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萧风尘仆仆赶到现场时,发现一辆大型厢货正停在路中央,一些陌生人正在把他的单车不停往上运——这是共享单车行业折腾到第六年,出现的一个新群体:第三方“扣车公司”。王萧觉得,那厢货车就像长着一张大嘴,张开了,就把单车全部吞了进去,然后合上,扬长而去。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 这些单车被拖去了哪里? “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太夸张了”。在共享单车公司里做运营的马明,收到了同事去外地处理被扣押单车的照片:一个北方城市的扣车场里,大概500平米的区域密密麻麻地停着至少上千辆共享单车。紧接着,同事发来完整版视频——照片里的场景只是一个小小角落。视频的开头,是一句讶异的粗口,那是另一个刚赶到现场的同事被震惊到了。 扣车场 “扣车”已经成为共享单车3.0战局里的新关键变量。 共享单车的1.0版本更像是群雄逐鹿的低门槛游戏,拼的是谁能更快速地将车子铺出去、更多补贴,过程粗放而高调;2.0版本拼的则是战略和资本,洗牌后绝大部分玩家退场,只有拥抱巨头的公司才能延续生命。 那么3.0版本是什么?精细化运营、胶着战……也都是答案,但种种迹象指向四个关键字——投放配额。 共享单车是一门需要投放规模的生意。但如今对几家大小巨头来说,难点不在资金和产能,如今真正的难点在于:各地政府分发的合规配额十分有限。 长沙已经打响了今年共享单车“配额争夺战”的第一枪。 这意味着风声愈加严峻。从2019年开始,北京等几个超一线城市都开始规划配额,二三线城市随后也大多跟上,目前80%都是配额制。只有长沙等一些对共享电单车的包容度较高的少数城市并未实行配额制,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几年里,先后有十几家电单车企业前赴后继相聚于此。 但从2020年底开始,湖南省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等三部门集中约谈6家共享电单车企业,要求3天内清理回收近40万的无牌照共享电单车,这些共享电单车将被堆放在43个暂存场地,总面积超过19万平方米。 这意味着,相比此前已有的投放量,能够留下来的电单车只有这个城市巅峰时期的不到三分之一。 如果你是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者,你该怎么办? 强投、黑客 一个城市里,投多少量共享单车算够?监管部门和共享单车企业的答案是大相径庭的。 以北京为例,据36氪了解,美团、滴滴、哈啰三家公司的单车目前配额加总起来不超过60万辆——配额数某种程度代表了监管部门的想法。 但有已经离职的共享单车企业高管对36氪分析,在共享单车刚兴起的2017-2018年,ofo在北京投放量超过120万辆、摩拜投放了100万辆——总量200万辆单车(其中包括一些难以避免的破损车)对这个两千万常住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个合适的数字。 2-3倍的数量分歧之下,企业们只得再想办法。 表现好的企业,能争取到更多的配额。不少地方政府都会要求半年到一年的试观察期,想观察期后拿到更多配额,最老实的方法,还是提升技术和运营。例如企业是否使用北斗定位系统,能否实现定点停放达成率,以及在规定的投放地点设置电子围栏和禁停区。“如果不具备这些,有些地方就是不给你投放指标。” 但竞争和资本压力下,企业们未必能耐下性子,走正统路线。 去年5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通报了一则消息:某共享单车企业存在严重车辆数据造假,报备率高达99.9%,与当月现场核查数据(63.8%)有较大偏差。 “报备”和“核查”,源于2019年北京市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办法。目的是为了控制超额投放,方法则是,让单车方给所投单车建立电子标签,数据接入政府的备案系统,方便政府监测投放数量。而监管部门会随机扫码核查大街上的单车,如果单车未在系统备案内,就视为超额投放。 诡异之处在于,有知情人士对36氪称,有一天交委的内部系统升级——这件事交委并没有事先通知企业——所以交委数据库无法接受传输数据。但在那一天交委的系统上,却依旧多了700多条这家公司上传的报备数据,而且程序恢复使用后,监管平台又收到1300余条未经微信核查程序上报的该企业单车数据。 换句话说,如果情况为真,那么这家公司通过某种技术手段(一种未经证实的分析是,该企业或许是黑进了交委的数据库),可以不受限制地上传数据,即使超出了政府规定的限额也不会引发警报——这样交委的人随便扫大街上哪辆车的码,都会显示已经备案。 “露馅”纯属意外,如果没有那次系统升级,企业方可能依旧还是一个“好孩子”。 当然,不是所有地方都像北京这样,能靠技术来监控投车数量。于是就有了“强投”:靠搞定某个街区,进而实现在一整个城市投车。 有单车方人士对36氪承认,如果业务无法进入某个城市,往往会想办法和市内某个区或街道达成协议:单车方通常会在当地注册互联网分公司,满足该区招商引资的需求,交换条件就是单车方在当地投单车时,对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后,当车子们被用户骑到其他区域,“这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当2019年北京还没采用单车身份管理时,某共享单车正式进入北京,中午在西二旗地区投放,当天晚上就被政府约谈要求回收。但是36氪了解到,第二天成批的某品牌单车都消失了,并不是被企业收走的,它们是被用户骑到了各个区域。 “企业是有一些时间来试探政府的底线的”,一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称。通常来说,企业超额投放后,可能会立刻被政府约谈,要求期限内整改,但是类似的约谈往往会经历两到三轮。“如果企业还是不改,才会吃罚单,一般是几万元钱,这已经算是顶格罚款了,”上述人士称,企业可能要经过三四次的罚款,才会触发强制整改——单车全被拖到扣车场,责令限期拖出该城市——但可能强制整改还没有触发,企业的车子已经遍地都是。 一家在上海起初并没有投放资质的某单车品牌,在当地成功投放近10万辆单车时,内部搞了一个庆功会,结果现场照片意外流传出去后,公司很快被管理部门约谈。有业内人士对36氪说,10万辆往往一个里程碑,“如果企业能在一个城市投进来这个数字,就意味着车到处都是,管理部门很难阻止他们发展下去了”。 强制进入城市,然后超额投放,可能是企业在无法说服政府开放配额后最冒险的孤注一掷。能这么干但迄今为止没引发大问题,是因为单车生意跟网约车不一样:网约车会让出租车利益受损,引发抗议,但共享单车不会引发抗议,不造成污染和拥堵,顶多是有些占道。 问题在于,政府采取配额制,是启动了一个管理杠杆——做好了奖励配额,做不好就减少配额,从而促使企业精细化运营、优胜劣汰。“但是超额投放让惩罚形同虚设,让奖励也失去价值。”一名共享单车业内人士说。 暗斗还是和谈? “配额”也可以成为一种钳制对手的手段:如果自己拿不到更多投放配额,那就想办法让对手的车子“变少”。 共享单车从业人员王萧(化名)称,有段时间,他们在某些区域的单车经常突然之间变少,但它们并不是被骑走的。调查和追踪监控后,他发现,车子都被竞争对手用调度车运到了郊区、山里,甚至是河里。 这次单车大“迁徙”,在王萧公司的竞争对手内部,被叫做渡江行动,其辐射范围覆盖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几个城市。 还有的公司选择了更“省事”的方式。一名上海的单车运维人士称,他们有段时间发现,自己和另一个对手的车子总是被自称交管单位委托的扣车公司大规模运走,然后扣押在一个停车场里。“第三家(竞争对手)的也有,但是远没我们两家这么多”。