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不光是疫情,对于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实你们可能不知道,在2018年、2019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发生了非常非常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用怎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给你们描述呢? 一、90%的投资人遭遇过投资风险 就今天的财富管理市场,我们说的财富管理市场并不只局限于所谓的私募基金客户群体,也包括在2012年之后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这些平台,也包括这些所谓的信托市场、资本市场等等这些领域,这样来概括,在当前的市场应该说是一片哀鸿遍野。从2020年3月份正式复工之后,我也来到了一线的团队,经过两个多月深入了解,我得出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今天的中国投资市场,90%的投资人都遭遇过投资的风险。这个数据可以说是我深入一线之后深刻感知的一个数据。 二、仅第一季度8万亿资金回流银行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各位可能投资人有所关注,就这一季度有8万亿资金重新回到了银行,做了存款。说明什么?说明投资人现在是惊弓之鸟。 再看我们这个财富管理行业,我们(公司)是3月初复工的,在2月份我就在办公室接待客人了。有一天来了个同行,只有我一个人,他进来之后觉得很惊讶,说你的办公室门口也没有个保安,我说我们一直都没有保安,要保安干嘛?他说你在办公室里面也没有保安吗?我说也没有。他说你是我这两年下来接触的做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创始人(当中),办公室里面没有保安的。今天这个行业大多数创始人,你要想见到他已经很难了,当你想见到他的时候,他办公室门口都是有保安的,我说为什么?这就是行业的现状。 三、财富管理机构的现状 今天的财富管理机构,我说的比较保守,1/3的机构都已经关门不干了。为什么不干?因为太累、太辛苦、压力太大。还有1/3的机构还得勉强活着,在干什么?在不断的借新还旧,不敢违约,也不能违约。还有1/3的机构很迷茫,浑浑噩噩,不知道干什么好,觉得前途一片黑暗。还有一小部分机构开始转型,做标准化产品。 什么叫标准化产品呢?顾名思义,比如说保险、公募基金、公募理财,这些产品都叫标准化产品。这个产品有个特征,就是没有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叫刚性兑付的约束。 四、机构转型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因素 这个行业里面只有很少的机构能够转型成功。哪些机构能够转型成功,一方面取决于这个公司管理人的眼界和魄力;第二,取决于他们身上的历史包袱。 各位投资人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行业是这个现状,难道这个行业都是骗子吗?都是这种想拿了钱就跑的人吗?肯定也不是。别人都说做金融来钱很快,这个指的就是拿到钱,不想着兑付的人确实很轻松。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句话叫因果报应。表面上看这些人可能现在很轻松,但可能未来要付出代价,只不过是还没到这个时间。 五、对行业最本质的认识 在我看来,我们这个行业大多数机构其实都是想把这事干好,也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但为什么最后又出现这个情况?请各位投资人拿出你的笔,拿出你的纸,认真记下下面这段话。这段话是虎哥在行业里面创业13年,当然创业13年人多的是,又不是你一个人创业时间很长,这有什么稀奇的?错。还加上一个,虎哥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写了130万字了,这一点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各位。在财富管理行业,创业时间最长的肯定不是我,最老的也不是我,但是写的内容文字最多的人,肯定是我。130万字已经可以出版6本书了。当然了,因为我还有更多的东西没写出来,所以只出版了一本。这段话对各位投资者理解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段话是这么说的,这是我自己的原创,也是我这么多年的一个深度的浓缩和总结。 不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还是投资管理,也不论是什么信托、资管、基金、私募基金、还是互联网金融,还是什么有限合伙基金,还是什么金交所,等等。不论你是募集个人客户,还是机构客户,也不论你是借贷性质的债权基金,还是投资性质的股权基金,只要你是募集别人的钱,那都注定着:你管理规模小,难以生存;管理规模大,就死路一条。 因为今天中国的投资人、不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是不能承担风险的。这是对整个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现状的一个概括。不能承担风险怎么了?我投资人就是来承担风险的吗?不是。而是今天我们中国不论是银行也好、保险也好、证券也好、基金也好,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是靠管理规模才有的管理费收入,一切逻辑都建立在“投资不能出现风险”这座海市蜃楼之上,这个词用得非常的漂亮,叫海市蜃楼。投资不能出现风险,这就叫海市蜃楼。 你想投资怎么可能会完全不出现风险呢?所以它必然会出现风险,尤其是你管理规模过大之后,真出现风险了,我们的管理费收入也是没有办法去帮投资人承担风险的。所以怎么办?这些机构为了维持品牌形象,要么借新还旧,要么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把窟窿越搞越大,最后搞的很被动,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今天跟你说这番话的时候,这东西可不是哪个书本上学来的。没有,这都是这些年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切身之体会。
阳光城集团 执行副总裁 吴建斌 疫情之后,经济重启,地产重启。 但自1998年以来,走过20余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走向全新的时代。在近日的行业论坛上,地产大佬们一个共识是: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平稳增长的新阶段。 面对全新的时代背景和行业环境,旧的高周转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那么,房地产还要不要追求规模,房企首要追求的是规模还是利润?稳健发展,方能致远。规模、杠杆、利润三者之间如何做到平衡? 作为从业20多年实践经验的地产管理者,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自有他的一套方法论。 他认为,三者之间没有公式可以计算,只能靠自身的经验;同时,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动态的,企业如此,行业亦然;在相当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高财务杠杆是降不下来的,因而最核心的是把经营现金流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最后,如果有机会,要努力扩充资本。 以下为吴建斌《熟知杠杆天平原理,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的模型》主题演讲全文实录: 大家早上好!我演讲的主题是“熟知杠杆天平原理,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的模型”。 由于我过去一直在财务、金融、战略这个领域从事管理业务,有20多年的经验,我也一直在寻找这中间有没有一个平衡关系,在讲这个平衡关系之前,我特意画了一个天平。 这个天平的左边是负债,右边是规模,中间是利润。做企业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这几个指标在奋斗,当负债重的时候,规模这个天平就要向上走,也就是加杠杆的过程,我们的规模就可以做大。