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市场权重大,走势一直也一直有人关注,但较长时间以来,银行股价以往下调整为主基调,周一银行股价再度调整,并引发指数调整,银行缘何出现调整? 《中国经济周刊》发表署名钮文新文章认为,6月15日,央行以2.95%——与上次持平的利率水平拍卖2000亿元1年期MLF(中期流动性便利)。从而缓解市场"紧缩担忧"。随之,债券市场上行,收益率回落。但是,由于MLF降息预期落空,银行成本下降预期暂停,以致银行股股价有所回落,并拖累指数有所下跌。 监管导向就是通过MLF利率下行引导LPR下行,银行适度让利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MLF利率不变,LPR利率也就不变。 作为投资者,我是不认可钮文新观点的,MLF利率与银行股价涨跌不存在太多的关联,之所以MLF利率与银行股价涨跌有关,在于MLF资金利率与LPR利率有关,而LPR利率下行,在负债端成本难以有效下行下,会导致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影响银行利润,MLF利率下行越多,LPR利率也会跟着下跌越多,银行净息差收窄也就越多,银行股价调整也就更加压力大。 银行负债端成本高低和贷款利率高低决定了银行净息差的高低,现在监管思路是引导银行适度让利支持实体经济,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下调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可是银行负债结构MLF资金占比有限,主要是存款,有机构测算,在2019年上市银行负债结构中,参考一年期MLF操作利率计算成本的向央行借款这一负债占比普遍较小,国有银行权重为2.33%,股份制银行权重为4.32%,城商行权重为3.95%,农商行权重仅为1.43%。MLF利率下行对银行负债成本的直接传导作用是有限的,因此MLF资金利率下行不可能覆盖银行贷款端利率下行,在没有政策对冲下,MLF资金利率下跌越多LPR利率调整越大,银行利润损失也就越大。 自从LPR改革以来,市场担忧净息差减少就没有停止过,银行走势就弱于大盘,去年因为LPR利率下行缓慢,加上银行股价位于低位,对股价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新年以后,LPR利率下调加快,对股价影响增加,LPR第一次报价是19年8月20日,1年期为4.25%,低于此前4.31%的水平,5年期以上为4.85%,4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较上一期下调20个和10个基点,1年期LPR降至3.85%,五年期LPR降至4.65%,一年期利率下跌40个基点,五年期下跌20个基点,19年8月19日银行指数是1880点,截至今天银行指数是1790点,下跌4.8%,上证综指19日是2883,截至今天是2931点,上涨1.7%,银行指数跑输上证综指6.5个百分点,实际上上证综指远远跑输创业板指数,还引发了上证综指指数编制问题大讨论,上证综指缘何跑输创业板,其中就有银行股价不涨反跌拖累所致。 现在银行面临问题是负债端成本难以有效下行,可是贷款端利率面临下行压力,2020年2月一般贷款利率为5.49%,较2019年12月下降25个基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LPR的降幅,这就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比上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虽然周一MLF利率不变,但市场预期MLF利率还将下调引导LPR利率下行,这是银行股价调整的因素,其中也有被动资金调仓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尾盘部分银行股突然调整,如果周一央行继续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进一步下行,银行股价可能会调整更多,现在市场最担忧的就是监管不断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带来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银行要拿出自己的利润补贴实体经济。 前一段时间,有人士指出;“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有助于银行补充资本,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达到国际监管标准,维护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信心。“,笔者是高度认可这一观点,因此不认可继续下调MLF资金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进一步压缩银行净息差,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1%低于美国银行业19年三季度净息差是3.35%,损害银行利润合理增长,毕竟银行要拿出剩余的60%利润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待遇确定机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总体来看,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还有5万多亿元,有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养老金保发放没有问题,主要问题仍是省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养老金”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今年也是我国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是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同步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近期,随着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养老金调整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从2020年1月起,对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并于5月18日发放到位,标志着新一轮养老金调整进入落地期。 向高龄退休人员等群体倾斜 4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明确从今年1月1日起,为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9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 据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统一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定额调整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适当倾斜体现重点关怀,主要是对高龄退休人员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照顾。 通知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上海市明确,对2019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增加月基本养老金。具体办法为:一是每人定额增加75元;二是按本人职保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1年增加1.5元,不足22.5元的按22.5元计算;三是以本人2019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2.3%。 