两家公司该地员工私下联手调查后发现,该停车场的租赁合同上,写的正是第三家公司的名字。换句话说,竞争对手假扮成合法的扣车单位租下了停车场,专门用来扣竞争对手的车。这件事最终以被扣车的两家车企报警收场。 假扮成交管人员也是一种办法。去年夏天,王萧发现,自己公司的一批车子被人在二维码上贴了“条子”,上面显示“违规投放”——监管人员如果在抽查中发现车子是没有备案的,确实会贴一张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条子。这个条子会导致用户无法扫码,进而无法开锁骑车。 “但是我们的这批车都是确定备案了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很奇怪”,王萧说。于是,他们派运营师傅在各个区域观察了几天,终于在一天凌晨发现端倪:他们看到几个人拿了一摞“条子”,贴在自家车子的二维码上,为首的那个人正是竞争对手的员工。 “太阴狠了,不但减少我们可以用的车子,而且贴了‘条子’的车一批批摆在那,会给监管人员留下很坏的印象,简直像在招摇过市。” 不过,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利用监管给竞争对手“捣乱”。另一名共享单车内部人士刘星(化名)称,今年开始,他们推出了针对竞争对手的十大阻击策略。其中包括,安排运维人员在街上搜集对手的停放乱象,并拍下照片和视频,“拍的越夸张越严重越好”。这些内容不久后就会被发送给监管人员。 打举报电话也是狙击策略中的重要一部分。刘星告诉36氪,今年夏天,他们就曾多次打电话给有关部门,举报其他两家的仓库有消防问题。 但是几家公司偶尔也有能达成一致的时候。一名东北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称,当地一个停放“违规单车”的扣车场曾提出,单车企业每“帮忙”送进两辆竞争对手的车子,就可以免费取回一辆自己的单车。“不过我们几家后来达成共识,都没有这么做”,这名员工称,“我送进去对手的,对手也会送进去我们的,搞来搞去就是恶性循环了,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 相比共享单车的同行企业,更大的威胁,其实来自“扣车产业链”。 扣车产业链 在扣车场里,每一天都不缺少生意。 扣车场 王萧们要骑着小三轮车,在一个又一个方圆几百平米到上万平米不等的扣车场之间不断寻找,找到刚被扣下的车子的下落,然后谈赎车价格。 “对方多是一些不好惹的人”,另一名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称,一些扣车厂专门会雇佣身材魁梧的“壮汉”,让他们穿着迷彩服守在那里,做好“一看价格就不好谈的架势”。 一名单车运营人员称,他们有一次想把被扣押的几千辆单车赎回,一开始对方扣车场报价每辆车15元。“我们内部沟通之后去赎车,对方看我们连价格都没讲,就直接把单价提到了25块钱”。这名工作人员很为难,他试图和场子的负责人电话沟通下,结果对方“提醒”到,“再讲下去就30块钱,你爱谈不谈”。 总之,赎车价格不菲。据36氪调查了解,全国各地,赎回一辆单车的价格从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些地方赎回一辆电单车的单价成本高达数百元。 考虑到扣车辆数,这笔赎金总量十分可观。王萧说,最多的时候,有扣车公司一天在全区范围内就能扣下5000辆车子。事实上,赎车款早已超过运维成本了,“最保守估计,每家企业上亿的支出肯定是打不住的”。 之所以有“扣车”这回事,要么是车子们违规投放,要么是没有摆放在停车区域里,相关人员才能把车收走。 但事情逐渐演化:早期,共享单车企业此前多是从管理部门免费取回车辆,再重新合规投放。但渐渐的,监管部门只落实总量控制和管理停车秩序,委托第三方公司对超投车辆进行回收——这些第三方公司此前经营范围包括停车管理、单车运输、路面清障等,还有一部分是此前和共享单车企业有合作的第三方运维公司,并没有获得政府授权的资质。这些企业大多自负盈亏,逐渐自行摸索出以收取共享单车、电单车赎车费获利的商业模式。 近两年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扣车公司,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个“有利可图”。一名共享单车企业上海运维负责人透露,目前上海有大概200多个扣车场,全年扣车峰值上百万辆。北京的一名负责人则称,全市有90多个扣车场。 扣车,已经从正常的城市管理行为,在过去两年演变成了一条黑灰色的“扣车产业链”。 被扣押车辆是否属于合理投放?36氪在昌平区走访时发现,有一名代收人员直接叫停了一辆正在使用中的共享单车,以车子属于违规投放为由,催促消费者锁车离开,然后将车子搬上了回收调度车辆。 虽然36氪询问的多数停车场工作人员称,他们扣下的车子属于违规投放,或者没有按照规定摆放,不过也有不止一位员工表示,公司鼓励他们多收车。 赎车快也未必是好事。一共享单车企业内部人士称,他们发现,赎车费交的越爽快,赎回的车辆越多,“扣车场下次扣的就越快越多。可能下次扣的还是我们刚取出来的那批车”。 但去年年底时,有企业员工称,北方城市的扣车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即使车子被扣了,因为企业们也不急着赎回了,毕竟赎回了停在外面也少有人骑,“干脆把扣车场当仓库用”——车场们反而扣得少了。 无奈之下,有的企业干脆选择“包年”。刘星称,他们曾和某扣车场达成合作,每年一次性缴纳上百万元“停车代看管费”,之后就可以悄悄地分批次取回被扣掉的车辆。“其实是可以不扣我们的车子的,但是扣车场要给监管部门交代,同时也要做给我们竞争对手看”。 黑产之下,政府的配额制度可能会达不到原有目的。如果扣车公司收车的本质并不是促进企业整改和减少车辆投放,企业花钱就可以重新获得投放的资格,那这最终还是会演变成一场商业资本游戏。 这场扣车游戏目前还看不到该如何结束。 成千上万量单车和电单车们将继续被装载车、挖掘机反复推拉、铲起,甚至碾压,直到在最小的占地面积里被亲密无间地叠成一座又一座车山,然后轱辘搅着轱辘,车把拧着车把,姿态别扭——这几乎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而且,可以给更多的车子腾出空间。 扣车场 “特别心疼”,上述共享单车运维人员说,“就算一辆结实的小汽车,被挖掘机推一下,也是会坏的呀”。 消耗体力的赎车工作也看不到该如何结束。摞在一起的车子极大降低了赎车的效率,通常要两三个人一起,摸索着接近那座“山”,从各个品牌单车的裹挟里拽出一辆自家的车子,再小心翼翼地整理好。一天下来,经常只能收回几十辆车。 有一次,王萧配合同事去外地赎车,看到扣车场里几万辆单车被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黄色的、绿色的还有蓝色的,甚至尽量被按照颜色划分区域。他突然有点感动了。 (文中图片均由访谈对象提供)
