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川渝两省市党委统战部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静,四川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出席会议并见证签约。 会议指出,川渝合作进入了战略引领、高位推动、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川渝两地统一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川渝两地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今年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住历史机遇、勇担使命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发挥优势作用、务实推进实施,协同完善机制、确保合心合力、做到走深走实,树牢“巴蜀一家亲”理念、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贡献统战智慧力量。 会上,双方就建立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签署相关协议。根据工作机制,川渝两地统一战线将坚持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优势互补、协作联动,立足实际、务求实效,互通互鉴、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以川渝统一战线“共画同心圆、共建经济圈”等行动为抓手,明确重点任务、加强工作保障,确保协同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取得成效。 会上,川渝两地民建、民进组织,民族宗教委、侨办、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欧美同学会、中华职教社等统战部门也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出席会议。
百事可乐斥资7亿美元收购中国零食品牌百草味,大众汽车宣布将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并收购国轩高科26%的股份……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外商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投资热情不减。 国际律所贝克·麦坚时与研究机构荣鼎咨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前5月外资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总额达90亿美元,1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企业对外并购规模。 在全球跨境投资承压的背景下,今年前5月我国包括并购投资在内的全部外商投资规模达3551.8亿元,总体降幅收窄至3.8%,4、5两月我国外商投资增速更是由负转正,4月当月我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速高达11.8% ,5月同比增长7.5%。 “目前各地在建设各级重大外资项目库,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外商投资咨询量大增;西部大开发优惠期限再延长,对外资流入西部地区也是利好消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崔凡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期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资”的新举措。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将继续坚持促增量、稳存量并举,继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快落实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新开放措施及时落地。 此外,新版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有望在近期出台。此前商务部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政策措施同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袁达说,本次修订鼓励条目将只增不减,重点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 “疫情过后中西部地区承接和吸收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应该会加快,鼓励目录要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一些高科技产业。”崔凡说。 外资重大项目也是“稳外资”的重要着力点,发展改革委表示,今年将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同时推动重点省市建立健全地方层面的重大外资项目专班机制,全面提升外资项目服务水平。 对于全年的吸引外资规模,崔凡表示,目前境外疫情形势仍然紧张,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人员往来仍然不畅,不排除下半年月度数据可能存在波动。但从现有外资项目的落地和开工情况看,我国全年外资流入量预期能够保持稳定。
“要想富先修路”,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交通也常常先行一步。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经有很好的交通一体化基础。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再创新高,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竞争力增强,“轨道上的长三角”将基本建成。 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 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的多向联通对外运输大通道和城际综合交通网络。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间基本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小时至1.5小时快速通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用机场覆盖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数字目标清清楚楚,老百姓的感受也实实在在。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可以实现家住在苏州、上班在上海的生活,他们可以乘坐高铁或者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完成跨城通勤。联系江苏昆山和上海的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2019年工作日平均进出站客流突破6万乘次,早上9点前进站客流占全天的50%以上,通勤特征明显。 长三角毗邻地区地缘相近、人员往来频繁,交通需求很大。2019年11月4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区域公交正式开行,一次性开通5条区域公交线路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之间运行,大大方便该地区居民出行。而在上海,已累计开通了24条毗邻地区公交客运衔接线路,满足毗邻地区居民通勤、探亲、旅游观光和购物就医等多种出行需求。 还有更多连接长三角各地乃至向其他区域延伸的项目正在建设或规划当中,包括:徐州—上海(杭州)运输通道、上海—安庆(六安)运输通道等综合运输通道,沪通铁路、商合杭铁路、沿江高铁等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南京至宣城铁路、宁波至舟山铁路等城际交通网重点工程,上海经苏州无锡至常州铁路等都市圈通勤交通网重点工程。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长三角地区不仅内部联系紧密,而且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为了主动适应新一轮国际经贸格局调整和全球产业链分工,在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成为必然选择。 