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目前安排,若无变化,下周(2月1日至5日)共有7只新股可申购。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有1只、3只新股,主板、中小板各有2只、1只新股。 从新股基本面看,鑫铂股份(003038)是市场热度较高的光伏产业链的供应商,此外还有珠宝首饰连锁企业曼卡龙(300945)、从事文化创意园区运营管理的德必集团(300947)、主营安全门及锁具的王力安防(605268)等。 目前,创业板新股德必集团的发行价相对较高,为51.47元,有望成为“肉签”。若德必集团首日上涨200%,则中一签可赚5万元以上。 来源: 中一签有望赚5万的“肉签”来了 在下周的新股中,鑫铂股份是当下关注度较高的光伏产业链的供应商。招股书显示,鑫铂股份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从原材料研发至精加工一体化全流程铝型材及铝部件生产企业。公司已成功进入晶科能源、隆基股份(601012)、晶澳科技(002459)等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公司的其他主要合作企业包括晋能集团、康尼机电(603111)、今创集团(603680)、无锡宏宇、中集集团(000039)、美埃集团、英飞特(300582)等。 此外,创业板新股德必集团的发行价相对较高,为51.47元,有望成为“肉签”。若德必集团首日上涨200%(2020年8月24日以来创业板注册制新股首日收盘平均涨幅约205%),则中签后的单签盈利可达5.1万元。 周一新股中,曼卡龙的发行价较低,仅4.56元。一般而言,发行价较低的新股上市首日可能涨幅较大,比如1月上市的中辰股份(300933)、通用电梯(300931),二者发行价分别为3.37元、4.31元,上市首日收盘涨幅分别为285%、276%。 从近期新股上市后的表现看,打新回报仍维持于较高水平。今年1月,沪深两市共有33只新股上市,非注册制新股无一首日开板。注册制新股中,若以首日收盘价卖出计算,惠泰医疗、海优新材、盈建科(300935)等个股中一签可赚5万元以上,单签盈利分别为9.13万元、7.76万元、5.38万元,这3只新股的发行价均在50元以上。 新股一览 周一 鑫铂股份(中小板) 专业从事工业铝型材、工业铝部件和建筑铝型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已成为新能源光伏产业链中的重要供应商。公司产品同时还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医疗环保、电子家电、系统门窗、节能建筑等领域。 曼卡龙(创业板) 曼卡龙是一家集珠宝首饰创意、销售、品牌管理为一体的珠宝首饰零售连锁企业,拥有“MCLON 曼卡龙”“今古传奇”等珠宝首饰品牌。 德必集团(创业板) 公司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定位、设计、改造、招商和运营管理,主要采用“承租运营”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投入运营的承租运营园区共40个,受托运营园区共4个,参股运营园区共3个。 春晖智控(创业板) 公司专业从事流体控制阀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产品涉及油气控制产品、燃气控制产品、供热控制产品、空调控制产品、内燃机配件等。 周三 嵘泰股份(主板) 公司主要从事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 周四 罗普特(科创板) 罗普特是一家专注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数据感知及计算技术在社会安全领域开发及应用的安全综合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社会安全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实施、软硬件设计开发、产品销售及运维服务业务。 周五 王力安防(主板) 主营业务为安全门等门类产品以及机械锁和智能锁等锁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编辑:孙放 ▼
经前期推动,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300万蛋鸡全产业链已初步确定拟落户漳平等地。近日,福建省政府副省长郭宁宁在福州会见泰国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及零售事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霍尔峰一行。 会见中,霍尔峰介绍了正大集团拟在闽投资超过100亿元设立生猪全产业链、蛋鸡全产业链及水产品全产业业链和商业零售等项目。全国逐步布局蛋鸡项目正大集团存栏商品蛋鸡规模近1700万羽,拥有300万羽蛋鸡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4家。目前,正大正大范围布局蛋鸡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的蛋鸡全产业链。 目前,正大的蛋鸡项目有:北京平谷区、云南昆明东川区、四川眉山东坡区和上海崇明区、浙江慈溪、河南南阳、山东潍坊、陕西咸阳。
1月27日,据广东媒体《南方plus》报道,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广东省珠海市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对此,1月27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致电珠海市国资委,一位负责回答媒体提问的工作人员说:目前暂时未有可披露的事项。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天眼查显示,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格力集团)和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华发集团)均为珠海国资委全资持有。
27日上午,有媒体报道称,在FF(法拉第未来)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记者获悉,珠海两大龙头国企,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携手参与了此次投资,但投资金额低于20亿元。(南方+)
1月29日傍晚,海航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债权人申请法院对集团破产重整。 声明显示,海航集团当日收到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通知书》,主要内容为:相关债权人因我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法院对我集团破产重整。 海航集团表示,将依法配合法院进行司法审查,积极推进债务处置工作,支持法院依法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
2021年1月28日,晶科科技(601778.SH)与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港集团”)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临港新片区布局光伏新能源业务,包括建设清洁能源智能化运维平台、发展示范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建立新能源研发中心等,推动实现全球光伏发电企业在临港进一步发展壮大,并为临港导入相关产业链资源。此外,双方也将共同探索投资设立光伏发电智能运维服务企业,为国内外光伏发电企业提供专业的综合性运维及相关服务。 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对此表示,“十四五”将是光伏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晶科科技与临港集团的战略合作具有很大的空间。相信此次合作将为双方注入强劲的动力,实现双方在更广阔领域的协同发展,携手构筑绿色与智慧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体系。 