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产业链自华外迁引发的直接投资和资本品、中间品出口是推动中国—东盟贸易的长期主导力量。疫后发达国家产业引导产业回流,可能对中国产业链外迁造成更大冲击。应对产业链外迁风险,应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西部内部承接产业转移、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入手。 ■文 |沈建光 朱太辉徐天辰 近年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发展,2020年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涌现的转口贸易曾短暂推动双边贸易上升,但原产地监管趋严导致这一模式逐渐退出。相比之下,产业链自华外迁引发的直接投资和资本品、中间品出口是推动中国—东盟贸易的长期主导力量。制造业占中国GDP比重已在单边下降,疫后发达国家产业引导产业回流,可能对中国产业链外迁造成更大冲击,应对不当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对此,下一步应当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研发支出,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鼓励产业向中国中西部转移,而非一味外迁;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以积极开放和配套优势对抗产业链外迁压力。 一、转口贸易仅短暂推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长 中美贸易摩擦曾经促使大量中国货物“绕道”越南出口美国。2018年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国先后对华加征四批关税,中国予以反击,双方关税壁垒不断升高。相比之下,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国家仍享有美国贸易最惠国的低关税待遇,同时海关监管较为宽松,推动东盟转口贸易快速上升。越南等国进口商从中国进口半成品或制成品,稍经加工或不经加工,附上越南原产地证明,再出口至美国。越南对美出口和自华进口2018年下半年分别增加39亿美元和36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分别增加54亿美元和58亿美元,数量上高度接近,并且远超越南对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变化。在此之前,二者变化并未像这样高度同步过。 越南原产地监管加强导致转口贸易大幅收缩。因转口贸易导致越南对美国贸易顺差剧增,2019年5月美国财政部将越南列入汇率操纵国观察名单,特朗普也曾专门指责施压。在美国压力下,2019年下半年越南官方加大原产地监管,当年10月越南海关查获约43亿美元从中国出口、到越南中转、最终销往美国的铝制半成品。这背后是因为美国对越南出口铝制品仅适用15%的关税,远低于对中国适用的374%。严监管下转口贸易大幅收缩,2019年下半年越南对美出口增量79亿美元,自华进口增量46亿美元,二者差距拉大。到2020年上半年,越南自华进口较上一年同期更是下降7亿美元,对美出口则增加40亿美元,二者基本脱钩。 东盟未来发展自华转口贸易的可能性极低。东盟其他国家2019年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只有柬埔寨出现过类似越南的转口贸易特征,但柬埔寨占东盟整体出口仅有1%,份额可以忽略不计。东盟其他较大的经济体,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均没有参与上述转口贸易的迹象,且这些国家均已表态加强对转口贸易的监查。 二、产业链外迁推动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发展 成本上升和中美贸易战加速中资企业布局东南亚。2017年之前,中国人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及环保监管趋严,促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外迁。2017年后,中美经贸摩擦层层加码,为避免美国高额关税和分散产业链风险,外迁进一步加速。其中,越南、印尼、菲律宾、柬埔寨除拥有东盟成员享受的低关税外(越南还与欧盟单独签署了自贸协定),还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为外商投资提供税收优惠等优势,对中资企业生产外迁具有很强吸引力。相应的是,中国在美国进口箱包中的份额从贸易战前2017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42%,同期东盟的份额则从20%上升到3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显著上升。与中资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相适应的是,2019年中国(含香港,下同)对越南投资的注册资本达到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对印尼投资达到85.6亿美元,同比增长95%;对菲律宾投资达到17.32亿美元,同比增长74%;对柬埔寨投资2017年已经开始高速上升,2019年达到22.4亿美元。 东盟国家自华机械设备和中间品进口大幅增长。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工业基础和配套薄弱,外商投资带动厂房建造和机器采购上升,对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大增。2018、2019年,印尼、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自中国机械进口大幅上升,印尼、越南已经超过传统机械进口大国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成为中国机械出口在东盟的前两大目的地。同时,东盟国家自华中间品进口需求也显著上升。