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拉开帷幕,5G云网新基建、新技术、新应用等网络安全新议题成为亮点。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基建涉及整个社会全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其安全需求来自于各行各业不同层面,从基础设施到数字化平台、再到行业应用,其安全需求至少是千亿级别。记者了解到,不少上市公司已经提前布局。 新基建激发千亿安全需求 接受记者采访时,奇安信集团合伙人、负责战略投资与生态体系建设的主管副总裁陈华平正密集穿梭于券商策略会,新基建给网络安全企业带来的新机遇成为机构关注的热点。 今年3月,奇安信推出了面向新基建的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目前通过框架的指引,有数十个重点客户的五年或三年期网络安全规划正在进行中,从而为甲方客户的安全体系化发展奠定基础,并牵动大量预算,这为公司主力产品及业内伙伴创造了大量市场机会。”陈华平告诉记者。 “当越来越多敏感信息和关键业务离开内网环境暴露在互联网中,对安全的需求和要求也更进一步提升——在任何终端或边缘,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安全连接和访问,正成为安全的大趋势。”网宿科技副总裁吕士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新基建的加码引发了安全的关口前移、规划先行,安全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与信息化平级,在企业预算投入和部署上占比明显提高。”陈华平告诉记者,“新基建涉及整个社会全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其安全需求来自于各行各业不同层面,从基础设施到数字化平台、再到行业应用,以政策作为牵引和加持,后期则依靠市场驱动来落地。新基建是万亿级的投入,之后是规模更为庞大的市场,其安全需求至少是千亿级的规模。” 网络巨头频频加码云安全 新基建带来新需求,网络安全厂商如何把握?云安全成为一个突破口。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报告,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时会考虑服务安全性,43%的企业在私有云安全上的投入占IT总投入的10%以上,企业如何构建安全云平台成为上云的关键要素。 在腾讯副总裁丁珂看来,云已成为安全攻防的主战场。日前,腾讯安全正式对外发布腾讯云原生安全防护体系,围绕安全治理、数据安全、应用安全、计算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层面,搭建完整的云上安全防护架构。此外,腾讯安全还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天融信、绿盟科技、深信服等联合发布了国内首部《云原生安全白皮书》,探索安全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 今年7月,奇安信正式登陆科创板,“云和大数据安全防护与管理运营中心”成为募投项目之一。陈华平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进展迅速,从7月份立项至今,已经完成研发和测试环境搭建,以及团队扩充、招募、培训和产品体系第一阶段产品规划,即将开始研发和测试工作。 据吕士表介绍,网宿科技正在加大云安全领域的布局和投入,依托CDN的边缘安全优势和海量节点资源,以大数据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强大的智能边缘云安全平台,能重点覆盖网站云WAF、智能云清洗(抗DDoS)和业务防护三大领域,实现全面、智慧的云安全防护体系。与此同时,网宿在全球范围内上线了12个清洗中心,安全防护规模已达到15Tbps。 科创板上市公司安恒信息已尝到云安全市场高增长的甜头。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云安全平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76.25%,是安恒信息增速最快的产品。面对新机遇,安恒信息又推出了集多云管理和多云安全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安恒云”。在公司看来,多云和混合云的场景在国内市场上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多云安全和混合云安全将成为云安全解决方案需要解决的痛点。 “零信任”下产业新格局 今年8月,零信任产业标准工作组发布《零信任实战白皮书》。这是国内首个基于攻防实践总结的零信任安全白皮书。 什么是零信任?吕士表告诉记者,零信任创建了一种以身份为中心的全新边界,是适应数字化浪潮的安全访问架构,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企业上云,以及员工自携设备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的兴起,传统IT网络安全中的“边界”愈发模糊,从而导致了传统防御手段显现出瓶颈。 “我们能看到全球各大厂商都在布局零信任,而且已经有权威报告指出这一技术正在快速普及。比如Gartner就称,到2023年,60%的企业将采用零信任代替大部分VPN。”吕士表坦言,“从云安全服务商的角度,我们能感受到客户们对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 是否引入零信任理念开始成为投资者考量网安企业技术实力的一大选项。互动平台上,以“零信任”为关键词的提问明显升温。 据吕士表透露,网宿科技正在布局的零信任相关技术,其总体思路和Gartner提出的SASE更为接近,主要是利用网宿在CDN领域的优势,在零信任访问框架下,将SD-WAN、网络安全和边缘计算相结合,实现用户“在任何终端或边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连接和访问”,目前我们的ESA产品就是采用了这一思路。“我们认为,随着新基建快速推进,数字化加速实现,这将是一个非常确定的市场机遇。” 山石网科透露,目前公司已发布的产品中,山石云·格是典型的采用微隔离的方式实践零信任的理念;同时,公司的下一代防火墙、内网安全、态势感知等产品均基于零信任的理念进行设计研发。 启明星辰也透露近两年正重点布局零信任,已推出启明星辰零信任管控平台,包括身份管理、认证管理、权限管理、审计管理四大模块,实现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应用系统改造、全方位的敏感数据防护等特色功能。 奇安信也已将“基于零信任的动态可信访问控制平台”作为募投项目之一,并已经开始服务平台的搭建。陈华平强调,零信任是能很好地实现“内生安全”,是一套新的方法论,也不是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必须与具体业务相结合,依赖终端、网关、云的全产业链协同才能实现。