根据规划,上海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近年来上海国际航空港能级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上海机场通航全球51个国家,通航点总数达314个,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2019年的旅客吞吐量首超1.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5.7万吨。 颇受舆论关注的是,辅助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发展的新机场到底会花落南通还是苏州?《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给出答案: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三角地区还有一批新机场建设“箭在弦上”,将新建嘉兴、丽水、芜湖宣城、亳州、蚌埠、宿州、滁州等机场,研究论证金寨机场等建设。从国际枢纽机场到周边干线、直线机场,长三角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将呈现协调联动之势,并推动航空产业的发展,培育长三角地区航空经济产业群。 联动发展的长三角机制样板 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也离不开长三角地区构建的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已经形成了交通主要领导座谈会机制,在设施建设、执法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管理协同,并取得阶段成果。 联动发展已经在现实中发挥效用。今年2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多地公路交通受阻。上海在2月15日起推出了“长三角货证通”服务,符合条件的道路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可在线上申请,自动生成电子版长三角货车通行证。持证货运车辆在长三角区域内可便捷通行;持证货运从业人员返回上海后,无须再次隔离14天。 货运司机姚文才说:“我拉货经常跑上海到江苏南通,申请的长三角货车通行证,使用效果非常好,上下高速时更高效,把货物拉进厂家时当地安保人员也都认可。”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谢峰表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需要政府、行业、社会、地区的共同努力,着眼于完善区域综合交通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区域交通枢纽分工合作机制、突破各种资源要素的制约,让交通一体化发展为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今年以来,南京紫东地区围绕“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总体定位,科学规划设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城市,着力打造紫东科创大走廊。 一是园区建设基础扎实。紫东地区包含2个国家级园区、3个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共7个高新园区,每个园区均已明确2-3个主导产业,且至少1个主导产业与数字经济关联,全力发展数字经济。 二是重大平台超前布局。紫东地区已重点布局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中科院研究所南京分所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及平台,其中,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已集聚了东南大学-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核心研发机构,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ENI项目,高端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 三是科创森林成长壮大。紫东地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638家,在全市占比35%;新增独角兽、瞪羚(不含培育)企业62家,在全市占比58%;当年新增上市(含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在全市占比33%,各类高成长性企业加速发展集聚。 四是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紫东地区现有已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08家,在全市占比51%;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孵化引进企业数1484家,在全市占比52%;新型研发机构当年实现营收总额102211万元,在全市占比58%,姚期智院士、周志华教授等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均在紫东地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日趋明显。
总体上看,广东企业的经营指标呈现出的特征与全国样本基本一致。具体来看,广东企业的复产进程领先于全国水平。得益于较高的第二产业占比,广东其它地区企业恢复程度好于深圳。较好的产能恢复率使得广东其它地区企业的营收预期,现金流,还款压力,资本支出(雇员、薪酬、投资)等指标明显好于深圳和全国水平。 广东4月末产能恢复领先全国水平。据估算,广东整体样本产能利用率高于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深圳稍高于全国平均值,而广东其它地区因制造业拉动产能利用率超过五成,明显高于深圳和全国样本。与全国趋势一致,广东大小企业复产分化严重,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更为悲观。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年内产能难以恢复至75%。 广东企业面临供需、经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深圳由于外向型企业占比较高,受海外供需的冲击显著高于全国及广东其它地区。 约3/4的广东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其中,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平均下滑五成,下滑幅度大于广东其它地区和全国。深圳的教育、金融、住宿餐饮、租赁商服行业上半年预期较全国更为悲观。广东企业的现金流情况与2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但仍有近六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深圳企业的现金流较广东其它地区企业更为紧张。 由于营收下滑、现金流吃紧,广东企业普遍选择收缩。一方面,超过九成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和薪酬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其平均裁员幅度高于全国,但降薪幅度低于全国。另一方面,广东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投资,整体收缩幅度较全国更显著。深圳在雇员、薪酬和投资预期上皆差于广东其它地区。 广东外向型企业受疫情冲击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复工复产得到较快落实,可能与外向型企业处理前期积压订单和疫情新增替代型订单有关。从细分类型看,受前期积压订单和海外防疫需求等因素拉动,纯出口导向型企业表现好于纯进口依赖型和进出口依赖型企业。然而,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超过八成企业反映出口回款出现延迟,且预期上半年将受到海外供需的明显冲击。因此广东外向型企业对未来的预期相较本土型企业更为悲观。 相关报告: 招商银行研究院:新冠疫情下小微企业众生相 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穿越生死线 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之外贸篇:不确定性阴霾下 执行概要 2020年,新冠疫情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我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高强度防疫措施,成功控制了疫情的发展,但疫情也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季度我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尽管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程领先全球,但海外疫情蔓延对我国的外部需求和供给均产生了叠加冲击,给进一步的经济修复增添了不确定因素。