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今年都快要过半了,还能曝出2019年的业绩雷!百亿巨亏,有了新的甩锅对象,2020年全面爆发起来的新冠疫情。 一家被人调侃为“保时泰”的车企众泰汽车(000980),不仅到现在还没发布2019年年报,还又炸雷了。突然修正业绩预告,预计全年亏损约108亿元-115亿元,原本预计亏损约60-90亿元。 而昨日(6月18日),众泰汽车股价微涨0.53%,收报1.88元,市值为38.1亿元。亏损金额比目前公司市值2倍还多。借壳上市才3年,众泰汽车已经“病入膏肓”,就看后续还能否绝处逢生。 就在几天前,媒体报道众泰汽车湖南基地发布放假通知,称由于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及疫情严重影响,该基地全体在职员工放假时间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众泰汽车还鼓励员工主动离职。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众泰汽车的股东户数为6.64万户。 众泰汽车修正业绩巨亏超百亿 突然间巨亏超百亿,新冠疫情影响主要在2020年,不过还是给推到2019年的巨亏上去。 6月18日晚间,众泰汽车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为亏损约60亿元-90亿元;修正后,预计全年亏损约108亿元-11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近8亿元。此前今年1月21日众泰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到4月25日比较详尽的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中,2019年的净利润是巨亏93亿元。 虽然此前两次大概披露的亏损,投资者或许心中有个底,但没想到还能再扩大多亏10多亿到20多亿。值得注意的是,本应该4月底之前披露年报的,众泰汽车目前是拖到6月23日发布,就在年报正式发布前,还来了这么一出业绩修正巨亏。 对于2019年的业绩下修,众泰汽车解释是新冠疫情影响和信用恶化。 1、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现金流受到进一步影响,受资金所限,公司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原先制定的复产计划,调整了部分复产车型并调减了复产产量,由此计算出的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造成部分资产减值的迹象,根据会计准则,对差额部分补提了资产减值损失约13.3亿元。 2、由于市场环境原因部分客户报告期出现信用恶化,诸如被列入失信名单,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等造成还款能力变差等情况,公司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该部分信用较差的应收客户未来回款能力进行了重新估计,并相应补提了坏账准备,导致信用减值增加了约3.27亿。 受上述主要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前次业绩预测相比,利润大幅减少,因此本次业绩预告修正数据与前次业绩预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今年一季度继续亏逾4亿元 虽然2019年年报尚未正式发布,但公司2020年一季报还是在4月底披露了,仍然是亏损。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仅为2.1亿元,暴降94.71%;净利润亏损4.1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05亿元。 今年前5个月汽车销量暴降逾90%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汽车销量下滑明显。不过5月份,国内汽车销售数据有所回升,但对于众泰们来说,或许日子依然是非常的难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5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但1-5月,汽车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 今年前5个月,力帆汽车、众泰汽车等车企销量跌幅却超过了90%,远远差于行业平均22%的跌幅。众泰汽车已经多月未公布产销数据,根据媒体报道未经官方确认的数据显示,众泰汽车今年前5个月销量为3573辆,同比下滑96%。 被戏称“保时泰”:山寨保时捷、奥迪、卡宴等 开上保时泰,全村你最帅。10万块买众泰,就能开上“保时捷”款的车,简称保时泰。靠做汽车零配件起家的众泰,靠着不断山寨名车起步,最终却也是面临“凉凉”。 2003年众泰汽车成立,股东中有多年主营汽车零配件的家族成员,零部件厂商凑齐,然后再跟人买来整车生产线,众泰就开始造车了。 2014年,被认为是众泰汽车闪亮登场的年份,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销量十二连降,众泰汽车全年销售却突破16.6万辆,较2013年逆势增长23.8%。 山寨之路走向高潮。众泰的王牌产品-T600,模仿大众途锐,2015年销量达到11.05万台,2016年末,众泰SR9“闪闪发光”,外观与保时捷Macan高度相似;据说刚上市三天,订单就突破2万,一车难求,要加价才能提车!2016年,众泰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3.31万辆,同比增长50%。 在销量高歌猛进的高光时刻。2017年,众泰汽车借壳金马股份上市了。然而,好日子也快到头,2017年销量32万略有下滑,2018年、2019年汽车销量接连下降到23.4万、15.3万,降幅明显,直至今年的惨淡境地。 