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牛熊是如何炼成的 从王明旭的履历来看,他是一位实战经验丰富的选手,任职机构有券商、保险资管、公募基金,工作经历中既有多年买方、卖方的策略研究经验,又有绝对收益、相对收益资金管理经验。其中,近十年的绝对收益投资经历,让他十分重视风险控制,强调投资的安全边际。 2005年正是A股熊市末期,王明旭入行的第一份工作是东北证券研究所的宏观策略研究员。“我入行之初就目睹了上证指数从1300点下跌至998点,我记得很清楚,几家顶尖券商在那轮熊市中陆续倒闭或被收购托管。这是市场给一名懵懂新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不过,真正让王明旭建立起偏谨慎的投资风格,是随后长达近十年的绝对收益资金管理经历。2007年他加入生命人寿资管中心,开始负责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生命人寿的投连账户、股票账户,同时也负责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2009年,他重回卖方策略研究岗位,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出任首席策略分析师。2011年,他加盟兴全基金,并一直从事基金专户投资至2018年年中。 “管理绝对收益基金,要求基金经理在牛市中尽量跟上市场,在熊市中最好不要发生亏损。可能是做了比较久的绝对收益投资,我坚定认为,在市场起伏中活下来,比博取短期更高的收益率更为重要。”王明旭表示。 2016年的市场下跌尤其是年初的熔断行情,曾经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这个市场总会在某个时刻给你留下深刻的教训,我们始终还是要对市场保持足够的敬畏。” 事后回顾起那一年的感受,王明旭说:“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在他看来,职业投资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每次犯错。成功往往具有很多偶然因素,而大部分失败都有必然的原因,可能是方法上的疏漏,也有可能是性格上的缺陷。如果一次危机或者一次重大挫折,没有导致职业生涯终结,那就是一次绝佳的反思机会,正是弥补之前被忽略的缺陷的时候。 延续了这种偏谨慎的投资风格,2018年切换到公募赛道之后,王明旭依旧十分重视对于基金净值波动和回撤的控制。体现在组合管理上,他希望以均衡的行业配置获得更强的稳定性;体现在个股选择上,他则更为偏爱下行风险可控的品种。 “我买入一只股票,首先考虑的不是它未来会上涨多少,而是它下跌空间有多大。”王明旭说,“如果一只股票未来下跌极限是10%,而上涨空间是50%,另一只股票有可能跌50%,但能涨2-3倍,我一定会买前者。”他给出的理由是前者的“安全边际更高”、“回报确定性更具优势”。 橡树资本的霍华德·马克斯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投资界有老投资者,有胆大投资者,但是没有又老又胆大的投资者。”作为经历过数轮牛熊周期的选手,王明旭无疑是风格保守的投资人。一家保险机构对他的评价是:“风格稳定,相比沪深300指数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风险防范意识强,市场调整时净值波动较小。” 加盟广发基金之后,王明旭的代表作品是广发内需增长混合。银河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2月25日,广发内需增长混合最近两年的收益率为183.79%,在60只同类基金(股票上下限为30%-80%的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第一。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65.95%。 凭借着稳定的均衡价值型风格、持续跑赢沪深300的表现,王明旭由此成为机构偏爱的基金经理之一。广发内需增长基金中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中,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为61.26%,而在2018年年中,这一数据仅为1.46%。 有着近10年绝对收益管理经验的王明旭,在投资上有其独到之处:他认同格雷厄姆,将安全边际放在首位;他不刻意追求要做“时间的朋友”,注重持仓股票的风险收益比;他无意追逐短期炫目的业绩,而是希望通过均衡配置,力求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获得稳定超额收益。 敬畏、耐心、谨慎是这位从业达到16年之久的“老司基”时常提起的关键词。“先求不败而后求胜”的思路似乎已经融入进了他的血液里。 “我相信好公司,也强调安全边际。”在王明旭看来,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护城河”不在于投资方法论,而在于价值观。在基金净值曲线背后,是基金经理信托责任以及思维方式的折射,反映了基金经理内心真正相信的东西。 长期价值与短期趋势有机结合 投资哲学是基金经理们在投资中自我定位的最佳工具,这往往是他们在长期实战中反复思考和总结之后的沉淀。 