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中国裁判文书网12月14日发布的一则行政裁定书显示,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禁止传销条例》,在今年3月18日被杭州市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处以“没收违法所得37.4334万元、罚款50万元”的处罚。但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既未缴纳罚没款,也未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江干区市场监管局遂向江干区人民法院申请,对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强制执行罚没款87.4334万元,并加处罚款 (滞纳金)50万元,这一申请得到了法院的判决支持。 图片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判决书显示,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在2018年12月4日与杭州艾丽娅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签署《代理合作协议》,约定由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营销策划、开发客户、与合伙人签署合伙人协议、资金结算等工作,并实施了以下销售模式:顾客与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医美营销合伙人协议》并一次性付款28000元后成为合伙人,获得杭州艾丽娅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提供的6项美容项目中的任意2项美容项目及合伙人资格。 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对合伙人实施以下奖励措施:合伙人A直接推荐他人B成为合伙人,A可获得直接推荐奖励15000元,合伙人B推荐他人C成为合伙人,B获得直接推荐奖励15000元的同时,A还可获得间接推荐奖励1400元;被执行人招收了2个合伙人团队负责人,除获得合伙人资格外,还可获得合伙人团队新增业绩5%的奖励。 截止2019年6月6日,根据提取的证据材料统计,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共招募26个合伙人,其中6个合伙人未交纳费用,剩余20个合伙人共交纳费用703900元。上述26个合伙人形成推荐与被推荐的关系,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推荐关系向相关合伙人发放直接推荐奖励、间接推荐奖励和团队奖励共323376元。 案情通报显示,上述20个合伙人的美容项目均已做完,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向杭州艾丽娅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支付手术费用21笔308539元和手术设计费用21027元,上述美容项目成本合计329566元,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未缴纳相关税费,故违法所得为374334元。 2020年3月18日,江干区市场监管局作出杭江市监稽罚处字[2020]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并直接送达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但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未如期缴纳罚没款,也未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2020年9月23日江干区市场监管局向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送达(杭江)市监稽履催字[2020]0923号《行政决定履行催告书》,现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仍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最终,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判决,准予强制执行申请执行人杭州市江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对被执行人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执行罚没款874334元及加处罚款(滞纳金)500000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杭州艾丽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23日,注册资本 300万元 ,法定代表人董怀善持股100%。 天眼查同时显示,杭州艾丽娅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11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柳小会,杭州艾丽娅美容管理有限公司为其最大股东,持股比例100%。资料显示,艾丽娅是一家医疗美容整形机构,主要提供眼部整形、鼻部整形、胸部整形、面部轮廓、面部年轻化、吸脂塑形、注射美容、皮肤美容、私密整形等,隶属于杭州艾丽娅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该公司2019年4月15日曾被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9420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 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定于2020年12月15日召开2020年第56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湖北祥源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
宜昌交运15日公告称,公司与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业科技”)拟就中国内河观光游轮旅游项目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于2020年12月14日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良业科技是国内知名光科技服务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光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在智慧城市、景区、家居领域的应用,以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商业模式,打造夜游经济新模式、城市夜游升级版,致力于促进中国夜经济的发展。良业科技的控股股东为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碧水源,证券代码:300070),碧水源持股比例为90.01%。 宜昌交运表示,良业科技多年来致力于用光讲好城市故事,积极布局夜游经济市场,已在温州城区与当地政府合作打造了完整的夜游体系,“瓯江夜游”和“塘河夜画”项目的成功运营,在温州旅游市场获得较大反响。宜昌交运深耕交通和旅游行业,是宜昌核心旅游产品“交运*两坝一峡”“交运*长江夜游”的运营主体,在内河游轮设计建造、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和安全管控等方面已有成熟团队和丰富经验。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良业科技资源优势与宜昌交运运营管理优势的协同效应,推进项目专业运作,共同开发和布局全国夜游及滨水游市场,更好地服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据公告,双方战略合作内容主要包含温州项目、宜昌项目和全国项目。温州项目由良业科技和宜昌交运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良业科技将瓯江、塘河夜游及滨水游项目的运营服务委托给合资公司,打造温州瓯江、塘河夜游及滨水游旅游产品。 宜昌项目则侧重于发挥良业科技光科技和夜经济领域优势,配合宜昌交运对现有运行船舶夜景照明效果进行深度打造和技术升级。双方同意共同协调宜昌市政府,努力推动宜昌长江夜游整体提升。 全国项目重在加强深度合作。良业科技在其它区域开发的滨水光影项目中,将视合资公司运营情况,结合具体项目实际情况,考虑选择以合资公司作为游船运营项目的运营主体;宜昌交运在其它区域开发的夜游产品,考虑引入良业科技的光科技技术,通过专业化运营和优质资源互补优势,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回报。同时,双方围绕优质资源开发、旅游品牌营销、产品服务运营、商业投资开发等扩大合作范围,推进实现共赢发展。 同日,宜昌交运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宜昌交运长江游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游轮”)拟与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幕燕”)、南京大件起重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大件”)共同投资组建新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人民币5000万元。南京幕燕出资额为2400万元,出资比例为48%;长江游轮出资额为2350万元,出资比例为47%;南京大件出资额为250万元,出资比例为5%。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南京城区滨江游船旅游业务。 宜昌交运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方在运营管理、营销渠道、资源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开通运营南京滨江游船旅游线路,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开发适合南京市场的滨江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 此外,长江游轮拟与三峡环坝集团全资子公司宜昌灯影峡船务有限公司(下称“灯影峡公司”)合资组建三峡人家景区专线船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000万元,长江游轮出资550万元,灯影峡公司出资450万元。 灯影峡公司为三峡环坝集团之全资子公司宜昌三峡人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三峡环坝集团是湖北知名旅游企业,所属的三峡人家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范围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依托长江三峡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三峡环坝集团打造了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大型民俗旅游区。三峡人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宜昌交运表示,合资公司主要为位于长江西陵峡沿岸三峡环坝集团所属的三峡人家景区(三峡纤夫水寨、石牌要塞、石牌老街只提供黄柏河-石牌旅游码头往返运输服务,今后根据运行情况,双方协商三峡纤夫水寨水上运输服务)、三峡观坝景区、三峡极顶景区的提供水上交通服务。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主承销商):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情况: 公司简介: 鼎通科技控股股东为鼎宏骏盛,直接持有公司3912.26万股股份,占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61.27%;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成海及罗宏霞夫妇,直接持有公司942.68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14.76%;并通过鼎宏骏盛、新余鼎宏新、新余鼎为控制公司4285.38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67.12%。王成海及罗宏霞为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鼎通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销售通讯连接器精密组件和汽车连接器精密组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可分为连接器组件和模具,其中连接器组件包括通讯连接器组件和汽车连接器组件,模具产品包括精密模具和模具零件。 