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信部主导开发的“婴配乳粉追溯”小程序,已接入76家国内主要婴配乳粉企业相关数据,标志着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基本建设完成。消费者可通过小程序,全面了解“产品信息”“消费信息”“企业信息”三大类32项内容。据了解,此小程序于2019年上线,已覆盖国内婴配乳粉年产量的88%,总追溯数据量达11.6亿条。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保障他们的“口粮”安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护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追溯,是为了保证乳品相关信息透明化,不让婴幼儿配方乳粉存在“隐秘的角落”。提起婴幼儿配方乳粉,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无法完全消弭。婴幼儿“口粮”安全底线的失守,使得国产奶粉信用体系一度崩溃。即使全链条安全追溯的当下,仍有以“固体饮料”充当奶粉的违法行为诉诸媒体。食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的“口粮”,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一关口,绝不容许有任何闪失。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之殇痛定思痛之后,中央和地方、部委与企业,以更大的决心、更完善的制度、更科学的手段,筑起了防护墙。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提出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等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到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从2018年工信部举行部分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工作座谈会,提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构建安全长效机制,到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制定出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出台,剑指乳粉质量和安全问题,引导和规范乳粉产业发展。自2016年起,国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季度抽样检验改成进行“月月抽检、月月公开”以来,全国各省地级市都加强了对婴幼儿配方乳品的监管和抽样检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第18号)通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4834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0.10%,不合格率同比-0.09%。从数据来看,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安全性,也说明以“婴配乳粉追溯体系”等措施倒逼乳企保障质量安全,是可行之举。据了解,目前“婴配乳粉追溯”小程序可查询的企业包括伊利、欧世蒙牛、雅士利、飞鹤、君乐宝、完达山、三元、澳优等国内主流品牌,也包括美赞臣等海外品牌。其实,从媒体的曝光来看,不止国产奶粉,进口奶粉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接下来,希望有更多奶企接入工信部的消费者追溯查询平台,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不知名品牌,境内企业或境外企业,只要其产品在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流通,都应该可追溯。也要认识到,我国婴配乳粉追溯体系的建成,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零风险”,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是继续完善相关法律,还是引导行业有序竞争,抑或是强化行业自律,企业都要守好第一道关口,监管都要时刻亮剑。如此,婴儿“口粮”才能真正让人放心。推及整个食品行业,也唯有安全,才会得到消费者信任,企业才能经营长久。如此,才是良性发展之道。作者:陆玄同
禁塑新政已经满月,实施效果尤为市场关注。禁塑新政的成效喜忧参半,除了大型商超、连锁奶茶店得到了较好执行外,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吸管在其他场所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今年元旦,有着“史上最严”之称的禁塑令正式落地。升级版的禁塑新政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频频搅动着资本市场。 如今,禁塑新政已经满月,实施效果尤为市场关注。近期,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禁塑新政的成效喜忧参半,除了大型商超、连锁奶茶店得到了较好执行外,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吸管在其他场所的应用还相当普遍。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有些生产可降解塑制品的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订单喜悦后,已经收到退货通知。他们担心,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若按照目前情况再持续几月,市场将很有可能走回头路。 从噱头到主打产品 随着牛年春节的临近,在“世界超市”义乌的高铁站,忙碌了一年的外来务工者,扛着大包小包往家赶。 被称为“吸管大王”的楼仲平,是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董事长。采访之初,坐在记者对面的楼仲平,不时将眼光投向玻璃门外的财务室。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春节回家之前,会统一到财务室结算工资。 看着渐渐列队成群的返乡员工,楼仲平坦言,“还是很难留人啊”!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地位太特殊了。今年为了留住员工,除了义乌市政府补贴500元,公司还额外补贴1000元,再赠送餐饮券300元,再发200元开工利是。这样一来,愿意留下来的员工,有2000元补助,“还是有点吸引力,希望能留住一半员工”。 楼仲平扎根吸管行业近30年,如今的双童年产吸管7000多吨,产值近2亿元,拥有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制定了全球吸管行业的所有标准,是行业的领导品牌。早在2005年,楼仲平从西欧客户处了解到塑料吸管的局限和危害所在,由此研发出PLA(聚乳酸)生物质可降解吸管。 “2005年立项,2006年就开发出来了。不过在2015年之前,这纯粹只是一个噱头,一年卖不出几吨。”楼仲平称,直到2015年,双童可降解塑料吸管的销售才慢慢有所起色。2018年,欧盟以及部分美国城市已经禁用塑料吸管。这一年,双童的外贸出口占比达到70%,其中可降解塑料吸管占比也达到了70%。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双童吸管是一次重创。从2020年2月份开始,该公司的出口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初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被业界视为升级版的禁塑令,让楼仲平决定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国内市场。 