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底房贷年年紧,但近来上海、广州等地有银行“房贷停贷”等传闻刷屏,引发市场广泛关注。银行会不会大面积停贷,成为当前刚需购房者的心头大事。 1月26日,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上海分行行长付捷确认,工行上海分行叫停了面向房主提供的房产交易税费分期贷款产品,但是个人房贷仍在正常发放,并没有叫停。 其实,从往年来看,每次临近年关,金融机构都会阶段性地暂停或收紧贷款尤其是房贷业务,多是“惯常现象”,也符合相应预期。一方面,临近年底,在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流动性覆盖率等指标考核压力下,银行不得不提高备付水平;另一方面,年底到来年初,银行揽储吸存竞争激烈、同业拆借利率攀升,会抬高资金成本,加上要回笼资金,都会使得个人按揭贷款年底额度批放趋严。 而一些市场传闻则将“停贷”和“没额度”两个概念混淆,银行在按揭贷款端额度收紧或者没有额度,和按揭贷款业务直接暂停并不同,也就是说并非“有钱也不放款”。正如行业观察人士所说,没有额度只是暂时性或者阶段性的,临近年关,金融机构阶段性地暂停或者收紧贷款尤其是房贷业务,也符合惯例预期。 事实上,证券时报记者连日来在上海地区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支机构的一线走访中发现,尽管部分银行的房贷额度有所收紧,加上近期楼市交投活跃、排队人数多,放款时间延长——要等1个多月甚至4个月左右,但仍在正常地接收客户的房贷申请,并未收到要求停止发放房贷的相关通知。 近期银行房贷政策变化引发各方的关注,还有另外一个原因。2020年12月3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的通知》,将银行分为不同档,对应设立区别性的“两条红线”指标。第一道红线是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第二道红线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1家银行全部贷款占比,比如县域农商行、小型银行、中型银行、大型银行对应的占比上限指标分别为12.5%、17.5%、20%和32.5%,该“新规”对部分“超标”银行设置了不同过渡期给予整改。 这也被市场解读为“无论个人按揭贷款还是房企贷款被全面受限,银行信贷结构将面临调整,涉房贷款增量规模受制”。 不过,记者近日走访中发现,即使有部分“超标”大行在过渡期间有序控制房贷投放节奏,但也并未停贷,客户申请并不受影响。毕竟,个人按揭贷款长期以来作为银行贷款中模式成熟、坏账率低的“优质业务”,短期内难言被替代。 真正要警惕的是楼市的燥热行情。去年下半年以来,多个一线城市热门区域、热门楼盘比如学区房等房价短期快速拉升,引人侧目。 1月21日,上海市住建委联合八部门颁布“沪十条”,指导本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打响今年一线城市楼市调控升级的第一枪。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理解的是,民众尤其是购房刚需族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扰动,焦虑财富管理和房产配置。但也应该坚信,不变的红线是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房地产领域。而满足民众“住有所居、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调。 对银行机构来说,防范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过度集中带来的潜在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信贷资金流向更符合社会民生发展需求的资产、领域、场景,开拓零售创新业务,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助力和支持实体经济,将是新课题。
“实在有难度,那先不做了呗,等能做的时候再说。”接完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成栋(化名)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从今年元旦开始,成栋就在不同银行间穿梭,他想把手里的房贷转成经营贷,再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置换一笔资金用于公司经营。然而,近1个月过去了,贷款依旧没有眉目。 不仅是转贷,在2020年底,监管将银行分为五档,设定了房地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两条红线”之后,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贷额度开始吃紧,深圳更是不能例外。 记者从深圳多家银行获悉,部分银行已经停止了个人按揭贷款投放;有额度的银行,目前在申请贷款后,也要等到3月左右才能放款。 而随着额度收紧,部分银行的房贷利率也开始上浮。记者从部分股份行了解到,在客户同意的前提下,一手、二手房的贷款利率上浮60个、100个基点后可以按照正常流程审批。但国有大行的房贷利率仍保持稳定。 额度普遍紧张,评估价格“保持克制” 愿意放款的银行,额度只有1000万元;放款额度能满足要求的,房产评估值又低于预期……这让成栋的贷款屡屡“卡壳”。无奈之下,他花了几万块钱,把贷款委托给中介办理,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成栋说,他用于抵押贷的房子目前市值在1600万元左右,还有500万元贷款没有还清,希望能从银行贷款1100万元左右,还清房贷后,还能剩余600万元左右可以用于公司经营。然而,多家银行给出的评估结果只有1200万元左右,贷款金额更是远远低于成栋的预期。 “评估价做不了那么高,贷款金额这么大,说是公司周转,谁知道是不是又去炒房,现在深圳房价过热,监管又刚刚出了政策。”北方某股份制银行深圳分行人士说,据他了解,评估公司近日接到通知,要对房产评估价格“保持克制”。