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9日,第五届CCF-GAIR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于深圳隆重举办。此次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承办,鹏城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在8月9日的「AI金融专场」中,《AI金融评论》邀请了6位最具代表性的顶尖AI金融专家,分享能够代表未来10年风向的智能技术方法论、产品逻辑和风险管理理念。其中,平安集团首席科学家肖京博士以「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务」为主题,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讨论。注:关注公众号「AI金融评论」,对话框回复“AI金融”,获取GAIR大会金融专场部分嘉宾演讲PPT。以下是肖京博士演讲内容,雷锋网AI金融评论做了不影响原意的编辑:金融场景痛点遇上巨变行业环境平安是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涉及的金融场景非常丰富。然而,在传统金融行业,风控、营销、服务、运营等核心环节仍存在诸多痛点和可改进空间。风控是金融行业的核心工作,以风险杂,欺诈多、违约率高为显著特征,如果选用传统人力方式解决,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营销方面,传统的金融营销以实体网点、电话短信、递推沙龙等方式将标准化产品推送给所有客户,这种方式获客成本高、渠道频次低且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服务方面,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使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各场景各链条上的重构;传统人工客服存在培训成本高、流动性大、服务效果参差不齐等弊端,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运营方面,传统机构各个业务运营环节存在大量重复性、低效率工作,1%的效率提升,就可以给平安集团带来100亿的价值——全集团180多万员工,每一点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收益都十分明显。目前金融市场环境在面临巨变,随着监管趋严,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愈加激烈;未来银行不管在体制还是技术上,都会更加开放,同时,金融机构的投融结合将成为明显的发展趋势。平安的经营管理也将逐渐向混业经营、精细化、轻资产化转变。各大企业和机构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服务升级和企业智能化转型。让业务员自行建设机器人的“秘密武器”如何解决行业实际痛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胜出,线上化和智能化是必经的道路。平安实现智能化的开端是互联网化,平安1998年开始做互联网,现在已建立了完整的互联网体系,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打通;其次是建立大数据平台;之后,平安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改变生产,重构流程,实现我们所说的“三提两降”(即提高效率、效果、客户体验,降低风险与成本)。智能化转型比互联网化更复杂。智能化是技术上的创新,要在对传统业务流程非常熟悉的前提下先做信息化改造,实现信息流通,再完成数据化。信息流通后把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的数据沉淀下来,然后才能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实现智能化。因此,智能化绝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线上化和多线联动使平安集团实现渠道的实时触达,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而智能化、尤其是AI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让集团真正实现数字化经营。技术要和业务紧密结合,不光要形成具体解决业务问题的智能化方案和平台,更要形成规模化拓展AI应用的能力,覆盖各类场景,快速有效地实现业务环节的智能化,持续夯实关键技术和业务壁垒。业务方案中台:“平安脑”智能引擎因此,现阶段我们主要进行方案中台的建设。不是做技术中台,而是业务方案的中台,把技术和方案的结合抽象浓缩成方案中台组件,让前端业务可以快速组建服务机器人。核心方案架构是“平安脑”智能引擎。底层是我们的数据,平安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把1.7万个机构的所有数据自动地采集、整合,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标签化及信息安全。在此平台之上,我们对这部分数据采取严格保密管理,建立有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管理规范。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做一些标签画像,在此之上运用AI技术开发出产品平台,与业务结合建立AI解决方案,建立方案的中台,最后在前端组成各个不同场景的具体业务方案。数字化经营平台:克瑞斯我们打造了很多平台和中台工具,帮助快速实现前端业务规模化经营。比如克瑞斯数字化经营平台,为业务人员打造可灵活应用的数字化经营工具,业务人员可以迅速组合、配置需求,快速形成一系列的智能解决方案,不需要再等技术人员开发,很多产品就能通过自身解决需求,目前已经应用于平安集团人寿、保险、银行、信贷等多个业务线。一站式AI开发平台:Occam(奥卡姆)Occam平台则是一款面向AI零基础业务人员和专业AI技术人员的一键式开发平台,以零算法基础和少量数据即可训练高精度机器学习模型为核心,结合Saas、Paas与微服务架构的思想提出了可使用于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平台,可应用于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业务人员不需要很多技术背景,就可以快速建立图像、语音等模型。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取得不少成绩,在GLUE和Stanford SQuAD 2.0国际竞赛上,我们都得到了全世界第一名,也研发了很多前沿的算法。蜂巢联邦智能平台平安已经推出蜂巢联邦智能平台,以解决“数据孤岛”情况下数据不可共用的问题,平台具有安全性、隐私性、合法性的特点,目前已应用于动态保险定价、专属语音客服等多个场景。但由于联邦学习需要加密、分布部署、改变模型等具体细节,在沟通、开发、部署、人力等各方面成本都较高,因此只有在必需的场合,平安才会使用联邦学习技术。平安的AI金融应用实例平安还有很多AI具体应用案例。以身份认证为例,平安融合人脸、声纹、微表情识别、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创新性地研发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平安的多模态身份认证准确率高、稳定性优、适用范围广,已应用于普惠小额贷款、银行保险账户开户、门禁等多个场景,通过微表情、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平安普惠的放贷效率,将放款时间缩短至3分钟,违约率也大幅下降。