据介绍,从2020年3月开始,双童公司对厂房、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几千万的旧设备当做废铁处理,每斤1.5元,大卡车拉了10多车。目前,改造后的6个生产车间,只有半个车间是传统的塑料吸管生产车间。其他5个半车间,都被改造成了纸吸管和可降解塑料吸管生产车间。 楼仲平对记者称,用国外的标准打国内市场,去年上半年亏得很惨。情况从7月份开始好转。一方面,国内市场的成交量起来了;另一方面,因为禁塑令临近,下游渠道开始提前备货。四季度,每个月的产值都以40%~50%的幅度增长。12月份,公司产值创下有史以来的新高。 基础原料供应趋紧 塑料是现代化工行业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然而,使用后的废弃塑料制品具有数量大、分布广、难回收等特点,形成“白色污染”。因此,限塑令和禁塑令,近年来开始在全球范围兴起。 塑料吸管、购物袋,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广泛应用于线下商超、便利店、餐饮、外卖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等生活场景。我国升级版的禁塑令发布后,使得可降解的购物袋、吸管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可降解材料包括PLA、PBAT(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HA(聚羟基烷酸酯)等。其中,PLA、PBAT是可降解塑料领域主流产品。由于特性不同,PLA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吸管,PBAT主要应用于可降解塑料袋。 公开资料显示,PLA产能主要集中于海外,我国PLA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且多数规模较小。近些年,我国PLA进口数量不断攀升,2010~2017年PLA进口量年均增长34.26%,其中2017年进口量达到1.26万吨,较2016年增加55.66%。 “PLA技术壁垒较高,早在两年前,国内某企业就对外宣称1.5万吨PLA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但是两年过去了,还是拿不出合格的产品。目前,国内PLA的实际有效产能不会超过10万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较PLA而言,PBAT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产业较为成熟。目前,国内拥有PBAT产能的企业较多。譬如,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PBAT产能12.8万吨/年,居全球领先地位;金发科技(行情600143,诊股)拥有PBAT产能6万吨/年,于2011年投产;恒力石化(行情600346,诊股)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于2020年12月宣布年产3.3万吨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 聚如如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基降解材料交易平台,合作企业包括丰原集团、海正生物等约百家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称,近几个月,国内可降解材料PBAT和PLA供应有所趋紧。国内PBAT产业已经较为成熟,去年下半年的出厂价,一般在2万元/吨,现在2.2~2.3万元/吨。PLA自2020年8月丰原集团宣布年产3万吨生产线投产后,价格一度从4万元/吨,下探到3万元/吨,目前出厂价维持在3.2~3.3万元/吨。但是,制品企业PLA用量不大,不会直接购买PLA用作改性材料。所以,在经过改性企业、贸易商层层加价后,制品企业的原料拿货价格可能会涨到4~5万元/吨。 一家浙江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称,目前,1根塑料吸管约0.01元,1根纸吸管约0.03元,1根PLA吸管约0.05元。在上游供应没有打开前,如果政府一刀切,原料价格会飞上天,更不利于市场推广。 厂家担忧走回头路 《意见》发布后,各省市相继发布地方版的实施办法。综合来看,各省禁塑节奏类似,均为2020年底在几个主要城市试点,2022年推广至全省,2025年达成全省禁塑目标。 譬如说,2020年9月,浙江省发改委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2020年底,浙江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县城以上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2020年底,杭州、宁波、绍兴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将被淘汰;市面上将不再销售一次性塑料棉签;浙江不再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浙江版的禁塑令实施情况怎样?近日,记者在杭州的商场、超市等地走访时发现,联华、盒马等大型连锁超市,都在收银台提供有偿的可降解塑料袋;而部分个体超市,仍在使用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在路边便利店、药店、奶茶店等场所,禁塑令的执行情况就让人大跌眼镜了,不可降解的一次塑料袋、吸管占比相当高。随便一问,得到回复基本相似,“听说过禁塑令,但至今没有人来动员和管过这事”。 在记者实地调查过程中,上述浙江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直言,“针对目前市场在售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假货、次品等情况,我们曾向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局反映,但市场监管局称这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而咨询环保部门,他们称这不是环保部门监管的职责。当监管职能没有清晰划分,监管真空就会出现,禁塑效果可想而知。” 杭州禁塑令的落地情况,或许只是全国一个缩影,根据近期各地媒体的公开报道,禁塑令在各个省份的执行情况都不甚理想。 比如说,北京某媒体记者近期在走访北京市丰台区、西城区多家商场、超市等发现,一般大型商超、连锁店多提供付费可降解塑料袋;而一些中小超市、临街店面、个体商户等,多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无任何标识的透明塑料袋。另外,一些大型连锁饮品店,以提供纸质吸管为主;而在部分快餐店,一次性塑料吸管还在被广泛提供。 实际上,这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塑料袋,相当一部分是温州制造。在各地一次性塑料袋、吸管禁而不绝的背后,是塑编重地转型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寥寥。 据悉,浙江是我国塑料制品的生产大省,而浙江的塑料制品企业,以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最为集中,其中苍南被誉为“中国塑编之都”,2019年全县共有塑料制品企业1185家,规上企业170家。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一直与温州中小民营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周德文对记者称,“据我掌握的情况,温州从事塑料制品的中小企业,目前依旧以传统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为主,转型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企业很少。” “目前的情况如果再持续几个月,市场将会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行业极有可能走回头路。”上述浙江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称,这次禁塑令实施以来,效果肯定有。但是,目前只有规范的大企业在执行,众多小厂家在旁观。如果缺乏监管,出于成本考虑,下游客户自然会选择低价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现在才执行一个月,我们就已经出现了客户退单的现象。”该负责人称。
