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经过不完全统计,A股中涉及苹果产业链有50家上市公司。将业绩亏损,或业绩下滑的上市公司排除,最后剩下34家绩优股。这34股中,有6只股的股价回调幅度超40%。东尼电子(603595)和安洁科技(002635)的股价回调幅度均超过45%。 机构一致预测2020年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是立讯精密(002475),有望达到71.4亿元。蓝思科技(300433)、京东方A和比亚迪(002594)的净利润预测均超40亿元。从业绩增长幅度来看,机构一致预测长电科技(600584)、长盈精密(300115)、安洁科技、科森科技(603626)、欧菲光(002456)、比亚迪、京东方A、歌尔股份(002241)和东山精密(002384)这9只股的业绩有望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机构一致预测2020年归母净利润最高的是立讯精密(002475),有望达到71.4亿元。蓝思科技(300433)、京东方A和比亚迪(002594)的净利润预测均超40亿元。从业绩增长幅度来看,机构一致预测长电科技(600584)、长盈精密(300115)、安洁科技、科森科技(603626)、欧菲光(002456)、比亚迪、京东方A、歌尔股份(002241)和东山精密(002384)这9只股的业绩有望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经济师预测新加坡2020年第四季经济同比萎缩4.5%,全年萎缩幅度则与早前预测的相同,维持在6%。经济师同时估计新加坡经济预计在明年恢复到增长5.5%,与三个月前预测的相同。 上述报道称指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今天(12月9日)发布最新的经济师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师预测新加坡制造业今年扩张5.8%,比三个月前预测的增长2.3%更为乐观。建筑业的萎缩程度比原先预测的严重。经济师之前预测建筑业今年萎缩23%,如今预测萎缩36.2%。金融与保险业的增长幅度则预料稍微缩小,由之前预测的4.9%减至4.6%。 据报道,报告称,新加坡批发与零售贸易的萎缩有望放缓,之前预计萎缩6.4%,如今可能萎缩5%。住宿和食品服务的萎缩也预计放缓,从原先预测的萎缩29.1%,改为萎缩27%。 该报指出,经济师的最新预测落在新加坡贸工部的预测范围内。新加坡贸工部上个月收窄今年全年经济预测,从萎缩7%至5%,收窄到萎缩6.5%至6%。 该报最后提到,影响新加坡经济展望的各项风险中,经济师将新冠疫情进一步恶化列为最大下行风险,其次是经济振兴援助不足。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当前我国经济从新冠疫情复苏的形势良好, 2季度GDP 增长3.2%, 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正增长,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在极端逆境下也同样能够领先全球。2季度数据公布前, 大多数人对GDP增长达到3.2%都没有想到,而现在, 又有很多人对下半年,特别是疫情后的我国经济心存疑虑, 说明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仍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 过去40年来,市场关于我国经济的很多预测都失于悲观。不断且重复性地有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并主导着市场。同时,我国的企业将破产,债务将产生危机,房地产市场将爆破及产能过剩行业将停滞等声音也不断地重现于耳。但40年来实际所發生的是,与这些预测正好相反,我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战越强,规模已至世界第二,且若按购买力平价已是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问题虽不断产生但又不断解决或缓解,经济结构实现一轮又一轮的升级,经济体制也不断地改革前行。前年中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扛不住而被打垮。但两年多过去,即使加之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 我国经济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却依然相对强势增长,同时金融市场基本稳定,企业运行总体正常,就业形势整体受控。