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认为,500亿元净投放力度适当,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 连续大额资金回笼后,7月迎来首次逆回购操作。央行13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保持2.2%水平,鉴于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500亿元。 进入7月中旬,接近缴税高峰期,面临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政府债券发行压力、股市上涨带来的“虹吸”效应等因素,而在500亿元逆回购重启后,市场资金面明显边际转松,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操作的效应明显。 市场人士认为,此时重启500亿元逆回购,一方面是根据市场资金需求,把握节奏进行资金投放,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考虑到股市的“虹吸”效应,在投放量上坚持适度原则,在平稳资金利率、防止资金“空转”之间进行平衡。 在月初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央行持续暂停逆回购,以吸收到期资金,自月初以来共有6500亿元回笼量,而由于接近缴税高峰期,近日资金利率逐渐上行。 “近日资金面出现了边际收紧,而且7月中旬还面临着缴税扰动的影响,因而央行进行了适当的资金投放,以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对上证报记者表示,预计央行近期会按照需求陆续投放资金。 告别利率持续走低状态,近期,市场利率已逐渐接近政策利率水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方面,上周五,7天Shibor升破2.2%的政策利率水平。而在500亿元流动性投放后,隔夜和7天资金明显边际转松。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预计,7月中长期流动性将以平衡投放为主,通过MLF续作等操作,释放长端资金,缓解货币收紧预期。 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近期股票市场大涨,资金利率形成拉升,构成了触发央行重启逆回购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目前经济基本面逐渐恢复,货币投放量边际收紧,使得资金利率出现回升;另一方面,股市启动连续上涨模式,也对基础利率起到额外的拉升作用。”杨为敩表示。 为实现在稳定资金利率、防止资金套利之间的“张弛有度”,市场人士认为,此次重启逆回购但投放量力度并不太大,能够达到平稳金融市场,同时避免大量杠杆资金流入股市的作用。 杨为敩认为,央行此次开展500亿元逆回购,体现了流动性投放的适度性原则。央行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长远角度出发,平稳短期内股市上涨带来的资金利率上行,并同时防止向市场释放太多宽松的信号,以避免造成资金套利、“空转”等副作用。 兴业研究认为,结合今年以来多次强调防止资金“空转”,引导资金“直达实体”以更好地支持经济恢复发展,监管部门后市或持续关注股市短期波动情况以及杠杆率水平,防止投资者过度加杠杆,培育健康繁荣的股票市场。
近期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回升。 本周以来,货币市场资金面由月初宽松态势转向边际收紧。7月7日至9日,银行间隔夜DR001加权平均利率由1.713%上行至2.1998%;DR007加权平均利率由2.0603%上行至2.1791%。 今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先紧后松,主要回购利率窄幅震荡。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33个基点,报2.1665%;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行2.83个基点,报2.2074%。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上证报表示,近期货币市场利率的回升,与财政缴税截止日临近、特别国债发行等因素有关。 他分析称,就7月来看,影响货币市场的因素主要包括财政缴税、特别国债发行、MLF和TMLF到期等,其中财政缴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7月15日之前,7月MLF和TMLF到期接近7000亿元,加之还有约7000亿元左右特别国债的发行,或仍需央行流动性投放加以支持。 “回溯来看,此前极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并非常态、历史罕见,主要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平复、经济活动修复,流动性环境也开始逐步回归常态,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从4月中下旬以来已有所抬升,DR007开始在利率走廊实际下限附近波动。这个过程中,债券市场开始出现震荡调整;近期股市情绪高涨,也对债市表现产生一定冲击。”赵伟表示。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赵伟认为,政策和经济组合短期仍有利股市、不利债市,但对中长期债市也不必悲观。“长周期来看,经济仍处于转型‘攻坚战’阶段,经济增速的换挡也仍未完成,结合先导型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仍未结束。”(常佩琦)
在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临近税期、股涨债跌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周以来,货币市场资金由月初宽松态势转向边际收紧。市场人士预计,下周央行大概率会重启逆回购操作,平稳短端资金利率。 本周,银行间市场短端资金逐渐攀升。7月7日至9日,银行间隔夜DR001加权平均利率由1.713%上行至2.1998%;DR007加权平均利率由2.0603%上行至2.1791%。 昨日,资金面早盘偏紧,随后转松。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下行3.33个基点,报2.1665%;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行2.83个基点,报2.2074%。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利率也出现明显上行。7月6日至7月10日,隔夜Shibor由1.346%升至2.197%,7天Shibor由1.794%升至2.203%。 一位券商利率债交易员表示:“相比前期‘隔夜1’时期,最近资金面的确略紧,现在隔夜加权利率都在2%以上。”但他也认为当下资金面属于“边际收紧”,不算特别紧张,非银机构平盘难度不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由于即将进入7月中旬的税期高峰,因此流动性需求增大。 此外,在6月29日至7月10日的10个交易日里,央行持续暂停了逆回购操作。