鼎通科技此次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连接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森林包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主承销商):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情况: 公司简介: 森林包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启军、林启群、林启法和林加连。其中,林启军持有公司29.79%的股份,其弟弟林启群持有公司25.53%的股份、哥哥林启法持有公司17.02%的股份、姐夫林加连持有公司17.02%的股份,林启军、林启群、林启法和林加连合计持有公司本次发行前89.36%的股份,并通过森林投资和森林全创控制公司9.64%的股权,合计控制森林包装99.00%的股权,四人签订了一致行动协议。林启军、林启群、林启法和林加连为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森林包装从事包装用纸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原纸(牛皮箱板纸、瓦楞原纸)、瓦楞纸板、瓦楞纸箱(水印纸箱、胶印纸箱、数码纸箱)。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包装物制造及工业品、消费品包装。 森林包装此次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绿色环保纸包装网上定制智能工厂建设项目、年产9000万平方米纸箱包装材料扩建项目、绿色环保数码喷墨印刷纸包装智能工厂、补充流动资金。 南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主承销商):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情况: 公司简介: 南凌科技控股股东和共同实际控制人为陈树林、蒋小明,各自分别直接持有公司35.41%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70.82%的股份。陈树林为中国国籍,拥有澳大利亚居留权,蒋小明为中国国籍,拥有香港永久居留权。 南凌科技是国内专用网络服务提供商。公司提供的增值电信服务可分为虚拟专用网服务、企业级互联网接入服务及其他服务,其中虚拟专用网服务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他服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托管、云计算产品等服务。 南凌科技此次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浙江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人(主承销商):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情况: 公司简介: 中晶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徐一俊和徐伟。本次发行前,徐一俊持有公司股份2550.5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34.09%,徐伟持有公司股份1196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15.99%,徐伟系徐一俊之兄,双方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746.5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50.08%。徐一俊和徐伟为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 中晶科技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半导体硅片及半导体硅棒。发行人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是专业的高品质半导体硅材料制造商。 中晶科技此次募集资金将分别用于高端分立器件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单晶硅片项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16次审议会议于昨日召开,审议结果显示,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达环保”)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今年过会的第195家科创板企业。 青达环保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王飞、齐修超。这是中泰证券年内保荐成功的第3.5单科创板项目。此前,8月21日,中泰证券保荐的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13日,中泰证券和红塔证券保荐的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11月23日,中泰证券保荐的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注:2家券商联合保荐每家券商按0.5计算) 青达环保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致力于节能降耗、环保减排设备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为电力、热力、化工、冶金、垃圾处理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烟气节能环保处理系统和清洁能源消纳系统解决方案。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青达环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勇,直接持有公司1637.1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06%;通过青岛顺合融达间接控制公司223.8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15%;通过一致行动人刘衍卉、张连海、朱君丽、姜昱合计间接控制公司1260.21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75%。王勇先生直接、间接合计支配公司43.96%的表决权。 青达环保本次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36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发行全部为发行新股,本次发行公司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青达环保拟募集资金3.25亿元,其中1.37亿元用于底渣处理系统产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3844万元用于蓄热器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1.5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上市委现场问询问题 请发行人代表:(1)说明与竞争对手相比较,发行人主营炉渣节能环保处理系统业务的核心竞争力;(2)结合所处行业特征及市场需求说明保持持续盈利能力及业务稳定发展的举措。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需进一步落实事项 无 科创板过会企业一览: 序号 公司名称 上会日期 拟募集资金 保荐机构 1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08 6.00亿元 东方花旗证券 2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4 3.78亿元 光大证券 3 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70亿元 西部证券 4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7.64亿元 信达证券 5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5.81亿元 中山证券 6 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90亿元 国金证券 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0.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22亿元 海通证券 9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0 27.00亿元 中金公司 10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1 34.3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1 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 2020/03/31 19.82亿元 中金公司 12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22亿元 德邦证券 13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5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4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5.3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 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4.37亿元 东兴证券 16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4.07亿元 华安证券 17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6.5亿元 海通证券 18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7 3.66亿元 浙商证券 19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3 11.35亿元 国信证券 20 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7 9.98亿元 招商证券 21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4 5.3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22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7 3.79亿元 民生证券 23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2.56亿元 光大证券 24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7.60亿元 申港证券 25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6.33亿元 方正承销保荐 26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2020/04/30 10.00亿元 中信证券 27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12.