缺乏研发和实力,靠“抄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湖南基地:放假一年鼓励员工离职 近期媒体报道,众泰汽车湖南基地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员工顺延放假通知》,称由于汽车行业下行压力及疫情严重影响,该基地全体在职员工放假时间从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上述通知还表示,鼓励员工主动离职,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资金补贴。并且还重点说明,放假期满后所有在职员工全体迁往湘潭通瑞公司工作,如不能按公司要求前往工作的员工按旷工处理,累计旷工满三天的,按自动离职处理,聘用合同自动解除。 “从2019年10月到今年2月份,基本工资都没领到,再不走饭都吃不起了。”一位众泰前员工告诉盖世汽车,大多数人都是在苦苦坚持着,但也撑不了多久了。一位众泰的老员工告诉盖世汽车:“众泰很缺钱。” 借壳上市:股价高位暴跌90% 在2016年一路高歌的顺境下,2017年众泰汽车作价116亿元借壳金马股份上市了,然而如今的最新市值才38亿元。 在当年借壳利好下,2016年12月众泰汽车(当时金马股份)股价高位为18.18元(前复权),而最新收盘价仅为1.88元,高位至今股价跌去89.66%。 “
乐歌股份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6,000万元-6,7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55.5%-185.3%。 公司表示,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为公司长期以来的跨境电商、跨国制造的国际化战略布局优势显现,虽海外疫情蔓延,公司的国内外生产基地正常生产经营,公司自有海外仓配送顺畅。
吉药控股早就是信披违规常客。在2019年已经有近10起的信披违规记录,被证监会、交易所多次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而这与其坚持在走的花式并购之路脱不开关系。 日前,传统OTC药企吉药控股(300108.SZ)披露了一份年报更正公告,对辽宁美罗医药、浙江亚利大胶丸两家收购公司的业绩进行修正。修正前,两家公司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修正后两家公司业绩大变脸,浙江亚利大修正后的业绩承诺完成率仅完成了27.96%。对于上述差错的原因,吉药控股是公司经办人员失误。 在此次更正之前,吉药控股就因年报与业绩预报出现较大差异而出具致歉声明,年报与预报净利润调减5.4亿元至亏损17.72亿元。 这也是吉药控股上市以来首度亏损,资产负债率更是暴增至87%。这家传统OTC药企近年来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扩张转型,但似乎走上了一条歧路。 十倍溢价收购子公司业绩“大变脸” 这次引发年报更正的两家公司为浙江亚利大胶丸与辽宁美罗医药。原年报数据显示,辽宁美罗实现的净利润为414.76万元,业绩承诺完成103.69%,修正后,辽宁美罗实现的扣非净利润为422.49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修正为96.02%。浙江亚利大实现的净利润为2123.34万元,业绩承诺完成106.17%。修正后,浙江亚利大实现扣非净利润为838.74万元,业绩承诺完成率修正为27.96%。 浙江亚利大修正前后利润相差超过千万,不仅如此,吉药控股已对业绩大幅修正的亚利大,计提了1.91亿元的商誉,比例为76%。 据了解,浙江亚利大是2018年7月被吉药控股收购,交易溢价率超过1200%。伴随着高额溢价的还有业绩承诺,收购时,浙江亚利大实际控制人王平平承诺,公司未来三年利润分别为2000万元、3000万元和4200万元。 但对于这起收购,深交所的态度是存疑的。2019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就曾要求补充说明2019年对收购浙江亚利大形成商誉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因、前期收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潜在可能导致公司对其利益倾斜的情形、是否存在对相关方利益输送的情形、前期作出的项目估值报告是否存在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等。 虽然吉药控股否认存在深交所质疑的利益倾斜等情形,并将亚利大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原因解释为其前期投入资金较大,造成其2019年自身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出现严重紧张。而吉药控股由于2018年完成新增并购项目导致使用资金较大,2019年受银行抽贷、断贷等事项影响,未能对浙江亚利大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给予及时补充,致使浙江亚利大销售市场全年存在断货的情况,很多销售订单无法按时生产或无法接单,最终导致2019年度无法完成业绩承诺。 与此同时,吉药控股孙公司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克胜药业”)近日又因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规定被暂停生产。此前该公司已因严重违反药品GMP相关规定,被收回滴眼剂GMP证书。作为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华制药”)的控股子公司克胜药业于2019年4月11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2019年克胜药业销售收入为4324.15万元,净利润为-267.85万元。 接连两家子公司经营不善,吉药控股对并购公司的经营规划能力难以让人信服。另外,此次年报更正也透露着一丝诡异。 一位专业的审计师对蓝鲸财经表示,此次年报更正是期后事项,如果是发布年报前做出更正,那说明注册会计师是认可这个结果的,而且一般业绩快报与年报不会有太大出入。 事实上,吉药控股早就是信披违规常客。在2019年已经有近10起的信披违规记录,被证监会、交易所多次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而这与其坚持在走的花式并购之路脱不开关系。 