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银保监会将银行分为五档,设定了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两条红线”,此后,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贷额度就开始吃紧。 记者从深圳多家银行获悉,一些房贷占比偏高、额度紧张的银行,今年初以来就已经逐步停止或收紧房贷,除了一手房,二手房也受到波及。而房贷占比远低于监管红线的银行个别支行也暂停了房贷审批。 “一是因为政策变化,二是也没有额度,包括一手房、二手房在内,我们行的房贷业务开年以后全部停了。”某大型城商行深圳支行行长对记者称,去年底,该行的房贷业务还在正常进行。 某主打二手房房贷的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也称,该行虽然还有一定额度,而且房贷总体占比距离监管红线也有距离,但现在放款节奏明显放缓,现在申请,预计最快也要3月份才能放款。 上述北方股份行人士说,去年12月已经审批过的房贷到现在还没有放完,他所在支行合作的几个楼盘都在排队等待放款。如果现在申请房贷,估计要等到3月份才能放款。 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人士均称,目前只有工行、建行等四大国有银行还有一些房贷额度,但也比以前紧张,现在申请房贷“排队两三个月是免不了的”。 “我们还在正常放款,但时间上估计要等几个月。”某国有大行房贷业务人士说,目前房贷额度紧张,放款节奏要看具体的业务量。另一家国有大行深圳分行人士也称,目前房贷仍在发放,但要排队。 额度紧张,银行只能新旧置换 当前,房贷对于银行而言仍是优质业务。在额度紧张的情况下,一些银行只能通过新旧置换的方式发放新的房贷。 上述北方股份制银行人士说,该行现在的做法,一方面是少量新增房贷,另一方面是以前贷款收回后,腾出额度,再向排队的客户放款。 “这会成为常态,房贷比例超限的银行,只有控制、优化增量,额度少就少投放,比例下去了再多放一点。”某股份制银行一位分行行长称,同时,房贷也在不断收回,收回的部分就变成了新额度,通过新旧置换保证业务开展。 而为了满足优质客户,一些有额度的银行则采取差异化的政策。 “我们现在的策略是保持房贷业务稳定。”华南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虽然还有空间,但不能增加太多,也不能突然刹车,“对于一些优质客户的需求,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仍要适度满足客户需求。”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该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计约为5000亿元,在全部贷款中占比尚不足20%,距离监管红线还有较大空间。 上述国有大行房贷业务人士也称,虽然额度紧张,但并非所有房贷都需要排队,而是根据客户、开发商资质而定。优质客户、长期合作的、大型开发商,银行房贷政策上会适当倾斜,额度也会优先保证,但中小开发商、合作较少的客户,排队时间就会比较长。 某大型城商行中高层人士称,除了额度,成本收益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该行负债成本已经与房贷利率接近,虽然房贷占比远低于监管红线,但该行不会在房贷业务上投入很多资源,贷款会更多投向收益更高的消费贷、中小微企业贷款。 部分银行房贷利率已上调 随着贷款额度收紧,部分一线城市的房贷利率近期开始上调。 根据报道,工农中建四大行已经上调了广州地区的房贷利率。其中,首套房贷款利率从原来的LPR+40BP(基点)上调为LPR+55BP,二套房贷款利率从原来的LPR+60BP上调为LPR+75BP。 某国有大行广东分行人士对记者称,按揭贷款、开发贷、房地产抵押贷的政策没有变化,一直按照监管、总行的要求办理,房贷仍在正常投放,但对利率调整未有明确回复。 记者从多家国有大行获悉,四大行在深圳地区的房贷利率目前尚未出现变化,仍以此前标准执行。 上述国有大行房贷业务人士称,当前,该行一手房贷款的年化利率仍按4.95%执行,二套房为5.25%。“目前还没收到房贷利率调整的通知,广州已经调整了,深圳也有跟进的可能。”该行人士称。 股份制银行则出现了分化,一些额度紧张的银行,房贷利率已经上浮。某股份制银行房贷业务人士说,在客户同意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上浮利率之后,房贷申请不用排队,可以按照正常流程审批,一般情况下,一手房利率要在现有基础上上浮60个基点至5.25%左右,二手房则要上浮100~110个基点,达到5.6%~5.7%。
继下调年轻用户额度、全面取消提现手续费后,蚂蚁花呗、借呗又有新动作。 近日,蚂蚁花呗、借呗悄然上线额度管理新功能,用户除可以自主调整额度外,还可以设置消费提醒,一旦超额后用户将收到相关提示通知。此外,用户还可调整付款顺序以及订阅消费周报等。蚂蚁集团称,此举便于用户更自主地管理额度和消费,花呗、借呗会持续倡导理性消费。 蚂蚁花呗、借呗一系列调整背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其他主流互联网消费贷产品如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微粒贷等会否跟进?对此,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贷产品额度下调等一系列举措是监管对于互联网消费贷产品规范和引导的结果,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消费贷产品事实上已经造成了部分客群过度借贷,由此形成了不良的借贷文化,最终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一规范是针对全部互联网消费贷产品的,后续应该会有更多跟进。在促进个人消费者形成理性的消费和信贷观前提下,互联网消费贷市场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记者登录支付宝APP进行测试发现,花呗额度调整以10元为单位,根据当前用户使用额度,最低可调整至10元,且调整不限次数。