虽然中美脱钩的前景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最终影响仍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不会被打垮,新一轮的中国崩溃预测又注定要失灵。 那麽问题就来了。为何对于中国经济的预测总是重复地失灵呢?预测是关于将来的事,没有人能够每次都准。但是,如果每次预测都不但不准而且方向也错了,即正的说成负的,或崛起说成崩溃,用稍微学术一点的语言说就是产生了系统性的失灵,那就需要反思而寻找原因了。否则继续如此地失灵下去,即误导他人也迷惑自己,以至于大家都漏失了创业、投资、工作及新生活的机遇,无论对己还是对人都是对不住的。 那为何会产生系统性的预测失灵呢?既然是系统性的,那就不是在某个时点上对某个场景预测上的失灵,而是预测方法论上的失灵。这一预测方法论上的失灵,又在于预测家们缺乏宏观、哲学与历史的视野。 一是缺乏宏观的视野。很多人往往根据微观或局部的观察来推断宏观或整体的形势。如看见某些企业、某些行业、某些地区或某些人群出现问题便推断整个经济出现问题。但一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是由几千万家企业、几百个行业、几千个地区以及无数个人群所组成的,某些企业、行业、地区或人群表现不佳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表现不佳。笔者经常听到人说,考察了某个地方,或访问了某个企业,或见过某个行业的负责人,或遇到部分人,得知情况很差,于是接着就说中国经济肯定要出问题。虽然宏观是由微观构成,全体是由局部组成,但就这麽容易从微观推宏观,或从局部推全体吗?实际情况却是,儘管这些微观或局部观察都有依据,但我国经济并没有出大的问题反而保持快速增长。可见这种推理是不对的,是犯了典型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错误。这就相当于瞎子摸象,摸到肚子时说象是一堵牆,摸到腿时说大象是一墩柱子,摸到鼻子是说大象是一条粗蛇。这无疑都导致了误判。要看清楚大象的真实面貌,不能通过局部地摸,而只有走到摸不到大象的较远处整体地看,才会發现大象既不是一堵牆,也不是一墩柱子,更不是一条粗蛇。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经济,更是如此,绝不能根据一些局部、微观的观察来下结论,而应站在更远更高处宏观地观察整个企业、行业、地区及人群的综合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看得清楚,才能对整个经济的走势作出可信的预测。缺乏宏观的视野,是预测中国经济时产生系统性失灵的首个方法论原因。 二是缺乏哲学的视野,也就是缺乏看问题要看本质的科学认识论。经济是增长还是衰退或崩溃,要看经济增长的本质表现如何。根据新增长理论 (New Growth Theory),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而在现代经济结构中二者结合的产物就是新兴产业。与此相应,非本质部分是传统的增长缓慢或衰退的产业。所以若一个经济体新兴产业崛起而传统产业没落,说明本质上是健康的,是在升级,而升级就意味着增长。现阶段中国经济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崛起与经济升级的阶段。但一些预测家看到传统产业在衰退就断言中国经济在衰退,而无视同时新兴产业在崛起,就是犯了典型的没有抓住事物住本质的认识论错误。与之相关的是,很多人看到中国的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外迁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非洲国家这一非本质现象,就惊呼中国製造业要空心化,却没看到大量国内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及外资进入中国新兴产业这一本质现象,因而错误地预测我国的出口和经济将下滑。可实际情况是,新兴产业不但在国内市场强劲崛起,其出口也快速增长,从而使得中国过去10年来的商品出口总额在部分传统製造业外迁的形势下仍年均增长7.6%,快于世界商品出口年均增长率3.5个百分点,从而佔全球出口的比重非但未降而且从8.9%上升至13.3%。又如,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并引领经济的时代,劳动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在于质量,即人力资本,而非数量,人力资本是本质部分,而劳动力数量是非本质部分。当前中国人口红利在减小,劳动力增长速度减缓,很多人就惊呼劳动力将短缺从而结束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看看除日本外的所有發达国家,人口红利早已消失,哪个在担忧劳动力短缺呢?不都是担心失业率太高吗?何况是,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应用的逐步普及,人们还有必要担忧劳动力数量增长减缓这一非本质性现象吗? 