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的台积电(TSM.US)可谓喜事连连。 今日在台湾市场,台积电股价一度涨9.4%,总市值升上全球第十。截至最新,台积电股价报432.5台币,涨幅回落至1.88%,最新市值110074.5亿台币(约合3761.2亿美元)。 (图源:英为财情) 台积电今日在台湾市场大涨实则也是跟涨美股市场。昨日,台积电在美股市场同样是跳空高开逾9%,至收盘股价报83.25美元,大涨12.65%,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升至4317.4亿美元,在全部美股中排行第八。 (图源:富途证券) 台积电股价创新高离不开英特尔的“舍己助攻”。昨日上午,媒体披露英特尔已与台积电达成协议,预订了台积电2021年18万片6纳米芯片产能。 在上周的业绩发布会上,英特尔高层表示在先进制程芯片研发进度大幅延后的情况下,会考虑与第三方晶圆厂合作。 以上两则消息连起来,英特尔下一步经营策略就呼之欲出了:先从IDM模式向Fabless模式转型,以补上自己落后的制程,这个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台积电。 这样一来,英特尔和台积电昨晚在美股市场表现即刻天上地下。台积电创历史新高,英特尔却跌2.02%,收报49.57美元。 世间的事情,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莫名收到英特尔订单并创股价新高的台积电,之后会不会受到美国政府更严格的管控呢? 1 先进制程“护城河”领先世界 台积电在两地市场大涨,直接原因是传闻中英特尔的订单,根本原因则是其领先世界的先进制程。 在上周英特尔宣布7nm工艺存在缺陷,令良品率下降,7nm CPU会较原计划推迟六个月至至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初才上市之后,7nm以下先进制程玩家实际上只剩下另一IDM厂商三星及专注代工Foundry模式经营的台积电。 两者都是在今年量产5nm芯片。台积电代工的苹果A14芯片将在8月底交付,该款新品已顺利量产。据称A14性能会较上一代产品A13提升15%,功耗则降低30%,内置晶体管数量更多更复杂,拉大与同行竞争产品麒麟990、骁龙865芯片的差距。 而三星则早在去年4月份就宣布研发出5nm芯片制程,今年第二季开始量产。三星目前已获得高通公司的875G和735G订单,但媒体披露其EUV光刻工艺成品良品率仍较低,可能会最终影响高通两款处理器的最终上市时间。该批产品原定上市时间是明年。 一边是良品率仍较低,另一边则是已顺利实现量产,如果未来英特尔要采购先进制程芯片,会选择谁答案应该明了。这也是昨日及今日台积电大涨的逻辑。目前在5nm制程领域,台积电并不愁订单。今年台积电已确定的客户有上文提到的苹果A14,还有华为海思的麒麟1020处理器。 凭借在先进制程方面构筑的护城河,今年上半年台积电录得营收6213亿台币,同比增长35.15%;归母净利润则为2378亿台币,同比增长86%。 (图源:同花顺iFinD) 目前无论是三星还是台积电,都已宣布开始3nm制程研发。3nm工艺将触及摩尔定律极限,对此三星已宣布以GAA晶体管结构取代FinFET晶体管技术。据三星介绍,其3nm GAA技术的逻辑面积效率较5nm提高35%以上,功耗降低了50%,性能提高了约30%。该款芯片量产的时间是明年。 而台积电的3nm技术将应用在苹果A16芯片,量产时间是2022年下半年,仍采用传统的 FinFET 工艺。 从时间上看,三星明年有可能借3nm GAA实现对台积电的弯道超车。但台积电已经拿下了苹果的订单。随着英特尔7nm研发再挤牙膏,两者在先进制程领域会抛离身后的对手越来越远。 加之芯片研发具有极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三星去年宣布投资133万亿韩元(约合1118.5亿美元)扩产,目标是到2030年要成为全球最大的SoC制造商。而台积电的30公顷3nm新晶圆厂则投资195亿美元。两者的高投入其他对手很难效仿,晶圆体生产未来几年可能会愈加归集于台积电及三星两家公司。 2 华为缺口怎么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积电会自9月14日开始断供华为芯片。前文提到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只有两个主要客户:苹果与华为。 失去华为之后,苹果也随即追加了A14处理器的订单,但显然光靠苹果一家公司补不上华为留下来的缺口。恰好在这个时候,英特尔来了个“无缝衔接”,宣布考虑第三方代工厂。台积电的华为缺口问题似乎得到缓解。 但这同时又引出另一个问题:若英特尔转型为Fabless模式,美国本土将再无其他大厂可以生产先进制程的芯片。 彭博社已称,如果英特尔将芯片委外生产,将意味着英特尔及美国主导的半导体时代将画上句号。 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亦表示,英特尔委外生产将放弃公司过去50年来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 同时,台积电在供货英特尔后,其对美国政府的话语权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此到终,台积电主观上都是不愿意失去大客户华为的。