在历经十六年市场跌宕起伏之后,王明旭将其对价值投资的理解高度凝结为三个关键词:“好公司、好价格、耐心等待。”在他的框架中,“好公司”的定义是市值规模大、盈利增速稳定、“护城河”深厚的龙头企业。 “我比较喜欢业绩能见度高的公司。”王明旭表示,好公司的业绩是竞争优势、精细管理和治理结构的综合体现,而非一连串随机事件的产物。真正值得投资的好公司,都是业绩能够持续且相对容易预测的公司。对于业绩难以预期的公司,或者自己不易把握的公司,会采取回避的态度。 谈到“好价格”,王明旭表示,自己倾向于选择那些估值有“锚”的标的,这样能够更好地判断其价格是处于低估还是高估状态。比如,银行股多数时候在0.7-1.8倍PB之间波动;白酒股的动态PE多数时候在20-35倍之间。 对于价值投资三要素中的“耐心持有”,王明旭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价值投资中最重要的变量就是时间,一方面是等待买入的时间;另一方面是持有的时间。需要将耐心贯穿于投资的全过程。” 王明旭介绍,市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市场被阶段性高估或低估的时间长度可能会远远超出预期。一方面,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目标公司的合适价格,在最佳击球区出现前不要轻易挥杆;另一方面,很多伟大的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遭遇重重波折,持有过程中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念。 查阅广发内需增长的定期报告可以发现,其重仓股多是符合上述特征耳熟能详的白马股,比如中国中免、美的集团、贵州茅台等消费品种,以及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板块中的优质公司。 在这些品种之外,王明旭的组合中也会阶段性出现一些景气度处于上行区间的公司。比如,2018年四季度,他判断生猪养殖行业的景气度将大幅走高,于是果断重配这一板块,为组合净值贡献了显著的超额收益。2019年三季度末,他预判新能源汽车上游的两个细分行业——钴和锂在供给收缩、需求有望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或走出一轮长周期的底部反转,及时增加了钴和锂的配置。今年三季度,他的组合则出现了供给侧出清的面板等品种。 “王明旭的‘打法’是以大消费+大金融为底仓,阶段性配置景气向上的行业增加弹性。”第三方基金研究人员评价称,广发内需增长所体现的组合特征是“长期价值与短期趋势的有机结合”。“长期价值”是指以价值白马龙头作为核心底仓,获取超越基准的长期Alpha。“短期趋势”则是自上而下精选出景气明确向上的行业进行阶段性超配,为组合增厚收益。 净值曲线是价值观的副产品 查理·芒格说过:“成功的投资只是我们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王明旭颇为认同这句话,他一直以来都强调“基金净值曲线背后,折射的是基金经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有的胜利最终都是来自于价值观的胜利”。 “公募基金经理有两件事情始终暴露在阳光下,一是净值曲线,二是重仓股。净值曲线波动的幅度、每个季度的重仓股是否频繁变动,都呈现出基金经理是何种性格的人、喜欢赚什么样的钱、立志成为什么样的选手。”王明旭认为,对于职业投资者而言,如何选行业、看公司都属于基本素养范畴。基金经理最重要的“护城河”,不在于投资方法论,而是价值观。 因此,有别于其他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多侧重对于投研方法的讨论,王明旭更愿意用较长的篇幅来谈投资实务以外的感悟。例如,他认为,投资者在选择公募基金时,除了基金净值曲线、组合持仓外,还有两个因素需要着重关注:一是基金经理的责任心,二是投资价值观。 “基金经理的生活可以用007来形容,24小时待命。A股收市了,美股、欧股又开市了。虽然我们不一定是坐在电脑前看盘、看报告,但脑子里时刻记挂着自己的组合,思考投资逻辑,考虑如何应对。”王明旭略带着开玩笑的口吻说,如果组合持有原油、铜等,半夜醒来都会忍不住去看一下国际报价。 正如圈内人常说的一句话:“投资是认知能力的变现。”在王明旭看来,基金组合是基金经理价值观的映射,价值观没有高低之分,但却是基金经理一切投资决策的原点。“你内心相信什么,希望成为什么样的选手,是否知行合一,最终都会决定你的投资行为。” “有人相信收益来自于好公司,就会选择伴随优秀公司一同成长;有人坚信自己的交易能力超出市场平均水平,投资行为更偏博弈。无论如何,你一定要相信点什么,否则很难长期获取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而我相信优秀公司不断成长的力量,相信周期轮回的力量,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 在价值投资盛行的当下,很多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偏向巴菲特,强调“护城河”、强调增长质量。与此不同的是,王明旭的风格更偏向格雷厄姆,他相信“好公司”,但也强调“安全边际”。 “一笔能让自己夜夜安眠的投资,一方面来自于投资标的,另一方面来自于有安全边际的买入价格。”