三是缺乏历史的视野。记得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20余年之时,就有预测家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到头了,因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23年;高速增长了30余年之时,又有预测家说中国的高速增长该结束了,因为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是35年左右。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了40年并去年还在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说明这些预测都失灵了。究其原因,在于预测家们忽略了中国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历史动力方面的差异。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动力是战后復兴,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动力是后殖民时代的兴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历史动力是经历了几百年落后捱打后向世界高峰的回归。麦迪逊 (Angus Maddison) 教授的研究表明,自公元元年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1,700馀年时期内的大部分时间,中国经济不但按规模也按人均都是称雄全球,经汉、唐至宋到达至顶峰,明、清虽处于下降趋势但直至15世纪才被西欧超越。只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的近250余年间,由于没有跟上工业革命的步伐而大大落后以至捱打。辛亥革命后至1949年,人民觉醒致力于经济现代化,但由于战乱没有成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拉开了经济现代化的序幕,但在其后的30年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而受阻。到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理顺了,经济便真正起飞,且造就了人类历史最大的经济增长奇迹。将过去40年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放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来审视,可以说是经过了250余年的衰退后向曾经处于的世界高峰位置的回归。既然是数百年衰退后向近千年高峰的回归,其回归期也将是百年等级的,应大大长于日本及四小龙等经济体的復兴或兴起週期。从这一历史视角,中国经济的崛起不到达至發达国家平均水平时是不会停止的;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今后几十年的中高速增长将是其后续部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长于其他国家惊奇与质疑了,也就不会轻言中国经济崛起的结束了。 所以,应以宏观、哲学与历史的视野来分析和预测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与前景。
投资要点 随着猪周期即将见顶,主流分析认为直到年末,中国通胀将总体处于回落态势,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太多约束。然而,关于明年通胀是否可能超预期上行这一问题,近期市场上有很多分歧的声音。为此,我们以CPI预测模型切入,重点聚焦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的CPI趋势及区间判断,庖丁解“数”,力图还原更加精确的CPI预判方法。 关于CPI近月预测,市场上利用高频数据进行跟踪的预测模型已经较为成熟,大体分为两大类——“分项法”与“整体法”。“分项法”预测结果较为准确,该方法预测8月份CPI同比增长2.5%。而整体法对猪价波动的测算有所偏离。 CPI远月预测中,“历史均值法”计算得出年内CPI将进入下行通道,至明年春节前后CPI同比达到0.9%左右的低位。2021年3月开始CPI同比由于基数原因快速上行,并于5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3.0%。但“历史均值法”的缺点是,一些项目所具备的周期性未被加入到模型之中,最终会造成远月CPI点位与真实值的较大偏离,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风险提示 猪价上涨超预期。 