在5 月 22 日《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其中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经济的生命线,而小微企业是“六保”的关键一环。 招商银行今年在企业网银和企业APP客户端启动了对企业客户的跟踪调研,并于今年2月发布了基于20,735份有效问卷的首份研究成果《新冠疫情众生相: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4月16-22日,招商银行投放了第二轮线上问卷,共收集有效答卷23,524份。由于数据维度丰富,调研结果拆分成三篇系列报告发布:第一篇着重分析全样本特征;第二篇聚焦进出口企业;本文为系列报告的第三篇,着重分析广深地区的5,276个样本企业。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也是我国小微企业和外向型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广东企业样本分类为深圳市(3,442家企业)和广东其它地区(1,834家企业);我们也以员工数量为标准划分了小微企业(小于50人)和大中企业(大于100人),以对比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预期。 总体上看,广东企业的经营指标呈现出的特征与全国样本基本一致。具体来看,广东企业的复产进程领先于全国水平。得益于较高的第二产业占比,广东其它地区企业恢复程度好于深圳。较好的产能恢复率使得广东其它地区企业的营收预期,现金流,还款压力,资本支出(雇员、薪酬、投资)等指标明显好于深圳和全国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深圳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高于全国,但在多项指标上(如营收预期,现金流,还款压力,投资计划)与广东其它地区样本分化明显,甚至低于全国水平。与全国样本一致,尽管前期广东外向型企业复产快于本土型企业,但未来预期较为悲观。广东本土型和外向型企业投资计划的预期差是全国水平的近6倍,凸显了广东外向企业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样本关键词:小微企业、深圳、珠三角 在广东整体样本中,小微企业占据绝对比重。87.3%企业的员工数量小于50人,93.5%员工数量小于100人; 图1:受访企业员工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70.1%企业的营收规模低于500万,80.4%营收规模低于1,000万。 图2:受访企业营收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因此企业的结构统计指标非常接近小微企业样本。 从雇员人数及营收规模的分布看,广东受访企业的规模整体上略高于全国,具体而言:深圳<全国<广东其它地区水平。在深圳子样本中,90.3%员工数量小于50人,73.8%营收规模低于500万,均显著高于广东其它地区子样本(81.8%员工数量小于50人,63.3%营收规模低于500万)。 本报告受访企业涵盖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20个大类行业,但在后文中关于行业的讨论中,为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们排除了样本数小于30的行业。 从行业分布看,广东地区整体样本中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20.0%)显著高于全国样本(14.1%),第三产业比重相应下降。受访深圳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82.7%),其中批发零售、租赁商服、信息软件和科研技术企业合计占比达71.9%;第二产业占比17.2%,主要为制造和建筑业,显著高于全国样本水平。第一产业占比仅为0.1%。 图3:受访企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广东其它地区样本中第三产业占比(74.8%)低于深圳约8个百分点,只有科研技术占比明显高于深圳,而第二产业(25.2%)受制造业占比(20.6%)拉动,显著高于深圳地区和全国样本。由第三产业占比排序,广东其它地区(74.8%)<深圳(82.7%)<全国(85.6%),第二产业的占比排序与之相反。 从区域分布看,除深圳外广东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广州、东莞、佛山(合计达1,703家,占比92.9%)。 图4:受访企业产业及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复产程度:荆棘满途 与全国样本趋势类似,当前深圳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进程显著落后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58%产能利用率低于50%(其中产能利用率低于10%占25.7%),产能利用率恢复超过90%的企业仅占14.9%;大中企业中,产能恢复程度低于50%仅占21.0%,36.5%的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0%。深圳大中企业的产能恢复程度远好于小微企业,且所有大中企业都已复工。 图5:深圳企业复产进程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类似的,广东其它地区样本中的小微企业有54%产能恢复程度低于不到一半(其中产能利用率低于10%占22.6%),只有16.8%产能恢复程度超过90%;而大中企业中,产能恢复程度低于50%的占比仅为16.0%,38.1%产能恢复超过90%。 图6:广东其他地区企业复产进程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深圳小微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的预期也更为悲观:仅有60.2%的小微企业表示产能可在三季度前恢复到75%,25.5%的小微企业年内无望恢复;大中型企业的预期相对更为乐观,73.7%表示能在三季度前恢复75%以上产能,仅12.6%表示年内恢复无望。 图7:深圳企业复产预期更悲观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广东其它地区的复产预期分布与深圳相似,小微和大中企业分化明显。 图8:广东其他地区企业复产预期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假设样本在选项中按均匀/正态分布,则可以估算广东地区4月底整体产能利用率约47.7%,高于全国样本水平(45.7%)2个百分点。具体而言:全国<深圳(45.9%)<广东其它地区(51.1%)水平,与第二产业占比排序一致。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市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行业包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25%的企业占比):教育(85.7%)、文娱体育(60.3%)、租赁商服(45.3%)、地产(40.0%)、科学技术(38.7%)等行业,其产能恢复仍需相当时间。 图9:深圳各行业产能恢复程度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而广东其它地区产能利用率较低的行业包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25%的企业占比):教育(57.1%)、文娱体育(50.0%)、居民服务(46.7%)、租赁商服(41.9%)、住宿餐饮(35.0%)等行业。 图10:广东其它地区各行业产能恢复程度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因各行业对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现状高度相关。广东地区文娱体育、住宿餐饮、租赁商服等行业的预期最为悲观。 图11:深圳各行业产能恢复预期(产能>75%)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12:广东其它地区产能恢复预期(产能>75%)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其中教育受疫情行政管控影响,在不同地区复产预期差异较大。 疫情冲击:供需、经营、融资 (一)供需和物流 广东地区受访企业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表示国内市场订单减少的企业占比64.3%,低于全国水平(66.7%);而表示国内供应不足的企业占比32.0%,略高于全国水平(31.1%)。海外方面,因广东外向型经济发达,对海外供需变化更为敏感:表示受到海外需求/供给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29.4%/12.2%,远超全国水平(16.8%/9.3%)。 