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2019年越南对华出口41亿美元,其中57%是棉花等天然纤维,31%是服装;自华进口11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化纤、服装面料、纺织机械。从产业链角度看,越南向中国出口棉花等初级产品,从中国进口技术密集的化纤、面料和资本密集的纺织机械,再将劳动密集的服装出口给中国和其他国家。 三、警惕产业链外迁引发“空心化”风险 中国产业链外迁与日、韩、台的历史非常相似。日本1970年代、韩国1980年代和中国台湾地区1990年代先后开始出现产业链外迁,外迁过程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承接国大量进口机械和中间品。这些也正是中国—东盟贸易快速发展背后的情形。结构上看,外迁发生在失去比较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环节,这通常包括服装、鞋类等制造业以及电子产品的最终装配环节。例如,以2001年为基准,到2018年中国台湾地区产值下降最多的行业是成衣、皮革、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生产主要迁往中国大陆。目前中国对东南亚的产业链外迁也集中在这些行业。 发达经济体疫后引导产业回流,加大中国产业链外迁压力。与日、韩、台当时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外迁有所不同的是,当前中国还面临发达经济体产业回流的政治压力。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产业链过长引发的脆弱性,发达经济体将生产回迁或转移至邻国的政策导向与日俱增。例如,近期生效的《美墨加协定》提高了对汽车等商品的原产地成分要求,实际上鼓励将大部分生产限定在北美三国;日本在经济刺激方案中拨出22亿美元补贴制造商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迁往东南亚或日本,第一批迁回日本共57家企业,主要集中在与防疫相关的纺织、医疗机械和医药行业;欧盟在政策和舆论上鼓励产业回迁,在与越南签署的自贸协定中规定了较高的原产地比例要求,也隐含将产业链多元化的考虑。 中国制造业比重已持续下降,“产业空心化”风险不应忽视。制造业附加值占中国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高点32.9%下降至2019年的27.2%,2019年更是加速滑坡,必须引起重视。日、韩、台经验表明,如果结构调整得当,产业链外迁不必然导致制造业空心化。但如果像美国、巴西那样产业过快流出、经济脱实向虚,则制造业空心化的种种后果需要警惕,例如美国生产率停滞不前,就业质量下降,贫富差距扩大;巴西则经济快速服务业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沦为大宗商品出口国。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中资企业投资布局东南亚,带动了中国—东盟贸易的快速增长,但背后产业链外迁的风险不容忽视。产业链外迁通常意味着企业搬离、就业流失、税收下降,特别是在疫情已经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以服装为代表的比较优势弱、规模以下企业众多的行业可能进一步受到破坏,被动加速产业转移,由此引发的居民收入下降和农民工失业风险需要积极应对。更长期地看,如果中国陷入产业空心化,则可能面临经济活力下滑,收入增长停滞,失去国际竞争力。 应对产业链外迁风险,应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西部内部承接产业转移、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入手。一是借鉴韩、日、台经验教训,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研发支持,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国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拥有自己的“护城河”。二是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留在国内,让中西部地区梯队承接,而非一味外迁,避免大量对外投资对国内制造业形成抑制。三是继续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以更积极的开放和更优越的配套,对抗发达经济体引导产业链回流的压力。
全球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将开启锂电产业整合时代。锂电池产业链的供应商,或将面临幸福的烦恼,如何站队? 8月11日晚,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围绕主业,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0%,即不超过190.67 亿元(不含本数)人民币或等值币种,其中境外投资总额不超过25亿美元。有效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这则简单的公告可谓字少含金量高。从金额到时间,从标的范围到投资方式,寥寥数句宣告清楚。其核心为3个关键词:股权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境内外上市公司。 对于此次大手笔的投资计划,宁德时代表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业链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关键资源供应不足等短板,可能制约行业长期发展。公司作为新能源行业领先企业,出于长期战略发展考虑,拟围绕主业,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合作及协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公告显示,此次投资范围具体包括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可转换债券以及其他权益类投资品种;投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新股申购、二级市场证券买入、集合竞价、协议转让、大宗交易、参与定向增发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8月4日,宁德时代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根据此前发布的上市公告书,此次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1.2236亿股,发行价格为161元/股,募集资金约197亿元,募投项目包括投建湖西锂电池扩建16GWh、江苏时代动力三期24GWh和四川时代动力一期12GWh等。 