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以来,北京的政策力度最大,一系列举措360度全面围堵过滤了大批炒房客,成果也已经反应在了房价上。 现在北京房产市场的购房者,大多是出于刚需和改善的需求, 买到手的房产能在保值的基础上稍微做到增值,大家就非常开心了。 上周的一则新闻估计让不少购房者心头一颤: 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居70城之首。 报道中说,5月一线城市房价普遍上涨,其中北京二手房环比领涨70城,涨幅为1.8%。观望北京房价的购房者表示: 害怕,又要开涨 1. 5月北京的成交量确实挺红火,2月到4月的购房需求集中爆发,楼市迎来了被疫情推迟的小阳春。朋友的一个不大的小区,整个5月以每天一套的速度成交,整个北京的网签数也整体上涨。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6月目前为止的的网签数据也很可以(19日和20日的数据可能是受到北京市疫情的影响)。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从历史数据上看,北京 一个月内日成交3次以上超过800套,基本可以断定为楼市回暖,如果日成交超过1000套,就是比较明显的回暖标志了。 5月以来的成交量确实证明北京楼市已经复苏,很多人据此推断:买的人多了房价自然上涨。 这种推断并非没有依据,根据过去15年的历史经验, 每当北京的网签量连续3个月以上超过1万5千套,房价就会开始浪。 不过回到今年的数据,虽然成交量火爆的5月总体成交价上涨,但问了一圈身边的中介和正在看房的朋友,他们的感觉都是: 北京的房价没怎么涨。 看看大家的讨论和成交的数据, 洋房姐姐确定5月北京二手房价上涨的原因,应该是4月30日西城“多校划片”政策的横空出世。 在政策的刺激下,5月前半个月西城学区房市场极度火爆,大批家长拼命赶在731之前落户西城,抓住与名校一对一捆绑的最后机会。根据网上对中介人员的采访,优质的片区一天成交十几套房子是常态。 家长急着买房,老破小的业主趁着最后的机会给房子抬价,北京5月的平均房价就这样被拉涨了。 数据来源:时炜观察 调个链家后台的网签价格数据,除了政策刺激下成交量猛涨的西城,和学区房价一直坚挺的海淀,北京其他区域的房价并没有显著上涨,甚至顺义和通州的均价还是下跌的。 2. 看来北京房价还处于平稳区间,有购房意向的同志们还能安心挑选一段时日,因为从目前的数据看,6月的市场依旧偏向买方。 5月最火爆的西城学区房,6月价格也出现了疲态。 要想在731之前完成签约、缴税、过户、落户的整个流程,这几天就是西城老破小的deadline了。 业主心里都明白, 没了与重点学校的捆绑,老破小真的就只是老破小了,没电梯没物业的小开间儿能卖出小20万每平的日子一去不返。 5月前半个月每天成交十几套的西城德胜片区,6月前半个月成交了二十多套。5月时想再慎一慎的业主坐不住了,西城的一些片区业主已经愿意 让价2%-3%以求出手。 我爱我家(000560)的系统上,一套5月报价740万的西城一居室,在6月中旬价格变成了680万, 降幅高达8%,可以预料,如果能够成交,最终价格一定会更低。 待学区房和疫情需求堆积产生的交易平复,北京的楼市和房价也会适当降温。其实这几天就能感到些苗头了,有个同事跟我说:“前天金茂府竟然主动给我打电话了,问我之前那套房还要不要,之前他们可是拽的很!” 3. 过去的二三十年,买房是最大的致富神话。洋房姐姐要提醒大家,房价几年翻番的概率已经很小,未来房价就是一个“稳”,不会再出现急涨急跌的情况了。 已经上车的调整心态,虽然收益不如从前, 但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依旧是最优质的资产之一,用来自住保值增值,如果出租还能获得额外的稳定现金流。 还没上车的也不用总为“房价是不是又要暴涨”而担惊受怕,目前来看,今年的北京不太考验购房者的“踩点儿”水平,对刚需购房者比较友好。 最近北京 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几十年房产致富的心理惯性短期不可能扭转,有的人又把目光投向了限竞房。但要想在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上赚钱,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资金的时间成本。 房子盖好要等2年,收房后1-2年才能拿到房本儿,限竞房5年内还不许买卖;按照每年4%的理财收益计算,新房和二手房的差价至少要达到40%,才能有盈利空间。 在“房住不炒”的时代,刚需安心挑房,有闲钱又有房票的可以考虑把一部分资产配置成房产,保值增值抗通胀。 少看一惊一乍的媒体,心累。
券商指出,在当前阶段,保险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下探空间十分有限,看好A股保险板块下半年的结构性反弹机会。近日,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601336.SH)保费成绩单悉数出炉,前5月合计揽收1.29万亿保费,同比增长6.39%。分业务看,前5月,5寿险公司合计揽收0.87万亿保费,同比增长5.39%,平安人寿、人保寿险负增长较前4月缩窄趋势明显。财险公司方面,前5月,老三家合计揽收0.38万亿保费,同比增长6.69%,经济复苏、新车销售情况转好,促使车险业务回暖,保费占比有所提升。二级市场方面,5月以来,5上市险企均未跑赢同期沪指,其中,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股价有所下滑。但券商分析师认为,保险股估值已处于低位,下探空间非常有限,在经济动能逐渐恢复、代理人红利延续等背景下,估值或将得到提振。5寿险公司前5月揽0.87万亿保费,平安寿、人保寿负增长有所缩窄具体来看,人身险公司方面,前5月,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698亿元,稳居行业龙头位置;平安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462.8亿元,仅次于中国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164.69亿元、619.86亿元、790.09亿元。增速方面,前5月,3家寿险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新华保险以32.12%的同比增速领跑,中国人寿以14.99%的同比增速次之,太保寿险微增0.04%;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同比分别下滑7.05%、6.22%,但相较于前4月-8.91%、-7.11%的同比增速,负增长保持缩窄趋势。