具体到地区,从国内需求冲击看:广东其它地区(63.7%)<深圳(64.6%)<全国(66.7%);从海外需求冲击看:全国(16.8%)<广东其它地区(25.8%)<深圳(31.3%);从国内供应冲击看:广东其它地区(29.2%)<全国(31.1%)<深圳(33.5%);从海外供应冲击看:全国(9.3%)<广东其它地区(9.9%)<深圳(13.5%)。 图13:深圳企业受到海内外多方面影响(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14:广东其他地区企业对国内依赖度更高(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所有行业中受国内需求冲击的企业占比均超过40%,其中教育(66.7%)、住宿餐饮(55.1%)、建筑(50.9%)等行业受影响最大;受海外需求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27.3%)、制造(25.1%)、批发零售(21.8%)。广东其它地区受内需冲击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教育(100%)、住宿餐饮(70.3%)、居民服务(58.8%)、文娱体育(56.4%)和地产(51.3%);受外需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36.1%)、制造(30.1%)、批发零售(18.4%)。 供给方面,深圳受国内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建筑(28.6%)、文娱体育(28.0%)、金融(27.3%)、科研技术(26.4%);受海外供给冲击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居民服务(12.5%)、交运仓储(12.0%)、文娱体育(9.3%)。广东其他地区受国内供给影响较大的行业包括文娱体育(30.8%)、居民服务(29.4%)、信息软件(24.0%)、建筑(23.9%);受海外供给影响较大的则主要是制造(8.8%)、地产(7.7%)和批发零售(7.4%)行业。 物流方面,深圳受影响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21.1%)、地产(11.8%)、制造(11.7%);而广东其它地区主要是交运仓储(21.6%)、批发零售(14.1%)、建筑(10.3%)等行业。 综合来看,广东省交运仓储、制造、批发零售行业受到海内外供需和物流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最高。 图15:深圳各行业供需受影响企业占比(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16:广东其他地区各行业供需受影响企业占比(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二)收入和成本 受访广东企业在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广东企业收入端的压力主要源自营收减少(73.2%)和回款变慢(44.2%);支出端的压力最主要是工资、租金、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54.9%)。广东企业收支两端的压力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71.2%/41.7%/51.7%)。 具体到地区,深圳面临的收支压力大于广东其它地区和全国水平。从营收减少的企业占比来看:全国(71.2%)<广东其它地区(71.9%)<深圳(72.7%);从回款变慢占比来看:全国(41.7%)~广东其它地区(41.8%)<深圳(44.9%);从刚性支出压力占比来看:全国(51.7%)<广东其它地区(53.4%)<深圳(55.1%)。 广东省面临收支压力的小微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大中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大中企业相比于广东其它地区面临更大的客户回款变慢和刚性支出压力。 广东地区大中企业受防疫政策的影响要大于小微企业:一方面大中企业的防疫压力要高于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大中企业在用工方面的困难相对小微企业更普遍,而用工难这一情况对于广东其它地区的大中企业则更为显著(31.2%)。 图17:深圳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18:广东其他地区企业经营困难的行业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的建筑(61.2%)、住宿餐饮(61.1%)、教育(60.7%)等行业的刚性支出压力最大;制造(51.1%)、信息软件(49.3%)、批发零售(49.1%)等行业反映客户回款变慢的企业最多;金融(36.4%)、地产(31.4%)、建筑(29.3%)等行业的防疫压力最大;制造(33.8%)、批发零售(30.7%)、住宿餐饮(27.8%)等行业中不少企业反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居民服务(29.5%)、信息软件(28.9%)、建筑(25.9%)等行业的融资压力最大;地产(40.0%)、建筑(31.0%)、文娱体育(23.5%)等行业面临用工难的企业最多。 图19:深圳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图)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对于广东其它地区,住宿餐饮(80.0%)、教育(71.4%)、科研技术(63.8%)等行业的刚性支出压力最大;文娱体育(55.6%)、信息软件(47.9%)、科研技术(47.6%)等行业反映客户回款变慢的企业最多;教育(42.9%)、建筑(36.1%)、文娱体育(31.5%)等行业的防疫压力最大;建筑(33.7%)、制造(30.2%)、批发零售(27.0%)等行业中不少企业反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金融(37.5%)、文娱体育(33.3%)、住宿餐饮(30.0%)等行业的融资压力最大;建筑(45.8%)、教育(42.9%)、居民服务(33.3%)等行业面临用工难的企业最多。 图20:广东其他地区企业经营困难的行业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三)企业融资 在融资方面,受访广东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时还款压力大(50.1%)和融资成本高最为突出(39.6%),与全国样本基本一致。具体来看,广东其它地区企业(46.7%)因产能恢复程度较好,及时还款压力明显低于全国样本(49.8%)和深圳(51.1%)。其中,深圳/广东其它地区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53.3%/50.2%)面临还款压力,比例远高于大中企业(32.9%/25.0%);而大中企业则反映融资的最大困难是融资成本高(47.3%/51.7%)。 对于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圳/广东其它地区均有超过两成企业表示面临授信门槛高、效率低、额度不足等困难。与深圳相比,广东其它地区更多大中企业(31.8%)反映融资效率过低。此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被抽贷断贷的压力相对较小,深圳的小微/大中企业中仅有10.6%/3%的企业面临这一风险。 图21:深圳企业融资困难情况(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22:广东其他地区企业融资困难情况(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的住宿餐饮(75.0%)、建筑(61.2%)、交运仓储(61.1%)等行业的及时还款压力最大;教育(50.0%)、金融(45.5%)、制造(43.7%)等行业反映融资成本高的企业较多;居民服务(34.1%)、信息软件(18.4%)、租赁商服(30.4%)等行业不少企业表示融资门槛高;建筑(31.9%)、信息软件(26.0%)、制造(24.7%)等行业部分企业表示融资额度不足;制造(26.8%)、交运仓储(25.9%)、居民服务(25.0%)等行业不少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授信效率低。 图23:深圳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广东其它地区及时还款压力最大的行业则是住宿餐饮(65.0%)、建筑(55.4%)和地产(54.5%);金融(50.0%)、文娱体育(46.3%)、租赁商服(42.7%)等行业反映融资成本高的企业较多;教育(42.9%)、文娱体育(37.0%)等行业不少企业表示融资门槛高;教育(42.9)、建筑(28.9%)等行业部分企业表示融资额度不足;文娱体育(33.3%)、地产(30.3%)等行业不少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授信效率低。 