当负债减轻,规模必然会下降,中间好像有一个关系,就是加负债、加杠杆,规模就会上升,减负债、降杠杆,规模就要下降,它们之间的支撑点就是利润。 所以我要找一个量化的关系。单这么讲感觉好像是这个意思,但是中间有没有一个可以计算的公式,或者计算的模型把它计算出来,我试图通过这次论坛倒逼一下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 什么是财务平衡?因为我是管财务出身的,我认为财务平衡一般都是讲资产负债表上的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之间的平衡关系,或者是讲经营活动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或者用时间的维度来讲是讲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占用,以及收入与支出的短期、中期、长期的平衡关系。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这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动态平衡,这是我对财务平衡的一个结论。 怎么样做到财务时点的平衡与动态平衡?我想来想去,我认为还是从收与支来解决。作为一家房企,收入一般是经营性的收入,投资性的收入,融资性的收入,作为它的支出,一般往往都是经营性的支出、投资性的支出,或者归还到期贷款的融资性的支出,都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最后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上。 所以我给它假设的前提叫收大于支,才能做到一种平衡,就是收入要大于支出,你才能做到平衡,如果收入比支出要少,这个企业可能在流动方面就会出现一个缺口,它就不平衡了。 简言之,财务平衡就是要做到短期、中期、长期的收与支的时点上的平衡,或者是一种动态的弹性平衡。我曾经在公共场合也讲过,一个企业的奋斗目标是很多的,但是归根结底核心的目标是优化和提升资产负债表,终审为优化与提升资产负债表而奋斗,这是干企业的目的。 当然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粗粗听下来感觉是一对矛盾,我想来想去,关键是一个度,这个度怎么样掌握,也就是这个扩张的速度与负债之间到底能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我们了解了财务平衡的概念与要求之后,重点就在于收与支的规划与把控上,收和支是可以规划的,既然可以规划就是量化的管理,当规划出来之后我们怎么把控它,怎么管理它,这是实际操盘的过程。 当前房企规模扩张还是第一需要,几乎在这个方面是不存在争议的,也反映了房地产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机会,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为什么要做规模?因为是大有可为,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把规模做大,其实可以带来很多的红利,所以房地产市场做大规模,在目前我认为还是第一需要。但是在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一般可能会受到财务杠杆与经营杠杆的驱动,就像刚才的天平一样,当你的负债加得越大,你的规模也就越大。 我们在房企里面往往讲三个杠杆,一个是财务杠杆,一个是经营杠杆,一个是合作杠杆。 这三个杠杆之间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就是资金的来源方,它们之间有一个权重关系,这个权重关系其实是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房地产市场销售是很火热的,土地市场也是很火热的,那我认为财务杠杆就是应该加,它的比重就应该是加大,而且是越大越好。如果是销售的市场在下行,或者在横盘,土地市场仍然火热,就要减财务杠杆,千万不要把方向搞错了,加的是经营杠杆与合作杠杆,确保公司的安全运行。它们三者之间有这样的逻辑关系。 当前我们是加杠杆还是减杠杆,其实把今年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两大段,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家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比去年同期宽松的政策,土地市场出现火热,实质上我观察下来,家家都在加杠杆。 下半年,国际形势不确定的,在这种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下,国内政策又是非常明确的情况下,确保安全运行又排在第一位,很自然我们的财务杠杆是要减,而不是要加。 所以我的结论是,提升经营杠杆占比是一个趋势,降低财务杠杆也是一个趋势,但是把两个杠杆放在资产负债表的来源方,实质上就可以看到财务杠杆的占比是仍然巨大的,经营杠杆跟合作杠杆占比的权重是不可能超过财务杠杆的。 关于房企规模扩张的度到底在哪里,房企继续规模扩张,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有规模才有红利,有规模才有蹲位或者有地位,这是我们大家普遍的共识。 特别是中国房地产才走过二三十年,面对一个百年或者几百年的产业,我们才走了几十年,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还处在青春期,既然是青春期,机会就很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度是在讲什么呢?实际上是讲一个安全垫。我们在设定财务安全垫的时候,从我自身的经验来讲,我觉得有三个重要的要点是一定要把握的: 第一个要点,就是要分清市场在当下是上行、横盘还是下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房地产市场是上行,安全垫的厚度就不必要在意,也就是杠杆可以放大一些,如果是横盘,安全垫就要适中,如果房地产是下行的,安全垫就要厚。 第二个要点,分清利润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其实从2015年开始,房地产的毛利润率或者净利润率是大幅下降的,有的公司可能每年下跌1%,有的公司可能每年下跌几个点,到目前为止项目的利润的空间已经很小,只有百分之五六的利润就可以去招拍挂市场拿地。 从财务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的融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百分之五六,普遍的融资成本是百分之七八,有的公司到了百分之十几,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第三个要点,作为一家房企,你有自己的战略,你的战略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还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是机会主义者,你是靠赌、靠炒,按照昨天有专家讲,房地产就是要贪,从这个概念来讲,你怎么做都没关系,那就看你的运气。但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要建议你的长期财务杠杆保持一个均衡的水平,而且是低的水平,这样的安全垫就要厚。 房企的规模继续扩张有这种可能吗?从昨天到今天,听了这么多专家、房地产大佬、董事长、总裁们的很多论述,我想大家跟我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就是继续把房地产的规模做大,这个机会是有的,而且是肯定的。 我大概归纳了一下,有5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方面是改善性的需求空间巨大。 第二,城市化率才60%,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还有20%的机会,每年完成1%的提升,起码要10到20年的房地产繁荣期。 第三,城市更新的机会非常大,只有这个城市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其实城市更新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第四,人口迁移带来的都市圈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昨天樊纲教授也阐明了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就是这个迁移的流动带来了各方面的需求,这个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第五,最近中央提出来内循环经济,这一点被充分的重视。