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28 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5.33亿元 中信证券 29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83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30 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9亿元 浙商证券 31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66亿元 华林证券 32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45亿元 中信证券 33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90亿元 招商证券 34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4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3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2 8.00亿元 招商证券 36 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3.56亿元 中国银河 37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4.67亿元 长江保荐 38 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5.31亿元 中航证券 中信证券 39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3.99亿元 东兴证券 40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18亿元 兴业证券 41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5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9 15亿元 东吴证券 43 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7.4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4 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3.71亿元 中金公司 45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6.00亿元 国信证券 46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28.01亿元 中信证券 47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3.50亿元 安信证券 48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7.0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49 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20亿元 中信证券 50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74亿元 民生证券 51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6.93亿元 东兴证券 52 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5.0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3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5 46.99亿元 中信证券 54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9.20亿元 光大证券 55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1.61亿元 中信证券 56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7 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1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58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0.52亿元 海通证券 59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5.00亿元 海通证券 60 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4.13亿元 兴业证券 61 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0/6/12 20.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2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3.98亿元 民生证券 63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16.0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64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4.4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5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5.35亿元 中信证券 66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5.46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7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6.81亿元 安信证券 68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8 3.60亿元 招商证券 6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2020/6/19 200亿元 海通证券 中金公司 70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2 8.00亿元 中信证券 71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5.57亿元 西部证券 7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45.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73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4.07亿元 兴业证券 74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3.21亿元 民生证券 75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35.95亿元 中信证券 76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6.7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77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2.76亿元 国元证券 78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8.04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79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2.16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80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7.70亿元 海通证券 8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5.45亿元 中信证券 82 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7.0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3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0 3.60亿元 安信证券 84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3.05亿元 东方投行 85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8.50亿元 海通证券 86 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3.07亿元 中天国富证券 87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0.09亿元 申港证券 88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30.05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89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5.63亿元 东莞证券 90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0/8/6 20.01亿元 瑞银证券 91 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4.31亿元 东方投行 92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12.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93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4.33亿元 西部证券 94 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08亿元 民生证券 95 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31亿元 兴业证券 96 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8.00亿元 海通证券 97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17.00亿元 中信证券 98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3.82亿元 中泰证券 99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2.71亿元 海通证券 100 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5.25亿元 长江保荐 101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3.83亿元 浙商证券 102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15.03亿元 中信证券 103 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6.7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光大证券 104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2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5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7.33亿元 中信证券 106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 17.05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7 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 6.09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08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4.70亿元 海通证券 109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20.