同时,为体现对高龄退休人员的关怀,上海市今年继续对企业退休人员中2019年底男满65岁、女满60岁的人员,在以上3项的基础上再增加20元。 完善老有所养制度保障 待遇确定机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明确提出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日前,江苏省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从2020年1月1日起,江苏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60元。广东、安徽等地提出,将统筹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结合国家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制度激励性,多地还在待遇确定机制上作出调整。上海确定,从2020年1月起,每人每月增加90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在鼓励多缴多得方面,广东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每超过1年每月加发不少于3元基础养老金;在对高龄参保人政策适当倾斜方面,安徽六安从2020年1月起,对年满65周岁、70周岁、75周岁、80周岁、85周岁的参保居民,每人每月分别加发高龄基础养老金5元、10元、15元、20元、25元。 调整后的养老金何时能够发放到参保人手中?从时间进度上,各地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此前,上海市已明确,从2020年1月起,对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的养老金,于5月18日发放到位;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增加的养老金,将于6月20日发放到位。 山东省近日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2020年6月底前,研究制定《山东省2020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方案》;7月底前,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和方案安排,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补发资金发放到位。待国家明确政策后,第一时间制定山东省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组织落实。 疫情不影响养老金发放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养老金发放会因此受到影响吗?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在4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总体上看,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还有5万多亿元,有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养老金保证发放没有问题,主要问题仍是省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为此,今年3月份,人社部会同财政部下发了2020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预缴拨计划。4月初,一季度的调剂资金已经全部拨付到位。在实施过程中,人社部还特别协调提前上解了部分资金,定向增加了对湖北省一季度的中央调剂拨付额。 同时,各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以解决省内基金不平衡问题。日前,江苏省印发《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意见》,决定从2021年1月起实行全省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这意味着江苏各地截至今年年底前累计结余的基金,从明年起全部由省统一管理调度使用。 河北省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通知》,提出实现以政策全省统一为基础,以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核心,以基金预算管理为约束,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经办管理服务为依托,以基金监督为保障的省级统筹制度,压实市、县政府责任,适度均衡省内各地基金负担,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专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原有省级调剂金模式调控能力有限的短板逐步显现。实行基金全省统收统支统管,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的统筹互济功能,构筑起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更可靠养老保障网。 “到年底,所有省份都会实现基金统收统支,不仅进一步增强全省基金保发放的保障功能,同时也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聂明隽说。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董登新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优化上证综指编制意见,这对民间扰攘经年的“沪指失真”呼声,是一次很好的反映。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对这种意见做出实质性反应,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打消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的一个疑虑。 (一)打消顾虑尽快实现指数优化 有鉴于沪指多年徘徊在3000点上下的走势,此时如监管部门对沪指编制进行调整,可能马上就会面对“换掉温度计”“手动调指数”之类的舆论质疑。在当下的社情民意舆论场中,这恐怕是监管部门投鼠忌器的一个重要考量。 其实,关于优化上证综指编制的理由,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已极为到位,无需过多重复。只是在当下复杂的言论场中,这些理性意见很容易被轻易解构,从而为改革工作制造种种障碍。 面对可能出现的疑问,我们只需要开眼看看世界,就会清楚:横向比,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要指数的优化调整实在太过平常;纵向比,历史上全球主要指数的发展脉络也非常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证综指进行优化,根本无需顾忌那些可能出现的、似是而非的议论。 (二)横向:全球指数调整优化是“日常” 近年来,多数国际代表性指数均立足所在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实际,对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指数功能作用的发挥,如标普500、恒生指数、TOPIX指数等。这些指数规则的变更一般依据审慎原则,经充分调研评估,考虑市场影响后分步实施。 举例来说,2005年标普宣布对其美国市场指数(含标普500指数)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2017年将新股计入的时间要求由上市满6-12个月改为12个月;香港恒生指数于2006年起逐步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日本东证TOPIX指数于2005年起分3个阶段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欧洲STOXX 50指数于2013年变更了新股快速计入规则。 