹到北京,深圳证券市场正式成立,厉伟毅然决定南下深圳,在辞职信中他写道:如果未来深圳街头有一个失业的年轻人是我,我认为我的人生多了一个经历。我不在乎结果,只想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这一信念一直贯穿他此后的人生。 1992年初,厉伟选择加盟当时位列“深圳十强”的宝安集团,为宝安集团设计发行了新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第一张可转换债券、第一张中长期认股权证,两项融资超过10亿元;其后又策划操作了第一起二级市场收购案――宝延事件。厉伟还组建了中国最早的安信财务顾问公司,策划了鄂武商第一家公司异地上市,组织了琼金盘第一家网上发行等,都是业内首创。这些金融工具或者操作手法至今已被证券市场广泛应用,但已很少有人知道始作俑者就是那个曾经充满激情的南下青年。 后来,厉伟负责宝安集团的投资工作,先后参与投资了几十家公司法人股,包括后来上市的大连热电(600719)等公司,这一经历让他成为中国最早一批PE实战者。到2005年全流通时,宝安集团在这批投资上获得丰厚回报。 虽然职业生涯前途光明,但内心的创投梦仍在涌动。到1996年底,投资经验趋于成熟的厉伟辞去宝安集团职务,创办了属于自己的深圳延宁发展公司。 陪企业度过七年之痒 七八年是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所必需的节奏,人体细胞都要七年完成一次全部更新,度过七年之痒才能确认真爱,陪跑企业成了厉伟创投生涯的最大特色。 这条梦想之路虽然在心中预演多次,但才到山脚,厉伟就摔了一跤。 1997年,厉伟投出的第一个项目是指纹锁,在当时技术超前,可市场尚未成熟。反复权衡后,厉伟决定挥泪甩卖,本金足足亏掉一半。 1999年8月,转机出现了,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成立深港产学研基地,负责人找厉伟合作,这让他看到政府、名校等强强联合的广阔前景,于是出资成立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并据此建起了中国较早的创投合伙人团队。 2000年,深港产学研第一笔资金投给了鞍山荣信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一家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制造者,属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进口替代,这次厉伟团队做足了功课,峰顶在望。 可是暴风雪突然而至,2003年国家宏观调控,荣信股份经营陷入困境。 厉伟再次深度调研后,确认行业长期看好,不退反进,追加第二笔投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但没多久前路再度出现新障碍,2005年11月,控股荣信的国有股东破产,公司再次岌岌可危。 厉伟与团队反复论证,确认公司核心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同时市场前景可期,于是进行了第三次增资扩股,并一举拿下控股权,调整发展战略,让公司重回正轨。 这一项目前后历时近七年,累计投入1700万元。 时间证明了厉伟的眼光,也回报了他的耐心。 2007年荣信股份登陆中小板,3月28日上市交易,当天盘中一度冲到58元,相当于7年增值40倍。 此役之后,厉伟终于在VC/PE界锋芒显露,前后整整历时十年,厉伟确立了创投行业地位,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长期投资的信心,以及立足硬核科技的风格。 此间厉伟主持投资的A8音乐4年增值10倍,三诺电子成为全球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后来陆续上市的达实智能(002421)、齐心集团(002301)、键桥通讯等,也都是在这七年里潜滋暗长,最后回报率同样可观。 厉伟认为,七八年是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所必需的节奏,人体细胞都要七年完成一次全部更新,度过七年之痒才能确认真爱,陪跑企业成了厉伟创投生涯的最大特色。 他的这种风格也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在这期间,中国股市经历了网络泡沫破灭后的四年熊市,大多数创投公司纷纷关门。到2006年,深圳尚有经营活动的创投机构只余27家,深港产学研创投当时已成深圳最大的民营创投公司。厉伟登上了创投行业的一座小高峰。 坚守初心专攻硬核科技 国家实力的提升只能以硬科技为支撑,才能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如果停留在网上订餐、共享单车、手机视频层面,没有核心技术,被人家摧毁只需要一分钟。 深港产学研经过七年发展,资产规模呈几何级数增长,但也带来新的问题:因规模太大导致员工持股很难进行。厉伟遂与团队商定,2007年注册了资本金仅为100万元的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寓意:如松不老,如禾常新。 厉伟给松禾资本制定了更艰难的攀登目标――旗帜鲜明地聚焦硬核科技:第一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泛信息化产业;第二是以基因检测为主轴的精准医疗;第三是主攻新材料突破。 他的理由是:国家实力的提升只能以硬科技为支撑,这是美国强大的原因,中国必须奋起直追,才能突破修昔底德陷阱。如果科技只停留在网上订餐、共享单车、手机视频层面,没有核心技术,被人家摧毁只需要一分钟。 这份执念也让他忽略了最热门的京东、携程、美团等网络独角兽,甚至包括深圳本地的腾讯公司,客观上制约了松禾的发展速度。对此厉伟非常坦然:术业有专攻,我们只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耕。 当记者问道:企业毕竟要发展,如何兼顾理想信念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 厉伟表示,松禾资本如今已积累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经验,事实证明坚持硬核科技投资也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 在团队建设上,松禾构建了技术+商业的模式,理工科占比73%,绝大多数是985、211国内高校和海外名校;其余主要为商科背景。在行业选择上,松禾优先赛道而不是赛马,在确定赛道后,再依风险度对赛马做组合投资,胜出机会就大幅提高。在项目选择上,一直坚持多年前提出的“妖精论”,他以西游记做比喻:小妖怪无一例外死路一条,只有大妖精活得更精彩更长命,多半都会被菩萨收走,松禾不投小妖,只投大妖精。 在选择被投企业时,厉伟特别重视团队实力,他的原则是:宁投二流技术、一流团队,也不投一流技术、二流团队。他举例说:再强大的狮子,落了单也会被成群的鬣狗追逐,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团队的优势高于个人技术优势,没有好的团队支撑,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胜出。 