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三十五名符合证监会规定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新一代自主红外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晶圆级封装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面向新基建领域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扩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据外媒报道,台积电正加快研发极紫外(EUV)光刻机工艺,他们预计到明年年底,EUV光刻机的累计采购量将达到约55台。 根据光刻机制造商ASML年报,从2012年开始交付EUV光刻机开始,公司已经累计向客户交付了超过76台这种光刻机。今年8月举办的全球技术论坛期间,台积电曾透露,在目前全球在运行的极紫外光刻机中,台积电拥有约一半,芯片产能预计占全球的60%。 据此推算,台积电目前拥有的EUV光刻机数量在35~38台左右。 ASML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制造EUV光刻机的厂商,对于制造7nm以下制程的芯片至关重要。台积电所需要的光刻机,也就全部来自于该公司。 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现正加大光刻工艺的研发力度,预计到2021年年底,EUV光刻机的累计采购量将达到约55台。因此ASML到20221年累计交付的EUV光刻机数量可能会达到近百台。 相较之下,有消息称三星电子截至2021年采购EUV的数量累计不到25台。三星电子是台积电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竞争对手,目前正加速在5nm芯片量产上追赶台积电的脚步,3nm芯片工艺也预定于2022年实现量产。 外界人为台积电大量采购EUV光刻机,主要目的在于快速增加的满足客户订单。 外媒的报道显示,台积电3nm工艺准备了4波产能,其中首波产能中的大部分,将留给他们的大客户苹果。苹果是台积电的大客户。从2016年iPhone 7系列所搭载的A10芯片开始,苹果的A系列芯片就全部交由台积电独家代工。 今年6~8月期间还不断有消息称,受美国对华为“禁令”影响,联发科芯片需求暴增,紧急找台积电代工。预计2020Q1季度联发科订单量会达到1.2万片晶圆。不过消息未得到有关方面证实。 高通也据传向台积电追加了订单。 不过利好消息没有为台积电股价带来太大涨幅,9月29日台积电收涨1.13%报79.77美元。 而另一边,中国最大、全球营收排名第五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SMIC)料将迎来生产经营的困难时期。 9月27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以及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援引美国商务部9月25日的一封,称美国政府已对中芯国际实施出口限制,中芯国际的某些设备供应商现在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这一消息被视为美国加大“制裁”中芯国际的信号。如果“制裁”落地,势必对中芯国际的生产经营造成极大冲击。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进出口管理条例,使用美国技术和装备生产的的产品将受到管控。中芯国际作为芯片制造商将很难以获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同时,公司的芯片出口亦将需要获得美商务部的许可。 中芯国际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向荷兰ASML公司购买了用于生产7nm芯片的光刻机,但由于美国的多次干预无法到货。中芯国际在这批光刻机上,前后共花费了1.2亿美元和2年时间。 “信函副本”的消息一出,随即带来了股市的震荡。周一上午中芯国际H股以17.16元低开,较上一交易日暴跌7.6%,成交额7200万元。但随后股价逐渐震荡拉升,跌幅以已收窄至4%;A股则以4%的跌幅低开,并在早盘末尾扩大至6%。 芯片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如今尤为敏感,市场担心中芯国际将会成为下一个华为。 但其他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也在努力突破光刻机瓶颈。 9月29日消息,芯片制造商晶瑞股份早间公告称,为开展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机研发项目,公司拟通过Singtest Technology PTE.LTD.进口韩国SKHynix的ASML光刻机设备,总价款为1102.5万美元。 晶瑞股份同时披露,拟发行不超过5.5亿元可转债,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高端光刻胶研发项目、阳恒化工年产9万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半导体高级硫酸技改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截至早盘结束,晶瑞股份涨停报42.86元。但目前尚未有进一步消息证实晶瑞股份拟采购的是否为EUV光刻机。
>>股东大会议案悉数被否 皖通科技被追问实控人认定 皖通科技股东大会议案全部被否后,9月17日下午,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核实并说明相关股东对相关议案投否决或弃权票的具体原因,以及“公司认为仍不存在实控人的原因及合理性”。 >>阿里云“硬”菜上桌 “小蛮驴”“无影”亮相2020云栖大会 “我们不是在做一个技术,而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在未来,云不是靠封闭的系统来占领市场份额,一定是靠开放的系统取胜。有足够的规模和核心技术,比别人做到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就是云的核心能力。” >>紫光展锐推出全球首款 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 9月17日,紫光展锐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据介绍,该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采用Cat.1方案(类似低配版4G终端),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 >>港股再掀IPO热潮 新股首发市盈率水涨船高 经历8月的短暂沉寂后,港股新股市场在9月迎来新一轮热潮。