针对此次投资境内外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宁德时代表示,投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不涉及公司首发及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显而易见的是,此前的成功募资极大充实了公司的资金实力,可以运用自有资金进行更为从容的对外投资。 众所周知,互联网江湖里,腾讯系与阿里系是两大对垒阵营,被两大阵营分别投资的产业链公司,必须站队。宁德时代此举是否也上演江湖派系的戏码?一位锂电池产业链公司高管认为,宁德时代此举将加速产业链分野,短期内,国内锂电产业链可能逐步形成两大阵营,获得宁德时代投资的供应商,订单或就此无忧,但也可能失去其他供应链机会。 8月11日晚,宁德时代还发布一则投建动力电池宜宾项目的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时代吉利拟在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动力电池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80亿元。该项目建设期为自开工建设起不超过26个月,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00亩。公司表示,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发展和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规模,从而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
面临芯片断供危机,华为如何应对困境? 华为正在产业链的多个领域层层发力,进行突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透露,公司正寻求在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云服务、IoT的标准生态方面,构筑自己的能力,其中在半导体的制造方面,公司要突破包括EDA的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制造、封装封测等。 麒麟9000芯片或将绝版 华为芯片缺货已成事实。8月7日,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透露,由于美国第二轮制裁,华为芯片无法生产,最近都在缺货阶段,华为手机没有芯片供应,今年手机发货量可能比去年2.4亿台更少。 余承东还表示,华为今年秋天将会上市Mate40旗舰手机,搭载新一代麒麟9000芯片。但由于9月15日之后芯片无法生产,麒麟9000可能是华为最后一代麒麟高端芯片。 如果9月14日后不能继续支持华为海思,对公司14nm产能有怎样的影响?针对投资者提问,中芯国际联合CEO梁孟松表示:关于某特定客户的问题,我们当然不针对某一客户去评论,但我们绝对遵守国际规章,我们会有很多其他的客户也准备进入我们有限的产能里面,所以这个影响应该是可以控制的。 早前,IDC发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华为由于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所驱动,抵消了其他地区所产生的下滑,首次登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余承东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表示,如果没有美国限制,华为手机出货量去年就能赶超三星,全球遥遥领先。 华为产业链公司市值超过3.7万亿 近些年来,5G、半导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崛起,而华为在这些领域早已布局,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据华为官网介绍,华为连续四年在中国企业网市场中份额排名第一位;华为贡献5G专利占业界总数20%以上;2019年IHS Market报告中,华为智能光伏发货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全球已有700多个城市、228家世界500强企业(含58家世界100强企业)选择华为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伙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由华为独立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的参与必不可少。以华为鲲鹏产业链为例,去年9月份,华为在上海召开第四届华为全联接大会,首次发布基于"鲲鹏+昇腾"双引擎的计算战略,根据 IDC 预测,2023年中国计算产业投资空间1043亿美元,结合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庞大市场基础,未来鲲鹏产业链将达到万亿级别。 A股公司中,诚迈科技(300598)给华为TaiShan硬件平台打造了全线操作系统软件产品,参与鲲鹏计算产业,是鲲鹏生态的优先合作伙伴。东方通(300379)曾参加首届鲲鹏计算产业峰会,成为"华为云鲲鹏凌云计划"生态伙伴,完成中间件与鲲鹏云兼容适配认证,其应用服务器软件 TongWeb 入驻华为云商城"鲲鹏专区"。拓维信息(002261)持股35%的湖南湘江鲲鹏信息科技公司股份,获得了华为鲲鹏主板自主服务器和 PC 机研发制造的正式授权,是华为鲲鹏服务器全国首批应用迁移的服务商。参与鲲鹏产业链的还有东华软件(002065)、神州数码(000034)、常山北明(000158)等。 