变身科创板上市收割机 在投资的大道上,正如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松禾的硬核科技投资理念注定多数项目投资周期都很长,道路更崎岖,厉伟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生意化为友谊,让创业者放开怀抱接受你的帮助,双方才能形成合力。为此,厉伟特别在松禾建立了投后赋能机制,亲自担任首席投后官。 通过这样一系列特色策略,松禾资本既坚持了初心,也实现了让投资人满意的回报。像2008年厉伟亲自主投的国民技术(300077),公司主业为研发销售安全、通信类芯片,2010年4月登陆创业板,上市首日收盘价157元,也是业内经典案例。 十多年来,松禾先后投资了近400个项目,合计登陆资本市场的超过60家,不少项目回报超过10倍,包括华大基因、柔宇科技、德方纳米、光峰科技等众多明星企业。去年科创板开板,松禾就有6家被投企业上市,被业内称为“科创板上市收割机”。 目前松禾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60亿元,成立多只基金涵盖企业上市前的全周期,其中多只基金DPI(投入资本分红率)已经达到300%以上。 松禾资本的投资理念不仅受到了被投企业欢迎,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认可。在去年整个行业募资难的背景下,松禾先后成立了专注人工智能的松禾创智基金、聚焦于精准医疗产业的松禾医健基金,都深受投资人追捧。一些品牌机构投资人成为松禾资金的主体,如深圳、苏州等地方政府引导资金,以及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 在厉伟的推动下,“登山文化”成了松禾特色。公司14间会议室以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命名,“珠穆朗玛”即为1号会议室,以此类推,时刻提醒松禾人勇攀资本新高峰。 在厉伟看来,攀登雪山和创业投资在内涵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可以相互促进:首先,两者都对风险管控要求很高,对从事人员的性格、能力的要求惊人相似;其二,独行快、众行远,要想登上更高目标,两者都需要建立互助互信、合作共赢的团队才能行稳致远;其三,两者都必须知止,既要敢于挑战,又要懂得放弃,万一条件不足,就要心存敬畏,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厉伟说,推而广之,不止是投资,要想追求不一样的人生,人人都是攀登者,人人都在山路上。
有了甘肃国资的支持,海默科技的暂时性困难或将得以解决。 停牌数日后,海默科技7月3日晚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窦剑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张立刚与甘肃国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甘肃国开投”)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二者拟将持有的公司1923.83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5%)转让给甘肃国开投,双方商定转让价格区间为每股10元至13元。 上述股份转让完成后,窦剑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张立刚、张立强拟将其合计持有的5406.1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4.05%)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甘肃国开投。权益变动后,甘肃国开投合计拥有公司19.05%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股票将于7月6日复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股权转让实现了双向混改,双方分工明晰。具体来看,交易各方承诺,标的股份转让后,现任董事长窦建文将继续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当前业务经营将继续以公司目前管理团队为核心。 “本次混改以双方优势资源结合为要点,国资解决了公司发展资金的问题,公司发展也有了更多资源和机会渠道。”有接近甘肃国资人士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甘肃国开投成立于2013年11月,其控股股东为甘肃国投集团。甘肃国投集团作为甘肃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注册资本为123.13亿元,截至2018年末,资产总额2676亿元,净资产达到1034.9亿元。甘肃国投集团作为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及市场化运作平台,担负着服务甘肃省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等职责。 “海默科技股价目前处于历史低位,市值仅15亿元左右,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有市场人士表示,海默科技眼下处于价格低区,对于国资而言,较低的收购成本对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积极意义。 根据海默科技此前披露,公司还在筹划定增事宜,甘肃国开投拟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新股。 在上述市场人士看来,此次交易抒困意义重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营油气设备的海默科技上半年业务受挫较重,公司已于6月24日披露,预计上半年亏损4.8亿元至5.3亿元。 虽然上半年大幅预亏,但作为油气设备细分领域生产商,海默科技水下多相流量计已获得国内外客户普遍认可。今年4月,公司与国内外客户签订了4台水下多相流量计产品销售合同。 对于本次交易,海默科技表示,合作对双方在产业协调、资源共享等战略合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甘肃国开投依托甘肃国投集团的资源储备,可为公司及在后续融资、拓展业务新领域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公司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7月2日晚,孚能科技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戴姆勒大中华”)出现在战略投资者名单中,其缴款金额为9.045亿元,最终获得5.1亿元的配售,预计未来将持有孚能科技约3%的股份。 