快速变迁的全球化市场正在考验着企业家们的立体思维能力。决策者们也在用不一样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和不同地区的市场,不论是挖掘下一个蓝海市场,亦或是在看似饱和的红海市场中,另辟蹊径,找到掘金的机遇。 作为36氪海外业务集团,36Kr Global 正在努力成为连接世界的信息和服务纽带,推动世界的融合和创新。通过旗下的中英日三个媒体品牌36氪出海、KrASIA 和 36Kr Japan,我们逐渐建立了中国、东南亚和日本三地的企业社群,囊括了包括政府、大公司、明星初创公司、投资机构、咨询机构、交易所等在内的重要玩家。 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通过 36Kr Global 在全球的覆盖以及资源,36Kr Global 旗下的研究院正式开始面向中国高度关注海外市场的企业决策者招募订阅会员,并在2/24号首先上线并开始推送【全球商业洞察双周报- Bi-weekly Newsletter】。欢迎填写表单订阅,加入到我们的社群交流和合作中来。 订阅会员将收到每双周一份的精选全球市场新闻解读双周报,覆盖东南亚、日本、欧美、香港地区以及澳洲和新西兰等重点市场,解读市场的政策变化、行业动向、头部玩家动作、大企业战略以及创新技术/商业模式应用等(每期15-20篇新闻)。以下为内容案例,Enjoy! 全球商业洞察双周报- Bi-weekly Newsletter 【大企业战略-新加坡】又一全球工程巨头 KONE 加入新加坡凯德集团的 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 新闻摘要: 继微软、亚马逊、思科等全球巨头后,总部位于芬兰的工程服务巨头-通力(KONE)在近期宣布正式加入2020年10月份由凯德集团发起,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支持的 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 生态园区。该园区提供5G 技术赋能的实体空间,吸引全球科技初创企业、系统集成商以及大企业参与其中。 解读洞察: 凯德集团针对6个细分领域-高精生产、数字生活、智慧地产、智慧出行、永续经营和都市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通过举办创新挑战赛将全球范围内的优质企业招募进 Smart Urban Co-Innovation Lab,并在该园区的5G技术赋能环境下和企业实验和共创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凯德集团的地产资源实现商业化。 推荐阅读用户: 大企业(战略)、初创企业(地产科技、智能制造、智能出行、绿色科技、农业科技、智慧城市) 【企业服务-日本】优衣库和 GU 在网站和 App 上开展直播卖货 新闻摘要: 2020年12月,优衣库和 GU 分别开始了直播卖货业务。品牌邀请了时装设计师、模特等名人对服装进行展示,并实时回复观众的评论。观众可以在观看直播的同时,直接在网页或App中购买产品。 解读洞察: 在日本,直播已经成为人人关注的娱乐方式,但直播卖货仍刚刚起步。目前,优衣库和GU的直播需要依赖第三方公司搭建的系统;无论是为直播平台搭建完善的底层基础设施,还是为品牌方提供高清晰度、高流畅性的视频直播架构,都是进入这一市场的有效方式。 推荐阅读用户: 初创企业(视频处理、直播技术) 【政策-泰国】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将在智能工业园区发展水果农业计划 新闻摘要: 泰国计划在东部经济走廊上的罗勇工业园开展“水果经济走廊”计划,现有的智能工业园区将会为这一项目提供服务;此举一是泰国政府希望响应“五年农业发展计划”,支持当地农民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二是吸引欧洲投资者到园区内投资。 解读洞察: 经济走廊特区(ECC)的建设计划是泰国政府为发展经济做的有力布局,目前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并配备交通资源。此发展计划不失为我国拥有无人机、滴灌、保鲜技术等农业科技技术企业的一次出海机会。 推荐阅读用户: 初创企业(无人机、机器人、农业科技) 【金融-印尼】印尼金融 DSResearch 报告显示,2020 年印尼金融科技赛道总投融资额超过电商和企业服务,金融科技新机遇 新闻摘要: 市场调研企业 DSResearch 发布的最新 2020 Fintech Report 数据显示,金融科技赛道的总投融资额达到3.6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的2.17亿美元上涨了65%。在应用领域,主要专注在支付和借贷。在疫情推动下,电子钱包的增长飞速;在借贷领域,目前以消费借贷为主,印尼政府希望未来促进中小型企业放贷,也公布了相关的草案,持牌金融机构需要在未来三年内将投向生产部门的贷款比例提高一倍,从20%上升到40%。 解读洞察: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已经逐步将技术输出海外。例如风控企业同盾科技获得印尼 OJK 数字金融创新技术提供商备案,同时成为第一批进入印尼 IKD 监管沙盒。另外,平安系的金融壹账通也和ASPARINDO(Indonesia’s Traditional Mark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印尼市场管理协会)达成金融数字化合作的金融壹账通,提供印尼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服务,这些都是中国金融科技出海的成功尝试。 推荐阅读用户: 初创企业(风控科技、金融大数据) 订阅规则 招募对象 关注海外市场的优质 Startup (VP及以上) 大企业海外战略/战投/业务部门决策者(总监级别) 关注全球市场的投资人 订阅会员将获得 全球商业洞察双周报- Bi-weekly Newsletter 36Kr Global 研究院其他订阅内容优先阅读权 海外需求绿色通道(通过36Kr Global 的全球网络和资源,订阅会员可以一键发送邮件,告诉我们您的出海需求,我们将尽力协助您链接相关资源) 入群方法 点选链接或是扫码填写注册表单,并通过审核认证(提交后会由专人经过人工审核验证,发送确认订阅邮件) 图|图虫 36氪出海网站上线了!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请点击letschuhai.com。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36氪出海”,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合作需求,扫码填写表单,与我们联系。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根据《通知》,将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将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与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等。同时,支持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每省每批次不超过三个),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服务,并对重点“小巨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财建〔202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工信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称两部门)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下简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并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服务水平,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实施内容 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促进上下联动,将培优中小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和质量,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支持对象。 