1月29日、2月1日,东方金诚连续发布公告称,因山东广饶农商行、山东邹平农商行连续两年未披露年报,将继续延迟披露评级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整治等持续推进对县域经济产生较大冲击,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均出现经营困难,加上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不完善,信用风险不断暴露,并通过担保链条逐步传导,导致资产质量明显恶化。”一位股份制银行山东分行人士在谈及当地中小银行时对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近一年来,还有多家银行因未发年报被信用中介机构延迟披露评级报告,例如,山东博兴农商行、济南农商行、河南伊川农商行等。 两银行被继续延迟评级 2月1日,东方金诚公告称,将延期披露2021年广饶农商行主体及“2017广饶农商行债券”跟踪评级报告。 2017年6月,广饶农商行发行了“2017年广饶农商行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根据相关监管要求,评级机构应于该行年报出具三个月内对其主体及“2017广饶农商行债券”进行定期跟踪评级。不过,2019年4月30日和2020年7月31日,广饶农商行先后公告延迟披露2018年和2019年度报告,至今也仍未披露。 公开资料显示,广饶农商行前身系广饶农村合作银行,2010年9月,经原银监会批准,改制为广饶农商行。截至2017年末,该行实收资本7.1亿元。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广饶县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2%,为第一大股东;东营天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03%,为第二大股东。 广饶农商行可翻阅到的最新财务信息在2017年。当年广饶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 7.89亿元,同比下降14.72%。其中投资收益2.24亿元,同比增长91.80%;利息净收入5.55亿元,同比下降29.92%。 另外,2017年财务数据还显示,受资本净额大幅下降和单户贷款及授信余额上升影响,广饶农商行客户贷款集中度和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大幅上升,已不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该行前十大集团授信客户中,5家已经进入失信人执行名单,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广饶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 13.90%和27.55%,逾期贷款占比为26.34%。 广饶县产业以橡胶轮胎、化工、纺织、汽车配件等为主导。当地大部分轮胎企业附加价值低、经营利润少、负债高,很难抽出更多资金进行升级改造。“在轮胎行业产能过剩和环保政策限制背景下,部分轮胎企业破产。同时,当地企业担保贷款比例相对较高,其中橡胶轮胎制造业企业间互保情况尤为明显。由于被担保方与担保方所处行业相同或为上下游企业,区域内形成互保链,系统性风险无法分散,部分企业破产现象逐渐通过担保链条传导至整个行业和全县区域,广饶县内多家轮胎厂和部分其他制造企业停产,区域信用风险明显上升。”东方金诚称。 连续两年未发布年报的不只广饶农商行,还有邹平农商行。邹平农商行先后两次发布延迟披露2018年和2019年年报,东方金诚也多次延迟披露其评级。 邹平农商行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逾期贷款占比同比大幅跃升20.07个百分点至27.20%,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6.85个百分点至9.28%。该行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小微企业。同期末,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占比达79.35%,制造业不良贷款占比为57.64%,制造业行业不良贷款率为 8.52%。 被评级机构“特殊关照”的那些银行 由于经营区域集中、风险管理水平偏弱,再加上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较少,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支持政策短期内难以惠及,在产业结构继续调整过程中,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 记者梳理发现,近一年来,除了上述两家银行外,山东博兴农商行、济南农商行、河南伊川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也因无法提供年报信息,被信用中介机构延迟披露评级报告等。 去年1月份,中诚信国际公告称,将终止对平遥农商行的主体及债项信用评级,并将不再更新该行的信用评级结果。“对平遥农商行不定期跟踪评级过程中,多次以电话、邮件以及业务联系函等形式请平遥农商行提供材料,而该行始终未能提供。”中诚信国际称。几天后,因山西运城农商行不配合提供评级材料,中诚信国际也决定终止对其信用评级。 此外,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一年,至少已有6家中小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遭评级机构下调,分别是贵州乌当农商行、长春发展农商行、山东阳谷农商行、山东烟台农商行、吉林蛟河农商行等。 “为增强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抵御能力,2020年采取了很多措施,要求银行补充资本,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在不同的市场、通过不同的渠道补充资本。另外,推进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性银行的资本金,目前这个工作还在进行之中,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银行资本实力大为增强。我们通过增提拨备增强银行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处置不良的时候,动用了一些拨备,同时也加大对拨备的提取,夯实银行应对风险的基础。”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近期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当下,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压力上升,合并同样是化解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1月27日辽宁省政府网信息显示,近期,辽宁省政府常务会议称,通过申请新设组建一家省级城市商业银行,合并省内12家相关城市商业银行。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全国多地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并倡议“就地过年”,全力阻断疫情传播,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战果。平安产险宣布向大众免费提供10万份疫苗意外险,向小微企业无偿提供10万份“爱员宝”雇主责任险,以保险保障功能切实支持疫情防控。 