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央行:储蓄国债发行对象仅为个人投资者 央行:储蓄国债以人民币100元面值为起点 以100元的整数倍发行 原标题: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出台管理办法 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发展 为加强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管理,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发展,2021年1月22日,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储蓄国债(凭证式)是我国储蓄国债的首个品种,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发行的国库券。1994年以来,为满足政府筹资需要,我国开始面向居民个人和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凭证式国债,采用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方式记录债权关系,并逐步取代了国库券。2012年开始,凭证式国债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2017年,为了便于国债分类管理,凭证式国债正式更名为储蓄国债(凭证式)。 储蓄国债(凭证式)具有安全性高、起买点低、收益较高、变现灵活等特点,深受广大投资者欢迎,为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储蓄国债(凭证式)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难以适应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的发展需要,亟需出台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联合出台《办法》,将填补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制度空白,为储蓄国债(凭证式)的业务管理提供有效制度保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管理,促进储蓄国债(凭证式)健康持续发展。 《办法》共五章、三十二条,主要明确了储蓄国债(凭证式)的概念和范畴、发行方式、发行对象、计息方式、销售渠道等内容,规范了储蓄国债(凭证式)购买限额的设置方式和方法;规定了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凭证式)、提前兑取和兑取本金利息的一般情况及特殊情况处理流程;设置了承销团成员在具体办理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销售额度管理、手续费收取、为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等方面的原则、职责权限和禁止性规定等内容。 下一步,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将着力做好《办法》宣传工作,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广大投资者宣传《办法》和国债知识,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和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同时,针对《办法》出台后的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开展跟踪和评估,确保《办法》出台后取得理想效果。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联合印发《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储蓄国债(凭证式)的概念和范畴以及相关业务管理作出明确要求和统一规定。为做好《办法》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投资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办法》中的相关内容,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出台的有关背景、主要内容、投资者如何办理认购及兑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办法》所指的储蓄国债(凭证式)是什么? 答:《办法》所指的储蓄国债(凭证式)是指财政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通过承销团成员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采用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方式记录债权关系的不可流通人民币国债。 “中华人民共和国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是储蓄国债(凭证式)的债权确认依据,是确认投资者债权的唯一合法凭证,也是承销团成员为投资者提供的交易凭证,其印制、使用和管理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相关规定。 问:制定《办法》的意义是什么? 答:储蓄国债(凭证式)作为我国国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债品种,对我国筹集财政资金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也备受青睐,特别是深受中老年投资者欢迎。但储蓄国债(凭证式)的制度建设却比较滞后,储蓄国债(凭证式)的业务管理仍不够规范,在具体办理发行和兑付业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因此,出台《办法》,完善储蓄国债管理制度体系,为储蓄国债(凭证式)的业务管理提供有效制度保障,有利于从制度层面解决上述问题。 问:《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办法》共五章三十二条,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三章业务管理;第四章发行兑付管理;第五章附则。