王明旭说,他喜欢相对可控的品种,相比股价上涨的“弹性”,他更注重回报的“确定性”。因而,他在买入一只股票前会对安全边际进行全方位考虑,包括增长质量、估值高低、治理结构、垄断优势、“护城河”厚度等等。 正如基金持仓所体现出来的稳健、均衡,生活中的王明旭阳光、随和,对人充满善意,他在直播时推荐的书是《山茶文具店》这种温暖治愈风格的作品。 “我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性格中没有那么多锋芒。关于投资目标,我追求的理想状态是:稳中求进,不疾而速。”王明旭说,他希望自己管理的基金,短期内可能表现不是特别突出,但拉长时间来看,能以较小的波动走出一条稳步向上的曲线。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据浙江广电总台《1818黄金眼》栏目近日报道,杭州一家中介的龚经理反映,今年7月31号那天,他带客户去美地长粼府别墅售楼处,之后客户买下来了两处叠排的下叠,但开发商拒绝给中介提成。 “本来提成按照合同签的是0.6%,这个客户买了两套,自己买一套,给她女儿一套,总共价值1000多万,买了下面的底排,中介费算下来6万来块钱”,中介龚经理表示。 中介的龚经理出示了新希望地产营销中心营销到访确认单,确认单显示,带客的时间是7月31号下午3点左右,上面有客户方女士,开发商询客岗钱某确认,和开发商置业股份严某某的签名确认。 记者陪龚经理来到新希望长粼府售楼处。保安认出了龚经理后,四名保安手拉手围成人墙拦住了他们,记者想进去核实相关情况,也同样被拦在了外面。 “反正你跟策划联系,策划说可以新闻采访才行,你跟他联系,跟我们说没用”,保安表示。但是记者询问该跟哪个策划联系,保安说,“我们也没有策划的联系方式”。 龚经理说他只有开发商置业顾问严某某的微信,当场通过微信通话联系对方,但对方不接。 在之前双方的微信语音沟通中,严某某是这样说的:“我后台查的时候,通过人脸识别查出来,这个客户是早于你带客那天的,所以客户就好像不能算给你们的,是这个样子”。 “这个我可以保证,他们是有监控的,7月31号之前,如果客户来过,这个单子我绝对不会要的”,龚经理表示。 开发商认为,购房者方女士在龚经理带看之前,自行到过售楼处,因此不算是龚经理带看的客户,所以就不能算提成。 现场龚经理联系了购房者方女士。“开发商正常应该给龚经理意向金的,因为他不介绍我去长粼府,我根本不知道在哪儿,第一次去是他带我去的,也是他跟我介绍长粼府的”,方女士说。 经记者询问,方女士再次表示,在龚经理带来之前,自己没有来过,“百分之百没来过”,目前房子都买下来了,网签都签过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真的、很无奈,没有办法的,我们没有办法来微幅自己的权益。钱在他们手上,他们说认,给你就给你,不给真的一点办法没有”,龚经理说。 售楼处的保安始终不让龚经理进去,同时也不肯告知记者到底应该联系谁,来对接采访的事。 龚经理表示,下一步他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以来已出现25只业绩翻番的“翻倍基”。有趣的是,这25只“翻倍基”并非人们心目中的“大盘基”,规模普遍较小,最低的甚至不到4亿元。 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潜藏着公募基金行业默认的“套路”:即倾力打造“明星基金”,然后借“明星基金”的业绩吸引流量,在热度高的时候,通过持续营销或新发基金的模式迅速扩张规模。 捧小基金做业绩“明星” 不止一位市场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风格切换迅速,热点快速轮动,小规模基金经理易借助灵活性追逐市场热点,而大规模基金管理人更倾向稳健。从调仓角度看,自然是规模较小的基金跑得更快。” 有业内人士猜测,过去两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明显,不少股民转变成基民;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净值化、债券市场走熊,不少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人也转变了传统思维,开始投资基金,新资金源源不断进入公募基金的水池中。在不少基金公司看来,只要向外界多展示业绩,自然就有大量“活水”涌入。 某基金销售渠道负责人承认,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电商平台,渠道方越来越朝着绩优基金倾斜。现实中,很多爆款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出现爆款产品之前,其所管理的规模其实也不大。因此,捧小基金做业绩“明星”,借流量做规模,已经成为基金公司可以复制的“成功路径”。 规模和业绩能否两全 基金市场里,常能听到一句话——“规模是业绩的杀手”,是指一只基金在规模大幅增长之后,业绩反而不如之前。 基金经理的规模半径如何定义?规模一定是业绩的敌人吗? 一位公募内部人士李先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一方面是公募基金投资存在限制,另一方面是调仓和追求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实事求是地讲,管理规模过大,的确会对基金经理的管理操作带来挑战。” “但是,风格和策略是决定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半径最重要的因素。