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6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1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11.88亿元 中金公司 112 深圳市惠泰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49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3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5.70亿元 海通证券 114 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8.40亿元 中信证券 115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45亿元 东莞证券 116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10亿元 民生证券 117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27.18亿元 中信证券 五矿证券 118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4.65亿元 国元证券 119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4.90亿元 光大证券 120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15.05亿元 中信证券 121 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3.6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2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5.43亿元 东吴证券 123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4.51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4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480.00亿元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 125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14.23亿元 国信证券 126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6.00亿元 海通证券 127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4.46亿元 中信证券 128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3.56亿元 海通证券 129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0.92亿元 海通证券 130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6.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1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20.40亿元 中信证券 132 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3.2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33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2020/9/28 200亿元 中金公司 华泰联合证券 134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8.6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35 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6.1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6 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3.28亿元 中信证券 137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5.41亿元 浙商证券 13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12.00亿元 中金公司 139 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6.74亿元 国金证券 140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4.25亿元 长城证券 141 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5.91亿元 长江保荐 142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18.00亿元 海通证券 143 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4 3.40亿元 兴业证券 144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9.61亿元 东莞证券 145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6.00亿元 招商证券 146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7.08亿元 海通证券 147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63亿元 中金公司 148 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7亿元 国金证券 149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49亿元 安信证券 150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6.0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1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8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152 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7.64亿元 中信证券 153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6.35亿元 中信证券 154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4.73亿元 海通证券 155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3.50亿元 民生证券 156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77亿元 海通证券 157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59亿元 民生证券 158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3.88亿元 中信证券 159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6.53亿元 民生证券 160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3.27亿元 华菁证券 161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4.40亿元 东莞证券 162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9.85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63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00亿元 国元证券 164 上海翼捷工业安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94亿元 国金证券 165 格科微有限公司 2020/11/06 69.60亿元 中金公司 166 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05亿元 长江保荐 167 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86亿元 华创证券 168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20亿元 中信证券 169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04亿元 中信证券 170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47亿元 长江保荐 171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90亿元 红塔证券 中泰证券 172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3.80亿元 西部证券 173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13亿元 浙商证券 174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54亿元 东方投行 175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0亿元 安信证券 176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1亿元 兴业证券 177 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4.3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78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31.06亿元 中信证券 179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6.13亿元 光大证券 180 南京森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5.8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1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5.50亿元 南京证券 182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6.5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83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3 5.03亿元 中泰证券 184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5 9.17亿元 浙商证券 185 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6 8.17亿元 海通证券 186 北京中数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3.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87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7.6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8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4.47亿元 东吴证券 189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3.7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0 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3亿元 海通证券 191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29.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2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5亿元 中信证券 193 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7 2.59亿元 中信证券 194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7 8.02亿元 国信证券 195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8 3.25亿元 中泰证券 注:拟募集资金为上会稿数据,非最新数据。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9日讯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16次审议会议于12月8日上午召开,审议结果显示,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泰”)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是今年过会的第196家科创板企业。 瑞华泰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郭振国、王攀。这是国信证券年内保荐成功的第5单科创板项目。此前,4月13日,国信证券保荐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过会;6月1日,国信证券保荐的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会;9月18日,国信证券保荐的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会;12月7日,国信证券保荐的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过会。 