图24:广东其他地区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经营状况:亏损、裁员、倒闭 (一)营收及预期 与全国及广东其它地区情况一致,约3/4的深圳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一季度深圳企业营收同比下滑超过25%的企业占比达75.5%,超过三成(34.3%)企业营收锐减75%以上,仅有7.1%的企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总体上企业认为上半年营收状况相较一季度仅微幅改善:预期下滑75%的企业占比减少了5.7个百分点,但预期营收下滑25-75%的企业占比增加了近4.7个百分点。 图25: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严重下滑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整体来看,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平均下滑47.6%,下滑幅度与全国样本(-47.2%)相当,大于广东其它地区(-42.9%)。 图26:广东其他地区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严重下滑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广东省小微企业的营收现状和预期也要显著弱于大中企业。深圳小微企业/大中企业中,预期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25%的占比分别为76.8%/48.0%,预期营收下滑超过75%的占比分别为30.5%/7.2%,分化程度与全国样本类似。但即便对于大中企业而言,预期上半年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占比也很小(16.8%),正增长的小企业更是屈指可数(6.7%)。 图27: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严重下滑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广东其它地区的情况与深圳类似。 图28:广东其他地区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严重下滑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各行业均超半数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显著下滑超过25%:其中教育(92.9%)、住宿餐饮(88.9%)、文娱体育(83.8%)、租赁商服(81.0%)预计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同时,这些行业中亦有较大部分企业对上半年预期极度悲观(括号中数字为预计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75%的企业占比):教育(53.6%)、文娱体育(50.0%)、金融(45.4%)。相比之下,信息软件(11.4%)、科研技术(9.8%)、制造(9.3%)、金融(9.1%)等行业对上半年盈利较为乐观,均有10%左右的企业预期实现正增长。 图29:深圳各行业上半年预期营收同比变化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半年营收较一季度的改善情况来看,深圳各行业的预期分化较大。居民服务、地产行业相对较为乐观,预计营收显著下滑超过25%的企业占比减少了6.8%和5.7%;相比之下,深圳教育、金融、住宿餐饮、租赁商服行业的企业比全国更为悲观,预计上半年显著亏损的企业占比较一季度有一定提升。 图30:深圳各行业营收显著下滑企业占比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二)现金流 当前广东地区企业的现金流与2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两次调研的受访企业大部分并不相同,但对现金流可维持企业经营时间判断的分布形态高度一致。其中,深圳企业认为现金流支撑生存时长在3个月内的企业占比下降了8.4个百分点,生存时长在3个月以上的企业占比相应上升。 图31:深圳企业两次调研现金流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而广东其它地区企业认为现金流支撑生存时长在3个月内的企业占比下降了10.7个百分点,生存时长在3个月以上的企业占比相应上升。 图32:广东其它地区企业两次调研现金流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但整体上看,即便综合考虑供求修复和政策支持,受访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十分紧张。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广东受访企业现金流平均可支撑生存时长为4.3个月,明显高于全国水平(4.1个月)。 具体到地区,深圳受访企业现金流可支撑生存时长与全国样本一致(4.1个月),均明显小于广东其它地区(4.5个月)。深圳小微/大中企业分别为4.0/5.5个月,均低于广东其它地区(4.2/6.8个月)。深圳小微企业/大中企业中表示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的占比分别为61.3%/42.0%,现金流仅能维持生存1个月的占比分别为9.4%/5.4%。大中企业生存时长超过半年的占比(27.6%)远高于小微企业(17.3%)。 图33:深圳超六成小微企业现金流撑不过 3 个月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现金流可维持1年以上的大中企业占比(13.8%),显著低于全国(22.5%)和广东其它地区(25.6%)。 图34:广东其它地区大中企业现金流好于深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几乎所有非金融行业都有超过半数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其中压力最大的集中在服务业及建筑业(括号中数字为撑不过3个月的企业占比):如教育(71.4%)、交运仓储(65.7%)、住宿餐饮(63.9%)、建筑(62.1%)、批发零售(61.7%)。 图35:深圳各行业现金流支撑经营时长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这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对现金回款依赖度较高,另一方面也与复产进程高度相关:复产程度较低的企业/行业现金流更为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两成深圳企业面临较高现金流风险:有20.4% 的深圳企业认为当前现金流情况已难以维持生存到 6 月末,但届时产能仍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的 75%。这一情况在教育(52%)、居民服务(43.5%)、建筑(39%)、住房餐饮(38.5%)等行业更为明显。 图36:深圳高现金流风险企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三)雇员及薪酬 由于营收受到显著冲击且预期并不乐观,深圳超过九成(91.1%)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深圳企业平均裁员幅度为23.8%,高于全国样本(22.8%)和广东其它地区样本(21.2%)。其中,小微/大中企业平均裁员幅度为25.0%/11.6%。预期上半年将裁员25%以上的小微企业/大中企业占比分别为37.2%/17.4%。随着裁员幅度的上升,小微/大中企业的分化愈发显著。而预期雇员数增加的大中企业有18.0%,小微企业则只有7.7%。 图37: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相比去年底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除裁员外,企业也可通过削减员工薪酬降低人力成本。根据均匀/正态分 布假设估测,受访深圳企业平均减薪幅度为17.4%,略低于全国样本(18.5%),但高于广东其它地区(16.2%)。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减 薪幅度分别为18.4%/6.7%。近四成企业(37.3%)表示上半年将降薪10%以上。其中,小微企业/大中企业降薪超过 25%的企业占比分别为 25.7%/8.4%,上半年员工薪酬有所上升的占比分别为 11.2%/22.2%。 图38: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薪酬相比去年底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在雇员和薪酬计划方面,广东其它地区和深圳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 整体来看,广东企业的平均裁员幅度高于全国,但降薪幅度低于全国,表明在“裁员”和 “降薪”之间,广东企业更倾向前者。这也是企业为维持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保等固定开支的合理选择。 从行业雇员变化分布看,住宿餐饮(66.7%)、教育(60.7%)、文娱体育(58.8%)三个行业计划裁员超过10%的企业比例位居前三,这也是营收预期最悲观、现金流最紧张的三个行业。