临港集团总裁吕鸣则表示,随着临港新片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综合能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临港集团将紧抓战略合作契机,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先优势和资源禀赋,共同推动实现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 一直以来,晶科科技开创的智能运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公司有超过7年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运维团队有500多位专业运维技术人员,管理着超过350个电站,并在上海及海宁建有2个远程智能化集控中心。截至目前,运管电站规模超过4.7吉瓦。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分析平台的应用,公司可为全球光伏电站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维解决方案,而通过电站资产的管理和终端优势的拉动,也将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升值空间。 未来,晶科科技将持续深耕智慧运维领域,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并以信息化为基石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公司也将与行业内外的合作伙伴强强联手,资源互补,共同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布局,助力早日实现未来世界的“零碳”愿景。 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唯一一家以产业园区投资、开发与经营和园区相关配套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上海临港(600848.SH)的控股股东。集团具有30多年的园区运营经验,是临港产业区、漕河泾开发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临港新业坊等十多个本地和外地园区以及多个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发主体;在美国旧金山、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设有临港海外创新中心。
通过对延长化建重组,陕西建工成为陕西首家营收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北元集团登陆主板,成为榆林首家上市公司;ST秦机划转法士特,业绩实现扭亏为盈……这些上市公司旧貌换新颜的背后,是陕西国企改革的不断加速和深化。 “在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的大战大考中,省属企业发挥出明显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在不久前召开的陕西全省国资系统工作会议上,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刘斌表示。 来自陕西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陕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由“十二五”末的1.63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65万亿元,年均增长10.1%,位居全国第七位;营业收入由7745亿元增加到1.33万亿元,年均增长11.5%,位居全国第五位。 “陕西通过混改、重组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国企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对推动陕西国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国企改革大戏不断 陕旅集团重组陕体集团,延长石油重组陕西燃气,陕西省物流集团重组陕煤物流企业,陕西建工重组延长化建,陕健医重组国企剥离的医疗机构,法士特入主秦川机床……从2019年开始,陕西国企不断上演重组整合大戏。 2019年12月份,西安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印发的《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方案》提出,今后西安市国资委将构建形成以5个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依托、11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为支撑的“5+11”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西安市国资委决定,将西安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国标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此次整合,将使标准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标准股份在2020年一举扭转“8年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的局面。 在混改方面,来自陕西省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省完成30个混改项目,吸引非公资本174亿元。其中,2020年10月登陆主板的北元集团就是陕西混改的一个典型案例。 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双百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双百企业”名单进行了动态调整,新增11户“双百企业”,其中有两家为陕西企业,分别是法士特集团和陕西旅游集团。 上述企业在陕西近两年的国企改革大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单元庄看来,随着陕西国企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国企改革提速关键在落实 刘斌指出,今后对全省经济发展起不到支撑带动作用的企业要纳入整合重组范围,坚定不移地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优秀企业家集中。 “未来我们在把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混改向更深层次、更长链条、更全领域发展,以点带面推动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刘斌进一步介绍称。 这意味着,陕西国企改革在提档换速。陕西社科院金融副研究员郭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关键在于落实。” 郭普松认为,陕西在推动国资改革实操上,遇到了诸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资源资产划转、集团金融资产与实业资产剥离、社会资本与国资金融资本合作、高管及经营层激励性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可设立国资改革重组基金,通过参股、控股等资本运作方式,采取渐进分步实施的策略,将国资改革落到实处。” “国家在政策层面已经提出,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总体来看,陕西国有资产证券化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单元庄表示。 郭普松建议,陕西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于进一步聚焦能源化工、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业,让出产业链下游的一些配套环节和领域给广大县域民营中小企业,尽快补齐县域经济发展这块短板。“同时,逐渐将金融资产剥离给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有利于国有企业把控资产风险,进而解决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