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行23日公告,在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500亿元的基础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维持2.20%不变。 央行还称,今日(23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已于7月15日提前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央行公告截图 据Wind数据,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8277亿元资金到期,其中7月23日分别有2000亿元MLF、2977亿元TMLF到期。 7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中标利率2.95%。央行称,此次MLF操作是对本月两次MLF到期和一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到期的续做,其中TMLF续做可继续滚动,总期限为3年。此次央行MLF操作的利率与6月份持平,这也是MLF中标利率连续三个月保持不变。 央行7月10日举行了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指出,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主要依靠传统货币政策。下半年经济恢复正常,传统货币政策的作用可能会更加明显,进入一个更加常态的状态。 中信证券明明分析,当前银行间超额准备金总量虽然较为充足,但7月流动性缺口的压力较大,央行可能重启降准操作以支持后市信贷投放;同时“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政策目标也要求后市政策利率进行一定程度调降。
当前,大型资产配置机构面临空前挑战——全球低增长、低通胀、负收益资产扩容。对于有收益需求的主权基金,配置思路也有所变化。 “各国央行将黄金视作负收益债券的潜在投资替代品,黄金需求持续攀升。同时,中国股票出现强劲复苏,一些主权基金在短期内对投资这一资产类别抱有更大信心。”美国大型资管机构景顺(Invesco)大中华、东南亚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他提及,固定收益资产(尤其是负收益债券)现在已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毫无风险,因此股票也愈发被看作一种储备资产。在此情形之下,股票等资产相对高的波动也不再完全令央行等大型机构难以容忍。 7月22日,COMEX黄金期货收涨1.42%报1843.2美元/盎司,续创近九年新高,现货黄金也创新高。 主权基金、央行加速拥抱黄金 日前,美国大型资管机构景顺发布了第八份年度《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深入研究了139位首席投资总监、资产类别主管及高级投资组合策略师的观点,他们分别来自83只主权基金及56家央行,旗下管理的资产总额达19万亿美元。 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央行及为数不多的主权基金都增持了黄金。平均来看,目前黄金配置占各国央行储备组合总额的比重从2019年的4.2%升至4.8%,而且,近半数增持的黄金(48%)是用来替代负收益的债券。 潘新江认为,全球负收益债券不断扩容,这意味着借钱出去不仅不能赚利息,反而还会亏钱,这是不合理的,但这就是负收益债券的投资逻辑。主权基金只要买入负收益债券,就意味着持有到期必然是亏钱的,因此更多机构选择增配不生息的黄金。 数据显示,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共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先后降息近70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8年的近3%跌至当前的0.6%,德国、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皆为负,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零,众多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彭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全球负利率债券存量合计已逾10万亿美元。因此,黄金有望持续成为一些市场主体的投资替代品种。 景顺的研究报告提及,央行主要投资于实物黄金,40%则投资于黄金期货和黄金ETF,这是因为ETF和期货便于交易、流动性好,因而对央行有吸引力。截至7月22日,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较上日增加7.89吨(0.65%)至1219.75吨。 景顺也发现,投资黄金的亚洲主权基金当中,多数(67%)持有本地实物黄金,三分之一的机构通过期货及交易所买卖基金投资。潘新江告诉记者,尽管新兴市场债券相对收益率较高,但面临的宏观风险更大,因此投资黄金是流动性更好的选择。 股票逐步成为储备资产配置 除了黄金,面对负收益资产扩容的挑战,一些央行和主权基金也加大了对股票资产的配置。 景顺的研究发现,39%的央行认为股票将成为核心资产,尤其是在欧洲。同时,近半数机构认为股票资产能够提升投资收益率从而将扩大储备规模。 “投资目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因为有些央行的责任就是要为政府或养老金产生收益,股票可能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潘新江称,例如,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央行,该国财政部委托其对养老基金进行管理,因此产生收益非常重要。 流动性、回报率、多元化配置都是增加一部分股票配置的理由。不过,股票的确将会提高投资收益的波动率,这种波动在20年前是无法被央行等机构接受的,但景顺认为,随着投资组合的变化,很多机构都有了承担额外风险的预算。同时,负收益意味着债券也变得更具风险,因此股票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因此央行更愿意承担一些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迄今,A股涨幅全球第一。根据路孚特提供的数据显示,无论以人民币还是美元计价,中国在岸股市涨幅领跑全球,丹麦股市位居第二,强劲反弹的美股实则仅逼近年初点位。据记者了解,近期不乏欧洲、中东等主权基金希望增加对中国在岸股票市场的配置。 潘新江也提及,长期而言,投资多元化趋势应会保持不变。近年来,各国央行逐步将货币储备从美元分散到其他货币,人民币成为最大的受惠货币。同时,环境、社会及企业治理(ESG)和气候变化继续成为亚洲主权基金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因此不排除全球投资者通过增持中国的相关债券来实现ESG方面的目标。
图片来源:微摄7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银行业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日,央行已下发《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开展外部安全评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备案工作。同时要求行业协会加强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自律检查、信息共享等机制。 据悉,该文件具体涉及各类银行、证券股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私募、保险以及支付行业,包括涉及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务系统、科技产品。
央行: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2020年7月22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7月2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美欧七国集团(G7)基本决定将就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展开合作。 该报道指出,G7此前也曾就限制美国脸书计划发行的Libra等展开讨论。如果把央行发行纳入视野开始合作,则围绕数字货币的动向将迎来新阶段。 该报道还指出,关于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及二维码结算已经普及,但可用这种方式付款的店铺提供的服务各异,对店铺方面而言手续费也是一大负担。央行数字货币有可能廉价提供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结算手段。 据报道,日本政府7月17日在内阁会议敲定的经济政策和财政运营基本方针“骨太方针”中,写明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将与各国携手进行讨论”。日本央行表示现阶段持没有发行计划,但20日设立了“数字货币小组”,并表示有意启动实证试验。 该报道最后指出,G7加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事实上允许包括Libra在内的数字货币发行计划,拟10月正式讨论防止恶意利用等的限制措施。
图片来源:微摄 2020年7月18日晚,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沙特主持召开G20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讨论协调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还讨论了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基础设施投资等议题。会后发布了公报。 会议认为,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前景仍不确定,但预计将逐步复苏。会议同意,将继续采取各类政策工具,共同应对疫情影响,抵御下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支持经济复苏。会议对G20缓债倡议相关进展表示欢迎,要求官方双边债权人继续落实,鼓励多边开发机构进一步采取行动支持缓债倡议,强烈鼓励商业债权人按与官方双边债权人可比的条件参加缓债。会议同意在下半年考虑延长G20缓债倡议。会议重申支持基金组织发挥全球金融安全网核心作用,欢迎向基金组织提供资金,增强其危机应对能力。会议呼吁,基金组织借鉴以往危机应对经验,探索运用其他工具,满足成员应对疫情的资金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