同时,本周公开市场共有2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全额净回笼。 另外,近期股市情绪高涨,资金风险偏好提升,对债市形成压制,对流动性产生一定“虹吸作用”。数据显示,近期场内货基赎回比较明显,6月底场内货基份额在1749亿份,7月3日降至1599亿份,降幅达8.5%。在广义基金层面,从现券净买入数据看,基金公司及产品、理财类产品自5月以来,1年以上期限的现券净买入量有所回落。 明明总结称,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流动性供需缺口加大,资金利率有所上升。他预计,下周央行大概率将重启公开市场操作,以平稳短端利率。 除了上述三个因素,特别国债发行也对本月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总规模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计划在本月底前发行完毕,6月已经发行2900亿元,意味着本月还有共7100亿元的特别国债待发行。 “7月作为缴税大月,再加上71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缴款,对流动性形成明显消耗,需要央行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广发证券刘郁团队最近在研报中预计,央行有两种对冲的可能性,一种是通过投放增量MLF或定向降准等方法,适度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有利于资金利率维持平稳或小幅下行;另一种则是延续上月基本依靠投放逆回购的模式,进行MLF缩量或等量续做,中长期资金继续回笼。 本月还有接近7000亿元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Wind数据显示,7月15日有2000亿元MLF到期,23日有2000亿元MLF和2977亿元TMLF到期。 “7月央行将以何种方式进行资金对冲,可能会为下半年货币市场走势指明方向。”刘郁团队认为。
人民银行7月10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零投放、零回笼。Wind数据显示,本周央行未进行逆回购操作,共有29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本周净回笼2900亿元。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行。其中,隔夜Shibor上行10.1个基点,报2.189%;7天Shibor上行5.5个基点,报2.192%;14天Shibor上行17.6个基点,报2.048%。 昨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进一步趋紧,银行间隔夜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上行11.88个基点至2.1998%,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行7.45个基点至2.1791%。 今日,国债期货开盘涨跌不一,10年期主力合约涨0.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 中信固收称,近期债市大幅调整,强势的股票市场对债市情绪的负面冲击是主导因素,而基本面上的利空、固收类产品的赎回压力都还没有真正兑现。目前这种超调的状态并不稳定。长端利率在不断调整之中,配置价值也逐步凸显。预计债市后续可能得以喘息,利率将回归基本面的逻辑。(常佩琦)
人民银行7月9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全线上行。其中,隔夜Shibor大幅上行38.2个基点,报2.088%;7天Shibor上行4.5个基点,报2.137%;14天Shibor上行15.2个基点,报1.872%。 上个交易日,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隔夜利率(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2.0810%;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7天利率(DR007)加权平均价报2.1046%。 今日,国债期货小幅低开,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1%,5年期主力合约跌0.04%,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 中信固收称,情绪压制下股强债弱格局延续,利率水平已高于基本面,下半年仍然面临基本面的预期差和宽信用的拐点的风险;随着基本面数据和政策信号的逐渐释放,利率回归基本面的逻辑,3%提前到达,机会也会提前降临。(常佩琦)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澳大利亚央行在周二(7月7日)的政策委员会会议上表示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警告称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维多利亚州等重点地区仍面临疫情相关封锁措施的威胁。 该报道介绍,澳大利亚央行将官方隔夜拆款利率维持在0.25%的纪录低位不变,并将3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25%不变。 据报道,澳大利亚央行行长菲利普·洛在公告中称:“只要有需要,将会继续保持这样的宽松政策。”他表示,“在实现充分就业方面取得进展、且该委员会有信心通胀率将可持续地保持在2-3%的目标区间内之前,不会提高官方隔夜拆款利率目标。”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8日报道,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失业人数增加了8.57万人,这使该国失业总人数达到92.76万人。失业率再次上升,由4月份的6.4%升至7.1%,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而6月稍早时候,中新社报道称,澳大利亚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2020年1-3月份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3%,全年增速预计放缓至1.4%。澳财政部长乔什·弗莱登伯格当天对媒体宣布,确认澳大利亚已陷入29年来的首次经济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6月25日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更新内容中指出,风险资产价格在今年初暴跌后已有所反弹,全球基准利率普遍下降,过去两个月全球总体融资环境已有所改善。主要经济体央行采取降息、扩张资产负债表等积极行动,提振了市场信心。
