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更大力度的宏观政策出台和落地,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和各项扩内需政策的效果显现,二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回升态势。 据介绍,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全国中小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1%。此外,1至4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其中3月和4月增速分别反弹至8.9%和10.5%,增速快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郭倩)
今天(5月20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通信业稳定发展有关情况。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回升至99.1%和95.4%,基本达到正常水平。(央视新闻)
本报记者 孟珂 5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手抓重点医疗物资保障供应,一手抓工业通信业复工复产,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苗圩表示,一是全力保障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工信部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牵头单位,加强与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建立重点医疗物资统一管理统一调拨制度,创造性实行驻企特派员制度,组织推动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增产扩能,仅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实现了湖北省重点医疗物资从严重短缺到充分供应,其他地区供应也得到有力保障。 二是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在国务院复工复产机制领导下,牵头成立跨部门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专班,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地区复工复产问题,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对接平台,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物流运输、人员出入境等困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基本达到正常水平。 三是着力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工信部发挥好该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出台了一系列帮扶中小微企业各项政策措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通过3次降准、专项再贷款再贴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达到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优化公共服务,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坚决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 四是大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力支持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远程教育、远程办公、网络购物等业态发展迅猛。 苗圩介绍,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工业经济秩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恢复。但随着全球疫情快速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工业经济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同时,前期已出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快落地见效,逆周期调节政策同步发力,叠加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庞大的产业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内需市场,我国工业经济将展现出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苗圩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来推动工业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确保“六保”任务落实。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确保完成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辑 张明富)
中新网合肥5月19日电(记者 张强)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桑林兵介绍,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一方面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方面,坚决打赢“六稳六保”攻坚战,在合肥市率先实现“四上”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并推进107个项目集中开工、18个项目成功签约。 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18日走进合肥经开区。 合肥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2019年,合肥经开区实现GDP1150.2亿元、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蝉联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核第一名,位列全国218家国家级开发区第13位,是安徽第一大工业集聚区。该区致力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 桑林兵说,当前,把握疫情催生加速的新需求新趋势,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是对冲疫情影响,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之举。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全面加快“新基建”的发展,目的就是为了孕育更广的发展空间,释放更多的增长潜力。3月份,合肥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8%;4月份以来,经济速度加快,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6.7%。 目前,合肥经开区在清华启迪科技城建设全国产化的自主安全可控(鲲鹏)数据中心,建设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打造全国工业安全云基地和消防云中心总部。引进全球最大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德国思爱普,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赋能平台。引入东华软件长三角城市群中心总部基地,联合腾讯打造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平台。 同时,合肥经开区为产业升级注入“数字动力”。推进传统家电向智慧家居转型,合肥海尔以卡奥斯工业互联网赋能5大互联工厂,实现行业引领技术236项。推进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网联转型,蔚来汽车ES8实现L2级自动驾驶;江淮汽车2021年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江淮大众首款量产车型思皓E20X已搭载智能网联系统。推进智能终端数字化转型,联宝科技投资6亿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100%。 此外,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打造5G示范园区,与华为、安徽启迪共建全国首个5G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和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平台;与东风汽车合作打造无人驾驶示范项目,目前已引进培育智信汽车等44家5G产业链企业,构建5G产业生态;建设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园区,围绕哈工大机器人六大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布局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两大领域创新平台,已集聚31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完)