此外,花呗超额闹钟功能则可以设置 1元以上的任意金额,可设置每天提醒和每周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花呗、借呗额度调整均不能超过当前的授信总额度。其中,借呗进行额度调整,需进行人脸识别,即人脸识别成功才能完成借呗额度修改。 针对额度管理新功能的上线,有网友表示,“这个功能确实不错,能管住自己的手了”。更有网友称,有了额度管理功能可以让年轻人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控制自己的收支。 此前的2020年12月,为了倡导理性消费,花呗下调了部分用户的额度。不少网友反馈自己的额度被降到3000元以下。当时花呗方面表示,年轻用户刚步入社会,需要金融工具来周转日常开销,但花呗也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消费及还款能力,谨慎考虑授信额度。 近年来,国内消费信贷行业发展迅速,社会上对于超前消费的担忧也一直存在,及时进行理性消费引导很有必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年轻人使用新型金融工具整体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从平台的角度,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性消费习惯,依旧有必要。花呗、借呗的举措如果能带动其他同类产品跟进,营造整个社会合理消费的氛围,防范年轻人过度消费,对整个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将产生示范效应。 此外,不久前,借呗还宣布了全面取消提现服务费。根据借呗更新服务通知,放款渠道可选择支付宝余额,资金从余额再提现或转账时免收服务费。免服务费的额度与借款额度一致,即贷多少就能免费提现多少。据悉,此前借呗如果先将贷款提现到支付宝余额,再从支付宝中提现,则需要收取提现手续费。手续费标准一般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最少收0.1元。 服务费被取消后,更多用户会将借呗放款渠道设置为支付宝余额。同时,直接把贷款资金转入支付宝余额,可以实时到账,而提现到银行卡需要两个小时内到账。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通过降息减费以维持资产体量,或许是借呗面对“内忧外患”的举动:一方面,借呗在行业利率下行趋势下,不得不面对同类产品的残酷竞争;另一方面,借呗也在适应监管政策变化。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 今日,欧菲光(002456.SZ)股价低开低走,截止收盘股价报13.05元,跌幅5.64%,成交额9.19亿元,换手率2.61%。 12月26日,欧菲光披露关于银行授信及担保事项的公告,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24日以通讯方式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关于银行授信及担保事项的议案》,向银行申请授信合计32.70亿元。 公告显示,欧菲光向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综合授信额度110,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本项授信额度可由各级子公司共同使用,其中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迈斯”)向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高新支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30,000万元人民币;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光电”)向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高新支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50,000万元人民币;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浩光学”)向江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高新支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30,000万元人民币。子公司授信由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担保期间至融资项下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三年止。 公司向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综合授信额度60,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授信期限不超过两年。本项授信额度可由公司及各级子公司共同使用,其中公司向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20,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欧迈斯向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20,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南昌光电向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20,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子公司授信由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担保期间至融资项下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三年止。 