从单月数据来看,5月单月,平安人寿保费收入为362.01亿元,同比增长5.44%,环比增长0.96%;中国人寿保费收入为323亿元,同比增长20.97%,环比增长8.75%;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37.12亿元、104.25亿元、40.3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32%、25.9%、8.61%,环比增速分别为25.6%、0.83%、-7.71%。对于保费环比整体改善,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表示,“主要原因是短期代理人红利背景下,二季度各家公司加大营销政策推动力度、重疾定义及发生率表修订出台所引发的老产品炒停,以及2019年当期基数较低所致”。从业务来看,前5月,平安人寿取得寿险新业务745.89亿元,同比下滑11.46%,但相较前4月的-12.36%,有所回升。其中,个险新业务保费收入为628.49亿元,同比下滑15.01%;团险新业务保费收入为117.4亿元,同比增长14.07%。人保寿险长险首年保费收入为302.31亿元,同比下滑20.5%。其中,趸交首年保费收入163.99亿元,同比缩减32.9%;期缴首年保费收入为138.32亿元,同比增长1.9%。在中金公司看来,由于今年保险行业新业务的负增长已经推动市场下调了2020年增长预期,预计下半年增速低于预期可能性不大。健康险公司方面,表现依旧亮眼,前5月,人保健康保费收入达181.09亿元,同比增长53.22%;平安健康保费收入达40.61亿元,同比增长62.11%。此外,平安养老前5月保费收入为127.53亿元,同比增长8.95%。老三家前5月揽0.38万亿保费,人保财、平安财车险业务占比持续提升财险公司方面,前5月,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为2006.32亿元,同比增长3.46%;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196.66亿元,同比增长9.63%;太保产险取得保费收入630.42亿元,以同比12.12%的增速领跑。老三家合计揽收0.38万亿保费,同比增长6.69%。5月单月,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59.11亿元、231.2亿元、122.62亿元。其中太保产险以16.38%的增速领跑,平安产险以14.76%的增速次之,人保财险增速为6.04%。从险种来看,前5月,平安产险车险保费收入796.72亿元,同比增长2.59%。非车险保费收入399.94亿元,同比增长26.98%,其中,意外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7.97亿元,同比增长29.68%。前5月,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1082.81亿元,同比增长1.9%;非车险保费收入923.51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非车险中的意外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435.84亿元,同比增长19%;农险保费收入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16.2%,这两大险种成为拉动人保财险保费增长主力。同时,信用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为37.23亿元,同比缩减54.6%,较前4月的51.4%的降幅进一步扩大。国盛证券分析师指出,“2019年以来,人保财险信保业务行业赔付有所恶化,疫情加剧风险暴露。人保财险虽受到较为明显影响,但风险敞口逐步收窄,预计未来一年左右风险逐步出清,综合成本率有望逐步回落,带动盈利改善”。从车险和非车险占比变化来看,平安产险车险保费占比从1月的61.06%逐渐攀升至前5月的66.58%;非车险相应从38.91%逐渐下降至33.42%。人保财险车险保费占比从1季度的48.31%逐渐提升至前5月的53.97%;非车险从一季度的51.69%下降至46.03%。由此来看,两家财险公司均出现了车险业务占比提升的现象。对于车险业务回暖,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分析道,“5月经济复苏、新车销量大幅改善是车险新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乘联会数据披露,2020年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8%,是2020年以来首次恢复正增长”。保险股估值下探空间十分有限,三季度新单增速或迎阶段性高景气再来看二级市场表现,5月6日,上证指数以2831.63点开盘,6月12日报收2919.74点,区间涨幅3.11%。相同区间内,保险板块开盘报1313.68点,最新收盘报1319.34点,区间涨幅0.43%。个股方面,从5月6日开盘到最新收盘,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区间涨幅分别为2.99%、1.22%;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区间跌幅分别为0.67%、1.12%、3.68%。尽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股价有所回调,但5家A股上市险企均未跑赢同期沪指。对于后市,多家券商分析师认为,在当前阶段,保险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因此向下空间十分有限。资产端预计超预期,负债端呈逐步改善趋势,或将提振保险股估值,看好A股保险板块下半年的结构性反弹机会。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认为,“当前股价反映的无风险利率预期过于悲观,两大因素支撑资产端实现超预期,一是当前经济动能整体小幅改善,反映经济复苏的高频指标也均有明显改善,推动经济复苏超预期;二是政策环境出现结构性微调,货币政策从‘宽货币’走向‘宽信用’”。中金公司也认为,“随着二季度中国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长端利率保持低位的预期扭转,这将是驱动保险股估值修复的核心变量”。