因为出口受到了限制,并不是完全关掉,但是相比原来的比例是下降的,主要靠我们内需的循环来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个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显而易见,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但是怎么样把你生产的东西可以卖出去,其实昨天我也提到,我比较关注的就是两点,一个是产品,一个是服务,我们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是取决于你的产品的好与坏,取决于你的产品的性价比是不是比较高,取决于老百姓是不是喜欢你的产品,所以这个点我是非常关注的。原来我们可以不重视,但是现在是必须重视。 这次疫情的冲击之后,让我们更加清楚物业管理的服务、房地产公司所提供的各类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智能化、环保、便捷性、以人为本的社区服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房地产公司要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到家,我想未来的10年、20年,房地产公司一定发展得会非常好,这是我的答案。 当然,我们前面提的这5个点,其实是需要量化的,我只是作为一个见证者或者作为一个观察者提出这5个方面的需求。但是作为经济学家,或者是量化研究的机构,是要做这方面数字研究的,我相信做出来的研究结果跟我的观点应该是吻合的。 当然有人在问,万一规模扩张太快,财务没法平衡,而导致了公司安全运行遇到了问题怎么办,我是财务出身的,其实对风险的意识感觉应该是比较强的,但是我还可以大胆地说,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在青春期,未来的前景是美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提到这个问题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平常心去对待,万一你成功了呢?成功的例子其实在过去这么多年是不胜枚举,很多企业就是因为赶上了好的时机,踩好了点,加了杠杆,上了台阶,然后完成了他的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了全国布局,让他的服务、产品质量更加优秀,有什么不好呢? 遇到困难之后,可能要进行财务重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财务重整有什么大不了呢?大不了就是你原来持有80%的股份,有可能重组之后只剩40%、50%,这个公司还是你的,只是多了一个投资人,公司还是存在的,当然可能你的预期的收益比原来低,你拥有的家底或者排名比别人低,但是你奋斗了,比你不奋斗的效果总是要好的。 整个房地产市场其实是一个扩张、洗牌、再扩张、再洗牌的过程,香港也是这样的,我在香港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很多公司被洗掉了,洗掉就洗掉了,但是房地产市场最后集中在5家大的地产公司手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不是经过洗牌之后集中在100家之内?也有可能,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集中在100家,这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房地产市场实际上是在竞争中的自我平衡,房企实际上是在竞争过程中的优胜劣汰,这是非常自然的规律,没什么不好的。当下,由于市场不成熟,我还是建议牢牢抓住机会这么一个重要的前提。 房企规模继续做大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觉得首先是要顺应新时期拓展土地储备的新特点,一定要获得便宜的高额的土地储备。因为市场已经变了,获得土地的机会、渠道跟原来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还是延续过去简单粗暴的做法,你应该有很多的渠道,刚才我提到的5大方面都是获得土地的来源,我们只要把其中一种做好,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土地,在这方面我们要下工夫。 第二个方面,千万不要一谈高周转,谈虎色变,千万不要回避这个问题,因为现在资金的成本太高了,而且资金都是比较短的资金在长期的使用,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为作为企业要快速的发展、继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继续要追求高周转,如果高周转追求不了,我们可以继续追求相对高周转,相对高周转追求不了,可以追求快周转,总之这个精神跟打法,我建议是不要变。 因为我是财务出身的,我知道我们的融资成本太贵了,特别是中小企业,你的评级又不高,融资成本就很高,借的钱又是短期的(一年期、两年期),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周期都不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坚持高周转、相对高周转、快周转的打法,这个精神是不能变的,而且持续用这个精神来改善我们每个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好,我们现在有的时候财务资源本身也不多,而且还有浪费,本身是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做房地产,又做了很多多元化,因为你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撑你做多元化,多元化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尝试。 房地产市场是巨大的,一直可以做下去,10年、20年不要变航道都是做不完的,所以把有限的财务资源一定要用好,积极发挥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合作杠杆之间的协调关系,这三个之间是有权重的,有的时候可能财务杠杆要加,有的时候财务杠杆要减,当然不管财务杠杆的加与减,经营杠杆与合作杠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把这两个杠杆的作用要发挥出来。 第四个方面,要做好财务平衡与规模扩张之间的动态平衡。财务平衡刚才我们讲了一些概念、理论,与规模扩张之间它是有一个逻辑关系,但它是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对点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过程,怎么样把它做好,其实是要在市场跳舞的,与踩周期是要跳舞的。 最后我要回答我今天提出的命题,就是负债、规模、利润三者是怎么平衡。我大概通过研究之后得出结论: 第一,这三者之间没有公式可以计算,只能靠自身的经验,包括你的管理,包括你对数据的认知,包括你对企业的认知,靠这些经验所得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二,它们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外在、内在市场的各种变化而跳动,与市场、与各方的跳动在变动的。 第三,动态平衡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自身的情况,还是要看整个行业,别人在变,你也得变,整个市场我们有几万家房地产公司,大的也有几百家,人家在做什么。经常要看我们的竞争对手,或者我们同行们,在这个行业里边,这三个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的关系时刻摆在自己的桌面上,人家怎么做,你也怎么做就可以了,你不要逆着做,人家已经把这个关系调为他们之间的这么一种逻辑关系,而你还保持过去的逻辑关系,可能就不对。 第四,高财务杠杆是根本降不下来的,这是我的结论,相当一段时间,我们房地产市场的高财务杠杆是降不下来的。一是没有这个条件,二是降也没这个理由,三是它能够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从心理上也不需要。 