据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上,处于华为通信、手机、代工制造及鲲鹏生态等产业链的公司有80家以上。截至最新收盘日,这些公司A股市值合计3.78万亿元。11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均为科技领域的龙头公司,包括立讯精密(002475)、闻泰科技(600745)、韦尔股份(603501)、京东方A、比亚迪(002594)等。 华为产业链公司股价近三年平均涨幅是沪指78.8倍 从过往历史数据来看,华为产业链公司不论在业绩和股价表现都不乏亮点。数据显示,近三年里,华为产业链公司股价平均涨幅178.87%(注:上市首日涨幅不计算在内),是同期沪指的78.8倍,是沪深300指数的6.98倍,是创业板指的3倍。2家芯片公司期间累计涨幅超过10倍,分别是卓胜微(300782)、圣邦股份(300661),卓胜微是国产射频芯片龙头,圣邦股份是模拟芯片龙头。 业绩数据方面,华为产业链公司2019年度共实现盈利500亿元,立讯精密、鹏鼎控股(002938)、TCL科技(000100)、蓝思科技(300433)、汇顶科技(603160)等多家公司盈利超10亿元。尽管今年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华为产业链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喜者仍占据多数。数据显示,按照半年报、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超过七成公司净利润有望同比增长。12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将翻倍增长,包括欧菲光(002456)、蓝思科技、劲拓股份(300400)、闻泰科技、博创科技(300548)等。 不只是机构投资者,华为产业链由于聚集了不少科技龙头公司,成为各路资金的重点关注对象。据统计,华为产业链公司共获北上资金持仓1172亿元,占北上资金持仓A股总金额的10.5%,由此可见其对华为产业链的偏好。数据显示,北上资金持仓市值最高的前五位依次是立讯精密、京东方A、韦尔股份、大族激光(002008)、歌尔股份(002241),北上资金持有立讯精密市值达到238.49亿元居首。近一个月,北上资金增持超千万股的公司分别为立讯精密、大族激光、信维通信(300136)、领益智造(002600)、蓝思科技、三环集团(300408)等。 台积电代工受阻 华为怎么办? 在美国第二轮的芯片制裁之下,华为的麒麟芯片无法再交由台积电代工,而大陆的中芯国际芯片制程技术还有很远的距离。据国外爆料人发布的消息显示,华为最快从Mate 40开始使用两套处理器方案,其中国行仍然将搭载全新的麒麟芯片,而海外版则会从高通、联发科甚至三星中优选。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华为Mate 40系列预计的出货量在上千万部的级别,而台积电由于大家所熟知的原因只能提供800万套,未来可能更少,只能通过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来尽可能减少影响。 为应对美国对华为的技术打压,华为内部正在快速反应。据证券时报报道,有记者近日在华为心声社区看到,华为“南泥湾项目”、“鸿蒙”正内部紧急招人中,其“急招开发和测试,预计招聘人数充足、审批快”的“挖人”信息广泛发布于华为心声社区各帖内。 自去年以来,华为多次遭到美国的打压,在二级市场上,华为产业链公司股价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且在短暂冲击后,又重新步入了上涨趋势,尤其是具备核心技术的龙头公司,甚至在风波过后重新发力,并创下历史新高,这种例子并不少见。数据显示,中航光电(002179)、信维通信、欣旺达(300207)、风华高科(000636)、歌尔股份等多家公司股价就在8月以来创下历史高点。
日前,市场中传来蚂蚁集团启动IPO上市的消息,2000亿美元的网传估值,在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仅次于工行和平安。股票价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金融科技公司的未来,则要靠C端和B端双轮驱动。在本文中,我们不讨论蚂蚁集团的估值,我们看看金融科技的B端风口。四年前,金融科技就是炙手可热的风口,四年后的今天,金融科技依然炙手可热;四年前,C端零售金融几乎撑起了金融科技的整个赛道;四年后的今天,B端产业链正成长为金融科技风口的新引擎。大国博弈,这次不一样全球产业链,正经历着一些根本性的变革,一些颠扑不破的规律,正被时代抛弃。比如,一般认为,在廉价劳动力的牵引下,中低端制造业向劳动密集型国家迁移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规律。科技,正在淘汰这一规律。在《今日简史》中,尤瓦尔·赫拉利曾这样评价科技对全球产业链迁移的影响:“在过去,廉价的非技术劳动力就像一道跨越全球经济鸿沟的稳固桥梁,就算某国发展速度缓慢,最后还是可以平安跟上彼方的脚步。然而,现在这道桥梁正摇摇欲坠。已经成功跨过桥梁(已从廉价劳动力发展到高技能产业)的国家,大概前景可期;但还落在后面的国家,可能就会发现自己被困在鸿沟错误的那一边,再也没有任何方式能追赶彼方。”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低端制造业也会全面自动化,廉价劳动力的价值被迅速削减,此时,低收入国家凭借廉价劳动力迅速崛起的故事(如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就不会再发生了。智能制造的潜力,让发达国家看到制造业回流的可能。这些年,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企图重新夺回工业发展的主导权。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追求“逆向回流”,叠加以我国为代表的制造业大国寻求“高端跃迁”,正成为当前国际产业链领域的主要竞争着力点。相比之下,东南亚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正慢慢失去重要性。把全球产业链想象成一辆动车,科技发展正在切断三等车厢与车头的连接,只剩下头等车厢、二等车厢继续奔跑,赶不上的,永远赶不上了。鸿沟变天堑,落后的代价谁都承受不起。接下来,二等车厢与头等车厢的连接也可能被斩断。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制造的当务之急不再是与东南亚国家竞争低端制造业,而是要打好智能制造这一仗,实现高端跃迁。