英特尔主动投怀送抱让台积电以后的谈判又多了一重筹码。 虽然美国政府仍可以技术禁令干涉台积电的生产经营,但当英特尔未来在先进制程完全寻求台积电代工的时候,台积电就可以断供英特尔回应。这样的话,台积电和美国半导体行业可能会限于瘫痪,而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将会陷入被动。 中国要有中芯国际,美国也不可以没有IDM模式经营的英特尔。这个道理懂的都懂,不懂的也不多解释,毕竟自己知道就好,细细品吧。 因此,笔者认为英特尔不大可能会太过依赖台积电长期供应芯片,而华为的缺口却是很大概率一直就在那儿,其他手机品牌短期内是很难补上了。 热情投怀送报的英特尔,对于台积电而言只不过是一剂不能根治华为禁令、只有短效作用的特效药而已。
台湾的芯片巨头台积电,最近好事连连,不仅接到大订单,股价更是节节攀升。 在上周五美股的时候,英特尔遭遇重挫,暴跌16.24%,市值一夜蒸发415亿美元(约2911亿人民币),台积电却是另一番风光。台积电当晚大涨9.69%,市值飙升338亿美元(约2370亿人民币),总市值达3833亿美元。 而27日晚间,台积电再次迎来好消息,市值再增加近400亿美元,两个交易日下来市值更是增加了700多亿美元(约5000亿人民币),另外,台湾股市在台积电的带动下,创下了历史新高。 台积电两个交易日暴涨5000亿 获英特尔18万片6nm芯片订单 27日,台湾工商时报称,英特尔已与台积电达成协议,预订了台积电明年18万片6纳米芯片产能。 AMD方面,为了在英特尔7nm芯片进展延迟的情况下更快占领处理器市场,将加大对台积电7/7+纳米制程下单量,预计明年全年7/7+纳米芯片的订单增加到20万片,与今年相比约增加一倍,有望明年成为台积电7纳米芯片的最大客户。 得益于英特尔和AMD的订单,2021年上半年台积电制造产能将维持满载,对此,二级市场也做出了积极回应,在亚洲市场早盘期间,台积电在台北一度涨9.5%。 而27日晚间,美股开盘后,台积电在上周五美股暴涨9.69%之后,美股股价再次攀升,暴涨超10%,两个交易日,市值增加了5000多亿人民币,市值高达4200多亿美元。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中芯国际的6倍,是贵州茅台(600519)的1.5倍。 这是英特尔公司继公布7nm芯片工艺进度延期和美股7月24日收盘暴跌16.24%,公司市值一日蒸发415亿美元后,再次传出的新消息。 当地时间7月24日晚间,英特尔在电话财报会议上宣布7nm制程延迟,或将委托第三方代工厂。该消息发出后,资本市场反应剧烈,英特尔股价次日重挫16.2%,被传为其代工方的台积电股价大涨,市值暴涨420亿美元,而英特尔竞争对手AMD股价涨幅达16.5%。 成立数十年来,英特尔一直是IDM模式(设计与制造一体模式)的代表,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封装测试以及投向消费市场一条龙全包,这也让英特尔在竞争对手面前保持着领先地位。但是产能不足一直困扰着英特尔,其10nm工艺原计划2017年量产,但直到最近才开始大规模生产。 芯片考虑外包的消息传出后,有分析师称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败,有可能终结英特尔在计算领域的主宰地位。 台湾股市创下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股市受台积电影响创30年新高 据报道,在权重股台积电的带动下,台股指数今日上涨2.3%,报12,588.3点,为收盘新高,此前台股最高为1990年2月创下的12,495.34点;上周五台股曾盘中短暂站上该点位后回落。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台股曾于3月中旬进入熊市,当前距离年内低点已经反弹45%。 占台股指数权重超过四分之一的台积电今日涨停,股价刷新1994年上市以来高点。台湾工商时报未说明消息来源报导称,英特尔与台积电达成协议,预订了台积电明年18万片6纳米晶片;且得益于英特尔和AMD的订单,台积电2021年上半年先进制程产能将维持满载。此外,台湾经济日报也报导称,苹果在台积电龙潭厂区内成立专区,研发高阶显示技术。 作为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和苹果公司主要供应商,台积电股价已从3月的年内低位拉升逾70%。得益于电子产品的出口需求,台湾上个月外销订单同比成长6.5%,创下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成长,也优于分析师预估的年增1.2%。 英特尔半导体霸主地位将不保? 在英特尔和台积电达成协议的三天前,英特尔在业绩电话会上曾透露“可能会将主要零部件生产外包”。消息公布后,市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英特尔放弃了其五十年来主要的IDM竞争优势,并猜测英特尔可能将先进制程的芯片生产外包给台积电。 