其中:总则一章,明确了制定《办法》的目的和依据,储蓄国债(凭证式)的概念和范畴,以及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各级财政部门对承销团成员相关业务的监管职责;基本规定一章,规定了储蓄国债(凭证式)的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发行面值、计息方式、销售渠道、提前兑取及还本付息方式等相关内容,规范了储蓄国债(凭证式)购买限额的设置方式和方法;业务管理一章,规定了投资者购买储蓄国债(凭证式)、提前兑取和兑取本金利息的一般情况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流程;发行兑付管理一章,设置了承销团成员在具体办理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销售额度管理、会计核算、缴纳发行款、手续费收取、为投资者提供相关服务等方面的原则、职责权限和禁止性规定等;附则一章,明确了《办法》的最终解释权以及《办法》的施行时间。 问:《办法》对投资者认购储蓄国债(凭证式)有哪些规定? 答:储蓄国债(凭证式)发行对象仅为个人投资者,任何组织、机构不得认购。投资者可以在发行期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营业网点柜台或者通过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相关规定的其他销售渠道办理认购。 投资者成功认购储蓄国债(凭证式)后,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应当为投资者填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并加盖业务印章(或者打印电子印章),不得使用其他凭证。 问:《办法》对投资者兑取储蓄国债(凭证式)有哪些规定? 答:储蓄国债(凭证式)到期前(发行期的最后一日除外),投资者可以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原购买国债的承销团成员营业网点办理提前兑取,也可以到该承销团成员指定的营业网点或者通兑范围内的任一营业网点办理。投资者办理提前兑取时,只能按规定的当期国债提前兑取条件计息,并且要按规定比例向承销团成员支付手续费。承销团成员审核并确认相关手续无误后,须立即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利息,不得无故拒绝办理。 储蓄国债(凭证式)到期后,投资者可以凭“中华人民共和国储蓄国债(凭证式)收款凭证”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原购买国债的承销团成员营业网点办理到期还本付息业务,也可以到该承销团成员指定的营业网点或者通兑范围内的任一营业网点办理。承销团成员审核并确认相关手续无误后,须立即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利息,不得收取手续费,不得无故拒绝办理。 问:《办法》对有关承销团成员在具体承销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按规定可以办理以下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为投资者办理储蓄国债(凭证式)认购、还本付息、提前兑取、开立财产证明、质押贷款等业务,并根据本单位情况开展约定转存业务;开展储蓄国债(凭证式)政策宣传,对储蓄国债(凭证式)的认购、还本付息、提前兑取、开立财产证明、质押贷款、约定转存等业务开展信息咨询等服务;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财政部及地方财政部门报送储蓄国债(凭证式)销售、还本付息、提前兑取、质押贷款、约定转存等业务数据信息;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财政部及地方财政部门开展储蓄国债巡查工作;《办法》明确提出的其他相关规定等。
,央行周五缩量续做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结束连续5个月超额续做。分析人士称,此举显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仍保持稳健中性,1月全面降准可能性较小。 他们并指出,当前中长期流动性已较为宽松,近日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在2.80%左右,低于MLF利率,致本月银行通过MLF向央行融资需求下降,并降低央行降准迫切性。预计本月将公布的1年期LPR报价也保持不变。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财联社表示,MLF操作量小幅收缩,说明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保持稳健中性。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5日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含对1月15日MLF到期和1月25日TMLF到期的续做,MLF中标利率为2.95%。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仍充裕,短期降准可能性不大。除经济面和通胀因素外,货币乘数在7左右,处在历史高位。年初1月份是信贷大月,信贷也将对流动性提供明显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最重要的是全面降准会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 王青并表示,尽管不排除短期内央行可能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部分达标金融机构可享受一定幅度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但全面降准可能性不大,接下来几个月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也很小。 分析人士预计,春节前央行或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保持短期市场流动性和利率稳定,不排除重启28天逆回购助资金面平稳跨节。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财联社表示,目前信贷供需两旺,显示整个利率环境对继续支持经济复苏是适度的。央行或将保持观望,等待进一步数据指引。后期央行或将MLF利率保持在当前水平。 10年国债收益率仍可能继续向MLF利率靠拢 市场人士指出,今日MLF数据公布后,中金所10年期国债期货走势冲高回落。 