同时,为了让客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平安产险在旗下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等多个APP平台,开展领优惠、抢红包等新春回馈活动,为客户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 01、疫苗意外赠险,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但只有新冠疫苗接种率足够高,才能在人群中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彻底阻断病毒传播。目前,随着疫苗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提升,我国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已经制定了统一的疫苗接种方案,在完成重点人群接种的基础上,将通过有序开展接种,使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够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全人群构筑起免疫屏障。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月26日,中国已完成2276.7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 为促进广大群众科学防疫、放心接种,平安产险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迅速启动大规模赠险活动,向社会大众无偿提供10万份疫苗意外险。用户只需登录“平安好生活APP”,即可免费领取。被保人若因接种疫苗引发意外伤害导致身故伤残,将获得2万元救助金。 除面向公众赠险外,平安产险秉持“建设国家,回报社会”的理念,联合深圳市关爱基金会,向深圳地区部分环卫人员定向赠送疫苗意外险。据悉,此次新冠疫苗赠险活动,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疫苗接种科学认知,降低大众对新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担忧,助力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和建立全民免疫屏障,为国家抗疫大局贡献保险保障力量。 02、雇主责任赠险,助力企业安心过年 春节临近,为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各地企业纷纷推出各种暖心举措,给员工发红包、送流量、给补贴等,倡导员工就地过年。作为我国经济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创造收入的生力军。小微企业员工“就地过年”,除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节后恢复正常生产。 为保障小微企业员工平安过年,平安产险宣布为全国1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每家企业保额超1000万元,为小微企业筑起多一重保障,助力小微企业安心、安全过年。 该保障涵盖新型肺炎在内的多种法定传染病,只要符合雇员300人以下的企业即可免费领取,领取次日生效。其中,若雇员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工作所在地发生意外身故,平安产险将为其提供最高10万元的救助金。 03、线上新年活动,让春节更有年味 为了丰富牛年春节氛围,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平安产险发挥线上化优势,创新性地以线上方式全平台举办云上新春盛典,与所有用户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且年味十足的线上平安年。 2月1日-2月18日期间,平安产险旗下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平安企业宝三大APP平台,将面向用户举行多场线上活动,送上多重礼品、春节红包、开工利是等。在平安好车主APP,除了会送上洗车、保养、安全检测等服务卡券,车主还有机会赢取全年免费养车大礼包;平安好生活APP则为用户提供了万元全家健康礼包及1888元开工礼包。除了各种线上优惠活动,三大平台均上线了春节专属防疫服务,其中平安企业宝APP还提供企业防疫小工具,统计员工出行、显示实时疫情数据,助力企业防疫。 04、“快处快赔”线上服务全面升级,护航平安过年 为切实保障节假日期间道路交通安全,近日,平安产险连续10年开展春节护航行动,全面升级“快处快赔”线上服务,深化警保联动。 据了解,平安产险除了在高速路口、服务区、部分景点设立护航点,帮助客户解决突发的用车问题外,还全面升级“快处快赔”线上服务,组建线上护航团队,当车主发生轻微事故,快速指引其通过平安好车主APP完成现场查勘、恢复出行;并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减免相关单证,提升理赔时效。 在广西等地,平安产险与交警部门合作,深化警保联动,在联动巡查、信息共享、维护秩序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免费提供接电、换胎、拖车等八项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务,全力保障车主出行安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安产险始终积极发挥保险对疫情防控的支持作用,在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实时关注疫情发展,推出“五取消、三服务”人文关怀举措。同时为全国800万疾控和医护人员、湖北一线采访的媒体工作者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为逾5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为100多家地方政府机构提供防疫物资配赠、风控监测等防疫服务,织起一道严密的风险保障“防护网”。 平安产险将继续践行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抗疫大局,用更安心、更便捷、更暖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守护人们的美好生活。
实控人涉嫌贪污贿赂等犯罪行为被立案调查或侦查,“征信科技第一股”被按下暂停键。 2月2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发布公告称,2月1日,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众信科”)因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或者涉嫌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众健康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结案。 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一)的规定,上交所中止微众信科上市审核。据悉,2020年6月22日,上交所受理微众信科上市申请;同年7月20日,上交所进行了首轮问询。2020年12月7日,微众信科科创板首发获通过,被业内誉为国内“征信科技第一股”。 对于中止上市的事情,微众信科回应媒体称,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此事系实控人个人行为,实控人平时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 记者注意到,据此前微众信科招股书披露,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的风险。