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引导省级财政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统筹支持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点“小巨人”企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从已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择优选定(不含已在上交所主板、科创板和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公开发行股票的)。二是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从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选定,每省份每批次自主确定不超过3个平台。上述企业和平台须符合的条件详见附件。 (二)支持内容。 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二是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另外,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强国际合作等,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支持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服务。其中,对于重点“小巨人”企业,应提供“点对点”服务。 三、组织实施 (一)编报实施方案。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自愿申报,并编制《XX省份第X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含推荐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和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模板见附件)的报送版,按程序联合上报两部门。 (二)审核批复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组织合规性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其中,对于地方推荐的重点“小巨人”企业,按照可量化可考核的统一标准,择优确定。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合规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将完善后的《实施方案》[以下称《实施方案》(备案版)]按程序报送至两部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予以批复(含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和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三)工作实施及绩效考核。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两部门批复的《实施方案》(备案版),组织推进实施并做好分年度实施成效自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对地方培育工作组织分年度绩效考核,明确绩效考核等次,以及继续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仍通过可量化可考核的统一标准择优确定),考核结果与后续奖补资金安排挂钩。对于年度绩效考核中发现问题及不足的,由有关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落实整改。 (四)拨付奖补资金。两部门批复《实施方案》(备案版)后,财政部于批复当年、实施期满1年及满2年时,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议,按程序滚动安排奖补资金,切块下达省级财政部门。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实施方案》(备案版),并结合本地区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际情况,确定资金分配方案(奖补资金90%以上用于直接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避免简单分配。按照直达资金管理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应在接到中央直达资金指标发文后30日内,将分配方案上报财政部,同时抄送财政部当地监管局。 关于重点“小巨人”企业支持数量、绩效考核工作程序、相关标准等事宜,另行明确。 四、其他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方案》编制报送工作,落实申报责任并核实申报材料和留存备查;做好定期跟踪指导、现场督促、服务满意度测评、监督管理,适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存在困难问题,有关情况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并抄报财政部。 各省份组织编报《实施方案》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做好初核,相关佐证材料留存备查;要做好政策解读解释。 任何机构和单位不得以参加收费培训班或解读班作为企业申报前提条件。 (二)加强资金管理。奖补资金管理适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级财政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加强有关奖补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所获奖补资金须用于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得用于平衡本级财政预算,不得用于示范平台自身建设、工作经费等;如检查考核发现存在此类问题的,酌情扣减有关奖补资金。重点“小巨人”企业所获奖补资金,由企业围绕“专精特新”发展目标自主安排使用;对检查考核发现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三)做好信息公开。根据预算公开规定和当前实际,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动公开有关工作推进情况,并公示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及每年考核结果,财政部主动公开各省份转移支付分配情况。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按职责分工主动公开有关工作推进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各省份第一批《实施方案》(报送版)应于2021年3月31日前报送;第二批、第三批《实施方案》(报送版)应分别于2021年、2022年7月15日前报送(加盖公章纸质版和扫描PDF电子版各一式三份)。 附件:XX省份第X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作实施方案(模板).doc 模板附1:XX省份第X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汇总表.xls 模板附2:XX省份第X批支持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汇总表.xls 模板附3:XX省份第X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基本情况表.xlsx 模板附4:XX省份第X批重点“小巨人”企业目标表.xlsx 财 政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年1月23日