中新网重庆5月19日电 (记者 刘贤)四川、重庆两地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部门19日在重庆共同签署《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构建一张“工业互联网”,大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年来,川渝两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启动。 川渝两地将在五个方面推进合作。 一是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以标识解析推动平台协同、产业协同、企业协同。 二是合作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平台、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搭建合作交流桥梁,推动两地工业互联网资源合作共享,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运行统计,形成布局合理、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三是共建成渝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立成渝区域工业互联网安全“一张网”。 四是强化成渝两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协同,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和服务共享,合作共建区域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五是联合组建成渝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两地工业互联网交流合作。 川渝两地将通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率先建设,逐步辐射中国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为中国示范。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家德表示,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双方可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合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表示,接下来双方将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共同努力,为更多企业能使用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双方要运用好顶级节点建设,培育一批在川渝地区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的二级节点。双方要大力建好5G等网络基础设施,为企业运营工业互联网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财联社5月13日讯,工信部发布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全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 工业大数据是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总称,包括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中生成和使用的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等。为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工业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加快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深化数据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工业大数据生态体系。 二、加快数据汇聚 (一)推动工业数据全面采集。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升级各类信息系统,推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采集。支持重点企业研制工业数控系统,引导工业设备企业开放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全面采集。 (二)加快工业设备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实现工业设备的全连接。加快推动工业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壁垒,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 (三)推动工业数据高质量汇聚。组织开展工业数据资源调查,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可管、可用、可信。整合重点领域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建设国家级数据库。支持企业建设数据汇聚平台,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和汇聚。 (四)统筹建设国家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汇聚工业数据,支撑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行业安全运行水平。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研制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数据共享 (五)推动工业数据开放共享。支持优势产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引导和规范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流动,鼓励相关单位通过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提高数据资源价值创造的水平。 (六)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支持开展数据流动关键技术攻关,建设可信的工业数据流通环境。构建工业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数据交易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开展数据资产交易试点,培育工业数据市场。 四、深化数据应用 (七)推动工业数据深度应用。加快数据全过程应用,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引导企业用好各业务环节的数据。 (八)开展工业数据应用示范。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工业大数据应用方法,制定工业大数据应用水平评估标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应用现状的评估。 (九)提升数据平台支撑作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提升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资源,提升企业数据应用能力。加快推动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软件化,培育发展一批面向不同场景的工业APP。 (十)打造工业数据应用生态。面向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通过开展工业大数据竞赛,助力行业创新应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展线上线下数据应用培训活动。 五、完善数据治理 (十一)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推广《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简称DCMM)国家标准,构建工业大数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引导企业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鼓励各级政府在实施贯标、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十二)推动标准研制和应用。加强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等关键标准研制,选择条件成熟的行业和地区开展试验验证和试点推广。 (十三)加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落实《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实现数据科学管理,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六、强化数据安全 (十四)构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构建工业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等工业大数据安全能力建设,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十五)加强工业数据安全产品研发。开展加密传输、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安全技术攻关,提升防篡改、防窃取、防泄漏能力。加快培育安全骨干企业,增强数据安全服务,培育良好安全产业生态。 七、促进产业发展 (十六)突破工业数据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资源调度和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的部署和融合。 (十七)打造工业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相关产品开发,构建大数据基础性、通用性产品体系。培育一批数据资源服务提供商和数据服务龙头企业,发展一批聚焦数据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研究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十八)着力构建工业数据创新生态。