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搜狐财经特邀公募基金明星经理,推出“新年特辑”,恭祝搜狐财经的网友牛年万事如意! 易方达基金中概互联基金经理 范冰: 祝各位搜狐财经的网友新年快乐!新春到来之际,祝大家牛年大吉,“牛”转乾坤! 范冰,商学硕士,易方达指数投资部高级基金经理。加入易方达之前在贝莱德担任亚太区股票指数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类型包含 ETF及指数专户,投资地域涵盖A股、港股、美股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投资策略包含传统被动跟踪、smart beta及ESG策略。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易方达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万亿元,是国内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客户包括个人投资者及央行、主权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大型金融机构等境内外各类机构投资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月1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地区部分股份行上调了个人经营贷贷款利率,搜狐财经致电了部分股份行进行求证。 兴业银行北京昌平区一支行个贷客户经理告诉搜狐财经,目前该行已确认将上调经营贷利率,但正式文件尚未下发。 “上调后的一年期个人经营贷利率预计在4.15%-4.2%左右,三年期为4.7%左右,五年以上为5.6%左右,基本是在原有利率水平上整体上调0.15%。”该客户经理表示。 此前,一年期个人经营贷利率通常按照LPR基准起线,即最低3.85%,但该名客户经理表示,实际放款利率通常会在4%左右。 但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回应搜狐财经表示“我分行并未对个人经营贷利率进行上调。”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一名信贷经理告诉搜狐财经,该行一月份最新的一年期个人经营贷利率为4%,由于目前处于“开门红”利率优惠期,所以这一利率水平较去年底的4.05%实际上是有所下降的。 关于网传的上调经营贷利率,该名信贷经理表示,目前暂未接到上调利率通知。 1月30日,北京市银保监会表示,针对近日部分媒体报道有关购房者挪用消费贷、经营贷资金作为购房款的现象,将严查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北京银保监局已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组建联合工作组,对于银行因经营不审慎、内控管理不到位导致消费贷、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等问题开展专项核查。
2月份首个交易日,上海东证资管旗下的一只权益类基金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而在此之前的一周,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近40只基金密集发布“限购令”。 “限购令”的背后,是基金经理出于保护现有持有人利益和投资管理稳定性的考虑。不过,尽管限购频频,基金经理对后市依旧谨慎乐观。 ● 密集限购 2月1日,上海东证资管发布公告称,东方红睿满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自2月9日起暂停办理1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 事实上,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25日至30日就有近40只基金发布限制大额申购或暂停大额申购的公告,其中以权益类基金居多。限制大额申购的原因多数是:为了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限购更受外界关注。易方达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1月28日起调整由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在全部销售机构的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业务金额限制,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该基金的金额由“不应超过10万元”调整为“不应超过5000元”。这是该基金今年以来第二次调整大额申购额度。1月8日,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基金的单日单账户申购额度从100万元下调至10万元。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也从1月15日起开始暂停接受3000元以上申购、转换转入申请。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混合型基金中有182只(A/C份额分开计算)单日大额申购限额在1万元以下;股票型基金中,18只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单日大额申购限额在1万元以下。 传递多个信号 不到10天时间内,大批基金密集发布“限购令”,可谓传递了多个信号。北京一位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基金是否限购一般是由基金经理决定的,如果规模增长过快便会申请限购。