虽然公司目前已经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得到有效运行,但并不能排除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和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作出与公司利益相违背的决策,进而影响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微众信科前身为深圳微众税银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一家科技型征信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微众信科于2015年获得企业征信备案,2018年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综合信用服务机构试点单位,2019年成为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首批信用修复服务机构。 据前述招股书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为深圳市中润四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2.04%,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孙淏添。第二大股东为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持有25.9%,云鑫创投法定代表人正是井贤栋,该公司提名了蚂蚁集团投资总监祁强和资深总监施震强为微众信科两名董事。 孙淏添,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70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管理干部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大专学历。2001年4月至2004年8月,就职于深圳市华实信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就职于北京中润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总裁;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就职于深圳市中润基 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总经理;2011年6月至今,就职于深圳市中润四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7月起于公司任职,现任公司董事。天眼查信息显示,孙淏添共担任16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19家企业的股东。 据了解,微众信科是小微金融头部风控服务商,以税务数据为核心优势,在近几年陆续连接了20个以上的省级国税部门。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信用评价服务,与中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及银行客户实际投放信贷规模挂钩。 招股书显示,2020年一季度,重庆万塘、微众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壹账通为微众信科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大客户。其中,头号大客户重庆万塘则为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 微众信科招股书还提及,公司关联交易较多,存在关联交易金额上升的风险。其中经常性关联交易主要关联销售对象为重庆万塘,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公司向重庆万塘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2.34万元、3181.55万元和 872.64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0.32%、20.63%和 27.26%。公司与重庆万塘关联交易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关联交易金额存在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这对公司经营业绩有一定影响。 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微众信科已完成四轮战略融资,投后估值25亿元。股东包括蚂蚁金服、海淀三鑫(海淀国资委及三峡集团下属基金)、兴业银行、海通证劵、信达汉石、华林证券、中信金石、IDG资本等。自2017年初至2020年一季度末,微众信科累计为超过450万户中小微企业生成了超过1000万份征信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微众信科早前还遭遇政策“当头一棒”。2019年11月初,国家税务总局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强调银税数据直联,叫停税务部门与第三方签订的“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同时通知要求,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借“银税互动”名义以任何形式向申请贷款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任何方式买卖、提供或公开“银税互动”中的涉税信息。 在业内看来,政策利空下,微众信科不得不面临业务转型,作为第三方机构,未来可能需要侧重于科技能力输出去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
独角兽被视为衡量经济体创新能力和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独角兽已经从2014年的19家增长到2020年的266家,成为全球拥有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形势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未来的独角兽企业也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商业决策和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独角兽企业如何积极求变,引领创新? 2021年2月3日发布的《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0》(下称《调研》)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并未对独角兽企业产生太大影响,独角兽企业总体仍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更有不少独角兽企业表示疫情还蕴含积极因素。 根据《调研》,新冠疫情仅被38%的独角兽企业视作有重大影响。在将新冠疫情视为重大或中度影响的企业中,有51%的企业认为其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并且,大部分受访企业对营收增速十分乐观,估计2020年营收增速50%以上的受访企业占比高达57%,预计2021年营收增速 50%以上的受访企业比例高达74%。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此前表示,外部环境冲击是一场难得的压力测试,这些挑战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催促企业补足短板。“我们不能浪费一场危机,让企业和我们自己真正成长。” 运去哪COO及联合创始人徐杨也表示,这次疫情最好之处就是锻炼了整家公司的快速响应能力,“平常你是没有这种机会的,‘打仗’的好处是,首先,让我们快速识别哪些员工可以长期发展;其次,增加团队凝聚力。” 