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进 临近季末节前,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码公开市场操作。统计发现,9月份除15日外,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其中,除了常规的7天逆回购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还开启了14天逆回购操作,10个工作日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金额累计达7700亿元,操作利率均维持在2.35%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9月下旬以来,14天期与隔夜市场利差加大,显示市场跨季资金偏紧,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也趋于谨慎。从央行操作节奏、净投放量与市场利率波动看,央行通过多种工具、灵活操作,主要是为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近期DR014(银行间质押式回购14天期利率)持续上行,央行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主要是考虑到跨季度和长假因素导致的资金需求增加,一方面是满足银行体系近阶段的新增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意愿。”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25日以来,尽管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但多日资金面仍处于净回笼状态。例如,28日由于当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600亿元;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30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500亿元。 对此,有银行资金交易员认为,尽管本周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回笼,但由于此前大力投放后,多数机构的跨季资金需求已基本完成,跨季资金面整体并无太大压力。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表示,9月份资金面流动性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9月下半旬,为了稳定季末流动性,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整体数量却不大,可以看出央行虽不希望资金面过紧,但也没有大额投放的意愿。 “近期市场资金面短期存在波动,但整体市场利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市场流动性保持适度宽松。”周茂华认为,市场流动性及央行政策曲线主要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策组合拳及时有效,经济稳步复苏。但也要看到,国内经济复苏仍不平衡,部分行业尚未摆脱疫情影响;外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仍需要适度货币金融环境支持,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国内政策需要保持总量适度情况下,更强调精准滴灌,引导有限金融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农”、小微民营及制造业领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9月28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本次例会着重强调“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等。 周茂华表示,本次例会央行对政策效果与经济复苏描述更加乐观,预示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发挥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作用,落实此前创新直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
央行昨日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2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35%,与上次持平。9月18日以来,央行已连续9个工作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 9月份以来,央行密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但临近跨季时点,银行间资金拆借的紧张局面并未得到缓解。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走高。其中,隔夜Shibor上行31.1个基点,报0.913%;7天Shibor下行13.5个基点,但仍高于2.2%的政策利率水平,报2.283%;14天Shibor上行12.4个基点,报2.894%。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表示,在央行呵护下,9月资金面流动性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9月后半旬,为了稳定季末流动性,央行持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整体数量却不大,可以看出央行虽不希望资金面过紧,但也没有大额投放的意愿。 10月资金面压力几何?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10月资金面将面临“超储率低位运行+财政压力+结构性存款压降”三重压力。 明明表示,财政库款沉淀对10月流动性有负面影响。他分析称,国债供给方面,预计四季度每个月的国债发行量在6400亿元至6800亿元之间波动,整体上依旧存在一定的供给压力;地方政府债券供给方面,预计10月地方政府债净融资总额在5200亿元左右。 财政收支方面,明明预计10月财政收入是四季度高点,而10月通常是年内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对低点,财政支出带来的流动性增量有限。因此,财政收支高峰的错位和政府债券的发行节奏,或使10月财政沉淀资金显著增加。 “从商业银行准备金池总规模来说,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总量仍处于紧平衡。”据明明测算,8月末商业银行超储率大致处于1%至1.1%的较低水平。9月,央行密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财政支出预计也会增多,银行间流动性将有一定改善,但超储率料将继续徘徊在较低区间。 明明表示,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偏高也说明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性紧张。6月起,各类型银行缺乏稳定负债来源。在1年期国有大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突破MLF利率后,15日央行通过超额续做MLF增大了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但目前同业存单整体的融资成本仍然没有明显下移,银行间市场对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仍然很大。 此外,结构性存款压降或使商业银行间的准备金分配不均。明明称,目前全国性中小银行在压降结构性存款的同时,吸纳存款相对更多,造成大型银行准备金相对不足。同时,由于结构性存款压降,使得银行业整体负债稳定性有所下降,会对银行间资金价格产生不利影响。 明明预计,10月资金面将整体维持中性,但边际上也许会出现扰动。首先,10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仍然存在,财政支出的节奏也会放缓,预计财政资金将有所沉淀,银行间流动性总量或维持紧平衡。其次,10月公开市场到期压力不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放将会更加积极。
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2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因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临近“双节”和季末时点,市场资金再次呈现跨月资金从紧、隔夜资金宽松的分化局面。 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2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因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临近“双节”和季末时点,央行加码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9月下半月以来,央行多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满足市场的跨月资金需求。不过,随着时间靠近月底,隔夜利率逐渐回落至低位运行,但跨月资金利率依然不断提升,反映出资金面的结构性分化。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从央行月末持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维护市场流动性的意愿相比过去几个月有明显的增强。10月资金面将面临“低超储+财政压力+结构性存款压降”的三重压力,货币政策积极投放或是最大变量,MLF超额续作可以预期。 净回笼资金无碍跨季资金需求? 9月下半月以来,央行多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截至9月29日,9月以来除了9月15日,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央行18日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以来,9个交易日累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7200亿元。 不过,自9月25日以来,尽管央行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但多日资金面处于净回笼状态。