7月3日,戴姆勒官方宣布,梅赛德斯-奔驰与孚能科技建立深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入股孚能科技。戴姆勒大中华为梅赛德斯-奔驰全资子公司,戴姆勒大中华的实际控制人为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AG)。 据披露,双方合作协议的关键内容包括研发和商业化先进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并实现成本竞争力目标;技术重点是通过提高能量密度和减少充电时间以显著增加续航里程。该合同将保障奔驰电气化战略需要的电池供应,同时孚能科技的产能规划也将获得保障。 为了能够满足奔驰德国工厂日益增长的需求,孚能科技将在沃尔芬(Bitterfeld-Wolfen)建电池工厂。这也符合孚能科技早就拟定的全球布局战略。据了解,与绝大多数电池厂商不同,孚能科技前期一直专注于研发和产品验证,直到2017年才大规模启动产业化,公司正在建设的镇江一期和镇江二期规划产能都是8GWh。而截至2018年底,公司产能还不到2GWh。 此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孚能科技董事长透露,有在欧洲设厂的计划。招股书也披露,未来5年,公司计划在国内、欧洲和北美逐步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完善公司的全球布局,服务全球整车企业客户。 技术优势是孚能科技获得国际巨头青睐的直接原因。据公告,孚能科技已经开始量产能量密度285Wh/kg的电芯产品,运用到系统层级有望突破Pack能量密度200Wh/kg,产品性能位于全球行业领先水平。 孚能科技和戴姆勒的合作由来已久。2018年年末,孚能科技与戴姆勒签署了长达10年、累计将超过170GWh的订单协议,确定了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 另据披露,今年一季度,戴姆勒为孚能科技的第二大客户,销售金额为3842万元。今年上半年,孚能科技对戴姆勒的销售额为6509万元。 此次在科创板IPO,孚能科技计划募资34.37亿元,其中28.37亿元投向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其余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孚能科技的生产基地,镇江当地国资也出现在战略投资者名单中。据披露,江苏瀚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参与认购,获配金额为9749万元。江苏瀚瑞是江苏省镇江市旗下综合性国有平台。 除了戴姆勒大中华与江苏瀚瑞,获得配售的战略投资者还有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苏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等,其中华泰创新为保荐机构跟投,江苏苏豪隶属于江苏省政府,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则是有长期持股意向的财务投资者。
银河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是2020年可以贯穿全年的投资机会,龙头公司值得坚守。光伏基本面复苏,需求逐步回升。电网投资回暖,特高压、充电桩作为新基建将持续发力。建议关注:1)电动车: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当升科技(300073)、恩捷股份(002812)、星源材质(300568)、璞泰来(603659)、新宙邦(300037)等;2)光伏:通威股份(600438)、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福斯特(603806)、福莱特(601865)、晶澳科技(002459)、锦浪科技(300763)等;3)电网:特锐德(300001)、许继电气(000400)、国电南瑞(600406)、中国西电(601179)等。
据悉,锦浪第五代三相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作为户用/商用三相的荣耀首选机型,其“五最技术”最为惊艳。在TUV莱茵综合测评输入能力、输出能力、热稳定性、中国效率、电能质量五项得分中,锦浪科技以绝对优势胜出,摘得该功率段的第一。其中关系到发电量最重要因素之一的中国效率单项测试中更是遥遥领先。 锦浪科技代表在领奖时表示:“感谢TUV莱茵授予锦浪科技这个荣誉,这是对我们一直以来坚持技术创新的最大肯定和褒奖。现在的中国光伏行业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从数量到质量的升级。锦浪将一如既往地奉行质量的理念。坚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获得安全、稳定、可靠的收益。” 逆变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锦浪科技一直以来致力于坚持自主创新、研发,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的持续发展。早在2016年公司就突破了技术瓶颈,推动了组串式逆变器高端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线丰富升级,扩大产品的市场适用范围,使公司产品在光伏逆变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拓展高端应用领域。2019年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4231.55万元,同比增长37.68%,公司产品从2G系列迭代到5G系列。 锦浪科技称,“质”胜中国的荣誉加冕见证了锦浪在全球光伏领域累积15年的专业经验,是锦浪在现有5G技术平台上找到的各种设计的平衡点,随着国内光伏补贴退坡,户用型光伏系统容量逐渐增加,更大容量的光伏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商用中功率逆变器,此次有TUV莱茵为锦浪品质加冕,我们期待它在应用市场端的激情绽放。(见习记者/邬霁霞)
7月2日晚间,通合科技发布公告,经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核准同意,公司所属期为2019年12月-2020年5月的软件产品收入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享受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司已收到上述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款152.67万元。 据悉,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的有关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含嵌入式软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