“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近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强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是今年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2021年金融工作要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优化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重点围绕支持经济恢复、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助力民生改善等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 支持经济恢复发展 2020年,我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恢复稳步推进,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一段时间来,尽管我国经济稳步回暖,主要经济指标显著回升,但经济恢复的态势还不稳固,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部门特别是小微企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而此前一些支持疫情防控的临时性、阶段性政策是否退出、何时退出,市场也有不同声音。”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董希淼认为,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特别是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是及时和必要的。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具体体现,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稳定中小微企业信心,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 “新冠肺炎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持续的。在这一背景下,全世界各国的宏观政策实际上都以帮助实体经济恢复为目标。虽然中国经济已经率先恢复,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隐忧,比如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就业问题的解决、对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支持,这些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金融应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 当前,金融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应在深入把握新发展格局内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和突破重点,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争在产业链升级、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关键点上发力见效。 “下一阶段,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中的关键是,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着力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防风险的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 强化普惠金融服务 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量增、价降、面扩”的显著效果,截至2020年年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30.3%。但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必须保持对中小微企业的必要支持力度。 “在国内经济恢复过程中,中小微企业还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之前疫情造成的冲击加之近期部分原材料涨价,给当前中小微企业恢复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温彬建议,未来应该保持普惠金融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引导银行加大“首贷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中小微企业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加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是落实就业优先宏观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的重要举措。”曾刚表示。 董希淼认为,当前应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的首贷难题,将破解首贷难题作为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花大力气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产品服务、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首贷是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起点。