花式计提减值,吉药控股并购失利 前身为双龙股份的吉药控股,在2017年8月更名后,便开启了花式“买买买”的扩张之路,先后收购了吉林金宝药业、辽宁美罗医药、远大康华、浙江亚利大和普华制药。中间还因曾试图收购修正药业100%股权而被广为关注,浙江亚利大仅是其2018年一系列资产并购的战果之一。 花式“买买买”之后,吉药控股的日子却并不好过,虽然营收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增速却在倒退。2019年,吉药控股更是出现上市以来首度亏损,巨亏17亿元。 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商誉减值。在一系列并购后,在2018年年报中,吉药控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计形成商誉金额为8.54亿元,在最新披露的2019年年报中,商誉金额降至3.77亿元。 吉药控股在2019年年报中表示,“根据证监会《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相关要求,公司已委托北京中科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公司账面价值8.54亿元的商誉进行了价值评估,经初步判断,子公司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本年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5亿元左右。” 其中,吉药控股给瑞思贝托药品生产基地计提了1.5亿元的减值准备。据了解,该工厂基地是用来生产地拉韦啶分散片和甲磺酸地拉韦啶的厂房、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企业的技术、产品相当于国内外同类的尖端水平;产品生产能力达到年产地拉韦啶分散片4000万片,能够打破多年来我国的抗艾滋病药物主要由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而且地拉韦啶分散片和甲磺酸地拉韦啶是吉药控股唯一的两个3类新药,目前一个处于临床中阶段,一个处于完成中试阶段。 新药基地还未落成就开始计提减值,溢价收购的子公司们业绩纷纷大变脸,吉药控股的并购扩张不仅没让自己成功转型,反而得咽下苦果。原本主打OTC产品在疫情期间也市场惨淡,近一年股价腰斩的吉药控股将何去何从,蓝鲸财经将持续关注。
6月11日晚间,洁美科技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1月至6月盈利1.3亿元至1.52亿元,同比增长140%至180%,业绩增长主因之一是“疫情带来的行业需求”。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多家公司预喜的上半年业绩显示出疫情重塑的行业发展新趋势,医药、远程教育、云计算、食品饮料等行业在疫情下展现出更强的活力。 高科技抗疫拉升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据洁美科技披露,疫情之下,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及5G技术应用的加速落地,带动电子信息行业景气度持续走强;加上前期产业链下游去库存过度,下游客户补充库存的意愿较强,公司订单量充足,产销两旺。 远程教育显著拉升智能终端销量。长盈精密披露,上半年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笔记本电脑、平板类、穿戴类产品有较大增长,同时公司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发生产防疫设备和产品,公司预计上半年盈利2.05亿元至2.32亿元,同比增长71.33%至93.61%。 疫情将人们的部分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而形成新的用户习惯,未来这些新赛道有望保持长期的成长性。比如,华泰证券表示,疫情拉动云计算需求,继续看好IDC及网络设备板块长期成长机遇。民生证券则持续看好在线娱乐和在线教育。 医药类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无疑备受关注。香雪制药预计上半年盈利1.34亿元至1.51亿元,同比增长140 %至170%。香雪制药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大增,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赶产,保障公司产品的供应,疫情防控药品及用品的销量实现大幅增长。 多家券商表示,疫情之下,医药类公司业绩分化,投资者后续可关注创新药产业链(如生物制药、疫苗等)、国产医疗器械优质企业等。 此外,人们居家抗疫,食品饮料等消费需求旺盛,也推高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克明面业预计上半年盈利1.8亿元至2.3亿元,同比增长72.95%至120.99%。克明面业表示,挂面类主食和方便面属于家庭刚需品,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推动高端挂面销售,需求旺盛下减少买赠促销活动,从而显著提升了毛利率。
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一波接一波并购重组的高潮迭起,不仅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也将作出重大的贡献。对此,人们有理由寄予更多的期待。 时也!势也!并购重组的枯木逢春,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它是中国资本市场在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并购重组更好地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必然选择。 开板以来就严禁借壳上市的创业板在今年年初将松绑借壳上市提上了改革议程。说老实话,当时很多人都有些想不通,笔者也不例外。在注册制条件下,那些已经沦落到退市边缘的公司是不是还有重组价值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至于具有上市愿望的企业为什么不直接申请上市,而非得走借壳上市的路径不可呢?