王青预计,目前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已降至MLF利率之下,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明显高于政策利率水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空间有限,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向MLF利率方向回落的可能。 对此周茂华认为,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意味着国债配置吸引力增强,预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但从趋势看,国内需求有望带动经济稳步复苏,春节效应结束后,如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敛,预计二者利率将有所回升。
● 1月4日,三大期指冲高回落,均贴水现货,其中沪深300期指贴水超百点。期债市场弱势下行。市场人士认为,这反映了短期市场情绪较为谨慎。不过,经济基本面、公司年度业绩等短期为市场提供了较强支撑。 期指多头情绪谨慎 2021年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上证综指突破3500点。三大期指冲高回落,市场谨慎情绪升温,沪深300期指深度贴水。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84%、1.43%,报5260.0点、6434.2点;上证5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跌0.01%,报3643.0点。与此同时,当天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及上证50指数分别上涨1.08%、1.82%、0.07%,报5367.72点、6482.79点、3643.36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证5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分别较现货贴水107.72点、0.36点、48.79点。 一德期货分析师陈畅对记者表示,目前三品种期指2101合约均出现贴水现象,说明经过连续上涨后,股指期货投资者短线情绪回归谨慎。 在A股令人振奋的行情表现下,昨日国债市场早盘平开快速拉升,午后市场持续震荡下行,临近尾盘跌势趋缓。现券方面,Wind剩余期限国债收益率全部大涨,10年期大涨5.59个基点,4年期大涨11.28个基点,8年期大涨7.33个基点。现券国债收益率走高,国债期货直接下挫。 股强债弱格局将延续 陈畅表示,国内疫情呈现散点式分布状态,对经济影响较为有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MI数据连续十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继续稳步恢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表明出口维持强势。此外,市场对2021年年初无风险利率的走向趋向于乐观。 陈畅认为,外部环境对A股较为有利,但对于2021年年初无风险利率上涨空间,不宜抱有太高的期待,市场很有可能重演2017年年初的结构性行情。操作上,她认为,IF、IH多单相对较为安全。 另外,国信期货分析师夏豪杰表示,银行间方面,所有期限的shibor全部下滑,表明短期市场货币流动性充足。由于现券收益率不断冲高,给国债期货带来较大的压力,国债或高位回调。
昨天市场暴跌,一天之间,蒸发掉了1.9万亿,几大指数跌幅都在3%左右,个股跌的就更狠了,之前的热门股成为重灾区,不少投资个股的朋友,昨天一天就亏了5-8%,可谓是损失惨重。 为什么会有这个跌幅,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央行,央行昨天公开市场操作只进行了1000亿7天逆回购,而却有2500亿逆回购到期,所以也就是说,相当于昨天一下就回收了1500亿资金,而且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这一周时间,央行已经回笼了5500亿。这让市场上的国债逆回购利率大涨,创下两年新高,1天期国债逆回购盘中最高达到年化9.80%。隔夜拆借的短期利率更是飙升。这被很多研究机构,视为是明确的政策收紧信号。再加上之前,央行货币委员会马骏关于,股市和楼市的表述,很直白的说,经济下行,股市上涨,就是跟货币有关。所以多种因素叠加,让投资者开始对政策表示悲观。再加上,前面一段拉升足够生猛,不少人手里还有利润,于是就开始纷纷跑路。兑现收益。投资市场就是这样,跟古代行军打仗差不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所以指挥基本靠吼,前面的军队往回跑,中间的和后面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跟着往回跑。于是就形成了溃败,前面的军队,就是指之前的投资者,他们手里有利润,而中间的和后面的,指的就是那些刚刚加入的,高点接盘的,甚至买了热门的,昨天这一跌,甚至触发了他们的止损,所以也跟着往外卖。 当然,事后解释现象,毫无意义,我们早就说过,未来由于市场涨到了高位,所以波动将变得越来越大,分歧也越来越多,这种一天涨跌3%以上的事,会越来越多的发生,这是任何一次牛市的末尾,都会出现的现象。所以才让大家,按照星球粉丝群的要求,守住我们的配置,既然市场波动过大,我们就很有必要主动降低波动,否则你的心态一定会崩溃。不用等到熊市和股灾,牛市末尾很多人就已经开始赔钱了。 那么大家最为关心的,央行到底会不会货币政策转向? 首先,我们还是延续之前的判断,央行只是不再给油了,但还不至于踩刹车,易纲也是刚刚在达沃斯强调过,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中国经济,中国不会过早的退出支持政策。即便是那个说股市和楼市有泡沫的马骏,也强调,货币政策不宜过快转向。 其次,虽然市场上以国债逆回购和隔夜拆借为代表的短期利率快速拉升,但是长期利率,更重要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保持平稳,也就是说,长期投资者的预期并为变化。市场整体流动性依旧合理充裕。 第三,所谓国债逆回购,就是对方手里拿着国债,拿国债抵押给你,然后从你手里借钱。这个利率短期飙升,主要是因为央行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他不会成为常态。事实上,在每个月末,季度末,年末都会紧张一下。今年只是反映有点过度而已。但央行也会主动调节,他是资金供给端,需求有多少,他也不知道,只能看利率,这周利率上升过快,他会有所反应,下周估计就会把流动性还回来。