不同风格和策略的基金经理管理半径是完全不同的。”李先生称:“比如,对于行业配置型选手来说,追求行业的阿尔法,自上而下选行业和赛道,这样就能有整个板块去承接基金经理的大额资金,因此这类选手的管理规模半径就会比较大。对于自下而上选股型选手来说,不一定能选到市值较大、资金容量较大的好股票,因此可能会影响其管理半径。” 此外,在他看来,市场更加有效且好公司越来越多,能够承载大规模基金的标的也将更多。大规模基金的管理,不仅体现着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更是一家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投研团队的系统支持。只有公司综合实力得到提升,才能为大规模基金的管理提供智力、资源、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否则百亿级规模也无法持续。
10月16日晚间,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泰康保险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进行了一场关于“后疫情时代的资产配置”的视频直播。 “资产配置最核心之处在于股权和债权的比例关系。” 段国圣表示,债权和股权是企业融资的两个极端,通常来说,股权承担更大的风险,股权的长期收益率高于债权。美国过去200年间,权益资产的实际年化收益率是6.6%,约为债权的1.8倍。 段国圣表示,我国股票市场总体处于初级阶段,波动性比发达国家市场波动性更高。长期投资是有效地控制权益风险的一个手段。随着投资期限的拉长,权益风险会逐步降低。 “构建分散化的权益性资产组合是提升权益仓位的重要途径。不要全部放在股票里面,即使在股票里面也要放到不同的市场。”段国圣举例说,CPPIB(加拿大养老基金)权益资产占比超过80%,股票资产占比只有33%。 他表示,权益资产具有品种多元性效应。当股票市场出现激荡风险的时候,非上市股权通常超额收益率很强;当股票市场暴跌的时候,非上市股权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 同时,段国圣还建议,在权益内部做品种分散化之外,这些内部品种之间关联度也应下降。他举例说,虽然A股跟港股是两个品种,但是短期来看二者分散程度不够高,如果港股跌了,A股跌的概率也很大。 “当拉长投资期限后,A股和港股的相关性便会降低。” 段国圣说,拉长投资期限,不仅能降低单个品种的波动性,还降低了不同的权益类资产间的相关性。 “我个人不太鼓励个人投资者炒股票,除非你是专业人士、也有很强大的研究能力。”段国圣认为,个人投资者应该把钱委托给机构投资者。一方面,应该选择好的资产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要在好的机构里选择好的投资经理。 什么是好的投资经理?段国圣表示,投资经理是有风格特征的。他举例说,今年是成长股的行情,有些投资经理的成长股可能做得比较好,但价值型投资经理的业绩可能一般。他又举例道,2007年和2009年的市场风格很像,2007年做得好的投资经理,在2009年做得好的概率非常大。 “但是市场风格特征也会变化,去年的风格特征和今年的风格特征不一样,因此去年做得好的投资经理今年不一定做得好。”段国圣表示,通过研究发现,市场上的投资经理风格特征各异:有些人适合在牛市,有些人适合在熊市,有些人适合在振荡市;有些人适合大盘股,有些人适合小盘股,有些人适合价值股,有些人适合成长股。 “如果你自己有一定能力判断,或者根据一些机构的特征,觉得今年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你最好买这一类投资经理管理的产品。”段国圣表示,也有一部分投资经理没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在各种市场里业绩都较好,也是可以考虑的。(常佩琦)
红周刊 记者 | 张桔 国庆长假过后,总部位于北京的方正富邦基金在上周五连续发布三份公告,其中,方正富邦新兴成长聘任了前新华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崔建波,而方正富邦信泓则解聘了基金经理符健,留下基金经理闻晨雨独自管理该基金。10月12日,该公司再发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方伟宁离任方正富邦新兴成长和方正富邦科技创新的基金经理岗位。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崔建波从9月份开始出任方正富邦的首席投资官和权益投资部总经理,业内普遍对其重整基金经理团队存有一定心理预期。从上述几份公告涉及的主角方伟宁来看,截至卸任,其在基金经理岗位任职并未满两年,所管理过的方正富邦三只产品,最好的任职回报仅约为38.20%。 在如此一系列变更背后,《红周刊》记者发现问题的根源或许还是出在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不佳、规模袖珍上。在崔建波的加盟下,方正富邦或许会对主动权益阵营中的一众产品重新“排兵布阵”。 