“热闹都是股市的,反观债市,大家比较焦虑,感觉工作都没什么意思了。”当被问及近期情况时,北京某债券交易员向记者感叹道。 7月7日,A股保持上涨攻势,深证成指盘中创出近5年新高,截至收盘,沪深两市交易额超1.7万亿元。相比股市的“风景这边独好”,债市则黯然失色,当日国债期货继续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 市场共识是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短期债市仍将陷入调整。在此背景下,债市投资策略该如何操作?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和宽信用的倾向,利率债趋势性做多机会已不存在,信用债虽无较大机会,但表现有望好于利率债,可关注票息回报。 债市破位下跌 在A股转牛的一片呼声之下,债市从5月开始的持续调整在近日更加明显了。尤其是在股市大涨的7月6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跌,现券方面,10年期国债活跃券200006收益率更是上行至3.01%,自1月末以来首次突破3.0%。 到了7日,国债期货小幅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与之相对,A股继续高歌猛进,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345.34点,深证成指收报13163.98点,创业板指收报2591.26点;沪深两市交易额超过1.7万亿元,连续第四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大关,股债市场现冰火两重天。 前述交易员对记者称,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正在放大,市场风险偏好回升,A股对债市资金形成分流,再加上基本面回暖预期、宽松货币政策不再等,使得债市震荡剧烈。 国泰君安首席固收分析师覃汉亦称,上周低估值板块集体暴动成为债市新的利空,破坏了此前债市熊市反弹的逻辑。“虽然5~6月份债市已经出现过主跌浪,利率后续上行的空间有限,但因为有2017年四季度债市暴跌后2018年1月转为持续阴跌的前车之鉴,在股市低估值板块‘一波流’行情确认结束之前,建议债市多看少动,谨慎为主。”覃汉表示。 回顾今年以来债市表现,春节后至4月底,在宽货币保驾护航下,债市收益率持续下行,3~4月信用债供给大增,叠加对信用风险的担忧,信用利差明显走高;而4月30日以来,受国内经济有序修复、货币政策常态回归等因素影响,债市开始下跌,信用债跟随利率债调整,截至5月底信用利差基本持平。 债市的连连下跌直接造成了公募债基的明显回撤,使得投资者抛售债基,转而投向权益资产,进一步助推债市暴跌。“近期了解下来,一些公募基金对权益类资产在进行持续增配,资金跑步进场。”前述债市交易员告诉记者。 “而当股市出现较为明显的赚钱效应和债市出现明显调整后,这种资金转移会进一步加强,并自我强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说,从而影响投资者抛售债券类金融产品、投资股市,股市继续上涨、债券继续调整。 不过,中金报告提出,如果此次股市的驱动更多是资金和市场情绪,则仅将阶段性压制债市,持续时间未必会很长。7~8月份债市虽无大牛市却并非没有机会,因经济动能可能重新回落,叠加股市快速上涨后可能出现回调,均有望促成债市机会的滞后体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步入7月,央行已连续多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Wind资讯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日,资金净回笼达6500亿元。 仍面临多重压力 除了来自股市的“打压”外,展望后市,债市仍面临多重压力。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记者称,一方面,为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央行正引导短端利率回归合理区间,债市存在纠偏压力;另一方面,近期海内外经济边际转好,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债市基本面预期博弈的权重上升。 “目前债市压力的主要来源正由政策预期博弈向基本面预期博弈倾斜,两大压力仍同时存在,债市短期可能仍将面临调整。”明明说道。 具体而言,政策层面,为了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监管近期对于货币政策一直保持谨慎态度。自5月起,年初以来的资金面宽松态势便被扭转,市场资金利率跌势改变,一路上行,从而推动短端利率向合理区间回归。当前流动性官方指标DR007(银行间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利率在2%上下波动,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2%)较为接近。 同时,央行还新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特定目的工具(SPV)向银行提供资金用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延期贷款。“这相当于绕开宽货币来实现宽信用,拓宽了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江浙某城商行信贷部相关人士对记者称。 因而业内对于当前货币政策的评价大多是“不至于转向性收紧,而是向常态回归,更接近宽货币后场+宽信用”。李奇霖就称,货币和信用最为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货币层面的边际收紧从5月开始已经很明确,市场利率目前已经回升至政策利率附近,暂时看不到央行再度放松的信号。 另外,基本面层面,国内经济在上半年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努力下已出现边际好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所恢复,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速明显回升;同时,近期新一批超万亿元专项债额度已经下达,债市供给压力增大。 据中信证券统计,按照5月下旬批准的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元限额计算,扣除提前下达的2.29万亿元额度及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2000亿元额度,本次专项债下达额度达1.26万亿元。对债市而言,这是继5月政府债天量供给、6月特别国债全市场化发行后的又一大挑战。 “再加上股市大幅走强,市场情绪发生转变,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给债市基本面带来较大压力。”明明对记者说。 由此,债市仍将陷入调整,而基于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和宽信用的背景,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票息为王”或是接下来的投资主线。一来,利率债趋势性做多机会已不存在;二来,信用债虽无较大机会,但后市表现有望好于利率债,可在控制久期基础上适当下沉,挖掘具备性价比的信用债,关注票息回报。李奇霖称,“债券短期受情绪压制,表现不会太好。全年来看,我们建议票息为王。” 海通证券固收团队还建议,可关注产业债盈利修复程度,适当挖掘地产债机会,关注企业销售恢复情况、土储变动与再融资能力,但对中小房企、过度多元化房企仍需提高谨慎;另外,城投债受益逻辑仍然存在,区域分化明显,可在规避风险区域的同时挖掘中部地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