一、CPI模型预测 通胀是影响资产价格的核心指标之一,关于通胀的讨论,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随着猪周期即将见顶,主流分析认为直到年末,中国通胀将总体处于回落态势,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太多约束。然而,关于明年通胀是否可能超预期上行这一问题,近期市场上有很多分歧的声音。 为此,我们以CPI预测模型切入,重点聚焦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的CPI趋势及区间判断,庖丁解“数”,力图还原更加精确的CPI预判模型 1.1、CPI近月预测 关于CPI近月预测,市场上利用高频数据进行跟踪的预测模型已经较为成熟,大体分为两大类——“分项法”与“整体法”。 (1)分项法 “分项法”利用高频数据跟踪CPI食品项的二级子项。例如农业部公布的全国猪肉平均价周度数据,计算CPI猪肉项环比准确性良好。其他农业部公布的高频数据,跟踪鲜菜、鲜果的效果也较好。 CPI食品项二级子项中,唯有粮食、食用油的高频数据跟踪效果较差。其中CPI粮食项的主要成分为粳米、面粉。经我们筛选,发改委公布的36城市平均粳米零售价、商务部公布的小包装面粉零售价,分别较好的预测了CPI统计篮子中的粳米和面粉家价格,拟合优度在50%。而商务部公布的食用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指数中的豆油、花生油,是目前高频数据中跟踪食用油价格效果尚可的数据,但拟合优度仅为36%。 CPI非食品项中,除交通工具用燃料项可以用国际原油价格及汽油(97#)市场价进行高频跟踪以外,其余项目缺乏高频数据。但非食品项中的大类项目,如租赁房房租、衣着、教育文化及和娱乐等均有强烈的季节性,因此可以用3至5年的历史均值进行环比预测。一些波动不大的项目,默认环比零增长。 CPI各分项近月环比增速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计算各个分项的统计权重。由于统计局同时公布了部分食品分项的衍生指标“对CPI环比的拉动”,由“拉动=权重*分项环比”可倒推食品分项的权重。没有这一衍生指标的项目,则通过回归测算权重。 从预测结果来看,利用“分项法”预测CPI食品项环比的拟合优度为88%,效果出色。预测整体CPI环比的拟合优度为66%,有所下降。预测准确度降低的原因有二,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推动非食品项偏离季节性,(例如疫情原因,今年7月份房租、旅游项目环比增速远低于季节性);二是“历史均值法”中未考虑到春节错位的因素。该方法预测8月份CPI同比增长2.5%。 (2)整体法 “整体法”与“分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预测CPI食品项时,仅采用一个高频指标进行预测,操作简便快捷。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指标为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商务部公布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 从回测结果来看,2019年之前,上述指标对CPI食品项环比的预测效果较好,其中“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对CPI食品项环比的拟合优度在90%以上,好于“分项法”。然而2019年下半年开始,上述指标对CPI食品项环比的预测出现了较大偏离,目前三项指标预测值的拟合优度下降至75%左右。 由于统计局CPI篮子中的猪肉权重,根据居民消费占比而实时更新。2019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波动,造成了CPI食品项中猪肉权重与上述高频指标中猪肉权重的偏离,可能是“整体法”预测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指数倾向于低估猪肉价格的波动,而“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倾向于放大这种波动,因此使用“高频法”进行预测时,应将多个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同时不排除未来农业部、商务部对上述高频指标权重进行修订后,与CPI食品项重新匹配的可能性。 1.2、CPI远月预测 (1)历史均值法 若需要对远月数据(未来12个月)进行预测,因为缺少高频数据的辅助,只能利用CPI环比所具有的季节性推测未来CPI走势。 充分考虑到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可能带来的CPI上行压力,我们以过去10年该月CPI环比平均值作为预测值(对应CPI同比中枢为2.5%),而非2016年经济降速后5年内的CPI当月环比历史均值(对应CPI同比中枢为2.1%)。