“一只基金短时间内涌入资金过多,会加大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从保护基金老持有人的角度出发,需要防止大规模资金涌入冲淡老持有人的收益。” 快速增长带来的基金规模过大也是重要原因。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赵翔(化名)透露,由于目前管理基金规模较大,只能被动买一些流动性好的大票,对于一些优质的小票则参与较少,如果规模继续增长,管理难度则成倍增加,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格甚至基金的业绩都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则道出了近期“限购令”频出的重要原因:“近期无论是市场还是基金发行都太火爆了,很多基金选择在此时限购,就是为了给基金降温。” 虽然限购频频,但基金经理对后市依旧谨慎乐观。博时裕益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周心鹏在去年四季报中表示,尽管市场整体估值体系仍处于合理区间,优质股票整体而言估值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提升,部分所谓优质赛道公司股价泡沫开始显现。在未来一个季度中,对市场持中性观点,一季度市场将进入高位震荡阶段,少部分优质成长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低估,但部分股票已经明显进入泡沫阶段。 泓德泓华基金经理秦毅也在去年四季报中表示,近两年来国内机构投资者获得丰厚收益,其中既包含了公司业绩的增长,也包含了估值扩张。但历史规律表明,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增长持续时间不会超过两年。因此,2021年资本市场需要做好估值收缩的准备。
近期的市场表现,疯狂扰乱了基民的心态。 基金开年即大爆,投资者跟随公募冠军张坤为其打call应援,甚至打榜。 截至1月28日,新发规模高达4614.77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热浪一波接着一波。 然而,无法忽略的是,同一月基金也遭遇大额赎回的苗头,出现了接近“1天1只”的高频率。 涨的时候耐不住躁动看涨,跌的时候抵不住崩溃看跌,这就是人性的浮躁。 所以,基金君还是要说一句,投资随大流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针对新进场的90后基民们,与其教基金经理做事,不如好好分析一下这波行情。 为什么都选择赎回? 1.1流动性收紧引发恐慌 今日A股表现还是较为颓靡,高开后便马上走低,期间多次红绿交替,最后还是集体收跌。 显然,这一波利空情绪还没完全释放完。 利空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美联储最新的利率决议和政策声明符合预期,但并未出现更多的边际宽松政策和信号,且经济预期显示悲观,外围股市出现暴跌,华尔街空头和散户的一场游戏battle更是加剧行情震荡。 另一方面,则是令人惴惴不安的货币政策收紧信号。 可以发现,央行已经发声,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但总归是会进行调整。 央行连续四天净回笼资金累计5685亿元,潜在使得资金面受到波动影响,收紧信号显著,进而使得股票市场这一货币政策的晴雨表跟着反应,飘绿重挫,估值溢价缩水风险显现,该抑制一下疯狂的资产泡沫了。 毕竟在疫情期间,股市从底部反弹走牛上涨是基于全球央行拧开水龙头之上的,缺少一定的流动性,投资者的心态就容易不稳了,股票下跌使得持有的基金净值表现不佳,便开始抛售赎回,好好过年。 只能说,too young too simple,还是太浮躁了。 没有什么行情只涨不跌,只跌不涨。要知道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这意味着承受不住波动而频繁短炒则是下下策,就如同巴菲特所说——“不要紧盯着市场的风吹草动,跌一点就心神不宁,涨了就卖,那他永远赚不到什么钱。” 今日,央行再度恢复净投放(对冲到期的20亿元逆回购后,净投放980亿元)。 市场情绪或许会有所缓和,毕竟春节前市场有大量流动性需求,央行也看在眼里,下周则是观察央行节前操作的关键时期。 1.2失望于业绩不及预期 这种浮躁不仅体现在无法以平常心对待行情波动,还体现在对爆款基金的业绩预期上。 近期,不少明星基金遭大额净赎回。2020年前三个季度成立、开放式的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A/C类合并计算)中,有18只百亿级新基金在四季度出现净赎回,占比高达90%。 2020年四季度净赎回份额最高的是南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茅炜,王博),净赎回85.66亿元,其中A类份额净赎回11.24亿元,C类份额净赎回74.32亿元。 其次是华安聚优精选(基金经理饶晓鹏),去年四季度净赎回84.42亿元;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基金经理胡昕炜),其A/C类净赎回63.48亿元;易方达均衡成长股票(基金经理陈皓),去年四季度被净赎回60.14亿。 事实上,这一大额赎回的原因直接明了,那便是基民认为业绩没有达到预期。 但这一预期的程度其实很微妙,是没有达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还是没有达到基金的正常业绩区间,想必短期内多数受投资者心理驱动。 现在的基民结构越发年轻化,而年轻人总是有种无所畏惧的冲劲,他们追求绝对收益,想要快准狠的落袋为安。 于是,追捧明星基金经理不够,甚至还想在线下场指导,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显然是不可取的。 人们对爆款基金的入市热情很膨胀,但基金经理很理性,开始为行情降降温。 易方达、中欧、前海开源等发布限购通知,又或是基金经理普遍倡导基民降低对今年权益市场的投资预期。 这一切都在告诉基民们,不要去盲目追爆款,沉淀一下会更好。 