方正富邦主动权益类基金悉数“迷你化生存” 年内业绩、排名表现惨淡 Wind资讯数据表明,目前方正富邦基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了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方正富邦天恒、方正富邦创新动力、方正富邦天睿灵活配置、方正富邦天璇灵活配置、方正富邦红利精选、方正富邦科技创新、方正富邦天鑫8只基金,均分为A、C两类份额。将八只产品各自的两类份额规模合并看,该公司的所有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皆很袖珍,如方正富邦天鑫的两类份额的合计规模仅约为0.16亿元,而若进一步将两类份额拆分计算,即便是规模暂居首位的方正富邦新兴成长A也仅有1.68亿份。 在存续的八只权益产品中, 《红周刊》记者发现有三只基金是今年年内新成立的:首先是今年1月20日成立的方正富邦天璇,该基金两类份额合计仅为0.90亿份;一天之后,方正富邦科技创新也正式募集成立, 该基金两类份额最新合计约为0.67亿份;8月28日,方正富邦新兴成长宣布成立,该基金的两类份额合计约为2.37亿份,踩线达标。方正富邦新兴成长目前刚刚打开申购不久,公司就火速增加了明星基金经理崔建波, 这很可能是公司担心新品规模迅速走向迷你。 在上述主动权益类产品中,我们以此次公告涉及的方正富邦信泓为例进行分析,该基金成立于去年的7月26日,符健是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同年11月初,闻晨雨也加入了管理行列,产品成立迄今恰好披露过四份基金季报。 《红周刊》记者查阅四份季报发现, 今年二季报与此前的三份季报重仓风格截然不同。资料显示,从去年三季报到今年的一季报, 该基金所重仓的品种主要为沪深300蓝筹标的,特别是银行股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去年三季报时,兴业、招行等银行股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一季报时,招行、兴业、工行三只银行股和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信证券三只非银金融股也赫然在列。但是到了今年第二季度,该基金的投资风格发生了彻底转变,科技股成为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主流,而此前一直被重仓的金融股则彻底退出了重仓股行列。从结果来看,新变化并未带来新气象,不仅当季的重仓股没有一只实现年内翻番,且重仓股北信源、东方通、华宇软件年内涨幅还为负值。 《红周刊》记者猜测,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很有可能是觉的蓝筹涨幅有限而转换思路在科技股上放手一搏,但遗憾的是所选标的并非科技股龙头品种,同时介入时间点或许也并非最佳。截至10月9日收盘, 方正富邦信泓A的年内涨幅仅为12.4%,在同类1900只基金中仅排名第1506位。 除去方正富邦信泓外,上述提到的其余7只主动权益基金年内的涨幅和排名也平平:三只今年新成立的基金暂时没有年内排名,而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年内的净值增长率约为21.08%,在同类990只基金中排在第908位;方正富邦红利精选净值增长率达到36.55%,在990只基金中排名第687位。而作为灵活型基金,方正富邦天鑫的净值增长率仅为14.72%,方正富邦天睿的净值增长率也仅约为29.66%(方正富邦科技创新由于成立于今年的1月份,不足一年没有同类排名)。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阵营“独木难支” 离任基金经理业绩不佳或因管理时间太短 某种程度上或许也是意识到了自身权益类产品的实力薄弱,方正富邦基金下半年一招举措让业内侧目:原新华基金副总经理、明星基金经理崔建波入职方正富邦,出任首席投资官兼权益投资总经理。Wind资讯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新华基金在内地公募基金中的排名是第70位,而方正富邦基金在内地公募基金中的排名则为第81位,单纯从公司的实力对比看,崔建波实际上是选择了“低一档次”的平台。 天天基金网的数据显示,崔建波目前的基金经理岗位任职年限已超过10年。在昔日新华基金任职期间,他曾管理过新华优选消费、新华趋势领航、新华鑫益灵活配置,任职回报均超过200%,可遗憾的是,产品规模没有和业绩成正比,从上半年末规模来看,其管理过的产品中规模最大的新华趋势领航规模仅约为9.53亿元。从该基金成立以来的规模变化看,产品自2018年以来的规模一直在10亿元之下。换句话说,崔建波仍缺乏管理大规模基金的足够经验,未来即便在方正富邦带出一只爆款产品,但对于崔建波来说,如何管好这只产品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与崔建波在新华时的场景类似,方正富邦目前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团队也是星光黯淡,在任的基金经理和崔建波的实力差距不小。首先是任职经验上的差距,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目前公司的权益基金经理团队成员有符健、吴昊、李长桥、闻晨雨四人,其中符健的基金经理岗位任职年限约为2年零109天,挂帅多只产品的吴昊的岗位任职年限为2年零109天,而李长桥和闻晨雨的岗位任职年限则不到1年。