同时,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指出,“负债端整体呈现逐步改善态势,二季度代理人红利延续、老款重疾产品炒停,以及低基数三大因素推动新单及新业务价值边际复苏;全年来看,下半年人力推动政策及低基数两大因素仍将成为负债端改善的主要因素,维持行业‘增持’评级”。中金公司认为,受益于重疾定义调整和上半年人力储备带来的短期刺激,预计三季度新单增速会有阶段性高景气,将提振保险股估值。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继获得证监会批准后,中国太保1.13亿份GDR的发行并上市又顺利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批准。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中国太保价值被低估,明显低于同业,考虑到其稳健的经营战略、内含价值两位数的增速,当前估值已充分反应市场对中国太保发行GDR的负面情绪。随着GDR靴子落地及转股期压力过去后,中国太保估值有望迎来较强的修复”。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6日电(记者 李金磊)在后浪和前浪的争议声中,12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结束了。 疫情之下,今年“五一”假期不同往年:1.15亿人次出游,花了475.6亿元;无预约不出游,景区人山人海难见;乡村游、周边游成为主流。同时,线上线下消费在回暖。 1.15亿人次出门“浪” 今年的“五一”假期,是12年来第一个“五一”的5天长假,也是中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旅游长假。 5天长假激发了出游热情。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5月1日-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虽然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不及2019年“五一”假期的1.95亿人次、1176.7亿元,但是1.15亿人次出游,超过此前市场预期的9000万人次,是今年清明小长假4325.4万人次的两倍多。 从各地来看,北京市“五一”假期接待旅游总人数为463.3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55%;旅游总收入41.8亿元,恢复到去年同期36%。 比如,故宫博物院4月29日晚宣布自5月1日起有序开放,目前旺季票价60元,每日限额5000人(8:30-13:00,3000人;13:00-16:00,2000人)。截至4月30日早上,故宫博物院“五一”假期的门票就已被预约一空。 周边游成绝对主流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五一”假期出行,少了出境游和跨省游,少了扎堆玩,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假期游客出游热点。 来自飞猪的数据显示,全国游客热门出发地和目的地城市高度重合,上海、杭州和成都,既是最热门出发地,也是最热门目的地,这意味着周边游是今年假期的绝对主流。这也令高速拥堵压力减小,来自高德的数据显示,5月1日高速拥堵里程占比同比下降11.6%,2日和3日高速路况整体较好。 防疫考虑和景区限流等因素,更多人选择和家人一起逛公园。来自高德的数据显示,北京客流最多的地方是奥林匹克公园、朝阳公园、北京动物园;上海游客去的最多的是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东方明珠;浙江最热门的是杭州西湖;而湖北最热门的是武汉市中心的东湖。 减少餐馆扎堆,野餐成新风尚。来自饿了么的数据显示,“五一”前三天,武汉公园外卖订单是4月同期的4.3倍,增速全国第一。不同城市野餐外卖风格迥异,上海人最喜欢在公园叫咖啡、昆明人喜欢叫烧烤、而哈尔滨人则爱叫麻辣烫。 无预约不出游,人山人海难见 虽然“五一”出游人次迎来今年小高峰,但是在疫情防控的措施之下,分时预约、限量开放成为“五一”假期景区的特点。 按照文旅部的要求,各旅游景区根据自身承载能力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合理控制景区每日的接待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避免线路规划不合理,导致游客扎堆、拥挤的现象,严防人员瞬间的聚集。 因此,这个“五一”假期,全国景区没有了往年的人山人海,景区爆满、高速拥堵、服务区一位难求的新闻几乎没有,登上热搜的反而是景区发放一米帽之类的新闻。 安全出行,防疫用品不能少,人们的安全卫生意识显著提高。长假前三天,天猫平台的口罩销量同比增长567%,消杀品类同比增长126%,最畅销的单品为:消毒湿巾、抗菌洗手液、免洗消毒液等。 “五一”消费回暖、人气回升 “五一”假期,线上线下消费回暖,人气回升。京东大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线上消费成交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45%。 阿里巴巴5日发布《2020“五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指出,“五一”不远游,宅家消费强劲,驱动国家经济回暖。5月1日至3日的淘宝天猫数据显示,人们更加注重打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生活电器、烹饪用具成交同比大增196%和89%,家装主材、灯饰分别同比增长101%和53%。 上海凭借“五五购物节”领跑消费回暖。5月1、2日两天,来自聚划算的数据显示,上海消费者添加购物车商品件数达去年同期的2.4倍。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梅英5日说,北京市场运行有序回暖。据第三方数据显示,5月1日、2日、3日,以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为代表的北京客流回暖率分别为49%、46%和47.3%。5月1日-5日,重点监测的100家商业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39.6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94.1%(去年同期42.08亿元)。 这个“五一”假期,你怎么过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