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令港股热门新股首发市盈率抬升。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这主要与市场需求、二级市场走势等因素相关,如果市场继续保持火爆,热门新股会得到较高定价,尤其是一些受投资者欢迎的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其估值水平可能继续上升。 >>调低发行底价 第二批精选层上会企业“多管齐下”保发行 近期,新三板第二批精选层企业审议工作启动。9月14日,万通液压和数字人“上会”接受审议;18日,德众股份二次冲击精选层挂牌接受审议。诺思兰德和常辅股份正在“候场”,将于22日接受审议。
记者 沈怡然9月17日,一位华为手机经销商对记者表示,自9月15日美国禁令生效以来,华为手机在价、量上并未出现变化,但从9月1日开始,几乎所有搭载5G芯片的华为手机,拿货价都在上涨。截至目前,距离华为被断供已将近72个小时,华为的变化,正在牵动供应链企业的神经。 华为在全国约有3000-4000家经销商。该人士表示,涨价的手机主要搭载麒麟990和麒麟985芯片,整机的涨价幅度在300-400元之间,尽管目前波动并不剧烈,但对于经销商来说,通常单台手机利润仅有100元左右,所以大家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麒麟990和麒麟985芯片所搭载的产品几乎都是2020年新品,主要是华为Mate系列、P系列和荣耀系列中的高端手机。根据公开信息,这两款芯片是华为自主研发的具备5G能力的手机芯片,均采用台积电的7nm工艺。该人士称,手机之外的平板电脑产品也在涨价,主要是MatePad Pro系列,根据公开信息,该系列产品也具备5G能力,所搭载芯片以麒麟990为主。 按照区域大小划分,华为的经销商大约有4级,一级经销商直接对原厂,其他经销商逐级采购,并将涨价的成本,最终传导至大大小小的手机专卖店、零售店等。该人士表示,因今年手机业行情并不是很好,经销商仍然按需采购,但大部分企业选择提前采购,在9月15日之前已经拿到了足量的货。 华为被断供,源于美国关于华为的修订版禁令生效――自9月15日开始,所有非美国、但使用了美国技术的公司,必须申请到美国许可证后,才能使用美国的技术和工具,向华为供应产品。芯片作为手机中的高价值零部件,可替代性很低,在断供风波中首当其冲,而受断供波及的绝不仅仅是芯片环节。根据2018年底数据,华为共有92家核心供应商,只要这些供应商采用美国技术,现在都无法供应华为。 一家处于华为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对记者表示,禁令生效之后,公司已经无法拿到华为的订单,华为在公司营收中占一定比例,当下公司的业务正进入一个空档期,不得不转向其他品类的生产,以寻求其他客户。 台积电、中芯国际、联发科、紫光展锐、三星电子、SK海力士这些芯片公司,只要尚未取得美国相关许可,都无法与华为合作。而芯片是一个全球分工明确而彻底的行业,这些供应链公司自身向全球采购,并和华为形成长期紧密的联系。 华为供应链中,一些非美系的公司正密集表态。9月15日,中国大陆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公开表示,已依照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8月28日,中国台湾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也表示正在向美方作出申请,力争继续供货华为。目前全球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是华为5G芯片的主要代工厂,而该公司早在6月就表示禁令生效后将无法供应华为。 对于华为供应链中的韩系公司,韩国最大电子企业三星电子和韩国存储芯片大厂SK海力士,记者就禁令生效后的应对措施进行询问,截至发稿,两家公司对此未予置评。 供应链中,一些美系公司已经表达了将遵循美国规则的立场。9月2日,美系存储芯片大厂美光科技向记者表示,只要美国不更改或者延长最后期限,公司对华为的芯片供应基本上都要停止。9月3日,英特尔对记者表示,会继续遵守美国政府的出口法规,包括BIS(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实体名单所施加的要求,华为是公司的客户,现在公司会继续与BIS协作,以确保公司有必要的批准才能继续按照美国出口管制进行供应。 9月15日有消息称,华为采用包机形式在断供日之前运回1.2亿颗芯片,目前华为未对该消息进行证实。而上述华为经销商表示,该消息正向供应链传递一个积极的信号,若该消息属实,至少未来一段时间的手机供给是有保障的。
外卖骑手们穿梭于大街小巷,接单、导航、电话等基本都要通过操作手机来实现,给交通和骑手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致力于用科技服务人民,解放骑手的手眼,紫光展锐于9月17日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 据紫光展锐介绍,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是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实验数据显示,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紫光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的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高达50%。 另外,方案的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了开发及部署成本。据测算,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这将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头盔部署,保护更多劳动者的安全。 据悉,搭载紫光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的智能头盔可实现六大功能:一是高可靠高安全。紫光展锐核心平台已与全球近200家运营商开展了场测,全球连接无阻,基于工业级的方案设计使智能头盔抗水浸、耐高低温,抗撞击,适用于恶劣环境。二是可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定位精确到车道。三是内置AI语音助手,可自动识别场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功能控制等操作,即使在复杂场景下也可实现语音指令的稳定识别、处理和交互。第四,可实现AI车道的监测。通过摄像头与AI算法的融合,实时识别车道,通过头盔上植入的摄像头,360度全方位覆盖监测周边的车辆及行人,减少盲点区域,实现即时语音提醒。第五,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可实现包括骑手姿势行为和身体状况在内的全方位监测。第六,通过低功耗设计,性能与功耗达到平衡,可实现最长7天续航,且仅比普通头盔增加一枚鸡蛋的重量,佩戴舒适。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