有关数据显示,民营和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贷款速度也将加快。” 董希淼表示。 曾刚认为,未来,普惠金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模式创新。一方面,应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争取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在供应链产业链等方面的探索,借助供应链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助力民生改善 金融努力满足民生需求,是厚植内需土壤、夯实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业内专家认为,加强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银行业应围绕百姓需求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积极创新,扩体量、提质量。 “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内涵比较宽泛,比较直接的是发展消费金融。” 董希淼表示。 伴随我国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改变和信用消费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呈现井喷式发展。金融加强对民生领域的支持,未来应继续积极发展消费金融,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未来,金融应强化对民生相关领域的产业支持,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曾刚表示。
小小花生牵动民生。在老百姓的“菜篮子”中,油脂商品举足轻重,花生是其中重要的油料作物。 2月1日上午9时,花生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挂牌交易,这是今年上市的第二个期货新品种,也是在郑商所上市的第十四个农产品期货品种。 ● 粮油期货工具进一步丰富 在油脂油料板块,花生期货是继豆系、油菜系、棕榈油之后的第四个商品品类。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花生产销国,近年来花生种植、消费呈持续增长趋势。2019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63.3万公顷,表观消费量1205万吨。 花生市场价格长期剧烈波动。例如2002年前后,由于连续几年扩种,花生现货供大于求,1斤花生价格低至1元,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及市场需求变化,6年之后的2008年初,1斤花生价格已突破5元。此后花生价格又经历数次大起大落,2019年价格波动幅度更高达45%。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刚表示,我国花生产业缺乏连续的市场报价,价格灵敏度较差,容易暴涨暴跌,农户和企业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郑商所推出花生期货,通过期货市场公开、透明、高效的集中竞价交易机制,形成连续、权威的远期价格,可以为产业主体提供有效的价格预期和避险工具,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主体均可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发挥期货市场在优化油料生产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花生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助推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花生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完善油脂油料市场体系,保障我国油脂油料安全。”陈刚称。 服务农户及企业稳收增收 作为核心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花生的价格波动关系到种植区农民脱贫致富和相关企业稳健经营。 正阳新地花生集团农业产业化事业部总经理李正邦表示,花生期货可以帮助农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加工贸易企业调整生产和销售节奏,削弱“蛛网效应”,助力实现丰产又丰收,同时凸显主产区生产、加工和贸易优势,使得产业供需格局更加清晰、合理。 在招远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彬看来,花生期货搭建起产业与资本之间的桥梁,花生收购和加工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建立虚拟库存,降低资金占用,节省仓储、物流等运营成本;可以通过参与期货交割,拓展采购和销售渠道,提高贸易灵活性;还可以通过“期货+订单”“保险+期货”等经营模式稳定下游企业原料采购,同时助力上游种植主体稳收增收。 郑商所理事长熊军表示,郑商所高度重视服务“三农”,近年来研发上市苹果、红枣期货,白糖、棉花、菜粕期权,创新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积极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帮助农民稳收增收、促进产业稳健发展,早在2018年郑商所就启动了花生期货研发工作,先后到河南、山东等5省20多市县走访调研,多形式征集60多家现货企业、会员单位意见建议,现场组织召开10多次合约规则论证会,努力使花生期货合约规则设计最大限度贴近现货市场实际,争取使花生期货成为农户、实体企业管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熊军表示,下一步,郑商所将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期货管理经验,深入细致做好培育,帮助市场主体了解、熟悉花生期货,合规高效利用花生期货;根据产业需要和市场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花生期货规则制度,在市场稳定运行、相关条件具备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保险+期货”等新的服务方式,适时上市花生期权等衍生产品,增强对相关产业主体的服务能力;落实“零容忍”要求,把防控市场风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对花生期货的监测监控,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净化市场生态。