日前,广电运通与广东揭阳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以新基建、智慧城市治理和智能公共安全为出发点,以数字政府为核心,以在当地成立合资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形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是广电运通“技术+资本”新基建战略构想首次落地。 新基建自从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提出之后,全国掀起了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大幕,在整个新基建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痛点。 首先,是资本的问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其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精,覆盖范围广,区域作用大,所以往往投资较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高达1.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量需求如果完全交由政府负担投建是不现实的,而且政府还需要为新基建匹配相应的土地等资源,这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过度的政府投资还将对民间投资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并不利于新基建发挥经济撬动作用。 其次,技术仍然是制约新基建发展的瓶颈,也是新基建未来的保证。 尽管我们已经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在国际范围内占据了较为有利的竞争位置,但是在芯片、传感器等领域我们的新基建依然对国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BIM技术为例,它是一套基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项目协同和项目运维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办法,是促成装配式建筑新模式的重要技术之一,而该技术目前前沿研发仍然掌握在其他国家手里,一旦国际关系和贸易出现波动,这必然会影响我们的新基建进程和项目安全。 不仅如此,新基建也绝不是可以像传统基建一样一窝蜂建设,顶层设计的前瞻性与科学性是新基建发挥其作用的根本前提。前面已经提到,新基建的资本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技术突破当前还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从资金方面,新基建将囊括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两方面,技术研发将涵盖民营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有关部门等多个主体。而且新基建还需要充足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供给,像特高压等项目还需要跨区域的统筹协作,这些都需要政府从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 广电运通的“技术+资本”结合“政府”的合作模式,恰可以有助于解决新基建的上述三点痛点。 技术+资本能够将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相融合。 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让新基建的资本更加充裕,可以促进相关科技的进一步研发创新,有助于技术革新,同时,由于民间投资的回报率需求,再加上有实体企业的参与,他们对于技术落地资金回笼的需求也将促使相关科技更快与现实建设运营场景相结合,在技术创新和场景落地之间建立纽带。 结合政府的统筹规划,能够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和区域协同作用。以特高压建设为例,它将带动从建筑到设备制造再到电力供应,再到终端电力设备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同时还需要跨区域的资源流动和协同规划,当政府从中进行统筹设计之后,将有助于形成特高压产业链集群,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在区域间形成良好的工程合作,降低电力供应成本,促进资源流动,形成从碎片化发展到片状化发展的改变。 这种三元合作模式,还有助于打造新基建平台型公司。正如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所言,通过技术和资金合作,与政府建立紧密联系有助于打造成一个新基建平台型公司,在规划、设计、建设、服务、运营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城市新基建建设。三元合作模式将带动包括政府、国企、民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多个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根植于新基建,基于资源高效配置、业务高度融合的平台公司的完整生态,进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综上,窃以为,未来的新基建绝不是政府的单打独斗,而应当遵循“技术+资金+政府”的三元合作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力量,参与新基建进程中,在提升项目建设运营效率的同时,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深化区域合作,增强经济增长实力。
8月26日,经济学家管清友及其创办的如是金融研究院发布题为《新基建,新动能,新征程》的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参与新基建的主力企业中,78%为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总市值约26万亿元,其中有38家企业市值超1000亿元。 报告选出中国新基建十大核心代表企业,并将10家企业分为三大类,具体是华为、阿里巴巴、腾讯3家综合巨头,联想、京东方、紫光股份3家老牌公司,以及宁德时代、科大讯飞、汇川技术、四维图新4家垂直新锐。上述10家核心代表企业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共同组成“China Built”,代表推动新基建落地的企业力量。 据悉,这10家企业是根据综合营收、利润、研发投入、专利数、技术密集度(新基建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技术多样性(新基建创新技术带来的业务与模式创新)、应用成熟度(新基建创新业务的落地应用方案和典型案例)等因素筛选出来。 管清友在报告中特别对老牌公司进行了分析:“联想、紫光、京东方这样的公司,在新基建领域属于赛道升维。从这个角度看,它们现在是被严重低估的。”以联想为例,联想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贯彻以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和行业智能为主的3S战略。目前,公司构建了贯穿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的新基建业务矩阵,覆盖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基建细分领域,并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能教育、智能能源等行业拥有一系列成熟的解决方案和落地应用案例。 报告还提出,新基建七大产业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时代新基建,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大批拥有突出技术研发实力和产业应用能力的民营企业,在这4个产业中发光发热,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和新基建的落地实施作出巨大贡献。