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综合授信额度157,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本项授信额度可由各级子公司共同使用,其中欧迈斯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红谷滩支行申请授信额度不超过40,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南昌光电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红谷滩支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不超过61,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得尔塔”)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申请授信不超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56,000万元。子公司授信由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担保期间至融资项下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后两年止。 欧菲光在公告中称,上述议案有利于保障各独立经营实体的资金需求,补充配套流动资金缺口;有利于公司充分利用各银行的优势融资产品,扩大贸易融资等低成本融资产品份额;有利于公司灵活组合资金方案,提高资金流转效率。 2020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欧菲光实现营业收入370.59亿元,同比下降2.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9亿元,同比增长309.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47亿元,同比下降25.35%。
稳增长需求下专项债 新增规模需保持平稳 政策边际收缩叠加风险累积,专项债新增规模受限。伴随近几年专项债的大幅扩容,尤其今年在抗疫情、稳增长需求大幅加大的背景下,新增额度超常规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所上升,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率(专项债务余额/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也已攀升至100%以上,专项债务风险已不容忽视。与此同时,专项债募投项目迅速攀升,但由于专项债项目存在制度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不足,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仍面临较多风险,例如资金闲置及挪用风险、项目收益不及预期风险等。因此,在后续规模型财政政策边际收缩叠加专项债务风险、募投项目风险不断积聚的背景下,专项债的进一步扩容空间有限,且将更加注重质量、从“量”向“质”转变,减少继续扩容可能引发的新增风险。 已储备基建项目趋于饱和但增量项目尚未备足,专项债大幅扩容空间有限。根据审计署报告,2019年新增专项债资金闲置比例较2018年增加,今年专项债的更大规模发行或带来更高比例的资金闲置,叠加2020年财预94号文提出的“对因准备不足短期内难以建设实施的项目,允许省级政府及时按程序调整用途”,一定程度上或反映当前各地已储备的基建项目已逐步趋于饱和,对于新领域新项目的储备尚未在较短时间内完全充足,未来专项债或将多用于存量项目,与募投项目数量及规模不匹配的专项债规模或导致债券资金无法“跟着项目走”、继续出现闲置及挪用风险,因此,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大幅增加空间有限。 基于稳增长及化解隐性债务需要,新增专项债额度不宜大幅下降,需保持平稳。在稳增长需求依然较高、财政政策积极基调延续的背景下,专项债仍将是2021年积极财政的重要着力点,新增额度不宜大幅下降;同时,作为地方政府融资“正门”,发行专项债有利于规范引导债务显性化,替代融资平台在基建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地方政府融资功能,隐性债务化解需求下新增专项债额度仍需保持一定水平。此外,参考近年来专项债新增额度变化,2019年2.15万亿元新增额度按增速逐年递减的规律,理论上应在2021年达到3.8万亿元左右的水平,但今年新增额度已超常规提升至该高位,为了避免政策“大起大落”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及风险,2021年新增额度需与2020年规模基本接近,以保障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及市场运行的稳定性。 2021年新增专项债 额度建议 在稳增长和(港股00001)地方财政支出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专项债依然是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受政府债务限额增长限制,专项债规模不宜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基于稳增长和化解隐性债务需要,新增专项债额度也不宜出现大幅下降。建议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2万亿元左右;同时,为保证存量项目接续资金尽早到位,建议安排万亿左右的提前批额度,并于明年初启动发行。 