上周四,英特尔公布了该公司第二季度财报。虽然英特尔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超过市场预期,分别达到197.3亿美元和51亿美元,但是,英特尔在财报公告中透露,由于原本定于2021年底上市的7nm制程工艺中存在“缺陷”, 其7nm芯片生产时间较原计划推后约6个月,这意味着相关芯片将在2022年或2023年初上市。 当时,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称,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会准备好外包部分芯片制造,使用别家企业的晶圆代工厂。 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AMD基于7纳米架构的Ryzen 4000芯片已经上市数月时间,至少在时间上已领先于英特尔。 除了延期的工艺技术让英特尔焦虑之外,不同于AMD的业务模式让英特尔本身开始有了些动摇。 英特尔一直采用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的模式。有着自己的芯片工厂,从芯片的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和销售都由自己把控,也就是说,可以实现芯片的自产自销。不过虽然这种模式可以自主把控技术工艺和产能,但是非常烧钱。 作为英特尔竞争对手的AMD,也曾是IDM模式的代表,2008年通过分拆卖掉了晶圆厂,以轻装上阵。业界认为它有向Fabless模式(无工厂模式)转型的倾向。自2018年开始,AMD就开始采用台积电7nm工艺,去年到今年持续“蚕食”英特尔市场占有率。 媒体报道称,AMD希望在英特尔先进制程延迟的情况下,拿下更多X86处理器市场占有率,所以也将争夺台积电产能,其明年投片量相比今年约增加一倍,预计明年全年将拿下20万片7nm/7nm+产能,将成为后者明年7nm工艺的最大客户。 独享7纳米制程所有订单 台积电二季度净赚286亿 台积电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加工企业,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上占据了一半的份额,是行业领头羊。排名第二的是三星,但市场份额只有两成。目前中芯国际虽然也在努力追赶,其14纳米的芯片技术已经应用于华为手机。但是要赶上台积电和三星的5纳米工艺,仍然相当艰难。 当前,全球芯片制造行业中,拥有高端芯片制造能力的厂家寥寥无几,特别是拥有7纳米以下制程的代工厂,全球只有台积电和三星2家。 台积电披露的“按工艺制程划分的收入图表”可以明显看出,28纳米以下(28、16、7)的高端芯片带来的收入占据台积电总收入的比例接近80%。 而台积电的良率更高,生产周期更稳定,因此,台积电几乎独享了7纳米制程领域的所有订单,且定价权极高。同时,台积电透露,目前5纳米制程的需求十分强劲,且这种需求将会持续到2022年。 另外,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预计将于2021风险量产,2022下半年量产,3纳米相比5纳米工艺将带来70的密度提升,20-25%的功率提升。 有了技术作保障,近年来台积电的业绩蒸蒸日上,在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二季度台积电还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7月16日下午,台积电在2020年Q2法人说明会上,公布了本季度的财务情况。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代工厂果然不负众望,Q2营收达到3107亿台币(738亿人民币,105亿美元),同比上涨为29%。 但最让人惊奇的是台积电的Q2净利润,高达1208台币(约41亿美元,286亿人民币),同比飙升81%,不仅超过了分析师预期,也创下6年来最高水平。 此外,台积电Q2的毛利润率高达53%,超过此前分析师给出的50%~52%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业绩表现优异,台积电本次调整了2020年的整体收入增长预期,从之前的10%~15%上调至20%;同时,他们也调高资本支出额度至160亿~170亿美元;但在年初,他们曾因预计经济大萧条即将到来,而下调过2020年收入预期。 “断供”华为带来隐忧 台积电占据着芯片行业的半壁江山,其客户也不容小觑,华为也是其中之一。然而由于美国颁布的禁令,台积电于7月16日宣布,若美国禁令不变,9月14日起要“断供”华为。 根据台积电2019年的财报显示,华为的订单占据台积电总业务比例达14%,是台积电最重要的高端芯片(14纳米以下)客户之一,仅次于苹果的23%。如果断供,那么台积电14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势必出现很大的订单缺口。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此前在发布会上表示,短期来看,不能向华为供货对台积电的影响不可避免,台积电正在积极与其他客户合作,填补华为留下的空缺。