但是这里面最核心的是把经营现金流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刚才我们讲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经营活动的收入、投资性的收入、融资性的收入。 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第一条,经营现金流的收入,这是作为第一要务。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财务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的管理,而现金流的管理核心是经营现金流的管理,我们再剥一层皮,经营现金流的管理,核心是可以动用的现金流的管理。 一层层剥下去,你就知道这个事情的最核心在哪里,就是可以动用先进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第五,如果有机会,努力扩充资本。这个方面我相信很多房企做得非常极致,只要有机会,利用资本市场的窗口,可以定增、可以分拆下面的业务上市,来扩充你的资本,这对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净负债率,提升很多的价值、提升公司的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每次资本的窗口利用好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把三者之间的关系想做一个模型,最后我也做不出来,但是凭经验去做,可能会找到适合企业很好的三角关系,有利企业未来的发展。 谢谢大家。
晓非 8月13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谈到,房地产必然具有自然垄断性,城市中心区域的地皮和这些地皮上面的建筑物形成的不动产和房地产,是各种资源配置过程中间,社会上各类主体所追逐的对象。 如果我们把保障房这个部分放在一边,单讲商品房不动产的交易,虽然商品房的购买力会跟着银根松紧的变化来变化(也就是货币投放总量的变化,它会影响房价),但要看到很长时间内,在中国没有完成房地产所依附的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中心区域还要不断地扩大。 已经稳定地成为中心区域的一线城市,以及很多的二线城市,它的不动产是越来越金贵,这个趋势没有任何力量能改变。所以,这些不动产价格的上扬曲线是一个基本形状,而健康长效机制顶多是让这个曲线的斜率不那么高,不那么陡峭,减少大起大落,这就是健康化。
成立于2018年8月的十荟团,以社区为入口,提供社区果蔬、生鲜及家居用品。在电商零售逐步社区化的趋势下,十荟团以社区合伙人为枢纽,并向下沉市场探索。作为社区团购龙头,十荟团意在塑造团购新形态。进入2020年,十荟团加快了融资的步伐。十荟团于2020年1月9日,完成B轮融资,该轮融资额8830万美元;5月29日,获得8140万美元C1轮融资;7月29日,再度获得8000万美元C2轮融资。从2020年初至今,十荟团3轮融资共获得17亿元。十荟团CEO陈郢表示:这是市场及资本对十荟团价值观和内功的认可,也是赛道整体向好的一个重要体现。 如今,社区零售已成为“民生消费”这个主流行业中的主流消费场景,在一些十荟团渗透率比较高的城市里,有30%居民的超过50%的日常消费,都是在社区团购完成的。社区团购这个主流场景中讲究实惠、性价比,会在全球经济趋缓的大环境下,成为一个中长期的趋势。 据了解,十荟团成立于2018年6月,目前已覆盖全国百余个城市、十万社区,与十余万名团长一起为近2000万的城市家庭提供新鲜、安全的优质食材和商品。 十荟团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不仅仅是因为业务好,也是因为十荟团扎扎实实地在为这个变革的时代做出贡献。十荟团要做我国新基建投资的受益者和贡献者;要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执行者和贡献者;十荟团模式是典型的中国原生态创新;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十荟团有信心也有能力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输出和建设这个普惠的民生模式。 未来,十荟团将全面启动市场增长、全面夯实和下沉仓配基础能力、全面打造商品盘,邀请更多供应商伙伴加入十荟团的大家庭。
本次疫情在急剧地推动科技发展。一方面,疫情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线上行为变得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科技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必须主导这一潮流。更重要的是,科技创新的大潮会在根本上改变保险业。 很高兴又来了,很高兴见到大家!在风云动荡、经济下滑、市场波动......这么大的变化中,你们的到场表明你们是成功者,是强者,在此向你们致以真诚的祝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人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成功,表明你们的能力、能量、素质、人格都不一般。你们的成功为社会注入安全和稳定的因素,因为保险是社会的基石之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的成功使社会前进,在这个意义上,我代表一个普通的保险消费者,向你们表示感谢! 去年这个时候,我给大家报告我的观察,强调的是未来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结构性挑战的到来,在这个未来巨大的结构性挑战到来的时候,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已经过时了,从过去线性的思维方式预测未来,以经验为基础展望未来的做法过时了,因为未来是如此巨大的一个面,是你没有经历过的东西。 一年过去了,我没想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从人的性格、本性和习惯开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年前我的基调是所有的结构性变化对于保险行业是利好。老龄化、服务业上升,挑战是巨大的,空间是巨大的,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更大的变化,疫情让经济急剧衰退,市场巨大波动,而且科技正以我们没有想象到的速度和规模走来,它将改变一切。 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觉得今天我们面临的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动态,也比想象中更有挑战,但与此同时也更充满机遇。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把我对世界的观察给大家做一个报告,题目是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所有的经验和过去的成功只有和未来连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没有未来,你的过去一文不值。新冠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和人的行为。世界上疫情还在指数级蔓延,全世界疫情的发展会影响全球的经济金融,我们必须怀抱敬畏之心,在今天这个节点上,疫情在全球处于一个很关键的点。这将决定未来。 所以说在今天看经济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一系列新的问题:1、经济不是下跌多少,而是中期复苏的轨迹怎么走?是V、W,还是L?现在是一个缓缓的长波;2、企业进入偿付危机阶段,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企业结构的调整,会有很多的企业破产重组,而且产品结构变化,所以说未来生存空间在哪儿?3、我们都关心股市能不能支撑,其实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有多少?4、债务不是对GDP的比重,而是付息成本,利率水平低付息水平也很低,可以借很多债,政策债在现在这个时间已经过了支持市场下滑的阶段,而是转而支持企业。流动性危机已经过了,进入了偿付危机,然后进入绿色和可持续增长阶段,理解这一点对在座的保险从业者特别重要,因为这都是你们的资产。 