举个例子,2019年的春节是在2月5日,而国债逆回购的高点在1月初爆发。之后到了春节反而比较平稳。2019年的行情大家都知道,反而是2月春节之后,开启了大牛市的脚步。所以逆回购利率冲高,这个只能说明短期资金紧张,对于市场走势,根本说明不了什么,市场长期的方向,还是长期利率决定的。 第四,物价目前在0附近,核心物价也只有0.5,工业品物价大多也还在低位,这时候央行除非有毛病,才会回收流动性。就好比你拉肚子,会再去抓一把巴豆吃通透一下吗?以毒攻毒这种事,只有武侠小说才会有。用在宏观经济上,最后的结果就是陷入萧条。美国大萧条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经济已经那样了,美国人还想着预算平衡,结果酿成了灾难,后来你看美国,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萧条。我们目前央行的领导,都是喝洋墨水回来的,这些道理肯定都懂,所以不会犯这个二。至于楼市股市,也得区别对待,楼市不便宜了,央行已经对贷款集中管理了。这块已经在事实上紧缩了,至于股市,虽然不便宜了,但是也还没那么紧张。反过来说,当股市还反应利空的时候,就说明他还不高。 所以综合来看,央行现在就相当于摘了空挡,滑行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有多长呢,至少滑到年中期没问题。他肯定不会踩急刹车,经济刚有起色,今年就等着复苏呢,央行不会这么不识趣。再加上美国那边,还有1.9万亿美元的刺激,如果我们这里收手过早,汇率也会遭遇冲击,出口经济将出现巨大的问题。所以现在更适合于靶向治疗,定点照顾,而不适合一刀切。社融和信贷,也会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落地。对于市场来说,市场后面肯定还有一个情绪阶段,现在是喊了狼来了,但其实狼没来。后面等到狼真的来了,没人理会的时候,才是真正需要撤离的时刻。我们的策略就是边打边撤,有序上岸。千万别被情绪所裹挟,你要是跟着大家咋咋呼呼,那么就将丧失识别市场情绪的能力。所以你要想在市场中,赚到别人兜里的钱,你首先得占到他的对立面去才行。
提要: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两个悖论:其一是高社融与低投资间的悖论,这表明当前高速增长的社会融资规模主要还是被用来纾困而非促进增长;其二是低信贷利率与高信用债利率间的悖论,后者才真正反映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偿债压力巨大的事实。结合这两个悖论看货币政策,一方面说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依然不畅,另一方面也说明货币政策是稳中偏紧的。在经济依然面临重大内外部不确定性、复苏依然不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并逐步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到2.5%甚至更低的“合意”水平。 一、货币政策现存的问题 2020年下半年我国经济迎来V型反弹,货币政策逐渐转向中性,但是经济复苏的背后存在两个奇怪的现象。其一,高速增长的社会融资规模并没有带来高速增长的投资,低投资与高社融并存的现象让我们不禁发问:钱去哪了?其二,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走势分化,较高的信用债利率与较低的信贷利率并存,那么,究竟哪个利率才能反映实体经济真实的融资成本? 第一,高社融与低投资相悖。2020年4月份以来社会融资规模以不低于12%的速度快速增长,1至11月份社融增量达到32万亿,相当于2019年GDP的32%。但是在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长期趋势下,实体经济真的需要那么多融资吗?可以看到,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恢复缓慢,2020年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2.6%,不到2019年末的一半,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投资还在萎缩。此外,企业存在明显的货币窖藏现象,2020年1至11月份新增企业定期存款5.1万亿,较2019年全年多增2.5万亿。结合高速增长的社融和同样高速增长的定期存款,为什么企业会一边大规模借钱,还一边大规模的存钱? 从融资需求角度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因为投资而产生的新融资需求,二是以往存量负债的展期融资需求,前者对应着新增投资规模,而后者主要反映的是债务人难以按期还债的借新还旧规模。所以,高社融与低投资相悖的现象说明,当前的高社融主要还是被用来纾困而非促进增长。 第二,低贷款利率与高信用债利率并存。2020年3季度货币市场利率Shibor 1周和DR007基本回升至了7天逆回购利率附近,并进一步抬升了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从信贷市场来看,3季度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小幅上行5bp至5.31%,但是与2019年末相比大幅下降了43bp,明显超过了同期1年期LPR的降幅30bp。但是从债券市场来看,3季度企业债收益率基本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水平,1年期和10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分别达到3.17%和4.28%,较2019年末仅分别下行1bp和上行8bp。这表明,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传导出现了明显分化。对于较低的贷款利率与较高信用债利率,到底哪个才能反映实体经济真实的借贷成本?显然是后者。因为存量社融的展期需求可以方便地通过信贷市场、由债务人与银行一一谈判达成,但是,这在公开的债券市场难以做到。由于债券市场难以借新还旧,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肯定会在债券市场暴露,进而表现为信用债利率上升。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虽可以通过LPR影响信贷市场,但信贷市场与债券市场依然是分割的两个市场。总之,相比LPR,债券市场的利率才反映了实体经济真正的借贷成本。在社融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20年4季度企业特别是地方国企债券违约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也佐证了上述看法。 