从回测结果看,“历史均值法”的拟合优度为62%,效果尚可。 若依据该方法,年内CPI将进入下行通道,至明年春节前后CPI同比达到0.9%左右的低位。2021年3月开始CPI同比由于基数原因快速上行,并于5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3.0%。 (2)弹性调整法 利用历史均值法预测远月CPI数据时,虽然我们考虑到了CPI所具有的季节性因素,但一些项目所具备的周期性未被加入到模型之中,最终会造成远月CPI点位与真实值的较大偏离。 例如历史均值法隐含的对未来一年猪肉价格的预测,依然处于高位震荡的态势,明显不符合猪肉价格即将进入下行周期的主流判断。因此在历史均值法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一些具有强周期性的项目进行单项调整。 2016年以来猪肉价格在CPI计算中平均权重为3.0%,但猪肉价格波动可以通过对牛羊肉的价格外溢,扩大影响。通过历史回测,我们计算得到猪肉价格对CPI食品项的贡献,或者说“弹性”大约在20%,对整体CPI的弹性为4%。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带入对猪肉价格先入为主的测算,最后得到经过调整之后的CPI区间。 风险提示:猪价上涨超预期;粮价上涨超预期
就在这两天,相信很多人在微信群看到下面这样一个截图,来自于美国的政治预测网站RealClearPolitics(简称RCP)。图中似乎显示,特朗普一改之前的颓势,支持率节节上升,而拜登的则是节节下降,两者的差距已经缩小到3.7个百分点。 相反,我平时打开RCP网站看到的两人平均支持率是下面这张图。图里两人支持率的波动率更高,但拜登的平均支持率要比特朗普高出6.2个百分点。 博彩(押注)预测vs.民调预测 仔细观察两张图,就会发现前者是“博彩平均”(Betting Average),是通过不同博彩市场的押注金额变化导致的期货价格变动来推算特朗普和拜登的平均赢率。后者是“民调平均”(Polling Average),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通过不同媒介进行的民意调查所显示的(合理调整加权)平均支持率。 我迅速查询了其他知名民调网站的最新数据和图表,他们或者采取和RCP类似的方法,或者更合理地以最终决定大选投票结果的方法,分别计算特朗普和拜登在美国不同州可能取得的选举团票数。 两种方法给我的印象都是目前两人对垒的局势更接近第二张图显示的支持差距,特别是在选举团票数上,拜登的优势目前看来更大,一些计算显示特朗普甚至要拿下全部摇摆州的选举团票才能够翻盘。 如果我们把博彩市场的押注称为“以钱投票”,把民调市场的支持称为“以口投票”,那么相对于最终结果,也就是“以手投票”,到底哪一个的准确度更高? 很多人都认为前者的预测力要高于后者,这种想法自然有其道理,英语里有所谓的Money Talk和Cheap Talk的说法,前者就是“金钱说了算”,后者则是“空口白话太廉价\吹牛不上税”。 还有一句更直接的表达,将两种意思合二为一: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即不要老是吹牛,与其空口白话,不如拿钱和实际行动来证实。 学界曾经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我总结这些发现之前,还是先来回顾一下大家记忆犹新的一些有趣结果。 2008年以来最重要的几场投票,谁的准确度更高? 我们先来看下RCP网站统计的2016年美国大选前特朗普和克林顿的“博彩平均”(见下图),克林顿的押注赢率平均保持在75%的水平,在10月明显上升到85%。特别是在11月8日投票前,赢率从3日的76%上到7日的88%。相反,特朗普在博彩市场上一直是输家,愿意为他押注的资金不多。 相反,在RCP的“民调平均”上克林顿一直领先,虽然最终预测错误,但误差要比“博彩平均”要小得多(见下图)。毕竟,克林顿只获得531张选举团票中的227票,输给特朗普77票,但她赢了选民票数,在全美获得的选票比特朗普多出286万张。 再来看看在2016年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内初选预测上,民调和博彩哪一个更加准确。克林顿优势明显,在两个市场的支持率都更高,预测难分高下。但是特朗普则不一样,他在党内面临很多竞争对手,特立独行的风格和极端的言论,都让最后的胜出出其不意。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早在2015年7月就在民调上超出所有对手,但在博彩市场,虽然他的赢率在2015年10月开始上升,但直到2016年2月在他身上押注的资金才超过其他人,距离特朗普在4月锁定党内胜局并不遥远。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也为“以口投票”的准确度更高提供了另外一个证据。