2003年非典以后,国家大量的刺激政策,出口增长20%,房地产增长20%,工业增长20%,投资增长20%,唯独没有增长的是消费,人的消费行为变了,所以说今年反弹的同时产业链正在进行重构,从去全球化到去中国化,2000年全球产业链是以美国和德国的产业链为中心,还没有中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是通过中国台湾、韩国和美国连在一起的,仅仅十五年,中国真是了不起!加入WTO之后,世界产生了以德国为中心的产业链,又出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垂直产业链,美国的产业链浓缩成一个北美的半个产业链。我们以后会形成一个以亚洲为中心的产业链。 股票市场最近反弹强烈,因为经济增长比较好,所以中国有了一个很强的反弹,但是这个反弹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就是投资的复苏强于消费复苏,我刚才说了消费还是跌了11.4%,第二产业工业复苏强于第三产业所有的复苏。大中型企业复苏强于中小企业复苏,金融复苏强于实体经济复苏。这是我们下半年和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政策的导向就会走向消费走向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实体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最大、最根本的变化是科技,疫情在急剧推动科技的发展。科技创新的大潮正在到来,有三个推动力:1、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线上行为变得越来越多;2、科技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必须主导潮流;3、科技正处于发展大潮节点上。这三件事情放在一起,未来科技的大潮会非常厉害,而且会在根本上改变各位所在的保险业,保险业是利润最丰富,而且最有前景的行业。 疫情改变了物流、在线消费、在线医疗,两亿人远程办公,2.3亿人云上课,在根本上变了,疫情催生了一系列的新生态,盒马、每日优鲜等等,出现了一系列的卫生、公共管理、传媒、房地产等等新的业态,发展得很好。举一些例子,京东物流、百度、瑞联科技、飞猪、抖音,也包括中央电视台。科技方面在大的格局上,正在从4G和智能手机走向5G和云计算,我们走到4G的时候,科技企业的比重上升是很缓慢的,等到5G走上云的时候,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未来是属于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的,所以说现在是第一个山头,也就是是5G和云,未来我们争的第二个山头,或者说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 如果把全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放在一起,大家可以看到,在二十年前主要是电芯和商场以及药厂,十年前主要是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还有资源石油企业,只有微软一家科技公司。今天前十大公司,八家是科技,两家是金融。我们在科技上的差距和空间还是存在的,所以需要赶超。在硬科技发展的时候,整个量子计算都在起来,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等,一直往上走到AI、5G,现在出现的进口替代,从已经有的东西开始进口替代,逐渐走向高端科技,一些核心企业在进口替代方面做得很好。 在三股力量下,国家的政策是看到未来、看到科技,所以说这次在推动复苏的同时,强调新经济,新经济是什么?新经济是强调在传统的物流和人流上加上数据流,产生产业流和资金流,最后产生价值。七大领域的新经济、新基建全部是科技。1993年美国发布信息高速公路法案,由此推动了美国互联网行业急剧发展,今天我们要构建一个5G和工业互联网的高速公路,让所有的企业朝这个科技技术发展,寻找机会,得到发展。这就是国家战略,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理解这一点特别地重要。 AI经过五年努力,政府出了三个发展战略,2020年同步世界水平,下一个五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在形成规模化应用,我预计五年内可以达到,再下一个五年就是创新理论,基础科研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希望下一个五年走好。 我上次说过人工智能,如果是一个金字塔的话,感知、视觉、听觉,理解、决策基本上智能化了,我们唯一没有智能化的就是认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还是一个黑洞,量子力学通过概率性和关联性给人工智能黑洞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我们现在正在寻求突破。 人工智能有没有创造力、有没有智慧、会不会顿悟,我们不知道,但人工智能已经提供了无数宽广的前景。1998-2017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中国已经很厉害。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前二十强,美国八家,中国七家,而且不包括阿里和腾讯,加上阿里和腾讯的话,我们的数字就会超过美国。所以说中国的科技企业现在起来了。 人工智能是微观的,能不能有宏观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5G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为带宽、速度、零时滞,成为了最好的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所以有了5G以后,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第一次可以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在深圳已经看到在物理世界里面有很多机器人,机器人装机器视觉和感应器,所有机器操作的过程时刻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的感知进入物联网,物联网进入大数据,大数据经过算法,人工智能经过优化,重新回到物理世界,改变和优化物理世界,这个过程正在发生。而最有意思的是整个过程不需要人,机器自动得到数据,不断优化、不断发展、不断改变,然后再不断优化、迭代。这个世界真的变了!5G和人工智能加在一起,这个世界正在从根本上改变。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战略是什么?加快5G基站建设,我们用五年的时间建设360万个基站,占全球4G基站的52.1%,今年开始我们估计可以做到90万个基站,明年和后年都是100万个基站。争取两到三年东部主要城市全部完成5G覆盖,中国现在有6600万的5G使用者,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消费者居民和企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5G市场。所以说5G的基础设施做好,在这个意义上再做物联网。 工信部五年前开始布局物联网,今年我们通过IPV6改造,建五个国家级标准节点解析点,建十个跨行业的平台,把所有的重型设备全部连到网上,现在重卡重设备基本上能够做到连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把物联网放上去非常重要。这个核心理念是什么?构建一个数据人工智能算法5G和云计算两端,一个核心的信息高速公路,然后再用这个核心的躯干让科技数据、大数据等等这些向大躯干靠拢,支持这个躯干。 举个例子,这也是一个企业模式,数字化躯干然后把科技拉过来。我觉得保险业的未来是不可改变的。所以说这个格局在现在就产生了几个大的基础设施,第一个是云基础设施,第二个是管基础设施基站,第三个是端基础设施,移动端。基础设施有巨大的规模和巨大的场景。国家抓这个核心就是三个基础设施——管、云、端。疫情后的科技趋势从资源驱动,土地、能源、电力、建筑业等,走向数据驱动,走向算法、算力,走向云基建、管基建、端基建。社交方面,从共享经济走向无接触经济,走向远程办公、服务机器人、在线医疗,这就是疫情推动的巨大的行为和理念变化。 第三个全球价值链,高度分工全球合作,走向自主创新和进口替代。这个过程中科技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无接触,对大家的意义很大,现场就医到远程办公,传统物流到无接触配送,我们都在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数字化办公从纯粹的办公,从移动化走向自动化,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这个特别重要。