8月18日,由沙利文咨询、头豹科技创新网主办,雪球协办的第十三届增长、科创与领导力(GIL)峰会在沪圆满落幕。 2018年,中国首次提出“新基建”概念,2020年4月,其范围被正式界定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涵盖十五大行业板块,包括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 沙利文认为,新基建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提供基础设施推动相应的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使经济社会不同领域,使更多的国民获得普遍化的新经济红利。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亦表示,“新基建”不仅对“引爆”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将构建支撑新经济发展的基础网络,助力各个行业更快构建新特点,跟上新趋势,抓住新机遇,成为新经济浪潮中的巨大动能。 据悉,沙利文GIL峰会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20年的举办历史,且自2008年开始登陆中国。今年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斩获GIL各类奖项。 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新基建各个板块之间如何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为新经济赋能,各位专家展开讨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协作营销工程部部长、首席产品管理专家陈群辉表示,新基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水平,数字化围绕着企业的员工工作效率的调整。华为公司推出IdeaHub,就是要用最好的IT装备提升企业工作、团队的协作,团队效率,让人人享有智能化的工作方式,激发组织的效率。 平安联营公司金融壹账通区块链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郑溪龙表示,把信息孤岛连接起来,技术并不是障碍。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大家更愿意做信息交换,其中既要保持信息安全,又要保证这些信息被合法使用。这就是平安常说的痛点。目前,平安用场景+区块链,而不是简单的区块链+,来解决上述痛点。
>>地方加码新基建热度持续升温 大批项目清单密集发布 下半年以来,地方推进新基建的热度持续升温。多地加码布局新基建,一批投资规模数千亿元级别的项目清单随之出炉。分析人士认为,新基建将成为下半年看点,并带动整体基建投资增长。 >>前7月财政收入增速降幅继续收窄 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35.3% 财政部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725亿元,同比下降8.7%,降幅比1至6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98509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1至6月收窄2.5个百分点。部分税种实现正增长,如证券交易印花税1174亿元,同比增长35.3%。 >>保险反洗钱评级结果出炉 这些“补丁”还得尽快打 保险洗钱手段的日趋多样化,给防范保险洗钱带来了一定难度。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行业摸底情况来看,部分案件洗钱手法隐蔽性较高。一是隐瞒真实身份和职业,以逃避保险公司强化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二是在多家公司分散投保。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六连升 美元指数创逾两年新低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8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16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7个基点。作为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实现六连升。 >>聚力“六稳”“六保” 央地全力攻坚冲刺 据经济参考报8月20日消息,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各方已经开始发起全年攻坚冲刺。记者获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重点省市“六稳”情况通报会商会议,调度十余省市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六稳”任务落实进展着重分析落地堵点难点。地方层面也纷纷密集调研谋划,对照年度目标,将时间表任务书再细化,确保实现目标。
下半年以来,地方推进新基建的热度持续升温。多地加码布局新基建,一批投资规模数千亿元级别的项目清单随之出炉。分析人士认为,新基建将成为下半年看点,并带动整体基建投资增长。 近期部委相关负责人密集发声将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预计未来仍会有系列支持政策出台。 多地发布新基建项目清单 从制定有关新基建的实施方案,到发布新基建项目清单,地方正在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的落地。 日前,湖南发布“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0年),总投资563.78亿元,包含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四大领域。深圳表示,已经梳理出了首批新基建项目总计95个,总投资4119亿元,其中有六成投资来自社会资本。 云南发力新基建的动作频频。在8月初出台《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立即跟进发布云南省新基建项目表(2020—2022年),共涉及704个项目,涵盖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总投资规模超过3700亿元。 本周初,安徽合肥出台推进新基建的三年实施方案,计划实施不低于200个新基建重点项目、总投资不低于2000亿元,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湖北加足马力提振经济,新基建成重要引擎。8月11日,该省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其中提出,未来三年建成6万个5G基站,高铁里程突破2000公里,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截至目前,湖北“十大工程”滚动项目库项目中,新基建项目有595个,估算总投资7731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对记者表示:“稳投资最重要是提振基建投资,新基建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有效投资需求,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推动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将是下半年经济亮点和关注点。”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对记者分析称,今年新基建投资增长或会超万亿元,对基建投资增速的拉动约5.5个百分点。 央地政策持续发力“两新一重” 新基建项目加快落地,离不开部委及地方一系列政策的护航。 近期相关部委密集发声,“两新一重”将是政策聚焦的重点。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要有效扩大投资需求,重点是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在“两新一重”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8月初,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关于新基建首个部委文件。