平安打造了涵盖1.2亿万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企业大数据知识图谱——欧拉图谱,欧拉图谱构建了专业的债券违约、财务造假、企业评级等多个模型,实现贷前贷中贷后、投前投中投后等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预警防控企业金融风险。欧拉图谱也用于帮助政府业务管理,比如宏观经济运行监测、产业规划、项目投资决策等。图像识别应用于平安的自动车险理赔,这是2017年全国上线的案例,目前仍然是全世界唯一规模化上生产的自动定损理赔系统。客户借助智能闪赔可以进行自助理赔,大幅缩短客户等待时间,提升客户体验,其应用不仅可以在理赔早期就识别出欺诈的风险,每年减少几十亿元的风险渗透,还提升了业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目前国内、东南亚、欧美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这些技术。智能法务管理,我们有很多AI技术,在自动审批法务证据链、要素关系图谱这些环节上,用于自动合同审核,判断官司是否值得打、是否庭外和解、找怎样的律师等等。智能运维领域,我们有3000多万IT系统的节点,传统人力方式效率不高,AI技术的运用可使检测和诊断时间缩短2倍,误报、漏报降低3倍。机器人领域,平安目前已研发了全方位的机器人客服系统,包括线上文字客服、机器人电话客服、坐席助手、实体门店服务机器人等,比如门店的大堂经理机器人“安博士”,以及桌面型客服机器人“爱德”。我们进行了很多AI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但是AI也有自己的边界,我们不能滥用、恶用。平安在集团层面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秉持以人为本、人类自治、安全可控、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伦理准则。具体来说,要做到底层管好数据,充分保护隐私和安全,中层实现算法可靠透明可解释,前端应用遵守遵循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关于 CCF-GAIR 2020 AI金融专场「AI金融专场」是CCF-GAIR 2020最受关注的主题论坛之一,其余5位嘉宾分别是: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首位华人理事会主席杨强、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副总裁程建波、原摩根大通执行董事黄又钢、移卡集团副总裁奚少杰、统计学诺贝尔-COPSS总统奖得主范剑青。「AI金融专场」除了拥有业内最顶尖的阵容外,每年都会吸引中国及欧美地区众多AI金融专家到场。在上一届论坛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itadel首席人工智能官邓力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晓峰教授等多位重量级人物来到现场学习交流。而在今年,包括黄铠、刘江川、王强等十多位IEEEFellow以及各大金融机构的首席信息官/科学家来到现场,共同促进AI金融的产学融合与商业应用。
8月18日,高能环境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3亿元,同比增长26.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31.3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44%;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57亿元,同比增长170.29%。 疫情期间,高能环境积极参与到抗疫救助一线建设中,先后承担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防渗工程施工建设,并负责火神山医院的医废、废水运营处理;后续又承担了深圳、海南、安徽等地应急医院的建设。疫情缓解后公司抓紧时间落实复工复产,力争将疫情对业绩影响降至最低,整体业绩仍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 具体到各项业务板块来看,环境修复领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能环境表示,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修复项目开工较往年有所延迟;具备开工条件后,公司积极部署安排,并在后续工程推进施工中加班加点赶工期,保证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新签修复订单方面,今年4月后招标工作基本恢复正常,修复市场订单相比去年同期整体呈现向好态势,公司上半年获取新订单8.21亿,同比增长33%。 危废处理处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25.52%。对于增长原因,高能环境表示,主要由于报告期危废工程承包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此外上半年完成对宁夏瑞银铅资源再生有限公司的并购,报告期合并范围增加。靖远宏达、阳新鹏富等危废运营类公司由于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复产时间较晚,正常经营时间较短,经营业绩同比下降。但利用停产期间,实施完成了项目扩产或升级改造,有效提升了产能,为下半年的正常经营提供保障。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将危废资源化板块新增为公司重点战略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运营的危废处理处置牌照量为58.853万吨/年,其中,资源化处置类牌照量已达到50.635万吨/年,占全部牌照量的86.03%。公司将依托现有基础,不断提升工艺和产能,加大处理处置种类;同时,加大投资并购,完善危废资源化的产业布局。 此外,生活垃圾处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2.49%。工程建设方面,天津静海区新能源环保发电项目、新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等建设项目春节期间未停工,其余项目在施工恢复后已经全力推进。运营方面,已进入运营阶段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医废处理处置项目、污水处理项目、污泥处理项目等市政运营类项目正常运行,未受到疫情影响;报告期内新增濮阳高能、岳阳高能、和田高能项目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入运营阶段,最终实现板块收入较高增长。 一般工业固废处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35.22%,主要由于上半年完成对杭州结加的并购,报告期合并范围增加。高能环境表示,公司将通过杭州结加,积极拓展废轮胎、废塑料等固废资源化领域。