展望2021年中国独角兽的发展前景,《调研》总结了九大趋势:更具韧性;聚焦国内;兼顾海外;注重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转型;注重企业效率;拥抱长期主义;更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具体来看,中国经济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巨大的国内市场已然为中国独角兽发展提供了强壮的根基,独角兽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56%的受访企业认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对公司未来1-3 年会带来中度到重大影响。得益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提速,并考虑到美股上市政策的不确定影响,计划在境内上市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9年43%上升至2020年59%。 此外,受新冠疫情叠加国际政经形势影响,独角兽企业出海节奏有所放缓。表示暂缓或尚未有海外拓展计划的企业比例从2019年25%上升至2020年59%,亚太地区继续蝉联独角兽海外拓展的首选。 根据《调研》,未来中国独角兽企业将更加重视自主研发,58%的受访企业将技术视为核心竞争优势,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的商业模式;42%的企业将内部研发作为新兴科技的获取方式,跃居第一,相比前两年有明显增长。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加持下,独角兽企业正积极赋能传统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74%)、人工智能(51%)、云计算(51%)连续三年都是独角兽企业认为有重大影响的前三位新兴技术,且大数据与云计算的重要性比去年有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国家密集部署新基建规划,为中国独角兽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49%受访企业将新基建发展规划视为未来1-3年对企业有“重大/中度影响”的外部因素,其中68%的受访企业表示新基建发展规划将有利于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如智能制造、智慧建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表示,中国企业以前以市场换技术,把别人20年前走过的路再走了一遍。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找不到简单的国外成熟方案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了,就得自己解决。 “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 高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和支持将显著提升,更多硬科技明星独角兽将会脱颖而出。” 普华永道中国科创与民营企业服务联合主管合伙人黄翰勋表示,独角兽企业应更加积极引领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智 能制造,致力于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增强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数字信任,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普华永道中国创智中心合伙人郭誉清也表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借助资本市场改革的红利,中国市场将会涌现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巨头。无论科技,还是商业模式,相信中国独角兽企业都有无限潜能,在为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世界带来更多中国经验与智慧。
“金融30条”落地一年来取得重大成效,助力上海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目标。 2月3日,据了解,这一年间,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下称“上海金融局”)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建立了上海层面推进工作机制,并将各项举措逐条细化分解为104项预期目标。截至2021年1月末,共实现87项目标,并创造性地推出28项“自选动作”,为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0年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金融30条”)。 接近上海金融局的相关负责人对表示,一年来具体的亮点包括:在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方面,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等;在金融创新、金融开放方面,推出国内首批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利率期权产品,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等均落户上海,外资持续加速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推进长三角金融服务“同城化”,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助力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上述负责人透露,1月30日上海已发布《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下一步上海金融局也将按上海市政府统一部署发布金融领域的“十四五”规划,更好地谋划“十四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浦东继续高水平改革开放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时要求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推动浦东高水平开发开放,关键点包括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跨境贸易结算和境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等。 在这方面,过去一年来上海已经取得诸多进展,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能力持续增强。例如,就金融开放创新成效而言,低硫燃料油期货、国际铜期货正式挂牌交易,成为继原油、20号胶之后在上期所上市的国际化期货品种;推出国内首批挂钩LPR的利率期权产品;债券作为期货保证金业务在境内期货市场全面实施;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首次实现银、证、保全覆盖。 新一轮金融业扩大开放正加速落地,上海已在实质上成为新的全球资管中心。例如,一批全国“首家”“首批”项目落地。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友邦人寿、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均落户上海。富达国际、路博迈、范达投资、联博投资等陆续提交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申请。全国8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中有4家落户上海。