据悉,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还将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下半年预期更加细化的财政政策将会陆续出台,以确保财政资金落地见效。财政资金将会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支持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并力争与产业政策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来自于内外部两方面的挑战 “双循环”的背景有两个,一个是在外部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导致了全球化进程出现倒退,碎片化、区域化,乃至中美脱钩的风险。另一个是在内部方面的一种挑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的增速换挡、新旧动能转换的挑战,这是内部最大的“灰犀牛”。 面对这两个挑战,我们提出了“双循环”的理念。我对这个理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提升产业链的安全”,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侧进行发力,在内部扩大内需,在外部提升产业链的安全。在这一点理解上,业内大家的共识性相对较多。 构建实施“双循环”战略的主要抓手都是哪些? 第一,新基建是“双循环”的主要抓手之一。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国内一直倡导新基建。为什么说新基建是“双循环”的主要抓手呢?因为新基建在短期有助于扩大内需,带来稳增长、稳就业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国内基建从3月份持续恢复以来,在今年7月份,基建方面的投资已经增长到8%以上,这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并且领先于全球的恢复速度贡献巨大。 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将会从长期增加有效供给,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产业,所以相对于纯消费而言,新基建在长期更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产业链。比如这次新基建的业内讨论,从学术讨论走向了国家战略层面,后来被中央采纳,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两新一重”,第一个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我认为目前的宏观研究还需要跟中微观相结合。 新基建带来的未来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方面的巨大变革是非常惊人的,这些变革都是以万亿计的。比如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的产量只是丰田的1/10,但是它的市值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人们原来的里程焦虑和安全焦虑都在快速地被技术进步予以解决,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百年大变局。 从举国体制看,中国确实举国体制有优势,但是我觉得举国体制更多地应该在制度、税收以及金融的营商环境方面给予新基建支持,其他的方面更多交给市场和企业。因为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基建,它们未来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交给企业和市场来选择与判断,可能带来的效果更好。 第二,我一直呼吁放开生育,放开生育是扩大内需和增加有效供给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口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关于人口的研究在宏观经济领域目前非常地重要,而且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在却是被大幅忽视的一个领域。 我所组织的研究团队,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包括国际对比,百年内国际上的其他国家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简单讲,中国的“婴儿潮”是指1962~1976年集中出生的这一批人,中国过去的高增长也是这一批人年轻的时候干出来的,中国房地产的黄金20年就是这一批人结婚生子要买房,而我们说的人口老龄化就是这批人要退休。在1962年出生的人现在是58岁,1976出生的人现在是44岁,中国主流劳动力人群现在集中于44岁至58岁,这就说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是加速到来的,而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是加速消失的。 我建议一定要尽快全面放开生育,对于这一政策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观察欧洲的国家,包括日本,一旦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以后,生产者少了,而消费者多了,一定意味着的就是政府将产生高负债。中国未来很多的经济结构,都会因人口老龄化发生重要变化,包括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以后,创新方面都会暗淡下去。 目前世界上最有创新活力的地方就是中国和美国,这与人口的结构有关。2019年新经济独角兽企业中80%在美国和中国,而日本、欧洲这些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其新经济方面就非常地没有活力。我认为放开生育,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扩大内需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对“双循环”是意义重大的,而且具有长期性,我认为这就是国内最大的“灰犀牛”之一。 第三,加快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开放。以上所提到“双循环”,更多是从扩大内需、产业链安全、实体经济的角度,从供给和需求两侧进行的考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就像华尔街和硅谷是相互成就的。美国之所以强大,从经济的层面上分析,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效率和硅谷所代表的科技创新,二者之间是相互成就的。 中国未来金融制度所面临的新一轮开放、升级和变革,最重要的是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实际落实起来则非常难。比如注册制、信息披露和严刑峻法,所谓的新一轮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三大支柱,它意味着监管的升级和监管重心的后移,意味着整个金融体系将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有活力,对于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要给予更精准、更直达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