现在看来,创业板对借壳上市的松绑并非画蛇添足。率先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并购重组第一案已经获得证监会通过,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是别人,恰恰正是曾经拿下“科创板第一股”的华兴源创。这充分说明,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都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如果并购重组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增长条件和机遇,并由此而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那么,双管齐下又有何不可呢?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补短板强弱项的迫切需要。从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实施制裁,到制裁的大棒再次落到华为的头上,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芯片和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的重要性。不过,目前在芯片技术跟国际先进技术所存在的差距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弥补得上的,而相当一些在行业内稍稍领先一步的中国企业大多也因为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一定的美国技术或美国产的关键零配件也不得不受到美国制裁令的制约,无法更直接的对处在风口浪尖的华为施以更有力的援手。不过,特朗普政府的无端施压在激发起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热情的同时,对芯片和半导体行业的并购重组也是一个极大的推动。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围绕芯片、5G、物联网的并购重组此起彼伏,短期内即使未必能够很快地为华为解围,长期来看至少反映了资本市场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快补足这一致命短板方面正变得更加光明更有希望。 截至6月1日,今年以来64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769份并购重组计划。另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完成的并购重组项目涉及交易金额达到3719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4倍。国资委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将自我发展和并购重组相结合,为并购重组增添了生生不息的动力。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的松绑以及监管服务理念的转型,也是并购重组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单创业板借壳股“爱司凯”一出山就是8个涨停板,尽管深交所及时跟进监管措施,不过,重要的不仅是市场对于并购重组持续高涨的热情,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并购重组将助力实体经济走出疫情困境这一积极作用的认同。 作为科创板并购重组第一例,华兴源创对欧立通的并购重组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是因为欧立通未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资产总额、资产净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告相关指标的比例超过50%,构成中国证监会规定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更重要的是在其被收购的资产中,相关专利权的价值就达6243.04万元。尽管所涉及的专利项目从数量上来说并不算太多,价值也不算太高,不过,由于对专利价值的评估采取的不是通常所使用的成本法,而是收益法也即利润分成法,这对于去年7月22日刚上市当年第三季度业绩就有所下滑的华兴源创来说,可能得到的补益显然会是相当明显的。根据被收购方对未来三年的业绩承诺,华兴源创在一举拿下一个同产业资产的同时,也锁定了未来三年3.3亿元的业绩。此外,本次方案从锁定期和锁定期质押两个方面对并购资产股东进行了长期绑定,即在对2021年实际净利润出具专项审核报告之日或者有关盈利补偿承诺实施完毕之日前不得提前转让或质押套现。这无论对于确保并购重组有助于上市公司突破发展瓶颈,奠定竞争优势,有效改善业绩,还是防止出现前脚刚靠商誉增厚业绩,后脚就为商誉减值付出更大代价的重演。 并购重组能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显然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在注册制改革的推动下,一波接一波并购重组的高潮迭起,不仅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也将作出重大的贡献。对此,人们有理由寄予更多的期待。 (黄湘源 著名独立撰稿人)