例如,9月28日由于当日有1000亿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600亿;9月29日有2000亿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从资金利率的表现看,9月中下旬以来,银行间资金需求冰火两重天,月内资金需求很弱,隔夜回购利率(DR001)近日一度跌破0.6%创纪录新低,不过跨季融入依旧踊跃,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和14天期利率(DR014)不断走高。 一大行资金交易员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季末资金面最紧张的时候并非月底最后一周,而是月底的倒数第二周,央行此时多会开展14天期逆回购,满足市场的跨季资金需求。临近月底,隔夜资金的需求量较低反而会推动利率不断走低。 “尽管本周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转为净回笼,但由于此前大力投放后,多数机构的跨季资金需求已基本摆布完成,所以虽然当前7天期和14天期资金利率仍维持相对高位,但跨季资金面整体已无太大压力。”上述资金交易员称。 四季度不排除降准可能 近年来,央行较为注重平滑季末、节前等重要时点的市场资金面脉冲式高需求,会通过持续进行短期流动性净投放、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资金期限等方式满足市场需求,保障资金利率波动的总体稳定。 不过,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季末资金面是否会平稳,而在于进入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会进行边际微调。从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次例会的表态看,不再提“坚持总量政策适度”,并重新提及“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等变化,引发了市场对于四季度流动性有望边际缓和的猜想。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从历史季节性规律看,四季度除10月是缴税大月,财政存款净回笼会给流动性带来一定抽水效应外,四季度在财政投放和央行维稳跨年流动性需求的背景下,流动性整体充裕程度通常高于前三个季度。在目前银行体系长期负债压力较大,央行有意呵护资金面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季度央行也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状态,三季度流动性偏紧的格局将有望边际缓和。 “考虑到10月是缴税大月,10月底前地方专项债需发行完毕,基础货币存在较大缺口。为对冲流动性缺口,央行不得不进行较大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以进行对冲,甚至不排除央行有10月税期(10月23日)前降准的可能性。”屈庆称。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院副院长明明也认为,从商业银行准备金池总规模来说,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总量仍处于紧平衡。10月总体的逆回购到期压力大致与8月、9月持平,低于6月和7月。由于10月仅有3周工作时间,预计随着政府债供给压力的上升,央行逆回购投放将会更加积极。 “10月流动性面临‘低超储+财政压力+结构性存款压降’的三重压力,且货币政策积极投放或是最大变量,MLF超额续作可以预期,也不排除央行降准的可能。”明明称。
面对9月超储率低、流动性扰动多的突出矛盾,央行流动性操作及时有力,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在超储率偏低背景下,央行一系列动作带有鲜明的“补水”特征——一旦流动性恢复平稳或宽松,操作便随之收力甚至转向。 面对9月超储率低、流动性扰动多的突出矛盾,央行流动性操作及时有力,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业内人士表示,展望10月及四季度,到年底财政资金集中投放前,金融机构超储率较低的状态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但调控趋紧势头也不明显,预计资金面呈现紧平衡。 适时操作稳定预期 近几日,红彤彤的价格指标,刻画出季末、长假等因素叠加给流动性带来的扰动。9月最后一天,资金面若出现更大波动也不会让人奇怪。不过,类似扰动难改市场对9月资金面整体印象。 9月初至今,货币市场基本平稳,流动性偶有紧张但未现持续性、超预期波动,表现略好于8月。值得一提的是,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截至9月29日,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平均值为2.16%,较8月回落3个基点。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一些机构测算,8月底金融机构超储率已降至近1%的低位,流动性“水位”下降,抗冲击能力有所减弱。与此同时,9月政府债券继续较快发行,到期流动性工具不少,并受季末监管考核、长假取现及财政收支等影响,扰动因素不仅多且存在叠加情况。 复杂形势下,货币当局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弥补了供求缺口。截至9月29日,9月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2.42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6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800亿元,维护了流动性平稳。 10月面临多重压力 有机构认为,展望10月,资金面面临多重压力,央行投放仍将是影响资金面的关键。 其一,超储率仍较低。根据季节性规律,9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会有所回升,但预计徘徊在较低水平。除非央行主动增加流动性供给,超储率自我修复向上的动力暂时不足。 其二,财政收支因素的影响仍需关注。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发行高峰(金麒麟(行情603586,诊股)分析师)已过,但会维持一定规模,加上国债继续较快发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会持续吸收流动性。另一方面,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财政收入增多或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一道,可能加剧财政库款沉淀。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固收首席研究员明明提示,结构性存款继续压降对银行负债及流动性的影响仍存在。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称,从传统季节性角度看,10月银行体系可供资金水平下降明显,会存在一定资金缺口。 紧平衡料成常态 8月中旬以来,央行流动性操作无论是方向、频率,还是力度均有积极变化,连续两个月超量续做MLF就是典型表现。然而,在超储率偏低背景下,央行一系列动作带有鲜明的“补水”特征——一旦流动性恢复平稳或宽松,操作便随之收力甚至转向。 9月资金面状况比8月略有改善,但难言宽松,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展望10月,资金面主基调依然是紧平衡。”孙彬彬认为,当前超储率低、货币乘数高的状态在年底前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很难看到货币政策操作出现更积极主动的调整: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宏观政策更注重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等多种目标,没有理由主动加码货币投放。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不再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并要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当然,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没有变化,该对冲时仍会有所动作。10月,预计央行将保持公开市场操作的持续性。
央行官网28日消息显示,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今日央行将开展2020年第九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0年9月28日,到期日为2020年12月28日(遇节假日顺延)。 本期CBS操作换出的央行票据名称为“2020年第九期央行票据(互换)”,债券代码2001009S,总面额为50亿元,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2.35%,起息日为2020年9月28日,到期日为2020年12月28日(遇节假日顺延)。(常佩琦)
央行9月28日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今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35%,与上次持平。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由此实现净回笼600亿元。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涨跌互现。其中,隔夜Shibor大幅下行42.8个基点,报0.685%;7天Shibor下行9.1个基点,报1.953%;14天Shibor下行4.3个基点,报2.7%。其它期限Shibor均小幅上行。(常佩琦)
央行9月29日公告称,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今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35%,与上次持平。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昨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回升。其中,隔夜Shibor大幅下行8.3个基点,报0.602%;7天Shibor上行46.5个基点,报2.418%;14天Shibor上行7个基点,报2.77%。(常佩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