瑞华泰本次发行的联席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瑞华泰专业从事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系列包括热控PI薄膜、电子PI薄膜、电工PI薄膜等,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招股书表示,瑞华泰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亦不存在多人共同拥有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情形。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瑞华泰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为航科新世纪、国投高科、泰巨科技、联升创业、宁波达科、华翼壹号等,分别持有瑞华泰31.17%、15.16%、13.05%、11.37%、7.41%、6.71%的股份。 瑞华泰本次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发行股份不超过4500万股,不低于本次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00%,不涉及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本次发行可以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5%。瑞华泰拟募集资金4.00亿元,全部用于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 上市委现场问询问题: 1.请发行人代表结合航科新世纪对发行人的具体管控方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发行人党建、人事、业务、薪酬、项目管理等,说明认定发行人无实际控制人的合理性。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2.请发行人代表结合发行人客户在国内热控PI薄膜下游高导热石墨膜生产商中的地位,以及对应手机终端品牌厂商情况,说明发行人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劣势。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需进一步落实事项: 无。 科创板过会企业一览: 序号 公司名称 上会日期 拟募集资金 保荐机构 1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08 6.00亿元 东方花旗证券 2 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4 3.78亿元 光大证券 3 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70亿元 西部证券 4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7.64亿元 信达证券 5 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5.81亿元 中山证券 6 江苏吉贝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01/17 6.90亿元 国金证券 7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0.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11 3.22亿元 海通证券 9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0 27.00亿元 中金公司 10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03/31 34.3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1 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 2020/03/31 19.82亿元 中金公司 12 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22亿元 德邦证券 13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1 4.5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4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5.3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 泽达易盛(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2 4.37亿元 东兴证券 16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4.07亿元 华安证券 17 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3 6.5亿元 海通证券 18 北京市博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07 3.66亿元 浙商证券 19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3 11.35亿元 国信证券 20 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17 9.98亿元 招商证券 21 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4 5.3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22 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7 3.79亿元 民生证券 23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2.56亿元 光大证券 24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7.60亿元 申港证券 25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28 6.33亿元 方正承销保荐 26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 2020/04/30 10.00亿元 中信证券 27 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12.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28 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2020/04/30 5.33亿元 中信证券 29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83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30 江苏云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1 3.19亿元 浙商证券 31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66亿元 华林证券 32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05/14 5.45亿元 中信证券 33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90亿元 招商证券 34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1 7.4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35 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2 8.00亿元 招商证券 36 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3.56亿元 中国银河 37 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6 4.67亿元 长江保荐 38 合肥江航飞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5.31亿元 中航证券 中信证券 39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7 3.99亿元 东兴证券 40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18亿元 兴业证券 41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8 3.5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2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5/29 15亿元 东吴证券 43 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7.4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44 北京赛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3.71亿元 中金公司 45 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 6.00亿元 国信证券 46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28.01亿元 中信证券 47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3.50亿元 安信证券 48 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 7.0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49 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20亿元 中信证券 50 广州安必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3.74亿元 民生证券 51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6.93亿元 东兴证券 52 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3 5.08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3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5 46.99亿元 中信证券 54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9.20亿元 光大证券 55 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1.61亿元 中信证券 56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57 宁波天益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5.1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58 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0 10.52亿元 海通证券 59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5.00亿元 海通证券 60 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1 4.13亿元 兴业证券 61 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 2020/6/12 20.