从财政赤字率角度看,今年考虑积极财政“三支箭”后的广义赤字率或达到8.2%,较2019年的5.0%增加3.2个百分点,若2021年规模型财政政策或边际收缩,例如狭义财政赤字率下降至3%、特别国债暂缓启用等,广义财政赤字率或较今年明显下降至6.1%以下;从历年赤字率变化看,2018-2020年广义赤字率均值约为5.7%,考虑到目前稳增长背景下日常财政支出仍有较高需求,2021年广义赤字率或略高于上述三年均值,对应新增专项债额度需保持在3.2万亿元左右的水平。 与此同时,专项债新增额度的设定还应考虑特定时期的特殊用途。从今年专项债投向结构看,约7%用于疫情防控,在目前国内疫情稳定可控的背景下,明年用于疫情防控的部分或将陆续向其他领域转移,虽有支持部分存量医疗项目建设的需求,但整体规模或有一定下降;另外,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要求下,专项债仍将继续聚焦基建领域补短板,但考虑到目前专项债拉动基建投资效果并未完全显现,且已储备基建项目逐步趋于饱和,明年投向基建的专项债规模或稍低于今年水平;叠加棚改三年计划临近收尾,政策逐渐侧重推进旧改,专项债支持棚改规模也将出现一定下降,或多用于存量项目;此外,今年有2000亿元新增额度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大概率于明年完成发行,考虑到专项债首次注资效果尚待观察,明年新增额度或不会较快考虑再次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综合来看,明年专项债新增额度或较今年水平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或降至3.2万亿元左右。 假定明年专项债新增限额为3.2万亿,同时结合明年名义GDP预计增速10%、预计赤字率3%、国债余额预计增幅2.28万亿元、新增一般债1万亿元,政府负债率或继续上升约2个百分点至46.3%左右,但仍未超过国际警戒线及发展中国家水平,债务风险依然可控。 在确定明年专项债额度的基础上,建议安排万亿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额度,保障项目资金接续需求。为加快地方债发行和使用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可在当年新增地方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债务限额。若按今年新增额度的60%测算,2021年可提前下达的地方债额度为2.84万亿元,专项债2.25万亿元,一般债0.59万亿元。但基于对今年特殊情况以及明年一季度跨年跨春节供给压力的考量,2021年提前下达的额度将大概率低于上述测算规模。从发行时点看,由于今年新增专项债于10月完成发行,考虑到额度下达、项目申报、审核、债券发行的全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年内启动提前批专项债发行的概率较小,大概率于明年初启动发行、一季度末基本完成发行。因此,结合前述建议的新增专项债额度,并按今年各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估算,明年一季度或需完成全年30%左右新增额度的发行,估算2021年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额度约为1万亿元,与今年一季度发行规模接近,或能较好满足存量专项债项目资金接续需求,保障增量资金的及时到位。 (闫衍,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袁海霞,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汪苑晖,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日前从相关监管人士和资管机构处获悉,上海已启动新一轮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额度发放,包括瑞士资管机构百达资管(Pictet)等正式取得QDLP试点额度。首批获得新额度的外资机构意欲何为?疫情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资管业? 针对此轮QDLP额度背后的故事以及外资将如何搭乘中国“金融双向开放”的班车,记者日前专访了瑞士百达集团高级合伙人德普兰塔(Renaud de Planta)。他对记者表示,计划先从“走出去”的QDLP出发,建立在中国的品牌和资质,并将海外资产配置能力带给中国投资者;在“引进来”方面,下一阶段也不会排除在中国申请成为WFOEPFM(外商独资企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资质并进一步申请成立公募基金,但布局仍需循序渐进。 QDLP是上海于2013年先试先行的创新项目,使一大批国际资管巨头“尝鲜”中国市场。接近监管的人士日前也对记者表示,2016年后开始在中国备案成为WFOEPFM的外资中,几乎都起步于上海QDLP试点,当前5家申请成为独资公募基金的外资(贝莱德、路博迈、富达国际、联博、范达)多数也参与了试点,因此试点起到了孵化作用。 不同于过去几年获得QDLP额度的资管巨头,瑞士百达资管所属的瑞士百达集团是成立时间最久(215年)、独立非上市(采取合伙人制)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机构。截至2020年6月底,集团所管理及托管的资产总值达5890亿美元,是欧洲顶尖的私人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这次新一轮QDLP也吸引了更多希望“尝鲜”中国市场的外资巨头,百达就是典型。相比起过去,这一轮的新意在于,额度批复提速,此前获得额度的机构在用完额度后可随时再次申请,且单家额度较前更为灵活。机构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投资海外众多不同标的,但QDII仅针对公募型机构,而QDLP是外资私募业务的关键部分,通过QDLP募集的资金可投到海外母公司的基金中。 尽管百达在上海的WFOE此次没有选择直接备案成PFM、在中国募资并投资境内市场,而是选择通过QDLP在境内募资、投资境外母公司更有优势的产品,但德普兰塔对记者表示,事实上百达对中国资本市场已非常熟悉,并且是最早一批申请RQFII的机构,同时也通过沪港通、债券通和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来布局中国股债市场。