其次从任职回报来看,虽然吴昊的最佳任职回报已实现翻番,但是这是他在一只ETF身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他所掌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任职回报最好的方正富邦红利精选约为60%。大概率上,崔建波接下来很可能会利用其个人的影响力,为方正富邦进一步招徕人才。 至于此次人员变更中的主角方伟宁,《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他实际是从2018年11月底才走上基金经理工作岗位的,虽然其在公司管理过的基金产品有三只,但管理的科技创新和新兴成长的时间却分别仅为265天和45天,而不长的管理时间或许让其投资理念没有得到足够的施展机会。以其管理时间相对最长(1年零104天)的方正富邦红利精选混合A为例,该基金在2019年、2020年迄今皆表现不佳,去年全年的净值回报率仅为15.19%,在同类717只基金中排在第694位,而今年迄今的净值增长率也不过是35.50%,在990只基金中排名第688位。 从基金的重仓股来看, 作为一只红利基金,该产品可谓是恪守基金契约选股,从基金二季报来看,《红周刊》记者发现基金经理虽然所选的标的基本为恒瑞医药、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伊利股份等白马蓝筹,但这类标的显然不是今年二级市场的主流板块,特别是兴业银行、中国平安,至今年内表现仍然有小幅下跌。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方伟宁此前的两只基金分别与吴昊和符健搭档,而这两只基金的风格则是迥然不同:红利精选基金重配沪深300蓝筹,但科技创新则是主打科技成长风格。方伟宁的第三只基金新兴成长原本是其独自挂帅,该基金风格似乎趋近于科技创新这只产品,但可惜的是,其最终独挑大梁的时间定格在45天。 如是看来,方正富邦对于新基金经理似乎应该多一些包容,至少应该让它们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此外,坐拥公募老将崔建波后,公司是走个人英雄主义的路线还是着力打造实力团队,这或许是接下来的看点。 附表 部分方正富邦旗下权益类基金情况一览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红刊招聘季 正式启动!】 金九银十,你是否在寻求一份干货满满的优质offer?是否在寻求一个能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 证券市场红周刊诚招证券新闻记者、高级推广运营,邀你一同深入价值投资领域,与投资大师面对面!详情可私信聊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国际环境纷繁复杂的新形势下,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于近日举行上海峰会,围绕“全球经济复苏与金融业合作”的主题展开中外对话与交流。多位政府和监管部门高层领导、国际组织代表、近百家外资和中资领先金融机构负责人出席峰会,共同就后疫情时期如何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及应对金融业面临的挑战,通过深化全球金融业融合推动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分享了真知灼见。 平安资管董事长万放认为,保险资金投资的特点是规模大、久期长、风险厌恶。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货币宽松,叠加疫情影响背景下,国家财政更加发力、货币更加宽松,作为直接融资的债性投资对保险资金投资越来越难。因此,应该在监管层面有限度、有方向地放开控制权投资的限制,为保险资金投资赋能。 以下为发言全文 平安资管董事长万放 看未来2~3年,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中美战略冲突、疫情演变及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加杠杆带来的副作用三个变量。 关于资管行业的趋势,我谈两点思考。 第一,金融科技对资管行业的赋能。 二三十年前的美国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市场的有效性不足。在这种环境下,基金经理的勤奋努力可以创造巨大的α,目前中国市场正处于这个时期,而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基金经理的需求就是系统的要求,系统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等来辅助基金经理投资,系统是围绕基金经理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一,随着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产生和流通变得越来越迅速、及时、准确;其二,信息获取越来越公开、透明、容易;其三,监管加强打击内幕信息;其四,计算能力和AI技术的加强与赋能,导致系统经验的积累和迭代变得越来越快、能力越来越强。