从国际综合指数编制的经验看,既有采用总股本加权的如纳斯达克综指等,也有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如恒生综合指数等,加权方式的选择与指数功能定位存在关联。 (三)纵向:符合全球指数优化方向 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经225指数为代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确有一些经典指数编制方法相对较为稳定,但历史地看,这些经典指数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需调整优化。 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为适应美国市场结构的变迁,编制方曾持续对指数编制方法中的选样规则(行业限制)持续调整,以保证指数的代表性。1896年至20世纪上半叶,指数样本股行业主要为炼油、钢铁、煤矿、橡胶等化工行业;20世纪70年代开始,消费类和服务类行业公司逐渐兴起,可口可乐、强生、摩根大通等企业陆续进入指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公司陆续进入指数,逐渐占据更多权重。目前指数样本中,只剩下7家是工业制造行业的企业,剩余的23家为服务、技术、零售和创新领域的企业。 此外,日经225指数也分别于1991年和2000年分别对样本调整规则及行业匹配规则进行过调整,以保障指数对日本市场变化的客观表征。在审慎评估指数对市场的表征情况、顺应市场呼声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情况下,以稳中求进的方式稳妥推进指数优化工作,符合国际惯例。 (四)指数的生命力在于用户 也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上证综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能否用其他指数来代替,用来表征沪市。对此,笔者的意见是,能否“代替”取决于用户,这并非是一个可以通过主观“用力”来改变的情况。 代表性指数是历史与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历史悠久是代表性地位的重要基础。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正式公布至今已有121年历史,尽管市场长期以来对其编制方法颇有微词,但媒体和投资者早已习惯以其作为美国股市的表征。此外,代表性指数一旦形成,就会具有排他性,单一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往往只有一个。如英国、法国、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股票市场均只有一个代表性指数。上证综指是境内股票市场的第1只指数,其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30年来投资者的自然选择,主要来自其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数据。同时,上证综指定位于表征沪市整体的运行状况,不是定位于投资功能。 因此,考虑到上证综指的重要影响力及投资者使用习惯,考虑到历史与市场自然选择的客观结果,不改变上证综指的功能定位,而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是尊重历史、尊重用户、尊重市场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尊重历史和市场习惯的基础上,既然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上证综指存在优化调整的空间,就应迅速响应社会各界的呼声,尽快对上证综指实施优化。而对其间可能出现的非理性声音,监管部门实在无需过度担心。国际经验充分说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要指数的优化调整非常正常,历史上全球主要指数的优化调整脉络也非常清晰。 (本文作者介绍: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董登新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优化上证综指编制意见,这对民间扰攘经年的“沪指失真”呼声,是一次很好的反映。期待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对这种意见做出实质性反应,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打消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的一个疑虑。 (一)打消顾虑尽快实现指数优化 有鉴于沪指多年徘徊在3000点上下的走势,此时如监管部门对沪指编制进行调整,可能马上就会面对“换掉温度计”“手动调指数”之类的舆论质疑。在当下的社情民意舆论场中,这恐怕是监管部门投鼠忌器的一个重要考量。 其实,关于优化上证综指编制的理由,两会代表委员的表述已极为到位,无需过多重复。只是在当下复杂的言论场中,这些理性意见很容易被轻易解构,从而为改革工作制造种种障碍。 面对可能出现的疑问,我们只需要开眼看看世界,就会清楚:横向比,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要指数的优化调整实在太过平常;纵向比,历史上全球主要指数的发展脉络也非常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证综指进行优化,根本无需顾忌那些可能出现的、似是而非的议论。 (二)横向:全球指数调整优化是“日常” 近年来,多数国际代表性指数均立足所在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实际,对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指数功能作用的发挥,如标普500、恒生指数、TOPIX指数等。这些指数规则的变更一般依据审慎原则,经充分调研评估,考虑市场影响后分步实施。 举例来说,2005年标普宣布对其美国市场指数(含标普500指数)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2017年将新股计入的时间要求由上市满6-12个月改为12个月;香港恒生指数于2006年起逐步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日本东证TOPIX指数于2005年起分3个阶段由总股本加权改为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欧洲STOXX 50指数于2013年变更了新股快速计入规则。 从国际综合指数编制的经验看,既有采用总股本加权的如纳斯达克综指等,也有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的如恒生综合指数等,加权方式的选择与指数功能定位存在关联。 (三)纵向:符合全球指数优化方向 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经225指数为代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确有一些经典指数编制方法相对较为稳定,但历史地看,这些经典指数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应需调整优化。 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为例,为适应美国市场结构的变迁,编制方曾持续对指数编制方法中的选样规则(行业限制)持续调整,以保证指数的代表性。1896年至20世纪上半叶,指数样本股行业主要为炼油、钢铁、煤矿、橡胶等化工行业;20世纪70年代开始,消费类和服务类行业公司逐渐兴起,可口可乐、强生、摩根大通等企业陆续进入指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公司陆续进入指数,逐渐占据更多权重。