天邦股份上半年盈利15.35亿元 同比扭亏 天邦股份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10,429,952.57元,同比增长56.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4,881,799.82元,上年同期为-367,337,476.18元;基本每股收益1.3236元/股。 天赐材料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逾5倍 天赐材料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744,006.91元,同比增长30.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675,420.27元,同比增长516.88%;基本每股收益0.57元/股。 公司同时公告,公司于8月17日召开董事会、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天赐材料捷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捷克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为人民币27,500万元。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 迪安诊断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2% 迪安诊断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73,346,403.34元,同比增长11.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1,361,146.96元,同比增长102.19%;基本每股收益0.8080元/股。
下一步,应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努力实现“精准滴灌”,增强货币政策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精准性和直达性。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了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纲要》指出,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
8月17日晚间,上峰水泥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7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8亿元,同比增长6.1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09%。 今年上半年,在部分区域因疫情阶段性停产和灾情时经营受阻情况下,上峰水泥利用复工旺季提产提效和西部宁夏产能增量,主业依然保持扩张,产品产销量逆势增长。具体来看,上半年销售水泥熟料223万吨,销售水泥508万吨,水泥和水泥熟料总销量731万吨,总销量比上年同期上升13万吨。 报告期内,宁夏上峰一期骨料项目300万吨产能投入运行,砂石骨料业务上半年实现销售量341万吨,营业收入同比大增约146.7%,毛利率为82.04%,成为效益持续增长的亮点之一。此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及危废填埋等环保产业在上半年进展顺利。各工程项目组克服了各种困难,追回了疫情影响的时间损失,项目建设进度符合战略计划,包括贵州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内的几项2020年战略计划重点项目下半年将全部建成投运,环保项目和新增主业项目也将成为公司升级发展关键增长点。 投资业务也成为公司业绩逆势增长的另一因素。基于对水泥建材业务的熟悉了解,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在严格风控下重点投向了同行业优质上市公司。上半年证券投资实现收益约1.7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 此外,上峰水泥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在上半年持续优化改善,负债率控制在公司战略规划要求的40%以下,其中有息负债已降至10%以下,财务费用大幅下降。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为7.7%,上半年经营活动实现净现金流9.2亿元。
8月17日晚,拉卡拉公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拉卡拉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0.3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18.99%,支付业务之外的商户经营业务实现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09.36%,每股收益0.54元,同比增长10.2%,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5.06亿元。 据披露,拉卡拉上半年正在加速新型小微收单终端投放,截至6月末累计新增700万台,约占行业新增同类终端数量的30%,带动了公司支付科技业务收入自3月份开始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拉卡拉商户经营业务实现营收3.2亿元,同比增长109.36%。其中,金融科技业务增速最快,实现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474%;电商科技业务实现营收3103万元,其中积分运营业务实现交易金额18.71亿元,同比增长16.86%;信息科技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实现收入8958万元,同比增长25%。 此外,拉卡拉去年底收购的大树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规模4.3亿元,保险经纪费收入9105万元,较2019年全年,保费规模提升2.2倍,经纪费规模提升1.7倍;去年底全资设立的广州拉卡拉信息科技公司和年初设立的广州普惠融资担保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8022万元。金融科技、电商科技和信息科技整体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了109.36%。 财报显示,2020上半年,拉卡拉继续推进战略4.0,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报告期内,拉卡拉收单交易金额达1.74万亿元,同比增长8.24%。其中,扫码支付交易金额2965亿元,同比增长11.12%;银行卡刷卡交易金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6%;跨境业务方面,已经打通境内商户在北美以及欧洲地区电商平台的收款业务,公司上半年跨境交易接近百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40%。 半年报强调,公司加强云生态建设、新一代支付系统升级,已经搭建起新型分布式开发PaaS中间平台,结合多年研发积累的成熟支付业务体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模块,可快速响应前端客户需求——形成云服务产品,极大缩短了开发迭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