前期股价的抢眼表现难掩容大感光资产收购过程中的种种问题。6月8日,深交所向容大感光下发问询函,围绕并购高仕电研事宜向公司抛出问题多达28个,其中之一即是要求公司说明调整高仕电研业绩承诺的合理性。 上证报记者发现,高仕电研2019年净利润1517.77万元,该业绩甚至超过了其2020年承诺完成的净利润下限指标(1500万元)。进一步对比前后两份收购方案,估值提高、业绩趋势向好的高仕电研,其对2021年的承诺净利润下限又从此前的1800万元调整为最新的1750万元,如此变化颇令人费解。 更令人疑惑的是,相比此前预案,容大感光5月26日发布的资产收购草案中,高仕电研2018年净利润从此前披露的381.55万元变为552.56万元,突然增加的171.01万元又来自何处? 估值提升业绩承诺反而下降? 根据容大感光5月26日披露的资产收购草案,公司拟将收购高仕电研100%股权的价格由1.8亿元调整为2.08亿元。 收购价格的提升或源自高仕电研业绩的增长,2019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517.77万元,同比大增。不过,在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未来业绩表现方面,高仕电研承诺业绩的变化却让人感到不解。 将最新披露的收购草案与去年发布的收购预案相对比可知,作为并购标的的高仕电研承诺净利润下限,已从此前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不低于1200万元、1500万元及1800万元,最新调整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不低于1500万元、1750万元及2000万元。 这意味着,高仕电研2019年实现的净利润1517.77万元,已超过了调整后的该公司2020年承诺的净利润下限1500万元。 高仕电研2019年业绩大增,或与公司成本回落有关。最新收购草案指出,2019年高仕电研的原材料供应商逐渐完成环保整改工作,陆续复工复产,原材料价格整体呈回落趋势。 那么,在原材料价格整体呈回落趋势的背景下,为何调整后的2020年承诺净利润却止步不前,且2021年的承诺净利润下限较去年版本还出现了倒退,即减少了50万元? 对此,深交所也要求容大感光结合高仕电研在手订单、近两年一期经营的具体情况、成长性预测等因素,阐述业绩承诺的制定依据及合理性,以及2021年承诺业绩金额较此前收购预案降低的原因及合理性。 2018年净利润数额为何前后不一? 除业绩承诺外,容大感光前后两份收购方案中,有关高仕电研2018年净利润数额也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容大感光去年披露的收购预案显示,高仕电研2018年净利润为381.55万元、营收为8572.62万元;而最新披露的收购草案则显示,高仕电研2018年净利润为552.56万元,营收为8592.29万元。对比可见,最新收购草案中高仕电研2018年净利润较去年版本多出了171.01万元,营收却仅增加了19.67万元。 容大感光尚未对此回应,但公司董秘蔡启上此前称,高仕电研2018年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主要源自深圳市腾达丰电子有限公司(下称“腾达丰”)违约,高仕电研将与腾达丰产生的应收账款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 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高仕电研向腾达丰供货,但是腾达丰累计拖欠货款约569.82万元。蔡启上此前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不管事后腾达丰是否归还了货款,高仕电研都会将相关应收账款先计提坏账准备。 不过,腾达丰目前尚未偿还大额货款。最新收购草案显示,腾达丰濒临倒闭,回款困难。法院一审判决高仕电研胜诉且生效,腾达丰退还发出商品9.17万元,其余货款未偿还。为此,高仕电研2018年末对腾达丰的应收账款余额502.08万元全额计提坏账,并对腾达丰2018年末发出的商品余额39.67万元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在影响业绩的主要因素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前提下,高仕电研2018年净利润为何会出现两个版本?容大感光收购高仕电研引出的这一疑问,仍需公司进一步解答。
6月8日,浙江证监局官网显示,方正证券绍兴胜利东路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倪伟英,存在私自违规为客户的融资活动提供介绍或者其他便利的行为。由于上述违规行为,浙江证监局对倪伟英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除内控不严外,两周前,方正证券还曾因去年四季度业绩亏损收到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6月5日晚,方正证券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对关于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减值准备计提金额“飙升”等问题进行回复。(图片来源:方正证券公告)2017年以来,方正证券曾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19年,尽管方正证券全年业绩有所回暖,但四季度仍出现单季净利亏损。此外,方正证券旗下两家子公司业绩连年亏损,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频繁“爆雷”,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激增。去年四季度净利亏损超6700万据公开资料显示,方正证券于1988年设立前身为“浙江省证券公司”,为一家注册地和办公地位于湖南长沙的证券类股份制上市公司。2010年9月,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全称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据Wind显示,3年内,方正证券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19年首次迎来3年内的业绩增长。2017年-2018年,方正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和57.2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滑23.28%和4.01%。净利润方面,2017年-2018年,方正证券实现净利润14.53亿元和6.80亿元,较上年分别下滑43.34%和54.48%。