在美国的今天以及中国的未来,基金经理越来越依赖系统的赋能,这个趋势就是基金经理围绕系统转。过去一个基金经理的离职可能带来业绩60%~70%的流失,而未来基金经理的流失只可能带来业绩的30%~40%的流失。下一步,资产管理公司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把系统的能力由原来只To B转变为既 To B 也 To C,对个人开放部分投资辅助能力。 第二,监管对保险资金投资的赋能。 保险资金投资的特点是规模大、久期长、风险厌恶。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货币宽松,叠加疫情影响背景下,国家财政更加发力、货币更加宽松,这带来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保险资金投资的很多央企、国企和地方平台公司等交易对手在负债端不要钱,因此,作为直接融资的债性投资对保险资金投资越来越难。 如果保险资金投资的债性投资面临挑战,那转为夹层甚至股权投资就变成别无选择,但是做夹层,甚至做8~10年的股权投资,我们会面临一个重要挑战:过往,我们主要做财务投资,也就是别人拥有控制权,我们只是小股东,随波逐流,但如果我们要做巨量的8~10年,甚至是15年的长期投资,比如基建、医院、公租房、养老等投资,不掌握控制权就变得不确定性很大,风险无法锁定,但过往监管政策对于控制权投资是可以加以限制的,这无疑压缩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能力和投资范围。因此,我希望在监管层面有限度、有方向地放开控制权投资的限制,为保险资金投资赋能。
中国公募基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资产管理规模接近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但是,过去十年,货币类与债券类基金规模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3%和38%,普通股票型公募基金年复合增长率却不足1%。与此同时,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从2010年的14万亿成长到60万亿元。中国市场的资产配置发生了根本的模式变化:虽然公募基金对股票的配置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公募基金资产配置的18%,但其他形式的基金和投资渠道吸收了新增的大部分股票和债券。同时,中国的资产配置从十多年前大部分的股票配置,到现在货币和债券配置,体现了投资配置的多元化。 市场共识往往认为公募基金经理并不为投资者增值。然而,债券公募基金规模爆发的时间点,也就是资产配置从单一的股票配置到加入债券和货币的多元化配置的模式转变,恰恰也发生在2013年“钱荒”前后中国长端国债利率系统性下降之时。当然,这种资产配置的模式变化有可能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但我们更相信是基金经理抓住趋势主动改变资产配置决定的结果。又或者是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结果:基金经理越买,利率越下行;于是基金业绩越好,规模越大。 我们还发现公募偏股型基金经理的业绩大小年相间:一个大年,也就是80%以上的基金经理跑赢基准指数的年份,往往跟随着一个小年,这时只有约20%的经理能够跑赢基准指数。2019年和2020年是两个非常不寻常的年份。这两年都是基金经理的大年——这是过去十年以来的首次。虽然我们为基金经理这两年的优秀成绩点赞,但是这个历史性的异象也增加了明年获得超额回报的难度和市场回报均值回归的概率。 就在资产配置发生模式转换的2013年,偏股型基金经理回报差异化也突然增大,同时出现了模式的转变。从这一年开始,这类型的基金经理最好和最差的回报距离增大,并从此以后最好的基金经理持续地保持着和最差的基金经理回报的差别。即便是在行业最艰难的2018年市场出现几乎全年持续的下行,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还是跑赢了基准指数30%,并大幅超越了最差的经理的回报80%。2013年开始的配置模式的变化,以及创业板开始更广泛的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让基金经理有更多的渠道为投资者增值。 当前,基金的仓位配置更多地集中在成长型股票和大市值股票,因此市场共识也在诟病基金抱团白马和成长。然而,以最近两年基金优秀的表现来看,这些配置决定无可厚非。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配置决策。如前所述,出现连续两年绝大部分基金跑赢基准指数的现象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未来出现均值回归的概率在增大。换句话说,市场中好股票的估值已经被买起来了,仓位也很集中。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出现非常好的回报的概率在减小。而市场中这几年鲜有人问津的价值股回归的概率也在相应地增大。我们在此前的报告里已经几次讨论了价值股最终的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