上面都分析了,随着国内疫情在大方向上好转,政策回归中性几率较大,阶段性流动性收缩信号已有所显现,赚钱效应或会淡化,持稳很重要,今日北向资金开始进场抄底,整体流向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热钱该涌入哪里? 那么,基金投资该去向何方呢? 首先得明确的是,选择优秀头部基金经理的明星产品,但切忌不要被新基金的火爆而迷惑了视野,毕竟比起新基金,陪伴那些老基共同成长更为可取,这才是坚持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 新一年来看,资本市场目前还是会延续结构性行情,这便要求投资者正视高估值的泡沫风险,以及需要寻找低估值的补涨机会。 短期来看,抱团股分歧依旧,但新能源、光伏、白酒等高景气度行业值得以长期眼光去关注,尤其是针对龙头标的。 除此之外,低估值叠加盈利持续改善的板块有望获得补涨机遇。 例如,军工,在“十四五”期间,行业有望迎来中长期基本面表现上升所带来的行情,而如今基金对其持仓占比还处于低点;以及银行这类低估值蓝筹,跟随宏观经济复苏,PB修复行情有积极预期。 结语 权益类基金的甜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为之停驻,而随着机构化进程不断加快,跟着头部机构“炒基”已成趋势。 比起一知半解的认知和过度的欲心,还是更应对专业的基金经理抱有多点信心。 对于短期的净值表现看轻点会更好,好事多妨,耐心成就长期投资,非理性的博弈心态免不了懊悔出局。 正所谓,众人恐慌我疯狂,众人疯狂我恐慌。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投资江湖里,放下浮躁学会做时间的朋友。
尽管下跌,喧嚣的基金饭圈似乎并没有降温。 近几天,基金饭圈文化盛行,不少基金经理“火出了圈”,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会和微博超话。“张坤yyds(永远滴神)!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坤坤。”等粉丝语言让严肃的基金圈吃惊不已。 这背后,是浸淫着饭圈文化和网络思维的新一代基民正在跑步入场。 而他们,与其说是把基金经理“爱豆化”,还不如说是在基金经理身上寄托了对财富自由的极大渴望。 疯狂的基金饭圈文化 似乎一夜之间,身边无论是追星,买盲盒,玩密室,还是薅羊毛的年轻人们都在热烈的讨论:我有10块钱,买一只什么基金好?由此还衍生了基金饭圈文化。 基金饭圈中,最火爆的莫过于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张坤,甚至粉丝们还创造了“含坤量”这个热词。 另外,目前各家论坛上比较活跃的基金粉丝组织包括:银河战舰、诺安雄狮、海富通战车等。 比如,网友们信奉的“银河战舰”,主要是指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 很显然,这背后的主要推力正是那批正在入场95后甚至00后投资者,其正在迅速成为互联网时代炒基金的新力量。 数据显示,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对于新基民来说,基金不仅是理财产品,也像是是一种社交工具。年轻人曾经在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变成了基金。 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基民在投资基金上也具备了独有的特色: 比如他们跟随自己信任的小红书、B站等博主购买基金; 成立“某某基金护卫队”,身为粉丝尽心尽力; 甚至会用自己的角度挑选“基金”,比如——给基金经理看相…… “我估计,这批买基金的90后、00后有相当部分是前几年的候鸟股民。”成都本地某券商营业部的客户经理王林(音)告诉金妹儿:“此前只要股市行情好了,就会有一部分90后、00后来开户或是换密码,一旦行情下转,就会消失。现在,基金涨得好,且不需要像炒股那样耗费精力,年轻人选择基金一点都不意外。” 据他介绍,一些年轻股民们较为急功近利,多数很难坚持下来。“一些年轻股民们没多少耐心来盯盘,分析,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体系,一般都是跟风及熟人推荐,估计他们炒基金也是如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00后的股民,她看了新闻说基金涨幅跑赢大盘,就割肉全部买了一只基金。我问她,她告诉我,是跟到小红书一个开马萨拉蒂的博主买的,希望通过投资理财慢慢实现财务自由。” 可以看出,这批年轻投资者对行业的了解大都来自于新闻报道和金融媒体,对基金的选择也多少参考了基金经理、身边朋友和自媒体大咖的建议。 渴望财富自由的年轻人们 很显然,基金饭圈文化盛行的深层次原因是大批年轻人渴望通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自由。 “宁愿自己被绿,也不想基金变绿”,对于这句著名的金句,有网友戏称,反应了广大基民想要盈利赚钱的迫切心理。 犹记得,去年有一个新造热词“深圳女孩”。 来源是有个微博大V带两个深圳女孩到北京酒吧玩。北京的女生们一直在讨论搞对象侃八卦,深圳的两个女孩听愣了:你们出来都聊这些? 问深圳的女孩出来都聊什么?答曰:搞钱。 如今,不少年轻人都加入这一大军。 随着基金持续火爆,豆瓣讨论小组,像生活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甚至八卦组,有大量年轻人,在各种发帖讨论如何理财,怎么买基金等问题。 而在B站搜索关于“基金” “大学生理财” “年轻人炒股”等关键词就会发现,相关视频的数量都正在呈现指数级增长,播放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每期视频下面都有很多互动留言。 不少网友表示,买基金是经济大势所驱,更是为了投资理财的需求。 有人士表示:“其实,从这几年可以发现,只要媒体报道哪方面投资赚钱了,都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与其说,这些年轻人在追捧基金经理,还不如说,他们是在为自己财富自由的梦想打call。” 