任何的数字生成讨论决策沟通交流都会自动生成在一个业务计划里面,你的销售等等一切行为都会迅速返回。所以说这个系统已经开始,智能化RPA现在已经产生,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疫后的人工智能发展,新基建五倍十倍的增长,新需求以及新科技,沿着这三个模块逐渐往前走。 再说医疗,以前我们看到的都是垂直线化的医疗,比如说预防、机器人看病。疫情第一次在数据上把医疗突破了,平安做了巨大的网上医生医疗系统,这个系统现在了不得,因为把医生病人和支付方连在一起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数据上把这三者连在一起。这个医疗系统构成就根本改变了,现在医疗场景是一个病人可以网上挂号、问诊、开方、审方、支付、医院取药,取完药以后由同城配送到病人家里,所有的过程全部可以在网上完成,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疫情中发现了一个新模式,这个模式现在刚刚开始,但生命力是无限的,人人都需要保险介入医疗领域。这个世界真的变了。所以医疗不再是以前单向做癌症检查,在预防、医疗诊断、医院的运营和营销领域几乎是空白,而是走向整合运营以及今后全社会的医疗支付保险系统。 中国说要强调政府治理、数字化,这和保险又有很大关系。政府治理的核心是什么?是社区治理,我是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新的社区治理,这个社区治理是四合一,在管理方、园区和住户的基础上加了两个模块,一个是政府医疗监管;二是商家,我看到了社区,看到了物业服务可以把商家引进来了。这四个模块一做,社区的数字化治理、政府的数字化治理起来了,这又是一个巨大场景,保险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 我曾经和一个地产大佬说,物业公司的估值一定超过公司的估值,因为有流量有产品,这是一个全新模式。我在物业上从来没见过这个模式。现在我们把物业提高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待遇。这个世界变了。所以说国家战略的核心是什么?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现在每人每个月的数字流量,今天中国GDP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90%左右,十年以后会超过十倍,数字化和人的数字流量上升,同时囊括物联网。今天中国的物联网和发达国家基本持平,十年以后中国的物联网预计比发达国家高一倍,所有的东西连起来,就是最根本的核心理念,然后企业去找机会,中国从制造中心走向创造中心。这就是核心的国家战略。 我从来没看过疫情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对人的行为、人的心理、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而恰恰又遇到了科技的浪潮,恰恰又遇到了科技摩擦,在这方面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也会在根本上改变保险业。祝愿你们成为未来的赢家。谢谢! 8月7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上海鼎翊国际保险节协办的中国寿险百人峰会在上海举办,在上午的会议议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副总裁朱民发表了题为《“危”·“机”与未知面对》的开幕演讲。
文|潘永堂 房企现在 不是要不要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而是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老潘走访和调研30强,发现千亿房企2020年工作报告都在提“高质量发展”导向! 其实高质量发展命题,本就是一个企业的基本义务和修炼,但房地产过去风口太强、周期性强,导致胆大、投机、粗放式发展,一则也能活得很好,二则专心搞经营、管理,还真不如搞战略,赌周期,赌黑马城市,因为后者是“势”! 势比人大,是常识! 所以以前风口的时候大多房企识时务为俊杰,迅速做大了。 但今天不一样了。 形势变了,强风口没了,外部红利少了,所以高质量发展快速成为房企普遍追求和经营目标,这也是“势”,这个时候房企看内功,看企业底裤了,一些内部管理差的企业就“裸泳”了! 如何做到高质量发展?现在是关键之关键! 因为外部环境和同行竞争都不允许低水平、低质量发展,这是当下的生死问题。比如今年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大中型房企,业绩能够增长5%到10%都是很厉害的。有的20强房企还下调了业绩目标。 对于高质量,不同房企有不同侧重点,有共性也有个性,当然,在不同阶段也在不断调整。整体而言,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出一个安全性、稳健性、可持续性、内生性。 在老潘看来,打造内生式的增长,是房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关键。 关于如何定义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又该如何做? 就在最近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中,吴建斌总给出了3大目标,6大行动,可作为一个借鉴与启发。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吴建斌: 我是一个财务工作者。 所以这么多年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从中海到碧桂园然后到阳光城。一路走来对财务、对金融这方面认识更多一些。所以我更愿意用财务的视角或者金融的视角回答今天我们怎么样高质量增长,推动房地产业务方面的问题。 当然最主要还是结合我们阳光城的案例,因为阳光城在房地产行业来讲应该是算中间的房地产公司,可以列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解决方案。 三大红利正在消失中 我过去讲过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或者30年的发展,最主要还是红利在推动。 曾经我们也提到我们的红利有 刚需的红利 土地化的红利 金融的红利 这些红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红利逐渐在消失! 虽然没有消失完,但是还在消失中。 这些消失,也要求我们房企在战略经营上做一些改变。 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目标? 2020年全球的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冲击,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全球的经济还是中国的经济都面临着非常相似的特性,这些特性 波动性比较大,不确定性也比较大,复杂性也比较大,模糊性也比较大。 这也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或者模糊性的特点情况下房地产公司怎么办呢? 我自己认为虽然作为房地产公司自己要给自己设定几个目标,我自己设定的高质量增长大概有三类目标: 1 第一类目标:业绩是否保持一定的增速? 增速是多少看情况而定 有的时候增速高一些,有些时候增速低一些。 近年来我跟很多房地产公司沟通的过程中,大家认为今年的房地产市场受到各方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增速不会太高。 很多公司的增速设定在5%或者10%。 这个增速在今年上半年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一般我会观察四个方面的指标: 销售方面指标、 结算的指标、 新增土地储备指标 销售回款指标。 如果房地产市场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我最关心的可能就是这几个指标增长的幅度。 前几年这几个指标增长幅度是非常高的,今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今年保持5%—10%的增长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 第二类目标:安全性指标 安全类指标一般我们会关心 金融负债指标 短期借款的占比 现金的占比 尤其负债的总额以及信用评级的情况。 这几个指标都反映在房地产公司里边为安全指标,非常突出。 