民调市场上,“脱欧”支持率虽然一直低于“留欧”,但两者高度接近,离6月24日投票日越近,差距越小。但在博彩市场上,“留欧”的赢率不仅高出一大截,而且优势越来越大,直到投票当天才被逆袭。最终的“脱欧”结果出人意料,但也只比“留欧”票数多了3.78个百分点。 上面这些案例都给人“以口投票”更准确的印象,但反例并不难找。以2012年共和党的党内初选为例,最终获得提名的罗姆尼在2011年9月就在博彩市场上提前锁定了胜局,而在民调市场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第二位徘徊。至于民主党,由于奥巴马寻求连任,党内初选并没有什么人出来竞争。 接下来的总统大选,奥巴马和罗姆尼在民调上打得难解难分,在10月竞争白热化阶段,罗姆尼的支持度反超,把悬念留到了最后一刻。但有意思的是,在博彩市场上,奥巴马却一直是明显领先的(见下图)。最终,奥巴马在538张选举团票中获得了332票,超过罗姆尼126票,在全美选民票数上也赢了对手498万票,堪称压倒性胜利。 2008年,在总统大选上,民调和博彩市场的准确度难分高下,都提前预判了奥巴马将战胜麦凯恩。但在党内初选上,克林顿在两种预测上都领先奥巴马,直到最后被逆袭。民调市场提前锁定了麦凯恩赢得初选。 因此,尽管2016年的英国脱欧和美国大选令大家对民调大失所望,并以各种理由批评,但综合来说,在2008年以来最重要的几场选举和一次公投上,“以口投票”表现相比“以钱投票”或者平分秋色,或者准确的次数更多。 合理的解释认为民调覆盖人群的范围更广,调查过程更接近实际投票的情形,可以看出不同背景族群的偏好,为竞选人提供反馈信息。虽然民调结果随着事件进展议而变化,显得有些情绪化,但受访者很少受到博彩市场的影响。 相反,博彩市场的参与者人数较少,同质性较高,考虑金钱多于其他因素。虽然他们可以参考民调来调整押注金额,但实际行为常给人“孤注一掷”的感觉,而非冷静计算后的选择。 大数据研究发现了什么? 上面的这几个案例虽然有趣,但放在大数据下就未必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了。就我所知,下面是专家们的一些重要的研究发现: 1、对总统的押注从华盛顿当选前就已经出现,林肯任职期间出现有组织的博彩市场,纽约最为活跃。大选期间,10月上旬开始报纸每天更新博彩赢率,但科学的民调直到1936年才开始出现。1884-1940年的15次总统大选,每次平均押注金额达到3700万美元(以2002年价格),时常出现博彩交易量超过股票和债券的情形。研究显示,除1916年预测完全错误外,其余11次都在10月中旬准确预测到大选结果,剩下3次打成平手。主张“以钱投票”更准的专家特别喜欢讲述这段博彩史。但10月中旬离投票日仅有2周,这样的准确度似乎并不特别出奇; 2、由于政府对博彩的打击,这个政治预测市场在1940年之后基本消失,被后起的科学民调市场取代,直到1988年政府允许爱荷华大学电子政治预测市场运作。2008年该大学发表研究,认为在1988-2004年的5次大选预测上,相比964个民调,博彩预测更准确的百分比高达74%。如果以大选前100天的预测结果来比较,则博彩预测全部好于民调。这个结果被媒体广泛报道,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如果以此为基础,加上2008年和2012年两次博彩预测结果准确,从而押注克林顿在2016年胜选,则会大失所望; 3、随后两位专家质疑了爱荷华大学的研究方法,指出博彩市场预测的是大选日的结果,而民调只是给出调查当天的支持偏好。如果采取合理方法将其转换成大选日的支持度,那么在1998-2004年的大选预测上,“以口投票”的民调准确度其实更高;即使不做这样的调整,爱荷华电子预测市场在2004-2016年大选预测上的表现都输给了民调; 4、这两位专家还发现,虽然1940-1988年,政治博彩市场在美国消失,但在欧洲仍然大规模存在(现在,欧洲对美国政治博彩的押注仍然远远超过美国,因为美国对押注金额有限制而欧洲没有)。有意思的是,当民调和博彩市场同时存在时,一方面,两者的预测准确度达成平局,另外一方面,有民调时期的博彩准确度反而明显低于没有民调的年代,可能是时代进步后,社会噪音也更多了。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结论,就是专家们对于“以钱投票”还是“以口投票”谁的预测准确度更高存在分歧(新的研究已经覆盖许多国家、总统以下的政治竞选、公投、以及非政治领域的竞赛)。 更加好玩的一件事情是,就我阅读所及,这些专家明显分成两个阵营,如同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样,即使新的数据和他们的结论不同,他们依然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 即使有了这样的认知,这篇文章本身依然没法对特朗普和拜登谁家最终胜出做出客观的判断,我只希望以第一张图引出的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另外一个看待该图的角度。 警惕利用“大数据”概念新设特殊事件博彩预测 美国曾经有记者提议建立一个“恐怖袭击”的博彩市场。