(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据方正证券年报显示,2019年,方正证券业绩回暖,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65.95亿元和9.8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5.24%和52.38%。然而“好景不长”,据方正证券发布的2020年一季报显示,尽管营收小幅增长,方正证券一季度净利润再度“缩水”,实现净利润3.7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5.53%。此外,5月29日,方正证券收到上交所下发的问询函,主要关注的问题则是公司去年四季度净利润亏损以及旗下控股子公司连年亏损的问题。上交所称,据方正证券年报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8亿元,同比下降19.20%;归母净利润亏损6736.65万元。上交所要求方正证券对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下滑并出现亏损的原因进行说明。一周后,方正证券回应表示,公司去年四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为控股子公司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下称“方正中期期货”)的全资子公司上海际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由于业务转型及业务团队变化,逐步暂停现货贸易业务,2019年第四季度的现货贸易收入为 0 元,较 2018年第四季度减少1.4亿元。此外,方正证券表示,公司受旗下资管产品持有的债券违约而调整产品估值减少对应业绩报酬,以及一年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到期清算导致规模下降影响,2019 年第四季度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较2018年第四季度减少 0.88 亿元不仅如此,方正证券的“证金”专户产品2019年第四季度分红较2018年第四季度减少0.97亿元。旗下子公司近年连续亏损除方正证券去年四季度业绩下滑引发交易所关注外,方正证券旗下两家控股子公司的业绩连年亏损,也成为了上交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据问询函显示,方正证券旗下主要控股子公司方正香港金控和方正富邦基金,近三年来持续亏损,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7485.35万元和-3018.12万元。上交所要求方正证券对其子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补充说明。据方正证券2019年年报显示,方正香港金控成立于2012年3月21日,注册资本5亿元港币,方针证券为其全资母公司。方正富邦基金成立2011年7月8日,注册资本6.6亿元,方正证券持股比例达66.7%。(图片来源:方正证券2019年年报)关于旗下控股子公司亏损问题,6月5日,方正证券回应表示,方正香港金控于2016 年下半年开始正式运作,2017 年由单一牌照发展到全牌照业务。由于处于业务拓展期,各项业务收入较少,但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投入较大,导致2017年、2018年亏损。此外,方正证券表示,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2019 年香港金融市场交易量下跌以及 IPO 数量减少,方正香港金控的自营业务、投行业务及资管业务收入均大幅减少利息支出增加,收入无法覆盖当期费用,导致较大亏损。针对另一家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的持续亏损,方正证券回复函中表示,近年来,方正富邦基金进行战略转型,大幅压缩私募资管业务规模,收入相应减少。此外,方正富邦基金为了发展公募业务,在系统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和产品研发上需要持续的投入。因此,由于收入减少,但投入较大,导致方正富邦基金自2017年以来持续亏损。据Wind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方正富邦基金的管理规模达214.6亿元,管理基金数量达45只,基金经理人数达8人。自2018年三季度末开始,方正富邦基金的管理规模有所下滑,截至2018年末,管理规模降至137.47亿元。股票质押业务“爆雷”减值计提比例激增此外,方正证券的股票质押业务也是上交所关注的一大核心问题。4月10日,方正证券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公告。据公告显示,仅2020年一季度,方正证券计提各项信用减值损失及向资产管理计划提供流动性支持而确认预计负债,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共计3.51亿元。方正证券称,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预计减少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利润总额约3.51亿元,减少净利润约2.63亿元。上交所在问询函中提出,方正证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期末账面余额为43.22亿元,较期初下降32.03%,但减值计提比例却上升约12个百分点。方正证券解释表示,2019年公司的股票质押业务分别“踩雷” ST摩登、ST北讯以及ST鹏起。方正证券披露,其中,ST摩登质押物标的ST摩登股票,在2019年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实际控制人违规以公司名义对外担保等事项,股价下跌 36.61%;此外,ST北讯以及ST鹏起质押物标的,在2019年因2018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等事项,股价分别下跌74.42%和54.60%。针对上述三起股票质押业务“踩雷”,方正证券先后合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