备受关注的紫光国微进行人事变动。7月27日晚间,紫光国微公告称,刁石京因工作需要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马道杰升任紫光国微董事长。此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紫光国微的市值已超过700亿元,最高时曾达到800亿元以上。 据了解,马道杰2017年底加入紫光集团,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紫光国微副董事长,紫光国微总裁。在马道杰进入紫光国微不到3年的时间里,紫光国微的市值已经增长超过3倍。与此同时,紫光集团其他芯片业务也在快速发展。 紫光国微内部人士透露,刁石京作为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将继续统管紫光集团整个芯片板块,但会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战略性新兴项目上。紫光国微业务健康而迅猛地成长,选择此时将紫光国微完全交给马道杰也是顺理成章。 以智慧芯片为核心 市值水涨船高 据紫光国微官方资料显示,紫光国微旗下业务板块包括智能安全芯片、特种电路、功率半导体和高稳定晶体等。其中在智能安全芯片领域,旗下紫光同芯在中国身份证芯片市场占有率25%,手机SIM卡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70%;在社保卡、公交一卡通、银行卡等多种智能卡芯片领域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至今紫光国微已经在智能卡芯片领域耕耘了20年,累计销售超过100亿颗芯片。 据紫光内部人士透露,进入紫光国微后,马道杰提出了紫光国微“以安全芯片为核心的硬科技公司”发展定位,2020年更进一步升级为“以智慧芯片为核心的硬科技公司”,战略意图十分清晰:紫光国微未来不仅仅在安全芯片领域发展,而是要扩展到智慧芯片领域。 随着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紫光国微的营收连年保持高速增长,紫光国微的市值也水涨船高。7月13日,紫光国微发布向上修正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57亿元-4.15亿元,同比增长85%-115%。紫光国微的市值7月份一度超过800亿,目前在700多亿元。从200多亿元增长至此,紫光国微仅用了2年多时间。 业务版图扩张 锁定千亿级芯片帝国 随着业务发展核心定位确立,紫光国微的业务版图开始不断扩张和延展,除了继续大力发展智能卡芯片、特种电路、FPGA、功率半导体和高稳定晶体等业务,紫光国微在不断拓展新的行业和领域。2018年7月份,由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亲自命名,代号“飞龙”的5G超级SIM卡项目启动,如今5G超级SIM卡已经在三大运营商开售,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地区,迪信通、华云互联等国内知名的虚拟运营商也纷纷和紫光国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承销超级SIM卡,希望借助超级SIM卡发展5G用户,拓展5G行业。 而此时,紫光国微芯片技术快速发展。据了解,2020年6月份紫光同芯的THD89芯片通过了国际SOGISCCEAL6+安全认证。这也是国内首款通过该认证的金融IC卡芯片,刷新了我国芯片安全认证最高等级记录,并于7月份联合紫光展锐、紫光云等多家企业,进军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域。 在特种电路业务板块,紫光国微成为大飞机C919的芯片供应商,为C919提供网络通信类的机载总线交换芯片;在高稳定晶体业务方面,“年产7800万件5G通信终端用石英谐振器产业化”和“5G通信设备用小型化OCXO及专用IC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展顺利。 据了解,加入紫光国微之前,马道杰在通信运营商行业从业超过30年,他表示,“有信心将紫光国微打造成千亿元规模的世界级芯片企业”。
格力电器(000651)7月2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芯片研发领域已深耕多年,在2018年设立全资子公司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专注设计开发空调等家电的主控芯片和功率器件芯片,目前其设计开发的芯片已有数千万颗的使用量。