事缘“911事件”之后,调查发现就在事发前一两天,期权市场出现了大量买入两大航空公司看跌期权的合同,成交金额远远超出平时的交易量。恐怖袭击之后这些航空公司股价大跌,合同持有人获利巨大,但事后却无人认领(007系列电影《皇家赌场》就有恐怖份子提前卖空航空公司股票的情节)。该记者认为,博彩市场对政治事件的预测准确度很高,可以新设一个关于恐怖袭击的博彩市场,鼓励知情者“以钱投票”,一旦押注出现异常,情报机关就可以提前行动,阻止恶性事件发生。显然,这样的预测用民调是无法完成的。 我是在2002年看完科幻电影《少数派报告》之后不久读到这个想法的,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假如真有这样一个市场,如果预测非常准确,那么就非常可能会被有恶念的人或者追求利润的企业用来为自己谋利,对社会造成破坏。有报道说CIA和FBI认真考虑过该记者的提议,但并无下文,今天也没有这样一个细分的博彩市场。以此来看,博彩预测不够准确反而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今天“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备受欢迎,但对其弊端的反思早就体现在《少数派报告》这部电影里,科技公司利用这些技术,推送迎合选民偏好的信息,操纵投票和选举结果,并非科幻,而是既成事实。《脱欧:无理之战》这部电影只不过揭开这类行为的序幕而已。 同样让人担心的是,即使不采取高科技手段,仅以传统的电话访问或者街头问卷,通过议题和选项设置,受访人控制,操纵民意为小团体谋私利,损害全社会的所谓“科学民调”比比皆是。 最后,我们在欢迎真正客观、中立、科学的民调之外,告诉大家股市作为规模最大的博彩市场(区别在于前者并非凭空博弈,而是基于实体经济和政策等众多因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确度很高的预测方法:大选投票日前3个月,股价上涨则有利于在任党派的候选人,下跌则反之。1928-2016年23次总统大选,这一方法预测对了20次,包括民调错得最离谱的两次:杜鲁门的连任和特朗普的当选。1984-2016年,这一方法预测全对! 刚过去的8月,标普上涨7%,创下逾30年来最大8月涨幅,是不是有利特朗普连任呢?其实还不够,如果回到1928年,如果股市在8月上涨5%或者更多,6-8月的收益率又超过25%,那么9月和10月通常会表现不佳。当标普从8月底下跌到大选投票日之前,6次这样的情形都是现任党派输掉大选。 到底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鉴于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并未出现降准等表述,加上最新发布的制造业PMI超预期和经济周期上行,各大机构纷纷发布报告预测,年内政策宽松幅度可能会收窄。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表示,目前已取消了三季度降准100个基点(BP)的预测,同时维持四季度降准50BP的预测,至此原先预计年内还将降准150BP的预测调整为50BP。同时,将三季度10BP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调的预测推迟至第四季度。无独有偶,高盛也改变预测,认为年内降准、降息幅度将降至50BP和20BP。 不过基于消费复苏滞后、小微企业仍承压、外部风险仍存,机构并不认为货币政策会趋紧,而是维持区间调控的状态。就当前而言,股、债的性价比基本趋于平衡。 机构收窄此前降准、降息预测幅度 周四的政治局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各界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快落地,三季度地方专项债料全部发行完毕,抗疫特别国债也将全面发行到位,尽快发挥稳增长作用,重点支持保就业、惠民生、稳增长、促转型的重点领域。同时,会议再次确认了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灵活适度、精准释放流动性,配合财政刺激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引导资金价格进一步下行的方向应该未改,但在降息过程中,或会更加考虑非对称降息对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效率中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的措施可能已在路上。 此外,周五公布的7月PMI数据超预期。