雇员计划增加企业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是科研技术(14.0%)、信息软件(12.6%)和制造(12.0%)。 图39:深圳各行业雇员变化(上半年 vs 去年末)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薪酬变化来看,住宿餐饮(63.9%)、教育(60.7%)、文娱体育(54.4%)三个行业中降薪超过10%的企业占比最高。 图40:深圳各行业薪酬变化(上半年 vs 去年末)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各行业对于裁员和降薪的倾向性也存在差异:在疫情冲击下,地产行业更倾向于降薪而非裁员;其它大多数行业则更倾向于裁员而非降薪,如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信息软件等行业。 (四)投资计划 受访的广东地区企业对投资计划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的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投资。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深圳企业投资计划平均收缩幅度达33.8%,较全国(32.3%)和广东其它地区(30.5%)企业的投资收缩幅度更大。其中,深圳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投资收缩幅度分别为35.6%/13.9%。投资大幅缩减25%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为52.7%/24.6%;投资活动基本停滞(同比下滑超过3/4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22.9%/6.6%。而预期增加投资的小微/大中企业仅有8.2%/16.8%。 图41:深圳上半年投资同比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42:广东其他地区上半年投资同比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43:深圳各行业上半年投资同比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44:广东其他地区各行业上半年投资同比变化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深圳投资收缩幅度较明显的主要是复产进度慢、营收预期悲观的行业(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25%的企业占比):文娱体育(72.1%)、住宿餐饮(69.4%)、教育(64.3%)、租赁商服(54.7%)等行业。各行业上半年投资增加的企业均占比较低,其中科研技术(13.6%)、制造(12.4%)、建筑(11.2%)相对投资增加排名靠前。而广东其它地区各行业收缩情况和深圳相似,教育(85.7%)、住宿餐饮(80.0%)、文娱体育(57.4%)、交运仓储(54.1%)等行业较为悲观。 广东地区外向型企业 (一)外向型企业及其细分类别 广东经济对进出口依存度较高,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省份之一。为便于比较,我们将广东省整体样本分为两大类:外向型和本土型企业。 图45:外向型企业 VS 本土型企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本土型企业的进出口依赖度皆为零,外向型企业指进口或出口依赖度至少一项占比大于25%的企业。据此分类,广东整体样本共有本土型企业2,294家,占比43.5%;外向型企业1,642家,占比31.1%。 作为研究的重点,外向型企业进一步被细分:纯进口依赖型(进口依赖度25%以上,出口依赖度0%),占比7.3%;纯出口导向型(出口依赖度25%以上,进口依赖度0%),占比3.5%;和进出口依赖型(进出口依赖度皆大于25%),占比11.5%。 图46:三类外向型企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二)复工复产 总体上看,与全国样本趋势一致,由于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拉动,广东省外向型企业的整体状况略好于本土型企业。因前期海外订单和疫情产生的替代型订单支撑,纯出口导向型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于纯进口依赖型和进出口依赖型。这里我们从产能利用率恢复程度和现金流的角度来观察企业的经营情况。 从复工复产程度来看,广东外向型企业整体稍好于本土型企业,但恢复程度的分布有一定差异。外向型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而本土型分布相对更为均匀:外向型企业在25%-75%的产能利用率占比(41.1%)明显高于本土企业(33.3%);本土/外向型企业产能恢复程度低于 10% 的企业占比为24.8%/19.9%,高于75%的占比为30.5%/26.4%。广东样本受到疫情影响低于全国样本,主要因处理前期积压订单和疫情新增订单(如防疫物资和替代性物资),企业复工复产得到较快落实。但总体上两类企业产能利用率仍然远低于正常水平:本土/外向型企业产能恢复超过 75%的占比均在三成左右。 图47:外向型企业 VS 本土型企业产能利用率恢复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外向型企业的细分类别中,纯出口导向型企业也因前期订单的支撑,复工进程快于纯进口依赖型和进出口依赖型企业。复产程度低于 50%的纯出口导向/纯进口依赖/进出口依赖型企业的占比均超过一半(分别是50.6%、55.5%和57.0%);而产能恢复超过90%的纯出口导向型企业占比为22.0%,明显高于纯进口依赖/进出口依赖企业的16.0%/14.1%。 图48:纯出口导向型企业产能利用率恢复较快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若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服从均匀/正态分布,则可估算出广东本土型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 46.5%,显著高于全国样本(43.5%),而广东外向型企业产能利用率为 46.9%,高于广东本土型企业但略低于全国外向型企业(47.6%)。外向型企业中:纯出口导向型企业(52.2%)>进出口依赖型企业(45.7%)≈纯进口依赖型企业(44.1%)。 在疫情带来的极端冲击下,现金流对企业的生存非常关键。总的来看,外向型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同样好于本土型企业:现金流维持时长低于 1 个月的本土/外向型企业占比为 10.3%/6.8%;现金流可维持时长超过 3 个月的本土/外向型企业的占比为 40.7%/42.6%。 图49:外向型企业现金流情况好于本土型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外向型企业的细分类别看,纯出口导向型企业优于纯进口导向型企业,也好于进出口依赖型和外向型企业的整体表现。纯出口导向型企业现金流可维持时长超过 3 个月的企业占比 45.0%,高出纯进口依赖型企业 7.1%。 图50:纯出口导向型企业现金流优于纯进口依赖型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若假设样本在各选项服从均匀/正态分布,则可估算出广东本土型和外向型企业平均现金流维持时长都是4.3个月,本土型企业与全国样本一致,但外向型企业低于全国水平(4.6个月)。外向型企业的细分类别现金流生存时长如下:纯出口导向型企业(4.3个月)>进出口依赖型企业(4.2个月)≈纯进口依赖型企业(4.2个月)。 (三)未来海外供需 尽管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现金流情况相对较好,但与全国样本相同,其出口业务回款已经开始受到海外疫情的明显影响。近八成企业表示回款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平均延迟超过 1 个月的占比57.2%。 图51:外向型企业现金流情况好于本土型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数据进一步显示,出现回款延迟的地区与疫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北美及西欧的回款延迟占比均超过两成,而“其他”地区(东欧,非洲,南美,大洋洲,和亚洲其他地区等)累计相加近两成。广东出口导向型企业受欧美地区回款延迟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而受其它地区影响小于全国水平。批发零售(48.5%)和制造(21.9%)是回款延迟影响比较集中的两个行业。随着疫情不断扩大,出现回款延迟的地区可能扩大到南亚和南美地区,进一步加深企业的资金压力。 图52:纯出口导向型企业现金流优于纯进口依赖型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此外,受访的外向型企业同时感受到海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整体上需求冲击(-43.9%)大于供给(-37%)。与全国样本对比,广东外向型企业对需求冲击的预期高于全国(-42.1%),但对于供给冲击预期与全国一致。