二、对央行姿态的判断 在总需求政策中,判断央行的姿态无非是从“价”或“量”两方面。前者指基准利率水平,特别是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后者主要看央行“扩表”还是“缩表”,以及货币供应水平变动。 首先,从“价”来判断,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货币政策偏紧。2020年4月份起国债收益率攀升、期限利差收窄,国债收益率曲线呈平坦化上行(图1)。3季度国债收益率便超过了上年末水平,11月份1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高点2.97%,突破1年期MLF,出现短暂倒挂;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高点3.35%,与1年期MLF的利差处于历史高位(图2)。国债收益率与中期政策利率的利差变化,说明货币政策稳中偏紧。一般来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达到3%,实体经济平均的借贷利率将在5%以上,在PPI为-2%和核心CPI为0.5%的情况下,这又相当于真实利率高达7%或者4.5%以上。无论用哪个物价水平来计算,真实利率都超过或者接近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的复合增长率(5%左右),意味着实体经济的杠杆率必然发散。 图1 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 数据来源:WIN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图2 中国国债收益率与中期政策利率(%) 数据来源:WIN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其次,从“量”来判断,货币供应增速放缓,货币政策偏紧。与疫情以来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大幅扩表相比,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幅度不大,2020年前三季度央行资产增量3600亿,远低于2009年及此后平均每年2到3万亿的增量。从货币供应来看,2020年6月份起M2增速从11.1%的高点开始阶段性下行,3季度央行提出货币供应规模从“合理增长”转向“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11月份社融同比年内首降0.1个百分点至13.6%(图3)。政策转向之下资金面压力渐显。对此,2020年3季度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力度明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和MLF的投放分别达到5万亿元和1.7万亿元,较2季度分别增加3万亿元和1.3万亿元。 图3 M2与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无论是从“价”还是“量”来看,当前货币政策都是稳中偏紧的。但是目前经济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经济复苏基础不甚稳固,以至于社会融资的膨胀更多得是为了借款人“续命”,信用风险已经先行在债券市场中暴露。总之,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不宜过快上行,要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转弯的时点与力度,谨防货币政策急转弯。 三、建议 第一,进一步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深入推进LPR改革,深化LPR在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中的内嵌程度,加强贷款FTP与LPR的联动性,加快推进LPR衍生品业务发展。灵活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疏通短期利率至长期利率的传导机制,着力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和利率引导功能,保持短、中、长期流动性供需平衡,降低利率波动,稳定市场预期。 第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机构的贷后管理,避免信贷扩张冲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存款向投资转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投资收益率。健全地方专项债管理体系,加强资金与项目的对接,提高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第三,加强金融稳定,维护内外均衡。进一步拓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坚持以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避免财政风险与金融市场风险的双向传导。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还需强化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防范跨境监管套利和风险传递。 第四,适应财政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国债占我国央行资产的比重远低于日美欧等主要经济体,不利于提高我国国债的安全资产地位。财政政策应该更多地以国债融资支持中央财政支出的增长,而央行则应该通过公开市场大力购买国债。以国债为基础进行货币政策操作,一方面可以形成从短期到长期的可靠的收益率曲线,打通央行货币政策利率向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传导的渠道,另一方面,这可以有效降低无风险利率水平,从而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粗略估算,在实际GDP增长率5%、核心通胀1%的水平上,能够保证全社会新增收入覆盖债务利息的“合意”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应该在2.5%甚至更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