制造业PMI上升到51.1%,好于市场预期,主要有三大原因:生产指数上升到54%的较高水平,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下,大部分行业的生产指数都上升到扩张区间,本月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自疫情以来首次升至荣枯线以上;需求状况持续改善,新订单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虽然新出口订单指数略低于荣枯线,但已经连续3个月回升,美国和欧元区制造业PMI上升到近一年半的高点,促进外需预期有所改善;企业加大采购力度,采购量指数回升到52.4%,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显著上升到58.1%的一年多高点,石油加工、钢铁、有色等行业价格上升较大。但非制造业PMI有所回落,小型企业PMI降0.3个百分点至48.6%。 在政策导向和数据的基础上,各大机构都纷纷下调货币政策宽松幅度的预测。 高盛高华首席经济学家宋宇对记者表示,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总体基调未发生重大变化,但4月的政治局会议表明了降准、降息以及再贷款的必要性,而此次并未涉及。相反,此次提及货币政策具有“精准目标”,财政政策要确保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注重投资质量和回报,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支持力度会较5月减少或转向。不过,高盛还是下调了对下半年降准降息幅度的预测,其中降准为50BP,政策利率下调20BP。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则表示,财政部日前称在10月底前发行完剩余的地方政府专项债(1.6万亿元)。这意味着,8月至10月间,政府债券的月平均发行量为1.1万亿元,这是社会融资增速的关键支撑。同时,央行可能会通过维持稳定的银行间流动性,为债券发行提供支持,但进一步降息或降准的可能性较小。 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对记者表示,尽管监管机构最近强调了积极应对信贷快速扩张风险的重要性,但鉴于外部不确定性和就业挑战,2021年前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很小。为防止信贷增长突然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估计央行需要注入1万亿元流动性,相当于降准50BP的效果。 此前,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对记者表示,预计在7月债券发行高峰期过后仍可能降息,在此之前则先需要确保抗疫特别国债等平稳发行,维持一定的发行利率,也有助于提升银行的配置积极性。 股债性价比已趋于平衡 在当前的时点,若看经济周期和政策变化对市场的影响,“股债性价比”显得尤为重要。 “股债性价比”一般用来判断股票和债券谁更具有投资价值,它的计算公式是——股息率(沪深300指数)-10年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是每个时点股票资产相比债券资产的超额回报。股债性价比越高,就代表股票的相对吸引力更大,反之则债券的相对吸引力更大。今年4月,股债性价比曾经冲高到历史98%左右分位。目前,在前期A股走强、债市再次回调之后,股债性价比已接近中性水平。 天风证券副总裁、恒泰联席总裁翟晨曦近期对记者提及,股债市场都出现过调整,急速调整之下,债券资产已跌出相对价值,回到了近年的平均相对价值水平,偏离已大部分修复。短期来看,权益市场已经把较为乐观的盈利预期快速计入了价格。 因此,对债市而言,中长期看,经济基本面的修复仍需一段时间,但长端利率已经回到了去年年底的水平,出现了配置价值,即使近阶段并无可能再现牛市,但债券相比股票的性价比明显抬升;利率迅速抬升,对股票的估值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当前市场对A股整体向好的看法也并未受损。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显著改善,有望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可在今年实现稳健的“V”型经济复苏和GDP增长较高的国家之一。从每日监测到数据指标,例如房地产销量、煤炭使用量、交通拥堵情况,以及各行各业的一系列其他关键数据,都表明中国正以2019年底的水平全速或接近全速运转。 赵耀庭称,如果根据疫情进行调整,从24个月的盈利情况来看,中国股市估值就更加合理。同时,中国的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情况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而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仍较标准普尔500指数折让约40%,是自2014年4月以来的最大估值差。