此时,大力发展新基建、推动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疫情之下复苏经济的锦囊妙计,而是成为事关国运、不容有失的战略布局。站在这个视角看金融科技,显然不一样!智能制造,需要金融科技有读者要问了,明明是智能制造,怎么扯到金融科技了。一方面是锤子定律(手中拿着锤子,一切看起来都像钉子)在起作用,作为金融从业者,难免要高估金融的作用,认为一切问题都能与金融科技扯上关系。不过,实事求是地看,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也的确离不开金融科技。从科技的视角看,技术是中立的,并不局限于特定产业。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既能用于金融,也能在制造业、安防、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司法服务、环境、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领域找到广阔的应用空间。金融机构在科技探索中先行一步,再着力将金融科技扩充至其他产业,是顺理成章之事。从产业链视角看,融资效率提升是经营效率提升的必要一环。个人的消费,以可支配收入为起点;企业的经营,则以融资为起点。企业发展,可以依赖利润,但几乎所有的扩大再生产,都是股权和债务融资驱动。所以,贷款对个人消费并非必需品,融资却是企业经营的内生环节。从这个角度看,离开融资效率提升来谈经营效率提升,是不完整的。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着眼于对信息流、物流的整合与控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里的降本增效,不仅仅是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多产品,还内含融资效率的提升。因此,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的推进,既对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发展机遇。从最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不少小微企业互联网转型依赖的SAAS系统、平台企业,要么是由金融机构主导,要么以金融作为重要变现路径。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自发产生向供应链金融延伸的内在动力。苏宁、小米等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都是沿着这个路径发展起来的。B端金融科技:两大现象级产品风口效应,离不开现象级产品。过去几年,科技驱动零售金融的军功章,主要由零钱理财、移动支付、现金贷等现象级产品铸就;未来几年,科技驱动公司金融,也必然以新的杀手级应用为承载。就我个人而言,比较看好小微贷款和物联网支付。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大瓶颈在数据。5G、物联网和区块链,恰恰能从根本上缓解“数据”难题。当前,不论广度还是深度,金融科技在公司金融领域的渗透都无法与零售金融相提并论。因为相比个人,企业数据维度单一、样本量低,“吃”数据的金融科技难以施展。5G和物联网,让物体既能感知环境又能传递信息,能全面增厚企业经营过程中“物流、信息流”的数据价值,大幅提高企业经营的可衡量、可分析、可反馈属性,为B端金融科技应用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看,3G和4G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借由场景的线上化激活了人的数据信息,让零售金融上了新台阶。5G的来临,借由万物互联和产业互联网,将激活物的活力,推动对公金融再上新台阶。物联网让B端数据上网,区块链则能优化数据的“可信性”。在产业链中引入区块链,借助区块链的难篡改特征,可以低成本地将真实交易记录进行镜像复制,消除多方参与带来的“陌生人”信任问题,既能显著降低产业链内的操作成本,还能助力核心企业信用有效“穿透”多层交易结构,解决远端供应商、经销商的信用融资问题。相比融资,支付结算效率的提升影响更大。广义的产业链,包括终端销售环节。在这个层面上,物联网支付有望成为一款横跨C端和B端的现象级产品。以ETC的普及为代表,物联网支付早已来到我们身边。未来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物与物之间的自动支付结算将逐渐渗透生产生活的更多方面,由量变到质变,再次重塑社会支付体验。一如移动支付在助力移动商业生态完成交易闭环的同时,也成为团购外卖、共享出行、直播打赏等新业态产生的前提条件;物联网支付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化选择的同时,也必然会催生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最冒险的事金融科技的B端未来,有无限风光;但在预测的基础上拥抱未来,从来都是最冒险的事。雷·库兹韦尔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和未来学家,被比尔·盖茨称作他所知道的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他的书《奇点临近》出版于2005年,在当时是一本奇书、风靡全球;但站在2020年看书中对2020年的预测,却也难免错得离谱,如书中预测:“在21世纪的第2个10年,全浸式的视觉听觉虚拟现实环境将无处不在,它将加速满足人们对生活地点和工作地点的愿望。一旦我们所有的感觉都完全沉浸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在2020年后期将成为现实),真实的办事处将不复存在。房地产行业也将是虚拟的。”“我们有信心会在2020年拥有数据收集和计算所需的工具来对整个大脑进行建模和模拟,这将使得我们有可能将人类智能运作的原则和来自其他人工智能研究的智能信息处理形式结合起来。”站在2020年,真实的办事处依旧存在,房地产行业也不是虚拟的;科学界对于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机制,依旧困惑不解,大脑,仍然是神秘的。