“两区”建设伊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再进一步。2月1日,北京市发改委就日前发布的《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4.0版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了解,4.0版改革以坚决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改革,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包括七大环境及保障措施,共计277项任务,其中已有89项落地,计划今年底前全部完成。 强化破产审判职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表示,北京市坚持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突破,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完善仲裁制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4.0版改革除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提升商事仲裁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外,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例如,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企业进行公示,对严重失信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进行限制等措施。 同时,为解决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4.0版改革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范围,增加商标、地理标志申请受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仲裁和诉讼远程立案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法院还着眼于强化破产审判职能,打造市场主体救治与退出的全周期司法服务保障体系。据了解,去年印发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83条有9条涉及破产工作,北京法院与13家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推出16项制度25项便利措施,联合破解破产查询难、办理难、处置难等瓶颈问题。 2019年1月,北京市破产法庭挂牌成立,这也是国家首批成立的破产法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靳学军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强化府院合力,建立涉众型破产案件事前会商机制,前移债权人权益保障关口;完善不动产容缺登记规则,加速盘活优质资源。继续统一复杂市场主体破产案件的裁判尺度,提升破产审判规范化水平;制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透明可预期的行为指引,有效平衡各方权益;继续加强管理人工作监督,制定出台管理人考核工作规范,结合破产法官和管理人协会的反馈信息等。 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等中小微企业发展旧疾,4.0版改革围绕质押、担保、信贷、创业投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拓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方面,北京已在全国率先设立“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权中心”,截至去年底累计通过审批金额约524亿元。今年将出台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确权中心与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将应收账款融资规模从去年的300亿元左右扩大至400亿元以上。 “初创企业,特别是科技类初创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低,而知识产权所占比例较高,甚至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这样就形成了企业有好货,银行不敢要的局面。”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认为。 对此,4.0版改革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与金融融合运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新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额同比增长30%以上;发挥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作用,每年为不少于5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登记和交易等全链条服务。 自去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已服务企业2700余家。不过,孙志峰也指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虽然倡导了很多年,但其评估难、变现难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能力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接受能力。可将企业信息纳入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及能力;同时,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解决金融机构害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带来的风险问题。 此外,4.0版改革还提出,在全国率先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形成行业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的良性循环生态体系。今年1月22日,首批两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通过北京市股权交易中心完成转让,标志着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实现“零”的突破。 通关时间、成本再缩减 当下正值北京市“两区”建设伊始,4.0版改革也同步着墨于全市投资贸易便利,将疫情期间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予以固化,特别对通关时间和成本明确了具体改革目标。 例如,在通关时间“再压减”方面,继续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实施京津两地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等优惠待遇跨关区共享,固化疫情期间海关“灵活查验”“无陪同查验”等措施,实现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 在降低通关成本方面,过去三年间,京津口岸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大幅压减了报关、货代、船代、物流、仓储、港口服务等环节收费,累计为企业节省约9.8亿元。