9月17日,紫光展锐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据介绍,该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采用Cat.1方案(类似低配版4G终端),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 解放外卖骑手的手和眼,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是该款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最大亮点。紫光展锐产品总监李鹏介绍,该方案采用AI视觉辅助及智能语音技术,搭载公司芯片的头盔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控制等功能,骑手无需操作手机,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凭借其在通信领域的优势,该解决方案可解决骑手手机型号不统一带来的定位差异问题。方案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可定位到车道,大幅优化骑手的路径,从而节省配送时间。 该解决方案还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紫光展锐测试数据显示,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50%。成本方面,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功耗续航性能方面,搭载展锐芯片的智能头盔标准版本基本可以维持3天的续航(3天充电1次),普及版的续航能力高达7天。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据悉,搭载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头盔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小范围试用。 作为全球仅有的5家5G基带芯片供应商之一,紫光展锐正谋划科创板上市,pre-IPO轮的投前估值约500亿元。今年上半年,紫光展锐完成上市前的股权重组,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诸暨闻名泉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合计增资50亿元。另外,上海国盛(通过旗下国盛资本)、三峡资本也通过受让老股,成为紫光展锐的股东。
9月17日,紫光展锐正式推出全球首款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据介绍,该芯片级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将蓝牙、Wi-Fi、LTE、GPS、AI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平台上,采用Cat.1方案(类似低配版4G终端),用一颗芯片实现智能头盔的核心功能。 解放外卖骑手的手和眼,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是该款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最大亮点。紫光展锐产品总监李鹏介绍,该方案采用AI视觉辅助及智能语音技术,搭载公司芯片的头盔可实现系列播报、提醒、引导、上报、控制等功能,骑手无需操作手机,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凭借其在通信领域的优势,该解决方案可解决骑手手机型号不统一带来的定位差异问题。方案提供亚米级定位精度,可定位到车道,大幅优化骑手的路径,从而节省配送时间。 该解决方案还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等优势。紫光展锐测试数据显示,结合优化设计的算法,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在底层硬件上实现连接更稳定、算法更精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通讯连接稳定性较市面同档位非芯片级方案提升50%。成本方面,高集成度能有效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采用展锐芯片级解决方案,智能头盔综合成本将较非芯片级方案降低30%。功耗续航性能方面,搭载展锐芯片的智能头盔标准版本基本可以维持3天的续航(3天充电1次),普及版的续航能力高达7天。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紫光展锐推出了普及版、标准版、旗舰版三大档位差异化解决方案。据悉,搭载展锐智能头盔解决方案的头盔产品预计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小范围试用。 作为全球仅有的5家5G基带芯片供应商之一,紫光展锐正谋划科创板上市,pre-IPO轮的投前估值约500亿元。今年上半年,紫光展锐完成上市前的股权重组,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诸暨闻名泉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合计增资50亿元。另外,上海国盛(通过旗下国盛资本)、三峡资本也通过受让老股,成为紫光展锐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