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2 浙江瑞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3.98亿元 民生证券 63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5 16.0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64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4.4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5 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6 5.35亿元 中信证券 66 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5.46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67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7 6.81亿元 安信证券 68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2020/6/18 3.60亿元 招商证券 6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2020/6/19 200亿元 海通证券 中金公司 70 深圳市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2 8.00亿元 中信证券 71 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5.57亿元 西部证券 72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3 45.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73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4.07亿元 兴业证券 74 浙江海德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6/29 3.21亿元 民生证券 75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35.95亿元 中信证券 76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7/6 6.77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77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2.76亿元 国元证券 78 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4 8.04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79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2.16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80 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5 7.70亿元 海通证券 81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5.45亿元 中信证券 82 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7/17 7.07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83 天臣国际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0 3.60亿元 安信证券 84 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3.05亿元 东方投行 85 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2 8.50亿元 海通证券 86 深圳市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3.07亿元 中天国富证券 87 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2020/7/28 10.09亿元 申港证券 88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30.05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89 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 2020/7/31 5.63亿元 东莞证券 90 前沿生物药业(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20/8/6 20.01亿元 瑞银证券 91 东来涂料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4.31亿元 东方投行 92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8/7 12.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93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4.33亿元 西部证券 94 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08亿元 民生证券 95 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5.31亿元 兴业证券 96 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0 8.00亿元 海通证券 97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17.00亿元 中信证券 98 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3.82亿元 中泰证券 99 上海步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2.71亿元 海通证券 100 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1 5.25亿元 长江保荐 101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3.83亿元 浙商证券 102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6 15.03亿元 中信证券 103 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6.7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光大证券 104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2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5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8/28 7.33亿元 中信证券 106 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 17.05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07 江苏浩欧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 6.09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08 杭州爱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4.70亿元 海通证券 109 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 20.0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0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6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1 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11.88亿元 中金公司 112 深圳市惠泰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2020/9/4 4.49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13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5.70亿元 海通证券 114 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2020/9/8 8.40亿元 中信证券 115 东莞市鼎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45亿元 东莞证券 116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0 4.10亿元 民生证券 117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27.18亿元 中信证券 五矿证券 118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4 4.65亿元 国元证券 119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4.90亿元 光大证券 120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15.05亿元 中信证券 121 苏州伟创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5 3.6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2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5.43亿元 东吴证券 123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7 4.51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24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480.00亿元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 125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18 14.23亿元 国信证券 126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6.00亿元 海通证券 127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2 4.46亿元 中信证券 128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3.56亿元 海通证券 129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4 10.92亿元 海通证券 130 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6.00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1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20.40亿元 中信证券 132 常州银河世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5 3.22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33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 2020/9/28 200亿元 中金公司 华泰联合证券 134 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8.62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35 南通星球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6.1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36 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3.28亿元 中信证券 137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5.41亿元 浙商证券 138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9/29 12.00亿元 中金公司 139 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6.74亿元 国金证券 140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4.25亿元 长城证券 141 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5.91亿元 长江保荐 142 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0/9/30 18.00亿元 海通证券 143 腾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4 