从行业分布看,如假定样本在选项中的均匀/正态分布,则需求端受海外影响较大的行业为租赁商服(-55.5%)、信息软件(-52.7%)和批发零售(-51.9%)(括号中为该行业纯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海外营收预期增速)。 图53:各行业上半年海外营收预期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供给端受海外影响较大的行业也是文娱体育(-50.2%)、租赁商服(-52.0%)和信息软件(-47.3%)。 图54:各行业海外供给对产能/业务的影响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租赁商服同时受到较高海外供需冲击,而制造和科研技术等行业受影响均相对小一些。 因此,尽管前期恢复较快,在海外供需两侧和国际政经等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外向型企业对未来的经营预期较本土企业更为悲观。 图55:外向型企业复产时间快于本土型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在被问及何时产能可恢复至75%以上时,仅有57.9%的外向型企业表示三季度前可以恢复,低于全国水平(58.9%),而本土型企业认为能恢复的超过六成(63.5%)与全国样本一致;同时,认为年内无法复产达 75%的外向型企业占比27.7%,高于全国水平(26.7%)。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向企业细分子类中,复产现状与未来预期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分化: 图56:纯出口导向型复产时间恢复较快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尽管表示产能已恢复超过75%的纯出口导向型企业占比显著高于纯进口依赖型,但该类企业预期年内无法恢复至75%以上的占比同样更高(25.3%)。广东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一般通过广交会等博览会获得海外订单,当下展会大范围取消或推迟的情况下,前期积累订单消化完毕后新订单短缺将制约企业恢复产能。此外,进出口依赖型企业由于受到海外供给和需求两端双重挤压,对未来的预期最为悲观:认为年内难以复产75%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三成(34.4%)。这与全国外向企业细分类别的预期基本相同。 (四)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营的综合预期。外向型企业预期与现状的背离也体现在投资计划上:尽管当下外向型企业的复产和现金流好于本土型企业,但外向型企业上半年投资计划逊于本土型企业。 图57:外向型企业投资缩减占比超出本土型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缩减同比超过 10%的本土/外向型企业占比为 56.6%/64.0%,本土外向企业的投资预期差是全国样本(59.4%/60.7%)的近六倍,凸显出广东外向型企业的悲观预期。 从外向型企业的子类来看,除进出口依赖型企业与整体样本分布基本一致外,纯出口导向型企业和纯进口依赖型企业分化明显。纯进口依赖/ 纯出口导向型企业投资缩减同比超 10% 的占比为62.0%/57.5%。 图58:纯出口型企业投资缩减少于纯进口型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假设样本在各选项中呈均匀/正态分布,则可估算预期投资缩减程度的排序为:纯出口导向型(-32.1%)<纯进口依赖型(-34.0%)<进出口依赖型(-38.3%),且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7.1%/-33.5%/-35.8%)。 小结 广东地区4月末产能恢复领先全国水平。据估算,广东整体样本产能利用率高于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深圳稍高于全国平均值,而广东其它地区因制造业拉动产能利用率超过五成,明显高于深圳和全国样本。与全国趋势一致,广东大小企业复产分化严重,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较为悲观。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认为年内产能难以恢复至75%。 广东企业面临供需、经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供需方面,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而深圳由于外向型企业占比较高,受海外供需的冲击显著高于全国及广东其它地区。经营方面,广东企业收入端困难主要来自营收减少、回款变慢,支出端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融资方面,近半数广东企业的压力主要源自及时还款和融资成本。 约3/4的广东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其中,深圳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平均下滑五成,下滑幅度大于广东其它地区和全国。深圳的教育、金融、住宿餐饮、租赁商服行业上半年预期较全国更为悲观。广东企业的现金流情况与2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但仍有近六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深圳企业的现金流较广东其它地区企业更为紧张。 在营收下滑、现金流吃紧的形势下,广东企业普遍选择收缩。一方面,超过九成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和薪酬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其平均裁员幅度高于全国,但降薪幅度低于全国。另一方面,广东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投资,整体收缩幅度较全国更显著。深圳在雇员、薪酬和投资预期上皆差于广东其它地区。 广东外向型企业受到疫情冲击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复工复产得到较快落实,可能与外向型企业处理前期积压订单和疫情新增替代型订单有关。从细分类型看,受前期积压订单和海外防疫需求等因素拉动,纯出口导向型企业表现好于纯进口依赖型和进出口依赖型企业。然而,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超过八成企业反映出口回款出现延迟,且预期上半年将受到海外供需的明显冲击,需求端冲击大于供给端。 基于以上原因,广东外向型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普遍较为悲观。尽管前期复产经营情况好于本土型企业,外向型企业的复产预期和投资计划都逊于本土型企业。外向型企业的细分类型中,纯出口导向型相对更为乐观,而进出口依赖型因为受到供需两侧的双重挤压最为悲观,超过三成认为年内产能难达75%。 附表:行业全简称对照表 资料来源:国家质监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招商银行 本期作者 招商银行企业调研联合课题组 谭卓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适时交易银行部用户体验团队主管 田地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韩剑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李深华深圳分行经营分析岗 侯田交易银行部用户研究岗 曹珊交易银行部交互设计岗
美国《时代》周刊6月10日刊文称,单从新冠肺炎死亡率来看,每100万人中,美国已有超过340人死于新冠肺炎,这个数字在中国约为3.2人。由此得出,美国对疫情的应对和中国相比差了100倍。 文章还讽刺地说,中国是最先遭到疫情冲击的国家,也一直被特朗普政府指责没有控制住疫情,导致全球都受波及。但是,不仅中国控制住了死亡率,奥地利、德国、希腊的人均死亡率也远远低于美国。此外,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蒙古、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泰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都保持着低于每百万人中7人死亡的死亡率。拥有9600万人口的越南,甚至都没有死亡病例。 为什么呢?因为上述国家和地区在很早以前,就及时根据已知的疫情信息采取了有效防疫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恶化。这也说明了,美国和这些国家及地区在有效应对疫情方面的巨大差异。 文章以中国为例指出,2019年12月8日中国出现了首个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但在12月31日的时候,中国就向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了相关情况。