另外,通过QDII计划,百达也与在内地运营业务的国际银行开展合作。今年7月,百达推出其首只北向互认基金“瑞士百达策略收益基金”。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对激烈的本土竞争,外资开始寻求走QDLP的捷径,以此来避免直面中国的本土竞争。但这并不准确。“中国内地的本土机构竞争激烈,但我们先从QDLP开始,这是因为要建立在中国的品牌和资质。到了第二阶段,我们也不会排除申请PFM、公募基金等机会。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一直耐心、循序渐进地推进中国战略。” 谈及未来中国投资者或能通过QDLP产品接触到的海外投资策略,德普兰塔表示主要有四大策略——主题投资策略、绝对收益策略、多资产策略和新兴市场配置。 需要关注的是,疫情导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低利率,权益投资因而变得愈发重要,这将改变资管行业;同时,股市中输家和赢家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就如2020年科技股和价值股之间的差距,因此投资指数的趋势可能会改变,主动选股将成为关键;此外,中国将成为关键的机会。德普兰塔表示,目前看到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债的需求越来越大,尽管近期部分指数公司因一些原因删除了几家中国公司,但这些公司的敞口在指数中并不是很大,也不会影响主动投资者加码中国的决策。 无论是法人银行、券商、资管,在中国展业的外资机构若要成功,耐心、持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是不二法则,而近两年入华的资管巨头深谙此道。 事实上,众多新入华的资管巨头也曾开拓了多个新兴市场国家,并都成立了公募基金,因此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挑战早有预期。 当前中国的外资机构圈不断壮大,若要谈差异化竞争之道,德普兰塔认为独立性是最大的特点,这使得百达投资战略的可持续性更强。他称,百达过去200多年来都坚持永不涉及投行业务、永不上市、永不并购的理念。不涉及投行业务的目的是保证机构和客户间的利益没有冲突;永不上市和并购是为保证不受外部股东的压力丧失独立性。
继政策收紧、紧急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毁三观”的借贷广告被诟病后,金融科技公司开始调降互联网信贷产品授信额度的消息,再度引发关注。 日前,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截图称,自己的花呗额度突然被调降,“额度直接降了一半”、“一万多元被降到了3000元以下”。对此,蚂蚁集团23日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花呗方面表示,年轻用户刚步入社会,需要金融工具来周转日常开销,但花呗也会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消费及还款能力,谨慎授信额度。 记者注意到,几乎与花呗调降额度同一时间,另一主流互联网贷款产品“微粒贷”也传出降额的消息。 用户近日反馈称,收到微众银行旗下微粒贷推送的“额度调整通知”,内容显示:微粒贷额度将于2020年12月26日下调至20万元,已有借款不会受到影响。而此前微粒贷提供个人最高30万元授信额度。对此,微众银行表示,据《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为促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微众银行微粒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授信最高额度将调整至20万元,微众银行将一如既往地为普罗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监管人士曾点名花呗、白条等产品,并直指金融科技公司存在过度授信、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11月初发文表示,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加值得高度关注。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东吴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马祥云指出,目前互联网巨头以“火车头效应”带动下沉市场信贷规模过快增长,本身就是风险敞口,毕竟信贷业务本质上不可能脱离周期波动,金融科技也无法摆脱金融规律。从监管者视角来看,互联网贷款业务风险核心在于规模庞大、风控过于集中,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主导风控、传统金融机构承担资本的模式下,客观上形成风险转移。 实际上,针对上述各风险点,2020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 就已明确规定,互联网贷款应当遵循小额、短期、高效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办法》还提出,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机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贷款限额、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限额及出资比例、合作机构集中度、不良贷款率等。 马祥云分析称,在此背景下,明年针对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边际收紧,头部平台的贷款规模可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