网红基金忙收紧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被“饭圈文化”pick出来的,都是业绩非常出色的基金经理。 如张坤,易方达中小盘任职回报787.33%、年化回报29.94%,易方达蓝筹精选任职回报232.50%、年化回报65.16%;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则在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在同类3327只产品中领跑。 由于对行业的了解大都来自于新闻报道,做出的判断也会掺杂着身边朋友和网络大V的意见,因此被饭圈看的基金一般都围绕着白酒、消费以及新能源这些热度最高的行业。 然而,最近公募基金“抱团”的白酒等板块最近两天现剧烈震荡,多只白酒股盘中急跌后又拉升。 行情数据显示,中证白酒指数昨天大跌2.36%,今天早盘一度进一步暴跌超过5%,不过其后又快速拉升,截至收盘,下跌3.13%。1月25日,该指数一度暴涨6.80%。 受此影响,粉丝们最爱的张坤掌舵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今日下跌1.25%。 还好,记者看了下,发现加入饭圈组织的投资者们,心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赚钱就是神,亏钱就骂人的情况~ 对此,有人士表示,当前年轻人急于获取收益,赚快钱的心态与基金经理长远价值投资化存在矛盾。 而投资,应该是一件理性的事情,在选择基金经理的同时,应该有自己的看法,理性看待理性分析。将任何一位投资人封神,都是向危险靠近。 另外要注意的是,1月27日早间,易方达基金发出公告,宣布调整旗下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基金大额申购及大额转换转入业务金额限制,即基金申购限额由原来的10万元大幅降至5000元! 同时,上述基金还将采取暂停大额申购措施,暂停起始时间同样是2021年1月28日。 有观点认为,张坤紧急调低大额申购额度,或与最近几天频登热搜榜有关。 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顶流”基金经理对于新增规模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也是他们对于市场机会研判的体现。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近日,上银基金正在发行一只新债基,即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010899),认购期为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15日。 根据基金合同,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投资于股票资产的比例不高于基金资产的20%;每个交易日日终在扣除国债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后,应当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5%的现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其中现金不包括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应收申购款等。 基金合同显示,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不主动投资于信用评级低于AA的信用债,信用评级依照评级机构出具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主体信用评级。 而据招募说明书,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的发售时间为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最低募集份额总额为2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并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 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拟采取双基金经理制,拟任基金经理为高永和陈芳菲。资料显示,高永历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产品开发及风险管理、货币经纪人员,深圳发展银行资金交易中心债券自营交易员,平安银行金融市场部理财债券资产投资经理,平安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资深投资经理。目前担任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事业部投资总监兼研究总监。 陈芳菲现任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投资副总监。此前,陈芳菲于2006年3月6日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固定收益部债券分析员、社保组合投资经理及基金经理、固定收益专户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历任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债券高级投资经理,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专户投资经理等职务。 目前,除正在发行的上银慧恒收益增强债券以外,高永共管理着5只基金,全部为债基。