网易科技讯 7月23日消息, 联发科技今天宣布推出最新5G SoC――天玑720,进一步推动5G中端智能手机的普及。 目前,联发科技5G芯片包括可用于旗舰级5G智能手机的天玑1000系列,以及针对普及型5G中端移动设备的天玑800系列和700系列。 据介绍,最新发布的天玑720采用7nm制程,集成低功耗5G调制解调器。该芯片支持MediaTek 5G UltraSave省电技术,可根据网络环境及数据传输情况,动态调整调制解调器的工作模式,以延长电池续航。天玑720还集成了出色的多媒体、无线连接和影像功能。 天玑720为中端移动设备提供高速的5G体验,其特性包括:支持90Hz屏幕刷新率,通过联发科技MiraVision增强HDR10+视频画质,优化视频流的显示效果。支持多种视频优化功能,例如动态范围的重新映射;最高可支持6400万像素的摄像头,2000万+1600万像素双摄组合;集成语音唤醒(VoW)功能,可最大限度降低语音助理的待机功耗等等。 在性能方面,天玑720采用了八核CPU,包含两个主频为2GHz的Arm Cortex-A76大核,提高了应用的响应速度;天玑720还搭载了Arm Mali-G57 GPU、LPDDR4X内存和UFS 2.2闪存,实现更快的读写速度。 在5G方面,天玑720支持先进的5G通信技术,包括支持Sub-6GHz 频段的独立(SA)与非独立(NSA)组网,5G双载波聚合(2CC CA)、VoNR语音服务,以及5G和4G双卡双待。
7月22日,国内芯片龙头紫光展锐宣布,旗下春藤8908A芯片平台继在去年获得德国电信(下称“德电”)的有条件认证(ConditionalCertification)之后,于近日获得了德电的完全认证(FullCertification)。 据了解,通过了完全认证,意味着德国电信认可春藤8908A芯片平台已经完全支持GSMATS.34RadioPolicyManager特性,进而认可春藤8908A适用于大规模物联网项目的部署;同时也意味着在德电严谨的测试标准下,紫光展锐春藤8908A的产品成熟度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是紫光展锐在全球NB-IoT市场布局进程中实现的又一关键突破。 紫光展锐工业物联网副总裁鲜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只是有条件认证,德国电信对于芯片部署有严格数量限制。这次展锐获得了德电的完全认证则意味着展锐的芯片可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部署。” 据了解,德国电信作为欧洲主要电信运营商之一,很早就开始在物联网市场布局,为拓展物联网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2016年10月,德国电信激活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标准化的NB-IoT网络;2017年6月,德国电信第一个推出NB-IoT资费套餐;2018年6月,德国电信联合沃达丰完成了欧洲首次NB-IoT的国际漫游试验。 借助本次契机,紫光展锐将在哪些领域率先发力呢? 鲜苗对记者表示:“NB-IoT主要应用最成熟的是水表、电表之类的项目。我们芯片通过德电认证后,搭载我们芯片的模组进行德电认证也会加速,变得更容易。这样模组应用在水表电表之类的物联网终端上,在德电网络下,可以大规模部署。” 半导体研究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对记者表示:“选择智能水电表作为NB-IoT的典型,是在更细分的赛道里进行竞争,有利于规避容易引起制裁审核的红线。展锐提供核心芯片,更多是扮演了普适性更高的平台角色。” 顾文军进一步表示,同样是优秀的国产芯片企业,华为海思主要为自己高端机型提供芯片,“自产自销”的意味更重,而紫光展锐则选择的是打造开放性更高的芯片平台,给不同手机厂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 顾文军此处提及的芯片主要是指紫光展锐旗下除“春藤”之外另一大主打产品——虎贲芯片。目前虎贲芯片也已投入正式商用。4月20日,海信首款5G手机F50以2199元的售价正式登场。这款5G新机首发紫光展锐虎贲T7510处理器。据悉,紫光展锐虎贲T7510支持SA/NSA双模组网,支持N41/N78/N79等5G主流频段以及5G与4G的智能无缝切换。 事实上,本次获得完全认证的春藤8908A也已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取得不错成绩。作为一款超低功耗、超大容量、超强覆盖的NB-IoT芯片解决方案,采用40nm工艺,春藤8908A在定点场景和移动场景下的业务成功率、业务时延、功耗等关键性能上表现优异。频率范围覆盖690~2200MHz宽频段,可以适配全球主流运营商网络。在此前国内某运营商高达500万片的NB-IoT模组招标中,多家厂商基于春藤8908A开发的模组产品最终中标,取得了亮眼的市场成绩。 谈及对欧洲市场的部署,鲜苗告诉记者:“目前,紫光展锐NB-IoT系列产品及多款基于展锐NB-IoT芯片的模组产品,正在积极开展西班牙电信、印度RelianceJio,美洲电信Telcel等多家海外电信运营商的认证;预计在2020年内,紫光展锐将助力更多模组客户项目在海外市场加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