全国31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有28家落户上海。 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也稳步提升。例如,外资持续加快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截至2020年12月末,共有905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量3.3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2%。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推出特殊结算周期服务(T+N)。 值得一提的是,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营商环境是必备的“软实力”。去年,上海方面就推动境外机构自主选择签署NAFMII或ISDA衍生品主协议取得突破,已有6家境外机构和1只非法人产品签署ISDA主协议进入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 一直以来,国际投资者都惯用ISDA衍生品主协议,但早前由于中国对手方惯用NAFMII,导致外资无法有效在境内运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多家中资行交易人士对记者表示,新的突破将加速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 临港新片区对于浦东乃至上海下一步的高水平改革开放至关重要。“金融30条”发布以来,临港新片区也在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创新制度体系。 例如,推出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300余家新片区企业纳入优质企业白名单;推出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试点,业务规模达7亿元。这两项试点举措随后推广到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和外贸企业。 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服务平台(一期)在2020年进博会前上线,首批64家参与机构(其中境外机构40家)覆盖全球四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试点,进一步便利临港新片区企业直接投资。开展自贸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已办理7家企业3100万美元;允许符合条件的新片区企业开展一次性外债登记,已办理18家企业147亿元额度登记;允许注册在自贸试验区的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实现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12亿元。 此外,金融支持新片区也旨在建设开放型产业体系,例如,过去一年来,上海制定并实施了《新片区重点企业贷款贴息办法》,为39家企业提供贴息4250万元,90%以上投向高端制造、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创新股权投资方式取得突破,五大行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获批通过其附属机构在沪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截至目前,13家银行设立新片区分(支)行。 探索更加灵活的金融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亦是关键。例如,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落户新片区,更好地服务资本市场建设。上海金融法院发布《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深度对接新片区金融制度创新。 同时,新片区也将打造上海的金融科技高地。截至目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8个试点项目已完成登记,第二批试点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交银金科、汇丰金科两家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陆续落地新片区;先后成立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智能投研技术联盟。 聚焦长三角金融服务“同城化” 过去一年,金融持续在支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上多点发力,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继续探索开展长三角金融服务“同城化”至关重要。 在“金融30条”发布之初,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就对表示,如果将来更多的金融业务在长三角跨区域经营,就需要金融监管的配合,即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所以要建立长三角金融协调的相关机制,保证风险防范,并且在区域内监管标准的制定上要防止监管套利。 过去一年来,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相继设立长三角管理总部和一体化示范区分(支)行,探索跨区域联合授信机制。落地全国首单长三角科创企业集合票据。长三角地区法人银行跨行账户信息验证服务正式落地。初步完成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互联互通。建立长三角绿色项目库,组建绿色保险跨域共保体。推动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申报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020年以来,推动“绿色复苏”已经成为全球主题。根据此前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上海的示范区位于青浦,上述负责人对称,“未来可以围绕绿色金融,利用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来更好地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去年7月14日在上海成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可发挥作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一个阶段,普惠金融仍将是长三角地区的重点。此前,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南京分行、杭州中心支行等首次联合构建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总体水平较高,多数指标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出台了“沪28条”“金融支持中小微26条”“上海稳保金融18条”等一系列举措,成立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协调机制,聚焦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市以及稳企业保就业等重点工作。各大银行都加大数字化普惠的能力,例如,交行推出“线上税融通”“线上抵押贷” “抗疫担保贷”,让小微企业通过各类线上场景便捷获取金融支持。上述负责人表示,应该将数字普惠等疫情下的新业态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