3.40亿元 兴业证券 144 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9.61亿元 东莞证券 145 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6.00亿元 招商证券 146 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7.08亿元 海通证券 147 安徽壹石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16 3.63亿元 中金公司 148 杭州西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7亿元 国金证券 149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49亿元 安信证券 150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6.0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51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1 3.98亿元 申万宏源证券 152 杭州美迪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7.64亿元 中信证券 153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6 6.35亿元 中信证券 154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4.73亿元 海通证券 155 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0/27 3.50亿元 民生证券 156 苏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77亿元 海通证券 157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4.59亿元 民生证券 158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3.88亿元 中信证券 159 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3 6.53亿元 民生证券 160 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3.27亿元 华菁证券 161 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4 4.40亿元 东莞证券 162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9.85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63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00亿元 国元证券 164 上海翼捷工业安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6 3.94亿元 国金证券 165 格科微有限公司 2020/11/06 69.60亿元 中金公司 166 有研粉末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05亿元 长江保荐 167 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86亿元 华创证券 168 广东纬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09 4.20亿元 中信证券 169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04亿元 中信证券 170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0 5.47亿元 长江保荐 171 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90亿元 红塔证券 中泰证券 172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3.80亿元 西部证券 173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13亿元 浙商证券 174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3 5.54亿元 东方投行 175 昆山东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0亿元 安信证券 176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7 5.71亿元 兴业证券 177 成都智明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4.36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78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31.06亿元 中信证券 179 无锡力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6.13亿元 光大证券 180 南京森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9 5.82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1 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5.50亿元 南京证券 182 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0 6.50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 183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3 5.03亿元 中泰证券 184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5 9.17亿元 浙商证券 185 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6 8.17亿元 海通证券 186 北京中数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3.77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87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27 7.66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 188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4.47亿元 东吴证券 189 深圳市正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1 3.73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0 海霍莱沃电子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3亿元 海通证券 191 国泰新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29.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 192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3 3.65亿元 中信证券 193 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7 2.59亿元 中信证券 194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7 8.02亿元 国信证券 195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8 3.25亿元 中泰证券 196 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2/08 4.00亿元 国信证券 注:拟募集资金为上会稿数据,非最新数据。
原标题:《中国金融》|金融科技发展的本质与方向来源:《中国金融》2021年第4期作者:陈忠阳 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导读:是否承担和经营风险是金融与科技的本质差异,对金融科技解决信用风险难题、替代银行承担风险、普惠大众等作用要更加理性地看待金融科技在过去十几年中迅猛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遭遇很大挑战,产生了严重问题,并导致了困惑、争议乃至误区。科技和金融的关系是什么?互联网金融特别是P2P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金融科技在未来的“新金融”中如何定位?面对P2P导致的一地鸡毛,我们不应该试图将其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简单切割,而应该去总结和反思,把它当成我们付出昂贵的试错成本之后所拥有的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理清方向,也避免再次陷入“雷区”。金融和科技的不同商业本质金融科技到底是科技还是金融,是Fintech还是Techfin?对此,我们需要从金融的本质去思考,去找答案。将金融简单定义为资金融通是有局限的,资金融通只是金融的表象和载体。金融的本质在于对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管理和配置,是通过资金融通的表象和载体来分担企业发展的风险,包括可能的损失和盈利。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承担和经营风险的企业,其基本的商业模式就是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而且,这里所谓的经营风险和以风险换收益是指承担别人的风险,保险公司最为典型,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也是一样。而科技公司的本质则是经营科技的企业,其基本的商业模式是以技术(工具和方法)的发明创造和应用来换收益。尽管科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也要承担风险,但主要都是自己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而不是别人的风险。因此,是否承担别人的风险,是否以承担风险来换取收益,是判断一家所谓的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机构的基本标准。按此标准,一旦科技公司的盈利模式变成以帮别人承担风险来换收益,那么它就不再是科技公司,而是金融企业了。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性迷失根据是否承担风险的判断标准,过去乃至现在的许多金融科技企业,尤其是P2P公司,都实际上存在着发展方向的迷失。本应是以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来换取收益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变成了承担他人风险的“科技金融”(TechFin)公司。主要的技术途径包括做杠杆、期限错配、资金池、兜底、产品嵌套(如资产证券化)等。这些做法在持牌金融机构是很正常的,因为它们处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之下,符合高风险、高收益和强监管的基本商业模式的要求。但是包括P2P在内的许多自称为金融科技的公司也采用这些做法,从事风险经营活动,从而变成了实质上的金融企业,但又不在监管范围之内。这就是从事P2P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走向迷途最后全军覆没的症结所在。金融科技发展出现这种方向性迷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金融业利润的诱惑。在经济体系的各个行业中,金融业是公认的高收益行业,因为金融机构是低资本高风险运行的行业。而相比之下,科技行业一般而言不是高收益行业,除非具有垄断性的科技产品,而即便如此,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垄断性技术也很快会被不断创新的科技所迭代,而这些科技创新本身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不是将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做衔接,科技行业发展会更加艰难。因此,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在服务金融机构过程中面临高额利润诱惑,开始承担金融风险。其次是外部监管的缺失。金融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其行业运行特点除了低资本、高风险、高收益以外,很重要的就是强监管。