房地产波动性是非常大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过去房地产公司的负债率总体上比其他行业或者境外房地产公司负债率高。 房企高负债率 这个问题在经济上行的情况下问题不大 但是在房地产市场横盘或者下行的情况下负债率很高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和很大的压力。 最近也有很多房地产公司在兑付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重组,这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3 第三类指标:ROE、ROIE和Value结果类指标 作为公司来讲肯定会追求很多指标,财务方面过去很多年我们更多追求的是ROE(股东资金回报率),这个指标是非常直观的。 最近这一两年来由于各个方面的需要,更多看重的是ROIE指标! 这个指标也是股东资金回报,但是更多强调的是金融现金流所带来的回报,股东是从这个角度观察的。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总体经济蓬勃向上,而且有很多风口不断地出现。现在更多出现的是企业的价值增长指标。正常的结算收入,还有企业未来长期的价值在哪里。 这一块作为房地产公司要引起更多的重视,这也是我比较重视的方面。 高质量发展的6大行动方案 有这三个指标提出来之后,就有6个行动方案 前面几个公司的负责人或者优秀的房企讲的是产品,产品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企业发展产品是首先的。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企业能不能做到现金流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是我最关心的。 第一行动:要做到“以收定支” 为了解决现金流的问题,我更多强调的是以收定支! 这个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因为公司每年都会做年度的预算,但是执行的过程中是非常难的。 所以以收定支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个企业预测一下当年在什么阶段的收入会有多少,有了多少收入之后才能确定你的支出,你把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于支出,还是把收入一部分用于支出,还是说这个收入不够,我通过增加融资能量来完成整个年度的现金平衡。这个很重要。 很多房企都做预算,阳光城每年年初的时候会做全方位的计划,不仅是房地产,还有物业等等。有更多的土地储备之后这个企业才有长期发展的动力。 作为阳光城来讲虽然买地也是我们非常强的动力,但是我们首先考虑到预算现金流的回流是不是回来,回来之后大约拿出回流现金的50%用于买地,基本上比例是不变的。 过去几年的执行情况也是非常好的。 第二行动:狠抓销售 当前经济处于不明朗的情况下,而且房企处于横盘的情况下销售是第一要务,买了这么多地,建了这么多房子,怎么样卖出去。 但是实际上要卖有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或者利润率达不到原来的目标 会受到很多的限制。 这中间可能就有一个选择,到底你在追求什么? 你在追求企业的安全还是追求更高的利润或者追求别的东西? 我想在当前这个情况希望大家更多追求现金的回流,有了现金的回流这个企业才会保持很好、很健康的状态。 如果现金流方面的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作为企业来讲压力是蛮大的。 所以今年疫情以来上半年销售我认为是一般般,虽然很多房企公布了很多销售指标,但是我认为整个上半年还是一般的。 七八月份房地产销售基本上恢复正常 目前为止我觉得基本上正常了 下半年我相信很多房企都会在市场销售很多的房子,也许供大于求。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抓销售对于房企来说是重大的挑战。 第三行动:做强大运营体系 我们原来讲的大运营体系是要重构! 目前我比较推崇——以财务经营为导向,以现金流与利润为核心,以计划管理为主线,以货值管理为基础,实现全项目、全周期、全专业的通透经营。 价值链是全系统,整个过程都是一个大运营,是一个有机的联合体,这里边核心是财务指标的完成。 如果财务指标完成不了,大运营做得是不到位的。 所以我在很多地方,包括我也在阳光城内部推行这个概念,效果很不错。 第四行动:抓产品品质革命 前面几位房地产公司大佬都提到品质革命,阳光城也是这样的,2018年我们宣布了品质宣言,宣布推行绿色智慧+的概念。 阳光城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今年,我们全部的项目都是用绿城智慧+的概念推动我们的品质革命。 我们的绿色智慧+是三个内涵,主要是讲环保,而且这方面大概细分了7个子项目,比如水的质量怎么控制,空气怎么控制,噪音怎么控制。所以绿色方面我们有7个项目落在将来的产品上。 智能方面,特别是这次疫情之后我们觉得智能太重要了,到小区一进门,一刷脸直接到家里边,无接触智能化的要求太高了,远程对自己房间有些控制,灯光的控制,湿度的控制也很重要。 进入小区停车都是智能化的管理,这个太重要了。 我们讲的绿色智慧+的家元素更多的是在社区里边我们要成立我们社区活动小组,以人文情怀来关怀每个家庭住户的情况。 这个概念阳光城47个项目已经全部落地,我们计划全部的项目进行落地。 一个企业要革命,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品质一定要革命的。品质很重要,关系到公司的生命力,关系到客户对我们的认知。 第五行动:打造先进且符合人性的高激励机制 一个房企能不能高质量的发展激励机制非常重要。 在碧桂园的时候推行的激励机制和阳光城推行的激励机制都希望在不同的时间推出行业最先进的,符合人性的激励机制。 这方面阳光城是很下工夫的。 我们的激励机制都是为了解决员工的需要,为了解决企业的需要,这个机制一定要先进,要符合人性,解决人性的需求。 在这个方面阳光城是很下工夫的,效果也不错。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问这个机制阳光城执行的怎么样?我说执行的非常好,这个已经变成了重要的管理机制,大家离不开。这是行动之五。 第六行动:提前培育新产业,寻求资本扩张 这两年来物业管理公司遇到了很好的风口,这次疫情之后物业管理公司的风口继续升温,非常好。 物业管理上市之后可以进行专业化管理,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资本的改善,价值的创造都有很大的空间。 除了物业公司别的产业将来也有可能遇到风口。 作为房地产公司要高质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不断地瞄准风口,现在可能就要培育,要花很多钱,花很多人力在管理上,在资金上做很好的配合。 这样的话有可能在下一个风口到来的时候,我们通过我们的主业把我们原来不太重视的产业分出去。 这件事情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是必做的,但是是需要花时间的。 这是我对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出六个方面的行动和想法。 高质量发展:也要以变应变 所以作为房企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永久的话题!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重点,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思考。 阳光城有6个方面的行动计划,也正是我们推动阳光城朝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逻辑,期待我们阳光城在这6个方面的行动逻辑之下把公司做得更好。谢谢大家!(发言实录来源与)