具体来看,上银慧丰利债券(009284)、上银聚永益一年定开债券(009577)分别于今年4月份和6月份成立,在今年债市波动行情下,这2只债基的业绩表现较为一般,截至12月30日,上银慧丰利债券成立来的累计收益率仅有0.50%,上银聚永益一年定开债券的净值则每周更新一次,截至其最新净值更新日12月25日,该基金成立来的累计收益率为1.18%。 高永管理的3只此前年度成立的老基金中,上银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007390)的跟踪标的为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全价(总值)指数,从今年来的业绩表现来看,上银中债1-3年农发行债券指数的涨幅虽然领先于指数表现,截至12月30日,在跟踪指数下跌1.14%的情况下,该基金净值年内上涨1.99%,但却跑输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涨幅4.19%,在2053只同类基金中排名1664位。 另外2只基金分别是2019年12月成立的上银政策性金融债(007492)、2017年成立的上银聚增富定期开放债券(005431),上银聚增富定期开放债券是高永管理时间最长的1只债基,自该基金成立之日起一直由高永独立管理至今,因此可以说最具有代表性。 上银聚增富定期开放债券也是净值每周更新一次,截至其最新净值更新日12月25日,该基金今年来收益率为2.32%,跑输同期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2.98%,同类排名也相对落后,在767只基金中排在541名。 整体来看,上银聚增富定期开放债券的业绩表现较为一般,各阶段的涨幅均略跑输同期同类基金均值,该基金近2年、近1年、近6月、近3月的阶段涨幅分别为6.42%、2.44%、0.81%、0.76%,同期同类均值分别为7.90%、3.01%、0.91%、0.78%。 上银聚增富定期开放债券成立至今约3年的时间里,累计收益率为11.48%,累计单位净值为1.1116元。这只基金也是高永所管理的债基中任职回报最佳的1只产品。 上银政策性金融债成立至今约1年,截至12月30日,该基金今年来收益率为3.15%,成立来累计收益率为3.21%,累计净值为1.0319%。 上银政策性金融债成立时也由高永独立管理,并一直持续到今年10月19日,期间其任职回报为1.81%。自今年10月20日起,陈芳菲加入该基金管理行列,两人共同管理该基金至今,任职回报为1.37%。 值得一提的是,上银政策性金融债是陈芳菲在上银基金所管理的首只基金,同时也是陈芳菲目前在管的唯一产品。此前,陈芳菲在博时基金任职时曾有过管理基金的经验,但从管理时间来看,其早在2014年1月便卸任基金经理一职,换句话说,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陈芳菲并不曾担任基金经理。 资料显示,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30日在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等。公司大股东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90%。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净值约为705亿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0名。其中,非货基管理规模约为438亿元,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4名。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讲话中提到,要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那么,正处于发展大年的公募基金,离理性成熟还有多远? 从产品发行端看,今年新基金合计募资超过3万亿元,刷新行业历史最高值;年度新基金数量、权益基金发行规模、百亿爆款基金数量等一系列数据也都创下历史纪录。今年行业内明显增加不少理性动作:权益新基金产品限额越来越多,尤其下半年,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都基本设置规模上限,多为80亿元;同时,越来越多产品采取了发行相对困难的定期开放式、封闭式运作模式,能让持有人减少“追涨杀跌”动作。 从产品投资端看,近两年公募基金在结构市行情中抓住了机遇,在消费、科技、医药等领域挖掘出一批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同时引领市场风格逐渐转向关注公司基本面变化,关注企业价值内生增长,践行价值投资。公募基金话语权也在不断扩大,优秀基金团队和基金产品的号召力逐渐增强。 然而,在行业高光之下也不乏一些变形动作。发行端上,市场追捧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显著,导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挂名发行多只新基金,甚至出现卸任老基金的基金经理去管理新发基金;也有刚刚发行的新基金尚在面值线徘徊,几个月后又继续发行新基金,打出明星基金经理招牌赚规模;也有明星基金经理在引来巨量管理规模后,忽略投资能力上限而盲目发行等等。投资端上,机构抱团取暖、集中持股于某单一行业、风格极致化等行为也受到市场质疑。 在行业大发展背景下,用明星基金经理吸引投资者积极申购,壮大规模,这种经营发展思路本无可厚非,毕竟公募基金本身也有盈利压力。但从持续经营角度考虑,过分“追星”却也会埋下隐患。如何在吸引众多投资者申购后维持基金业绩,维护持有人利益,使持有人与公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是判断行业是否理性成熟的关键。此外,行业走向成熟理性,也需要监管机构、管理人、销售渠道以及投顾共同营造出有利于长期投资的土壤。 基金行业最核心的是做好长期投资能力建设。虽然这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重,基金公司一定会得到市场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