在此基础上,4.0版改革进一步打造公开、透明的口岸通关环境,推出线上线下同步公开空港口岸经营服务收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实现口岸通关综合费用压缩20%。 据戴颖介绍,2020年推出62项出口退税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平均退税审核时间提速30%,此项改革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已被作为典型经验推广。4.0版改革又提出将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为提升企业双向投资兴业便利度,4.0版改革提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全程网办”;落实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积极争取持人才签证的外国人才免办工作许可试点;同时,提升北京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服务水平,方便外籍人员精准理解在京投资、工作、留学、生活、旅游等信息。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想要在春节期间大展拳脚的餐企和配送平台来讲,“人力”就是必须提前筹备的“粮草”。2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自饿了么了解到,餐企已经意识到用工不稳定存在诸多弊端,就地过年号召下,餐企从根本上调整用人策略、提升用工效率是关键。有分析指出,企业若能将节前招工做成常态化工作,可促使餐饮行业在用工方面良性发展。 中小型餐厅扎堆招工 春节前,为了人手问题,各路企业提早行动。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今年,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或将迎来人流量最多的春节长假。餐饮业也面临“最需要人”的春节档,一些选择不打烊的商家,通过各种方式保障人手充足。目前,饿了么已经开通商家招聘通道,近一个月以来,有超过1200家餐企发布招聘意向。 “从春节档招工情况来看,一般老牌餐企员工相对稳定,中小型餐厅、新开张饭店的人手比较紧张。从发布招聘意向的商家情况来看,也是以中小餐饮商家和连锁餐企的门店为主。”饿了么商家运营部行业运营专家王力表示。 据饿了么提供的数据显示,餐企招工需求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岗位以服务员需求最高,占比近80%,此外,配菜、打包等岗位也比较缺人。与此同时,求职市场也一改常态,“留下过年”让有就地就业意向的人员增多。在1200家餐企发布招聘意向后,已陆续收到超过1万份简历。 “1月中旬以来,商户用人需求增加,新增岗位供给出现峰值,环比1月初上涨180%;另外,在‘就地过年’倡议下,一些留下来的求职者选择就地就业,报名比例较日常提升了近3倍。”王力说。 有人筹备 有人观望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北京不同餐饮企业对于今年春节的筹备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北京华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以往,今年春节在员工需求方面的变化很大,北京华天的员工较为稳定。“今年,为了稳定员工,北京华天旗下各店都会推出春节联欢会(今年是给员工购买网上电影视频资源等)、发放慰问品等。” 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京过年的消费者数量会增加,因此对外出用餐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为了保证门店正常运营,比格比萨在原有人力储备的基础上,早已开始进行招工。招聘范围以管理组和普通员工为主,其中普通员工包含长期员工和小时工,再根据不同门店的运营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而一家主打中式快餐的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则表示,该品牌在春节期间处于淡季,加之担心今年春节期间疫情出现反复,所以本计划除夕到初二关店放假。但随后各地出台了“就地过年”的鼓励政策,“目前留京过年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在观望,再对春节门店的经营作出相应的调整”。 寻求长效方案 针对餐饮用工设置招人平台并不是新鲜事,但此次“就地过年”引发餐饮企业节前集中招工热却值得餐饮人思考。 由于餐饮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导致餐饮企业长期面临着用工难、招工难的问题。有的餐饮企业每过一次春节就要面临人员流失的问题。有相关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很多餐饮企业的基层员工甚至选择辞职后回家过年,年后再回京重新找工作,这也是导致很多餐饮企业尤其是中小餐饮企业在春节选择打烊、放假的主要原因。 去年,由于疫情,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意识到,人力成本高更易让餐企在突发情况下丧失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提升用人效率、用人保障,留住员工,给员工提供发展空间等课题就成为很多连锁餐饮企业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一位餐饮业内人士看来,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节前发力餐企招工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商机,能掌握更多餐企用工的相关数据和变化趋势,将之培育成常态业务,正是一项可以为商户提供的服务。 与此同时,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可以进一步借此机会总结自身在用工方面的短板。进一步调整企业在不同时段的用人策略,根据自身的业态及不同门店的经营特点灵活用工,提升用工效率。如果能产生上述变化,这对于餐饮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现在不仅是餐饮行业,其实整个服务行业几乎都面临着用工和招工的难题。作为餐饮企业,在用人方面有两个要点,一是招来人,一是留住人。“在招来人方面,很多餐饮企业也找到了不错的解决方案,比如校企联合,比如企业直接与一些相对发展滞后的农村合作等,这些都是一些体量较大的餐饮企业做过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需要设计出能留住人的用人机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好感和口碑,让更多优秀的员工留下来,推动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