目前指数样本中,只剩下7家是工业制造行业的企业,剩余的23家为服务、技术、零售和创新领域的企业。 此外,日经225指数也分别于1991年和2000年分别对样本调整规则及行业匹配规则进行过调整,以保障指数对日本市场变化的客观表征。在审慎评估指数对市场的表征情况、顺应市场呼声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情况下,以稳中求进的方式稳妥推进指数优化工作,符合国际惯例。 (四)指数的生命力在于用户 也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上证综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能否用其他指数来代替,用来表征沪市。对此,笔者的意见是,能否“代替”取决于用户,这并非是一个可以通过主观“用力”来改变的情况。 代表性指数是历史与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历史悠久是代表性地位的重要基础。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正式公布至今已有121年历史,尽管市场长期以来对其编制方法颇有微词,但媒体和投资者早已习惯以其作为美国股市的表征。此外,代表性指数一旦形成,就会具有排他性,单一市场的代表性指数往往只有一个。如英国、法国、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股票市场均只有一个代表性指数。上证综指是境内股票市场的第1只指数,其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30年来投资者的自然选择,主要来自其悠久的历史和完整的数据。同时,上证综指定位于表征沪市整体的运行状况,不是定位于投资功能。 因此,考虑到上证综指的重要影响力及投资者使用习惯,考虑到历史与市场自然选择的客观结果,不改变上证综指的功能定位,而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是尊重历史、尊重用户、尊重市场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尊重历史和市场习惯的基础上,既然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上证综指存在优化调整的空间,就应迅速响应社会各界的呼声,尽快对上证综指实施优化。而对其间可能出现的非理性声音,监管部门实在无需过度担心。国际经验充分说明,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主要指数的优化调整非常正常,历史上全球主要指数的优化调整脉络也非常清晰。
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天津市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通过调整小客车限购限行政策,更好释放汽车消费潜力。该措施将从2020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提出,2020年内新增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配置额度35000个,全部以摇号方式配置,每月具体指标配置额度由市交通运输委统筹安排。放宽京、冀户籍以外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参与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竞价条件,持有效本市居住证,在2020年12月31日前参与竞价的,将其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的期限调整为近12个月。
>>沪深300等指数样本股调整在即 或带来交易性投资机会 6月15日,包括沪深300在内的一系列指数将执行2020年年中指数样本股调整。中证指数公司每半年会对中证系列指数、上证系列指数的成分股进行定期调整。相比非定期调整,定期调整通常涉及样本股数量更多,影响范围更广,且可预测性强,市场关注度极高。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0日显著上涨 据新华社纽约5月20日电 由于隔夜欧洲股市显著上涨等利好带动市场人气高涨,纽约股市三大股指20日显著上涨。 >>新能源车板块发力 宁德时代又成创业板“一哥” 受隔夜美股尾盘跳水的影响,昨日A股三大指数出现盘整,但新能源车板块一枝独秀。其中,宁德时代上涨4.22%,市值已近3300亿元,超越迈瑞医疗,重回创业板市值“一哥”的宝座。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车产业链标的众多,市值规模庞大,一直是带动科技成长板块上涨的重要力量,其动向也备受机构资金关注。 >>惨!再拉五个涨停也救不了,曾经的大牛股跌向退市深渊 5月20日,神雾环保股价下跌10.17%,报收0.53元。这是神雾环保连续第15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当晚,公司就发布了第六次退市风险提示。 >>公募规模逼近18万亿 权益基金热度再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已逼近1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此外,近期权益基金发行明显回暖,爆款基金频出。5月18日发行的汇添富优质成长混合型基金一日募资超过50亿元,昨日发行的易方达均衡成长股票型基金一天结束募集。
5月18日,可转债市场调整压力不减,不少个券价格跌破面值。其中,新券凌钢转债上市仅4个交易日便跌破面值。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有7只转债跌破面值,14只转债价格略高于面值。 凌钢转债5月13日上市,虽然正股在发行后表现不佳,但该券首日依旧以102.60元成功保发。 此时,转债市场已经开始调整。凌钢转债也随之重心不断下移。昨日,在面值附近波动的凌钢转债在市场抛盘打压下,尾盘跳水,最终破发,收于99.92元。 转债市场多半品种昨日都出现了尾盘跳水现象,跌破面值的转债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已经有凌钢转债、迪森转债、小康转债、亚太转债、维格转债、搜特转债和亚药转债跌破面值。不仅如此,海澜转债、大业转债、岩土转债、迪龙转债、时达转债、双环转债、起步转债等价格低于101元,距离跌破面值仅一步之遥。 跌破发行价的个券数量逐渐增多,主要源自转债市场的估值收敛。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转债分析师左大勇表示,近期股债双弱走势对于整体估值处于高位的转债带来压力。 近期利率债走势明显回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高达20个基点,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连续大跌。 从3月24日至今,权益市场反弹已经持续接近一个半月,创业板指涨幅一度超过16%,上证指数也有接近8%的最大涨幅。而中证转债指数当前与3月24日基本持平,转债出现了反弹无力但调整领先的迹象。 19日,将有全筑转债和龙蟠转债上市交易,市场承接力也将接受考验。 周一,不少公司正股都在上涨,可转债表现却较弱。数据显示,18日共有17只转债正股涨幅超过4%,但仅有新莱转债大涨10.66%,表现好于涨停的正股,其余个券表现均弱于正股。例如,中环股份(行情002129,诊股)大涨5.41%,而中环转债涨幅仅有1.1%。中证转债指数当日跌0.74%。 广发资管可转债投资经理金淑慧表示,这并非近期才有的现象,只不过昨日股强债弱格局更加明显。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转债的转股溢价率虽然较上周有大幅回落,但依旧高高在上,达24%。 金淑慧认为,可转债目前跟随债市回调而调整,如果未来股市走弱,可转债市场压力会更大。但估值调整到位后,可转债或将迎来更合适的配置时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