截至目前,多家信托公司踩雷的违约企业超过100家,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其中几家重点公司的情况。 1、凯迪生态 第一家,相信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就是在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凯迪生态。目前其债务规模是300个亿,2019年4月份停牌,目前正在走退市流程,当然,最终结果是以证监会的发文为准,目前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并不是非常严谨的推断。从推断来看,其退市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其中包含信托贷款共27笔,大约有超过12家信托公司至今还深陷其中。依我看来,这些都有可能会成为绝对的坏账,如今一家上市公司要想在负债300亿的情况下翻身的话,除非华为来“借壳”,否则在我看来是很难有回天之力的。 2、东方金钰 第二家也是虎哥非常了解的过去在资本市场上很有名的网红股,翡翠第一股——东方金钰。这个上市公司早年也是我们湖北的,后来,市场中的大资本玩家赵总将其包装成了矿产资源类的翡翠第一股。 曾经它红火时的市值也确实是比较震撼的,也是有一两百亿的,而现在它的市值却只有30个亿了,但其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加在一起的债务却超过了110亿,那么,目前光上市公司的债务就有58亿。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上市公司市值只有30亿,债务却有58亿,一方面这也是因为企业过去多元化的经营而导致其在主营业务上没有了竞争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周期性行业——经济好的时候,这些珠宝古董翡翠好,市场认可的就比较高、比较多,而现在虽然是号称市场翡翠第一股,但却有大量的库存面临着资产减值的损失。在市场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投资者或这些玉石爱好者拿出更多的钱去买这些奢侈品或者是名贵古玩、玉石的意愿就降低了很多,由此我们也可以判断出这个公司未来的业绩将会如何。如果没有更强势的、大的机构来重组,单指望靠其自己的主营业务去翻身的话,那也是一件不可期的事。 3、河北融投 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说的都是民营企业,认为国有企业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就再给大家讲一个叫河北融投担保的公司,它是货真价实的地方国有企业,曾经也是在中国担保业能排进前5,准确地说是能排在行业第2名的担保公司,曾经它最高的担保金额达到了500亿。 而从2015年这个公司出事到现在,它已经将十几家金融机构牵连其中,这里也包括非常有名的、专门做不良资产处置的金谷信托。至今已经过去5年了,但问题却还没有得到任何解决,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到后面再去分析它深层的原因。 因为今天我不可能把这100多家公司都一一地给大家进行介绍,并且今年整个行业里没有公开的显示违约信息的,只有天津信托和紫金信托。而另外的66家,我们通过企查查APP就能看到这些公司都有哪些诉讼记录,之后你可以再去网站上进行检索。此外,融资主体以及与信托公司的合作记录,尤其是这种集合类信托,其信息几乎都是公开的。 以上就是我对整个信托行业的梳理,接下来,说一下我的观点总结。 观点一:信托行业的收益仍较高 从当下来看,信托行业、信托公司仍然还是让投资人心里感觉最踏实的金融机构之一,尤其能够帮你获得一个较高收益的这种机构,相比较而言的话,可能还是信托。 观点二:任何产业都是有周期的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任何产业、任何商业都是有周期的。通过信托行业的这些数据,我们不得不做一个客观的判断——信托行业最好的黄金周期或者钻石周期应该是2009年到2017年,从2017年之后,整个行业就都在走下坡路了。 观点三:对金融行业来说,风控只是术 今天我们看到信托行业违约的项目有1500多个,总规模有5000多亿,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信托公司,我们不禁纳闷——这是因为风控不行吗?还是说大家的运气都不好?对此,我的观点是,在金融行业,风控只是术。 什么是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止于术。那么,在这个里面什么是道?道就是周期,是我们任何个体都难以抗衡的东西。术就是风控,是对融资主体的要求等等,在这个周期、这个道面前,其实任何术都是自欺欺人的。 所以我想说,今天只要是追求管理规模的这种金融机构——什么叫追求管理规模的?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它们基本都是在靠天吃饭,风控如果从本质上来讲,说一个很直接的话——那是很扯的一件事。如果整个市场的周期是向上的,那么各种机构就都能挣到钱,违约率就会很低,但如果整个经济形势是向下的,那么风控就都会失灵。 所以,今天只要是追求管理规模的金融机构,各位可以把这句话当成真理记下来——追求管理规模,而不是追求绝对收益。什么叫追求绝对收益?比如,炒股类的私募基金就要追求绝对的收益,也就是说,我一定先要给你创造多少价值,我才能有多少回报。追求管理规模的,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风控都是虚的。 观点四:经济下行的趋势不可逆 经济下行的趋势是不可逆的,这就是规律。任何政治体制在这个过程中能做的事情,不管你是通过财政政策还是金融政策,都只是能够起到延缓或者得到阶段性的稳定,但从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就是说,2020年之后的形势会更加严峻!现在疫情所带来的真正影响其实还没有开始显现。 可能到今年的下半年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不光是中国的出口经济会受到很大打击,对比之前,消费也肯定会是一个断崖式的下跌,唯独就是看政府能否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但是,坦率地讲,如今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手段跟过去“铁(铁路)公(公路)基(机场)”时代所用的手段相比已经显得单调很多了。 观点五:投资均有风险 我们过去很多人做投资时,不管是投信托也好,投私募也好,都认为自己买的是理财,因此不会有风险,但是,这两年的市场告诉我们,投资真的是有风险的。因此,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有风险承受能力,那就不要买理财,也不要做投资了,就老老实实地把钱放在银行做定存,买国债,或者是选一个好地段,以后不管是变现还是出租都比较容易的那种房子买下来一套。从长期讲,它跑过通货膨胀,也能带给你更多的安全感。 观点六: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就不要买股票 股票是适合有风险承受能力的人以及在资本市场上有一定经验的人去投的,股市是绝对不会让散户轻易挣到钱的。股市的本质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地方,它是让有钱的人变得更有经验,让有经验的人变得更有钱的地方。所以不要问我“股票能不能买”这类问题,因为这要看是对谁而言——如果你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那么我就认为你不该买,你能把你的本金保住就可以了,如果还想追求什么绝对收益,那就是很难的事情了。 观点七:降低对收益率的预期 如今对信托仍旧很认可、很痴迷的人,我认为,第一,结合前面我所讲的,你要调整心态,不要认为自己现在买的产品是没有风险的、一定是稳赚不赔的。当然,你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认识,没关系,但最后现实会重新来教你认清什么叫做本质!因为这个行业从2017年之后就已经完全打破刚性兑付了,前面我刚刚讲的那么多的信息和数据,指的就是行业现状。 第二,你要降低对收益率的预期。比方说,那种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目前来讲肯定还是相对最稳妥的,但这种项目的收益率一定不会超过7%,如果超过了7%,那这个项目多半都是比较落后的地区,或者是这个地方融资负债已经比较高了,因为如果你关注一下最近的债券市场就不难发现,现在江浙一带很多地方政府、区级的这种2A级平台发债,其融资成本都在4%以下。 观点八:认清投资的本质 我们在认识这个社会之前,首先一定要认识到最本质的问题——信托是什么?今天它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装饭的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个金碗,当然也还有银碗、木碗和铁碗可以装饭。我们在关注装饭的碗的同时,也更要关注这个碗里装的是什么样的饭,它所装的饭才是决定你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既要关注是什么碗,更要关注碗里装的什么饭,只有这样,你对于投资的认识才会接近本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