然而,在金融科技承担风险和转向实质性开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对这种新的金融业态缺乏明确监管职责定位和成熟方法论指导,我们的监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缺位的。最后是对金融科技的虚幻认知。这是我们整个行业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认为金融科技中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进而可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二是认为金融科技可以替代金融,变成科技金融,“助贷”可以变成“主贷”;三是认为金融科技可以普惠大众,普惠金融主要依赖金融科技。这些认知都夸大了现阶段金融科技的作用,有一些过度乐观,从而也导致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出现集体性迷失。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目前关注的金融科技(Fintech)一般是指近十多年来兴起的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知识图谱、边缘算法等为技术内涵的科技在金融机构业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显然,这些技术本身和金融没有直接关系,甚至相差很远,是纯粹的非金融科技。这一概念下的金融科技一般不覆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金融产品工程、风险因子计量和风险资本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往往不使用大数据,而是用特定的小数据,如组合投资技术使用市场价格波动数据,基于KMV模型的信用分析技术使用股票市场数据,Creditmetrics(信用计量)技术使用外部评级数据,等等。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这些金融科技在金融产品定价、组合管理、衍生产品设计、风险计量、资本配置、限额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有一种经典的风险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金融科技。企业风险分为业务风险、财务(金融)风险、运营(操作)风险和战略风险。在这种分类下,财务(金融)风险的内涵与操作风险相区别,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另外一个视角是金融产品定价。除了保险外,金融本质上不是为操作风险融资,而是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甚至是流动性风险而融资的。因此,金融产品的定价因子通常可以包含信用因子、市场波动因子乃至流动性风险因子,但一般不包括操作风险因子。迄今为止,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主要作用于操作风险因子,主要降低的是金融业务中的操作风险,如欺诈风险、道德风险等。对真正构成金融风险的信用、市场和流动性风险这几个因子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对这些真正金融风险影响更大的是前述的金融工程和风险因子计量技术。从以上分析看,严格意义上讲,Fintech其实只是“金融机构科技”(Financial Institution‘s Technology)而非真正的“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金融科技与信用风险关于金融科技对金融的作用,一个常见的说法就是金融科技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因而可以降低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但是,从现代风险管理的专业语言和逻辑来看,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问题出在对风险相关概念的认知上。现代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还款能力的风险,“无钱不还”的风险,是借款者的发展风险;而“有钱不还”的还款意愿风险(欺诈风险)则属于操作风险。近些年金融科技中所使用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主要应用于前台业务中对客户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反欺诈,解决的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诚信问题,降低的主要是金融业务中的操作风险,而对以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前景风险为本质内涵的信用风险作用有限。金融科技应用对信用风险的作用机制有正反两种情况。正面的情况是贷出机构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客户的覆盖范围增大,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同时也因为反欺诈信心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增强,操作成本降低,贷款机构可能会放出更多的贷款,承担更多的信用风险。当然,这是“有了金刚钻去揽瓷器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风险承担,是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表现。反面的情况是在金融科技应用中出现庞氏骗局和高利贷,这也是此轮P2P发展最后陷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其中,P2P目标客群庞大,展业迅速,拥有高大上的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形象,加之一段时期内的监管缺位,庞氏骗局更容易发生。而高利贷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除了利率远超监管红线的现金贷、“714高炮”等明显具有高利贷性质的网络贷款以外,一些在监管红线之内的贷款产品也可能涉嫌高利贷。因为,高利贷的本质特征是与实际风险不相匹配的高利率,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利率高是相对风险承担而言的。对于某些平台而言,由于大数据等技术大幅降低了信贷欺诈和操作风险,平台的经济关系又实质性发挥了抵押和担保的作用,从而大幅降低了信用风险,接近监管红线的高利率与实质性的风险承担相比显然是不匹配的,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仍然具有高利贷性质。此外,还有消费者保护问题。一些高利率贷款即便收益相对于风险是合理的,但由于面向实际上没有承受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借贷者,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诱导不合适的借贷群体(如在校学生和低收入者)大量借贷,仍然具有掠食性高利贷的性质和作用。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可以普惠大众吗?这在理论上是可以的。因为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确可以帮助降低获客成本和管控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然而在实践中情况可能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和乐观。首先,利用金融科技开展普惠金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普”易“惠”难。金融科技本身只能管“普”,很难管“惠”。构建在市场化商业运行模式基础上的金融科技应用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和超额利润,可能被经营者以利润分成方式和投资者以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溢价方式截留,金融科技本身无法实现将其惠及大众。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前述金融科技平台沦为庞氏骗局和高利贷陷阱。这样,普及大众不仅没有普惠大众,反而可能“普害”大众。其次,对于持牌银行来说,金融科技可能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小银行科技力量薄弱,往往难以独立发展金融科技,不得不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走向助贷模式。如果对其不加以有效监管,银行和客户往往难以享受到金融科技的“普惠”之效。最后,对于大型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持下的普惠金融发展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但要防止出现超低利率带来的“溺爱式”贷款问题。由于金融科技解决的主要是操作风险问题,小微客户信用风险相比于大中企业仍然是比较高的,按照市场规律理应有较高的利率,但是近年来一些普惠贷款利率已经接近大型企业优惠贷款利率,这种“溺爱式”贷款长期看可能难以持续,对机构自身会积累金融风险,对市场定价体系形成干扰,对借款企业的“溺爱”也会影响其正常的财务和投资决策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金融科技发展的教训和启示第一,要提升基于风险的现代金融理念,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理性认知。我们要超越资金的表象,认识到金融的风险经营本质,在此基础上提升对金融科技的认知,认识到是否承担和经营风险是金融和科技的本质差异,对金融科技解决信用风险难题、替代银行承担风险、普惠大众等作用要更加理性地看待,为未来金融科技找到正确发展方向提供认知基础。第二,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分野,要加强对风险承担的监管。科技服务与风险服务要分开,受监管服务与不受监管的服务要分开。在此基础上,要将承担风险的金融科技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使其接受统一的金融监管。第三,在服务客户层面,金融科技要从监控走向帮扶,着力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信用水平。前期的金融科技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验证、知识图谱等技术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该利用金融机构的信息和技术优势,指导企业生产和营销方向,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团队素质乃至完善发展战略,从而提升企业的信用水平,降低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这是金融科技可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向。第四,在金融机构自身管理层面,要加强统一金融科技应用管理。在金融机构前中后台的科技应用中,前台科技应用主要解决获客与反欺诈等业务操作问题,中台科技应用主要解决产品定价与风险资本配置等政策问题,后台科技应用主要解决支付清算、报告与数据管理等运营问题。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加强客户、产品、流程、数据、风险和资本等不同要素维度的管理,并将新兴金融科技与发展了数十年的金融工程、全面风险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搭建起前中后台统一的金融科技应用和管理框架。第五,要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高度重视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管理。从算盘到计算机再到大数据,金融机构历来是科技应用的弄潮儿。巴塞尔协议下的操作风险定义中,科技系统、人员、流程及外部事件被列为四大风险因子。相应的科技开发和运行风险、外包风险、数据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声誉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体系。尽管新兴的金融科技并没有给金融机构科技风险带来新的类型,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及其复杂性明显增强,这无疑加大了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暴露,应该成为未来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管理和监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