雷•库兹韦尔在书中说:“人们往往高估短期能够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常常忽略必要的细节;却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的目标,因为忽略了指数增长。”雷•库兹韦尔自己可能也犯了这个错误,高估了短期内科技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样,金融科技的B端未来,前景是光明的;但我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彼岸呢?建议不要被乐观蒙住了双眼。犹记得2016年全行业刮起一股区块链热潮,但大家口中的现象级应用迟迟没能出现,那些过早押注区块链的企业,很多没能撑过随后的资本冬天。要积极参与未来,也要正确拥抱未来。一只脚在此岸,另一只脚迈向彼岸,才能从容前行;两只脚都迈向彼岸,便成了纵深跳跃,一旦彼岸比预期还要远,就只能掉沟里了。参考资料:1、[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中信出版社,2018.2、[美]雷·库兹韦尔,《奇点临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特别提示:近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互金二季报》,读者可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后台回复“2020互金二季报”,一键获取网盘链接和提取码。
因最新一季财报数据超预期,苹果股价周一延续上周涨势,上涨2.52%至435.75美元。 连创新高的苹果股价引起苹果产业链的躁动。苹果产业链的安利股份最近两天连拉涨停。目前国内苹果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订单究竟如何,未来后劲怎样?我们看看最新采访情况。 “业界对苹果5G的期待确实比较高,相关订单也在持续放量中。”对于苹果订单情况,某苹果产业链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不方便透露订单情况,但今年堪称苹果“大年”。 详情请扫二维码↓
吴忠琼出席相关活动 8月3日,促进江西产业链发展合作暨“交银产业通”发布会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吴忠琼出席活动。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产业链链长制走深走实,江西省工信厅、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联合研发推出全省首个产业链创新金融产品“交银产业通”,着力聚焦支持江西省14个产业链的重点企业,为江西省产业链及产业链集群企业量身订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给予三年600亿元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全力化解产业链发展中的断点、堵点、难点、痛点,有效助推我省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展。 吴忠琼指出,江西省是在全国唯一推出省级层面产业链链长制的省份,确定14个重点产业链,按照“一位省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位厅级负责同志、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工作模式,协力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吴忠琼强调,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要解放思想,深化政银企合作,创新服务产品,提高精准帮扶,落实落细落地金融帮扶政策;要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帮扶,破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江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发布会前,吴忠琼会见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珺一行。
碧桂园创投与保利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房地产产业链赋能基金”于昨日完成首期募资,募集金额超15亿元,超募比例达50%。 据悉,该基金于今年5月25日发起设立,由保利资本和碧桂园创投作为基石投资人出资,总规模50亿元。出资人以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等机构出资人为主。其中,东方雨虹、欧普照明、康力电梯、皮阿诺、科顺家族基金等均已公告成为基金产业投资人,江西财投与柳州金控将作为政府引导基金助力基金发展。 碧桂园创投表示,该基金将主要聚焦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涵盖生产制造、服务、运营及相关产业,包括地产供应链的建筑装饰、建筑材料、建筑新工艺、家居消费、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及建筑信息一体化系统等多个赛道,第一批投资标的将陆续公告落地。 同时,该基金将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治理机制,由碧桂园创投与保利资本双方共同决策,并采用三种投资逻辑:地产上游集采赋能逻辑、地产下游物业平台物业赋能逻辑、参与产业链已上市公司再融资逻辑。 今年以来,碧桂园创投频频在行业上下游谋求协同机会,截至目前已投资贝壳找房、企鹅杏仁、固克节能等多个地产上下游领域企业。而成立于2015年的保利资本旗下房地产基金投资已覆盖全国各重点经济带,目前已投资包括卓锦环保、麦驰物联、超级智慧家、固克节能、新明珠陶瓷、第四范式、每日优鲜、大势智慧等多家企业。 据碧桂园创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将共同布局地产产业链生态圈,积极合作,以基金投资为纽带,合力打造地产开发平台与产业供应链的B端新型互补发展战略。两大产业资本强强联合,将赋予基金强大的产业链赋能优势,未来有望形成“大地产行业的产业链生态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