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工业大数据创新平台,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行业痛点开展协同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八、加强组织保障 (十九)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数据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工业大数据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地方工业大数据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实施政策评估咨询,助力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二十)强化资金人才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政策性银行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扶持工业大数据创新创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既具备大数据技术能力又熟悉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二十一)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围绕政策、技术、标准、人才、企业等方面,推进工业大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ABB在中国各地的工厂、分公司、办公处都已平稳有序实现复工复产,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也日趋正常。我们的业务正走出疫情期间的谷底,重拾上升趋势。” ABB集团高级副总裁、ABB中国总裁张志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次疫情加速了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此前不久,其向一汽大众一厂涂装车间(奥迪A4L产线)提供的90余台机器人使得喷涂自动化率达到了100%,这减少了疫情之下产线对人工的依赖,从而使该车间如期复工。 国家统计局5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9257台/套,同比大增26.6%。这是中国制造快速复苏的一个注脚。4月当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3.9%,年内首度转正,而1-2月份、3月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3.5%、-1.1%。 受访专家认为,制造业复苏是工业超预期转正的主要原因,随着大量中小企业的复工达产,私营企业工业增长了7.0%。疫情期间电子制造等行业需求旺盛,新老基建明显提速,机器换人也在持续推进,这使得当月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8%、40.8%、29.2%、26.6%、26.2%。 最引人瞩目的是4月汽车制造业大增5.8%,当月汽车产量为210.0万辆,增长5.1%。专家认为,在放松限购、税费减免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下,近期车市渐显触底反弹势头。 制造业明显复苏 数据显示,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但4月当月的工业增速在年内首度转正,实现了3.9%的增长。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程师张亚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制造业的复工达产是4月工业数据扭负为正的主要原因。“4月三大门类中能源类相对平稳,采矿业增速则比上月回落3.9个百分点,但制造业增速高达5.0%,比上月高了6.8个百分点。” 她指出,由于前3个月制造业开工率不足,排产被推迟,积压了不少前期订单,工厂开工后存在赶进度的需要。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5月1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截至4月25日,全国规上工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一半以上的企业已接近85%。 她介绍,4月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面有所扩大;统计的612种商品中60%实现了同比增长,增长面也比上个月扩大了20多个百分点。 张亚丽认为,这是因为大量中小企业在4月实现了复工复产。“此次疫情中,不同企业复工顺序并不一致,此前国企是复工的重点,其工业增速明显好于外资企业与私营企业;而随着全产业链复工的推进,4月份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开始复工,制造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多,占比也更大,这带来了工业的全面复苏。” 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9%;而私营企业增长了7.0%。 张志强也介绍,ABB上下游供应链中有大量中小企业,其在复工过程中面临着员工返岗、物资交通、租金税费等诸多压力,而这些供应商产能的恢复直接影响着ABB等大型企业的产能恢复。 “比如他们没复工,我们在计划排产时会面临物料脱节的情况,甚至会影响交货期及合同履行。中小企业复工率明显低于大企业,而只有前者复工才能让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运转起来。” 交行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生产类高频数据普遍明显回升,随着企业复工率和开工率上升,预计未来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将保持小幅上升态势。由于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进行核算,预计二季度经济有望恢复小幅增长。 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的预期并不乐观,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4月工业数据有所向好,但累计数据还是负增长,“而且我们看到的只是生产端的改善,在各方努力下,这并不困难;但需求端、价格端、工业利润、库存等方面的情况并不乐观,而后者不以意志为转移。” 张亚丽指出,工业品通缩加剧可能会影响工业利润的恢复,抑制工业投资与生产,目前需求侧的恢复并不一致,国内需求明显好于国外,“比如4月国内社零消费数据降幅比上月收窄了8.3个百分点,但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却比3月降低了2个百分点。” 汽车、工业机器人增势良好 从行业上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和5.4个百分点。相关产品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速,比如光缆、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增长都在40%以上。 张航燕表示,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方兴未艾,其上下游产业链有加速的趋势,而近期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销售火热并纷纷上调价格,说明传统的基建项目也在加快开工。 值得注意的是,4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9257台/套,同比大增26.6%,而在此前一年多的时间中,工业机器人增速持续出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大幅下滑。 张亚丽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在经过寒冬之后正在迎来暖春,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加速了部分制造业的机器换人的步伐,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另一方面是机器人下游的电子、汽车等行业出现了明显的需求改善。 张志强表示,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的形势下,机器人在生产线的应用凸显了极大的优势,不仅减少了用工成本,降低了车间内人员密集度,还能高效恢复生产。 他强调,中国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但根据IFR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140台,相比新加坡的831台、韩国的774台、德国的338台,中国机器人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 在机器人的下游,4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了11.8%,其中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速为26.2%,集成电路增速为29.2%。 张亚丽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发生后,居家办公、上课的需求带动了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电子类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中国在部分产品与零部件上加大了研发投入,加快了国产化替代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4月汽车产量为210.0万辆,增长5.1%,其中,新能源汽车7.7万辆,下降17.2%;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高达68.8万辆,同比大增12.4%。 张亚丽认为,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市场下行之后,汽车行业近期渐显触底反弹的势头,与此同时,中国在放松限购、税费减免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 截至目前,国内已执行汽车限购的8市1省中,除京津两地外,其他省市均已不同程度松绑,或增加指标配额,或全面取消限购。此外,深圳、珠海、佛山、嘉兴、南昌、乌鲁木齐等数十个城市还拿出真金白银,发放优惠券补贴新车消费。 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李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月汽车产销两旺一方面是受疫情后补偿性消费的提振,另一方面则受湖北等地汽车产业链加速复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