2020年1月12日,中国科学家确定了导致这种疾病的病毒,并与世界分享了其基因序列,以便各国都能进行检测工具和疫苗的研发。 在这之后不久,中国又在首先受到疫情冲击的湖北省武汉市实施了大规模的封城措施,关闭了学校、办公室,出台严格居家隔离令。卫生官员们则加大了检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的工作,对新增病例实施隔离,建立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临时医院,同时调配4.2万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 文章还特别提到,中国最初实行封城举措的时候,竟然还一度“被世界上不少人说严酷、残忍”。但是,所有这些举措都将病毒的传播控制在武汉之内,为中国其他地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时间。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16%的新冠肺炎病例发生在湖北省以外。 纵观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所有采取和中国相同防控举措的国家和地区都保持了较低的死亡率,这些举措包括进行检测和追踪,保持社交距离,要求佩戴口罩等。反观美国,在其首个确诊病例出现后的至少6周时间里,上至联邦政府、下到大多数州政府,却都没有采取任何类似措施,也没有想办法去移除那些阻碍防疫工作的经济壁垒。 这种迟缓的应对令病毒在数周内可以不受约束地进行传播,且几乎没有被发现,最终浪费了控制疫情的机会。结果就是,现在美国成了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文章表示,即便是目前这种状况,联邦政府依然没有采取覆盖全国的、有协调性的紧急防疫措施,检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的进度也还没有跟上疫情的需要。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动重启经济、复工复产,恐怕只会加剧疫情对公共健康和经济造成的损害。 其实,从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看,完全可以避免出现大量的死亡病例。虽然一些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共同点都是政策上的决心、以科学为基础的方法以及遵守世卫组织关于检测、解除追踪和有效隔离措施的指导方针。 文章最后提到,如果美国继续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那么美国的死亡率恐怕会进一步恶化,增加到中国的200倍。
2020丨全球经济领袖并肩远望、笃定前行 意见领袖联手世界顶尖智库报业辛迪加为您带来全球经济领袖聚焦2020! 文/意见领袖专栏 穆罕默德·艾利安 (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曾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全球发展委员会主席) 在经历了持续数周的沮丧情绪后,某些发达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的下降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但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一场重大疫情给当地造成的人员伤亡往往要比任何发达经济体高出几个量级。在美国近期单日死亡人数超过2000的先例之下,可以预计未来的死亡人数也不会是个小数目。如果国际社会不去当即采取行动,那么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里的一些国家也在试图压平传染曲线,但却在执行社会隔离规则及其他措施时遭遇了极大挑战。该地区本已薄弱的医疗体系可能很快就被疫情所冲垮,那些人口密集地区更是岌岌可危。 非洲长期以来都存在医务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根据2013年的统计,非洲每千人中只有2.2名医务人员(而欧洲则为14名)。同时很少非洲国家能配备足够数量的呼吸机——这可是救治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病例的关键设备。据报道尼日利亚的呼吸机保有量不足500台,而中非共和国可能连3台都拿不出来。 此外,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在消减疫情遏制措施对就业和生计的巨大影响方面做出了示范,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政府却几乎没有财政和货币空间(或操作能力)来仿效这些举措。同时来自亚洲,欧洲和美国的溢出效应——包括大宗商品收入下降(由于需求和价格下降)、进口成本上升、旅游业崩溃、基本商品供应减少,缺乏外国直接投资以及投资组合资金流急剧逆转——又加剧了这些限制。对于那些希望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国家来说贷款条款也变得更加苛刻了。 虽然撒哈拉以南非洲也不算是毫无防御——当地有强大的家庭网络和文化韧性,也从埃博拉危机中得到了相关经验——但确实存在疫情冲击导致其挣扎于致命饥饿和致命感染之间的真实风险。一些本来就在数十年弱势政治领导或腐败专制之下变得脆弱的国家甚至可能因此崩溃,从而加剧社会暴力动荡并为极端主义团体的滋生创造条件。 而这些风险可不仅存在于短期之内。各国也很可能在劳动力和资本的减少下遭受未来生产力的重大损失。长时间的停课和失业可能导致家庭暴力以及少女怀孕和童婚的增加——特别是在那些缺乏远程教育基础设施的国家。 简而言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将面临一场极为惨烈的人道悲剧,导致某些国家的整整一代人流离失所漂泊异乡,其负面后果也将远远超越该地区的边界范围。而以下两个例子则充分说明了因此产生的多层面溢出风险。 首先,由于非洲当前和未来经济前景的大幅恶化,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可能最终会产生比预想中更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其次,通过引发一系列企业和主权债务违约,失去控制的疫情爆发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美联储和欧央行先前采取的大力压制措施最终落空,也增加了从金融部门反向污染到实体经济的机会。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威胁的潜在影响范围,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迅速扩大紧急救助资金规模。目前已有90多个发展中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财务援助。同时基金组织也与世界银行共同呼吁各双边债权国暂缓那些最贫穷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偿付。基金组织也在这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为25个低收入成员国提供了即时债务减免,利用捐赠得来的资源去支付其未来六个月的多边债务。 同时,中国等一些国家则捐赠了大量医疗物资。 但如果想帮助这些脆弱地区避开灾难,国际社会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应通过对疫情全球影响的更广泛评估,包括对非洲的溢出和回弹效应,来补足目前(可以理解的)以扶助本国为特征的应对措施。它们还应该扩大官方资金援助,推动更广泛的债务减免,并紧急建立一个其他国家和私人部门也可以参与的国际团结基金。 此外,发达国家应当投入更大力量去分享遏制和缓解疫情的最佳操作。为了促进这一进程,世界卫生组织必须更好地汇集和传播相关信息。在此我希望发达经济体的领导地位能很快扩展到更有效医疗手段甚至是疫苗的普遍推广方面。 最后,国际社会必须想方设法汇集私人部门资源。与发达国家一样,私人部门可以直接或借助扩大了的公私伙伴关系在脆弱地区危机应对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制药和科技企业将承担许多繁重的工作,但私人债权人可以通过有序减轻更多受灾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债务负担来提供帮助。 但这也再次要求强化各项赋能机制,为此多边贷款方和其他国际机构(包括世界银行)都需要在更大程度上转变观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会重创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只有采取协调,合作和整体的手段,国际社会才能避免一场大规模人道主义悲剧——并保护世界其他地区免遭这场悲剧的反噬。 (本文作者介绍: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曾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全球发展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